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biased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time system based on modulating functions with input and output white noises
1
作者 贺尚红 李旭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73-781,共9页
An efficient unbiased est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linear continuous-time system with noisy input and output measurements.Using the Gaussian modulating filters,by numerical integratio... An efficient unbiased est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linear continuous-time system with noisy input and output measurements.Using the Gaussian modulating filters,by numerical integration,an equivalent discrete identification model which is parameterized with continuous-time model parameters is developed,and the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least-squares (LS) algorithm.Even with white noises in input and output measurement data,the LS estimate is biased,and the bias is determined by the variances of noises.According to the asymptotic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as and noise variances is derived.One equation relating to the measurement noise variances is deri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S errors.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denominator of 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by one,an extended model is constructed.By comparing the true value and LS estimates of the parameters between original and extended model,another equation with input and output noise variances is formulated.So,the noise variances are resolved by the set of equations,the LS bias is eliminated and the unbiased estimates of system parameters are obtained.A simulation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standard LS with bias eliminating LS algorithm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n efficient method with noisy input and output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time system unbiased parameter modulating functions no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t and Pepper Noise Filter Based on GA-BP Algorithm Noise Detector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寅卯 李晓娟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于噪声检测的中值滤波器已广泛用于消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然而在高噪声密度情况下,对噪声像素的定位不准确很容易造成图像边缘的模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P的椒盐噪声滤波算法,克服了这一缺陷。算法首先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 基于噪声检测的中值滤波器已广泛用于消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然而在高噪声密度情况下,对噪声像素的定位不准确很容易造成图像边缘的模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P的椒盐噪声滤波算法,克服了这一缺陷。算法首先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对图像中的噪声像素定位,然后引入保边函数和PRP算法求目标函数的极值进而实现图像的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滤波算法效果有明显改善,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P算法 椒盐噪声 噪声检测 保边函数 PR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sub cross-correlation cancellation technique for unambiguous acquisition of BOC(kn, n) signals 被引量:5
3
作者 JI Yuanfa CHEN Xiaoqian +2 位作者 FU Qiang SUN Xiyan ZHEN Weim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5期852-860,共9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mbiguous acquisition of BOC signals caused by its property of multiple peaks,an unambiguous acquisition algorithm named reconstruction of sub cross-correlation cancellation techniqu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mbiguous acquisition of BOC signals caused by its property of multiple peaks,an unambiguous acquisition algorithm named reconstruction of sub cross-correlation cancellation technique(RSCCT)for BOC(kn,n)signals is proposed.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of signal decomposi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cquisition algorithm structure,and then based on the method of reconstructing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The method firstly gets the sub-pseudorandom noise(PRN)code by decomposing the local PRN code,then uses BOC(kn,n)and the sub-PRN code cross-correlation to get the sub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Finally,the correlation peak with a single peak is obtained by reconstructing the sub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so that the ambiguities of BOC acquisition are removed.