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管全尺寸剪切变形与损伤检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京 张来斌 +2 位作者 樊建春 杨紫微 张智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1,共9页
为研究在剪切载荷作用下套管的变形与损伤行为,通过搭建全尺寸套管剪切加载试验系统,对全尺寸套管进行剪切加载与变形损伤试验,采集其在剪切变形与破坏过程中的加载载荷与变形量,利用自主设计的套管损伤磁记忆内检测装置采集套管试样的... 为研究在剪切载荷作用下套管的变形与损伤行为,通过搭建全尺寸套管剪切加载试验系统,对全尺寸套管进行剪切加载与变形损伤试验,采集其在剪切变形与破坏过程中的加载载荷与变形量,利用自主设计的套管损伤磁记忆内检测装置采集套管试样的表面磁场分布信号,评估套管的损伤状态,并建立了套管剪切变形有限元模型,分析套管试样在剪切加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分布与局部塑性变形和壁厚减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剪切载荷加载处套管试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且壁厚减薄并产生穿透型裂纹区域,产生破坏时最大剪切载荷为1264 kN,其变形量为50.7 mm,产生的裂纹最大宽度为0.18 mm;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加载区域套管的塑性变形与壁厚减薄是产生穿透型裂纹的主要原因,试样的塑性区域与变形量的实际加载变形情况一致;通过提取采集的磁记忆检测信号的特征参数并绘制梯度云图,可以直观有效地检测套管的变形与损伤情况。研究结果可为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于套管损伤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尺寸试验 磁记忆检测 剪切载荷 套管变形与损伤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age response of conventionally reinforced two-way spanning concrete slab under eccentric impacting drop weight loading 被引量:2
2
作者 S.M.Anas Mehtab Alam Mohd Shariq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2-34,共23页
Reinforced concrete(RC)structures are generally designed to carry quasi-static gravity loads through almost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namely slab,however,it may be subjected to high intense loads induced from the impac... Reinforced concrete(RC)structures are generally designed to carry quasi-static gravity loads through almost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namely slab,however,it may be subjected to high intense loads induced from the impact of projectiles generated by the tornado,falling construction equipment,and also from accidental explosions during thei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lifespan.Impacts due to rock/boulder falls do occur on the structures located especially in hilly areas.Such loadings are not predictable but may cause severe damage to the slab/structure.It stimulates structural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C structures under such impulsive loading.This research work first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of 1000×1000×75 mm^(3)conventionally reinforced two-way spanning normal strength concrete slab with only tension reinforcement(0.88%)under the concentric impact load(1035 N)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computer code,ABAQUS/Explicit-v.6.15.The impact load is delivered to the centroid of the slab using a solid-steel cylindroconical impactor(drop weight)with a flat nose of diameter 40 mm,having a total mass of 105 kg released from a fixed height of 2500 mm.Two popular concrete constitutive models in ABAQUS namely;Holmquist-Johnson-Cook(HJC)and Concrete Damage Plasticity(CDP),with strain rate effects as per fib MODEL CODE 2010,are used to model the concrete material behavior to impact loading and to simulate the damage to the slab.The slab response using these two models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impact test results.The strain rate effect on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s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analysis using the Malvar and Crawford(1998)approach.A classical elastoplastic kinematic ideal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model the steel impactor and support system.Results reveal that the HJC model gives a little overestimation of peak