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ing cotton canopy architecture for machine picking cotton via high plant density and plant growth retardants 被引量:1
1
作者 LAKSHMANAN Sankar SOMASUNDARAM Selvaraj +4 位作者 SHRI RANGASAMI Silambiah ANANTHARAJU Pokkharu VIJAYALAKSHMI Dhashnamurthi RAGAVAN Thiruvengadam DHAMODHARAN Paramasivam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Machine picking in cotton is an emerging practice in India,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bour shortages and production costs increasing.Cotton production has been declining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high density planti... Machine picking in cotton is an emerging practice in India,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bour shortages and production costs increasing.Cotton production has been declining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high density planting system(HDPS)offers a viable method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by increasing plant populations per unit area,optimizing resource utilization,and facilitating machine picking.Cotton is an indeterminate plant that produce excessive vegeta-tive growth in favorable soil fertility and moisture conditions,which posing challenges for efficient machine picking.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tardants(PGRs)is essential for controlling canopy architecture.PGRs reduce internode elongation,promote regulated branching,and increase plant compactness,making cotton plants better suited for machine picking.PGRs application also optimizes photosynthates distribution between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resulting in higher yields and improved fibre quality.The integration of HDPS and PGRs applications results in an optimal plant architecture for improving machine picking efficiency.However,the success of this integration is determined by some factors,including cotton variety,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nd geographical variations.These approaches not only address yield stagnation and labour shortages but also help to establish mor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otton farming practices,resulting in higher cotton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High density planting system Plant growth retardant Canopy management Defoliators Machine picking Yield improv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me Retardant and Pyrolytic Behaviors of Polyamide 6/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治国 欧育湘 吴俊浩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Na +-montmorillonite(Na +-MMT) was converted to organic montmorillonite(OMMT) using modifier which was synthesized at authors’ laboratory. PA6/OMMT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via in situ intercalative polymerization.... Na +-montmorillonite(Na +-MMT) was converted to organic montmorillonite(OMMT) using modifier which was synthesized at authors’ laboratory. PA6/OMMT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via in situ intercalative polymerization. The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I), UL 94V flame retardanc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PA6/OMMT using thermal gravity analysis (TGA) were measured.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techniqu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yrolytic residuum and the cone calorimeter (CONE)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a number of combustion parameter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fire safety, including heat release rate, mass loss rate, effective combustion heat, total heat release, specific extinction area and the time of ignition. In addition,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pyrolytic residuum and the correspond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data were obtained,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residuum from CONE measurement was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MIDE 6 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in SITU intercalative POLYMERIZATION flame retardancy PYRO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bological and flame retardant modification of polyamide-6 composite 被引量:4