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RSCCT can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side peaks of BOC(kn,n)group signals while maintaining the narrow correlation of BOC,and its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equivalent to sub carrier phase cancellation(SCPC)and autocorrelation side-peak cancellation technique(ASPeCT),and it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relative to BPSK-like.For BOC(n,n),the acquisition sensitivity of RSCCT is 3.25 dB,0.81 dB and 0.25 dB higher than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like,SCPC and ASPeCT at the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of 90%,respectively.The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is 1.91,3.0 and 3.7 times higher than ASPeCT,SCPC and BPSK-like at SNR=–20 dB,respectively.For BOC(2n,n),the acquisition sensitivity of RSCCT is 5.5 dB,1.25 dB and 2.69 dB higher than BPSK-like,SCPC and ASPeCT at the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of 90%,respectively.The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is 1.02,1.68 and 2.12 times higher than ASPeCT,SCPC and BPSK-like at SNR=–20 dB,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 decomposition SUB cross-correlation reconstructingcorrelation function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被引量:3
4
作者 ZENG Ming LI Jing-hai +1 位作者 MENG Qing-hao ZHANG Xiao-n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92-698,共7页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 time se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wind pattern recognition.Firstly,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 time se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wind pattern recognition.Firstly,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recorde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studied us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and the corresponding scaling exponents are larger than 1.This indicates that all thes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have non-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s.Secondly,concerning this special feature( i.e.,non-stationarity)of wind signals,a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namely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DCCA) coefficient,i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of different anemometer pairs.Finally,experiments on ten wind speed data synchronously collected by the ten anemometers with equidistant arrangement illustrate that the method of DCCA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an accurately analyze full-scal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also can easily identify the seasonal component,while three traditional 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s(i.e.,Pearson coefficient,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and DCCA method) cannot give us these information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DCCA)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earson coefficient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偏相干方法的车内路噪噪声源识别
5
作者 刘志恩 胡宇航 +3 位作者 卢炽华 程灿 李晓龙 陈弯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09,共7页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和偏相干分析法进行结构路噪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以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分析结果为基准验证偏相干分析法的可靠性,最终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基于分析结果确定车内结构路噪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进行改进,通过对左右后悬架衬套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204 Hz频率点处噪声峰值显著降低,车内驾驶员右耳处的噪声总声压级降低3.09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结构路噪 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 偏相干分析法 衬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冲击噪声的高精度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6
作者 单泽彪 姚瑞广 +2 位作者 刘小松 薛泓垚 刘云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针对现有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在冲击噪声下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分数低阶矩和指数族分布函数的离格近似l_(0)范数DOA估计算法。首先,利用相控分数低阶矩抑制冲击噪声,构建稀疏DOA模型;其次,通过对平滑函数的平滑性... 针对现有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在冲击噪声下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分数低阶矩和指数族分布函数的离格近似l_(0)范数DOA估计算法。首先,利用相控分数低阶矩抑制冲击噪声,构建稀疏DOA模型;其次,通过对平滑函数的平滑性和陡峭性进行研究,构造了一类平滑性和陡峭性可变的函数族,并利用该函数族求解初始支撑集;然后,提出了一种前向展望和后向延拓策略,对初始支撑集进行扩展,并从中选择出可以使残差最小化的一组支撑集为最优支撑集,从而确定在格DOA估计;最后,为了解决网格失配效应,利用DOA粗估计与离格偏差之间的联合稀疏性,通过交替方向迭代联合求解DOA粗估计与离格偏差,获得离格DOA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相比,在信噪比为-8 dB时,所提算法的DOA估计精度提高了66.36%。此外,当冲击噪声特征指数大于0.6时,所提算法对目标DOA的估计误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仿真结果充分说明了所提算法可在冲击噪声下实现高精度的DOA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近似l 0范数 冲击噪声 指数族分布函数 前向展望 后向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损失函数的低信噪比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
7
