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ubstructur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pile foundation and soil vibrations due to train running over viaduct and its valid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ing Wu Xuecheng Bian +1 位作者 Chong Cheng Jianqun Jiang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2年第4期468-481,共14页
An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approach based on substructure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viaduct-pile foundation-soil dynamic interaction under train loads.Thetrain-viaductsubsystemissolvedusingthe dynamic sti... An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approach based on substructure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viaduct-pile foundation-soil dynamic interaction under train loads.Thetrain-viaductsubsystemissolvedusingthe dynamic stiffness integration method,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 by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a moving vehicle on a simply supported beam.For the pile foundation-soil subsystem,the geometric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iles and soils are assumed to be invariable along the azimuth direction.By introducing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grouped piles,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pile foundation-soil interaction are simplified based on Fourier decomposition method,so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 is decomposedintoseveraltwo-dimensionalaxisymmetricfinite element models.The pile foundation-soil interaction model is verified by field measurements due to shaker loading at pile foundation top.In addition,these two substructures are coupled with the displacement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at interface of pier bottom and pile foundation top.Finally,the proposed train-viaduct-pile foundation-soil interaction model was validated by field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edict vibrations of pile foundation and soil accurately,thereby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pile-soil foundation settlement.The frequency spectra of the vibration in Beijing-Tianjin high-speed railwa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in frequencies of the pier top and ground surface are below 100 and 30 Hz,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 moving load VIADUCT pile foundation soil VIBRATION Substructur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2
作者 肖俊华 赵锡宏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1期19-26,共8页
Based on Zeevaert's method, a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For practical purpose,a cut-and-try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neutral point. Cas... Based on Zeevaert's method, a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For practical purpose,a cut-and-try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neutral point. Ca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calculated negative skin friction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one,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oretical formula. Furthermore, 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efficiency factor of drag load and settlement were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skin friction Neutral point pile Layered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ss Ratio-Strain Relation of Pile and Soil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3
