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mixed-effects height to crown base and crown length dynamic models using the branch mortality technique for a Korean larch( Larix olgensis ) plant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Weiwei Jia Dongsheng Ch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095-2109,共15页
Korean larch(Larix olgensis)is one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for aff orestation and timber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However,its timber qua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re largely infl uenced by crown size,structure and... Korean larch(Larix olgensis)is one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for aff orestation and timber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However,its timber qua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re largely infl uenced by crown size,structure and shape.The majority of crown models are static models based on tree size and st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emporary sample plots,but crown dynamic models has seldom been constructed.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height to crown base(HCB)and crown length(CL)dynamic models using the branch mortality technique for a Korean larch plantation.The nonlinear mixed-eff ects model with random eff ects,variance functions and correlation structures,was used to build HCB and CL dynamic models.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95 sample trees of 19 plots in Meng JiaGang forest farm in Northeast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CB progressively increases as tree age,tree height growth(HT growth)a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growth(DBH growth).The CL was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in 20 years ago,and subsequently stabilized.HT growth,DBH growth stand basal area(BAS)and crown competition factor(CCF)signifi cantly infl uenced HCB and CL.The HCB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S,HT growth and DBH growth,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CF.The C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S and CCF,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BH growth.Model fi tting and validation confi rmed that the mixed-eff ects model considering the stand and tree level random eff ects was accurate and reliable for predicting the HCB and CL dynamics.However,the models involving adding variance functions and time series correlation structure could not completely remove heterogeneity and autocorrelation,and the fi tting precision of the models was reduced.Therefor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cation,we should take care to avoid setting up over-complex models.The HCB and CL dynamic models in our study may also be incorporated into stand growth and yield model system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Height to CROWN BASE CROWN LENGTH Branch MORTALITY technique nonlinear mixed-eff ects mode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东北红松树高-胸径关系
2
作者 李欣宇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王娟 张新娜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8,共11页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据随机分为建模数据(80%)和检验数据(20%)。对常见的15个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效果最佳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将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平均胸径加入基础模型,构建最优广义模型。同时,引入样方水平的随机效应,分别构建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并评价两个固定效应模型与两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精度。使用检验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平均水平预测(FPA)、混合模型的总体平均响应预测(MPA)和主体响应预测(MPS)3种预测类型进行比较。此外,对混合模型在随机抽取、抽胸径最大、抽胸径最小和抽取平均木(胸径接近平均值的样本)4种抽样方案下的预测精度和样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Prodan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841、3.335 m、2.492 m),加入林分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和胸高断面积的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更高(R2、RMSE、MAE分别为0.914、2.449 m、1.816 m)。引入样方随机效应后,模型的精度显著提升(基础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61、1.652 m、1.231 m,广义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58、1.719 m、1.288 m)。(2)通过检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均表现为MPA>FPA>MPS,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总体优于基础模型。(3)4种抽样方案中,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表现最佳,当抽取8株时,预测能力最优;在实际应用中,考虑人工成本与经济成本,抽取5株平均木测量树高以估计随机参数的方法亦合理可行。【结论】将林分因子和样方效应引入基础模型能够显著提高红松树高-胸径模型的精度,采用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预测精度更高。本研究探讨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下红松树高与胸径的关系,为精准预测东北主要建群种红松树高值以及后续实地调查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高-胸径模型 广义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抽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云南松林树高曲线
3
作者 冯源 李贵祥 +5 位作者 和丽萍 毕波 覃阳平 王发平 胡滨显 尹久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0,共12页
