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NDVI与纹理时序特征的地块作物遥感分类
1
作者 史洁宁 吴田军 +3 位作者 黄启厅 骆剑承 任应超 徐欣雨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0,共12页
【目的】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准确识别地块作物类型,为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制图、产量估计及农业生产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以Google Earth影像为参考,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斯县完整的地块边界,利用多时相Sen... 【目的】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准确识别地块作物类型,为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制图、产量估计及农业生产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以Google Earth影像为参考,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斯县完整的地块边界,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影像构建地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和时间—纹理二维表征图作为分类特征,NDVI时间序列捕捉作物生长的物候变化,时间—纹理二维表征图捕捉空间特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而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双流架构来联合时间和空间特征实现农田作物的准确识别。【结果】与仅使用NDVI时序的传统方法相比,纳入纹理时序后的方法明显提高分类精度,随机森林的分类精度由0.89提升至0.93,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由0.88提升至0.93,表明加入空间特征的纹理时序能有效提升作物分类能力;而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分类模型进行地块作物分类的总体精度达0.95,特别是葡萄和冬小麦的分类精度提升效果明显,F_(1)分别提升至0.90和0.92,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分类器,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可实现更精准的地块作物识别。【建议】在种植结构复杂、农作物生长习性相近的地区进行地块作物遥感分类时,考虑将纹理时序特征纳入分类体系,并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分别捕捉作物生长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这种综合应用时间和空间信息的方法,能提升地块作物分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分布 地块尺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间序列 空间纹理特征 CNN+LSTM双流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与NDVI时序变化检测的撂荒耕地的地形特征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2
作者 夏玉松 周启刚 +2 位作者 李辉 张晓媛 陈芳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93,共11页
[目的]揭示山区撂荒耕地的地形特征,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重庆市巫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的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2数据,采用决策树与时间序... [目的]揭示山区撂荒耕地的地形特征,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重庆市巫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的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2数据,采用决策树与时间序列NDVI变化检测法,对2017—2021年研究区的撂荒地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1)从时间序列特征上看,研究区内撂荒地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2021年的增加量为2123.50 hm^(2),增长率为19.61%,区间内曲线形态上表现为“W”字形特征。空间上撂荒地呈全局分散,局部集中特征,主要沿着水系走向分布,显著集中于河流两侧,周边被坡耕地围绕。(2)研究区内撂荒地在不同的高程带和坡度带分布不同。撂荒地主要集中于高程1000 m以下和坡度5°~20°范围内。高程1500 m以下的区域,撂荒地面积和撂荒率表现“先增后减”的规律,2019年达到最高点;高程1500 m以上的区域,撂荒地面积和撂荒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减后增”的规律,在2020年达到了最低值。(3)撂荒地在不同地形位等级下的分布指数表现为持续减少型,地形梯度1级、2级的分布指数大于1,为撂荒地的优势区。[结论]决策树与NDVI时序变化检测法结合能够精准识别撂荒地,识别精度为8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决策树 ndvi时间序列 遥感 重庆市巫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NDVI的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晶 Zipper Carl E. +4 位作者 李松 Donovan Patricia F. Wynne Randolph H. Oliphant Adam J. 夏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1-257,共7页
露天煤矿区是人类活动强扰动地区之一。该文以阿巴拉契亚煤田区韦恩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时序分析法分析了像元尺度的土地损毁和复垦过程特征。得出结论:1984-2010年间,韦兹县露天开采扰动区域占采矿权范围的45.80%,其中植被恢复区域... 露天煤矿区是人类活动强扰动地区之一。该文以阿巴拉契亚煤田区韦恩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时序分析法分析了像元尺度的土地损毁和复垦过程特征。得出结论:1984-2010年间,韦兹县露天开采扰动区域占采矿权范围的45.80%,其中植被恢复区域占开采范围的66.45%,开采时间越早,植被恢复像元比例越高;开采造成的地表无植被覆盖期时长中位数为6 a,均值为7 a;已充分复垦的区域,NDVI值恢复至采前水平的加权平均时长为12 a。基于像元变化轨迹的研究,除揭示土地损毁-复垦过程特征外,能较好地反映空间异质性,可以为土地复垦管理和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煤矿 遥感 露天煤矿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 NDVI与MODIS EVI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4
4
作者 李文梅 覃志豪 +1 位作者 李文娟 杨强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胶等残留做了进一步校正,采用BRDF/CV-MVC合成方法保证了合成采用最佳像元。EVI时间序列相较于NDVI时间序列季节性更明显,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植被覆盖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很少有突降现象,时间序列曲线较平滑。EVI的这些优势为高覆盖植被物候特征的季节性变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MODIS-EVI 时间序列 植被指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HRR和MODIS NDVI数据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春森 胡艳 史晓亮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2-712,共11页
