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型稀土精矿工艺矿物学及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分离稀土矿物研究
1
作者 王亮 辛文彬 +4 位作者 李文博 邓永春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矿在空气/氩气气氛下焙烧,独居石、磷灰石和萤石物相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物相转变的差异性主要由氟碳铈矿的反应造成。空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Ce_(11)O_(20)→CeO_(2),氩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Th_(0.5)Ce_(0.5)O_(1.84)→CeOF。稀土精矿经500℃空气气氛焙烧后稀硫酸浸出,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86.67%、1.70%,700℃氩气气氛焙烧后对应的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75.97%、13.33%,2种浸出渣中F-REO、P-RE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6.92%、26.02%和11.86%、21.81%,浸出渣均以独居石物相为主,通过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工艺达到了有效分离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氟碳铈矿 独居石 混合型稀土精矿 工艺矿物学 气氛焙烧 矿相转变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加压浸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矿的物相转化
2
作者 贾小宝 马海飞 +2 位作者 廖亚龙 武敏 杨双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00-3213,共14页
本文研究了甲基磺酸浸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焙烧矿过程中的物相转化行为。通过系统的浸出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布(SEM-Mapping)、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SEM-EDS)及化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 本文研究了甲基磺酸浸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焙烧矿过程中的物相转化行为。通过系统的浸出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布(SEM-Mapping)、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SEM-EDS)及化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初始甲基磺酸浓度、氧分压及反应时间对金属浸出率及物相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浸出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40℃、甲基磺酸质量浓度为150 g/L、氧分压为0.8 MPa、反应时间为120 min、液固比为20:1),铜、锌和铁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2.07%、93.41%和79.51%;浸出前期主要是氧化物矿相发生反应,后期主要是硫化矿物及与铁结合的铜、锌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盐和单质硫,单质硫氧化为硫酸,与溶液中的甲基磺酸铅反应生成硫酸铅,沉淀于浸出渣中,浸出渣的主要矿物相为硫酸铅、赤铁矿和单质硫,不存在危害成分铅铁矾,易于回收和处理。本研究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展现了甲基磺酸浸出技术在绿色冶金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 浸出 氧硫混合矿 物相转化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电解阳极泥常压氧化酸浸脱铜镍工艺研究
3
作者 邬建辉 李丹 +3 位作者 唐家佳 张鹏 刘恢 邬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9,共10页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的硫酸浸出法、焙烧+酸浸法、臭氧强化酸浸法、硝酸氧化酸性浸出法、氯化催化浸出法以及加压氧化浸出法等。对于黑铜电解阳极泥来说,目前的处理工艺存在浸出率低,或处理成本高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的不足,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分析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锡及铅等的存在形式,并提出以稀硫酸为浸出剂,工业氧(99%)、硫酸铁及氯化钠为助浸剂,常压浸出脱铜镍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通过改变硫酸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液固比、氧气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浸出参数,研究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的浸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30 g/L、三价铁离子浓度8 g/L、氯离子浓度4 g/L、液固比6 mL/g、氧气流速0.3 min/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的优化条件下,铜、镍的浸出率分别为98.21%、99.59%。该方法实现了黑铜电解阳极泥在硫酸体系中铜镍高效浸出,成本较低,浸出后液经pH调节,其中的铜、镍可分别用Lix984和HBL110萃取剂直接萃取,经后续处理可以分别得到电积铜和硫酸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电解阳极泥 常压氧化浸出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烟灰中回收锌镉及其净化除杂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佳桦 崔雅茹 +4 位作者 王国华 王正民 桂海平 李邓 李安鑫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数对硫化钠选择性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灰中锌主要以氧化锌形式存在,其浸出过程符合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3.70 kJ/mol;在最佳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99%。以Na_(2)S用量为理论添加量的3.2倍,控制体系pH=2.0,铜去除率可达95.97%,同时有效保留锌、镉,实现了铜与锌、镉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灰 硫酸 浸出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金属银铜精矿湿法高效分离新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俞良 王宏伟 +3 位作者 刘瑛鑫 何乃勇 牛振华 鲁兴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7,共9页
采用硝硫酸浸铜-氧化焙烧脱硫-硝酸浸银、铅-水合肼还原银的实验流程,精矿中铜的回收采用硝硫混酸催化氧化浸出、浸液再经置换得到海绵铜;浸铜渣经氧化焙烧脱硫、碳酸钠转化后,用硝酸浸出其中的银、铅,再用氯化沉银分离银、铅,最终通过... 采用硝硫酸浸铜-氧化焙烧脱硫-硝酸浸银、铅-水合肼还原银的实验流程,精矿中铜的回收采用硝硫混酸催化氧化浸出、浸液再经置换得到海绵铜;浸铜渣经氧化焙烧脱硫、碳酸钠转化后,用硝酸浸出其中的银、铅,再用氯化沉银分离银、铅,最终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银粉,硫酸沉铅得到粗硫酸铅作为火法炼铅原料。精矿中的铁和少量的砷采用铁矾法净化脱除。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流程处理复杂多金属银铜精矿,银直收率达到90%以上,铜直收率达到93%以上,铅直收率达到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硫混酸浸铜 催化氧化浸出 氧化焙烧 铁矾法除铁 置换沉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湿法预处理除杂同步富集稀贵金属 被引量:2
6
作者 程郅璇 张福元 +3 位作者 马勇齐 徐娟 何世伟 赵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2-3464,共13页
