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多源海洋大地测量数据的南海海底地形多层感知机反演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帅 刘新 +5 位作者 李真 祝程程 袁佳佳 李静静 郭金运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8-1382,共15页
本文融合SIO(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发布的垂线偏差、重力异常和垂直重力梯度数据及NCEI(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发布的船载测深数据,利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建... 本文融合SIO(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发布的垂线偏差、重力异常和垂直重力梯度数据及NCEI(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发布的船载测深数据,利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建立南海海域(108°E—121°E,6°N—23°N)分辨率为1'×1'的海底地形模型(MLP_Depth).首先,将642716个船载测深控制点的位置信息与周围4'×4'格网点处的地球重力信息(垂线偏差、重力异常、垂直重力梯度)作为输入数据,将船载测深控制点处实测水深值作为输出数据,训练ML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结束时决定系数R2为9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39.33 m.然后,将研究区域内1'×1'格网正中心点处的输入数据输入于MLP模型中,可得格网正中心点处的预测海深值.最后,根据预测海深值建立研究区域范围内分辨率为1'×1'的MLP_Depth模型.将MLP_Depth模型预测水深与160679个检核点处实测水深对比,其差值的标准差STD(75.38 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5.89%)与平均绝对误差MAE(42.91 m)皆优于GEBCO_2021模型、topo_23.1模型、ETOPO1模型与检核点实测水深差值的STD(108.88 m、113.41 m、229.67 m)、MAPE(6.11%、6.94%、18.37%)与MAE(47.33 m、52.24 m、130.08 m).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区域内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海底地形模型的精度,本文在研究区域内分别建立了A、B区域的海底地形模型(MLP_Depth_A、MLP_Depth_B).经过验证得:MLP_Depth_A、MLP_Depth_B相比于MLP_Depth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更能反应海底地形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感知机 海底地形 南海 垂线偏差 重力异常 垂直重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转换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辉 王斌 +2 位作者 王文超 王夏莉 耿晓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3-856,共4页
传统的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近似转换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难以满足精度需求。本文基于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严密转换方法,计算珠峰地区转换改正数值大小,分析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转换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严密方法计算的转... 传统的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近似转换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难以满足精度需求。本文基于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严密转换方法,计算珠峰地区转换改正数值大小,分析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转换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严密方法计算的转换值变化范围为-3.270~-0.119 m,其中地形位差改正极值达到1.272 m,重力梯度改正极值达到-0.138 m,这两项改正影响幅度较大,在山区需顾及;严密方法计算和近似计算结果都与地形高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前者结果相较于后者更为平滑,在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变化的共同影响下,严密方法局部特征与地形高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布格重力异常 地形位差改正 重力梯度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数据探测地下目标的贝叶斯方法研究
3
作者 黄佳喜 边少锋 纪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9,176,共7页
针对地下目标空间位置和形状均未知的情况,基于重力数据,分别以区域测量和线测量2种场景进行建模分析,研究贝叶斯推断用于地下目标探测的效果。结果表明,将贝叶斯推断用于重力梯度探测,比微重力探测更具优势,能有效反演出目标的未知参数。
关键词 地下目标探测 重力异常 重力梯度 贝叶斯推断 最高密度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P的重力自适应并行EKF匹配算法
4
作者 黄炎 李姗姗 +3 位作者 范雕 谭勖立 冯进凯 吕明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2,共13页
