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7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pe control o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in stochastic systems 被引量:4
1
作者 Lingzhi Wang Fucai Qian Jun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A novel strategy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shape control is proposed in stochastic systems. The control er is designed whose parameters are optimal y obtained through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A novel strategy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shape control is proposed in stochastic systems. The control er is designed whose parameters are optimal y obtained through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 er are viewed as the space position of a particle i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updated continual y until the control er makes the PDF of the state variabl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expected PDF. The proposed PDF shape control technique is compared with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e superior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control er is excellent in making the state PDF fol ow the expected PDF and has the very smal error between the state PDF and the expected PDF, solving the control problem of the PDF shape in stochastic system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systems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shape control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nd estimation for error of digitized map coordinates in GIS
2
作者 童小华 刘大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4年第1期69-74,共6页
Traditionally,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measurement error usually obey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However, in this paper a new idea is proposed that the error in digitized data which is a major derived data source in... Traditionally,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measurement error usually obey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However, in this paper a new idea is proposed that the error in digitized data which is a major derived data source in GIS does not obey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but the p-norm distribution with a determinate parameter. Assuming that the error is random and has the sam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Laplace distribution and p-norm distribution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arithmetic mean axiom, median axiom and p-median axiom, which means that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is only one of these distributions but not the least one. Based on this ideal distribution fitness tests such as Skewness and Kurtosis coefficient test, Pearson chi-square chi(2) test and Kolmogorov test for digitized data a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in map digitization obeys the p-norm distribution whose parameter is close to 1.60. A least p-norm estimation and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of digitized data are further analyzed, showing that the least p-norm adjustment is better than the least square adjustment for digitized data processing in G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distribution fitness test least p-norm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ltzmann时间函数的地表任意点沉陷动态预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良骥 孙志豪 +2 位作者 刘潇鹏 张坤 曹宗友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5-731,共17页