3
作者 YOU Yi-lan LIU Chen-ming +2 位作者 LI Du-xin LIU Shi-jun HE Guo-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88-97,共10页
A series of wear and flame resistant polyamide 6(PA6)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glass fiber(GF)and talc(T)as reinforcer,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and graphite(Gr)as solid lubricants,red phosphorus(RP)and zinc b... A series of wear and flame resistant polyamide 6(PA6)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glass fiber(GF)and talc(T)as reinforcer,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and graphite(Gr)as solid lubricants,red phosphorus(RP)and zinc borate(ZB)as flame retardant.The tribological property,mechanical property,flame retardant property and the 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The tests show that the formula of the wear resistant PA6 composite(WRPA 6)is PA6/GF/T/PTFE/Gr in the ratio of 100/15/5/10/5 by mass.Because this composite exhibits the lowest friction coefficient(0.1429)and no wear mass loss,the introduction of RP and ZB can increase the flame resistance of WRPA6,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RP and ZB is obtained.Detailedly,the composite with 4 parts of ZB and 12 parts of RP shows the best flame retardant property,achieving the highest limiting oxygen index(LOI)(30.2 vol%)and a UL94 V-0 rating,and the 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s may be gas phase along with condense phas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R-RESISTANT 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6 compo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lays in Fire Retardant Materials of Polymers
4
作者 WANG Linjiang XIE Xiangli Charles A.Wilkie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9-99,共1页
Because of the dispersion at the nanometer level,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s exhibit superior properties in comparison with pure polymer or conventional composites; this includes properties such as barrier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dispersion at the nanometer level,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s exhibit superior properties in comparison with pure polymer or conventional composites; this includes properties such as barrier properties ,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flame retardancy. The outstanding properties of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s are achieved at a much lower volume fra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mposites.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s can be processed using common techniques, such as extrusion and casting, which are superior to the cumbersome techniques used for the conventional composites. Hence,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s have important potential commerci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S POLYMER FIRE retardant MATER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延缓剂处理对欧李根状茎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穆霄鹏 牟小燕 +4 位作者 亓新亮 王晶 杨钰 张建成 王鹏飞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延缓剂对欧李(Prunus humilis)根状茎扦插生根的影响,该研究以‘晋欧1号’根状茎为材料,测定3种生长延缓剂(烯效唑S_(3307)、多效唑PP_(333)、缩节胺DPC)处理下根状茎的生根率、发芽率、形态、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 为研究不同生长延缓剂对欧李(Prunus humilis)根状茎扦插生根的影响,该研究以‘晋欧1号’根状茎为材料,测定3种生长延缓剂(烯效唑S_(3307)、多效唑PP_(333)、缩节胺DPC)处理下根状茎的生根率、发芽率、形态、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以期筛选欧李根状茎扦插最适生长延缓剂及浓度。