针对现有惯性/重力/重力梯度组合导航EKF匹配算法滤波状态方程存在模型误差以及惯性导航系统定位存在累积误差而造成的滤波失准乃至发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EP(Circular Error Probable,圆概率误差)的自适应并行EKF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 针对现有惯性/重力/重力梯度组合导航EKF匹配算法滤波状态方程存在模型误差以及惯性导航系统定位存在累积误差而造成的滤波失准乃至发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EP(Circular Error Probable,圆概率误差)的自适应并行EKF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自适应因子调节状态预测信息的权重,削弱预设动力学模型不准确产生的误差;同时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圆概率误差半径构建基于CEP的移动窗口分层模型,然后根据滤波量测值与窗口坡度等信息,对移动窗口范围进行约束;最后组建分层窗口并行滤波器,得到最优匹配结果.南海海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EP的自适应并行EKF匹配算法相较于传统EKF算法和自适应EKF算法的水下重力匹配导航定位精度分别提升了74.0%和49.8%.该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惯性导航系统由于时间推移误差积累的缺陷,提高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增加匹配算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 自适应滤波 EKF 移动窗口 重力异常 重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海底地形
5
作者 范美琦 陈义兰 +2 位作者 孙贺元 付延光 周兴华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海底地形和海洋重力场在一定波段频率域上存在相关性,传统海底地形反演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与重力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非线性项作用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改善海底地形反演... 海底地形和海洋重力场在一定波段频率域上存在相关性,传统海底地形反演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与重力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非线性项作用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改善海底地形反演精度。选取东印度洋北部东经90°海岭附近海域(83°E~92°E,10°S~10°N)为实验区,利用船测水深、卫星测高重力等数据,根据地形特征将实验区分为海盆区和海岭区,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进行海底地形反演,构建了实验区1′×1′局部海底地形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地形单元分区的反演结果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可达1.45%,比未分区的反演结果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2 m,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BP神经网络 分区反演 重力异常 垂直重力梯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及邻区重、磁异常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季生 高锐 +5 位作者 曾令森 李秋生 管烨 贺日政 王海燕 卢占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2-578,共7页
本文通过研究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的区域重、磁场特征,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产状等特征,探讨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是环绕青藏高原的重力梯度带的一部分.其对应密度分界面向西北方向倾斜,向下延深数十公里,切穿莫霍面.推... 本文通过研究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的区域重、磁场特征,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产状等特征,探讨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是环绕青藏高原的重力梯度带的一部分.其对应密度分界面向西北方向倾斜,向下延深数十公里,切穿莫霍面.推测密度分界面分为两段,深部较陡的为岩石圈块体的边界,浅部较缓.基底隆起与凹陷的界线大体与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一致.由西部的岩石圈块体的边界至东部在地表的大地构造单元界线之间的距离约为40-50 km.隶属于中上地壳脆性变形层的地质体由岩石圈块体界线沿缓倾的密度界面推覆至地表的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处,在此过程中伴随岩层破碎,从而发生地震.龙门山构造带主要部分位于负磁异常区,这种反磁化和退磁的现象,可能与逆冲推覆作用所引起的深部岩层倒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构造带 坟川地震 重力异常 重力梯度带 磁异常 岩石圈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ilbert变换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凤旭 孟令顺 +2 位作者 张凤琴 刘财 王世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4-709,共6页
针对提高重力勘探正反演解释的分辨率问题,提出利用Hilbert变换计算和研究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文中从理论上详细地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适合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方法.为探讨该方法对油气藏的分辨能力,在模型计算中,分别利用Fourier级数... 针对提高重力勘探正反演解释的分辨率问题,提出利用Hilbert变换计算和研究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文中从理论上详细地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适合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方法.