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2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rification of L-Lysine in Simulated Moving Bed and Fixed-Bed Chromatography 被引量:1
1
作者 ROBATJAZI Seyed Mortaza SHOJAOSADATI Seyed Abbas KARBASY Seyed Mojtaba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4,共4页
L-Lysine was produced by a microbial process utilizing a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 21799) strain. L-Lysine was purified from the cultivated medium by fixed-bed and simulated moving bed (SMB) chromatography.... L-Lysine was produced by a microbial process utilizing a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 21799) strain. L-Lysine was purified from the cultivated medium by fixed-bed and simulated moving bed (SMB) chromatography. The separ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pH, eluent concentration and Lys+ and Lys2+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studied in batch adsorption. The column capacity, eluent flow rate and eluent concentration have been studied in fixed-bed chromatography. Maximum purification rate of lysine was obtained as 0.066 (g/(g·h)) (per gram resin and per hour) at an eluent flow rate of 10 (mL/min) in fixed-bed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MB were 0.11 (g/(g·h)) for L-lysine purification rate and 96% for L-lysine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离子交换色谱 仿移动床 固定床 净化 棒状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枸橼酸西地那非中N-甲基哌嗪残留
2
作者 冯顺卿 梁淑琦 刘洪涛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68,共5页
建立了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药中N-甲基哌嗪残留的离子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中N-甲基哌嗪采用流动相超声提取,样品溶液经Cleanert IC-RP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进行离子色谱-质谱分析。N-甲基哌嗪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和选择... 建立了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药中N-甲基哌嗪残留的离子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中N-甲基哌嗪采用流动相超声提取,样品溶液经Cleanert IC-RP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进行离子色谱-质谱分析。N-甲基哌嗪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和选择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N-甲基哌嗪在1.0~1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4。方法检出限为0.30μg/g,定量下限为1.0μg/g。4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8.6%~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62%~4.9%。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适用于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药中N-甲基哌嗪残留的测定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IC-MS) 枸橼酸西地那非 N-甲基哌嗪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芜菁挥发性成分分析
4
作者 岳丽 祖力皮牙·买买提 +3 位作者 王佳敏 于明 毛红艳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80种,包括24种醛类(12%~20%)、15种酯类(23%~27%)、13种醇类(10%~16%)、9种酮类(5%~10%)、3种酸类(3%~7%)、5种烯烃类(约1%)、4种硫醚类(2%~7%)、7种其他类(7%~15%),未被定性化合物(17%~18%)。在芜菁挥发性化合物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不同品种芜菁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白色芜菁中最多。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结果表明,3种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为辛醛、乙酸、壬醛和(E,E)-2,4-庚二烯醛,白色芜菁为莰烯、2-甲基丁酸乙酯-D、乙偶姻-M和(E)-2-己烯-1-醇,黄色芜菁为5-甲基-2-噻吩甲醛、异戊酸丁酯-M、二丙酮醇-M、丁酮和2,3戊二酮-D。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模型并筛选出32种变量投影重要度大于1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芜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化合物 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
5