结果表明:S_(3307)(50 mg∙L^(-1))、PP_(333)(100 mg∙L^(-1))和DPC(100 mg∙L^(-1))均显著提高欧李根状茎生根率,由对照的22.16%分别提高到78.02%、57.10%和56.70%;还提高根状茎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SOD和CAT活性。此外,生长延缓剂促进根状茎插穗生长素(IAA)积累及其合成关键基因Ch TAA1、Ch TAA2和Ch YUC1的表达,同时抑制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合成,有利于欧李根状茎扦插生根。该研究结果为欧李根状茎扦插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根状茎扦插 生长延缓剂 营养物质 氧化酶活性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水泥浆用AMPS基耐高温缓凝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燕 宋巍 +3 位作者 周岩 李祥银 罗伟强 唐欣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6-1650,1657,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油气井固井水泥浆用AMPS基耐高温缓凝剂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AMPS基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聚合物抗高温缓凝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缓凝剂作用机理的进展。指出两性离子缓凝剂是研究... 综述了近年来油气井固井水泥浆用AMPS基耐高温缓凝剂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AMPS基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聚合物抗高温缓凝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缓凝剂作用机理的进展。指出两性离子缓凝剂是研究重点,现有研究存在聚合物缓凝剂结构单一,没有系统研究影响聚合物缓凝剂性能的主控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缓凝机理研究还主要是基于宏观性能上的假设和描述,阴离子型缓凝剂中引入阳离子对性能改善的内在原因没有探明,缓凝剂分子在井下的形态和结构研究尚处空白,这些因素都极大阻碍当前缓凝剂性能的提升。当今发展起来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AMPS基 耐高温 缓凝剂 缓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涂布纸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赵鑫 王志亮 +3 位作者 许苗军 都业壮 梁德权 潘高峰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4,194,共8页
本研究以可溶性淀粉为成膜剂,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铵为阻燃剂,制备了水性阻燃涂料,并用于定量60 g/m2的纸张表面涂布,制备阻燃涂布纸。当阻燃涂料中淀粉、硫酸铵与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3∶1∶2、阻燃剂含量5%,涂布量2.0 g/m2时,制得阻燃涂... 本研究以可溶性淀粉为成膜剂,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铵为阻燃剂,制备了水性阻燃涂料,并用于定量60 g/m2的纸张表面涂布,制备阻燃涂布纸。当阻燃涂料中淀粉、硫酸铵与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3∶1∶2、阻燃剂含量5%,涂布量2.0 g/m2时,制得阻燃涂布纸在垂直燃烧测试时的损毁占比由原纸的100%降低至35.9%,极限氧指数由18.3%提高至30.0%。在燃烧过程中,阻燃剂分解产生的酸类物质催化纤维素和淀粉碳化,同时含氮基团分解产生的难燃性气体能够稀释可燃物和氧气浓度,从而赋予纸张优异的阻燃性能。阻燃纸4#的撕裂度从原纸的308 mN提高至339 mN,抗张强度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纸 表面涂布 催化成炭 高效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与冲击危害的被动防护包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娟 梁焰彭 +2 位作者 刘媛 刘添添 张青松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其外表面温度高达274℃。为了有效包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高温冲击危害,提出了电池包顶板涂敷防火涂层的被动防护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基膨胀型防火涂层可通过膨胀有效阻隔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冲击压力的影响,通过吸收热量降低并延缓电池包顶板的温度上升。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包容性验证实验结果可知,1.0 mm厚的E80S20涂层和E85S15B3涂层分别使电池包顶板最高温度下降52.16%和55.80%,结构最高形变分别降低72.2%和44.4%。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层被动防护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池舱体对热失控高温和冲击危害的包容性,可作为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冲击 防火涂层 被动防护 热失控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系统电加热延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东 吴思远 +1 位作者 赵日晶 王飞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3,共6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冬季制热运行时因室外机结霜引起的制热量衰减问题,在室外换热器的进口管上安装一个电加热器,以提升蒸发温度,延缓外机结霜,降低除霜频率。搭建试验样机,测试对比有/无电加热时系统的性能,对比恒定工作参数和自动调节的差... 针对空气源热泵冬季制热运行时因室外机结霜引起的制热量衰减问题,在室外换热器的进口管上安装一个电加热器,以提升蒸发温度,延缓外机结霜,降低除霜频率。搭建试验样机,测试对比有/无电加热时系统的性能,对比恒定工作参数和自动调节的差异,研究电加热功率、压缩机频率、膨胀阀开度、外风机转速对制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60 W电加热可使制热时间延长15.1%,平均制热量提升1.6%;在0~735 W功率范围内,制热时间随电加热功率线性增长,平均每100 W加热功率延长制热时间2.4 min。研究可为空气源热泵除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延霜 电加热 热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香草醛为原料的含磷生物基阻燃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重远 白怡宁 +3 位作者 刘贺晨 刘畅 黎馨阳 江钰哲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7,共12页