为探讨该方法对油气藏的分辨能力,在模型计算中,分别利用Fourier级数法、Fourier变换法和本文提出的Hilbert变换法计算模型的GH 场值,发现当三度体储油球冠模型(模拟似三度贮油气藏背斜模型)油气藏部分(低密度体)厚度减小到低于球冠厚度的十分之一时,Fourier级数及变换法不能分辨出低密度体所产生的异常,而Hilbert变换法仍然可以清晰地识别,这说明用Hilbert变换法计算的GH 场对异常识别的分辨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变换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三度体球冠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相位法研究断裂构造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凤琴 张凤旭 +3 位作者 刘财 孟令顺 马淑颜 林泽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用波数域的位场转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理论研究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和归一化相位;在波数域向下延拓和导数计算的滤波算子中,分别引入圆滑滤波因子,抑制了向下延拓计算中对噪声干扰的放大作用,增加了计算的稳定性;利用改进的方法,计算并阐述... 用波数域的位场转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理论研究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和归一化相位;在波数域向下延拓和导数计算的滤波算子中,分别引入圆滑滤波因子,抑制了向下延拓计算中对噪声干扰的放大作用,增加了计算的稳定性;利用改进的方法,计算并阐述了4种断裂构造GH场等值线和相位曲线的变化特征;别列兹金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中极大值理论在研究断裂构造中具有局限性,对于无限延伸断裂构造,应根据GH场等值线的走向、形状的特点,结合归一化相位曲线的转折点确定断裂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数域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重力归一化相位 圆滑滤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及重力梯度联合反演青藏高原及邻区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红蕾 方剑 +3 位作者 王新胜 刘杰 崔荣花 陈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69-2479,共11页
本文利用GOCEL2观测重力梯度的五个独立分量(T_(xx),T_(zz),T_(xy),T_(xz),T_(yz)),联合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垂直重力,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及邻区0~120 km深度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将经过低阶项改正、地形效应改正、沉积层界面起伏... 本文利用GOCEL2观测重力梯度的五个独立分量(T_(xx),T_(zz),T_(xy),T_(xz),T_(yz)),联合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垂直重力,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及邻区0~120 km深度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将经过低阶项改正、地形效应改正、沉积层界面起伏效应改正得到的剩余重力及重力梯度异常值作为观测值,以改正剩余量归一化权重作为观测权重,基于Tikhonov正则化理论建立反演目标函数.反演过程中,利用地震层析S波速度转换密度作为初始约束,通过非等权最小二乘迭代法计算得到最终反演密度.反演结果表明:(1)40 km深度,青藏高原内部为中地壳,表现为低密度,邻区为中下地壳,表现为高密度.青藏高原内部中地壳强低密度层主要分布在高原边界.其成因是印度板块俯冲和周围坚硬块体阻挡作用导致在高原边界形成的高应变积累闭锁区,为壳内低密度软弱物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80 km深度,青藏高原上地幔顶部显示出低密度的特征.高原内部东、中、西密度特征差异明显,低密度以95°E为中心线呈东西对称分布.以班公一怒江缝合带为中心,在拉萨块体和羌塘块体内从北向南出现了"低-高-低"的密度分布起伏特征.该特征与GRACE得到的莫霍面起伏特征一致,结合大地构造结果,这种起伏特征验证了印度、羌塘块体从南北两侧分别向喜马拉雅、拉萨地块挤入的双向俯冲模式.(3)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内,地壳高密度异常较地震波速异常明显偏低,表明古老的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比想象中更冷、更坚硬.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壳、幔高密度的结构特征,对应地幔物质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E重力梯度异常 EGM2008重力异常 重力及重力梯度联合反演 青藏高原 岩石圈密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桂桔 谈洪波 +3 位作者 孙凯 王嘉沛 习宇飞 申重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2-1013,共12页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复杂,对该区域深浅结构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和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研究区内重力异常进行了垂向和横向构造分析.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结果显示高低转换带的倾角、...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复杂,对该区域深浅结构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和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研究区内重力异常进行了垂向和横向构造分析.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结果显示高低转换带的倾角、倾向与地质上的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黄河断裂分布吻合较好,贺兰山西麓断裂与贺兰山东麓断裂汇交深度约18 km,银川断裂与黄河断裂汇交深度约25 km;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成像结果表明正谊关断裂、贺兰山西麓断裂、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为上地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青铜峡—固原断裂以及黄河断裂为下地壳断裂,且这三大断裂可能分别是阿拉善地块东南边界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界;1739年平罗M 8.0古地震震中与银川断裂在重力剖面深度约15 km汇交,其垂向高低梯度为强变形带,同时古地震震中位于重力正负异常转换部位的低值区,据此可推断此次古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银川断裂.这些结论可提高对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的认识,为该区地壳动力学过程及强震的孕震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重力异常 归一化总梯度 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 阿拉善地块 鄂尔多斯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被引量:82