作者 童光森 杨葵 +6 位作者 李想 昝博文 黄开正 陈韬 高原菊 伟雯婷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154,共11页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感官评价、质构和色差分析表明辐照剂量对样品的影响不大;电子鼻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C-IMS分析共鉴定出55种VOCs,醛类、烃类、吡嗪类和酸类是主要VOCs;乙酸乙酯、庚醛-D、β-月桂烯-M、己醛-D、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松油烯、(E)-2-庚烯醛-M、β-月桂烯-D、丁酸甲酯、(E)-2-庚烯醛-D、异丁醛、β-蒎烯-M、己醛-M等是样品差异性VOCs。6 kGy^(60)Co-γ及以上的剂量均能有效灭杀微生物;辐照灭菌能使部分VOCs的浓度得到提高,未检测到有明显异味的VOCs。6,10,14 kGy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均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辐照剂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电子鼻 气味活性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尿液和血液中51种吲唑类合成大麻素
6
作者 罗轩 张珺 +4 位作者 朱定姬 黄克建 杨宁 刘晓锋 罗秋莲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合成大麻素(SC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我国于2021年7月起对SCs实行了整类列管。然后,经过结构修饰后产生的新型SCs仍然层出不穷,给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 合成大麻素(SC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我国于2021年7月起对SCs实行了整类列管。然后,经过结构修饰后产生的新型SCs仍然层出不穷,给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法为真实案件样品的准确筛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吲唑类SCs因药效更强,自2013年后数量急剧增加,是SCs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亚类,也是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SCs的主要类别。本文开发了在线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online SPE/LC-LIT-MS)从人体尿液和血液中检测51种吲唑类SCs的分析方法。将加入了51种吲唑类SCs混合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人血液或尿液试样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含0.1%甲酸的10 mmol/L醋酸铵溶液(pH=4.8)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以含0.1%甲酸(v/v)的乙腈-含0.1%甲酸的10 mmol/L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析。在全扫描模式下,选择目标分析物的分子离子([M+H]^(+))和保留时间监测其二级离子,共实现了51种吲唑类SCs的定量分析;结合色谱和多级质谱数据也实现了的定性筛查(包括5组同分异构体)。各分析物检出限为0.02~1 ng/mL,定量限为0.04~4 ng/mL(尿液)和0.1~4 ng/mL(血液)。采用线性拟合时(权重因子1/x),各分析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同时在定量限、低、中、高4个水平下考察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回收率为83.47%~116.95%,精密度为0.58%~13.79%。本文方法通过阀切换在动态模式下实现样品的提取、富集和分析,不仅操作简单,还实现了样品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同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更宽的适用范围,为实际案件中SCs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大麻素 吲唑类 尿液 血液 在线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碧莹 隋雨萌 +4 位作者 张鑫 李永杰 孔保华 刘昊天 陈倩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检测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别的热门分析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重点综述其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真实性鉴别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市售麻椒鸡的品质及风味分析
8
作者 刘聪 刘欣 +3 位作者 王鹏 徐幸莲 王寅 李建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2-316,共15页
为明确麻椒鸡产品的品质特性及风味特征,本研究以14种不同品牌的市售麻椒鸡(以A~N字母表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色泽、质构、剪切力、电子鼻、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电子舌,并结合感官评价进一步探究感官评价指标与仪器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 为明确麻椒鸡产品的品质特性及风味特征,本研究以14种不同品牌的市售麻椒鸡(以A~N字母表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色泽、质构、剪切力、电子鼻、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电子舌,并结合感官评价进一步探究感官评价指标与仪器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麻椒鸡鸡胸的硬度范围为1742.81~4587.54 g,剪切力范围为14.41~35.07 N;鸡腿的硬度范围为797.09~3389.61 g,剪切力范围为7.70~26.34 N。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14种麻椒鸡的主要挥发性气味成分为氮氧化合物、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和短链烷烃。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显示,麻椒鸡风味的形成是鸡肉本身带有的香气和香辛料赋予香气整体协调的结果,14种麻椒鸡中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丁醛、芳樟醇、α-蒎烯、丙烯酸乙酯、α-松油醇、2-庚酮、1-辛烯-3-醇等26种物质为麻椒鸡产品的特征风味物质。电子舌评价结果显示,鲜味和咸味对麻椒鸡的滋味贡献较突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价中的总体喜爱度与丁醛、芳樟醇、α-蒎烯、丙烯酸乙酯、α-松油醇、2-庚酮、1-辛烯-3-醇、W5S、W1W、W2W、W1S、咸味、L^(*)和b^(*)值等指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可以为麻椒鸡产品风味品质的研究与调控、原辅料的选择、麻椒鸡产品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椒鸡 风味特征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品质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色藜麦混合粉添加量对馕品质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9