针对当前环氧树脂在电气绝缘及阻燃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可再生资源香草醛,合成一种含磷的生物基阻燃树脂——双(甲基丙烯酸酯基-4-羟基-3-甲氧基苯基)磷酸二苯酯(DGEBDB),将DGEBDB... 针对当前环氧树脂在电气绝缘及阻燃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可再生资源香草醛,合成一种含磷的生物基阻燃树脂——双(甲基丙烯酸酯基-4-羟基-3-甲氧基苯基)磷酸二苯酯(DGEBDB),将DGEBDB(质量分数为0%、25%、50%、75%)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共混制备固化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DGEBDB的质量分数为75%时,环氧共混体系的LOI由22.6%提升至34.2%,并在UL 94垂直燃烧实验中达到V-0的阻燃级别。锥形量热实验进一步表明,DGEBDB在高温环境下能有效降低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THR),显示出卓越的防火特性。电气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即便在DGEBDB掺杂质量分数高达75%的情况下,环氧固化物的电性能依然保持优良,确保了DGEBDB在电气应用中的稳定可靠性。力学性能测试显示,随着DGEBDB含量的增加,环氧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也相应提高,表明环氧固化物结构完整性和负载承受能力的提升。因此,DGEBDB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同时保持了环氧树脂较为优良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当DGEBDB质量分数为25%时,各项性能综合表现最佳,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DOPO 双酚A环氧树脂 阻燃 电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S衍生物阻燃环氧树脂的热降解动力学及阻燃性能研究
11
作者 宝冬梅 马仕凯 +8 位作者 穆星宇 胥秋 叶小林 高成涛 李玉美 邹光龙 文竹 张玉鹏 侯学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2,共8页
目前利用简单方法合成双基阻燃剂,构建高性能阻燃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备受关注。首先,合成了磷杂菲-三嗪双基阻燃剂TFD,并将其添加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复合材料EP/TFD;其次,进行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锥形量热(CONE)测试,并... 目前利用简单方法合成双基阻燃剂,构建高性能阻燃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备受关注。首先,合成了磷杂菲-三嗪双基阻燃剂TFD,并将其添加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复合材料EP/TFD;其次,进行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锥形量热(CONE)测试,并通过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EP/TFD的热稳定性;最后,通过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分析EP和EP/TFD的非等温热降解动力学数据,计算出热降解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并推测出热降解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阻燃剂TFD能够提高EP的阻燃性能、残炭量和热稳定性,当TFD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EP/TFD的LOI值为35.3%,达到UL-94 V-0级,总热释放量(THR)和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分别降低了20.57%和65.43%,即TFD在EP中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与纯EP相比,EP/TFD的初始分解温度(T_(5%))、最大热失重速率(R_(max))、峰温(T_(P))和E值均降低,其中E_(K)=148.19 kJ/mol,E_(O)=148.47 kJ/mol,A_(K)=4.04×10^(11)min^(-1),热降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n),反应级数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D 环氧树脂(EP) 热降解动力学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作为灭火及火灾抑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12
作者 李妍 李莹 +2 位作者 翁云宣 程东浩 高海南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9-69,共11页
目的探讨水凝胶作为灭火剂和火灾抑制材料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水凝胶的灭火机理、原料的来源、制备方法及它在灭火和火灾抑制等方面的应用,对水凝胶灭火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结论水凝胶凭借多重阻燃机制(... 目的探讨水凝胶作为灭火剂和火灾抑制材料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水凝胶的灭火机理、原料的来源、制备方法及它在灭火和火灾抑制等方面的应用,对水凝胶灭火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结论水凝胶凭借多重阻燃机制(如吸热降温、覆盖阻隔、自由基抑制等)及绿色可持续特性,在火灾防控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随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突破,水凝胶有望发展成为集绿色减震包装、高效灭火、环境友好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消防材料,为工业、林业、交通等多领域提供更可靠的防火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灭火剂 阻燃剂 火灾抑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尾矿/聚磷酸铵的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刘秀玉 王国栋 +5 位作者 都一达 王学庆 吴胜华 戴康 管梦凡 唐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4-670,共17页