【目的】云南松林是云南省最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构建云南松林树高曲线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促进滇中地区乃至云南省云南松林科学经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云南省楚雄市旧关林场9块典型云南松林样地调查数... 【目的】云南松林是云南省最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构建云南松林树高曲线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促进滇中地区乃至云南省云南松林科学经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云南省楚雄市旧关林场9块典型云南松林样地调查数据,选取12个基础模型拟合树高-胸径关系,筛选出最优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将树种组作为哑变量纳入模型,同时考虑林分变量的影响,并将样地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云南松林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12个基础模型中,Schumacher模型表现最佳,被选为基础模型。在林分变量中,优势木平均高(Hd)和大于对象木断面积(BAL)与树高相关性显著,且具有生物学意义,因此被用于建立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Hd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而BAL与树高呈负相关。最终建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解释树高74%的变异,均方根误差为1.57 m。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不存在过拟合现象,且残差无明显异方差。【结论】与传统基础模型相比,加入Hd和BAL的云南松林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云南松林树高与胸径的关系。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可通过适地适树、调整林分密度和优化林分结构等措施降低林木个体竞争,从而促进林木树高生长。本研究为滇中地区云南松林树高曲线模拟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及技术支持,对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树高曲线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立地质量 林木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志峰 金剑 +2 位作者 陶伟民 徐振东 张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动力学 血栓 抗凝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杉木人工林冠幅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思琪 宁金魁 +3 位作者 黄锦程 陈鼎泸 欧阳勋志 臧颢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可以提高杉木冠幅的预测精度,并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西省崇义县杉木人工林57个样地的7198株单木数据,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并构建含林分... 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可以提高杉木冠幅的预测精度,并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西省崇义县杉木人工林57个样地的7198株单木数据,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并构建含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的冠幅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以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adj)^(2))、均方根误差(E_(RMS))和平均绝对误差(E_(MA))模型评价指标对各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备选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2)除胸径以外,有6个指标对冠幅有显著影响(P<0.05)。6个指标分别是地位指数、林龄、基尼系数(Gini系数)、林分密度指数、枝下高和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添加协变量构建的广义模型较基础模型更优,R_(adj)^(2)增加了28.53%,E_(RMS)和E_(MA)分别下降了17.80%和15.72%。(3)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优于广义模型,R_(adj)^(2)增加了27.86%,E_(RMS)和E_(MA)分别降低了35.73%和51.87%。协变量和随机效应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冠幅模型的预测精度,且反映林木大小多样性的Gini系数在冠幅模拟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该类指标在其他类型人工林模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冠幅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基尼系数 林木大小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2水平)对杉木林胸径生长量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符利勇 李永慈 +1 位作者 李春明 唐守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43,共8页
选择2种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对杉木林胸径生长量进行分析,其中模型1为一般的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固定效应参数随某一特定因子水平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这2种模型的分析,首先确定构建2水平非线性混合... 选择2种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对杉木林胸径生长量进行分析,其中模型1为一般的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固定效应参数随某一特定因子水平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这2种模型的分析,首先确定构建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然后对模型1衍生出的665种模型及模型2衍生出的2703种模型进行计算和比较:对于模型1,有57种模型计算收敛,当形参b0同时考虑区组和样地效应、而b4和b5只考虑区组效应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因此把该模型作为模型1的最佳拟合模型;对于模型2,有24种模型计算收敛,当形参b5同时考虑区组和样地效应、b1只考虑区组效应并且固定效应b0的取值与各区组水平有关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因此把该模型作为模型2的最佳拟合模型。最后对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模型1及模型2进行比较:模型1和模型2的拟合效果都比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好,且模型2的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2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杉木胸高断面积 最佳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符利勇 张会儒 +1 位作者 李春明 唐守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针对回归函数依赖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而建立的。一阶线性化算法(FO)和条件一阶线性化算法(FOCE)为2种计算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的常用线性化算法。本文基于FOCE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效应参数计...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针对回归函数依赖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而建立的。一阶线性化算法(FO)和条件一阶线性化算法(FOCE)为2种计算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的常用线性化算法。本文基于FOCE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效应参数计算方法,并利用树高生长数据和模拟数据对3种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FOCE算法得到的随机效应参数更能反映个体间的随机差异,并且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一阶线性化算法(FO) 条件一阶线性化算法(FOCE) 改进的FOC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树高-胸径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臧颢 雷相东 +2 位作者 张会儒 李春明 卢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6,共9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和云冷杉阔叶混交林24块固定样地中的2 598株红松为研究对象,利用Chapman-Richards方程建立了不含随机效应与含随机效应的单木树高-胸径简单模型和广义模型。模型拟合和检验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调...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和云冷杉阔叶混交林24块固定样地中的2 598株红松为研究对象,利用Chapman-Richards方程建立了不含随机效应与含随机效应的单木树高-胸径简单模型和广义模型。