作者 祖力皮亚·艾麦提 于明 +3 位作者 岳丽 王佳敏 祖力皮牙·买买提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将白、红、黑色藜麦粉按质量比1∶1∶1混合,制备藜麦混合粉。再将不同添加量的藜麦混合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藜麦馕,并与普通馕(不添加藜麦混合粉)对比分析藜麦馕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当三色藜麦混合粉添加量... 将白、红、黑色藜麦粉按质量比1∶1∶1混合,制备藜麦混合粉。再将不同添加量的藜麦混合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藜麦馕,并与普通馕(不添加藜麦混合粉)对比分析藜麦馕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当三色藜麦混合粉添加量为15%时,藜麦馕色泽均匀一致、香气浓郁,具有藜麦特有的青草味和微甜味、口感协调、软硬适中、质地细腻、气孔均匀,感官评分总分最高,为93.25±0.96。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色藜麦混合粉的添加使藜麦馕增加了坚果味、果香味、豆香味,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质构特性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油对面包品质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0
作者 饶菁菁 皮俊飞 +4 位作者 吴晨昕 钟榕斌 许瀛尹 杨倩 梁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本研究主要考察大黄鱼鱼卵油添加比例对面包品质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分析添加不同比例(0、1%、2%、3%、4%、5%,w/w)大黄鱼鱼卵油的面包色度、比容、水分含量以及质构等特性指标,考察大黄鱼鱼卵油对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同... 本研究主要考察大黄鱼鱼卵油添加比例对面包品质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分析添加不同比例(0、1%、2%、3%、4%、5%,w/w)大黄鱼鱼卵油的面包色度、比容、水分含量以及质构等特性指标,考察大黄鱼鱼卵油对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面包中的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面包的L值和b值较未添加大黄鱼鱼卵油组无显著变化(P>0.05)(1%添加比例下除外),a值显著升高(P<0.05),比容和水分含量随着大黄鱼鱼卵油的添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硬度和咀嚼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大黄鱼鱼卵油添加比例为3%时,面包的综合品质较好。进一步分析添加3%鱼卵油的面包(鱼油组)与对照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两组检出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32种,以醇类、酮类和醛类为主,酯类、酸类和烷类次之。其中3-羟基-2-丁酮、乙酸、甲酸乙酯、己醇、乙酸乙酯和丁醇等物质在鱼油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强面包的奶油糖果香、酒香和水果香等特征香气。本文为大黄鱼鱼卵油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油 面包 品质特性 离子迁移谱 风味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酿酒高粱早期霉变判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娜 谌松强 +7 位作者 聂秋宇 李子文 李宗朋 熊雅婷 齐琳 程亚娟 王健 张海红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高粱在储存及运输阶段极易受到霉菌的侵染,为快速无损检测出无感染症状的早期霉变高粱,避免其携带有害霉菌进入白酒酿造环节导致品质下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探究高粱不同霉变程度挥发性物质差异及... 高粱在储存及运输阶段极易受到霉菌的侵染,为快速无损检测出无感染症状的早期霉变高粱,避免其携带有害霉菌进入白酒酿造环节导致品质下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探究高粱不同霉变程度挥发性物质差异及其贡献度,筛选能够表征不同霉变程度的特征物质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显示,在所有高粱样品中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8种,醇类6种,酮类4种,酯类6种,其他类3种;PLS-DA分析结合霉菌菌落总数可对不同霉变程度高粱进行分类,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以及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筛选了9种关键特征性物质用于建立线性判别模型,模型准确率和精确率提高了12.5%,召回率提高了9.4%,F_(1)值提高了10.4%。该方法可用于高粱霉变程度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早期霉变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卤制条件对酱卤草鱼肉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和风味的影响
12
作者 余亚琴 谭春明 +4 位作者 聂诗 田明礼 涂宗财 计畅 张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272,共12页
