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optimization of gourd-shaped surface texture and experiment of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 Ping LI Jun-ling +1 位作者 SHI Zhe XIANG 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73-2782,共10页
A numeric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FE) simulation was used to design the optimum irregular gourd-shaped pattern parameters for generating the highest hydrodynamic pressure. Then the optimum ... A numeric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FE) simulation was used to design the optimum irregular gourd-shaped pattern parameters for generating the highest hydrodynamic pressure. Then 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the gourd-shaped surface texture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textures were processed on the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by the laser technology.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gourd-shaped surface texture was analyzed using the type of UMT2 tester,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egular circle surface texture and none-texture surface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liding speeds and applied loads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und factor n, the diameter ratio Dr and the texture depth Hd are mor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and the optimum values are 0.618, 2.0 and 4 μm,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rregular gourd-shaped surface texture with optimum parameters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 friction reduction among the pattern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speeds and applied loads in this work. Moreover, better coordination and combination effect can be obtained by gourd-shaped surface texture. The main reason responsible for the results is the irregular symmetric nature of the gourd-shaped textur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lubricants flowing which can generate the higher fluid dynamic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urd-shaped texturE IRREGULAR SYMMETRIC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多尺度粒形表征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2
作者 任强 张吉 +1 位作者 韩玉 蒋正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8-619,共12页
从骨料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3个尺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骨料粒形的表征方法及其优缺点,深入探讨了不同尺度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骨料粒形通过影响颗粒堆积密实度、界面过渡区特性及传输路径显... 从骨料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3个尺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骨料粒形的表征方法及其优缺点,深入探讨了不同尺度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骨料粒形通过影响颗粒堆积密实度、界面过渡区特性及传输路径显著改变了混凝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表征方法 形状 棱角性 表面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内有序造型微孔对端面干气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江安迪 丁雪兴 +2 位作者 王世鹏 丁俊华 张兰霞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0,共11页
为实现更加有效的密封效果,满足现代工业对端面干气密封的适应性要求,提出一种槽内开设有序造型微孔的干气密封端面结构,包括沿螺旋槽底开设单列3孔和4孔、沿螺旋槽底开设双列6孔和8孔。构建4种类菱形微孔-螺旋槽密封槽型的几何模型,利... 为实现更加有效的密封效果,满足现代工业对端面干气密封的适应性要求,提出一种槽内开设有序造型微孔的干气密封端面结构,包括沿螺旋槽底开设单列3孔和4孔、沿螺旋槽底开设双列6孔和8孔。构建4种类菱形微孔-螺旋槽密封槽型的几何模型,利用商用软件Fluent对各种复合槽型端面流场压力分布进行仿真计算,考察工况参数和关键几何参数对稳态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类菱形微孔-螺旋槽复合槽型均具有显著的流体动压效应,在相同的工况参数下,采用在螺旋槽底开设单列3个微孔的槽型结构具有最好的开启性能;转速、压力和螺旋角的增大均可提高开启力,随着微孔深度的增加,复合槽型的开启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的微孔深度为3μm;随着转速、压力、螺旋角和微孔深度的增加泄漏率呈现增大趋势。研究结果为开发新槽型以及优化密封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复合型织构 有序造型微孔 动压效应 稳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润滑条件下两种异形纹理的润滑特性分析
4
作者 姜智耀 林秉敬 +1 位作者 杜世元 赵子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6-136,共11页
