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粉煤灰堆积体隧道的地层加固措施研究
1
作者 朱宁波 李梦可 +2 位作者 李希文 姚志刚 余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59,200,共9页
我国尚无大断面双连拱隧道暗挖法穿越粉煤灰堆积体地层的工程案例,粉煤灰堆积体地层具有结构松散、胶结性差、承载力不足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地层沉降等工程问题。依托盐坪坝大断面双连拱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 我国尚无大断面双连拱隧道暗挖法穿越粉煤灰堆积体地层的工程案例,粉煤灰堆积体地层具有结构松散、胶结性差、承载力不足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地层沉降等工程问题。依托盐坪坝大断面双连拱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实践等手段研究地层高压旋喷注浆及超前双层小导管支护对粉煤灰堆积体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堆积体地层具有物理指标离散性大、粒径分布范围广、不均匀性差、力学参数弱等不利因素,针对该地层需采取地层预加固和超前加固措施;粉煤灰地层经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后,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分别由137.7 kPa、14.2°提高到1019.2 kPa、31.9°;隧道拱顶沉降位移最大值由34.3 cm减少到2.0 cm,地层和地表沉降位移最大值分别由26.7,21.5 cm减少到1.7 cm、1.6 cm,位移减少90%以上,结构最大内力减少15%;经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后的地层再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拱顶和地层、地表沉降位移并无明显减少;现场监测拱顶和地表沉降稳定时,位移最大值分别为2.93 cm和2.56 cm,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粉煤灰堆积体 地层预加固 高压旋喷注浆 三轴试验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孔CT的黄土路堤钢花管劈裂注浆效果评价
2
作者 范家玮 王建军 +3 位作者 刘东旭 王春燕 叶咸 邱树茂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针对钢花管劈裂注浆效果难以量化的科学难题,开展跨孔地震波层析成像波速测试原位试验,探究钢花管劈裂注浆前后地震波在黄土路堤地层内的传递规律,分析钢花管劈裂注浆对于地震波速的影响。结合钢花管挖探试验,验证跨孔CT(Computed Tomog... 针对钢花管劈裂注浆效果难以量化的科学难题,开展跨孔地震波层析成像波速测试原位试验,探究钢花管劈裂注浆前后地震波在黄土路堤地层内的传递规律,分析钢花管劈裂注浆对于地震波速的影响。结合钢花管挖探试验,验证跨孔CT(Computed Tomography)试验评价黄土路堤钢花管劈裂注浆效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试验区黄土路堤近地表1~5 m压实度较低,地震波在此深度范围内的波速较低;试验区地层深部干缩裂缝发育,局部亦呈现低波速区。钢花管常压注浆后7 d内,管周波速提升了约100 m/s;在注浆后2个月,管周波速提升幅度不变,仍为100 m/s。钢花管劈裂注浆后7 d内,管周波速提升了约100 m/s;在注浆后2个月,管周波速提升幅度进一步增加至200 m/s。试验成果为钢花管劈裂注浆效果的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劈裂注浆 原位试验 跨孔CT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水泥-水玻璃双液同步注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鹏 王先明 +4 位作者 周安琦 刘四进 王建华 肖明清 王士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63-5174,共12页
目前,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盾构隧道同步注浆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大直径盾构隧道,双液浆的材料性能调控、堵管、抱盾尾等问题和对应控制措施很少被提及。以北京东六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正交试验... 目前,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盾构隧道同步注浆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大直径盾构隧道,双液浆的材料性能调控、堵管、抱盾尾等问题和对应控制措施很少被提及。以北京东六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正交试验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中各项基础材料的作用及其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富水砂层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配比。进一步结合管路适应性试验验证由管路注出双液浆的流动性、胶凝特性和抗压强度,并基于工程实践总结水泥-水玻璃双液同步注浆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控制要点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中,水玻璃主要影响混合后双液浆的早期胶凝时间,水泥则是保证双液浆的28 d强度,两者的用量是控制双液浆力学性能最为重要的因素;2)因混合后的快凝特性,双液注浆分量的设置应尽量避免浆液在盾尾间隙中克服重力向上挤压,每环管片注浆完成后应进行管路清洗,盾构长时间停机应切换双液浆为膨润土浆液进行盾尾封堵;3)实际工程中,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能够在4 h左右终凝稳固管片环,使管片环的竖向变形量介于-10~10 mm之间,地面沉降量也能在280 h左右稳定控制在-4.3~3.3 mm,全面提升成型隧道质量。研究结果可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在盾构隧道同步注浆领域的应用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注浆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正交试验 施工控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衬砌结构特征的盾尾同步注浆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庆宇 周晗旭 +2 位作者 车爱兰 陈俊伟 余雪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7-85,共9页