displacement,maximum acceleration,and damage of the slab while the predictions given by the CDP model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observations available in the open literature.Follow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 numerical model,analyses have been extend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damage response of the slab under eccentric impact loadings.In addition to the concentric location(P1)of the impacting device,five locations on a quarter of the slab i.e.,two along the diagonal(P2&P3),the other two along the mid-span(P4&P5),and the last one(P6)between P3 and P5,covering the entire slab,are considered.Computational result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compared,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st damaging location(s)of the impact is investigat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location of the impact is not the centroid of the slab but the eccentric one with the eccentricity of 1/6th of the span from the centroid along the mid-span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slabs Impact loading Eccentric impacts Concrete model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Damage profiles Stresses Peak acceleration failure modes Damage dissipation energy CRACKING Drop-weight loc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爆条件下双钢壁LNG储罐抗爆性能分析
3
作者 于双锴 李晓琳 +4 位作者 芦烨 丁宇奇 尹青锋 李巧珍 谢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7,67,共14页
由于双钢壁储罐具有建造周期短、投资小等优点,在LNG储存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易在外罐受到外部冲击时引发内罐的破坏。为了分析储罐在不同外爆载荷条件下的破坏行为,以双钢壁LNG储罐为研究对象,考虑内、外罐及保冷材料之间的载荷传递... 由于双钢壁储罐具有建造周期短、投资小等优点,在LNG储存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易在外罐受到外部冲击时引发内罐的破坏。为了分析储罐在不同外爆载荷条件下的破坏行为,以双钢壁LNG储罐为研究对象,考虑内、外罐及保冷材料之间的载荷传递与相互作用,建立了外罐-保冷材料-内罐多介质的多相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多影响因素下储罐在外爆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进行了分析,探究其抗爆性能。结果表明:在外爆载荷作用下,内、外罐从迎爆面中心向内凹陷直至发生破坏,最大应力均在迎爆面中心,且越靠近中心应力值越大;内、外罐材料均先达到屈服强度后发生塑性变形,随后达到失效应变值并发生破坏;与外罐相比,内罐发生破坏的时间晚42.9%,变形范围和破坏范围分别小12.3%、6.7%;储罐的抗爆性能随着储存液位的升高和罐体容积的增大而增强,随着起爆位置从罐壁中心向上、下两侧移动而提高,在罐壁中心起爆时储罐的破坏程度最大。该研究成果可为双钢壁LNG储罐的设计和储存液位的控制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壁LNG储罐 抗爆性能分析 外爆载荷 多相耦合有限元模型 失效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载荷与预紧力对螺栓断裂寿命的影响
4
作者 苗兴琳 黄贤振 +1 位作者 丁鹏飞 郑智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螺栓连接依靠自身简单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然而螺栓的疲劳断裂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为准确预测螺栓断裂失效寿命,进行了螺栓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实验,求得了螺栓材料的断裂参数,从而建立了Paris裂纹扩展模型.然后运... 螺栓连接依靠自身简单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然而螺栓的疲劳断裂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为准确预测螺栓断裂失效寿命,进行了螺栓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实验,求得了螺栓材料的断裂参数,从而建立了Paris裂纹扩展模型.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与疲劳裂纹扩展实验进行对标,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螺栓断裂失效寿命的计算奠定了基础.最后,考虑到螺栓预紧力与横向载荷对螺栓断裂的影响,建立了带裂纹的螺栓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螺栓失效寿命计算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横向载荷与螺栓预紧力对应力强度因子和螺栓使用寿命具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断裂 失效寿命 有限元计算 横向载荷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荷载耦合作用下复合基础承载特性分析
5
作者 姜瑛 亓振 +3 位作者 曹永 王凤云 张迅 王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I0008,共13页
