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串级结构下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和电流谐波抑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戴斌 郝立 李世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8-2436,I0029,共10页
该文针对多源时变干扰影响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研究其基波平面内的调速控制问题和谐波平面内的谐波电流抑制问题。首先,在基波平面采用非串级控制结构,通过构造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eneralized proportional integral observer,GP... 该文针对多源时变干扰影响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研究其基波平面内的调速控制问题和谐波平面内的谐波电流抑制问题。首先,在基波平面采用非串级控制结构,通过构造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eneralized proportional integral observer,GPIO)估计转速环的多源快变干扰;然后,针对q轴电流的过流保护问题,在传统比例微分反馈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障碍函数设计思想,结合干扰估计信息,得到基于GPIO的电流约束复合控制器;其次,在谐波平面,通过设计2个GPIO精准估计电流环的多源快变干扰,并与比例反馈控制器结合形成复合控制器来抑制2个电流环中的谐波电流。最后,给出严谨的稳定性分析,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非串级结构 转速调节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信息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旋转失速空间特征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行健 乔百杰 +3 位作者 文璧 李镇东 刘元是 陈雪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238,共11页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旋转失速是一种严重的气动失稳现象,目前的研究以采用侵入式压力传感器测得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为主,而对其空间特征的研究不足。本文开展某型发动机3.5级压气机逼喘试验,在进气口机匣周向均匀布置32个声阵列传感器,在9800...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旋转失速是一种严重的气动失稳现象,目前的研究以采用侵入式压力传感器测得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为主,而对其空间特征的研究不足。本文开展某型发动机3.5级压气机逼喘试验,在进气口机匣周向均匀布置32个声阵列传感器,在9800 r/min的转速下匀速关闭节流阀,对逼喘过程中的声信号进行测量。采用频谱分析、互功率谱和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对旋转失速及其先兆特征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压气机在进入旋转失速前存在7.73EO和8.48EO(EO为转频)的非同步压力脉动,其周向传播速度大于转速;在旋转失速发生前65转时出现了模态波先兆,其空间特征表现为一个低压区域以0.67倍转速沿着周向稳定传播;旋转失速发生后,失速气团以0.45倍转速沿着周向传播,模态波的空间特征与失速气团的空间特征相同,均占据了一半的叶片通道。通过对旋转失速先兆的监测可以实现失速气团特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失速 非同步压力脉动 模态波先兆 声阵列 相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SK磁感应通信关键因素及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欣甜 张晓明 张鸽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6-84,共9页
为满足复杂海域中UUV集群协作通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BPSK的磁感应通信系统。通过建立信道传输模型,分析不同收发模型、海水、载波同步和载波频率对信道传输的影响,结合MATLAB仿真与实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BPSK调制在复杂信道条... 为满足复杂海域中UUV集群协作通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BPSK的磁感应通信系统。通过建立信道传输模型,分析不同收发模型、海水、载波同步和载波频率对信道传输的影响,结合MATLAB仿真与实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BPSK调制在复杂信道条件下表现优越;一发三收模型对姿态变化不敏感;相位偏移是涡流效应中的主要因素,载波同步显著降低其影响,最终结果显示误码率降低至10-3数量级,能够有效满足UUV集群协作通信的需求,验证了该系统在复杂海域条件下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硬件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通信 UUV集群 BPSK 载波同步 磁感应线圈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和模糊聚类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逆变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丹 孟濬 +1 位作者 管宇凡 贺益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9-53,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RPS)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中最常见的三种逆变器故障:单个功率开关短路、开路与一相桥臂开路故障的诊断。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通过合理设计参数,仅需分析逆... 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RPS)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中最常见的三种逆变器故障:单个功率开关短路、开路与一相桥臂开路故障的诊断。