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与节能降碳协同路径研究
1
作者 张哲华 王莹 +1 位作者 孙博学 高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2,共10页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情景的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及节能减碳协同分析模型,核算了我国典型稀土磁材产品的能耗及碳足迹,并通过分析先进技术应用、矿物来源调整、再生制造推广和电力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探究了稀土磁材行业的节能减污降碳协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情景一和二在中、高推广效率下均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但2050年稀土磁材行业仍将产生约537.14万t碳足迹,需进一步应用CCUS技术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能耗 稀土磁性材料 碳中和 节能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原抽蓄电站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2
作者 王子川 王建明 +3 位作者 金欢 仇震 田侃 高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10 kV厂用电系统长期以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随着厂用电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电缆化率不断提高,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故障电容电流过大,电弧往往不能自熄,单相接地故障升级为相间短路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10 kV厂用电系统长期以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随着厂用电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电缆化率不断提高,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故障电容电流过大,电弧往往不能自熄,单相接地故障升级为相间短路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首先对目前主流的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原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厂用电设计原则和各设备实际参数,研究得出最适合电站运行情况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10 kV厂用电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式 单相接地故障 小电阻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 kV三相合成试验回路短路开断暂态恢复电压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高潮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07,共8页
126 kV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三相断路器的灭弧室在同一个壳体内,对于这种共箱型结构的产品进行开断试验时,必须进行三相合成试验。但相关标准上只规定了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的参数,根据126 kV三相合成试验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 126 kV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三相断路器的灭弧室在同一个壳体内,对于这种共箱型结构的产品进行开断试验时,必须进行三相合成试验。但相关标准上只规定了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的参数,根据126 kV三相合成试验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分析计算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条件下(首开极系数Kpp=1.5)后开两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和中性点有效接地条件下(Kpp=1.3)第二开断极及第三开断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并根据合成试验回路与直接试验回路的等价性条件及要求,计算了Kpp=1.5和Kpp=1.3条件下不同开断极暂态恢复电压试验回路参数,采用PSCAD软件对计算的各试验回路参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计算的试验回路产生的暂态恢复电压符合预期参数要求。在大容量实验室开展了126 kV/40 kA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条件下的三相合成短路开断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电压回路参数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合成 中性点有效接地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暂态恢复电压 仿真计算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中提取稀土工艺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柯兆华 郭安 +5 位作者 邱小英 廖春生 蓝桥发 葛刘生 肖莉 黄德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MgO为沉淀剂沉淀MgSO_(4)稀土浸出母液时,得到的稀土镁盐富集物REO总量较低,需要进一步除去杂质以沉淀富集稀土。以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为原料,进行碳化—酸溶—中和除杂—沉淀等工艺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REO在碳化过程中的损失... 以MgO为沉淀剂沉淀MgSO_(4)稀土浸出母液时,得到的稀土镁盐富集物REO总量较低,需要进一步除去杂质以沉淀富集稀土。以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为原料,进行碳化—酸溶—中和除杂—沉淀等工艺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REO在碳化过程中的损失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24.33%~30.9%MgO由稀土镁盐富集物转化进入碳化后液,在中和除杂过程中Fe去除率约99.5%,Al去除率约98.6%。以碳化后液为沉淀剂沉淀中和除杂后液得到碳酸稀土,经过灼烧,获得了符合《GB/T 20169—2015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标准质量要求的稀土氧化物,该工艺总渣率为19.81%~23.22%,REO总收率平均89.43%。为了从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形成成套工艺技术,获取最优的工艺技术参数,有待于后续深入研究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盐富集物 碳化 酸溶 中和除杂 沉淀 总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10 kV单相接地引发三相短路故障的辨识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航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9期60-64,共5页
针对一起10 kV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由单相接地引发两相异地接地短路,最终发展为三相短路的事故案例,通过故障录波及现场故障信息情况进行辨识分析,得出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10 kV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 三相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立叶算法实现的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其新 杨正理 陆朱卫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10期1180-1185,共6页