针对水下石油生产系统复合基础在不同方向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复合加载模式下的破坏包络线。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固定位移比法绘制竖向—倾覆、水平—扭转、竖向—水平—倾覆、竖向—水平—扭转荷载空间内的地... 针对水下石油生产系统复合基础在不同方向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复合加载模式下的破坏包络线。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固定位移比法绘制竖向—倾覆、水平—扭转、竖向—水平—倾覆、竖向—水平—扭转荷载空间内的地基承载力破坏包络线,分析不同长径比和桩间距对不同方向荷载耦合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的影响,并分别将归一化处理后的竖向—倾覆、水平—扭转荷载包络线拟合为关于长径比和桩间距的包络线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随竖向荷载分量的增大,基础在二维荷载空间内包络线尺寸有所减小。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通过绘制地基承载力破坏包络线,对基础设计方案校核和评估,能很好指导工程实践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石油生产系统 复合基础 多向荷载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破坏包络线 耦合作用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客车轴箱轴承的偏载分析及轴承滚子非对称修形 被引量:15
6
作者 魏延刚 葛宰林 江亲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通过对铁路高速客车轴箱轴承在偏载下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应力和位移等所进行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滚子非对称修形新概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轴向载荷的影响,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应力和位移等沿滚动体轴线的分布发生偏移,传统的... 通过对铁路高速客车轴箱轴承在偏载下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应力和位移等所进行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滚子非对称修形新概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轴向载荷的影响,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应力和位移等沿滚动体轴线的分布发生偏移,传统的对称修形虽然可以避免滚动体两端的边界应力集中 但无法克服“偏载效应”。为了同时避免所谓的“边缘效应”和克服“偏载效应”,必须根据偏载下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应力或位移的偏移分布规律对滚子进行相应的非对称母线修形,从而使非对称修形滚子轴承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客车 滚子轴承 偏载 有限元分析 边界应力 非对称修形 铁路客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外挤压力作用下内径偏磨套管的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关舒伟 李春福 +2 位作者 李学艺 王喜梅 陈金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油气井套管损坏中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泥岩段,泥岩浸水膨胀是造成泥岩段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钻井及修井过程中的泥岩段套管磨损会降低套管的强度,从而加剧套管损坏。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磨损程度下套管抗挤强度的变化,探讨了套管磨... 油气井套管损坏中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泥岩段,泥岩浸水膨胀是造成泥岩段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钻井及修井过程中的泥岩段套管磨损会降低套管的强度,从而加剧套管损坏。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磨损程度下套管抗挤强度的变化,探讨了套管磨损处于泥岩段时套管磨损程度与套管损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偏心距和其中一个水平主地应力固定不变,在另一水平主应力线性增加的情况下,含磨损缺陷的套管抗挤强度显著下降;在地应力不变的情况下,磨损位置处于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时,随着偏心距的增加磨损位置应力迅速增大,套管抗挤强度和抗挤强度系数均逐渐减小。这为钻井、修井及采油过程中防治套管损坏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泥岩 套管磨损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挤压失效数值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房军 谷玉洪 米丰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4-37,共4页
在已有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计算了受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水泥环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讨论了两个敏感参数─—非均匀载荷比和套管椭圆度对套管失效的影响问题。计算分析发现,随地应力非均匀程度... 在已有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计算了受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水泥环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讨论了两个敏感参数─—非均匀载荷比和套管椭圆度对套管失效的影响问题。计算分析发现,随地应力非均匀程度的增加,套管形变经历了由两向挤压-挤压到两向拉伸-挤压组合方式的转变,而套管应力的变化相对较小。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与非均匀地应力作用相对应的套管结构的拉伸-挤压形变,有可能是导致套管失效的主要机制;套管椭圆度的存在使得套管的强度和刚度被进一步的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载荷 套管 挤压失效 数值分析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环性质对套管抗挤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守余 李茂华 牛卫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套管常在油层和泥岩部位严重损坏,分析认为这是生产过程中地应力发生了变化,导致油层孔隙压力或泥岩力学性质改变,造成地应力重新分布的结果。