作者 刘飞 高全臣 +1 位作者 经来旺 赵延林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arried out by means of composite-reinforced soil samples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and pile. The samples are made of gravel or lime-soil with different length...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arried out by means of composite-reinforced soil samples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and pile. The samples are made of gravel or lime-soil with different length at the center. Th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samples can not be obtained by superimposure of reinforcing pile and soil simply according to their replacement proportion. It also indicates the law for stress ratio of reinforcing column to soil. The stress ratio of reinforcing column to soil increases and reaches peak rapidly while load and strain is small. Then the ratio decreases. This law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asuring resuits in construction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AMPLE STRENGTH stress RATIO experimental study GRAVEL pile lime-soil p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应力偏转的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
4
作者 张玲 林炜 +1 位作者 周帅 周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4-1073,共10页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间土平均竖向应力与滑移面竖向应力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等沉面以下桩间土上方路堤填土单元体,建立竖向应力平衡方程,同时利用Winkler地基模型表征桩间土和桩,建立等沉面至桩底的桩-土位移协调方程,解得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的桩承式路堤土拱高度,以及随土拱高度变化的桩土应力比;最后,结合2个实际工程案例,对比本文方法计算值、实测值以及其他已有理论方法计算值,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路堤高度、桩土刚度比、桩间净距等参数变化时主应力偏转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主应力偏转,优化了滑移面应力分布;与传统Terzaghi法相比,本文方法土拱高度能随剪应力动态调整;桩土应力比与Terzaghi法趋势一致,但数值更低;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随桩土刚度比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桩土应力比随桩间净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土拱高度随桩间净距的增加而增大;3个影响因素中,桩间净距对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主应力偏转 桩土应力比 土拱高度 桩土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土中异形桩横向动力响应半解析解
5
作者 周航 汪义圣 亓戈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74,共14页
横截面异形桩是一种截面非圆的桩型,因其复杂的边界条件,使得受力特性不同于圆桩,目前关于异形桩横向动力响应的理论分析方法较为缺乏。为了研究异形桩在均质黏弹性土中的横向动力响应,将土体视为近似连续介质,基于变分原理和哈密顿原... 横截面异形桩是一种截面非圆的桩型,因其复杂的边界条件,使得受力特性不同于圆桩,目前关于异形桩横向动力响应的理论分析方法较为缺乏。为了研究异形桩在均质黏弹性土中的横向动力响应,将土体视为近似连续介质,基于变分原理和哈密顿原理导出直角坐标系下的桩-土体系控制方程。运用COMSOL物理场中的偏微分方程接口求解含复杂边界条件的土体位移函数,用Matlab中的BVP4c函数求解桩身位移函数,在Matlab中编写迭代程序可得桩身位移函数和土体位移函数的半解析解。将结果与现有圆桩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吻合效果较好。对异形桩进行分析发现,横截面积相等时,形状对桩顶动力响应影响明显,H形桩的桩顶阻抗最大;横截面惯性矩相等时,X形桩的桩顶阻抗最大。以X形桩为例,桩顶阻抗随桩-土模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共振频率及桩顶阻尼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桩顶刚度随长径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桩 黏弹性土 半解析解 横向动力荷载 桩顶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非线性动力特性
6
作者 贺瑞 金煜 +1 位作者 吉吉 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桩抵抗变形能力,桩周土体变形量随岩体风化程度增加而增大、随嵌岩深度增加而减小;动荷载相对幅值(动荷载幅值和静力承载力的比值)对单桩动刚度的影响最大,岩体风化程度、单桩嵌岩深度的影响次之;岩体最大损伤常出现在土岩交界面附近,岩体强风化情况下桩底也可能出现轻微损伤;同静载情况相比,动荷载惯性效应会放大岩体损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嵌岩单桩 黏弹性本构模型 岩体损伤模型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海上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固效果及沉降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王伟 《建筑技术》 2025年第6期751-753,共3页
软土地区由于地基承载力低、沉降变形明显,常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本研究首先对软土地基处理及加固措施的原则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分布以及地基处理加固过程,得出加固措施... 软土地区由于地基承载力低、沉降变形明显,常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本研究首先对软土地基处理及加固措施的原则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分布以及地基处理加固过程,得出加固措施对位移沉降量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固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力,改善软土的工程性质,有效抑制沉降和变形;施加素混凝土桩使最大沉降量由15.67cm减小至8.09cm,位移沉降得到了明显控制。同时,高速公路表面的位移沉降量随竖向埋深的增大逐渐减小,并沿坡脚水平深度范围的沉降逐渐增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桩基施工 数值模拟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式挡土墙桩土间土拱效应分析