作者 高宏宇 宋雪岩 +1 位作者 张译文 郝枫桦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2,共11页
检波器采集的实际微地震数据所包含的噪声类型复杂,数据的信噪比极低,传统的去噪方法无法清晰识别有效信号和噪声。为此,提出了一种优化损失函数约束的融合残差注意力的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RADNet)去噪方法。该方法使用深度卷积自编码... 检波器采集的实际微地震数据所包含的噪声类型复杂,数据的信噪比极低,传统的去噪方法无法清晰识别有效信号和噪声。为此,提出了一种优化损失函数约束的融合残差注意力的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RADNet)去噪方法。该方法使用深度卷积自编码结构对含噪数据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并融合全局特征,利用注意力机制对不同特征进行权重分配,同时引入优化后的损失函数指导网络训练,最后基于残差网络构建去噪后的有效信号。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将RADNet方法应用于仿真和实际微地震数据处理,并与现有的去噪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RADNet去噪方法相较于基准的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和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峰值信噪比(PSNR)分别提升了2.783 dB和8.099 dB,结构相似度(SSIM)分别提升了0.031和0.065。此外,与同类方法相比,提出的RADNet去噪方法均方误差(MSE)更低,并且能够更好地保留微地震数据中的有效信号及同相轴波形纹理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微地震 随机噪声 低信噪比 损失函数 深度卷积自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8
作者 吴丽慧 廖武林 +1 位作者 黎金玲 包萨日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黄石市 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YOLOv7:水面垃圾小目标检测算法
9
作者 徐守坤 龚研 李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8-2334,共7页
为解决水面垃圾检测中小目标比例高、易受光照及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型检测算法FA-YOLOv7。构建一个上下文信息感知模块(GCFA),解决小目标环境语境信息缺失的难题;引进深度噪声抑制模块(DNSM),降低环境噪声对... 为解决水面垃圾检测中小目标比例高、易受光照及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型检测算法FA-YOLOv7。构建一个上下文信息感知模块(GCFA),解决小目标环境语境信息缺失的难题;引进深度噪声抑制模块(DNSM),降低环境噪声对检测精度的影响;为增强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和提高收敛速度,采用联合回归损失函数。通过水面垃圾检测实际应用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小目标检测 水面漂浮垃圾 自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噪声抑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级分解的前围声学包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帅 吴宪 薛顺达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搭建了前围声学包多层级目标分解架构,提出GAPSO-RBFNN(genetic algorith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多层级目标分解架构。将材料数据库、覆盖率、泄漏量作为优化的变... 搭建了前围声学包多层级目标分解架构,提出GAPSO-RBFNN(genetic algorith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多层级目标分解架构。将材料数据库、覆盖率、泄漏量作为优化的变量范围,以PBNR(power based noise reduction)均值作为约束,以质量和成本作为优化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Pareto多目标解集。并从中选取满足设计目标的最佳组合方案(材料组合、覆盖率、前围过孔密封方案选型)。结果显示,该模型最终的优化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误差分别为0.35%,1.47%,1.82%,相较于初始声学包方案,优化后的结果显示,PBNR均值提升3.05%,其质量降低52.38%,成本降低15.15%,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SO-RBFNN 声学包 PBNR NSGA-II Pareto多目标解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vy噪声下的二维三稳随机共振系统的微弱噪声检测
11
作者 侯帅楠 殷利平 李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3,共7页
在Levy噪声的驱动下,提出一种参数可调的二维三维随机共振(Two-dimensional Tr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TDTSR)系统,以平均信噪比增益(Mean Signal-to-noise Ratio Gain,MSNRG)为衡量指标,对系统参数进行寻优,采用ChamberMallows-S... 在Levy噪声的驱动下,提出一种参数可调的二维三维随机共振(Two-dimensional Tr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TDTSR)系统,以平均信噪比增益(Mean Signal-to-noise Ratio Gain,MSNRG)为衡量指标,对系统参数进行寻优,采用ChamberMallows-Stuck(CMS)算法和耦合4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算法相结合求解系统输出。首先,通过研究系统等效势函数,分析粒子跃迁路径和随机共振能量转换现象。然后,分析Levy噪声对各个参数的影响,确定其参数数值。此外,以MSNRG为系统衡量指标,将一维三稳随机共振(One-dimensional Tr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ODTSR)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DTSR系统的MSNRG大于ODTSR系统。最后,将两种系统应用于微弱信号检测,并采用自适应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TDTSR系统优于ODTSR系统。此系统对微弱信号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随机共振 Levy噪声 微弱信号检测 信噪比 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分量宽频带台阵数据的福建地区地震背景噪声源分析
12
作者 张丽娜 刘祥龙 +2 位作者 董培育 陈智勇 宋政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46,共16页
背景噪声成像已经在地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精度会受到噪声源分布的严重影响,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6年福建及其邻区的94个宽频带地震台的三分量连续记录,采用频率域偏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0.085~0.2Hz和0.2~0.5Hz两... 背景噪声成像已经在地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精度会受到噪声源分布的严重影响,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6年福建及其邻区的94个宽频带地震台的三分量连续记录,采用频率域偏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0.085~0.2Hz和0.2~0.5Hz两个频段内噪声的主要来源方向,并对其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发现0.085~0.2Hz频段的噪声来源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噪声主要来源于阿拉斯加海域;夏秋两季噪声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南部以及南极洲附近的区域.0.2~0.5Hz频段噪声来源方向的季节变化较小,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表明其主要来源可能是我国东南沿海海域.部分台站方向估计存在较大偏差,分析表明是由偏振分析方法的180°模糊问题引起的.