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浓度对NIPS结合气体生成制备的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英波 张玉 +3 位作者 刘慧强 胡晓宇 刘冬青 张宇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为制备小直径中空纤维膜,将含有气体生成剂硼氢化钠的聚砜溶液通过单孔不锈钢喷丝头,直接制备中空纤维膜,研究高分子浓度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过程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制备... 为制备小直径中空纤维膜,将含有气体生成剂硼氢化钠的聚砜溶液通过单孔不锈钢喷丝头,直接制备中空纤维膜,研究高分子浓度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过程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制备出中空结构良好和高度多孔的中空纤维膜;聚砜质量分数由15%增加到25%时,中空纤维膜致密皮层附近的指状结构和中空孔结构逐渐消失,中空纤维膜平均孔径从11.2nm增加到21.6 nm,表面有效孔隙率从6 435.1 m^(-1)减少到54.8 m^(-1),总孔隙率从84.5%减少到78.3%,中空纤维膜对刚果红的截留率从93.0%增加到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 水解制氢 单孔喷丝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催化剂对酚醛树脂/乙二醇制备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郭子玉 朱云洲 +3 位作者 王力 陈健 李红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472,共7页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统研究了Zn^(2+)含量以及固化温度对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多孔碳稳定性降低,微观孔结构均匀性变差。在90℃下固化,引入Zn^(2+)可以使多孔碳的孔隙率从40.22%增至70.38%,平均孔径从49.8 nm增至279.4 nm,中位孔径从107.2 nm增至343.0 nm。随着Zn^(2+)含量的增加,多孔碳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平均孔径都先增大后减小,当Zn^(2+)质量分数为1.5%时,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343.0 nm,孔隙率达到最大值(70.38±0.37)%。研究指出,引入Zn^(2+)降低了酚醛树脂中苯酚结构的间位取代反应势垒,有利于在苯环上构建大环化合物,显著促进了树脂与乙二醇聚合,提高了树脂混合物的固化程度及骨架聚合度,使相分离更加彻底。当Zn^(2+)含量过高时,树脂混合物的聚合度过高,导致富醇相难以挥发,孔径结构变差。研究还发现,引入Zn^(2+)有助于提高石墨化程度,使碳骨架更加清晰。本研究为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及制备结构碳化物陶瓷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合诱导相分离法 Zn^(2+)催化剂 催化机理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式人工肺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梓睿 柳杨 +1 位作者 王嵘 刘富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其组件膜式人工肺在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膜式人工肺面临气体传递效率差、气体选择性低及血液相容性不足等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膜式人工肺的改进工...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其组件膜式人工肺在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膜式人工肺面临气体传递效率差、气体选择性低及血液相容性不足等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膜式人工肺的改进工作,主要介绍了膜式人工肺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以及表面改性,分析了热致相分离技术中绿色稀释剂及二元稀释剂体系的应用以及仿生涂层、多功能结构设计等在提升气体选择性及血液相容性上的优势。另外,指出了膜式人工肺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血液相容性不足、气体传输与抗渗漏性能平衡等瓶颈问题,提出了通过材料改性与结构优化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膜式人工肺在小型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本文为膜式人工肺的高性能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人工肺 血液相容性 高分子材料 热致相分离法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层析膜的制备及在胶体金试纸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卞庆东 李永晖 +3 位作者 汪朝晖 周玥 汪效祖 崔朝亮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91,共9页
免疫层析技术常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但其被国外垄断且易燃、稳定性差,而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蛋白吸附强的优点.以PVDF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蒸汽诱... 免疫层析技术常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但其被国外垄断且易燃、稳定性差,而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蛋白吸附强的优点.以PVDF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蒸汽诱导相转化法制膜.研究了添加剂PEG600用量、蒸汽诱导时间、蒸汽温度对膜结构、孔径、接触角及蛋白吸附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PVDF膜改性,通过动态接触角、毛细流动时间、蛋白吸附量对膜进行测试,并制备成试纸条.结果表明:当制膜条件为质量分数2%PEG600、蒸汽诱导时间20 min、蒸汽温度50℃时,膜的孔径约为7.4μm、接触角为85.1°、蛋白吸附量为22.6μg/cm^(2);用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CMT)改性后,PVDF膜的毛细流动时间为199 s,蛋白吸附量达到75.7μg/cm^(2),且试纸条有显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蒸汽诱导相转化法 表面涂覆改性 侧流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分离法制备梯度孔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膜
5
作者 田野 李沐霏 +9 位作者 林亚凯 唐元晖 汪林 王晓琳 赵志杰 卢瑞瑶 汤明 胡声威 冯可 张筱帆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74,共10页
本文在聚4-甲基-1-戊烯(PMP)/肉豆蔻酸(MA)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水溶性无毒非溶剂PolarClean,使得PMP/MA/PolarClean体系发生复合相分离,成功获得了表面致密、内部具有双连续梯度孔结构的PMP中空纤维膜;系统地探究了MA/PolarClean配比,以及... 本文在聚4-甲基-1-戊烯(PMP)/肉豆蔻酸(MA)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水溶性无毒非溶剂PolarClean,使得PMP/MA/PolarClean体系发生复合相分离,成功获得了表面致密、内部具有双连续梯度孔结构的PMP中空纤维膜;系统地探究了MA/PolarClean配比,以及PMP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的形貌、强度、泡点、透气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PolarClean质量比为5∶1,且PMP质量分数为40%时,PMP中空纤维膜的综合性能与商品膜相仿,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4-甲基-1-戊烯 中空纤维膜 PolarClean 复合相分离法 梯度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PE-UHMW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玲玲 权家友 +2 位作者 茆汉军 赵诚 王新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8,共8页