目的 在极端工况下,金属部件的摩擦磨损问题大幅降低了设备的寿命和能效。基于文丘里效应局部负压特性,通过优化传统圆形纹理的前部和中间结构,提出一种新型表面微纹理设计方案,旨在提升其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方法 选用40Cr钢为基底,采... 目的 在极端工况下,金属部件的摩擦磨损问题大幅降低了设备的寿命和能效。基于文丘里效应局部负压特性,通过优化传统圆形纹理的前部和中间结构,提出一种新型表面微纹理设计方案,旨在提升其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方法 选用40Cr钢为基底,采用激光表面纹理(LST)技术创建传统的圆形纹理和2种改良纹理。通过两相流空化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纹理的摩擦因数演变规律,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在边界润滑和非共形接触条件下,通过最佳纹理参数的销-盘摩擦磨损试验,研究3种纹理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 无纹理表面试样的最小平均摩擦因数为0.141 5,纹理S1(θ=0°,H=17μm)试样的最小平均摩擦因数为0.087 6,纹理S2(θ=0°,H=17μm)试样的最小平均摩擦因数为0.103 7,传统圆形纹理C(θ=0°,H=17μm)试样的最小平均摩擦因数为0.093 6。结论 基于文丘里效应产生的局部负压特性,通过优化表面微纹理设计可显著提高润滑性能,相较于无纹理表面,其摩擦因数降低了约38.2%。其中,优化后的纹理S1试样通过增强流体动压分布和改善油膜厚度均匀性,实现了有效的流体流动控制和油膜调节,获得了最佳的抗磨效果,其摩擦因数降至0.087 6,相较于传统圆形纹理试样降低了约6.4%。这些结果可为降低极端工作条件下金属部件的摩擦和磨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纹理 CFD仿真 点接触 边界润滑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lectric current intens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formed copper liner for shaped charge application
5
作者 Tamer Elshenawy Salah Soliman Ahmed Hawwas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9-442,共4页
Electrolytic Copper used in the shaped charge liner manufacturing can be produced from acid solution using electro-deposition technique. The intensity of the applied electric current control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 Electrolytic Copper used in the shaped charge liner manufacturing can be produced from acid solution using electro-deposition technique. The intensity of the applied electric current control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ed copper grade. The electric current intensity within the electrolytic acidic solution cell with the minimum oxygen and sulfur elements in the produced copper was optimized and found to be 30-40 A/Ft^2.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obtained electrolytic copper was determined using highend stationary vacuum spectrometer, while the oxygen was determined precisely using ELTRA ONH-2000 apparatus. Besides, SE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of the copper texture inside the deposited layers and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New rela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between the applied current intensity and both the oxygen and sulfur contents an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produced copper.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applied current density increases to a certain limit, the oxygen and sulfur content in the electrolytic copper decreases.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ed copper liner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static firing of a small caliber shaped charge containing an electro-formed copper liners, where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optimized electrolytic liner was enhanced by 22.7% compared to that of baseline non-optimized li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ytic COPPER SE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of the COPPER tex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视图的带纹理三维人体网格参数化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邢燕 徐冬 +1 位作者 洪沛霖 檀结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针对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人体重建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端到端的的网络框架,在三维和二维混合监督下,从单幅彩色图像重建带纹理信息的精准三维人体网格。使用4个编码器分别提取形状姿态特征、纹理特征、光照参数和像机参数,得到的图像特征... 针对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人体重建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端到端的的网络框架,在三维和二维混合监督下,从单幅彩色图像重建带纹理信息的精准三维人体网格。使用4个编码器分别提取形状姿态特征、纹理特征、光照参数和像机参数,得到的图像特征被送入三维回归模块,迭代推断出三维人体参数;纹理参数送入纹理解码器网络得到纹理图;学习到的人体参数可转化为三维人体网格;对于损失函数的设置,预测的人体网格顶点与真实顶点的差值用来进行三维监督;通过预测的像机参数、光照参数和纹理计算二维渲染损失;通过三维关节投射得到的二维关节与图像上的二维关节真值计算二维关节重投影损失;生成对抗网络的鉴别器使得渲染图像更加真实。该文方法与现有的三维人体重建方法相比具有竞争力,而且重建的三维人体网格带有纹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重建 深度学习 蒙皮多人线性(SMPL)模型 形状姿态 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灭弧室内电弧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丽婷 赵一鉴 +1 位作者 邢喜超 董华军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0,共7页