盾尾同步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注浆效果不良产生的管片与地基间脱空会造成隧道和地表的不均匀变形,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为实现对复杂结构管片壁后注浆效果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冲击弹性波具有管片结构特征的注浆... 盾尾同步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注浆效果不良产生的管片与地基间脱空会造成隧道和地表的不均匀变形,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为实现对复杂结构管片壁后注浆效果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冲击弹性波具有管片结构特征的注浆效果检测方法。通过全尺模型试验研究了衬砌管片的弹性波响应强度特征,定量分析了管片注浆孔和边界对响应强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片边界影响范围在0.5 m以内,注浆孔影响范围为一个长轴1 m、短轴0.35 m的椭圆区域。通过三维曲面拟合响应强度分布特征,以响应强度差值作为注浆效果的评价指标评估注浆效果,对比检测结果显示模型试验预设缺陷的识别准确率为82.8%,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盾尾同步注浆检测中,为盾构隧道的同步注浆施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同步注浆 无损检测 弹性波 特征拟合 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动水注浆渗流压力与注浆堵水效果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湛铠瑜 隋旺华 王文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50-2655,2662,共7页
采用裂隙动水注浆设备结合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裂隙动水注浆模型试验,获得了渗流压力场与注浆效果和注浆工艺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裂隙动水注浆的渗流压力场包括单峰型、平台型、多峰型、阶梯型4种类型;出现平台型和多峰型渗流压力... 采用裂隙动水注浆设备结合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裂隙动水注浆模型试验,获得了渗流压力场与注浆效果和注浆工艺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裂隙动水注浆的渗流压力场包括单峰型、平台型、多峰型、阶梯型4种类型;出现平台型和多峰型渗流压力场时的注浆堵水效果好,而出现阶梯型渗流压力场时的注浆堵水效果差;为了获得好的注浆效果且节约浆液,在渗流压力场为单峰型时应该适量增加注浆量;而在渗流压力场为平台型或多峰型时应该适量减小注浆量;渗流压力场为阶梯型时应该调节浆液配比,缩短凝胶时间。研究结果对应用压力监测及时控制施工质量和调整注浆工艺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动水注浆 渗流压力 注浆效果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分层介质注浆扩散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家奇 李术才 +3 位作者 张霄 张庆松 李鹏 于海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924,共11页
为了探索土石分层介质中的注浆扩散规律,设计一套分层介质注浆试验装置,开展土石分层介质注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浆脉分布特征、注浆压力变化特征和界面加固体渗透特征,分析浆液在土石分层介质中的扩散模式及其加固效果.讨论现有注浆理... 为了探索土石分层介质中的注浆扩散规律,设计一套分层介质注浆试验装置,开展土石分层介质注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浆脉分布特征、注浆压力变化特征和界面加固体渗透特征,分析浆液在土石分层介质中的扩散模式及其加固效果.讨论现有注浆理论对求解分层介质注浆扩散问题的适用性,提出针对土石分层介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注浆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分层界面两侧介质不同的被注时序响应浆液不同的穿层路径,分层介质的层间突变性导致浆液发生渗透-界面式、劈裂-渗透式和渗透-界面-劈裂式这3种不同的扩散模式,分别对应界面浆脉黏结、贯穿浆脉连接和并行浆脉架构3种加固特征;提出注浆材料动态调节、同孔多序梯度注浆和分层界面控域注浆3种土石分层介质注浆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分层介质 模拟试验 注浆扩散 加固效果 注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柱试验研究粘土固化注浆帷幕的阻滞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可能 田庆余 +1 位作者 邓飞跃 陈永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3-477,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粘土固化注浆结石体对无机污染物(As5+,Mn2+)和有机污染物(苯酚)的阻滞效果,用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污染物在结石体中的迁移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流...