在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材料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是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功能材料,隔膜的性能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理化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其中,孔径大小与分布的均一... 在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材料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是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功能材料,隔膜的性能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理化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其中,孔径大小与分布的均一性对电池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孔径分布越窄、越均匀,电池的电性能越优异。目前,商用锂电池隔膜以微孔聚烯烃膜为主,但聚烯烃膜的孔径大小难调控,限制了锂离子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的传输效率。使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铸片,用退火的方式对铸片进行处理,并结合同步双轴拉伸工艺制备了孔径可调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锂离子电池隔膜,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凝胶色谱仪、万能拉伸机和孔径分布仪等表征了PE-UHMW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性能,并对其退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片退火后消除了挤出后一面接触冷辊一面接触空气形成的差异,经双向拉伸制备的隔膜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增大、力学性能更高、孔径增大、孔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热致相分离法 锂离子电池隔膜 退火 孔径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DF CTFE共混中空纤维膜用于血液氧合的研究
7
作者 荣新雨 吕晓龙 +2 位作者 刘娟娟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将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构建小孔径的氧合膜涂层.涂层一方面起到预过滤的作用,延长血浆渗漏时间;另一方面改善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构建涂层后,氧合膜孔径由375 nm减小至206 nm时,气体渗透通量为(661±58)mL/(cm^(2)·min·MPa),渗透通量仍高于聚4甲基1戊烯膜,与商业聚丙烯(PP)膜相似.羧甲基纤维素涂层改善了膜表面血液相容性,BSA吸附率仅为0.9%,相比于商业PP膜,红细胞黏附量降低46.7%,血小板黏附量降低21.4%,溶血率仅为0.25%,是安全的生物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涂层膜的渗漏时间延长至22 h,为商业PP膜的3.6倍.本研究制备的PVC/PVDF CTFE氧合膜为新膜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肺 聚氯乙烯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相转化法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f/SPES共混相容性及其对膜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宝宝 李诗文 +2 位作者 付振刚 钱晓明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2,共7页
针对聚砜(PSf)和磺化聚醚砜(SPES)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首先通过混合焓法计算预测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为部分相容体系,且相容性随共混比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此外,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浸没... 针对聚砜(PSf)和磺化聚醚砜(SPES)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首先通过混合焓法计算预测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为部分相容体系,且相容性随共混比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此外,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PSf/SPES共混平板超滤膜,系统研究了共混相容性对膜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Sf/SPES共混比小于90/10(质量比)时,聚合物共混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所制备共混膜的断面为梯度分布的海绵网络孔结构,且亲水性、表面孔孔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等均随着共混比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当PSf/SPES=92/8时,膜的纯水通量达到1 397L/(m2·h),对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为85%.随着PSf/SPES共混比进一步增加,共混体系相容性变差,膜的断面出现指状孔结构,BSA截留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磺化聚醚砜 相容性 溶液相转化法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氧化石墨烯混合基质膜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新 李建 +2 位作者 胡梦洋 崔振宇 何本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优化聚砜膜结构及提高有机膜性能,以聚砜(PSf)为膜材料、N,N-二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水(H2O)为非溶剂添加剂,氧化石墨烯(GO)为无机纳米材料,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Sf/GO混合基质膜;考察GO添加量对... 为了优化聚砜膜结构及提高有机膜性能,以聚砜(PSf)为膜材料、N,N-二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水(H2O)为非溶剂添加剂,氧化石墨烯(GO)为无机纳米材料,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Sf/GO混合基质膜;考察GO添加量对PSf体系铸膜液稳定性影响规律,并探索不同GO添加量对PSf/GO混合基质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GO添加量增加,静置26 h后的铸膜液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SI值从1.02增至7.29,铸膜液稳定性随之变差,PSf/GO混合基质膜断面的指状孔比例随着G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水接触角不断下降;当GO添加量从0增加到0.35%时,PSf/GO混合基质膜的表面开孔率从6.8%增至10.2%,接触角从93°降低到65°,拉伸强度从2.5 MPa增加到3.4 MPa,断裂伸长率从30%降低到20%。当GO添加量为0.35%时,PSf/GO混合基质膜纯水通量比纯PSf膜增加了236 L/(m2·h·bar)(1 bar=100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氧化石墨烯 浸没沉淀相转化 混合基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超疏水微孔膜调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仁伟 刘四华 +3 位作者 汤超 厍景国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3,21,共8页