8
作者 包腾飞 周喜武 +3 位作者 戴俊平 王文全 陈娟娟 朱捷 《江苏水利》 2025年第3期12-16,共5页
桩板式挡土墙因结构简单可靠、施工占地小、建设费用低等特点,已被多个河道整治工程采用。桩板式挡土墙常布置在软黏土地基中,桩土间力学特性较为复杂。为厘清桩土间土拱效应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桩间距、土体抗剪参... 桩板式挡土墙因结构简单可靠、施工占地小、建设费用低等特点,已被多个河道整治工程采用。桩板式挡土墙常布置在软黏土地基中,桩土间力学特性较为复杂。为厘清桩土间土拱效应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桩间距、土体抗剪参数、桩土间的摩擦系数对土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间距为2~5倍的桩宽时土拱效应最强;土拱作用随土体黏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强;桩土间摩擦系数越大,桩间土体受到桩体的约束越强,反向应力拱越强。研究成果可为桩板式挡土墙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式挡土墙 土拱效应 河道整治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体变形的端承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周光远 干飞 +5 位作者 郑刚 周海祚 王宏 毕靖 刘彪 张元胤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2,共13页
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会引起桩周土体变形,从而产生一种向下的拖曳力,通常称为负摩阻力。这种现象显著降低了桩的极限轴向承载力。因此,精确计算负摩阻力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为准确计算作用于桩上的负摩阻力,确定桩-土界面在不同土体变... 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会引起桩周土体变形,从而产生一种向下的拖曳力,通常称为负摩阻力。这种现象显著降低了桩的极限轴向承载力。因此,精确计算负摩阻力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为准确计算作用于桩上的负摩阻力,确定桩-土界面在不同土体变形条件下的应力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现有方法仅考虑剪切面上的峰值或残余应力,而忽略了土体变形的全过程应力状态。这种方法往往会高估负摩阻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土体变形过程中完整的应力状态变化(包括破坏前区及峰值应力、破坏后区及残余应力状态),利用双曲力学模型描述土体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土体变形行为划分为3种不同的形式,并分别针对每种形式探讨了负摩阻力的空间分布特性。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土体参数对负摩阻力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新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变形 负摩阻力 桩基础 应力状态 双曲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软土地基路堤分层填筑数值模拟分析
10
作者 赫林 李俊 李玉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08-110,118,共4页
以江苏某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土工格栅以及0.5 m砂垫进行地基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分层填筑施工过程后路基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竖向沉降量降低了45.6%;处... 以江苏某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土工格栅以及0.5 m砂垫进行地基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分层填筑施工过程后路基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竖向沉降量降低了45.6%;处理后的水平位移为未处理前的39%,且最大水平位移出现的位置由路堤脚趾处向下移动至水泥土搅拌桩底部位置;分层填筑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离路堤中心距离越远,竖向位移影响越小,水平位移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泥土搅拌桩 分层填筑 位移 路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11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3 位作者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总体较好,人体毒性(HT)、水资源消耗(WU)、生态毒性(ET)、全球增温潜势(GWP)、可吸入无机物(RI)、非生物质资源消耗潜值(ADP)、酸化潜值(AP)、初级能源消耗(PED)、竞争-土地使用(CLU)、富营养化潜值(EP)对环境影响相对较高且差别不大(贡献率为94.90%~100%),臭氧层消耗(ODP)对环境影响稍弱(贡献率为68.53%);影响环境(HT,WU,ET,GWP,RI,ADP)的主要物料清单因素为气体通入量、CO_(2)产生量、尿素投加量和风机耗电量。选择营养全面、含水率(w)大于10%的焦化场地,优化最小风量设计以及配备合适风机型号等措施可提升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污染土壤 生物堆修复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管桩处治高速公路拓宽软土路堤附加荷载传递规律与变形特性
12
作者 刘文俊 章定文 +2 位作者 于春江 李涛 张自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43,共8页
为揭示预制管桩处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土路堤附加荷载传递规律和沉降变形特性,建立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过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探讨了新路堤填筑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和主要沉降变形来源。结果表明:预制管桩能够将路堤荷... 为揭示预制管桩处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土路堤附加荷载传递规律和沉降变形特性,建立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过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探讨了新路堤填筑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和主要沉降变形来源。结果表明:预制管桩能够将路堤荷载有效传递至深部持力层,减小地基浅层软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地基主要受力变形区下移至桩端下卧层;预制管桩约束了新路堤的下移趋势,新路堤荷载向老路堤下部地基偏移,老路边坡内侧沉降变形是新老路堤差异沉降的主要来源;预制管桩加固软土地基能够有效降低新路堤沉降变形、新老路堤差异沉降及工后横坡变化率。研究成果可为预制管桩处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拓宽软土路堤 预制管桩 附加应力 沉降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修正的能源桩力学响应研究
