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caling and adaptive stochastic resonance as a tool for weak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Rongling Lang Xinyue Li +1 位作者 Fei Gao Liang 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290-296,共7页
Weak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signal acquisition has been a limitation for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s. This paper modifies the traditional acquisition algorithms and proposes a new weak GNSS sign... Weak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signal acquisition has been a limitation for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s. This paper modifies the traditional acquisition algorithms and proposes a new weak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method using re-scaling and adaptive stochastic resonance(SR). The adoption of classical SR is limited to low-frequency and periodic signals. Given that GNSS signal frequency is high and that the periodic feature of the GNSS signal is affected by the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classical SR methods cannot be directly used to acquire GNSS signals. Therefore, the re-scaling technique is used in our study to expand its usage to high-frequency signals and adaptive control technique is used to gradually determine the Doppler shift effect in GNSS signal buried in strong noi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s on GPS L1 signa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algorithm based on SR can reach-181 d BW sensitivity with a very short data length of 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k signal detecti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signal acquisition stochastic reson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的弱小信号检测算法
2
作者 毛森鹏 王鹏飞 +1 位作者 陈伟 国磊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0,共5页
在传统粒子滤波算法中,存在对噪声和杂波的鲁棒性差、检测概率难以平衡和虚警概率等问题。在弱小信号检测时,由于噪声问题,更容易造成漏检、错检;同时,如果弱小信号周围存在大量背景杂波,会导致跟踪的准确性降低。针对杂波场景下信号处... 在传统粒子滤波算法中,存在对噪声和杂波的鲁棒性差、检测概率难以平衡和虚警概率等问题。在弱小信号检测时,由于噪声问题,更容易造成漏检、错检;同时,如果弱小信号周围存在大量背景杂波,会导致跟踪的准确性降低。针对杂波场景下信号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了提高粒子滤波器的弱小信号检测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滤波算法,首先通过修改似然比函数,限制了杂波对于检测概率的影响;其次,利用使用伯努利滤波器为信号设置检测概率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漏检概率,并调整了有无先验概率情况下不同的粒子初始分布,进一步提高滤波器性能。仿真结果显示,经过改进后的粒子滤波算法在杂波背景下的弱小信号检测概率相较于处理前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似然比 弱小信号 杂波抑制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探伤自动扫描平台微弱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3
作者 马卫卫 贺洪斌 +3 位作者 江灿 温家炜 陈浩 翟勇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88,共9页
超声探伤自动扫描平台在工作中,空气耦合超声探头输出信号小,且受电机噪声及外界噪声的干扰,因此对检测系统的噪声要求高。为有效地检测并提取微弱信号,该文设计一种具有抗干扰的超低噪声、高增益且增益连续可调的宽带放大电路。放大电... 超声探伤自动扫描平台在工作中,空气耦合超声探头输出信号小,且受电机噪声及外界噪声的干扰,因此对检测系统的噪声要求高。为有效地检测并提取微弱信号,该文设计一种具有抗干扰的超低噪声、高增益且增益连续可调的宽带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由一级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和由低噪声、可变增益放大器组成的两级级联电路构成。第一级放大器采用具有超低噪声、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置放大器,根据噪声系数设计合适的反馈电路,达到最佳的噪声匹配。后两级电路可实现增益080dB连续可调。测量结果表明,电路整体增益在20100dB连续可调,能够检测到空气耦合探头微伏级信号,可广泛应用于弱信号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耦合超声 微弱信号检测 噪声系数 超低噪声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vy噪声下的二维三稳随机共振系统的微弱噪声检测
4
作者 侯帅楠 殷利平 李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3,共7页