真空灭弧室内电弧形态演变会影响灭弧室内部各物理场的变化以及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为了精确划分1个分闸周期内电弧形态的演变阶段并描述各阶段电弧形态特征,利用Labview平台的图像处理技术对高速相机采集到的电弧图像进行图像降噪... 真空灭弧室内电弧形态演变会影响灭弧室内部各物理场的变化以及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为了精确划分1个分闸周期内电弧形态的演变阶段并描述各阶段电弧形态特征,利用Labview平台的图像处理技术对高速相机采集到的电弧图像进行图像降噪、边缘加强处理,结合像素统计技术统计电弧上、下边缘像素点的坐标信息并计算电弧直径,采用阈值分割技术提取电弧纹理特征并统计电弧区域的像素个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电弧形态特征的提取,提高了电弧演变各阶段时间划分的精度。该实验结果可作为后续动态仿真分析电弧烧蚀触头材料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 电弧形态 图像处理 直径 纹理特征 像素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新型仿生织构及实验验证
8
作者 韩智斌 于学荞 +2 位作者 李红双 陶其赫 马廉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针对氧化锆陶瓷零部件难以满足新型高强度工作要求的问题,在生物体表面提取了三种仿生轮廓,利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织构化表面仿生形状、织构角度、织构排布方式对减摩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对称的压力分布区域、较... 针对氧化锆陶瓷零部件难以满足新型高强度工作要求的问题,在生物体表面提取了三种仿生轮廓,利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织构化表面仿生形状、织构角度、织构排布方式对减摩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对称的压力分布区域、较小的最大负压绝对值具有更大的油膜承载力,鳞形织构、270°的织构角度及“>”型织构排布方式具有较小的负压绝对值峰值和更大的油膜承载力,减摩性能最佳。试验结果表明,鳞形织构在不同工况下均取得了最低的摩擦系数,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织构 形状 角度 排布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对V型滑动导轨副摩擦磨损特性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马岢欣 邓建新 +3 位作者 包一琛 王军燕 田润洲 王明远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V型滑动导轨副具有低成本、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导向性等优点,至今仍应用于很多机械设备中,但同时也存在着摩擦系数大、易磨损和低速稳定性差等缺点。为提高V型滑动导轨副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分别在导轨的接触面上设计并... V型滑动导轨副具有低成本、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导向性等优点,至今仍应用于很多机械设备中,但同时也存在着摩擦系数大、易磨损和低速稳定性差等缺点。为提高V型滑动导轨副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分别在导轨的接触面上设计并制备直线和椭圆微织构。通过不同仿真软件对激光制备出的微织构是否产生流体动压效应进行验证,分析微织构对导轨接触面的接触应力的影响。利用自制往复滑动导轨试验平台在混合润滑条件下测试了不同类型织构化导轨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织构化导轨副均可以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且椭圆微织构可以产生更大的流体动压效应。此外,椭圆微织构仅位于下导轨表面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其接触应力。因此,当椭圆微织构位于下导轨表面时减摩效果最好,具有最低的平均摩擦系数,与无织构导轨副相比下降了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滑动导轨副 微织构 流体动压效应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凹坑形状对试件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于海武 袁思欢 +1 位作者 孙造 王晓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0,123,共6页
在试件表面分别加工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微凹坑阵列,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法研究了微凹坑形状对试件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的微凹坑面积及深度下,每种形状的微凹坑表面织构都存在一个最优的面积率,使得摩擦面具有最低的... 在试件表面分别加工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微凹坑阵列,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法研究了微凹坑形状对试件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的微凹坑面积及深度下,每种形状的微凹坑表面织构都存在一个最优的面积率,使得摩擦面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通过比较各形状微凹坑最优面积率下的减摩效果,发现椭圆形微凹坑具有最好的减摩效果,在试验载荷200N、转速400r/min时,与无织构表面相比可降低摩擦26.3%;随着试验载荷的增大,每种形状微凹坑表面织构的减摩效果明显减弱,说明在高载荷条件下利用表面织构降低摩擦的难度要高于低载荷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面接触 微凹坑形状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形微凹坑对不锈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俊玲 陈平 +1 位作者 邵天敏 项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4,共8页
本文中利用皮秒激光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和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非规则对称葫芦形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具有规则对称性的圆凹坑织构试样及光滑织构试样进行对比,同时利用S-3400 N扫描电镜观... 本文中利用皮秒激光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和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非规则对称葫芦形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具有规则对称性的圆凹坑织构试样及光滑织构试样进行对比,同时利用S-3400 N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的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润滑状态下葫芦形正方向织构试样的摩擦系数要明显低于圆凹坑织构试样及无织构光滑试样,葫芦形反方向织构试样的摩擦系数与圆凹坑织构试样相近.