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年代的《娜拉》演出与五四精神传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桂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洗礼,成为五四精神的象征,《娜拉》的舞台演出即是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过程。1920年代,承载着个性解放思想和新兴话剧样式双重内涵的《娜拉》演出,从案头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从... 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洗礼,成为五四精神的象征,《娜拉》的舞台演出即是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过程。1920年代,承载着个性解放思想和新兴话剧样式双重内涵的《娜拉》演出,从案头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从禁演到公演、从女扮男装到男扮女装、从同性登台到男女合演,经历了曲折而繁难的过程,而在观演之间更是激发了有关中国观众配不配看新剧、易卜生是否适合中国、娜拉该不该出走等问题的论争。由1920年代的四种《娜拉》演出,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路径及效果,进而重审五四精神的丰富性和启蒙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演出 1920年代 五四精神 社会传导 启蒙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书写的叛逆:质疑“娜拉精神”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桂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入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入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入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入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 女性解放 叛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偶之家》、《康蒂妲》和《终身大事》女性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作的娜拉形象,因其觉醒和出走震惊了世界文坛,成为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娜拉精神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与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进行斗争。《康蒂妲》和《终身大事》是在娜拉精神的感召下分别由萧伯纳和胡适创作的...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作的娜拉形象,因其觉醒和出走震惊了世界文坛,成为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娜拉精神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与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进行斗争。《康蒂妲》和《终身大事》是在娜拉精神的感召下分别由萧伯纳和胡适创作的剧本。三部戏剧都是以女性在婚恋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为出发点,反映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独立和女性解放的问题。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在人物塑造和表现深度上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精神 女性解放 觉醒 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