13
作者 刘铠宁 王忠瑾 谢新宇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线的温度修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温度修正对能源桩力学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加热时间下,桩土界面的温度规律大致相同,除桩顶和桩底外,桩身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变化量先增加,在桩身中部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一段距离不变,而在桩底附近又逐渐减小。(2)桩土界面的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形状与温度变化量的分布大致相同。(3)温度修正对能源桩的位移发展影响很小,而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具体来说,在桩顶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小于原计算值,在中性点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大于原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传递法 热力学响应 热源模型 桩土界面温度分布 径向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核岛结构三维地震反应分析简化方法
14
作者 李文彪 蒋家卫 +1 位作者 陈国兴 朱升冬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128,共12页
核岛可能会受到潜在强地震的严重威胁。土-桩-核岛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分析是桩基核岛结构抗震设计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某拟建核电厂,以3D集中质量-梁杆模型模拟AP1000核岛结构,建立土质地基-群桩基础-核岛结构体系的3D整体有限元模... 核岛可能会受到潜在强地震的严重威胁。土-桩-核岛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分析是桩基核岛结构抗震设计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某拟建核电厂,以3D集中质量-梁杆模型模拟AP1000核岛结构,建立土质地基-群桩基础-核岛结构体系的3D整体有限元模型和简化模型。在该简化模型中,采用“等效单桩”代替群桩基础,采用Penzien集中质量模型模拟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土弹簧模拟土-核岛底板动力相互作用。选取频谱特性差异显著的近场中强震、中-远场强震和远场大震记录作为输入基岩地震动,采用广义non-Masing滞回本构模型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对比分析3D简化模型和整体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核岛结构(屏蔽建筑和安全壳)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的核岛结构水平向和竖向峰值加速度、水平向峰值相对位移随高度的变化以及屏蔽建筑顶部水箱晃动水的水平向谱加速度β谱的值均基本吻合;在低频丰富的强地震动作用下,2种模型计算的核岛结构顶部的竖向谱加速度β谱的值基本一致。这表明简化方法能合理模拟桩基核岛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可作为桩基核岛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岛结构 地震反应特征 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等效单桩 三向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土在码头桩基冲刷防护应用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程立星 顾勇 +1 位作者 梁鑫 郝宇驰 《水运工程》 2025年第2期184-190,210,共8页
冲刷防护是码头桩基设计维护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探索固化渣土用于桩基冲刷防护的可行性,即利用工程建设渣土添加适宜的固化剂形成固化土,通过适宜方式对桥墩冲刷区进行覆盖,增强床面的抗冲性能,从而起到防护作用。针对不同的固... 冲刷防护是码头桩基设计维护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探索固化渣土用于桩基冲刷防护的可行性,即利用工程建设渣土添加适宜的固化剂形成固化土,通过适宜方式对桥墩冲刷区进行覆盖,增强床面的抗冲性能,从而起到防护作用。针对不同的固化土配方,对其流动性、抗剪强度以及抗冲刷情况进行物理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塌落直径随着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固化土的流动性随时间降低较快;固化土的抗剪强度随时间而缓慢提高,灰土比提高,固化土强度亦会随之提高;固化土整体对水流冲刷侵蚀抵抗效果较好,可用作新型的冲刷防护材料;在水下环境中,固化土的强度也会随时间不断增加,耐久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桩基 冲刷防护 工程渣土 固化土 流动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桩基础冲刷坑的水下灌注固化土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张恒 梁胜发 +2 位作者 张悦然 郜娇娇 田志 《中国港湾建设》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实现对山东某海上风电场桩基础冲刷坑水下灌注固化土修复,根据工程所用的淤泥质软土特性,开展室内试验以形成适用于该淤泥质软土的固化剂配比及固化土配合比,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控制固化土制备工艺和灌注工艺,以保证水下灌注固化土修... 为实现对山东某海上风电场桩基础冲刷坑水下灌注固化土修复,根据工程所用的淤泥质软土特性,开展室内试验以形成适用于该淤泥质软土的固化剂配比及固化土配合比,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控制固化土制备工艺和灌注工艺,以保证水下灌注固化土修复施工质量。结果表明:针对淤泥质软土中高有机质含量所形成的酸性环境对固化土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在固化剂组分中适当掺入氢氧化钙可有效提升固化土浆液的pH值,增强水泥在固化土中的固化效果;聚丙烯酰胺可降低固化土浆液入水后的悬浊物含量,提升固化土浆液的抗水流冲刷能力。采用固化土输送导管末端延伸至冲刷坑底端上部30 cm处,固化土自下而上顶升的水下灌注工艺,可有效保障水下灌注固化土施工质量,相关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桩基础 防冲刷 固化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劲性复合管桩支护结构水平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17