因此,水泥环的质量对套管的影响较大。建立了二维平面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利用A... 套管常在油层和泥岩部位严重损坏,分析认为这是生产过程中地应力发生了变化,导致油层孔隙压力或泥岩力学性质改变,造成地应力重新分布的结果。因此,水泥环的质量对套管的影响较大。建立了二维平面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套管在水泥环影响下的变形特征。分析表明,最大应力在套管内壁产生,均匀我荷下套管抗挤强度是非均匀载荷的5~7倍,而且栽荷椭圆度越大,套管内壁应力越大。增大水泥环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小套管最大应力,因此,均匀我荷下应适当提高水泥环弹性模量,以达到提高套管抗挤强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水泥环性质 弹性模量 载荷 抗压强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过程套管失效机理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于浩 练章华 林铁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8,93,共6页
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套管容易出现变形、破裂、错断等破坏性形式。为此,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模拟计算压裂后套管Mises应力及变形分布,找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ABAQUS中关键字*Field... 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套管容易出现变形、破裂、错断等破坏性形式。为此,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模拟计算压裂后套管Mises应力及变形分布,找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ABAQUS中关键字*Field实现地层岩石的性能随压裂进行不断降低,从而对四川某井套管失效问题进行了三维模型的实例分析。通过对有限元结果分析和对比压裂后MIT多臂测井曲线,认为套管失效是压裂过程中地层岩石性能降低、改造区域不对称、施工压力大以及地应力场重新分布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最后提出压裂过程中套管失效的应对措施。该项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引起套管失效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 套管失效 失效机理 有限元分析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线面双体船设计载荷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颖 岳亚霖 +1 位作者 林吉如 韦朋余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横向对开力是小水线面双体船的主要载荷。文章根据CCS(2005)、ABS(1999)规范及船模试验所得载荷值,对小水线面双体船横向对开力的估算公式进行重新回归,提出CCS(2005)修正公式;对规范中小水线面双体船强度校核时合理的载荷大小及相应的... 横向对开力是小水线面双体船的主要载荷。文章根据CCS(2005)、ABS(1999)规范及船模试验所得载荷值,对小水线面双体船横向对开力的估算公式进行重新回归,提出CCS(2005)修正公式;对规范中小水线面双体船强度校核时合理的载荷大小及相应的工况组合形式进行探讨,提出更为危险的60。/120。斜浪工况组合情况;并选取6种较为严重的典型工况进行全船有限元分析,得到各典型工况下船体结构的应力分布特点,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载荷估算及初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线面双体船 横向对开力 修正公式 载荷工况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下肢长骨动态试验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海岩 翟广凤 +1 位作者 赵玮 贺丽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在动态载荷下下肢长骨的损伤极限。方法基于中国人体下肢有限元模型,分别对股骨、胫骨、大腿和小腿进行动态三点弯曲仿真,并借助尸体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仿真所得撞锤的撞击力-位移曲线走势与尸体试验结的基本吻合。... 目的研究在动态载荷下下肢长骨的损伤极限。方法基于中国人体下肢有限元模型,分别对股骨、胫骨、大腿和小腿进行动态三点弯曲仿真,并借助尸体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仿真所得撞锤的撞击力-位移曲线走势与尸体试验结的基本吻合。裸股骨、裸胫骨、大腿和小腿失效时的撞击力分别为4.29、3.94、4.81和4.086 kN,位移分别为17.78、34.00、52.10和47.06 mm,与尸体试验结果也较为相符。结论本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后续对膝关节以及对整个下肢模型的验证奠定基础,为碰撞事故中对行人进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长骨 损伤极限 有限元分析 动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应力耦合的热采井套管损坏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勇 练章华 +2 位作者 乐彬 李留伟 高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6,共4页
考虑到热采过程会引起井筒附近地层局部温度场的改变,文中将注汽前地应力、热采过程中局部地应力改变以及套管热应力的作用三种因素进行耦合求解,计算得到套管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计算结果表明,热采注汽初始阶段套管温度迅速上升... 考虑到热采过程会引起井筒附近地层局部温度场的改变,文中将注汽前地应力、热采过程中局部地应力改变以及套管热应力的作用三种因素进行耦合求解,计算得到套管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计算结果表明,热采注汽初始阶段套管温度迅速上升,使套管柱处于高温场中,在套管内部产生热应力。热采过程引起的局部地应力场改变对套管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有较大影响,仅仅考虑温度改变对套管Von Mises等效应力的影响是不够的,建议在计算套管Von Mises等效应力时,应尽量考虑地应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耦合 温度场 热应力 套管损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输电塔结构抗冰加固改造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强 孙力 张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8-114,共7页