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通过合理设计参数,仅需分析逆变器正常与不同故障状态下一相电流的轨迹特征,便可得到表征系统故障特征的不同形状、直观的轨迹图形。再通过采用一种聚类验证准则确定出模糊C均值算法中的合适聚类数,基于此准则设计了一个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最后通过对PMSMDTC系统逆变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重构电流轨迹及其模糊C均值聚类测试结果,说明了所提出方法对逆变器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空间重构 逆变器故障 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永磁同步压缩机三相电流重构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强 刘桂花 +1 位作者 王卫 TAKAHASHI Toshio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的性能,需要对电动机三相电流进行有效采样。针对电动机相电流检测的原理和采样时间的要求,采用一种基于单电阻采样方式的电动机相电流重构方法。同时,对空间电压矢量非观测区域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通...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的性能,需要对电动机三相电流进行有效采样。针对电动机相电流检测的原理和采样时间的要求,采用一种基于单电阻采样方式的电动机相电流重构方法。同时,对空间电压矢量非观测区域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通过附加观测矢量和补偿矢量的方法来合成目标矢量的方法,对非观测区域的三相电流进行了有效的重构。基于IRMCF343芯片设计了一套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成本的变频空调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相电流重构 非观测区域 附加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耦混合坐标系并网逆变器电网同步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沈虹 李清坤 +3 位作者 郭小强 王宝诚 卢志刚 孙孝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96-100,共5页
针对电网电压直流分量扰动影响电网同步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解耦混合坐标系电网电压同步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旋转坐标系锁相环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直流分量视为频率为"0Hz交流量谐波",并结合多旋转坐标系锁相环... 针对电网电压直流分量扰动影响电网同步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解耦混合坐标系电网电压同步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旋转坐标系锁相环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直流分量视为频率为"0Hz交流量谐波",并结合多旋转坐标系锁相环,提出静止坐标系结合多旋转坐标系的解耦同步方法。文中从系统稳定裕度、抗扰特性和动态性能等方面对锁相环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在电网电压畸变不平衡且存在直流分量扰动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同步 并网逆变器 非理想电网电压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路差动保护的相移制动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国防 陆于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90,共7页
数据同步是基于通信的差动保护方案的首要问题。为从差动保护判据本身找到一个减小同步误差影响的途径,提出描述差动保护判据耐同步误差能力的相移制动能力指标。采用相量分析法分析常规差动保护的相移制动能力,发现常规比率制动判据的... 数据同步是基于通信的差动保护方案的首要问题。为从差动保护判据本身找到一个减小同步误差影响的途径,提出描述差动保护判据耐同步误差能力的相移制动能力指标。采用相量分析法分析常规差动保护的相移制动能力,发现常规比率制动判据的相移制动能力只能达到20°左右,而非线性差动保护的相移制动能力可以达到60°左右,这对基于软实时通信技术的使用场合非常有价值。提出一种新相差型的差动保护判据,该判据采用制动系数来调整判据的灵敏度;采用保护动作边界角来调整判据的相移制动能力,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制动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新判据具有良好的内部故障灵敏度、抗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饱和能力和相移制动能力,是基于软实时通信技术的差动保护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数据同步 相移制动能力 相量分析法 非线性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座图的PSK、QAM信号联合识别算法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婷婷 龚晓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16-2118,共3页