针对最大△(I sinφ)算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引入一个中间参考正弦信号,可靠性低且计算量较大的问题,引入了傅立叶算法实现最大△(I sinφ)小接地电流系统故障选线,采用该方法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分析,避免了多次求取电压和电流的相位... 针对最大△(I sinφ)算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引入一个中间参考正弦信号,可靠性低且计算量较大的问题,引入了傅立叶算法实现最大△(I sinφ)小接地电流系统故障选线,采用该方法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分析,避免了多次求取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过程,减少了投影和乘法运算次数,提高了运算速度,对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中,该方法同样有效。算例中设计了10 k V不接地系统,采用ATP-EMTP软件进行仿真,对故障在线路和母线上时进行故障线路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更加可靠、快速地实现选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接地电流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傅立叶算法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电流变换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新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庆超 杨金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79,共5页
提出了两相电流旋转变换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简称两相法)。两相电流旋转变换,即每条线路a,b和c相电流与滞后其120°的b,c和a相电流经-60°旋转相加。新判据为非故障线路本身的3个两相电流相等;故障线路本身的... 提出了两相电流旋转变换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简称两相法)。两相电流旋转变换,即每条线路a,b和c相电流与滞后其120°的b,c和a相电流经-60°旋转相加。新判据为非故障线路本身的3个两相电流相等;故障线路本身的3个两相电流之间幅值和相角不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不受故障电阻和负荷的影响,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准确辨别故障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两相电流变换 单相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维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和定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庆超 姚斌 +1 位作者 杨金飞 王振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4-169,共6页
建立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的单相故障零序等效模型,通过分析故障/非故障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得到了它们的内在特性:在低频段内,故障线路零序暂态电流幅值大于非故障线路的,并且随着故障距离的增加而幅值呈一定规律减小。不同内在特性必然... 建立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的单相故障零序等效模型,通过分析故障/非故障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得到了它们的内在特性:在低频段内,故障线路零序暂态电流幅值大于非故障线路的,并且随着故障距离的增加而幅值呈一定规律减小。不同内在特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外在表现。根据分形维数由信号波形的频谱分布决定的特点,给出了故障选线的RS维数判据和故障定位的RS表达式。与其他方法相比,它的理论模型精确,选线简单,定位精度高,不受CT极性影响,能较好地反映出线路的暂态特性和电流波形特点。大量的仿真试验也证明此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单相故障 频谱分析 RS维数 故障选线和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输电接地极对地表电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陆继明 肖冬 +1 位作者 毛承雄 梅桂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8,91,共5页
为消除直流输电的单极运行方式给我国交流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的威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直流输电单极运行时接地极附近的地表电位分布特征,并通过简化的大地电阻率数学模型,定性分析了地形、大地各层电阻率、接地极设计和多个接地极共... 为消除直流输电的单极运行方式给我国交流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的威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直流输电单极运行时接地极附近的地表电位分布特征,并通过简化的大地电阻率数学模型,定性分析了地形、大地各层电阻率、接地极设计和多个接地极共同作用等对地表电位分布的影响。因大地导电条件复杂,传统方法很难计算出有实际意义的可能流过变压器中性点的电流值,故根据等效阻抗的概念和逆向求解的思路,提出一种计算流过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接地极 地表电位 有限元方法 变压器中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电压互感器损坏的仿真计算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林莉 王军兵 +2 位作者 唐凤英 胡宗军 牟道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1-55,共5页
针对近年来提出的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调节参数避免铁磁谐振的理论,分析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串联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得出并联谐振电路能更好地反应系统的实际情况。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中,按JDZJ-10电... 针对近年来提出的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调节参数避免铁磁谐振的理论,分析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串联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得出并联谐振电路能更好地反应系统的实际情况。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中,按JDZJ-10电压互感器的试验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减小10kV系统中的对地容抗参数不能避免谐振,只是谐波的次数更低,还会导致单相故障发生瞬间故障相电容上冲击电流增大和故障消失瞬间故障相的电压互感器的过电流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铁磁谐振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 单相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修的共用接地极线路分流电流实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少伯 谢国平 +5 位作者 孙栩 王华伟 雷霄 王明新 李新年 王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66-3072,共7页