采用铜尾矿(CTS)酸解上清液通过阳离子置换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APP(APP-M),并将其与铜尾矿复配加入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中,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铜尾矿/改性聚磷酸铵(RPUF/CTS/APP-M)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 采用铜尾矿(CTS)酸解上清液通过阳离子置换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APP(APP-M),并将其与铜尾矿复配加入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中,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铜尾矿/改性聚磷酸铵(RPUF/CTS/APP-M)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FTIR)、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CT)、拉曼(Raman)光谱、导热系数的测试和表征,系统研究复合材料各项物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RPUF/CTS/APP-M复合材料气相-凝聚相协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RPUF-1的LOI值达到24.3%(体积分数),燃烧时无熔融滴落,UL-94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等级,RPUF/CTS/APP-M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明显提高。RPUF-5的pHRR和THR较纯样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34.4 kW/m^(2)、23.3 MJ/m^(2),相对于纯RPUF分别下降22.0%、41.8%,RPUF/CTS/APP-M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能提高。RPUF/CTS/APP-M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高度石墨化致密炭层,APP-M和CTS通过气相-凝聚相协同阻燃有效提升了RPU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该研究为铜尾矿的高价值利用和阻燃RPUF复合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硬质聚氨酯泡沫 聚磷酸铵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隔热性能
14
作者 廖喜林 丁娜 +2 位作者 刘淑萍 王慧萍 刘让同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力学性能、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作微电子、个人热管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隔热材料。为拓展PI气凝胶材料在热防护服领域的应用,选用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4,4...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力学性能、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作微电子、个人热管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隔热材料。为拓展PI气凝胶材料在热防护服领域的应用,选用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合成了聚酰胺酸,再用三乙胺和丙酮进行后处理得到聚酰胺酸盐(PAAs),并以芳纶毡为增强纤维,采用冷冻干燥与热亚胺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As固含量的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通过调控PAAs的固含量,研究了其对复合材料形貌、分子结构、阻燃性能、隔热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As固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更为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效锁定了纤维间的空气层,从而显著提升了隔热性能。其中,PAAs固含量为2.0 g的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800℃时的残炭率达到44.8%,极限氧指数为31.6%,垂直燃烧测试中炭化长度仅为1.0 cm,展现出良好的阻燃特性;同时,该样品可有效隔绝232.6℃的高温,总热释放量低至8.5 kJ/g,表明其具有出色的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气凝胶 芳纶纤维 阻燃性能 隔热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延迟变量及参数边界条件向量微分算子的迹公式
15
作者 李丹 杨传富 《数学年刊(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作者研究赋予特征参数边界条件及延迟变量向量Sturm-Liouville算子的特征值问题,得到了该算子的特征值迹公式.获得的特征值迹公式揭示了特征值与势函数、边界条件矩阵及延迟变量的关系.
关键词 向量微分算子 延迟变量 迹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阻燃木质材料及其制品发展的思考
16
作者 彭晓瑞 吴玉章 +1 位作者 屈伟 施海东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随着国家对消防安全的不断重视,木质材料及其制品阻燃性能的提升愈发重要,阻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剖析我国阻燃木质材料及其制品的行业现状,阐明我国阻燃木制品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等方面存在... 随着国家对消防安全的不断重视,木质材料及其制品阻燃性能的提升愈发重要,阻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剖析我国阻燃木质材料及其制品的行业现状,阐明我国阻燃木制品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技术开发、标准规范、政策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阻燃木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材料 木制品 阻燃 实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_(3)N_(4)/SA/PVA阻燃型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郭桂珍 秦英恋 +2 位作者 贺永强 吴昊 高凯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58,共7页