黄土高原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区域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有效监测其变化程度,基于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该地区2001-2014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f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对1982+2006年... 黄土高原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区域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有效监测其变化程度,基于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该地区2001-2014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f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对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进行扩展.扩展数据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获得1982-2014年长时间序列植被NDVI数据集,分析该地区近33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33年间黄土高原植被NDV1年际整体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区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轻微退化,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内蒙古边界、甘肃兰州以及陕西榆林等地区的植被覆盖均呈改善趋势.研究区各坡度等级植被覆盖良好,各坡度植被覆盖变化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28°、20°-28°、14°-20°、9°-14°、4°-9°.其中黄土高原中部的坡地植被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甘肃与青海的交界处以及陕西南部、山西部分地区坡地植被覆盖呈轻微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月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6
作者 胡乔森 孙朝辉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市区的连年NDVI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单年内的月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NDVI在夏季生长季时达到最大值,冬季则为最小值,并在冬季末和夏初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气温、降水和日照对NDVI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气温的表现最佳。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不同数据条件的地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月动态变化 气候响应因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华北平原耕地复种指数提取 被引量:29
7
作者 唐鹏钦 吴文斌 +1 位作者 姚艳敏 杨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0-225,共6页
该文以中国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耕地复种指数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2007年36景SPOTVGT/NDVI(SPOT VEGETATIONVGT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数据进行去噪处理,重建耕地农作物生长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曲线... 该文以中国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耕地复种指数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2007年36景SPOTVGT/NDVI(SPOT VEGETATIONVGT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数据进行去噪处理,重建耕地农作物生长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曲线;然后,结合地面样点数据、农时数据和农业统计数据,采用二次差分法提取了华北平原2007年耕地复种指数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5省市耕地复种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性,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最大,达到179.4%,山东省次之,北京市最小。该研究结果与统计数据和其他遥感监测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去噪时序遥感数据提取耕地复种指数的技术方法与统计数据和其他遥感监测结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复种指数空间分布变化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小波变换 时间序列分析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复种指数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动态监测矿区植被覆盖变化——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耀 周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6-212,251,共8页
山西平朔露天矿投产近30a,长期矿山生产造成了植被大面积破坏。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快速监测矿区植被覆盖特征,对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2013年多时相Landsat数据,分析NDVI、NDWI和植被差值指数RNDVI,评价研究区... 山西平朔露天矿投产近30a,长期矿山生产造成了植被大面积破坏。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快速监测矿区植被覆盖特征,对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2013年多时相Landsat数据,分析NDVI、NDWI和植被差值指数RNDVI,评价研究区植被长势和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27a来研究区生长季NDVI均值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剧烈变化集中在无、中等和高植被覆盖区域;植被质量以改善为主,改善和退化面积分别为110.26、46.10km2,其中显著改善和严重退化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75%和21.26%;长期复垦的人工植被生长状态优于自然植被。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矿区复垦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测,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矿区监管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 动态监测 Landsat时序数据 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的长三角地区植被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6
9
作者 韩贵锋 赵珂 徐建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长三角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检测1998—2005年间植被覆盖和生长活动的时空格局演变。数据平滑后合成年最大化NDVI,通过总体趋势、重心演变、Mann-Kendall法、回归斜率分析发现:1)总体上植被...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长三角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检测1998—2005年间植被覆盖和生长活动的时空格局演变。数据平滑后合成年最大化NDVI,通过总体趋势、重心演变、Mann-Kendall法、回归斜率分析发现:1)总体上植被面积在减少,植被活动在增强,各省差异较大,上海市平均的植被活动下降十分明显;2)70.36%的地区植被活动有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而在浙江和淮南亚热带阔叶林集中分布地区,植被活动普遍减弱;3)8年来植被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主要源于淮北和苏北地区农业和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4)淮河流域较大的植被活动年际变化主要源于植被的增加,长江沿岸及上海—苏州—常州地区较大的植被活动年际变化主要由植被减少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被 时空演变 时间序列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HJ-CCD影像的区域尺度水稻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成 赵晋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基于高重访周期的国产时序HJ-1A/B CCD遥感影像,研究区域尺度水稻提取方法,解析湖南省沅江市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特征。