共用接地极在土地占用、建设投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使用价值。但共用接地极在检修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接地极线路检修时,运行直流系统可能会出现不平衡运行或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检修接地极线路会有电流流... 共用接地极在土地占用、建设投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使用价值。但共用接地极在检修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接地极线路检修时,运行直流系统可能会出现不平衡运行或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检修接地极线路会有电流流过,对检修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为充分掌握检修的接地极线路电流分流水平,对3个共用接地极的6个换流站的接地极线路分别进行试验测量。通过统计比较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接地极线路和换流变中性点的分流百分比以及分流电流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得出影响检修接地极线路分流电流的因素主要包括:挂接的检修接地的位置、接地极电阻、入地电流水平等。依据实测数据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共用接地极的直流系统检修时的运行方式安排提供了工程数据参考,对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共用接地极 接地极线路 分流电流 换流变中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C控制技术的快速响应自动消弧装置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艳村 鲁铁成 +3 位作者 文习山 陈维贤 李翔 王志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88-93,共6页
自动消孤装置是由一种基于晶闸管投切电容(TSC)控制技术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和互感器等组成的成套设备。它可对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做出快速响应,并精确补偿接地电流。此装置很好地解决了3个技术难点:第一,线路对地容抗的精... 自动消孤装置是由一种基于晶闸管投切电容(TSC)控制技术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和互感器等组成的成套设备。它可对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做出快速响应,并精确补偿接地电流。此装置很好地解决了3个技术难点:第一,线路对地容抗的精确测量,误差在2%以下;第二,根据线路电容电流和人工中性点电压的变化来智能判别单相接地故障;第三,采取串联小电抗,过零投切和加装风机等措施,以确保晶闸管的安全运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触摸屏式人机界面(HMI)和过零触发板构成了该装置的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自动调谐 晶闸管投切电容 单相接地 对地容抗 中性点 合闸涌流 过零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茹 楼晨笛 +6 位作者 张泽天 黄晓荣 谢晶 郝齐钧 张岚斌 李怡航 刘小玲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82,共14页
实现水资源高效智慧的利用与保护,是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共性关键基础。为此,本文从水资源科技发展对碳中和的重大促进作用视角出发,回顾总结了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高效智慧的利用与保护,是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共性关键基础。为此,本文从水资源科技发展对碳中和的重大促进作用视角出发,回顾总结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历史和战略发展趋势,阐明了水资源利用对开拓清洁能源应用潜力、促进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的关键作用,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于缩减碳源、提高碳汇的天然优势,并从规划运行智慧化、生态能源一体化、空间利用充分化、设计建造绿色化和改造发展统筹化等五大发展方向,系统凝练了智慧水利信息网络及反馈调控、多源信息监测体系及一体化模式、特殊地下空间利用及地下蓄能设施、生态水利工程及零碳水电站系统、中小型水电站改造并网及离网型水风光互补系统等高效智慧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对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保护、推进国家水资源利用重大战略工程实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均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碳中和 深地–地表联动 智慧水利 综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5
14
作者 郭丽伟 薛永端 +2 位作者 徐丙垠 蔡燕春 张少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40-2345,共6页
单相接地占配网故障的80%,而中性点接地方式决定了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流程,对供电可靠性有决定性影响。文章针对中性点采用小电流接地、小电阻接地方式的架空线路网络与电缆网络,分析了接地方式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 单相接地占配网故障的80%,而中性点接地方式决定了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流程,对供电可靠性有决定性影响。文章针对中性点采用小电流接地、小电阻接地方式的架空线路网络与电缆网络,分析了接地方式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短时停电次数等供电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比,旨在从供电可靠性方面为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接地方式 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 单相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注入法实现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保护 被引量:137
15
作者 桑在中 张慧芬 +1 位作者 潘贞存 田质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2,共2页
介绍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的新原理,其适合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且已应用于8098单片机实现的微机选线保护。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接地故障 微机保护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被引量:97
16
作者 季涛 孙同景 +2 位作者 徐丙垠 陈平 薛永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94,共6页
该文提出利用线路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实现配电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故障测距,分析了故障初始行波模分量的暂态特征。研究发现,尽管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线路稳态线电压保持不变,但其故障暂态过程仍产... 该文提出利用线路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实现配电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故障测距,分析了故障初始行波模分量的暂态特征。研究发现,尽管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线路稳态线电压保持不变,但其故障暂态过程仍产生行波线模分量,这样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故障均可利用参数比较稳定的行波线模分量作为测量信号。分析表明行波在配电混合线路传播过程中发生复杂的折、反射,应该利用双端行波测距法测量故障距离。针对架空线和电缆波速度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基于时间中点的故障点搜索算法。分析了电压、电流行波在线路末端的反射规律,为选择合适的行波测量信号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场试验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配电线路 故障测距 行波 单相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球能源演化与人类发展及碳中和战略 被引量:62
17