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SA/PVA)水凝胶为基体,热聚合法制备的磷掺杂氮化碳(p-C_(3)N_(4))为阻燃剂,采用循环冻融法制备了阻燃型水凝胶电解质(p-C_(3)N_(4)/SA/PV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同... 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SA/PVA)水凝胶为基体,热聚合法制备的磷掺杂氮化碳(p-C_(3)N_(4))为阻燃剂,采用循环冻融法制备了阻燃型水凝胶电解质(p-C_(3)N_(4)/SA/PV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同步热分析仪和燃烧法对p-C_(3)N_(4)/SA/PVA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测试;并对以p-C_(3)N_(4)/SA/PVA水凝胶为电解质的一体化超级电容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p-C_(3)N_(4),且p-C_(3)N_(4)在凝胶基体中分布均匀;相对于SA/PVA水凝胶,p-C_(3)N_(4)/SA/PVA水凝胶的初始降解温度由108℃提高到157℃,残碳量由33.5%提高到46%;燃烧后形成了致密的残留碳层,石墨化程度提高。此外,p-C_(3)N_(4)/SA/PVA水凝胶基一体化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电容特性,串联后能够点亮LED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磷掺杂氮化碳 水凝胶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在线净化GC-MS法测定土壤中36种卤系阻燃剂
18
作者 李晓亚 张永涛 +1 位作者 左海英 张晶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7,共16页
卤系阻燃剂(HFR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蓄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潜在健康风险而备受关注。HFRs在土壤中通常以痕量水平存在,由于土壤基质复杂,干扰严重,且不同类别HFRs的极性、热稳定性等存在显著差异,给多类HFRs的同步准确分... 卤系阻燃剂(HFR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蓄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潜在健康风险而备受关注。HFRs在土壤中通常以痕量水平存在,由于土壤基质复杂,干扰严重,且不同类别HFRs的极性、热稳定性等存在显著差异,给多类HFRs的同步准确分析带来挑战。在实际环境中HFRs常以复合污染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建立多类HFRs同步提取、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有效监测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水平。本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土壤中多溴联苯醚(PBDEs)、多溴联苯(PBBs)、德克隆(DPs)、多氯联苯(PCBs)等36种HFRs同时分析的方法,通过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E)在样品中加入乙二胺基-N-丙基(PSA)和弗罗里硅土(Florisil)填料,可有效去除有机酸、色素、脂类和极性干扰物,减少基质干扰。样品经充分研磨5min后,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在80℃温度和1500psi压力下,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静态萃取10min,循环2次。样品经提取净化后基质干扰显著减少,各化合物回收率能够达到60%以上。用硅藻土代替样品经同样的前处理过程,制备基质匹配溶液配制校准曲线,能有效减少实验流程中引入的干扰,经该曲线校正后顺式德克隆(Syn-DP)、反式德克隆(Anti-DP)、PBDE 206、PBDE209的回收率可达72.8%~123.5%。该方法PBBs、DPs、PCBs在10~500μg/L浓度范围内(PBDEs:50~500μg/L)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不小于0.998,检出限为0.15~4.5μg/kg。使用此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65.9%~13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4.3%,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适用于大批量复杂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系阻燃剂 土壤 加速溶剂萃取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在煤矿采空区充填矸石中运移规律及其随达西流速变化特征
19
作者 赵丽 贾祥腾 +6 位作者 张庆 许峰 朱开鹏 孔伟芳 邢明飞 金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目的将煤矸石充填采空区作为矿井水净化的储水空间,既能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又有助于去除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是一种经济且环保的...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目的将煤矸石充填采空区作为矿井水净化的储水空间,既能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又有助于去除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是一种经济且环保的可行方案。方法本研究以矿井水中F^(-)为研究对象,以保德矿采空区煤矸石为充填介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在25℃、达西流速6.24,3.12,1.56 cm/h下开展室内柱模拟实验。利用CDE模型和双点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不同流速下F^(-)运移特征。结果结果表明:Cl-作为非反应性示踪剂,其穿透时间与流速负相关,CDE模型可以较好表征其运移规律,弥散作用随着达西流速增加而增大;相较于CDE模型,双点位模型能更好地表征F^(-)运移过程,充填矸石对F^(-)吸附阻滞现象显著,且阻滞系数R和吸附量均随流速减小而增大。F^(-)在煤矸石上的平衡吸附点位占总吸附点位的比值(f值)和分配系数β值随流速减小而增加,而一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α随流速减小而降低,这表明溶质运移过程中平衡吸附作用随着流速减小逐渐增强。此外,随着淋滤液持续注入,矸石表面的OH^(-)不断被注入的F^(-)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置换到淋出液中,导致淋出液pH升高,且流速越低,pH升高越明显。结论研究结果为高氟矿井水净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升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途径,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氟化物 溶质运移 弥散系数 阻滞系数 双点位吸附溶质运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VR的剪切散斑干涉系统
20
作者 彭智勇 陈辰 +4 位作者 曾启林 于霄翊 熊显名 杜浩 赵嘉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镜可以自由调节剪切量。介绍了LCVR剪切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缺陷铝板进行检测并与微偏振片阵列相移技术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该光学系统的性能。通过对含有缺陷的碳纤维层压复合板测试,平均检出率为90%,可检测出的最小缺陷为Φ3 mm,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液晶可变延迟器 相移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