为提高高压输电塔结构在覆冰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寻求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以冰灾中破坏的典型500 kV输电塔为原型,制作了2对输电塔子结构模型,每对均由按原始结构形式设计和以增设横隔面方法进行加固改造的相应模型试件组成。对所... 为提高高压输电塔结构在覆冰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寻求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以冰灾中破坏的典型500 kV输电塔为原型,制作了2对输电塔子结构模型,每对均由按原始结构形式设计和以增设横隔面方法进行加固改造的相应模型试件组成。对所有试件进行了模拟覆冰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结构受力过程、破坏模式和极限抗冰承载能力等,考察了增设横隔面对于提高结构受力性能的作用。基于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壳单元建立了加载塔段结构的实体模型,对试验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横隔面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交叉斜撑的面外变形。无横隔面输电塔结构的破坏主要为主材的弯扭失稳,带横隔面结构破坏依然由主材构件的屈曲产生,但其屈曲模态由弯扭失稳趋向弯曲失稳。增设横隔面后,单、双塔段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分别达到了18.3%和17.6%。由于交叉斜撑面外变形对结构整体稳定的削弱效应得到抑制,主材角钢失稳模态中扭转效应对临界承载力的不利影响也被大幅降低,结构受力性能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表明增设横隔面是一种合理有效地提高输电塔结构抗冰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覆冰荷载:横隔面:加固 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修理拉伸性能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恒昌 谭日明 +1 位作者 郭霞 关志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带损伤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强度会降低约55%,需要对其进行修理以恢复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针对带圆形损伤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了机械连接修理方案,通过轴向拉伸试验评估其修理效果。根据试验条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的... 带损伤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强度会降低约55%,需要对其进行修理以恢复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针对带圆形损伤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了机械连接修理方案,通过轴向拉伸试验评估其修理效果。根据试验条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的修理方案对破坏模式、破坏载荷、应力分布、钉载分配等产生的影响。试验及有限元分析(FEA)均表明,修理后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其强度恢复率达到55%~60%左右,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修理区域最外侧的钉孔旁,最终破坏模式为母板沿修理区域最外侧一排钉孔断裂。使用双面修理、增加螺栓排数、采用金属补片、适当增加补片厚度,可减缓应力集中,改善钉载分配,提高结构强度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机械连接修理 有限元分析(FEA) 破坏模式 强度恢复率 渐进损伤 钉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能密度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失效判定准则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明 张瑀 +1 位作者 周广春 支旭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3,共8页
进行基于应变能密度的单层球面网壳地震作用下工作行为分析,意在给出一个合理且较为精确的判断结构动力失效准则。首先,对理想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对数应变能密度(LSED)、以及有初始缺陷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指数应变能密度(ESED)与加速... 进行基于应变能密度的单层球面网壳地震作用下工作行为分析,意在给出一个合理且较为精确的判断结构动力失效准则。首先,对理想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对数应变能密度(LSED)、以及有初始缺陷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指数应变能密度(ESED)与加速度幅值(A)关系进行理论推导,给出单层球面网壳应变能密度的表达式,奠定判定其失效的理论基础。然后,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对典型单层球面网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全过程响应分析,并时时提取出各级动荷载幅值下的所有单元的应变能密度。进而,进行结构应变能密度走向特征分析,揭示单层网壳结构的整体塑性应变能密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结构应变能密度-地震加速度幅值曲线产生转折点。最后,据此特征提出基于结构能量密度的失效荷载判定准则,并与现有判定准则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 地震荷载 应变能密度 有限元分析 失效荷载 判定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偏梯形和圆形螺纹滑脱载荷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练章华 韩建增 +3 位作者 张毅 杨龙 唐波 刘永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49,共4页