[方法]依据移栽期和抽穗期水稻有别于其他作物的光谱特性,利用2010年早稻、一季稻和晚稻2个生育期的时间序列数... [目的]基于高重访周期的国产时序HJ-1A/B CCD遥感影像,研究区域尺度水稻提取方法,解析湖南省沅江市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特征。[方法]依据移栽期和抽穗期水稻有别于其他作物的光谱特性,利用2010年早稻、一季稻和晚稻2个生育期的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分析时序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影像和反射率曲线特征,首先基于抽穗期和移栽期的NDVI差值影像进行阈值粗分类,连同2个生育期计算的18个植被指数合成一个文件,作为自变量输入See5.0决策树软件,通过训练生成分类规则集,导入NLCD(national land cover dataset)制图工具提纯水稻像元。[结果]沅江市的早稻与晚稻空间分布和种植面积相近,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中部的洞庭湖平原;一季稻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北端。遥感提取的3类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88.7、6.3和358.3 khm2,对比统计年鉴得到相对误差分别为12.1%、16.7%和-0.8%;对比野外调查点得到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6%、75%和80%。[结论]综合水稻移栽期和抽穗期的时序遥感影像,能够较准确地提取水稻像元,为进一步解析水稻的时空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时间序列分析 HJ-CCD ndvi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DVI资料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
11
作者 吴门新 钱拴 +2 位作者 侯英雨 李朝生 毛留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9-155,350,共8页
该文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牧草地面观测资料,分5种草地类型建立了牧草产量遥感模型,所有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由于牧草产量地面观测资料来自于北方主要草原... 该文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牧草地面观测资料,分5种草地类型建立了牧草产量遥感模型,所有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由于牧草产量地面观测资料来自于北方主要草原省,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利用牧草产量遥感估算模型能够将过去小区域牧草产量估算扩展到整个北方草原。通过对模型结果的空间分析表明,中国北方高产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甘肃祁连山区、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同时也表明遥感模型对草地资源清查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对模型结果的时间分析表明,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可以表现出牧草产量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波动性,这个性质表明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可以用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植被 时间序列分析 产量 ndvi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A时序数据和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的植被识别 被引量:47
12
作者 毕恺艺 牛铮 +2 位作者 黄妮 康峻 裴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0,27,128,共7页
Sentinel-2A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克服了以往时序数据难以获取或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该文以山西省吕梁市陈家湾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A时序数据,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特征和光谱特征,构建基于面向... Sentinel-2A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克服了以往时序数据难以获取或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该文以山西省吕梁市陈家湾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A时序数据,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特征和光谱特征,构建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的分层分类模型,成功提取了陈家湾流域的植被信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9.7%,Kappa系数为0.87。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的多时相分类结果与单时相分类结果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波谱特征相近和受地形影响较大地物的区分,减少混分现象;基于Sentinel-2A时序数据和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植被分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2A 时序数据 面向对象 归一化植被指数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滑坡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虎振兴 徐泓 +3 位作者 汪超亮 周增光 李子扬 李传荣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植被覆盖指数(NDVI)的变化广泛应用于滑坡检测,通过检测滑坡后时间序列NDVI的恢复速率可以有效区分与滑坡光谱特征变化相似的区域。但时间序列检测需要较多遥感影像数据,单一传感器的数据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多源遥感影像成为一种可供选... 植被覆盖指数(NDVI)的变化广泛应用于滑坡检测,通过检测滑坡后时间序列NDVI的恢复速率可以有效区分与滑坡光谱特征变化相似的区域。但时间序列检测需要较多遥感影像数据,单一传感器的数据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多源遥感影像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由于滑坡区域植被恢复缓慢而非滑坡区域植被恢复较快的差异,基于此特点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对滑坡区域的植被恢复速率进行多次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排除非滑坡区域,得到更加准确的滑坡检测结果。文章以云南省鲁甸地区为试验区,对该地区2013年5月~2015年4月发生的滑坡进行检测,滑坡检测率为83.28%。相比Behling方法,拥有基本相同的滑坡检测率的基础上,错分误差下降了31.96%,可以更加有效地区分滑坡与耕地和裸地等非滑坡因素,极大提高了滑坡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指数 植被恢复速率 时间序列检测 滑坡遥感检测 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时序特征的地表覆被信息提取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艳君 石莹 +4 位作者 帅艳民 杨健 邵聪颖 范连连 马红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0-459,共10页