模型拟合和检验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调整决定系数(R_a^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于混合效应模型,设计了随机抽取、抽胸径最大的树、抽胸径最小的树和抽平均木4种抽样方案计算随机参数,通过对比4种抽样设计下模型的误差统计量,分析了不同抽样设计下样本数量和预测精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红松单木树高-胸径模型拟合效果(简单模型的R_a^2在0.753~0.886之间,RMA在11.3%~15.1%之间,RMSE在1.38~2.01 m之间;广义模型的R_a^2在0.754~0.886之间,RMA在11.1%~15.0%之间,RMSE在1.38~2.01 m之间)优于不含随机参数的红松单木树高-胸径模型(简单模型的R_a^2在0.502~0.868之间,RMA在12.2%~17.8%之间,RMSE在1.42~2.65 m之间;广义模型的R_a^2在0.711~0.877之间,RMA在11.6%~17.2%之间,RMSE在1.41~2.10 m之间);包含随机效应的简单模型和广义模型拟合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单木树高-胸径简单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树高-胸径关系在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样地间的差异,因此不需要在树高-胸径模型中增加其他自变量;抽取平均木的抽样设计优于其他3种抽样设计,且抽取4株平均木时,预测精度提升最为明显,综合预测精度和调查成本的考虑,在实践中应用包含随机效应的红松树高-胸径模型时,推荐在样地中抽取4株平均木测量其树高来估计随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高-胸径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抽样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法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混合效应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3 位作者 李永宁 张志东 李大勇 黄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94,共10页
【目的】在多树种多层次针阔混交林中,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树高与胸径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稳定性,为揭示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资源分配差异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 【目的】在多树种多层次针阔混交林中,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树高与胸径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稳定性,为揭示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资源分配差异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和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12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选取6个包含不同林分因子的理论方程作为构建混交林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的基础模型,选择出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分别采用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和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立包含哑变量的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结果】包含林分优势高和林分断面积组合变量的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误差(Bias)分别为0.8495、2.3786和0.3654;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拟合精度略高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基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304和0.1034,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827和0.1126;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105和0.0968,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633和0.1002。【结论】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充分考虑混交林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模型预测效果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统计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哑变量 树高-胸径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药代动力学/群体药效动力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34
10
作者 芮建中 张震 李金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允许群体分析法在新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中用于特殊生理病理受试对象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评价以来,群体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效动力学 (PPK/PPD)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常用软件及其在临床药理...  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允许群体分析法在新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中用于特殊生理病理受试对象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评价以来,群体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效动力学 (PPK/PPD)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常用软件及其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有了较大发展。作者介绍了PPK/PPD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模型确定和参数验证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效动力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树干削度模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姜立春 刘瑞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AS软件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得到该分段削度模型的4个参数和2个拐点参数同时估计。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P<0.000 1)...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AS软件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得到该分段削度模型的4个参数和2个拐点参数同时估计。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P<0.000 1)以及模型检验(F=31 392.30,P<0.000 1)都证明该分段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落叶松树干干形变化。然后以该分段模型为基础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当考虑样地效应影响时,b1,b2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当考虑树木效应影响时,b2,b4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无论考虑样地效应影响还是考虑树木效应影响,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基本模型的拟合精度高,并且考虑树木效应影响要比考虑样地效应影响的精度更高。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树干削度 非线性混合模型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的群体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7
12