煤炭资源的地下开采会造成地表沉陷,对地表生态环境及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一定威胁,在采前获知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动态预计值,是进行开采沉陷区生态环境动态修复设计的重要基础,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实现煤炭地下开采... 煤炭资源的地下开采会造成地表沉陷,对地表生态环境及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一定威胁,在采前获知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动态预计值,是进行开采沉陷区生态环境动态修复设计的重要基础,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实现煤炭地下开采导致地表沉陷动态过程的准确预计,根据地表沉陷动态规律总结出理想时间函数模型的形态,据此引入Boltzmann时间函数模型,从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3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其能够满足地表沉陷动态趋势;探究该时间函数模型各参数对模型图像的影响,确定其物理意义并分别定义为最终下沉量A、最大下沉速度出现时间t0、下沉急缓程度系数B,从而构建基于Boltzmann时间函数的动态预计模型参数体系;通过对单点实测下沉量进行拟合发现该模型拟合精度较传统动态预计模型更高,拟合优度R^(2)达到0.9988;对矿区地表监测点实测下沉量进行参数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建立了沉陷盆地内任意点动态预计参数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回采速度及覆岩岩性系数的相关关系,给出了该模型各动态预计参数在地表任意点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收集的6个工作面数据验证其精度可靠;构建了融合Boltzmann时间函数与概率积分法的地表沉陷动态预计模型,可实现对沉陷盆地内任意点任意时间的地表沉陷预计;运用该预计模型求得多时期下沉量并对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开采过程中的动态预计相对误差保持在6.0%以内,相对误差最小值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动态预计 Boltzmann时间函数 概率积分模型 下沉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元胞自动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同覆盖 被引量:1
4
作者 滕志军 刘佳林 +1 位作者 付雨珊 皇甫泽南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针对传统群智能覆盖优化算法在寻优过程中,节点移动距离过大,不能控制小区域的K重覆盖等问题。将元胞自动机模型融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部署中,通过节点感知周围邻居的覆盖情况并结合可变搜索邻居,可提升覆盖率至100%。利用概率重构函... 针对传统群智能覆盖优化算法在寻优过程中,节点移动距离过大,不能控制小区域的K重覆盖等问题。将元胞自动机模型融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部署中,通过节点感知周围邻居的覆盖情况并结合可变搜索邻居,可提升覆盖率至100%。利用概率重构函数,可实现精准控制各个元胞子空间的K重覆盖。将系统状态作为目标函数,建立节点与邻居节点协同机制,大大降低节点的移动距离。利用能量均衡机制,均衡各个节点能量,避免最低能量节点限制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抛洒场景下覆盖率都能达到100%,节点移动距离大大降低,能量分布也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元胞自动机 K重覆盖 概率重构函数 群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采煤机截齿失效诊断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武林 彭继慎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5,共7页
截齿失效诊断需要使用一系列传感特征信号参数来诊断,当多个传感特征信号交互出现后,其相互间形成的干扰将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截齿的状态。提出一种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采煤机截齿失效诊断方法。建立采煤机截齿失效多传感特征融合模型,完... 截齿失效诊断需要使用一系列传感特征信号参数来诊断,当多个传感特征信号交互出现后,其相互间形成的干扰将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截齿的状态。提出一种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采煤机截齿失效诊断方法。建立采煤机截齿失效多传感特征融合模型,完成传感特征融合。建立截齿多传感融合特征样本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按照截齿参数设定变量,获得不同传感特征变量的模糊熵值,线性分析传感融合特征模糊熵值与截齿失效间关系。以截齿失效状态模糊熵值作为基本概率分配函数核,求解将待诊断样本的隶属度函数,对比正常和失效的隶属度特征,实现高效诊断。仿真数据证明:所提方法在空载和正常两种测试情况下的载荷范围诊断误差均在3 N以内,诊断耗时为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故障诊断 失效诊断 多传感器数据 采煤机截齿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模糊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方法的遥感图像谱聚类算法
6
作者 赵海军 陈华月 崔梦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成分分析法的分析,并运用信息论概念和核密度估计密切相关的瑞利二次熵,提出了最佳特征提取和无监督降维方法,即最佳核熵成分分析法。它根据类或聚类信息方面的数据结构,采用一个额外的旋转,使得成分之间的独立性最大化;在这些成分中最佳地捕捉数据的高信息势部分,直接找到关于保留成分的数量的最大化信息势的基,以确保得到的解比标准的核熵成分分析得到的解保留更多(或相等)的信息势;并提出了采用梯度上升法来求解最佳核熵成分分析优化问题,具体实现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提前终止方案,以确保梯度达到一个额外迭代不会显著修改成本函数的区域。其次,通过对最佳核熵成分分析变换和样本外扩展的分析,构建了一种基于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算法,它采用角距离度量的核k-均值聚类目标,而不是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度量。优化过程采用最佳核熵成分分析空间中的角距离,以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实现图像的聚类。采用多光谱卫星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谱聚类算法不仅适用于遥感图像的云筛选问题,而且相比目前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非线性特征提取 概率密度函数 K-均值 瑞利熵 谱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7
作者 吴丽慧 廖武林 +1 位作者 黎金玲 包萨日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黄石市 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Copula函数降水径流丰枯遭遇分析
8
作者 刘一休 王静文 孙仁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6,共5页
降水径流丰枯遭遇分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鉴于Copula函数能有效刻画水文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非对称Copula函数建立山东省聊城市降水和黄河高村站径流联合分布模型,采用PSO算法求解Copula函数的参数及权重系数,利用最优Copula函... 降水径流丰枯遭遇分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鉴于Copula函数能有效刻画水文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非对称Copula函数建立山东省聊城市降水和黄河高村站径流联合分布模型,采用PSO算法求解Copula函数的参数及权重系数,利用最优Copula函数分析降水径流丰枯遭遇。结果表明,以双Frank Copula组成Ⅱ型非对称Copula函数的OLS值、AIC值分别为0.014、-560.995,拟合效果最好;聊城市降水和黄河径流丰枯不同频的概率较大,有较好的水资源互补性;降水径流丰枯同频发生时,同丰同平的概率相对较大,较大量级降水径流有可能遭遇,需加强城市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展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枯遭遇 非对称Copula函数 黄河 聊城市 概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并网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