在Levy噪声的驱动下,提出一种参数可调的二维三维随机共振(Two-dimensional Tr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TDTSR)系统,以平均信噪比增益(Mean Signal-to-noise Ratio Gain,MSNRG)为衡量指标,对系统参数进行寻优,采用ChamberMallows-S... 在Levy噪声的驱动下,提出一种参数可调的二维三维随机共振(Two-dimensional Tr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TDTSR)系统,以平均信噪比增益(Mean Signal-to-noise Ratio Gain,MSNRG)为衡量指标,对系统参数进行寻优,采用ChamberMallows-Stuck(CMS)算法和耦合4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算法相结合求解系统输出。首先,通过研究系统等效势函数,分析粒子跃迁路径和随机共振能量转换现象。然后,分析Levy噪声对各个参数的影响,确定其参数数值。此外,以MSNRG为系统衡量指标,将一维三稳随机共振(One-dimensional Tr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ODTSR)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DTSR系统的MSNRG大于ODTSR系统。最后,将两种系统应用于微弱信号检测,并采用自适应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TDTSR系统优于ODTSR系统。此系统对微弱信号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随机共振 Levy噪声 微弱信号检测 信噪比 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间相干激光通信强噪声弱信号随机共振检测研究
5
作者 王垒 郑婷婷 王彩峰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174,共5页
为了减少通信误码率,提出星间相干激光通信强噪声弱信号随机共振检测研究方法。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模型增强星间激光通信微弱信号,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来改进粒子群算法,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系统实际输出,获... 为了减少通信误码率,提出星间相干激光通信强噪声弱信号随机共振检测研究方法。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模型增强星间激光通信微弱信号,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来改进粒子群算法,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系统实际输出,获取系统的全局最优解,优化随机共振模型参数,获取系统中关于强噪声和弱信号的最佳匹配状态,在此状态下检测出弱信号,实现弱信号随机共振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弱信号随机振动频率变化小,误码率在信噪比为4 dB时降低到最小值,5次迭代下的信噪比增益达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间相干激光通信 强噪声 弱信号检测 随机共振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失配滤波器的近区低旁瓣混沌波形设计算法
6
作者 罗颖聪 张磊 +1 位作者 魏少鹏 孟智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11-2518,共8页
在雷达探测领域,由于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近主瓣区的较高旁瓣电平,强目标旁瓣对弱目标的遮盖现象使得传统雷达对这类弱目标的检测能力大幅下降。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混沌波形近主瓣区低旁瓣的优化方法。该... 在雷达探测领域,由于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近主瓣区的较高旁瓣电平,强目标旁瓣对弱目标的遮盖现象使得传统雷达对这类弱目标的检测能力大幅下降。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混沌波形近主瓣区低旁瓣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在保持混沌波形优秀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混沌波形较低的旁瓣电平的特性,充分利用双混沌信号设计的频谱特性和失配滤波器时频自由度来调整脉冲压缩后信号的能量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沌波形具有比较好的距离分辨率,并且经失配滤波器脉冲压缩后的近主瓣区的旁瓣电平达到较低水平,对检测距离相近情况下的弱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目标检测 低旁瓣 混沌信号 波形设计 失配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升超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性能的新方法
7
作者 兰江 李明勇 +2 位作者 喻洁 郑舟 买向前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5,共7页
针对质谱、离子迁移谱、核探测等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中pA~nA微弱脉冲电流的放大问题,在传统的电阻反馈型和电容积分型前置放大电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升超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JFET型晶体管高输入阻抗和超低... 针对质谱、离子迁移谱、核探测等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中pA~nA微弱脉冲电流的放大问题,在传统的电阻反馈型和电容积分型前置放大电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升超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JFET型晶体管高输入阻抗和超低噪声运放优点,设计了提升脉冲电流放大增益和抑制电容偏差的双通道T型反馈网络,解决了pA级脉冲电流放大中高增益、低噪声、宽带宽相互制约的难题。通过仿真计算并与德国FEMTO公司的DLPCA-200、日本NF公司的CA5351溯源级前置放大器等进行性能对比测试,表明在增益、带宽和噪声方面,新型前置放大电路性能优于DLPCA-200和CA5351,其跨阻增益可达10^(10),带宽≥5 kHz,等效输入电流噪声≤5 fA/Hz^(0.5),可有效提升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带宽、带宽一致性、脉冲动态放大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 T型反馈网络 全差分JFET型拓扑结构 超低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成分滤波器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宗振 韩宝坤 +2 位作者 李舜酩 鲍怀谦 王金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204,共8页
