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致密碎粉岩富水地层的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及渗透加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磊 宓祥云 +4 位作者 李召峰 屠文锋 谢云鹏 胡浩 王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由主剂、无机改性剂、引发剂、促进剂、交联剂等原料组成,具有高强、高渗的显著特点;高强丙烯酸盐材料两组分混合后聚合反应充分,无机网络结构均匀穿插于丙烯酸盐有机凝胶网络中;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的新型材料胶凝时间、凝胶体抗压强度及吸水膨胀率特征指标及组分影响规律,浆液胶凝时间范围为45~201 s,凝胶体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2~2.1 MPa、吸水膨胀率范围为16%~51%,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型材料主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于室内试验及微观分析,研究了浆液在致密碎粉岩中的渗透加固特性,结果表明高强丙烯酸盐浆液与纯丙烯酸盐浆液的渗透扩散能力接近,远大于水泥浆液,且高强丙烯酸盐材料对碎粉岩颗粒起到明显的包裹强化作用,加固体强度达2.31 MPa,是纯丙烯酸盐材料加固强度的5.4~11.0倍,可为隧洞灾害注浆治理与安全掘进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弱围岩 碎粉岩 注浆材料 高强丙烯酸盐 有机-无机网络穿插技术 渗透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激光3D打印无机材料技术及应用(特邀)
2
作者 廖常锐 方浩锐 +3 位作者 朱德志 何智明 陈文涛 王义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85,共22页
无机材料因其卓越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光学器件等领域。然而,传统无机材料制造方法因工艺复杂、精度不足等限制难以满足高性能器件需求,而飞秒激光三维(3D)打印技术凭借其适用多种材料... 无机材料因其卓越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光学器件等领域。然而,传统无机材料制造方法因工艺复杂、精度不足等限制难以满足高性能器件需求,而飞秒激光三维(3D)打印技术凭借其适用多种材料的能力和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为无机微纳结构制造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基于无机材料的飞秒激光3 D打印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涵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纯无机材料两大工艺。复合材料打印通过将无机成分掺入有机树脂光刻胶,结合双光子聚合技术(TPP)制备高性能结构;纯无机材料打印则直接利用无机前驱体或纳米颗粒,通过激光诱导反应构建无机结构。相比传统工艺,该技术在光学微器件、微机电系统(MEMS)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其在材料选择、加工效率和结构稳定性方面仍面临挑战。本报告系统总结了飞秒激光3D打印无机材料的工艺与应用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其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新型光敏材料、共混技术和激光打印方法的发展,该技术有望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微纳制造,并在复杂光纤系统、微纳光子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3D打印 无机材料 光学器件 MEMS传感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胶在混凝土输水工程中的减阻降糙特性
3
作者 穆祥鹏 张哲琦 +3 位作者 李军强 陈文学 崔巍 牛子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0,共8页
为探究纳米胶对混凝土输水工程的降糙特性,设计建造有压输水箱涵物理模型试验系统,采用压差测量系统及2D-PIV系统分别测量了喷涂纳米胶前后的混凝土壁面糙率,分析了近壁二维流场变化。结果表明:喷涂纳米胶后,混凝土壁面糙率可减少13.90%... 为探究纳米胶对混凝土输水工程的降糙特性,设计建造有压输水箱涵物理模型试验系统,采用压差测量系统及2D-PIV系统分别测量了喷涂纳米胶前后的混凝土壁面糙率,分析了近壁二维流场变化。结果表明:喷涂纳米胶后,混凝土壁面糙率可减少13.90%,体现出了良好的降糙效果;近壁区域水流结构改变,垂向平均流速增大、流速梯度减小,说明纳米胶使得混凝土壁面滞水作用降低,减小了水流阻力。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纳米胶应用于混凝土壁面的降糙特性,可为其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能力 降糙 近壁流场 PIV 无机纳米硅酸盐水溶液渗透结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羽佳 王喜明 +1 位作者 姚利宏 胡建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功能型复合材料领域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具有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等优势。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蒙脱土、云母、氧化物、碳酸钙、滑石粉、石墨烯、炭黑及碳纳米管等无机质增强植物纤... 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功能型复合材料领域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具有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等优势。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蒙脱土、云母、氧化物、碳酸钙、滑石粉、石墨烯、炭黑及碳纳米管等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阻燃、耐老化、导电及电磁屏蔽等功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针对无机质增强复合材料在功能性拓展、无机质与基体材料复合、功能性内在机理分析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功能型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附加值功能型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质 植物纤维 功能型复合材料 性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粒子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成涛 胥秋 +7 位作者 张黎 李剑 黄维 陈劲松 刘楠 何声宝 陈思瑶 潘首慧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无机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电、热特性以及低毒、低成本、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稳定性等一系列优良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无机纳米粒子填充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金属及无机非金属... 