为了探究温度(95、65、25、4℃)和时间(0、2、4、6、8 h)的不同组合条件对酱卤草鱼肉品质的影响。本文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分析和气相色谱串联离子迁移谱(GC-IMS)检测,揭示草鱼肉在不同卤制条件下的感官、理化特... 为了探究温度(95、65、25、4℃)和时间(0、2、4、6、8 h)的不同组合条件对酱卤草鱼肉品质的影响。本文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分析和气相色谱串联离子迁移谱(GC-IMS)检测,揭示草鱼肉在不同卤制条件下的感官、理化特性和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卤制条件为65℃-6 h和95℃-2 h可以提高草鱼肉的气味、色泽、咀嚼性和总体可接受度;65℃-6 h的卤制条件显著降低了酱卤草鱼肉的蛋白质降解率(P<0.05),并且该条件下的酱卤草鱼肉具有最低的TVB-N含量和相对较低的TBARS值。此外,卤制改变了氨基酸的组成,65℃条件可提高酱卤草鱼的鲜味氨基酸相对含量。GC-IMS分析结果表明,65℃-6 h的卤制条件可以提高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促进酱卤草鱼风味的产生。综上所述,选择65℃-6 h的卤制条件有利于提高草鱼的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和良好风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酱卤 品质 气相色谱串联离子迁移谱(GC-IMS)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分析
13
作者 徐丽娜 黄峻榕 +3 位作者 赵莱昱 任培芳 张春晖 黄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为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研究了煮制、炸制和烤制条件下,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质构、色泽等指标的变化,采用了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热加工方式下,煮... 为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研究了煮制、炸制和烤制条件下,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质构、色泽等指标的变化,采用了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热加工方式下,煮制组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和硬度最低,水分含量最高。炸制组猪肉硬度最高,剪切力和咀嚼性最大,这是由于油的高传热特性导致肉块表面迅速成壳。烤制组猪肉的加工损失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说明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容易造成水分丧失导致其加工损失率最高。对于不同品种而言,藏猪肉的蛋白含量约是杜长大猪的1.07倍,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0.73倍。炸制藏猪肉的红度值(a^(*)值)最高为14.53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P<0.05),说明藏猪肉具有更深的色泽。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三种热加工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香气。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检测到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煮制方式下藏猪和杜长大猪中分别检测出40种、41种挥发性化合物,烤制方式下藏猪和杜长大猪分别检测出34种、33种化合物,而在炸制方式中,藏猪和杜长大猪中分别检测出22种和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酮类和醇类。在煮制和炸制过程中,藏猪肉的总含硫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P<0.05)。炸制藏猪肉特征性风味物质为α-异甲基紫罗兰酮和乙二醇二甲醚,而烤制藏猪肉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二甲基二硫和3-羟基-2-丁酮(M),煮制藏猪肉则以4-甲基噻唑为特征。炸制的藏猪肉在色泽、香味和可接受度的评分上明显高于其他加工方式。综上,在三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中,藏猪肉的水分含量、硬度、色值以及含有杂环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炸制处理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的风味差异比较显著,藏猪肉的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具有明显的风味品质提升效果,为充分发挥藏猪肉品质优势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加工方式 品质差异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高粱酿造酱香型基酒的品质差异分析
14
作者 山波 蒋晓锋 +5 位作者 涂荣坤 邱登荣 禄凌飞 张芮 谢政泽 刘小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0,共11页
以3种不同品质的高粱(红樱子、泸糯18号、两糯1号)为研究对象,比较其酒醅理化因子和轮次基酒重要风味化合物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糯1号第1~4轮次酒醅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红樱子第1~7轮次酒醅的酸度最高,其次是泸糯18... 以3种不同品质的高粱(红樱子、泸糯18号、两糯1号)为研究对象,比较其酒醅理化因子和轮次基酒重要风味化合物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糯1号第1~4轮次酒醅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红樱子第1~7轮次酒醅的酸度最高,其次是泸糯18号、两糯1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糯1号出入窖酒醅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红樱子、泸糯18号(P<0.05)。通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法结合内标法对75种较高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包括酯类24种、醇类16种、酸类9种和醛酮类13种;两糯1号在第3、4、6轮次基酒风味物质结构在主成分分析图区域划分明显,红缨子和泸糯18号所含特征风味化合物变化相似。香气活性值分析共筛选风味贡献成分33种,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变量投影重要性>1的重要差异变化成分17种。该研究系统解析了不同品种高粱发酵参数与轮次基酒风味物质的差异,可为白酒生产原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基酒 高粱 理化因子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和5种消毒副产物