提高疏水膜表面的疏水性是降低其应用过程中润湿风险的有效方法.为了便捷有效地调控膜结构从而提高膜的疏水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水作为非溶剂添加剂,希望通过调节初生膜的预蒸发时间这一最便捷的手段,调控膜的结构及疏水性.结果... 提高疏水膜表面的疏水性是降低其应用过程中润湿风险的有效方法.为了便捷有效地调控膜结构从而提高膜的疏水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水作为非溶剂添加剂,希望通过调节初生膜的预蒸发时间这一最便捷的手段,调控膜的结构及疏水性.结果表明,随着预蒸发时间的延长,铸膜液黏度增加,有利于膜表面凝胶化的形成,从而在膜表面构建出均一超疏水结构.当预蒸发时间达到120 s时,膜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51.2°,膜的气体渗透通量为40.9 mL/(m2·s·Pa),透水压力达到65.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疏水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 预蒸发时间 非溶剂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C-VAC)-MBS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亮 王骥 +1 位作者 龚旻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2,20,共6页
利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了PVC-P(VC-VAC)-MBS平板和中空纤维超滤膜,讨论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VC-VAC)]的含量对膜机械性能、亲水性、纯水通量及截留率等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添加抗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 利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了PVC-P(VC-VAC)-MBS平板和中空纤维超滤膜,讨论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VC-VAC)]的含量对膜机械性能、亲水性、纯水通量及截留率等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添加抗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考察了MBS对PVC平板超滤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VCVAC)的质量分数为4%时,亲水性最好,纯水通量可由42.5L/(m2·h)增大到155L/(m2·h);同时,膜的机械性能明显增强,P(VC-VAC)和MBS树脂可以有效地改善PVC超滤膜的亲水性和机械性能,是优良的PVC膜共混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膜 氯醋树脂 MBS 非溶剂致相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医用膜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娟娟 吕晓龙 +2 位作者 张庆磊 武春瑞 刘嘉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7,共5页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不同聚偏氟乙烯(PVDF)改性膜.研究PVDF与聚乙二醇(PEG)-400固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将PVDF改性膜与市售血液透析膜F60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VDF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和纯水通量逐渐减小,BSA...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不同聚偏氟乙烯(PVDF)改性膜.研究PVDF与聚乙二醇(PEG)-400固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将PVDF改性膜与市售血液透析膜F60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VDF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和纯水通量逐渐减小,BSA截留率和机械性能提高;随着PEG-400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先减小后增大,BSA截留率先增加后减小,纯水通量逐渐提高,机械性能下降.PVDF/PEG膜分离孔径与纯水通量比F60S膜略低,BSA截留率、机械性能、血液相容性与F60S膜相比均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血液透析膜 膜性能 非溶剂相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稀释剂体系下聚偏氟乙烯平板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薇 史梦芝 张宇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获得具有杰出的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分离膜,采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L-TIPS),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体系制备了PVDF平板膜.并研究PVDF浓度、稀释剂配比、降温速率以及凝固浴温度对膜... 为获得具有杰出的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分离膜,采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L-TIPS),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体系制备了PVDF平板膜.并研究PVDF浓度、稀释剂配比、降温速率以及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DF和DOP含量的增加,膜结构由球粒堆积结构逐渐转变为双连续结构;纯水通量和孔隙率均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膜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凝固浴温度与铸膜液温度相差不大且降温速率减慢时,膜纯水通量与平均孔径增大,而孔隙率几乎不变.因此,当铸膜液中PVDF质量分数达到40%,在20℃空气冷却的条件下对铸膜液体系进行降温,凝固浴温度为60℃时,能够得到透水性好且力学性能优良的分离膜,纯水通量可达325.65 L/(m2·h),拉伸强度可达1.8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复合稀释剂 低温热致相分离 平板膜 膜结构 透水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型一维链状晶体/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薇 马晓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改善聚偏氯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以具有金属活性位点Zn^2+和亲水基团-COOH的亲水性锌型一维链状晶体(ZnL)为填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ZnL/PVDF共混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水通量... 