无机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电、热特性以及低毒、低成本、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稳定性等一系列优良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无机纳米粒子填充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金属及无机非金属两类无机纳米粒子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明了其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机制,并对进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覆盖对高寒矿区扰动界面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春艳 王小展 +3 位作者 史常青 杨建英 孙智龙 邓莫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无机材料的透水性和地表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冻土区因矿产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水分下渗困难、蒸散量增加等问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无机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及反射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设... [目的]探讨不同无机材料的透水性和地表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冻土区因矿产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水分下渗困难、蒸散量增加等问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无机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及反射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设置了3种降雨强度条件,研究材料在不同使用厚度下的透水性能;开展蒸发试验,探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1)材料间的干湿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及反射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玻璃轻石J1、玻璃轻石J2及陶粒3种材料通气性和持水性较适中;(2)在透水性能方面,火山石、麦饭石、陶粒、玻璃轻石J1及玻璃轻石J2性能较优,且材料透水性与雨强、使用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1);(3)在蒸发抑制性能方面,玻璃轻石J1、玻璃轻石J2、陶粒、火山石及膨胀珍珠岩可显著降低土壤累积蒸发量(p<0.05)。[结论]不同材料之间物理特性(微观结构、反射率等)差异明显,玻璃轻石J1、玻璃轻石J2及陶粒3种覆盖材料较其他材料能更好地抑制土壤蒸发的发生,可为高寒矿区冻土层近自然重构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冻土退化 透水性 无机多孔材料 蒸发抑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改良物料对盐碱地土壤质量及湖南稷子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邦彦 谢小伟 +3 位作者 张朝辉 武晋民 王彬 许兴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9,共15页
为探究有机-无机改良物料配施对盐碱土的改良培肥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拉丁方设计,设置CK(不施土壤改良物料)、PM(磷石膏22.5 t·hm^(-2)+腐熟羊粪15 t·hm^(-2)]、CM(过磷酸钙300 kg·hm^(-2)+腐熟羊粪15 t·hm^(-2))、... 为探究有机-无机改良物料配施对盐碱土的改良培肥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拉丁方设计,设置CK(不施土壤改良物料)、PM(磷石膏22.5 t·hm^(-2)+腐熟羊粪15 t·hm^(-2)]、CM(过磷酸钙300 kg·hm^(-2)+腐熟羊粪15 t·hm^(-2))、PCM1(磷石膏22.5 t·hm^(-2)+过磷酸钙300 kg·hm^(-2)+腐熟羊粪15 t·hm^(-2))、PCM_(2)(磷石膏30.0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腐熟羊粪30.0 t·hm^(-2))、PCM_(3)(磷石膏30.0 t·hm^(-2)+过磷酸钙900 kg·hm^(-2)+腐熟羊粪30.0 t·hm^(-2))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改良物料配施对盐碱地土壤质量及湖南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无机物料配施均降低了土壤pH、全盐(TDS)、容重,提高了养分含量和>0.25 mm团聚体比例及稳定性,其中处理PCM_(2)和PCM_(3)效果较好;与CK相比,土壤pH、全盐和容重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40%、27.33%、16.17%和1.83%、17.42%、12.94%,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31.43%、164.07%、97.22%和78.58%、81.68%、57.41%,出苗率和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2.84%、50.07%和68.24%、47.76%。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容重、pH、全盐量呈负相关关系。此外,PCM_(2)和PCM_(3)处理通过调理盐碱指标(pH,TDS)和肥力水平(AN、AP、AK和SOM)来提高土壤质量,而PCM_(2)处理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效果要优于PCM_(3)处理,因而获得了最高干草产量。综合各有机-无机物料配施对盐碱地的改良培肥效果,磷石膏(30.0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腐熟羊粪(30.0 t·hm^(-2))处理较适合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有机-无机改良物料 团聚体 土壤质量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渣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大规模消纳潜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熠 邹伟民 +5 位作者 李青竹 李圣图 侯双乐 柯勇 杨卫春 王云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共12页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全球锂盐需求迅猛增长。现有锂矿石提锂工艺产生大量锂渣,我国锂渣年排放量已超过1500万t,综合利用率较低,主要利用方向为水泥、混凝土等建材领域,但随着相关标准逐步严格,如何规模化利用锂渣成为亟待解决的...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全球锂盐需求迅猛增长。现有锂矿石提锂工艺产生大量锂渣,我国锂渣年排放量已超过1500万t,综合利用率较低,主要利用方向为水泥、混凝土等建材领域,但随着相关标准逐步严格,如何规模化利用锂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讨论锂渣用于制备建筑材料、合成无机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锂渣中金属资源回收、制备沸石分子筛等高值利用方式以及锂渣土壤化大规模生态回归消纳途径,为锂渣的资源化利用与大规模消纳提供建议,为锂盐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石 浸出渣 建材 无机材料 金属回收 沸石 资源化利用 土壤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园坡位变化对红壤胶体颗粒组成及胶体磷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刘卓玲 王艳玲 +2 位作者 张佳敏 李欢 高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9,共11页