15
作者 魏静 董德泉 《化学分析计量》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ClO_(4)^(-)和ClO_(2)^(-)、ClO_(3)^(-)、BrO_(3)^(-)、DCAA、TCAA 5种消毒副产物。样品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体积为500μL,以8~6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流量为1.0 mL/min,用InoPac A...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ClO_(4)^(-)和ClO_(2)^(-)、ClO_(3)^(-)、BrO_(3)^(-)、DCAA、TCAA 5种消毒副产物。样品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体积为500μL,以8~6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流量为1.0 mL/min,用InoPac AS19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测定。ClO_(2)^(-)、ClO_(3)^(-)的质量浓度在0.05~2.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4;ClO_(4)^(-)、BrO_(3)^(-)、DCAA、TCAA的质量浓度在0.005~0.2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0.9999。6种阴离子的方法检出限为1.1~6.0μg/L。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0%~101%,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7%~2.01%。该方法检测效率高,可同时测定ClO_(4)^(-)和ClO_(2)^(-)、ClO_(3)^(-)、BrO_(3)^(-)、DCAA、TCAA 5种消毒副产物,适用于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饮用水 高氯酸盐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解析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中香气物质的影响规律
16
作者 高子武 何金华 +3 位作者 侯馨宁 徐安琪 张德权 王振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1,共9页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过2次时,烤鸭香气特征变化显著,烤鸭肉质松散、气味寡淡且表皮色泽分布不均。HS-GC-IMS共鉴定出醛类19种、醇类4种、酮类6种、酯类1种、呋喃类1种和未识别9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酯类。随着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增加,烤鸭中醛类和酮类等特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相对含量升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共筛选出5种关键气味标志物,即壬醛、辛醛、庚醛、2-甲基丁醛和(E)-2-戊烯醛。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烤鸭关键气味标志物与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烤鸭坯反复冻融下烤鸭特征香气物质的保持和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元统计分析 烤鸭坯 反复冻融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呼出气和唾液中的葡萄糖
17
作者 许健军 楼超艳 +1 位作者 卓延红 朱岩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测定人体呼出气和唾液中葡萄糖的方法。通过自制的呼出气冷凝装置和非刺激性方法分别收集人体呼出气和唾液,利用离子色谱对呼出气冷凝液(EBC)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检测。经过实验优化后,确定最佳冷凝温度为-14...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测定人体呼出气和唾液中葡萄糖的方法。通过自制的呼出气冷凝装置和非刺激性方法分别收集人体呼出气和唾液,利用离子色谱对呼出气冷凝液(EBC)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检测。经过实验优化后,确定最佳冷凝温度为-14℃,最佳呼气流量为15 L/min。以Dionex CarboPac MA1离子色谱柱(250 mm×4 mm)为分析柱,柱温为30℃;以0.8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泵流速设置为0.4 mL/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在0.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2.1μg/L,定量限为7.0μg/L。呼出气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7.5%(n=5),唾液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7.1%(n=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测定的呼出气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水平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8431和0.8204。采用该方法对6位糖尿病患者和6位健康受试者呼出气和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空腹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呼出气中的葡萄糖含量差异并不大,但在口服葡萄糖1 h后,糖尿病患者呼出气中的葡萄糖含量(48.4~140.0 ng/L)比健康受试者(1.7~7.9 ng/L)高6~80倍。在空腹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87.6~158 mg/L)比健康受试者(31.6~70.9 mg/L)高1.2~5.0倍;在口服葡萄糖2 h后,糖尿病患者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136~257 mg/L)比健康受试者(33.1~75.2 mg/L)高1.8~7.7倍。本方法采样过程简单,精密度好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可为其他人体代谢物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收集 离子色谱 呼出气 唾液 葡萄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苹果汁的工艺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18