作者 邹才能 马锋 +6 位作者 潘松圻 林敏捷 张国生 熊波 王影 梁英波 杨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1-428,共18页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与社会进步的动力,“能”具有3种来源:地球外部天体能、地球自身能及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能。生命起源、能源形成与地球系统密切相关,具有3个尺度的协同演化关系:超长时间尺度上,日-地-月系统演化为地球系统的...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与社会进步的动力,“能”具有3种来源:地球外部天体能、地球自身能及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能。生命起源、能源形成与地球系统密切相关,具有3个尺度的协同演化关系:超长时间尺度上,日-地-月系统演化为地球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能量来源和地外环境条件;长时间尺度上,地球系统演化为生命的诞生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等物质前提和适宜的圈层环境;短时间尺度上,人类文明发展使人类圈层突破了地球系统向地外文明拓展。伴随这一协同关系的演进,碳循环存在无机碳循环、短期有机碳循环、长期有机碳循环3种过程,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利用和全球化圈层改造活动打破了碳循环的自然平衡和闭环路径,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幸福发展。能源转型势在必行,碳中和愿景必将实现,构建“绿色能源命运共同体”是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根本举措。中国加快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筑牢筑强化石能源安全供给“压舱石”,筑高筑大新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增长极”,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高质量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独立自主”的绿色能源体系,实现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一大三小”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革命性转型。能源发展具有化石能源低碳化、新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智慧化三大趋势,依靠绿色创新,贡献绿色能源,建设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演化 地球系统 人类文明 碳中和 碳循环 全球气候变化 科技创新 能源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睿 王崇林 +2 位作者 刘建华 马草原 张栋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1,25,共6页
在分析了现有的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择性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算法单相接地保护新原理。该方法利用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支路的零序暂态电流和非故障支路的零序暂态电流的关联程度来判别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 在分析了现有的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择性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算法单相接地保护新原理。该方法利用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支路的零序暂态电流和非故障支路的零序暂态电流的关联程度来判别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并给出了相关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计算,仿真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选择性接地保护计算量小,实现容易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适用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配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单相接地故障 选择性 中性点 配电网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500kV站点自耦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对零序电量叠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晓华 张波 +4 位作者 傅龙辉 谢金泉 晏寒婷 罗龙波 邱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4-1082,共9页
500 kV自耦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是抑制电网短路电流水平的有效措施。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后,改变了系统的零序参数,当线路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时,故障电量所受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基于500 kV自耦变压器建立了复杂系统环形等值模型,用广东... 500 kV自耦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是抑制电网短路电流水平的有效措施。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后,改变了系统的零序参数,当线路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时,故障电量所受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基于500 kV自耦变压器建立了复杂系统环形等值模型,用广东电网500 kV站点的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定量计算了单个站点自耦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前后,线路故障位置不同时,各零序电量的相对变化量所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线路出口处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各零序电量的影响最严重;分析了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后对相关继电保护整定值的影响,为满足灵敏度需求,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流保护需重新整定;多个站点主变中性点同时加装小电抗时,研究表明不同安装情形对各零序电量的影响均存在叠加效应。实际电网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接地 零序电流 接地故障 叠加效应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分量遗传算法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31
20
作者 齐郑 乔丰 +3 位作者 黄哲洙 李砚 张惠汐 饶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目前用于主站的定位方法较简单,不适用于结构复杂的配电网,且容错率较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分量遗传算法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故障发生后,终端利用实时测量的暂态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的... 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目前用于主站的定位方法较简单,不适用于结构复杂的配电网,且容错率较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分量遗传算法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故障发生后,终端利用实时测量的暂态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的相位关系进行编码,主站收到编码后启动遗传算法搜寻故障区段并输出定位结果。该方法同样适用不接地系统和谐振接地系统,并且定位判据的获得比较简单,各终端之间不需要GPS对时,另外还具有一定的容错性。通过现场实际验证,证明了该定位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 暂态分量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