11
作者 马宗晋 高祥林 宋正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度区,区内有阴影线状构造.总体上,重力异常水平梯度构造可概括为三大组.第一组是NNE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高梯度带与斜切东部全区的郯庐大断裂带和NNW向的斜切西部全区的三条大断裂带;第二组为西部的NWW向与NEE向高、中梯度带的交叉构造格局,以及东部近于等间距的三条NWW向断续的阴影构造带和一条单一的构造线,而华南则仅有NE向的低梯度构造线;第三组是横贯全区的的几条近EW向和中部SN向宽而复杂的构造带,在后者的东、西两侧散臣着大间距、小长度、断续的SN向阴影构造线.这三组重力梯度构造不仅反映了地貌起伏的信息,而且显示了大区域构造,特别是深部构造的密度差.各组线状构造带的内部结构和各组的形成时间及演变历史可能不同,但它们相互复合构成现今总体的构造格局,对大尺度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都会有不同的响应,因此导致主应力方向的区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水平梯度 构造分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垂直梯度和重力异常辅助导航SITAN算法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大欣 王勇 +2 位作者 王虎彪 蔡小波 戴全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在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的仿真计算中,重力异常是人们常采用的辅助数据,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对惯性导航的辅助能力还没有涉及过。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和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了多条航线SITAN匹配算法的仿真计算,并对SITAN算法的初... 在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的仿真计算中,重力异常是人们常采用的辅助数据,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对惯性导航的辅助能力还没有涉及过。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和重力垂直梯度数据,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了多条航线SITAN匹配算法的仿真计算,并对SITAN算法的初始定位结果和匹配辅助导航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初始定位能力上还是匹配辅助导航能力上,重力垂直梯度的数据结果要好于重力异常数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重力垂直梯度 SITAN算法 统计分析 辅助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震区及周缘深部构造特征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桂桔 于炳飞 +2 位作者 郝洪涛 胡敏章 谈洪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9-756,共18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了3次较强地震,最高震级为M 6.4,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厘清漾濞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孕震环境,文中将已有的高精度重力数据、流动重力测网点数据和EGM2008模型数据融合为2.5km点距的高...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了3次较强地震,最高震级为M 6.4,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厘清漾濞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孕震环境,文中将已有的高精度重力数据、流动重力测网点数据和EGM2008模型数据融合为2.5km点距的高精度网格数据,并以漾濞地震为中心,提取了2条长重力剖面和10条短重力剖面,采用归一化梯度成像方法获取研究区内三维地壳成像特征,重点分析了漾濞震区沿红河断裂北段、维西-巍山断裂、永胜-宾川断裂和洱源-鹤庆断裂等的深浅接触关系及其深部孕震环境。结果表明:1)重力归一化梯度陡变带的倾角、倾向与地质上的中大型断裂吻合较好,如怒江断裂、澜沧江断裂、红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等;2)中下地壳重力归一化梯度连续性较好,且中上地壳为高低转换带时,M≥6.0地震频发,特别是维西-巍山断裂、永胜-宾川断裂及红河断裂北段交会的区域;3)漾濞地震震中附近,上地壳存在归一化梯度高低强变形带且相互靠拢,在深度约15km处会聚,震中投影与维西-巍山断裂及其次生断裂在深度约10km处交会,且地壳20km以下重力归一化梯度值连续性较好,推断漾濞3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维西-巍山断裂及其次生断裂。文中结果对地震发震机制和发震地点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 6.4地震 川滇地块 归一化梯度成像 布格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甸M_S6.5地震孕育环境的重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谈洪波 申重阳 +3 位作者 玄松柏 吴桂桔 杨光亮 汪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73,共18页