针对PSK、QAM信号的理论识别算法在实际应用系统中不能满足较高的识别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星座图的PSK、QAM信号联合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信号同步处理并恢复信号星座图,然后进行相位统计与星座图聚类,提取出星座图的中心点个数... 针对PSK、QAM信号的理论识别算法在实际应用系统中不能满足较高的识别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星座图的PSK、QAM信号联合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信号同步处理并恢复信号星座图,然后进行相位统计与星座图聚类,提取出星座图的中心点个数N、相位个数P以及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比R等特征参数,再构造评估函数C(N,R,P)以识别PSK、QAM信号的调制方式。实际应用表明,对码元数目大于800的PSK和QAM信号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94%;对信噪比为8.25 d B的860M数字集群TETRA信号的识别率高达94.12%。该算法流程清晰且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非常适合实际应用,此方法已经在某公司的信号分析系统上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联合识别 星座图聚类 载波同步 码速率估计 相位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广义同步稳定性的物理机理与研究途径 被引量:92
9
作者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9,共7页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对全球变暖的担忧迫使能源向低碳化和无碳化方向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使得电网电源日益朝着非同步机化方向发展,导致电网电源之间的同步稳定性呈现出新的形态——广义同步稳定性。广义同步稳定性...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对全球变暖的担忧迫使能源向低碳化和无碳化方向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使得电网电源日益朝着非同步机化方向发展,导致电网电源之间的同步稳定性呈现出新的形态——广义同步稳定性。广义同步稳定性包含了同步机电源之间的同步稳定性、同步机电源与非同步机电源之间的同步稳定性以及非同步机电源之间的同步稳定性。为此,探讨广义同步稳定性意义上的失步机理及其研究途径。首先介绍了非同步机电源保持广义同步稳定性的基本手段。然后分析了广义同步稳定性意义上的3种失步类型,包括锁相环的锁相失败失步和功率同步环失步、非同步机电源由控制系统时延引起的失步以及同步机之间的功角失步。最后讨论了广义同步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单独考虑1种失步类型时的分析方法和综合考虑所有失步类型时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从小系统到大系统步步推进的失步机理分析技术路线,指出了机电暂态模型不适用于分析广义同步稳定性的原因,阐明了基于全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电力系统广义同步稳定性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非同步机电源 广义同步稳定性 锁相环 功率同步环 锁相失败 时延失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颗粒团离散单元方法研究颗粒浓度的非均匀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向军 石磊 徐旭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8-23,共6页
气固两相流中尤其是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浓度在空间的分布总是非均匀,局部颗粒聚集。该文直接以颗粒团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团离散单元方法(DEM),建立非球形颗粒团的运动碰撞的模型与算法,基于真实碰撞,跟踪每个颗粒团的运动,模拟3种均... 气固两相流中尤其是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浓度在空间的分布总是非均匀,局部颗粒聚集。该文直接以颗粒团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团离散单元方法(DEM),建立非球形颗粒团的运动碰撞的模型与算法,基于真实碰撞,跟踪每个颗粒团的运动,模拟3种均匀或非均匀流场内的颗粒团运动经历。计算结果展现了颗粒浓度非均匀局部聚集的过程,揭示不同工况下流场中颗粒团的大小,颗粒分布及局部颗粒聚集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均匀流场中,颗粒均匀密集,非均匀流场中,颗粒浓度的非均匀性加剧。所得计算结果合理,与前人的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相符。同时计算表明,采用颗粒团DEM模型能真实地揭示稠密气固两相流的特性,并使计算量有效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 颗粒浓度 颗粒团蓠散单元方法 稠密气 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伸缩的改进DFT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太林 康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36,共5页
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对电力系统稳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最基本数学工具,也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用于谐波和间谐波测量的变换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窗口长度与实际信号周期不符时,各单独的谐波成分在频域会出现栅栏效应。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频域... 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对电力系统稳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最基本数学工具,也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用于谐波和间谐波测量的变换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窗口长度与实际信号周期不符时,各单独的谐波成分在频域会出现栅栏效应。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频域伸缩的改进DFT算法,该方法将频域信号做了适当伸缩,能直接在离散谱线上得到幅值和相角,克服了栅栏效应,避免了插值运算,从而提高了效率。利用MATLAB分别仿真加窗和噪声对算法的影响,并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频域伸缩的改进DFT算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检测 改进DFT 相位差 窗函数 非同步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神经网络逆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生权 裘进浩 +2 位作者 季宏丽 朱孔军 张绍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2-964,968,共4页