为明确坡位变化对红壤胶体颗粒组成及胶体磷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观测站内位于坡顶、坡上、坡中及坡底的橘园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Stoke′s定律采用水分散-虹吸法依次获得粒级为<0.1、0.1~<0.45、0.45~&l... 为明确坡位变化对红壤胶体颗粒组成及胶体磷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观测站内位于坡顶、坡上、坡中及坡底的橘园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Stoke′s定律采用水分散-虹吸法依次获得粒级为<0.1、0.1~<0.45、0.45~<1μm及1~5μm的胶体颗粒,对比分析了各坡位橘园红壤中胶体颗粒的分布比例、有机质、非晶质氧化铁(Feo)、非晶质氧化铝(Alo)及胶体颗粒所携带的磷素(Pcoll)的含量变化差异;以坡顶橘园红壤为例,借助于热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了各粒级胶体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富集特征;明确了各粒级胶体颗粒的组成矿物及相对比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橘园红壤中1~5、0.45~<1、0.1~<0.45μm胶体颗粒的分布比例分别为20.1%~24.8%、4.1%~6.1%、0.2%~0.6%;且随坡位降低,1~5μm胶体颗粒的分布比例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45~<1μm与0.1~<0.45μm胶体颗粒则呈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随橘园坡位的降低,各粒级胶体颗粒内有机质和Alo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坡中和坡上有机质占比分别为最低与最高,而坡顶和坡上Alo的占比分别为最低与最高;Feo占比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以坡上和坡中的占比分别为最低与最高。随胶体颗粒粒级的减小,各粒级胶体颗粒内有机质与Feo占比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Alo占比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坡位橘园红壤中各粒级Pcoll含量为0.66~1.57 g·kg^(-1),且均随坡位降低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坡中各粒级Pcoll含量最低,坡底Pcoll含量最高;且胶体粒径越小,Pcoll含量相对越高。通过SEM-EDS观察到坡顶橘园红壤中0.1~<0.45μm胶体颗粒的结合程度最好,颗粒排列紧实呈团状,<0.1μm胶体颗粒的结合程度最差,颗粒呈分散状,而1~5μm和0.45~<1μm胶体颗粒呈片状散落排布,结合程度相仿;磷主要赋存于1~5μm和0.1~<0.45μm胶体颗粒表面,铁则主要赋存于<0.1μm胶体颗粒表面;各粒级胶体颗粒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与多水高岭石。相关分析表明,橘园红壤中总碳、总氮、全磷、有机质、Alo等指标仅对橘园红壤中0.1~<0.45μm胶体颗粒中的胶体磷含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园红壤 坡位变化 胶体磷 矿物组成 有机-无机胶结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生物活性材料调控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晓民 乔志龙 +2 位作者 刘颍 杨晨 常江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1-887,共17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更为严重。但目前可用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治疗几乎均为姑息性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问题。而近年来的再生医...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更为严重。但目前可用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治疗几乎均为姑息性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问题。而近年来的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研究有望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无机生物活性材料可在体内与细胞和组织相互作用并激活细胞,从而有效调控组织再生和损伤修复,因此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以硅酸盐为代表的硅基生物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等)、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等在促进心肌修复和再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无机生物活性材料在心肌再生和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其材料类型和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无机生物活性材料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物活性材料 心肌再生 金属氧化物 碳基材料 硅酸盐生物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生物材料调控神经细胞功能及神经化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洪健 赵梓壹 吴成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859,共11页
基于神经在组织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开发具有神经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无机生物材料因具有高度可控的化学组成、微/纳拓扑结构及优异的理化性能,在调控神经细胞功能及神经化组织再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神经在组织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开发具有神经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无机生物材料因具有高度可控的化学组成、微/纳拓扑结构及优异的理化性能,在调控神经细胞功能及神经化组织再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于神经调控的无机生物材料,主要包括生物陶瓷材料和电活性材料,接着阐述了无机生物材料通过调控细胞行为、调节免疫微环境和构建电活性微环境等途径对神经细胞活性及生物学功能的增强作用,重点阐述了无机生物材料在脊髓、周围神经、皮肤、骨骼肌、海绵体等组织神经化再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无机生物材料在调控神经细胞活性及神经化组织再生中存在的难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物材料 生物陶瓷 电活性材料 组织再生 神经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活性材料在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应用