这主要是由于织构形状及润滑液流动方向对织构试样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润滑液流动方向上,扩大织构自身形状的收敛区间可以强化织构的流体动压效应,这一结论将为进一步优化织构形状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形 表面织构 非规则对称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形和穿刺测试的葡萄浆果质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翔宇 李喜宏 +3 位作者 王妍丹 张平 朱志强 李志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8-343,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鲜食葡萄浆果单粒果重、形状和其穿刺质构特性,探究葡萄的质构特性和其商品性指标的相关性联系。以巨峰、茉莉莎、红宝石、白罗莎、意大利、红提、马奶、泽香、美人指、玫瑰香10个不同品种的葡萄为试材,分别进行穿刺测试。... 本文通过分析鲜食葡萄浆果单粒果重、形状和其穿刺质构特性,探究葡萄的质构特性和其商品性指标的相关性联系。以巨峰、茉莉莎、红宝石、白罗莎、意大利、红提、马奶、泽香、美人指、玫瑰香10个不同品种的葡萄为试材,分别进行穿刺测试。通过模拟牙齿咀嚼浆果受力过程,编辑力-位移穿刺分析方法,建立10个穿刺参数来表征浆果质构特性,分析各质构参数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穿刺质构参数与商品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浆果形变度分别和果皮刚度、跌落位移以及跌落脆性成显著负相关(p<0.05),和穿刺果皮功成显著正相关(p<0.05),和果肉匀质指数以及穿刺果肉功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果粒重分别和果皮硬度、果皮刚度、跌落硬度和果肉硬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浆果横径和跌落脆性成显著负相关(p<0.05)。浆果纵径和果皮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可以根据某些葡萄品种的外观商品性状去选择质地适口的葡萄品种。也可以根据某些商品性指标去分析预测某个品种的耐贮运性。一些穿刺参数可以很好的体现整个葡萄浆果的质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穿刺测试 果形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PHOG和MSLBP特征的铁路扣件检测算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甲甲 李柏林 +1 位作者 罗建桥 李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6-263,共8页
为了提高铁路扣件检测的识别率和鲁棒性,以及扣件图像PHOG特征的有效性,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枕肩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提取PHOG特征前,根据枕肩、扣件和背景间的位置关系去除冗余背景信息;然后,模拟人眼视觉注意机制,设计MSLBP特征采样方... 为了提高铁路扣件检测的识别率和鲁棒性,以及扣件图像PHOG特征的有效性,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枕肩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提取PHOG特征前,根据枕肩、扣件和背景间的位置关系去除冗余背景信息;然后,模拟人眼视觉注意机制,设计MSLBP特征采样方式,提取扣件图像的宏观纹理特征;最后,采用分层次加权融合的方法联立两类特征,并采用SVM分类器进行扣件分类识别,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PHOG-MSLBP融合特征的缺陷识别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PHOG、MSLBP单一特征相比,基于PHOG-MSLBP融合特征检测算法的平均识别率分别提高了6.3%、4.5%,且鲁棒性更强,可满足扣件缺陷自动化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 形状特征 宏观纹理特征 特征融合 分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形变模型的多姿态人脸识别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宝才 张壮 +1 位作者 孙艳丰 王成章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0-325,共6页
针对多姿态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形变模型和部件技术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取人脸三维部件作为识别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脸姿态变化对识别的影响.在识别过程中结合人脸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根据单个部件的识别... 针对多姿态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形变模型和部件技术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取人脸三维部件作为识别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脸姿态变化对识别的影响.在识别过程中结合人脸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根据单个部件的识别率确定其在整体分类中的权值,基于整脸信息进行识别,进一步改善了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训练库中只有1张正面照片时,对多姿态人脸识别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模型 部件 几何向量 纹理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N的地基可见光云图分类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朱彪 杨俊 +4 位作者 吕伟涛 陈丽英 马颖 姚雯 张义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1-728,共8页
云图的自动分类是实现地基云自动化观测的技术保障。该文探讨了一种先将云图分为积状云、层状云和卷云3大类的分类方案,通过对3大云类和晴空这4种天空类型的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了21个特征参量,并采用K最近邻分类... 云图的自动分类是实现地基云自动化观测的技术保障。该文探讨了一种先将云图分为积状云、层状云和卷云3大类的分类方案,通过对3大云类和晴空这4种天空类型的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了21个特征参量,并采用K最近邻分类器(K-Nearest Neighbor,KNN),在不同的K取值情况下对这几类天空类型进行了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新的分类方案是可行的,且当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结合使用时获取了比单独利用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以及它们两两组合时更好的识别效果。当K=7且使用21个特征参量时,KNN算法对积状云、层状云、卷云和晴空的识别最好,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1.1%,74.4%,70.0%和100.0%,平均正确率为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特征 颜色特征 形状特征 KNN 云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的制备及其润湿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文杰 曾志翔 +2 位作者 王立平 陈建敏 薛群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F0003,共8页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实现了不同形状和几何参数的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的构筑与制备。