鲁甸地震发生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东侧,主破裂为NW走向,其震中区处于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过渡地带,走滑和推覆构造发育,目前对该地震的孕震构造环境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基于此,利用EGM2008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5阶离散小波变换,... 鲁甸地震发生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东侧,主破裂为NW走向,其震中区处于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过渡地带,走滑和推覆构造发育,目前对该地震的孕震构造环境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基于此,利用EGM2008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5阶离散小波变换,分离得到反映不同深度场源特征的地壳介质横向不均匀性;利用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分析其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计算并绘制其归一化总梯度(NFG)图像,研究了地壳密度变化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莲峰断裂与昭通-鲁甸断裂之间布格重力异常呈现SW-NE向的"高-低-高"型异常特征,鲁甸主震及余震均分布于低值带内,反映出青藏高原物质东流沿包谷垴—小河一带(低异常条带)向SE推进,至昭通鲁甸断裂受阻,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震;2)第3阶小波细节显示:上地壳负重力异常与主要断裂分布一致性非常好,反映了由断裂运动造成地壳浅部物质破碎而呈现出重力异常减小,震中附近NW向负异常条带可能与大凉山断裂向S发展有关,推测NW走向大凉山断裂向S扩展运动是鲁甸地震发震的直接动力来源;3)第4阶小波细节显示鲁甸震中存在明显的正异常,印证了中地壳内部高密度体的存在;第5阶小波细节显示鲁甸震中处于正异常区,预示着地幔物质的侵入,地幔隆升产生地壳引张力和印度板块推挤产生的压扭力是鲁甸地震震源拉张和走滑的动力来源;4)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图像显示:"变形"显著且E倾的小江断裂带为区域控制性断裂,鲁甸震源底部存在稳定的局部"不变体",稳定的密度不变体对此次地震破裂具有限制作用,是导致震源新生破裂规模有限且切割较浅的原因;5)通过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比较,认为昭通-鲁甸断裂孕震能力明显偏弱,其最大发震能力应在7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布格重力异常 离散小波变换 归一化总梯度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CT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凤琴 张凤旭 +2 位作者 刘财 徐东海 林泽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4-808,共5页
利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方法可以寻找场源位置,通过"两高夹一低"的典型场特征可以检测油气构造,传统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别列兹金法(即傅立叶级数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利用DCT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是最新研究方法。从理论上给... 利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方法可以寻找场源位置,通过"两高夹一低"的典型场特征可以检测油气构造,传统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别列兹金法(即傅立叶级数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利用DCT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是最新研究方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基于DCT的重力异常转换公式,进而研究了无限长水平圆柱体、三度体非含油气球冠以及储油球冠模型GH场特征。模型实验证实:随着地质体埋深的增大,谐波数会逐渐减小,GH场奇点极大值向下移动,且呈现线性衰减的特征;储油球冠GH场等值线表现出明显的"两高夹一低"的储油气藏典型标志;用DCT法计算的GH场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增加向下延拓的计算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DCT 谐波数 场源位置 油气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识别新方法及其在肯尼亚Tana凹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青 袁炳强 +2 位作者 董云鹏 程顺有 张春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9-605,共7页
联合运用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Theta图法、欧拉反褶积法对TANA凹陷的重力资料进行处理,对研究区断裂构造进行识别和提取,以研究肯尼亚LAMU盆地TANA凹陷的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TANA凹陷断裂构造主要由NW(NWW)向和NE(NEE)向两组断裂构... 联合运用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Theta图法、欧拉反褶积法对TANA凹陷的重力资料进行处理,对研究区断裂构造进行识别和提取,以研究肯尼亚LAMU盆地TANA凹陷的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TANA凹陷断裂构造主要由NW(NWW)向和NE(NEE)向两组断裂构成,规模较小的北东向断裂切断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构造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格局。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Theta图、欧拉反褶积法的联合使用是断裂划分的有效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演出断裂产状和深度信息,比常规方法更能清晰地识别场源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A凹陷 重力异常 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 Theta图 欧拉反褶积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计算重磁源边界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恒磊 刘天佑 杨宇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1-1927,共7页