9
作者 韩素敏 高静利 +1 位作者 赵国帅 贾焦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针对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单管和双管开路故障,提出一种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超螺旋算法设计滑模观测器,通过将滑模控制中的高频切换信号转换为分数次幂和积分项的组合,并将其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双曲函数,用来抑... 针对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单管和双管开路故障,提出一种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超螺旋算法设计滑模观测器,通过将滑模控制中的高频切换信号转换为分数次幂和积分项的组合,并将其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双曲函数,用来抑制抖振现象和提高收敛速度,从而实现三相电流的快速精确估计;其次,提出正态差异电流法的故障检测方法,以实际电流和估计电流的概率密度函数差为依据,并结合自适应阈值进行故障检测,可有效避免并网波动造成的误检;最后,利用健康运行状态下三相电流的相位信息构造故障定位变量,与故障检测相结合实现开路故障快速有效地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面对多种波动情况,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出21种故障类型,最小诊断时长仅为19%电流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开路故障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概率密度函数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反演技术的须家河组孔隙甜点储层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师修琳 黎平 +2 位作者 李剑波 王淳 任海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9,共20页
致密砂岩的储层预测一直是业界难题,常规叠后波阻抗不能有效区分致密围岩和高孔隙砂岩,这一点在川西大邑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研究中尤为典型。针对此难题,通过叠前技术手段开展攻关研究,岩石物理分析表明,纵横波速度比针对孔... 致密砂岩的储层预测一直是业界难题,常规叠后波阻抗不能有效区分致密围岩和高孔隙砂岩,这一点在川西大邑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研究中尤为典型。针对此难题,通过叠前技术手段开展攻关研究,岩石物理分析表明,纵横波速度比针对孔隙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从而表明叠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预测难题。通过叠前反演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及纵横波速度比等属性体,借助岩相分析技术生成孔隙砂岩储层概率体,预测了孔隙砂岩储层的平面展布。结果表明,该技术效果显著,与实钻吻合度较高,对致密砂岩领域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叠前预测的关键技术环节,从叠前道集优化处理、部分叠加、岩石物理分析、概率模型建立及反演计算,到效果分析与实钻对比,每一个关键环节对结果的可靠性均至关重要,该方法可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川西陆相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储层 叠前反演 纵横波速度比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年极端降水风险概率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歆雨 张容焱 +1 位作者 徐翃 吴迪茜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根据1961—2022年福建6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选取日降水量大于50 mm的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构建年极端降水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极端降水指数二维联合超越概率和EOF方法,分析灾害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福建极端降水呈东北—... 根据1961—2022年福建6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选取日降水量大于50 mm的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构建年极端降水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极端降水指数二维联合超越概率和EOF方法,分析灾害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福建极端降水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极端降水多,中部内陆较少,前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出现在西北内陆山区,台风季极端降水高值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东南部沿海和西北部山区的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均较高,东北部沿海极端降水量大,但极端降水日数较少;武夷山主脉、鹫峰山脉东侧、闽江流域、九龙江下游、汀江流域和漳州发生罕见极端降水的频次较高;20世纪90年代后高风险极端降水显著增多,2005年极端降水风险最高,2016年次之。多年灾情损失与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对应关系较好,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福建年降水异常以及极端降水因子组合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风险概率评估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极地船舶冰载荷概率特性研究
12
作者 董海波 冯士超 +1 位作者 刘俊杰 夏劲松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0-1260,共11页