最后,本文结合噪声互相关函数的非对称性,以及莫兰蒂台风期间的台阵聚束分析结果,对偏振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 偏振分析 噪声互相关函数非对称性 聚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暴露对大脑皮质相关区域功能连接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张琪 潘庆春 +4 位作者 米雪芹 胡雯静 赵海琪 田野 李蓓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常频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人群大脑皮质功能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分析长期噪声暴露的常频听力正常人群静息态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 目的常频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人群大脑皮质功能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分析长期噪声暴露的常频听力正常人群静息态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就诊的常频听力正常受试者54例,按照是否有噪声暴露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有噪声暴露史)27例和对照组(无噪声暴露史)27例。应用fNIRS分析两组静息状态下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强度,比较两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Broca区、Wernicke区间同源、异源脑网络差异;所有受试者行相关点位P300检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LPFC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的相关性。结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_(2))情况下,试验组全脑功能连接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源比较中,试验组左侧((left,L))-Broca区、L-DLPFC区及右侧(right,R)-Wernicke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Broca、R-DLPFC及L-Wernicke)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源比较中,试验组L-Wernicke与L-Broca,R-Wernicke与L-Broca,L-Broca与L-DLPFC,L-Broca与R-DLPFC,L-Wernicke与R-Broca,R-Broca与L-DLPFC,R-Broca与R-DLPFC,R-Wernicke与L-Wernicke,R-Wernicke与L-DLPFC区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roca与R-Broca,R-Broca与R-Wernicke,R-Broca与R-DLPFC,L-Wernicke与L-DLPFC,L-Wernicke与R-DLPFC,R-Wernicke与R-DLPFC,L-DLPFC与R-DLPFC)R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暴露的人群在听力损失之前,大脑听觉语言及认知皮层已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大脑皮质 认知 脑功能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海洋MT数据脉冲噪声压制方法
14
作者 徐天 罗鸣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MT)利用海底电磁台站(OBEM)接收天然大地电磁信号,利用阻抗张量估计方法计算视电阻率与相位,进而探测海底电性结构。OBEM产生的噪声常表现为具有特定频率特征的不规则高频脉冲,这种噪声导致受干扰频点的阻抗张量偏离真实... 海洋大地电磁法(MT)利用海底电磁台站(OBEM)接收天然大地电磁信号,利用阻抗张量估计方法计算视电阻率与相位,进而探测海底电性结构。OBEM产生的噪声常表现为具有特定频率特征的不规则高频脉冲,这种噪声导致受干扰频点的阻抗张量偏离真实值,严重影响数据解释。为降低脉冲噪声对海洋MT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利用一阶差分预白降低海洋MT数据的低频能量以提高Hampel识别器的噪声识别率,在频域利用Hampel识别器识别出大地电磁四分量中的脉冲噪声所在频点,考虑到大地电磁阻抗估计的稳定性,合并四分量噪声频点并做统一的降幅处理以压制脉冲噪声,达到校正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的目的。为评价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的脉冲噪声压制效果,基于MT信号和脉冲噪声之间的周期性差异,利用自相关函数进行定性评价,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实测数据的噪声压制效果评价。将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实测海洋大地电磁数据脉冲噪声压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压制海洋MT数据中的脉冲噪声,消减自相关函数曲线中噪声引起的周期峰,校正噪声引起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了.MT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脉冲噪声 Hampel识别器 自相关函数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梳状函数的有限长圆柱壳水动力噪声计算方法
15
作者 俞白兮 朱正道 +1 位作者 李凯 司马灿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2-1133,共12页
单层圆柱壳是水下航行体常见的结构形式,在水动力噪声控制方面较双层圆柱壳更具优势,但随着航速的增加,单层圆柱壳的水动力噪声问题仍不可忽视。本文建立了无限大理想水介质中有限长圆柱壳的声振耦合模型,并基于梳状函数,采用相关函数... 单层圆柱壳是水下航行体常见的结构形式,在水动力噪声控制方面较双层圆柱壳更具优势,但随着航速的增加,单层圆柱壳的水动力噪声问题仍不可忽视。本文建立了无限大理想水介质中有限长圆柱壳的声振耦合模型,并基于梳状函数,采用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建立了有限长圆柱壳受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激励的水动力噪声计算方法。计算中分别采用梳状函数法与直接扩展法建立圆柱面的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对圆柱表面激励力与壳体振动位移的影响,最后将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辐射声功率与统计能量法结果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梳状函数法得到的圆柱面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作用力和圆柱壳振动位移功率谱密度函数与直接扩展法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其中基于梳状函数法计算得到的圆柱壳辐射声功率与统计能量法计算结果在中高频具有更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基于梳状函数的有限长圆柱壳水动力噪声计算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此外,对比了不同航速、不同壳体厚度对圆柱壳受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激励的辐射声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符合水动力噪声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圆柱壳 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 梳状函数法 水动力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干扰环境下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微弱语音信号检测
16