主要以三种典型的规则织构包括圆柱状、圆坑状和沟槽状表面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织构形状和几何参数对表面润湿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实现了不同形状和几何参数的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的构筑与制备。主要以三种典型的规则织构包括圆柱状、圆坑状和沟槽状表面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织构形状和几何参数对表面润湿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织构高度、深度和表面覆盖率的增加,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疏水性能增强,规则织构化表面疏水性能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强。不同的几何形貌对硅片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相对于柱状与沟槽状织构,坑状织构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时可得到较大的接触角。当表面的接触角均为101°时,坑状、柱状、沟槽状织构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6.2 nm,29.2 nm和70.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织构化 形状 几何参数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对Al-Li合金热轧板材的再结晶温度、各向异性和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守杰 戴圣龙 +2 位作者 陆政 苏彬 颜鸣皋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9,共4页
研究了Zr元素对Al Li二元合金热轧板内织构、各向异性以及再结晶温度的影响 ,发现微量的Zr(0 .0 8% )即可起到抑制再结晶的作用 ,Zr含量增加 (0 .14% )时 ,热轧板材的组织细化 ,合金的强塑性提高。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Al Li二元合金... 研究了Zr元素对Al Li二元合金热轧板内织构、各向异性以及再结晶温度的影响 ,发现微量的Zr(0 .0 8% )即可起到抑制再结晶的作用 ,Zr含量增加 (0 .14% )时 ,热轧板材的组织细化 ,合金的强塑性提高。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Al Li二元合金的各向异性除受材料内部的晶体学织构影响外 ,其他因素 (如合金内第二相粒子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各向异性 抑制再结晶 组织 性能影响 Al-Li铝锂合金 Zr锆元素 热轧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形状参数对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明政 王成彪 +3 位作者 康嘉杰 朱丽娜 岳文 付志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7,共7页
针对钛合金耐磨性差的问题,利用激光技术在TC4钛合金样品表面刻蚀出具有不同形状、间距和宽度(直径)的织构,基于CSM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织构形状参数对钛合金在油润滑条件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钛合金... 针对钛合金耐磨性差的问题,利用激光技术在TC4钛合金样品表面刻蚀出具有不同形状、间距和宽度(直径)的织构,基于CSM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织构形状参数对钛合金在油润滑条件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钛合金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及磨痕形貌,利用白光干涉仪测试表面织构和磨痕的三维轮廓并通过计算得到磨损率。结果表明,网格型织构的摩擦因数比沟槽型和点阵型织构更小并且更稳定。织构的间距和宽度(直径)等形状参数显著影响钛合金的磨损性能。原始表面抛光钛合金样品磨损率高于表面织构处理后样品,原始钛合金样品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而由于表面织构能起到收集磨屑,储存润滑油的作用,从而显著提升了钛合金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激光表面织构 形状参数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理特征与数学形态学的高分辨率影像城市道路提取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海旭 王文 何厚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9,共4页
从遥感影像上提取道路面临如下问题:根据光谱特征分类的图像存在建筑物与道路混淆,受交通工具、行道树等影响易产生道路中的孔洞与道路边缘的毛刺等。该文利用南京市IKONOS高分辨率影像丰富的空间纹理信息,将纹理信息加入原始波段参与分... 从遥感影像上提取道路面临如下问题:根据光谱特征分类的图像存在建筑物与道路混淆,受交通工具、行道树等影响易产生道路中的孔洞与道路边缘的毛刺等。该文利用南京市IKONOS高分辨率影像丰富的空间纹理信息,将纹理信息加入原始波段参与分类,可以解决建筑物与道路的混淆问题。另外,道路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应用数学形态学的相关算法和形状指数,可以很好地去除道路提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 纹理 数学形态学 形状指数 IKO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虹膜图像块状纹理检测算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苑玮琦 刘笑楠 +1 位作者 孙晓 滕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3-1100,共8页
为了有针对性地检测虹膜中特定类型的虹膜纹理,解决现有纹理特征提取方法中纹理类型信息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一种虹膜块状纹理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区域纹理能量参数作为虹膜纹理特征描述子,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从虹膜图像中检测包括块状、... 为了有针对性地检测虹膜中特定类型的虹膜纹理,解决现有纹理特征提取方法中纹理类型信息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一种虹膜块状纹理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区域纹理能量参数作为虹膜纹理特征描述子,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从虹膜图像中检测包括块状、线状和环状在内的纹理信息;然后定义一种形状因子,从前一步骤得到的纹理信息中检测出块状纹理信息。对1 476幅可见光拍摄的人眼图像进行测试,通过人眼观测到237个块状信息,正确检测210个,正确率88.6%。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虹膜图像块状纹理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正确率,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多分辨率的虹膜纹理特征融合,将有效提高虹膜识别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块状纹理 纹理能量参数 边缘形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