考虑极地船舶与海冰作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开展冰载荷的概率特性研究。通过将冰载荷估算公式和统计特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给出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法的极地船舶冰载荷概率特性研究方法。针对典型海域和航线,分别考虑船舯、船艏与海冰作... 考虑极地船舶与海冰作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开展冰载荷的概率特性研究。通过将冰载荷估算公式和统计特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给出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法的极地船舶冰载荷概率特性研究方法。针对典型海域和航线,分别考虑船舯、船艏与海冰作用的场景,在研究相关变量概率分布类型和统计参数基础上,采用本文方法计算不同位置的冰载荷,获得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研究表明,舯部的冰作用力可使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其概率特性;艏部的水平冰作用力和垂直冰作用力均可使用威布尔分布来描述其概率特性;海冰压溃破坏时,船舶受到的水平冰作用力远大于其弯曲破坏时对应的冰作用力。研究结果可为船舶结构安全性评估提供更为精确的输入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载荷概率特性 蒙特卡罗法 概率密度函数 概率图纸 极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的GNSS观测数据可信度评估方法
13
作者 薛温梁 谷守周 +4 位作者 秘金钟 高士民 李洪超 陈昊 潘玥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无法从整体上进行量化评估的问题,采用邓普斯特-谢弗(D-S)证据理论方法进行可信度评估:确定指标阈值的识别框架,建立好、中、差的可信区间,利用隶属度函数得到基本概率值;随后进行归一化获得基本概...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无法从整体上进行量化评估的问题,采用邓普斯特-谢弗(D-S)证据理论方法进行可信度评估:确定指标阈值的识别框架,建立好、中、差的可信区间,利用隶属度函数得到基本概率值;随后进行归一化获得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然后依次求取信任函数、似然函数和评估函数;最后通过证据指标权重获得观测数据的综合评估可信度模型。选用全球分布的8个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连续7 d的数据建立可信度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测站在不同天的可信度结果趋于稳定,能够验证该方法具有稳定性。选用3个监测站和3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观测数据进行可信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从连续3 d的监测站和CORS站来看,可信度趋于稳定,但同类不同站之间的可信度有差异,若仅从监测站本身来看,其可信度较低;相比之下,CORS站可信度更好;整体来言,CORS站的可信度高于监测站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度 邓普斯特-谢弗(D-S)证据理论 观测数据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捷联导弹交班点目标捕获概率
14
作者 吴嘉杨 杨华波 +1 位作者 白锡斌 张士峰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4,共9页
针对机载捷联导弹打击地面移动目标场景下中末制导交班点处的目标捕获问题,研究了弹体位置散布、姿态散布和目标散布3个要素对于红外导引头捕获概率的影响,利用函数误差分析推导了视线角均方差的解析表达式,并建立了当前点和前置点两种... 针对机载捷联导弹打击地面移动目标场景下中末制导交班点处的目标捕获问题,研究了弹体位置散布、姿态散布和目标散布3个要素对于红外导引头捕获概率的影响,利用函数误差分析推导了视线角均方差的解析表达式,并建立了当前点和前置点两种攻击方式下导弹捕获概率解析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可以据此确定可打击目标的运动速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捷联导弹 函数方差分析 捕获概率 解析模型 目标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医疗资源有限和Ornstein-Uhlenbeck过程的随机SIR传染病模型研究
15
作者 刘晓虎 曹虹 聂麟飞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基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疾病的传播规律,提出一类具有Ornstein-Uhlenbeck过程和一般发生率的随机SIR传染病模型.首先,讨论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疾病灭绝性的充分条件.其次,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并应用It^o公式等方法,... 基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疾病的传播规律,提出一类具有Ornstein-Uhlenbeck过程和一般发生率的随机SIR传染病模型.首先,讨论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疾病灭绝性的充分条件.其次,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并应用It^o公式等方法,得到模型平稳分布的存在性.此外,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方程,给出模型在拟地方病平衡点附近的密度函数的具体形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主要的理论结果并探讨随机扰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传染病模型 医疗资源有限 灭绝性 平稳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功能相关失效的变电站设备地震易损性评估
16
作者 文嘉意 朱雨祥 +1 位作者 魏洋 李晓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7-326,共10页
变电站开关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施,传统地震易损性分析仅考虑设备的结构性失效,忽略了相关伴生的功能失效模式。为考虑结构-功能相关失效模式,基于优化选择的Copula函数生成模拟地震响应,建立了变电站开关设备易损性评估框架。以... 变电站开关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施,传统地震易损性分析仅考虑设备的结构性失效,忽略了相关伴生的功能失效模式。为考虑结构-功能相关失效模式,基于优化选择的Copula函数生成模拟地震响应,建立了变电站开关设备易损性评估框架。以变电站800 kV隔离开关为对象,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仿真模型获取了原始地震响应样本,以此拟合边缘分布函数并构建Copula函数大量生成模拟响应数据,评估结构-功能联合失效概率。结果表明:此框架生成的模拟数据可有效反映原始样本的相关性;忽略功能失效模式对实际失效概率的低估最高可达50%;目前制造水平下,单独提高设备材料强度已难以显著改善设备的可靠性。基于该框架可有效确定设备强度与功能指标的设计容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设备 功能失效 联合失效概率 COPULA函数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不确定性的全概率分析
17
作者 刘欣雨 朱立 +1 位作者 贾彬 罗彬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4,共8页