作者 仇向华 张弋 +2 位作者 沈中阳 芮建中 李金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15-919,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他克莫司(TA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特征,为调整用药方案和个体化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分析前瞻性收集的22例肝移植患者254份TAC的稳态全血药物浓度样本。确定一级吸... 目的:观察口服他克莫司(TA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特征,为调整用药方案和个体化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分析前瞻性收集的22例肝移植患者254份TAC的稳态全血药物浓度样本。确定一级吸收二房室开放模型为PPK模型,估算清除率(CL/F)、中央室分布容积(V2)、室间清除率(Q)、外周室分布容积(V3)、吸收速率常数(Ka)及滞后时间(ALAG)的个体间变异用加法模型,个体自身变异(残差误差)用指数模型。定量评价剂量(DD)、年龄(AGE)、术后时间(POD)、血清肌酐(CR)、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合并用药等固定效应(协变量)对TAC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CL/F、V2、Q、V3、Ka和ALAG的群体标准值分别为9.96 L/h、85.9 L、36.7 L/h、351 L、2.53 h-1和0.242 h。CL/F、V2和Q群体典型值的最终回归方程为CL/F=9.96×(DD/2)0.887×(AGE/32)-0.654×(POD/15)0.216、V2=85.9×(CR/40)0.674和Q=36.7×(TB IL/8)0.627。浓度实测值和个体预测值的平均绝对权重残差为(5.98±5.79)%。结论:固定效应中剂量、年龄、术后时间对TAC的CL/F是有显著意义的协变量,而血清肌酐和血清总胆红素分别对V2和Q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肝移植 群体药代动力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模拟杉木林优势木平均高 被引量:44
13
作者 李春明 张会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5,共7页
介绍国内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模拟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杉木为研究对象,考虑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Logistic形式,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来构造优势... 介绍国内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模拟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杉木为研究对象,考虑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Logistic形式,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来构造优势木平均高和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确定系数、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残差等模型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Richards形式还是Logistic形式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估计精度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明显提高;但是增加随机效应参数个数并不一定绝对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相反估计精度有可能下降。以(4)式为基础的Logistic方程中,3个参数都作为混合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优势木平均高 Richards形式 Logistic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杉木单木冠幅预测模型 被引量:46
14
作者 符利勇 孙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74,共10页
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103块样地共2461株杉木为例,建立单木冠幅模型。由于所调查数据是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样地中重复观察得到,数据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为解决此问题,将考虑立地指数和样地对冠幅生长的随机影响,即建立嵌套2水平非线... 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103块样地共2461株杉木为例,建立单木冠幅模型。由于所调查数据是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样地中重复观察得到,数据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为解决此问题,将考虑立地指数和样地对冠幅生长的随机影响,即建立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冠幅模型。从12个常用林分模型中选出较好的冠幅直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除胸高直径外,还考虑其他17个林分或树木因子对冠幅的影响。通过指标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对数似然确定最佳形式参数随机效应组合类型,用指数函数、幂函数以及常数加幂函数3种形式的残差方差模型消除异方差,最后对混合模型和传统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形式的冠幅直径模型[模型(13)]拟合效果较好,选择为基础模型;胸径、冠底高、树高和样地优势高是影响冠幅的主要因子;幂函数消除异方差效果最好;与立地指数相比,立地指数与样地的嵌套效应对冠幅影响更大;模型(15)的嵌套2水平比总体平均水平和立地指数水平预测精度高,相比于模型(13)有明显改进。本文主要为方法研究,对于其他树种可以用相似方法构建冠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单木冠幅模型 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 异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炜玮 罗天泽 李凤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共12页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370组枝解析数据,利用R语言的nlme包,建立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枝条密度单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调整决定系数(Ra2)、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以及似然比检验(LRT)等评价指标对所收敛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当地位指数和树木等级相近时,抚育间伐强度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当抚育间伐强度和树木等级相近时,地位指数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而抚育间伐强度和地位指数相近时,树木胸径与枝条密度呈负相关。基于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和基于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最终选用含有总着枝深度(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自然对数(lnR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平方(RDINC2)、胸径(DBH)、抚育间伐强度与间伐年龄的比值(TI/TA)这5个随机效应参数的非线性混合模型为枝条密度最优预测模型,其R_(a)^(2)为0.825 7,均方根误差(RMSE)为2.171 4。【结论】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枝条密度最优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提高模型精度,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抚育间伐对林木枝条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枝条密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红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拯 宋柏力 +2 位作者 刘赟心 邹建军 朱余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定量考察影响奥美拉唑临床药动学的显著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于2016年4~6月招募的20名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LC-MS/MS...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定量考察影响奥美拉唑临床药动学的显著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于2016年4~6月招募的20名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LC-MS/MS法测定奥美拉唑血药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CYP2C19基因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奥美拉唑群体药动学模型,自举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奥美拉唑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可用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来描述,个体间变异符合指数模型。奥美拉唑清除率(CL/F)、分布容积(V/F)和吸收常数(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9.5 L/h、16 L和0.633/h。尿素氮对Ka有显著性影响,CYP2C19代谢表型对CL/F有显著性影响。自举法的验证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相符。