12
作者 马文平 韩雅卉 +1 位作者 吴成铁 吕宏旭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8-900,共13页
类器官作为模拟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体外三维(3D)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类器官的构建需要对干细胞行为以及多细胞相互作用进行调控,而无机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调节细胞行为、细胞-... 类器官作为模拟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体外三维(3D)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类器官的构建需要对干细胞行为以及多细胞相互作用进行调控,而无机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调节细胞行为、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诊疗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有望用于调控类器官的构建、生长和发育。本文综述了无机活性材料在类器官研究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在类器官培养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类器官构建策略的基本步骤,介绍了代表性无机活性材料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与类器官构建关键步骤相适配的功能;重点阐释了无机活性材料促进类器官生长和发育的关键作用机制,包括调控关键信号通路、基质材料以及细胞能量代谢等。此外,还探讨了类器官作为辅助工具在促进无机活性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作用;最后展望了利用无机活性材料提供多种物理和生化调控信号的特性进一步推进类器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无机活性材料 类器官发育 生物活性离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无机材料调控病损皮肤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肖晓琳 王玉祥 +2 位作者 谷佩洋 朱圳荣 孙勇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0-870,共11页
二维无机材料作为一类具有单原子层或多原子层的无机超薄纳米片,呈现出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或高光热转换效率等特点。这些独特的理化特性赋予其促凝血、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效应。近年来,鉴于降解和代谢问题,该类材料被应用于... 二维无机材料作为一类具有单原子层或多原子层的无机超薄纳米片,呈现出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或高光热转换效率等特点。这些独特的理化特性赋予其促凝血、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效应。近年来,鉴于降解和代谢问题,该类材料被应用于调控病损皮肤组织,如全层皮肤缺损、烧烫伤及糖尿病创面等,展现出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感染及改善炎症微环境的显著效果。本文围绕二维无机材料的特有结构和生物效应,系统性阐述了其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并展望了二维无机材料在皮肤修复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无机材料 皮肤修复 微环境调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董晓放 杨悦 +3 位作者 王深 郝晓方 王玉霞 程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4,共21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无机-有机杂化晶态材料,传统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于其导电性较差,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近期研究表明,通过引入含有特定共轭结构的配体以增强其导电性等设计策略,能够成功制备出具有...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无机-有机杂化晶态材料,传统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于其导电性较差,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近期研究表明,通过引入含有特定共轭结构的配体以增强其导电性等设计策略,能够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导电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从而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系统总结了导电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策略、表征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其最新应用,并详细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直接合成的聚酯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5
作者 李岩潼 梁倩倩 +5 位作者 何利 龙欣怡 张迦宇 李佳乐 孙囡 张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体至聚酯杂化材料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原位聚合与无机组分原位生长同步,且聚合物分子链和无机组分在分子尺度相互扩散,形成了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聚酯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纯聚酯的58.23 MPa和17.14%提升至68.98 MPa和33.69%,介电常数约为纯聚酯的2.1倍,击穿强度从纯聚酯的235.03 MV/m上升至418.38 MV/m(100℃),最终储能密度从纯聚酯的5.38 J/cm^(3)提高到10.64 J/cm^(3)(10 Hz),提升了97.77%.本文提供了一种低碳制备高性能聚酯杂化材料的策略,拓展了聚酯材料功能开发和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16