基于对象的逆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RBF神经网络逆控制的在线自学习控制方案。辨识器采用RBF神经网络和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实现对象逆模型的动态辨识。并引入优化策略对聚类半径进行自动调整,以保证聚类的合理性。为克服逆控制对非最小... 基于对象的逆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RBF神经网络逆控制的在线自学习控制方案。辨识器采用RBF神经网络和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实现对象逆模型的动态辨识。并引入优化策略对聚类半径进行自动调整,以保证聚类的合理性。为克服逆控制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不足,利用构造伪系统的方法,构成一种对非最小相位系统仍然有效的神经网络逆控制器。仿真实验证明该控制策略不仅能使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 最近邻聚类算法 神经网络逆控制 在线自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波形数字化仪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刚 卢涛 师奕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速高精度特点的波形数字化仪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混合滤波器组的非均匀采样校准处理技术、相位补偿方式多通道采样同步技术,以及数据分相技术实现大容量采样存储。文中详细论述了波形数字化仪系统体系结构、相关技术...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速高精度特点的波形数字化仪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混合滤波器组的非均匀采样校准处理技术、相位补偿方式多通道采样同步技术,以及数据分相技术实现大容量采样存储。文中详细论述了波形数字化仪系统体系结构、相关技术原理与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数字化仪 非均匀采样 同步采样 分相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gia-Spencer移相器相移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仁培 董胜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用非简并耦合波方程研究了 Reggia- Spencer移相器的工作机理。其结果指出 :在非同步耦合条件下 ,移相器的相移随着耦合因子 Q的减小而增强 ;移相器中传播的本征模式是右旋、左旋椭圆极化波 。
关键词 非同步耦合 互易相移 相移机理 Reggia-Spencer移相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红兵 李生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69-4171,共3页
针对任意复杂的具有最小相位,滞后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特性的离散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通用的直接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采用具有在线学习功能的最近邻聚类算法训练RBF神经网络控制器,同时引入优化策略对聚类半径进行自动调整,并利... 针对任意复杂的具有最小相位,滞后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特性的离散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通用的直接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采用具有在线学习功能的最近邻聚类算法训练RBF神经网络控制器,同时引入优化策略对聚类半径进行自动调整,并利用构造伪系统的方法构成一种对非最小相位同样有效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仿真研究证明,该控制策略不仅能使多种非线性对象跟踪多种参考信号,而且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 最近邻聚类算法 伪系统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非同步机电源电网面临的三大技术挑战 被引量:63
16
作者 徐政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对未来电网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探讨。从交流电网运行的基本原理出发,描述了高比例非同步机电源电网面临的三大技术挑战。包括:同步稳定性的新形态-广义同步稳定性问题;机电暂态分析方法的不适用性与电磁暂态分析方法的全面替代问题;以及... 对未来电网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探讨。从交流电网运行的基本原理出发,描述了高比例非同步机电源电网面临的三大技术挑战。包括:同步稳定性的新形态-广义同步稳定性问题;机电暂态分析方法的不适用性与电磁暂态分析方法的全面替代问题;以及由电力电子装置负电阻引起的宽频谐振不稳定问题及其分析方法与解决方案。指出了非同步机电源必须依靠控制手段来实现与电网中其他电源的同步,其决定性因素是锁相环PLL,PLL失锁就意味着该电源与电网中其他电源失步,从而提出了广义同步稳定性的概念。阐述了基于正序基波相量的机电暂态分析方法难以对PLL特性进行准确模拟,从而提出了采用电磁暂态分析方法研究高比例非同步机电源电网广义同步稳定性的对策。阐明了由电力电子装置负电阻引起的宽频谐振不稳定问题的本质是电网遭受扰动后其电压、电流响应中以固有谐振频率振荡的自由分量的衰减特性,并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机电源 广义同步稳定性 电网构造型换流器 电网跟踪型换流器 锁相环 机电暂态分析 电磁暂态分析 宽频谐振稳定性 s域节点导纳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1结构的三相增强型锁相环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茜 汪玉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41,共7页