作者 吴小敏 王芳 +3 位作者 高颖银 魏晓博 方海田 刘慧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为开发营养健康且果香浓郁的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以高酸苹果与鲜食苹果1:1混合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苹果汁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 为开发营养健康且果香浓郁的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以高酸苹果与鲜食苹果1:1混合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苹果汁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及电子鼻技术对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7.0 h、发酵温度30.0℃、初始糖度15.0°Bx,在此条件下,发酵苹果汁中的活菌数为7.2×10^(8) CFU/mL,感官评分92.13分。与未发酵苹果汁相比,发酵苹果汁多酚、黄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还原糖和乳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6种,醛酮类11种,酸类6种,醇类3种,吡嗪类3种以及其他类6种,其发酵与未发酵苹果汁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3,7-二甲基-2-亚甲-6-辛烯醛、2-庚酮、2-环己烯-1-酮、甲基异丁基甲酮、3-己酮、左旋香芹酮、正戊酸、2,3-二甲基-5-乙基吡嗪、乙二醇乙醚、2,2,4,6,6-五甲基庚烷。发酵苹果汁中的酯类、醛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未发酵苹果汁(P<0.05),赋予了发酵苹果汁更浓郁的花香和果香。电子鼻分析中发酵苹果汁在各个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均高于未发酵苹果汁,说明益生菌能够增加苹果汁中芳香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益生菌 工艺优化 香气成分 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的牦牛部位肉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19
作者 张婧年 李升升 +1 位作者 马纪兵 刘成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70,共13页
为明确牦牛部位肉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牦牛20个部位肉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并通过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法等分析牦牛部位肉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GC-IMS在牦牛的20... 为明确牦牛部位肉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牦牛20个部位肉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并通过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法等分析牦牛部位肉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GC-IMS在牦牛的20个部位肉中共检测出43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醇类7种;醛类6种;酮类6种;酯类8种;酸类3种;烯类2种;杂环类11种。通过绘制指纹图谱,得到了牦牛不同部位肉中的特征峰区域,其中2-乙基呋喃、2-甲基吡嗪、丙酸、反式-2-戊烯醛、4-羟基-4-甲基-2-戊酮、2-甲基丙烯醛和乙二醇单乙醚在牦牛肉20个部位中均为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个部位聚为两大类;由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出1-戊烯、2-乙基呋喃等12种标志性化合物,由牦牛肉相对气味活度值含量可知3-甲基丁醛、2-甲基丙酸乙酯以及1-戊烯-3-酮,这三种物质的ROAV值大于1,表明这三种物质是影响牦牛部位肉风味差异的关键物质。研究结果为牦牛部位肉品质评价和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不同部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特征风味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离子排斥-离子交换色谱配合阀切换技术测定G2级磷酸中的痕量阴离子
20
作者 王佳鼎 唐高 +2 位作者 鹿燕 卢珩俊 叶涛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7-244,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在超净环境下基于二维离子排斥-离子交换色谱配合阀切换技术测定G2级磷酸中痕量阴离子含量的方法。通过比较确定了第一维超纯水流经离子排斥柱的最佳柱流速为0.5 mL/min,并确定阀切换窗口,以尽可能降低PO 43-在阴离子富集... 本研究建立了在超净环境下基于二维离子排斥-离子交换色谱配合阀切换技术测定G2级磷酸中痕量阴离子含量的方法。通过比较确定了第一维超纯水流经离子排斥柱的最佳柱流速为0.5 mL/min,并确定阀切换窗口,以尽可能降低PO 43-在阴离子富集柱上的富集水平,减小了磷酸基体的干扰;采用抑制器外接水模式,降低了基线噪声;优化了第二维的淋洗程序,实现了痕量目标阴离子的良好分离,避免了硝酸根的假阳性风险。结果表明:Cl^(-)、Br^(-)、NO_(3)^(-)和SO_(4)^(2-)4种阴离子在0.5~20μg/kg含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9~0.29μg/kg和0.29~0.97μg/kg。在4个添加水平下,各阴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91.7%~103.6%,RSD为0.1%~4.9%。本方法具有重复进样稳定性好、检出限低的优势,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高,能满足G2级磷酸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需求。此外,通过单一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定性,本研究在G2级磷酸中发现除常规阴离子外,可能还存在以亚磷酸根(HPO 3-)和六偏磷酸根(PO 3-)6为代表的其他磷系阴离子和阴离子簇。这一发现对于今后更高纯度磷酸的纯化工艺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级磷酸 痕量阴离子 阀切换 二维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