作者 张晨思 王茂宁 +5 位作者 钟羽中 张建伟 刘严才 闫海卫 王伟 晏世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AS)可用于隧道塌陷事故中的人员搜救、人声信号定位。但在基于DAS的语音活动检测(VAD)中,使用户外采集的真实数据进行语音提取面临着以下问题:受限于嘈杂的现场环境和有限的采集信号方式,收集到的语音易被复杂强...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AS)可用于隧道塌陷事故中的人员搜救、人声信号定位。但在基于DAS的语音活动检测(VAD)中,使用户外采集的真实数据进行语音提取面临着以下问题:受限于嘈杂的现场环境和有限的采集信号方式,收集到的语音易被复杂强噪声干扰,无法获得干净的语音数据用于监督训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短期自相关特征的算法(ST-ACF)进行语音活动检测,结合了音高信息和自相关函数检测语音帧的相关谐波特征,使得算法在极低信噪比(小于-10 dB)的DAS环境下仍能提取所有有效人声。ST-ACF算法包括预去噪阶段和语音检测阶段。在预去噪阶段,基于对语音音高信息周期性的研究,设计双通道时间窗口,对两类典型噪声进行预去噪。在语音检测阶段,提出一种改进式自相关函数,考虑特征值和变化幅度两个维度,通过其乘积最大化语音和噪音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算法对临界数据的处理能力。算法改进后能得到与特征出现频率匹配的最佳频谱窗口,可利用其寻找局部谐波,并通过分析局部谐波区分语音和非语音。实验使用DAS真实数据和NOISEX-92数据集中的6类噪声,采用指标误帧率对算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T-ACF在高能噪声环境中表现优异,误帧率仅为19.74%,相较于基线算法提升了5.91%;同时,在DAS数据集上,ST-ACF也表现出最佳性能。总体而言,通过时间窗口和自相关函数的改进,ST-ACF在处理DAS语音数据时表现出色,对不同噪声环境都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展现出应用于多种复杂场景的潜力,拓展了基于分布式光纤语音信号处理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语音端点检测 低信噪比 音高信息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D-PSR-MNF的海洋MT数据噪声压制方法
17
作者 徐天 罗鸣 +1 位作者 封常青 吴云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8,共17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杂的强能量噪声,本文提出SVMD-PSR-MNF方法对其进行压制.通过连续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SVMD)实现噪声预估计,然后利用相空间重构(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将时间序列转化为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将含噪MT数据分解为一系列MNF成分,最后通过MNF成分的选取重构实现信噪分离.针对实测数据去噪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本文基于大地电磁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和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周期性,提出基于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的去噪效果评价方法.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中.本文基于一维各向异性模型模拟连续频谱的MT信号,并采用三维随机海浪感应磁场公式合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含噪MT数据.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D-PSR-MNF方法可在压制噪声的同时较好地恢复有效信号,校正噪声导致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MT数据质量;ACF可评价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海浪感应磁噪声 连续变分模态分解 相空间重构 最小噪声分离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分数阶随机热方程解的Holder连续性
18
作者 刘洋 吴克晴 冯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研究一类受噪声驱动影响的分数阶随机热方程解的Holder连续性,方程中带有分数阶微分算子和噪声随机项,利用初值条件的特性和格林函数定义了解的形式,通过Picard迭代法和Kolomogorov连续性定理得到了解的存在性和Holder连续性,给出一个... 研究一类受噪声驱动影响的分数阶随机热方程解的Holder连续性,方程中带有分数阶微分算子和噪声随机项,利用初值条件的特性和格林函数定义了解的形式,通过Picard迭代法和Kolomogorov连续性定理得到了解的存在性和Holder连续性,给出一个例子验证了所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随机热方程 噪声 Green’函数 HOLDER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偏磁下大型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特性分析及特征识别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唐兵 许加柱 +2 位作者 童涛 徐碧川 曾磊磊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直流偏磁是引起大型变压器振动加剧和噪声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掌握直流偏磁下大型变压器振动和噪声特征,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评估和降噪减振至关重要。以某一406 MVA超高压大型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开展振动和噪声特性研究:首先,基于场... 直流偏磁是引起大型变压器振动加剧和噪声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掌握直流偏磁下大型变压器振动和噪声特征,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评估和降噪减振至关重要。以某一406 MVA超高压大型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开展振动和噪声特性研究:首先,基于场路耦合有限元法,仿真分析其在不同直流偏磁电流下的空载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直流偏磁下励磁电流规律,进而建立电路-磁场-固体力学-压力声学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考虑磁致伸缩的影响,求得直流偏磁下变压器不同测量点的振动位移有效值和噪声信号时频特性;然后,对变压器周围不同测量点进行声级测定,将仿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变压器振动噪声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提取直流偏磁下大型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特征量,提出1种基于噪声信号本征模态函数能量比的变压器振动特征识别方法。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严重程度,准确掌握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为及时采取抑制直流偏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偏磁 振动噪声 多物理场耦合 变压器 本征模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磁超声检测信号的联合降噪方法
20
作者 杨斌 易朋兴 郝峥旭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9-528,共10页
为自适应地滤除电磁超声检测信号中的低频偏置与高频噪声,降低噪声对后续信号特征分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将变分模态分解与改进阈值的小波变换相结合的二级框架降噪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变分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并使用评价系数选择合... 为自适应地滤除电磁超声检测信号中的低频偏置与高频噪声,降低噪声对后续信号特征分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将变分模态分解与改进阈值的小波变换相结合的二级框架降噪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变分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并使用评价系数选择合适的模态函数分量对信号进行重构,之后使用改进阈值的小波变换法进行二次滤波。通过对不同噪声水平的仿真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在实际缺陷检测信号的降噪处理中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因此,该方法能够用于电磁超声检测信号的降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降噪 阈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