为实现快速准确的电网同步,基于类Ⅰ型结构对现有三相增强型锁相环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结合类Ⅰ型结构与三相增强型结构的新型锁相环(QT1-3P-EPLL)。在频率环中采用级联延时信号消除滤波器与Ⅰ型结构相结合的类Ⅰ型结构,与现有基于级联... 为实现快速准确的电网同步,基于类Ⅰ型结构对现有三相增强型锁相环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结合类Ⅰ型结构与三相增强型结构的新型锁相环(QT1-3P-EPLL)。在频率环中采用级联延时信号消除滤波器与Ⅰ型结构相结合的类Ⅰ型结构,与现有基于级联延时信号消除滤波器的三相增强型锁相环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同时消除电网电压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QT1-3P-EPLL能够在电网电压受干扰时快速、准确地跟踪电网电压的频率和幅值。最后对所提出的锁相环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锁相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想电网 级联延时信号消除滤波器 类Ⅰ型结构 三相增强型锁相环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路器非全相非同期故障中继电保护问题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文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7,共3页
介绍一起"发-变-线"组接线方式的发电机在并网过程中发生的由于断路器机构原因而造成的非全相、非同期事故,描述了事故过程,并对事故中的继电保护动作行为进行分析,说明保护功能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断路器 非全相 非同期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电解电容永磁电机高功率因数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於锋 邱梁刚 王尧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9-65,共7页
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常采用体积小,寿命长的薄膜电容贮存网侧输入能量,但该拓扑结构易引起网侧输入功率和逆变器侧输出功率耦合的问题。针对无电解电容驱动电路中由于功率耦合导致的网侧谐波含量多和功率因数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常采用体积小,寿命长的薄膜电容贮存网侧输入能量,但该拓扑结构易引起网侧输入功率和逆变器侧输出功率耦合的问题。针对无电解电容驱动电路中由于功率耦合导致的网侧谐波含量多和功率因数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和比例积分谐振控制器的带相位补偿的逆变器输出功率控制策略以改善网侧电流品质。首先,通过分析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明确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高功率因数条件;其次,利用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获取网侧电压的相位与幅值信息,并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逆变器输出功率相位补偿角;然后,建立了基于比例积分谐振控制器的逆变器输出功率控制回路,将逆变器输出功率调节接近理想值。最后,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解电容 逆变器输出功率 相位补偿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下熔媒法人造金刚石合成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主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5-1049,共15页
本文对熔媒法人造金刚石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包括熔媒金属(FC或m)、石墨(g)和金刚石(D)存在状态、结晶状况、微观结构和结构特征及其各自结果的分析讨论等研究作了报导。在此基础上对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制作出有机统一整体的讨论如下:(1... 本文对熔媒法人造金刚石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包括熔媒金属(FC或m)、石墨(g)和金刚石(D)存在状态、结晶状况、微观结构和结构特征及其各自结果的分析讨论等研究作了报导。在此基础上对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制作出有机统一整体的讨论如下:(1)形成D结晶基元相变必要条件的特征,可以认为在m熔化过程中发生的助熔激发效应。由于m的d带空穴同g的π-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各种集团和原子,特别是具有近程有序与密排面结构的原子集团,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适当尺寸和可变组元的类填隙式固溶体-复合原子集团;(2)形成D结晶基元相变充分条件的特征,可以认为在前述的复合原子集团中的密排面间隙部位发生m的催化激发效应。由于m的价电子处于激发态统计权重增高达到d3s或类sp3状态,诱发处于复合原子集团中类g原子集团实现sp2转移sp3状态。形成一种具有可变组分、不稳定的或部分稳定的类间隙相。这种间隙相式复合原子集团是相变的产物,也是在非平衡态下具有扩散性的主要结晶基底和结晶基元;(3)人造金刚石体系中m/g相互作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的特征可用它们的界面结合特征方程作判据来描述。这种判据取决于反映在它们表面和界面上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尺寸等效应(与原子-分子层次结构及相互作用状态有关)的表面能、界面能和有效尺寸。所推导的方程对人造金刚石体系中相互作用,即熔媒激发复合效应的最适合状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熔-催化(熔媒)法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制 超高压高温技术 形成金刚石结晶基元的相变 熔媒激发复合效应 复合原子集团 非平衡态 界面结合特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