为了改善聚偏氯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以具有金属活性位点Zn^2+和亲水基团-COOH的亲水性锌型一维链状晶体(ZnL)为填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ZnL/PVDF共混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水通量、截留率等一系列测试手段探究添加不同含量ZnL对ZnL/PVDF共混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L晶体均匀的分布在PVDF膜中,并且没有出现明显颗粒聚集现象,证明ZnL晶体与PVDF聚合物有较好的相容性;亲水性ZnL晶体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当ZnL晶体质量分数为0.50%时,其水通量达到99.6 L/(m^2·h),比纯膜水通量增加150%,并且其截留率下降幅度较低;随着ZnL晶体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状态,当ZnL晶体质量分数为0.50%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为3.39 MPa,比原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型一维链状晶体 聚偏氯乙烯(PVDF) 共混膜 亲水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分离膜的亲水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柯 张道海 +3 位作者 秦舒浩 何敏 罗大军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183,共5页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聚砜(PS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2种主要的制备PSf膜的方法——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和复合热致相分离(cTIPS)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聚砜(PS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2种主要的制备PSf膜的方法——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和复合热致相分离(cTIPS)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利弊。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砜膜亲水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无机材料填充改性、表面涂覆改性、表面接枝改性以及PSf的本体改性,且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复合热致相分离法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氯化聚氯乙烯超滤膜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褚艳洁 刘四华 +3 位作者 郭寒雨 薛白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400(PEG400)、Pluronic PE6400、Tween 20、Pluronic F12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5)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CPVC超滤膜,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对膜形...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400(PEG400)、Pluronic PE6400、Tween 20、Pluronic F12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5)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CPVC超滤膜,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对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膜中Tween 20质量分数为5%时,CPVC超滤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纯水通量达到452.1 L/(m^2 h),是未含添加剂CPVC膜的5.5倍,BSA截留率可达98.2%,膜表面亲水性增强,通量恢复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超滤膜 添加剂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醚醚酮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功 何忠臣 +2 位作者 任红擎 徐建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 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条件可以控制中空纤维膜的中空度、壁厚等结构;PEI含量高,空气层高度低,拉伸比大时纤维中空度高,壁厚小;拉伸比和空气层高度对膜孔径的影响并不大,而PEI的含量是影响膜孔径的最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孔径从6.1 nm提升到6.9 nm;PEEK与PEI两者相容性好,形成双连续的海绵状孔结构;力学性能表明,PEI含量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膜强度从0.396 c N/dtex降低到0.267c 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聚醚醚酮 中空纤维膜 成型条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多孔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欣 刘海亮 +1 位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177,共7页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及凝固浴温度对P(VDC-co-VC)平板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DC-co-VC)平板膜由表面皮层及大孔支撑层组成,上表面较下表面致密。提高聚合物浓度或升高凝固浴温度均能提高P(VDC-coVC)平板膜表面的致密程度,进而改善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及膜通量恢复率。低凝固浴温度下所得膜通透性能较好。力学性能随聚合物浓度提高而增加,随凝固浴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聚合物浓度 凝固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芳醚砜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储健 王丽华 虞鑫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4,共10页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凝固浴为水/异丙醇=4/6(质量比),停留时间为20 s.对最佳成膜条件下隔膜进行测试发现,与聚丙烯(PP)隔膜相比,BDD隔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吸液率以及离子电导率,分别达到了90.52%、377.76%和0.92 mS/cm,且热稳定性能优异.该隔膜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0.2 C电流密度下达到了141.2 mA·h/g的放电比容量,高于PP的123.7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在0.5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2.3%,说明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芳醚砜(BDD) 锂离子电池 隔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热致相分离法聚醚砜/磺化聚砜平板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行 刘圣慧 +5 位作者 冀世锋 邢云青 高春梅 贾磊 陈静 张心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采用逆向热致相分离(RTIPS)法制备亲水性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水接触角和长期运行测试研究了SPSF含量和不同凝胶浴温度对PES/SPSF平板膜性... 采用逆向热致相分离(RTIPS)法制备亲水性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水接触角和长期运行测试研究了SPSF含量和不同凝胶浴温度对PES/SPSF平板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PSF和PES可以成功混合。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的PES/SPSF平板膜呈致密皮层和指状截面结构,而RTIPS法制备的PES/SPSF膜具有均匀多孔表面和海绵状结构。RTIPS法PES/SPSF膜的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均高于NIPS法。静态水接触角随SPSF的增加而减小。RTIPS法PES/SPSF膜在2%SPSF时获得最佳渗透性能,其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分别为967 L/(m^2·h)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磺化聚砜 亲水改性 平板膜 逆向热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