针对噪声环境下旋转机械微弱复合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噪声干扰下基于固有成分滤波器(intrinsic component filtering,简称ICF)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和分离方法。ICF通过最小化样本间特征的L1/2范数和样本内特征的L3/2范数来实现样... 针对噪声环境下旋转机械微弱复合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噪声干扰下基于固有成分滤波器(intrinsic component filtering,简称ICF)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和分离方法。ICF通过最小化样本间特征的L1/2范数和样本内特征的L3/2范数来实现样本之间特征的一致性和样本内部特征的稀疏性,并训练出最优滤波器组,是一种无监督多维盲解卷积算法。首先,构建输入信号的Hankel训练矩阵,通过权值矩阵与Hankel矩阵的乘积模拟卷积过程,再利用固有属性滤波器实现特征学习;其次,通过峭度信息选择最优滤波器;最后,根据滤波后的时域波形和包络谱实现故障诊断。仿真和试验信号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故障诊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无需任何先验经验,可以实现强噪声环境下的微弱故障的分离,同时具备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无监督学习 固有成分滤波器 微弱信号检测 复合故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杜玉红 侯守明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09,共6页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受到频谱和多径干扰,检测的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水下激光通信的稳定性,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方法。采用空间波束形成方法构建水下激光通信采集和多层频谱分解模型,实现信号的波束特征...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受到频谱和多径干扰,检测的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水下激光通信的稳定性,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方法。采用空间波束形成方法构建水下激光通信采集和多层频谱分解模型,实现信号的波束特征增强处理,结合时间反转技术估计弱光信号的射频标签分布信息和多径信息,采用多径衰落抑制实现对水下激光通信系统的弱光信号增强处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弱光信号检测过程中的寻优控制,使得整个信号检测过程保证在恒虚警概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水下激光通信系统弱光信号检测对多径衰落的抑制能力较好,不同信噪比环境下误码率较低,当信噪比增大至90 dB时,其误码率仅为10-5,且其检测时间小于10 ms,优于对比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 弱光信号 检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噪声中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特征的量子信号处理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庾天翼 李舜酩 +2 位作者 陆建涛 马会杰 龚思琪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2-495,共14页
随着噪声功率的增强,微弱目标信号的特征受噪声污染变得模糊且难以区分,导致微弱信号检测算法失效,提出一种可以保护目标信号特征的量子信号处理方法——局域半经典信号分析算法。详细介绍了算法实现量子化的原理和在量子域中保护目标... 随着噪声功率的增强,微弱目标信号的特征受噪声污染变得模糊且难以区分,导致微弱信号检测算法失效,提出一种可以保护目标信号特征的量子信号处理方法——局域半经典信号分析算法。详细介绍了算法实现量子化的原理和在量子域中保护目标信号特征的性质;给出算法步骤以及重要参数的计算方式;将所提算法与奇异值分解、小波阈值降噪算法结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保护目标信号特征的能力可以帮助降噪算法检测极低信噪比的微弱信号,与其他方法结合可极大改善信噪比,准确提取信噪比为-30 dB的微弱目标信号,算法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量子信号处理 保护特征 局域半经典信号分析 奇异值分解 小波阈值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共振的水下目标微弱回波信号增强检测
11
作者 刘振 孙纯 +2 位作者 周胜增 杜选民 孙德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4-2024,共11页
针对低信噪比下主动声呐探测水下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检测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回波信号增强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频移变尺度随机共振系统,与输入高频微弱回波信号、随机噪声相匹配,实现微弱回波信号的共振增强;进... 针对低信噪比下主动声呐探测水下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检测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回波信号增强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频移变尺度随机共振系统,与输入高频微弱回波信号、随机噪声相匹配,实现微弱回波信号的共振增强;进而利用乘积谱与谱峭度构建目标回波亮点增强检测指标,有效提升微弱回波亮点的能量集中程度,抑制杂波及虚假成分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下,随机共振系统输出信噪比增益可达5 dB以上,微弱目标回波亮点检测结果更加直观便捷,杂波干扰得到大幅抑制。海试数据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声呐 微弱信号检测 随机共振 水下目标探测 杂波抑制 非线性双稳态系统 多普勒频移 低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矢量水听器的水中目标高分辨线谱增强方法
12