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粘土固化注浆结石体对无机污染物(As5+,Mn2+)和有机污染物(苯酚)的阻滞效果,用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污染物在结石体中的迁移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流 扩散方程预测了粘土固化注浆帷幕阻滞不同污染物的有效寿命。试验结果表明:结石体对无机污染物(As5+,Mn2+)的阻滞效率在试验阶段均超过了99%;对有机污染物(苯酚)的阻滞效率在试验前期可达99%,而随着时间延长,阻滞效率逐渐下降,到试验终了时不足6%;重金属离子在结石体中的迁移深度一般为0~3cm,主要聚集于距结石体顶部0.5cm之内;帷幕阻滞不同污染物的有效寿命为140~753a,表明用粘土固化注浆构筑的垂直防渗帷幕完全能够满足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试验 阻滞 粘土固化注浆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黄土地层注浆预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来弘鹏 康佐 +1 位作者 谢永利 高晓培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4,共8页
根据西安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提高黄土地层的围岩强度,降低围岩的透水性能,采用二重管无收缩注浆预加固技术对地层进行注浆预加固。然后通过现场观察取样、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层注浆预加固后的效果。结果表... 根据西安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提高黄土地层的围岩强度,降低围岩的透水性能,采用二重管无收缩注浆预加固技术对地层进行注浆预加固。然后通过现场观察取样、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层注浆预加固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掌子面有大量明显的浆脉,且围岩稳定,未发生坍塌、失稳、涌水、涌泥等现象;掌子面土体均比注浆前的土体坚硬、密实,取回的土样也不易破碎;掌子面土体的平均含水率降低,渗透系数显著减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抗剪强度增强,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提高;初期支护受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围岩塑性区范围与塑性应变值减小。由此可见注浆预加固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铁隧道 注浆预加固 效果分析 室内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对盾尾浆液压力波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明年 黄海斌 +2 位作者 汤渊 王创 刘大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1-467,586,共8页
为探明盾构隧道同步注浆过程中管片壁后浆液压力不稳定变化的原因,通过对珠海马骝洲隧道工程进行现场测试及施工参数统计,获得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外荷载的变化规律与注浆滞后时间;将盾尾视为充满高压液体的密闭容器,盾构推进视为改变... 为探明盾构隧道同步注浆过程中管片壁后浆液压力不稳定变化的原因,通过对珠海马骝洲隧道工程进行现场测试及施工参数统计,获得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外荷载的变化规律与注浆滞后时间;将盾尾视为充满高压液体的密闭容器,盾构推进视为改变容器的边界条件,推导了盾尾体积应变与浆液压力的关系式;并用钱江隧道及 Sohpia 隧道的监测结果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同步注浆过程中管片壁后浆液压力不稳定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浆液注入口压力的波动变化,管片脱离盾尾过程中浆液的扩散及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相较于盾构行程的滞后效应;马骝洲隧道注浆相较于盾构推进的平均滞后时间为 86 s,当盾尾间隙体积变量为 1 ×10^-4 时浆液压力变化值达到了 0.218 MPa,盾构机从静止到掘进的短时间内滞后效应会使管片壁后浆液压力急剧降低的现象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浆液压力波动 影响因素 现场测试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破碎矿岩注浆强度GIN值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恒 吴爱祥 +3 位作者 王贻明 黄明清 沈显岭 薛振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38,共4页
云南某铜矿矿体软弱破碎,成孔凿岩开采困难,引人化学注浆预加固方案优化开采,然而前期注浆工业实验中遇到浆液用量过多,难以准确控制的情况。为了对速凝的化学注浆施工进行精确控制、简化控制流程,应用注浆强度控制理论GIN值法(Gr... 云南某铜矿矿体软弱破碎,成孔凿岩开采困难,引人化学注浆预加固方案优化开采,然而前期注浆工业实验中遇到浆液用量过多,难以准确控制的情况。为了对速凝的化学注浆施工进行精确控制、简化控制流程,应用注浆强度控制理论GIN值法(Grouting Intensity Number)研究开展破碎矿体化学注浆试验,建立破碎铜矿化学注浆控制标准,并通过钻孔探测仪检测注浆效果。结果表明,注浆强度GIN值法的工业应用应综合考虑注浆终压P,与每米浆液用量Ⅵ,确定扇形注浆孔不同深度范围的控制标准为:孔深0—8m,P,〈60MPa·L/m;孔深8—15m,P,〈95MPa·L/m;孔深〉15m,P,〈160MPa·L/m。钻孔探测仪检测结果显示,浆液扩散范围满足设计扩散半径2.5m,注浆后成孔效果有了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可用于量化注浆控制标准,简化工程应用,提高破碎矿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注浆 GIN强度值 控制标准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强 张可能 +2 位作者 彭环云 张云毅 汪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1-595,共5页