作者 谢辉 吴昊 +2 位作者 帅海乐 郑龙 左迎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对常见的农林剩余物和无机胶黏剂及其特性进行概述,分析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孔结构构筑方法和界面相容性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农林剩余物... 目的对常见的农林剩余物和无机胶黏剂及其特性进行概述,分析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孔结构构筑方法和界面相容性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原材料与制作出发,介绍了孔结构物理构筑、化学构筑的成孔原理和性能对比,并提出通过农林剩余物预处理和无机胶黏剂预处理来提高两相界面相容性,进而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结果不同构筑方法对无机轻质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形成、形态、分布等的影响不同,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对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质、耐水性能的提升有着显著效果。结论目前对轻质复合材料制备和改性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局限于理论实验阶段,应加强其产业化研究与应用,以创造更多社会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剩余物 无机胶黏剂 轻质多孔材料 孔结构 界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离子液体固载Zr-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
17
作者 刘宁 王亮 +3 位作者 翟雨婷 尹慧 申丹凤 唐新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1,共7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双核离子液体嫁接到Zr-SBA-15载体表面,制得双核离子液体改性Zr-SBA-15有机-无机杂化体(ILs-ZrS)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N_2物理吸附BET、内部组织形貌观察... 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双核离子液体嫁接到Zr-SBA-15载体表面,制得双核离子液体改性Zr-SBA-15有机-无机杂化体(ILs-ZrS)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N_2物理吸附BET、内部组织形貌观察(TEM)、表面形貌分析(SEM)等表征方法考察所制备的固体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化合物[CTBM]OH与载体Zr-SBA-15加入量之比为2.0 mmol∶1.0 g,所制备的催化剂ILs-ZrS-2显示出相对优异的催化活性。当ILs-ZrS-2添加量为5%、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20时,生物柴油收率达94.3%。在其重复使用4次后,催化剂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Zr-SBA-15 介孔材料 酯交换 有机-无机杂化体 碱性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灰改良黄河下游沉积泥沙的路用性能
18
作者 于姝慧 刘燕 +2 位作者 张树明 周祥 杨帆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5-572,共8页
为探索黄河下游沉积泥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以石灰和粉煤灰对其进行改良,同时结合回弹模量测试、直剪试验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对二灰改良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大于40%时,无论石灰掺量数值如何,二灰改良... 为探索黄河下游沉积泥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以石灰和粉煤灰对其进行改良,同时结合回弹模量测试、直剪试验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对二灰改良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大于40%时,无论石灰掺量数值如何,二灰改良黄河泥沙的回弹模量符合规范JTG 3441—202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要求,但抗剪强度指标提升效果有限;当石灰掺量大于4%时,二灰改良黄河泥沙较石灰掺量小于4%时的回弹模量显著提高,但抗剪强度指标改善有所减缓。综合考量极限承载力、时效性及成本效益,最终确定4%石灰+40%粉煤灰的掺量及7 d养护龄期为黄河泥沙的最佳改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无机料改良 黄河泥沙 极限承载力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双液材料优化配比试验研究及固煤性能评价
19
作者 张伟伟 冀雪龙 +1 位作者 张耀辉 雷彬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8,共9页
为寻求无机双液材料的最优配比,改善材料的固煤效果,立足于马丽散注浆固煤壁机理,选用流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黏结强度等四因素为评价参量,采用单因素调控的方法开展材料配比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石灰石膏比、减水剂... 为寻求无机双液材料的最优配比,改善材料的固煤效果,立足于马丽散注浆固煤壁机理,选用流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黏结强度等四因素为评价参量,采用单因素调控的方法开展材料配比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石灰石膏比、减水剂掺量、悬浮剂掺量分别取0.7、1∶7、0.25%和0.3%时无机双液材料的注浆加固性能可达最优;材料配比优化前后注浆加固煤体的变形趋势一致,在压缩条件下都先后经历压密、弹性、屈服、破坏四个阶段,但优化后胶结煤体的抗载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都明显得到提升;单轴压缩、三轴压缩条件下胶结煤体多产生剪切−拉伸−摩擦混合型破坏,且优化后材料加固的煤体破碎后出现煤块断裂的现象,进一步揭示优化后的无机双液材料固煤效果较佳。优化后的无机材料虽然难以达到马丽散注浆加固的效果,但可规避反应温度高、价格高、制备难度大等缺点,可为煤壁注浆加固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散 注浆 煤壁 无机双液材料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小娟 张平 +3 位作者 吴垠 周邦富 贺丽 张治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0,共5页
战创伤导致的出血失控被认为是战场上引起减员甚至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开发快速高效的止血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野战外科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战创伤止血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 战创伤导致的出血失控被认为是战场上引起减员甚至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开发快速高效的止血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野战外科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战创伤止血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战场上新型纳米止血材料的研发和设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 快速高效止血 高分子类止血材料 无机类止血材料 新型纳米止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