作者 李运赫 董金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微弱信号检测一直是被动声呐系统远程探测面临的技术挑战。为了解决水下微弱信号条件下,即低信噪比(SNR)情况下,目标线谱检测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单矢量水听器信号接收,提出一种水下目标声压振速频域解卷积联合(CPVD)处理方法,可以实现线... 微弱信号检测一直是被动声呐系统远程探测面临的技术挑战。为了解决水下微弱信号条件下,即低信噪比(SNR)情况下,目标线谱检测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单矢量水听器信号接收,提出一种水下目标声压振速频域解卷积联合(CPVD)处理方法,可以实现线谱增强以及提高频域分辨率。采用单矢量水听器接收,保证声呐系统体积小,同时利用其具有指向性这一特点,可以抑制噪声,提高信号增益。在此基础上,通过CPVD算法对水中微弱信号进行线谱增强,实现有效检测。本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一些增强算法以及功率谱分析算法需要一定的先验知识以及频域线谱分辨率较低的缺点,从仿真分析和海试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单矢量水听器的水下目标线谱增强算法在低SNR条件下提高频率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为被动声呐系统微弱信号下的线谱检测提供有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单矢量水听器 线谱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远程探测领域的应用
13
作者 金康 张楠 刘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1-1812,共12页
远程光谱探测是人类探索大尺寸空间和物质的重要手段,在天文、气象、深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收集远程光谱对光谱仪的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Jacquinot提出的光谱性能评价标准,相较于其他光谱系统(光栅光谱仪,棱镜光谱仪等)... 远程光谱探测是人类探索大尺寸空间和物质的重要手段,在天文、气象、深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收集远程光谱对光谱仪的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Jacquinot提出的光谱性能评价标准,相较于其他光谱系统(光栅光谱仪,棱镜光谱仪等),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通光孔径大、多光束干涉的光谱分辨能力强,使其在远程弱光探测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从1914年法布里本人第一次将F-P干涉仪用于天文观测以来,F-P干涉仪已被广泛应用于远程光谱测量领域,并逐渐发展出各种改进型F-P干涉仪。传统F-P干涉仪在远程探测领域主要面临三个问题:自由光谱范围窄,大孔径的F-P干涉仪装调难度大,环状干涉结构能量分散。随着探测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改进型F-P干涉仪,分别是:增加自由光谱范围的级联F-P干涉仪,适用于极端环境下的旋转扫描F-P干涉仪以及将能量分散的干涉圆环转换为能量集中的干涉直线的F-P干涉系统(CLIO)。对F-P干涉仪在气象、天文、深海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气象学领域,介绍了用于大气中层和热层风速测量的大口径F-P干涉仪,测量大气中的痕量气体及其同位素体的德国海森堡高精细度F-P干涉仪;在天文学领域,介绍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设计、用于研究星际物质发射线的级联F-P干涉仪;在海洋学领域,介绍了国内F-P干涉仪测量布里渊散射的主要应用实例: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设计的水下布里渊散射系统,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的星载布里渊散射系统等;在大气污染检测领域,介绍了南开大学设计的F-P干涉仪用于测量飞秒激光远程光丝NaCl气溶胶荧光光谱。最后提出光谱识别精度,热稳定性是未来F-P干涉仪应用在远程光谱测量领域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远距离弱信号探测 天文学 气象学 海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自相关检测方法
14
作者 李学亮 刘诗斌 +1 位作者 檀杰 罗杰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08,共5页
针对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检测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信号提取方法。采用气液分离的方法在微流路内产生了体积约1μL的样品微滴,对比了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在方波激励与正弦波激励下检测微滴... 针对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检测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信号提取方法。采用气液分离的方法在微流路内产生了体积约1μL的样品微滴,对比了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在方波激励与正弦波激励下检测微滴的I/V特性曲线,以及在相同条件下的I-f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采用自相关检测法,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具有53.8 mV/pH的灵敏度,其信噪比提高了7.020 6 dB。研究结果对于微型LAPS光电流信号高精度检测做出了有益探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自相关检测 微流控芯片 微弱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海面微弱目标检测
15
作者 叶如 行鸿彦 周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70,共8页
针对强混沌背景噪声下传统方法难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的问题,研究了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和麻雀寻优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LSTM模型参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降低目... 针对强混沌背景噪声下传统方法难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的问题,研究了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和麻雀寻优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LSTM模型参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降低目标检测门限,结合LSTM模型进行单步预测,利用预测误差从强海杂波背景下检测出微弱目标信号。以Lorenz混沌系统作为混沌背景进行仿真实验,对叠加的小信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微弱信号,其预测的均方根误差0.00171(信噪比为-137.707 dB),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预测模型、LSTM预测模型、GA-LSTM预测模型、PSO-LSTM预测模型均有显著提升。利用IPIX雷达信号进行预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 麻雀寻优算法 海杂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库尔特原理的斑马鱼胚胎细胞检测系统