作者 余少华 郑小晴 +4 位作者 夏良利 方焘 罗如平 付丽 朱晓杰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为了研究劲性复合管桩(SCP桩)与传统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性能差异,运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SCP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并揭示水泥土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水泥土包裹... 为了研究劲性复合管桩(SCP桩)与传统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性能差异,运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SCP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并揭示水泥土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水泥土包裹管桩的支护效果提升显著;相较于传统管桩,SCP桩桩顶水平位移下降范围为24.7%~58.3%,外侧土体沉降减小幅度为11.4%~44.9%,桩身弯矩减小幅度为10.9%~24.6%。水泥土可以有效地提高管桩作为支护结构的支护能力,并且提高水泥土的弹性模量以及增加其厚度均能显著增强劲性复合桩的支护效果,不过,相比之下,增加厚度对支护效果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管桩 支护结构 室内模型试验 支护结构与土体位移 桩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某膨胀土地区支挡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18
作者 孟宝华 马京京 +1 位作者 邓宇 王宁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成都某膨胀土基坑采用h型双排桩+锚索支护,采用FLAC 3D对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从桩排间距、桩顶高差及桩底高差方面进行分析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排距小于5d(d为桩径)时,增加排距会使桩身受力分布趋向合理;随前排桩顶降低,后排桩分担... 成都某膨胀土基坑采用h型双排桩+锚索支护,采用FLAC 3D对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从桩排间距、桩顶高差及桩底高差方面进行分析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排距小于5d(d为桩径)时,增加排距会使桩身受力分布趋向合理;随前排桩顶降低,后排桩分担弯矩和剪力增加,但后排桩剪力最大值小于前排桩;随后排桩桩底提高,后排桩弯矩和剪力急剧减小,并出现不合理分布。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对该工程h型双排桩设计进行了优化,同时在前后排桩连系梁间设置支撑盲沟,于桩间设置仰斜式泄水孔,有效地减弱了膨胀土在大量卸荷后发生松弛,避免了膨胀土因含水量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坑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变形控制效果较好,同时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合理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膨胀土 变形监测 FLAC 3D 双排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效应对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影响分析
19
作者 高非凡 王竞宇 +1 位作者 陈博宇 张运波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针对桩-土相互作用对波形钢腹板桥梁构件易损性的影响问题,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一典型波形钢腹板梁桥的三维基底固结模型以及桩-土-桥模型,通过PEER数据库筛选出15条地震动记录,以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对模型进行IDA时程分析,... 针对桩-土相互作用对波形钢腹板桥梁构件易损性的影响问题,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一典型波形钢腹板梁桥的三维基底固结模型以及桩-土-桥模型,通过PEER数据库筛选出15条地震动记录,以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对模型进行IDA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墩底固结模型及桩-土-桥模型桥梁构件在四种损伤情况下的易损性曲线,得出桩-土效应对桥墩及支座易损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桩-土-桥有限元模型中桥墩及支座发生损伤破坏的概率均大于基底固结模型中桥墩及支座发生损伤破坏的概率,因此在实际工程进行易损性分析时,需要考虑桩-土效应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桩-土效应 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深基坑中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周振 杜策 张振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传统搅拌桩成桩能力不足、数字化程度低、施工扰动不可控等问题,研发了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DMP工法),并在上海曹家渡项目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DMP工法配置的数字化施工控制系统可实现按照预先输入的施工参数进行自动化成桩,桩体成... 针对传统搅拌桩成桩能力不足、数字化程度低、施工扰动不可控等问题,研发了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DMP工法),并在上海曹家渡项目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DMP工法配置的数字化施工控制系统可实现按照预先输入的施工参数进行自动化成桩,桩体成功穿越近10 m厚中密粉土层,施工深度达到44 m。通过配置多通道异形钻杆、差速叶片、地内压力监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微小扰动,实测邻近的天然地基建筑及煤气管线沉降微小。DMP工法搅拌桩的成桩质量可靠,取芯强度大于0.8 MPa,形成的止水帷幕能够有效阻隔承压水。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搅拌桩施工深度、成桩质量和数字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 DMP工法 地内压力 微扰动 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