在重磁源边界定位方法中,传统的梯度方法易受干扰的影响使计算的边界混乱,而且在弱异常处由于叠加异常的影响很难识别场源边界.本文首先利用坐标旋转构造了各向异性高斯函数,提出了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计算重磁源边界的方法.理论分析与... 在重磁源边界定位方法中,传统的梯度方法易受干扰的影响使计算的边界混乱,而且在弱异常处由于叠加异常的影响很难识别场源边界.本文首先利用坐标旋转构造了各向异性高斯函数,提出了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计算重磁源边界的方法.理论分析与模型实验详细阐明了该方法的数学含义,并通过干扰分析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结合中扬子地区航磁异常处理实例,表明通过计算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可以有效地确定重磁源边界,尤其对微弱异常能够实现较好的边界定位,计算的边界分辨率高且信息丰富,有利于资料的综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场勘探 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 梯度算法 重磁源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断裂构造重力异常识别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雷晓东 戚帮申 +5 位作者 关伟 赵玉 杜东 闫广新 刘宏伟 尤志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3-1265,共13页
区域重力异常蕴含丰富的断裂构造特征信息.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和剖面2.5D重力异常反演方法对北京平原区高精度区域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了主要断裂构造平面位置、长度、规模、汇交关系及深浅... 区域重力异常蕴含丰富的断裂构造特征信息.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和剖面2.5D重力异常反演方法对北京平原区高精度区域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了主要断裂构造平面位置、长度、规模、汇交关系及深浅延伸特征,分析了利用重力异常识别断裂的效果.结果表明:(1)北京平原区NE向断裂平面延展长度大、连续性强,NW向断裂分段性明显,连续性弱,但NW向断裂对NE向断裂有切割改造迹象.近EW或SN向断裂分布较为局限.(2)主控断裂平面和垂向延伸特征差异明显,顺义断裂、孙河断裂、永定河断裂等为盖层断裂;南口断裂、孙河断裂西段、二十里长山断裂和张喜庄断裂为基底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南段、南苑—通县断裂、礼贤断裂、夏垫断裂和皮各庄断裂东段为地壳断裂.(3)利用NVDR_THDR峰值异常带的连续性、幅值、宽度及错切关系可有效识别断裂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小波变换获得的不同深度等效层异常结合2.5D剖面反演可有效研究断裂在基岩内部的深浅延伸情况,但重力异常的垂向分辨能力弱,断裂在新生界内部延伸特征需结合其他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小波变换 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2.5D重力反演 北京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克拉通破坏到板块动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晓光 胡小刚 +4 位作者 方剑 刘根友 段鹏硕 冯伟 崔荣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44-2351,共8页
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机制研究导致了全球动力系统及"板块动力模型"研究.板块运动最有可能的动力是地幔物质流动,但由于地幔物质流动的成因至今尚未查明,所以板块构造学说研究仍处于"运动模型"阶段,而没有进入"... 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机制研究导致了全球动力系统及"板块动力模型"研究.板块运动最有可能的动力是地幔物质流动,但由于地幔物质流动的成因至今尚未查明,所以板块构造学说研究仍处于"运动模型"阶段,而没有进入"动力模型"阶段.如果地幔密度异常是驱动地幔物质流动的成因,那么就有可能基于重力学方法以"板块动力模型"的形式建立地幔密度异常驱动模式;软流圈中可能存在着动力特性不同的区块,地幔密度正异常代表物质盈余、区块内的物质要向区块外移动,地幔密度负异常代表物质亏损、区块外的物质要向区块内移动.本项目采用重力和地震资料相结合研究地球的整体分层,根据重力大地水准面联合地震波速度结构反演求解地幔密度异常,再根据地球正常密度假说和板块运动重力学机制的观点并与现有"板块运动模型"相结合,分析地幔密度异常动力区块,初步建立"基于重力学机制的板块动力模型";为最终建立多学科机制的"全球板块动力模型",迈出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学机制 地幔正常密度 地幔密度异常 动力区块 板块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垂直重力梯度异常反演海底地形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敏章 李建成 李大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98,共4页
根据海底地形与海面重力异常之间的响应函数关系,给出了海底地形起伏与海面垂直重力梯度异常之间的响应函数关系。据此,采用高斯型海山模型,进行了利用垂直重力梯度异常反演海底地形的模拟研究。研究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地壳密度以... 根据海底地形与海面重力异常之间的响应函数关系,给出了海底地形起伏与海面垂直重力梯度异常之间的响应函数关系。据此,采用高斯型海山模型,进行了利用垂直重力梯度异常反演海底地形的模拟研究。研究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地壳密度以及截断波长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数据试验计算得到了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重力梯度异常 海底地形 响应函数 高斯型海山模型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