结论所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能较好的解释奥美拉唑药动学个体差异的原因,可为奥美拉唑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药动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群体药动学 中国健康受试者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CYP2C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琰 马鹏程 +4 位作者 司倩 肖媛媛 任欣怡 柳晓泉 陈渊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建立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PPK),评价奈必洛尔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显著影响因素。收集25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试验,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5 mg后,以LC-MS/MS法测定奈必洛尔血药浓度,用非... 建立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PPK),评价奈必洛尔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显著影响因素。收集25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试验,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5 mg后,以LC-MS/MS法测定奈必洛尔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建立奈必洛尔PPK模型,并用自举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奈必洛尔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可用二房室模型描述,个体间变异符合乘法模型。奈必洛尔中央室分布容积及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84×103L和7.68×102L/h。体重、舒张压、血尿素氮和代谢表型均对奈必洛尔的PPK参数有显著影响。自举法的验证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相符。所建立的PPK模型可以较好的解释奈必洛尔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显著的原因,为奈必洛尔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代动力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必洛尔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中国健康志愿者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杉木优势木平均高 被引量:23
18
作者 符利勇 张会儒 唐守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71,共6页
从理论上介绍一阶线性化算法和一阶条件期望线性化算法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并利用这2种算法分别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选用常用的Logisti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把区组作为随机效应因子)。结果表明:2种算法对杉木优势木平均... 从理论上介绍一阶线性化算法和一阶条件期望线性化算法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并利用这2种算法分别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选用常用的Logisti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把区组作为随机效应因子)。结果表明:2种算法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时精度都很高。通过对2种线性化算法进一步比较可得,在分析单木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优势木平均高模型时,2种算法拟合效果非常接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算法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一阶线性化算法 一阶条件期望线性化算法 杉木 优势木平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手术患者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维 赵艳 +5 位作者 吴琼 郭向阳 翟所迪 卢炜 任宇鹏 孙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134,1142,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临床常用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药动学特点。方法2011年6-9月,择期全麻下腔镜手术30例(24-65岁,ASAⅠ级或Ⅱ级),应用内嵌Gepts药动学参数的TCI系统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随...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临床常用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药动学特点。方法2011年6-9月,择期全麻下腔镜手术30例(24-65岁,ASAⅠ级或Ⅱ级),应用内嵌Gepts药动学参数的TCI系统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随机采用0.2、0.3和0.4μg/L各10例,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于不同时点经桡动脉取血至停止TCI后24小时,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舒芬太尼的血药浓度。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舒芬太尼群体药动学数据。结果舒芬太尼TCI的药动学模型为三室模型,其药动学参数为:中央室容积(V1)=15.7 L,快速分布容积(V2)=50.4 L,慢速分布容积(V3)=213.0 L,稳态分布容积(Vdss)=279.2 L;药物总清除率(Cl1)=0.80 L/min,快速分布相清除率(Cl2)=1.09 L/min,慢速分布相清除率(Cl3)=0.27 L/min;快速分布半衰期(t1/2α)=4.6 min,慢速分布半衰期(t1/2β)=68.7 min,清除半衰期(t1/2γ)=739.5 min。年龄、性别和体重对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腔镜手术患者临床常用浓度舒芬太尼TCI的药动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年龄、性别和体重对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药动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栓皮栎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春明 李利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2,共6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量的39块栓皮栎样地数据为例,首先选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6个常用方程进行模拟,找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然后,利用基础模型及模拟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考虑区域效应和样地效应,通过变化混...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量的39块栓皮栎样地数据为例,首先选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6个常用方程进行模拟,找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然后,利用基础模型及模拟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考虑区域效应和样地效应,通过变化混合参数个数并利用SAS软件进行模拟,选择对数似然值、AIC和BIC值最小并且收敛的混合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最后利用验证数据与传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由于h=1.3+[(a1+a2BA+a3ha)exp(b1/D)]+ei考虑了林分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在模拟单木的树高时精度比其他5个模型高,并且该模型对于描述单木树高的生长趋势效果显著,因此作为构建非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利用AIC、BIC和对数似然值来评价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考虑区域效应的影响时,a2、a3、b1同时作为混合参数的模拟效果最好;考虑样地效应的影响时,a1、b1同时作为混合参数的模拟效果最好。无论考虑区域效应影响还是考虑样地效应影响,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固定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并且考虑样地效应影响要比考虑区域效应影响的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非线性混合模型 树高-胸径 区域效应 样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