为了对高速公路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注水试验、触探试验、检查孔取芯与孔内电视摄像方法进行检测.注浆后注水试验法检测结果表明,地层透水率都低于47 Lu,能够防止上部软塑状粉质粘土沿溶洞、溶蚀裂隙产生流动与淘空;触探试验... 为了对高速公路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注水试验、触探试验、检查孔取芯与孔内电视摄像方法进行检测.注浆后注水试验法检测结果表明,地层透水率都低于47 Lu,能够防止上部软塑状粉质粘土沿溶洞、溶蚀裂隙产生流动与淘空;触探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后不同深度路基承载力的取值fak≥248 kPa;检查孔取芯结果表明,浆液在土体中形成纵横交错浆脉骨架的复合土体能大幅提高土体的强度;钻孔孔内电视摄像结果表明,注浆前土体空隙较大,注浆后土体中的空隙全部被水泥浆脉充填.4种检验方法表明注浆后效果良好,同时也表明综合评价法是评价注浆效果的有效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路基 注水试验 触探试验 孔内电视摄像 钻孔取芯 注浆加固 注浆效果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灰岩层后压浆桩增强效应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万志辉 戴国亮 龚维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7-473,482,共8页
珊瑚礁灰岩层中桩基承载特性的研究是岩土工程的热点问题。基于某跨海大桥工程开展的珊瑚礁灰岩层中桩端后压浆桩现场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压浆前后的实测结果,研究了桩端后压浆的预压作用对桩阻力的影响,并在桩端后压浆试验结果分析... 珊瑚礁灰岩层中桩基承载特性的研究是岩土工程的热点问题。基于某跨海大桥工程开展的珊瑚礁灰岩层中桩端后压浆桩现场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压浆前后的实测结果,研究了桩端后压浆的预压作用对桩阻力的影响,并在桩端后压浆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后压浆桩增强效应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技术可应用于珊瑚礁灰岩地层中,能有效地提高桩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钻孔取芯试验明确了压力浆液在桩端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并证实了压力浆液对珊瑚礁灰岩的孔隙有充填作用;桩端压浆后,在桩端未能消散的压力产生负摩阻力,使负摩阻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提前发挥,并增大了压浆桩的侧阻力。此外,桩端后压浆的预压作用提高了桩端阻力,并减小了桩端位移,改善了桩基的承载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灰岩 桩端后压浆 自平衡测试法 钻孔取芯 预压作用 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密效应对新型压密注浆土钉的强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新宇 彭锐 +2 位作者 马新岩 张升 王善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9-1656,1738,共9页
注浆压密效应是影响新型压密注浆土钉抗拔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大型模型箱,开展了有压密效应和无压密效应的两组对比拉拔试验,研究了注浆压密效应对新型土钉性能的影响。另外,针对抗拔力随拉拔位移的演化规律,提出了抗拔力计算的双... 注浆压密效应是影响新型压密注浆土钉抗拔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大型模型箱,开展了有压密效应和无压密效应的两组对比拉拔试验,研究了注浆压密效应对新型土钉性能的影响。另外,针对抗拔力随拉拔位移的演化规律,提出了抗拔力计算的双曲模型。研究表明:注浆压密效应对拉拔前期的抗拔力影响较大,而对最终抗拔力影响甚微。当土体条件发生变化时,注浆压密效应对抗拔力的影响取决于注浆压力,而非节泡直径。注浆压密效应引起的土体响应差异,其中包括垂直剪胀效应以及垂直和水平的挤压效应,是引起两种试验条件下抗拔力增加速率差异的根源。引入压缩模量和极限拉拔应力两个参数,建立的抗拔力计算双曲模型,可对新型压密注浆土钉的抗拔力进行有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密效应 模型试验 压密注浆土钉 抗拔力 双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破碎煤体钻封注一体化锚固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支光辉 刘少伟 +4 位作者 贺德印 付孟雄 贾连鑫 曾得国 于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68-2280,共13页