地表覆被作为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重要地表景观特征,对全球或局地气候、水热循环、物质传输及陆面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影响深远。利用年内时序遥感影像自动提取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方法,以新疆阜康地区为研究目标,组织2016年植被... 地表覆被作为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重要地表景观特征,对全球或局地气候、水热循环、物质传输及陆面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影响深远。利用年内时序遥感影像自动提取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方法,以新疆阜康地区为研究目标,组织2016年植被全生长季的Landsat 8 OLI地表反射时序影像,研究不同物候期植被冠层的纹理响应信息,考察研究区典型地表覆被类型在3—11月多波段波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序特征,构建提取地表覆被类型的策略规则,形成时序特征匹配方法,将其应用于2018年研究区地表覆被填图的提取。最后,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对随机选取的2500个样点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果和验证数据一致性较好,总体精度为97.2%,Kappa系数为0.9655,且实地考查结果显示本方法在复播作物识别和有效降低单一时相中“异物同谱”现象上展示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遥感数据 植被物候 光谱特征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地表覆被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部植被指数和水热因子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军纪 杨更强 +3 位作者 曹秋梅 刘彬 王蕾 尹林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8,共5页
根据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MODIS影像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对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水热因子(七月份均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进行... 根据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MODIS影像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对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水热因子(七月份均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年至2012年,该保护区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升高;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2006年明显下降、之后持续升高但均低于2003年水平,而RVI指数则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该保护区南部和北部的七月份均温和年均温均在2003年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其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北部NDVI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南部和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与年均温、七月份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仅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其RVI指数与七月份均温和年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该保护区南部相比,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较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也较低,但七月份均温却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同期的水热因子变化相比,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虽然具有较明显的时滞效应,但仍然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而它们的植被RVI指数变化不明显,不适用于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影像研究。总体来看,该保护区的荒漠植被的生长缓慢但生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比值植被指数(RVI) 时滞效应 水热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点检测的延安市富县植被变化研究
16
作者 季烨云 刘鹏举 +3 位作者 高影 任怡 余涛 牛思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多项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明显改善,探究该区域植被的时空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与差异化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9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运用DBEST算... 【目的】多项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明显改善,探究该区域植被的时空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与差异化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9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运用DBEST算法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进行断点检测,并提出多阶段趋势分析方法分析富县植被变化时空特征。【结果】富县植被的断点检测结果表明:66.47%的区域断点NDVI变化幅度小于0.2,主要分布在富县西部和东北地区,植被相对稳定,未发生剧烈变化;33.53%的区域断点NDVI变化幅度大于0.2,其中断点数量多于4个的区域仅占5.88%,集中分布于道路、河流沿线,变化频繁,与人为活动有关。当前阶段趋势分析表明:断点NDVI变化幅度大于0.2的区域,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4.57%,退化面积仅占2.12%;开始时间均在2014年之前,时间分布跨度大,空间异质性强,揭示了富县植被变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富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4种主要林地均趋于改善,改善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6.23%。【结论】2000—2019年,富县植被整体呈现改善趋势,生态建设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存在差异,后续决策需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间序列 DBEST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2遥感影像的江汉平原夏收作物提取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阴海明 王立辉 +2 位作者 董明霞 李晓冬 黄进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12幅Sentinel-2多光谱(MSI)影像,通过分析研究区夏收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序变化,利用决策树算法提取2017—2018年夏收作物种植面积;将提取结果与最佳... 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12幅Sentinel-2多光谱(MSI)影像,通过分析研究区夏收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序变化,利用决策树算法提取2017—2018年夏收作物种植面积;将提取结果与最佳时相的多光谱数据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试验,利用实测数据计算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精度.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2时序NDVI的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的提取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6.47%,Kappa系数为0.9518.基于Sentinel-2的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能够准确而有效地提取研究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并直观地反映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江汉平原地区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区域精细尺度作物的提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Sentinel-2 时序ndvi 面向对象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