针对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全概率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调研统计了237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试验数据,定义了模型因子ε,并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4种常用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模型因子。基于试验数据获得关于腐蚀... 针对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全概率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调研统计了237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试验数据,定义了模型因子ε,并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4种常用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模型因子。基于试验数据获得关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理论模型参数的多元回归方程f,以f代替ε进而优化腐蚀管道剩余强度模型公式。结果表明:模型因子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公式各参数具有相关性;修正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公式的预测值更接近试验值。全概率法适用于修正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解决其不确定性问题,为评价及优化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腐蚀 剩余强度 模型因子 核心函数 模型不确定性 全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的电力系统震后功能损失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兴 胡译尹 +1 位作者 李钢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为探究电力系统的地震失效概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潮流分析法的功能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两个维度定义了电力系统的功能函数,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功能函数中各子系统的重要性... 为探究电力系统的地震失效概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潮流分析法的功能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两个维度定义了电力系统的功能函数,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功能函数中各子系统的重要性系数以及各子系统中结构功能与供电功能的分项加权系数。然后以建筑场地设防烈度对应的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替代了传统研究地震风险的概率分析方法,并应用《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导则》中所提供的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元件在4种极限损坏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对电力系统震后剩余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考虑到电力系统前序元件的供电功能失效会影响后序元件的正常工作(级联故障),利用潮流分析方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以带有7个负荷的小型电力系统为例,研究了其震后元件及系统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当PGA大于0.2 g(g为重力加速度)后,考虑电力系统元件间级联故障的潮流分析方法和利用易损性曲线估算方法的分析结果逐渐分离,前者失效概率更高,且剩余功能更少,因此在开展电力系统整体功能评估时,非常有必要考虑元件间的级联关系;结合易损性曲线方法和潮流分析法能够宏观评估复杂电力系统的失效概率,并且此方法可以很便利地应用到城市电力系统中,是研究电力系统韧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功能损失评估 易损性曲线 潮流分析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多模概率分布Gamma混合模型的半EM算法
19
作者 陈佳琪 何玉林 +1 位作者 成英超 黄哲学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53-2161,共9页
期望最大化(EM)算法在混合模型参数估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EM算法在求解Gamma混合模型(GaMM)参数时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因近似计算导致的低质量参数估计,以及由于大量数值计算造成的计算效率低下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局限,并... 期望最大化(EM)算法在混合模型参数估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EM算法在求解Gamma混合模型(GaMM)参数时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因近似计算导致的低质量参数估计,以及由于大量数值计算造成的计算效率低下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局限,并充分利用数据的多模性质,提出一种半EM(Semi-EM)算法求解用于估计多模概率分布的GaMM。首先,通过聚类探测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初始化GaMM参数,进而更准确地刻画数据的多模性;其次,在EM算法框架的基础上,对于缺乏封闭更新表达式而导致的参数更新困难问题,采用自定义的启发式策略对GaMM形状参数进行更新,使它们朝着最大化对数似然值的方向逐步调整,同时以封闭形式更新其他参数。经过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实验,验证了Semi-EM算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Semi-EM算法在精确估计多模概率分布方面优于对比的4种算法,具有更低的误差指标以及更高的对数似然值,表明该算法能提供更准确的模型参数估计,从而更精确地刻画数据的多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概率密度函数 Gamma混合模型 期望最大化算法 聚类 对数似然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时间序列的最大熵分析
20
作者 韩一念 陈龙 +2 位作者 张福宇 成依杰 王培龙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7,共8页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表现出不确定的波动与趋势变化,属于概率分布和趋势规律均未知的乏信息系统。为了对轴承摩擦力矩时间序列进行动态预报,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序列动态预报模型。对摩擦力矩原始数据分组,将完整...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表现出不确定的波动与趋势变化,属于概率分布和趋势规律均未知的乏信息系统。为了对轴承摩擦力矩时间序列进行动态预报,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序列动态预报模型。对摩擦力矩原始数据分组,将完整的时间序列划分为多个子时间序列,当子序列中包含轴承性能退化的数据时,继续划分映射参数最早发生变化的子序列,比较划分后的子序列映射参数变化与轴承性能失效的时间顺序,以实现轴承性能失效预报。研究结果表明:映射参数与概率密度函数图像变化具有一致性,引入映射参数作为最佳特征参数表征轴承性能演变,A,B轴承可分别提前120,80 min预报轴承失效;该摩擦力矩时间序列动态预报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轴承健康监测与安全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摩擦力矩 时间序列 最大熵原理 耐久性试验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