赵家寨矿“三软”厚煤层回采巷道为锚网支护全煤巷道,掘进过程中时常遇到松软破碎围岩段,该围岩条件下普遍存在锚固孔成孔质量差、塌孔现象严重及锚固力低下等瓶颈问题。为有效解决其支护难题,改善局部破坏严重段的巷道支护效果,研发了... 赵家寨矿“三软”厚煤层回采巷道为锚网支护全煤巷道,掘进过程中时常遇到松软破碎围岩段,该围岩条件下普遍存在锚固孔成孔质量差、塌孔现象严重及锚固力低下等瓶颈问题。为有效解决其支护难题,改善局部破坏严重段的巷道支护效果,研发了一种钻封注一体化注浆锚杆。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钻封注一体化注浆锚杆锚固机理、注浆效果及锚固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钻封注一体化注浆锚杆,具有较好的注浆封孔效果,可减少松软破碎煤巷注浆加固流程,加快施工进度;该注浆锚杆在松软和破碎煤体钻进过程中,注浆锚杆振动响应特征表现较大差异,依此实现煤体条件的判别,可为巷道围岩注浆参数设计及差异化注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室超声波无损检测注浆效果显示,该注浆锚杆能有效实现松软及破碎煤体注浆,且浆液扩散效果良好,说明该注浆锚杆可对该类巷道围岩实现良好的注浆加固作用;注浆锚杆现场拉拔试验结果显示,在松软破碎围岩条件下,相较于普通树脂锚杆,注浆锚杆锚固力提升约36.4%,说明该注浆锚杆能够对围岩起到更好的锚固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钻封注一体化注浆锚杆,可明显简化松软破碎煤巷注浆加固流程,同时,可对松软破碎煤巷围岩起到更好的锚固效果,研究成果为提升松软破碎煤巷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破碎围岩 钻封注一体化锚杆 注浆加固 振动响应特征 注浆效果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黏土路基中布袋注浆桩的挤土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启月 吴正宇 张电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6-1032,1047,共8页
为研究饱和软黏土路基条件下布袋注浆桩的挤土效应,以布袋注浆桩加固某饱和软黏土路基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对桩体成型过程中的桩周土体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分析.运用测斜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的水平位移,得到了土体位移的分... 为研究饱和软黏土路基条件下布袋注浆桩的挤土效应,以布袋注浆桩加固某饱和软黏土路基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对桩体成型过程中的桩周土体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分析.运用测斜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的水平位移,得到了土体位移的分布特征和土体位移随注浆压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孔压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得到了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成桩后,桩周土体水平位移呈现"马鞍形"分布,在距离地表0.1~0.3倍和0.8~1.0倍的桩长位置处出现最大位移;桩体成型挤土产生水平位移的范围约为桩径的6倍;桩体养护成型后,标准施工下的注浆压力对挤土效应的影响甚微,同时桩周土体水平位移会出现明显回弹,回弹位移值为注浆当天的40%~60%;超静孔隙水压力在前10 d消散较快,超静孔隙水压比随土体与桩体间距离的增加而呈现近似于线性规律的衰减,其影响范围约为10倍桩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布袋注浆桩 挤土效应 现场试验 土体位移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隧道冻胀力模型试验及围岩注浆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焱 朱永全 董宇苍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为了研究寒区隧道衬砌背后积水位置不同时结构的受力变化规律和破坏形式,进行冻胀力的室内模型试验。模型试验采用不同水囊大小和分布位置来模拟衬砌背后积水情况,通过模型试验箱外界环境整体降温和隧道底部局部降温的方式,模拟隧道外... 为了研究寒区隧道衬砌背后积水位置不同时结构的受力变化规律和破坏形式,进行冻胀力的室内模型试验。模型试验采用不同水囊大小和分布位置来模拟衬砌背后积水情况,通过模型试验箱外界环境整体降温和隧道底部局部降温的方式,模拟隧道外界的低温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衬砌背后冻胀力在拱顶处较小,在边墙和拱脚处较大;在相同的冻胀压力作用下,拱顶处更容易破坏。最后采用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围岩注浆前后3种试验工况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可靠度。结果表明:仅靠提高衬砌结构的厚度和强度来预防或消除衬砌结构冻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在富水区的寒区隧道采用围岩注浆加固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模型试验 冻胀力 注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测试的固结灌浆效果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7-49,共3页
声波测试作为灌浆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但评价标准的确定及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大岗山拱坝坝基固结灌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灌浆效果声波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和方... 声波测试作为灌浆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但评价标准的确定及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大岗山拱坝坝基固结灌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灌浆效果声波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和方法,总结了灌浆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坝基长观孔观测中声波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利用长观孔声波对若干坝段基础灌浆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试 固结灌浆标准 效果评价 灌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志鹏 张连震 +3 位作者 张庆松 刘人太 杨文东 楚云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88-3497,共10页