16
作者 刘逸松 纪树泰 +3 位作者 李浩正 刘欣星 郑梦悦 崔建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细胞的机械性能与其生理状态和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库尔特原理研制了细胞检测系统。以斑马鱼胚胎细胞为检测对象,设计制作了带有收缩结构的微流控通道,利用检测系统测量细胞通过微收缩通道时通道两端的阻抗变化,通过记录信号幅值变化... 细胞的机械性能与其生理状态和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库尔特原理研制了细胞检测系统。以斑马鱼胚胎细胞为检测对象,设计制作了带有收缩结构的微流控通道,利用检测系统测量细胞通过微收缩通道时通道两端的阻抗变化,通过记录信号幅值变化与通过时间来表征细胞电学特性与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证明:在低频信号下,该系统测得其通过收缩通道引起的幅值与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细胞体积大小,验证了健康斑马鱼胚胎细胞具有绝缘特性,并根据斑马鱼胚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活性的关系,实现了对斑马鱼胚胎细胞的活性检测;在高频信号下,对斑马鱼胚胎细胞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长阶段下测得电压幅值变化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特原理 微通道 微弱信号 检测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干涉定量相位显微前沿进展与应用(封面文章·特邀)
17
作者 周楠森 吴沐蕾 +2 位作者 聂宇洁 程加雨 周仁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共17页
在无标记原生状态下对活细胞进行精准观测具有重大挑战,因其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可小至亚纳米尺度。此外,针对下一代原子级尺度制造,缺乏高精度在线表征工具将导致大规模芯片生产中良品率偏低。干涉定量相位显微技术(Interferometric Qua... 在无标记原生状态下对活细胞进行精准观测具有重大挑战,因其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可小至亚纳米尺度。此外,针对下一代原子级尺度制造,缺乏高精度在线表征工具将导致大规模芯片生产中良品率偏低。干涉定量相位显微技术(Interferometric Quantitative Phase Microscopy,iQPM)作为一种无标记宽场显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定量解析样本形貌及其动态变化,在晶圆缺陷检测与疾病诊断等应用上展现出巨大潜力。文中聚焦于高灵敏度iQPM技术的发展,首先介绍iQPM的工作原理、相位灵敏度理论和制约因素。针对细胞动态分析及原子材料计量需求,从干涉光路设计、探测和照明等方面进一步讨论了相位灵敏度极限拓展的策略,并梳理高灵敏度iQPM在前沿应用领域的进展。最后,分析并讨论了相位灵敏度提升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相位显微 灵敏度增强 干涉显微成像 弱信号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光子线性APD的信息提取算法研究
18
作者 陶洪宇 贾青松 +1 位作者 逄浩君 吴建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针对新型单光子线性APD器件获得信息维度多、灵敏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光子线性APD的微弱回波信号距离信息提取算法。首先利用微弱信号的泊松分布特性对回波信号进行建模,随后对每纳秒内的回波光子数进行统计,利用与脉宽等宽的... 针对新型单光子线性APD器件获得信息维度多、灵敏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光子线性APD的微弱回波信号距离信息提取算法。首先利用微弱信号的泊松分布特性对回波信号进行建模,随后对每纳秒内的回波光子数进行统计,利用与脉宽等宽的距离窗进行滑窗求和,将最大值位置作为信号脉冲接收时刻,进而反算距离信息。设计了跟踪前的目标搜索策略和稳定跟踪后的距离门匹配算法,有效降低了背景光干扰和计算资源消耗,在回波光子数分别为200、10、5个时分别获得了100、9993、9658的计算正确率。对单光子量级信号设计了脉冲积累算法,单个光子信号回波的计算正确率为995。同时对静止目标通过算法迭代实现了信噪比为0dB甚至负dB的信息提取,对003个光子信号回波探测的计算正确率为961。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综合应用单光子线性APD的强度信息以及单光子灵敏度,实现了在极限灵敏域下的距离信息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探测系统 单光子线性APD 弱信号探测 信息提取算法 蒙特卡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振子用于强噪声下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月 杨宝俊 +2 位作者 石要武 张忠彬 于功梅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7,共3页
提出一种在强噪声背景下用混沌振子检测微弱周期正弦信号的时域信号处理方法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将可检信噪比范围扩大到 -4 6 .4d B,灵敏度达到± 0 .0 0 1 m V.
关键词 混沌振子 DUFFING方程 微弱正弦信号 信号处理 信号检测 强噪声背景 相轨迹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尺度随机共振用于电机故障的监测诊断 被引量:53
20
作者 冷永刚 王太勇 +2 位作者 李瑞欣 彭永胜 邓学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以绝热近似小参数的随机共振理论为依据,提出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新方法,实现了大参数条件下的随机共振,进而达到从强噪声中检测出弱信号的目的。在大量可行的数值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将变尺度随机共振技术应用于电机故障的监测与诊断,证明... 以绝热近似小参数的随机共振理论为依据,提出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新方法,实现了大参数条件下的随机共振,进而达到从强噪声中检测出弱信号的目的。在大量可行的数值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将变尺度随机共振技术应用于电机故障的监测与诊断,证明了该方法在故障监测和预报方面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故障监测 故障诊断 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