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套管偏梯形和圆形螺纹接头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对套管偏梯形螺纹接头 ,得出牙侧角为 3、 5和 10°时滑脱载荷随加载过程的变化曲线 ;对于套管圆形螺纹接头 ,得出锥度为 、 和 时滑脱载荷随加载... 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套管偏梯形和圆形螺纹接头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对套管偏梯形螺纹接头 ,得出牙侧角为 3、 5和 10°时滑脱载荷随加载过程的变化曲线 ;对于套管圆形螺纹接头 ,得出锥度为 、 和 时滑脱载荷随加载过程的变化曲线。对套管偏梯形螺纹和圆形螺纹滑脱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 ,偏梯形螺纹的平均滑脱载荷为 5 82 6kN ,圆形螺纹的平均滑脱载荷为 335 9kN ,即在同样套管和接箍结构尺寸下 ,偏梯形螺纹不易产生滑脱 ,而圆形螺纹容易产生滑脱。研究结果在深井、超深井和苛刻的复杂井套管柱设计中 ,为套管接头螺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偏梯形螺纹 弹塑性 接箍结构 连接强度 接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矩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裙板式基础破坏包络面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庆来 邓建俊 +1 位作者 周爱军 栾茂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77-3583,共7页
联合采用swipe加载模式、固定位移比与固定荷载比加载模式,对于裙板式浅基础在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的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性能进行比较系统的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主要探讨了裙板式基础埋深、地基土不排水强度的非均质性对于基础破坏包... 联合采用swipe加载模式、固定位移比与固定荷载比加载模式,对于裙板式浅基础在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的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性能进行比较系统的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主要探讨了裙板式基础埋深、地基土不排水强度的非均质性对于基础破坏包络面的影响,揭示了地基在水平和力矩荷载的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失稳破坏机制。同时,对于两种swipe加载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土,当裙板式基础埋深与宽度之比大于0.3时,破坏包络面产生正方向倾斜;当埋深与宽度之比小于0.3时,基础的破坏包络面出现负方向倾斜。而在均质土中,基础的破坏包络面没有出现负方向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板式基础 破坏包络面 复合加载 有限元分析 非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台花园钢结构网壳焊接节点承载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焕鑫 王元清 +3 位作者 施刚 石永久 卢凯 贺小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将台花园网壳屋面系统采用了全焊接的钢结构节点,节点的六肢在空间交汇,几何形状不规则,为了检验节点的承载性能和安全储备,需要开展专门的加载试验研究.通过在矩形反力架上固定节点试件的三肢,对其余三肢进行轴向加载,控制轴向... 将台花园网壳屋面系统采用了全焊接的钢结构节点,节点的六肢在空间交汇,几何形状不规则,为了检验节点的承载性能和安全储备,需要开展专门的加载试验研究.通过在矩形反力架上固定节点试件的三肢,对其余三肢进行轴向加载,控制轴向荷载的偏心实现设计荷载中的主弯矩施加,一共针对J—01~J-04四个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可以安全承受设计荷载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利用ANSYS建立考虑材料与几何非线性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对试验加载过程进行全过程模拟.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加载试验研究可以较好地检验该类空间相贯节点的承载性能,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够为同类节点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节点 网壳 加载试验 承载性能 有限元分析 反力架 空间相贯 荷载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荷载作用下500kV输电杆塔结构破坏机理试验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强 孙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90-3096,共7页
为考察高压输电塔结构在极限覆冰工况下的破坏模式和倒塌机理,以冰灾中破坏的典型500kV输电塔为原型,设计了一组单、双塔段子结构,模拟覆冰下荷载,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对结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应变及变形的发展情况等做了分析。基于... 为考察高压输电塔结构在极限覆冰工况下的破坏模式和倒塌机理,以冰灾中破坏的典型500kV输电塔为原型,设计了一组单、双塔段子结构,模拟覆冰下荷载,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对结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应变及变形的发展情况等做了分析。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壳单元建立了加载塔段结构的实体模型,对试验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主材构件的屈曲是输电塔结构在覆冰荷载作用下的基本破坏特征,斜材内力相对较小,但交叉斜撑面外变形较大。研究表明过大的交叉斜撑面外变形会显著地弱化主材的侧向约束,导致其计算长度增大,屈曲模态呈现出明显的弯扭失稳形式,从而显著地降低其承载能力,因此约束交叉斜撑的面外变形是提高整体结构抗冰承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塔段结构 覆冰荷载 静力试验 破坏机理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