渗透注浆是煤矿井筒穿越砂层段防渗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研究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研发了一套砂层渗透注浆模型试验装置,该装置具备多个试样同时注浆、不拆模测试注浆试样渗透系数等功能;以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作为评价砂层... 渗透注浆是煤矿井筒穿越砂层段防渗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研究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研发了一套砂层渗透注浆模型试验装置,该装置具备多个试样同时注浆、不拆模测试注浆试样渗透系数等功能;以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作为评价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的性能指标,选取砂层粒径级配、黏性土含量、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4个因素作为渗透注浆效果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正交试验,获得了影响砂层渗透注浆效果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条件下砂层注浆加固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层经渗透注浆加固后,3 d抗压强度可达到0. 5~8. 5 MPa,3 d变形模量可达到35~750 MPa,1 d渗透系数可达到10-6~10^(-7)cm/s数量级;浆液水灰比是控制砂层注浆加固效果的主控因素,随着浆液水灰比的增加,砂层注浆加固体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及抗渗性能均显著降低;砂层注浆加固体破坏模式受浆液水灰比影响显著,低水灰比(W/C=0. 8左右)对应整体破坏模式,高水灰比时(W/C=1. 6左右)水泥浆液析水效应对加固体破坏过程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局部破坏模式,在砂层渗透注浆加固工程中应尽可能选用低水灰比的水泥浆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砂层 渗透注浆 模型试验 注浆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鹏 王先明 +3 位作者 刘四进 孙旭涛 王士民 何川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检测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盾尾间隙内压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明双液浆的胶凝特性及初步扩散形态。注浆完成后,通过现场取样和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揭示双液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注浆填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双液浆浆液压力整体呈“单峰”式曲线变化,即注浆开始后传感器量值随浆液注入快速增加,在注浆停止后传感器量值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至一定量值;2)由于原位试验过程中室外温度变化大、湿度低,并且存在混合不均及双液浆产物不稳定的问题,现场取样测得的抗压强度略低于室内试验所测得的抗压强度;3)由三维激光扫描结果可知,适当调整注浆参数后双液浆能够很好地填充盾尾间隙,注浆圈无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同步双液注浆 原位试验 浆液扩散形态 注浆填充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内物探模型试验的岩溶注浆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圣东 陈俊生 +3 位作者 徐梓舒 刘亚威 刘叔灼 马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8-161,共4页
在岩溶发育的城市地区,通常采用注浆充填的方法填补空洞,但注浆时所使用的普通水泥浆液重度大,稳定性差,凝结时间长。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在原普通水泥浆液的基础上加入硅灰、铝粉膏等新材料进行多次试验调整,获得改良岩溶注浆材料,将浆... 在岩溶发育的城市地区,通常采用注浆充填的方法填补空洞,但注浆时所使用的普通水泥浆液重度大,稳定性差,凝结时间长。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在原普通水泥浆液的基础上加入硅灰、铝粉膏等新材料进行多次试验调整,获得改良岩溶注浆材料,将浆液的性能测试分析与高密度电法检测注浆情况的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分析岩溶注浆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泥浆液相比,改良岩溶注浆材料析水率更低,凝结时间更早,浆液的膨胀性显著,所形成的结石体密度与强度均得到有效提高,整体注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高密度电法室内模型试验能够很好地反映注浆效果,对注浆效果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注浆效果 模型试验 岩溶注浆材料 高密度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