铜阳极泥高效预处理除杂是分离精炼稀贵金属的前置关键环节。本文基于铜阳极泥的理化特征,提出H_(2)SO_(4)-H_(2)O_(2)体系常压选择性自催化氧化除杂同步高效富集稀贵金属新工艺,考察了多种因素对Cu、As、Se、T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铜阳极泥高效预处理除杂是分离精炼稀贵金属的前置关键环节。本文基于铜阳极泥的理化特征,提出H_(2)SO_(4)-H_(2)O_(2)体系常压选择性自催化氧化除杂同步高效富集稀贵金属新工艺,考察了多种因素对Cu、As、Se、T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阳极泥主要物相为PbSO_(4)、CuSO_(4)、Ag_(2)Se、Cu_(2)Te、Cu_(2)Se和Cu等,在H_(2)SO_(4)用量120 mL/kg、H_(2)O_(2)用量260 mL/kg、液固质量比5∶1、反应温度35℃和反应时间1 h的优化条件下,Cu、As的浸出率分别为98.33%、58.22%,Se、Te的浸出率分别仅为7.49%和23.97%,而Au和Ag均未浸出。浸出渣微观组织为尺寸50~100 nm的镶嵌式团状颗粒,主要由PbSO_(4)、Se、Ag_(2)Te和Ag物相组成,原料中Cu_(2)Te、Cu_(2)Se和Ag_(2)Se物相明显消失。浸出渣中Ag和Au的含量分别为9.33%和0.293%,富集比为1.5,Cu含量由14.30%降至0.39%,满足后续贵金属分离精炼要求。该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铜阳极泥中杂质的高效分离和稀贵金属的定向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硫酸 双氧水 浸出 稀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除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伟锋 杨天足 +3 位作者 刘又年 陈霖 张杜超 王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碱性直接浸出或酸性直接浸出,都不能有效分离铜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不同强化方式下的碱性KOH体系浸出过程,都不能达到同时脱除As和Sb的目的;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在NaOH浓度为2.0 mol/L和温度为200℃时,不仅在碱性浸出过程As和Se的浸出率都达到99.0%以上,而且碱性浸出渣硫酸浸出时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64%和7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碱性加压氧化浸出 硫酸浸出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氧化铜矿石的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春林 张旭 +1 位作者 包红伟 李韩璞 《湿法冶金》 CAS 2008年第3期154-157,共4页
对云南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石进行了硫酸浸出试验研究,对影响铜浸出的各因素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液固体积质量比4∶1、硫酸质量浓度30 g/L、搅拌50 min、活化剂添加量5 g/L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65%。
关键词 氧化铜矿石 硫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钴精矿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韫 廖乾 +2 位作者 解振朝 程建国 李淮湘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6,90,共4页
以硫酸为浸出剂,针对某含铜5.75%、含钴0.34%、以铜计氧化率为78.96%的氧化铜钴精矿进行了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50℃、酸矿比0.3∶1、液固比4∶1、浸出时间6 h条件下,以渣计铜浸出率达到94.34%、钴浸出率达到97.57%,浸出... 以硫酸为浸出剂,针对某含铜5.75%、含钴0.34%、以铜计氧化率为78.96%的氧化铜钴精矿进行了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50℃、酸矿比0.3∶1、液固比4∶1、浸出时间6 h条件下,以渣计铜浸出率达到94.34%、钴浸出率达到97.57%,浸出液中铜含量为12.38 g/L,钴含量为0.73 g/L,铁、锰、镁等杂质含量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钴矿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氧化铜矿柱浸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新星 王龙 +1 位作者 谢建平 刘媛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7,91,共6页
以某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小型柱浸试验,对柱浸前不同熟化加酸量和柱浸喷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淋强度和柱浸前的熟化是影响柱浸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喷淋强度为15 L/(h·m2)时,浸出剂在柱中很好地扩散... 以某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小型柱浸试验,对柱浸前不同熟化加酸量和柱浸喷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淋强度和柱浸前的熟化是影响柱浸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喷淋强度为15 L/(h·m2)时,浸出剂在柱中很好地扩散并与矿石发生反应,此时Cu浸出率和浸出速率都较高;柱浸前的熟化不仅可提高Cu总浸出率,还可显著加快柱浸前期Cu浸出速率。熟化过程中浓硫酸与矿石中某些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了矿石中酸溶铜含量,同时导致矿石裂隙扩大,孔隙数量增加,使得一些被包裹的难以与硫酸接触的铜裸露出来,从而提高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浸 堆浸 氧化铜矿 熟化 喷淋强度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转炉烟灰中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新刚 张琰 张霞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研究了从铜火法冶炼中的铜转炉烟灰中用硫酸浸出有价金属。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锌浸出率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300 r/min、反... 研究了从铜火法冶炼中的铜转炉烟灰中用硫酸浸出有价金属。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锌浸出率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 h、液固体积质量比7∶1、硫酸浓度1.80mol/L条件下,锌、铜浸出率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转炉烟灰 硫酸 浸出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艾萨炉烟尘硫酸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坤彬 范兴祥 +4 位作者 刘大方 向成喜 袁杰 李用齐 华宏全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研究了用ZJ988萃取剂从艾萨炉烟尘硫酸浸出液中萃取铜,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原液酸度、有机相浓度、相比、萃取级数对铜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取过程中硫酸浓度、反萃取相比对铜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原液酸度对铜萃取率影响显著;... 研究了用ZJ988萃取剂从艾萨炉烟尘硫酸浸出液中萃取铜,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原液酸度、有机相浓度、相比、萃取级数对铜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取过程中硫酸浓度、反萃取相比对铜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原液酸度对铜萃取率影响显著;常温下,在有机相中ZJ988体积分数40%、pH=2.5、Vo/Va=3/1、混合时间5min、5级萃取条件下,铜萃取率达97.35%;用200g/L硫酸溶液作反萃取剂,在Vo/Va=4/1、混合时间3min、4级反萃取条件下,铜反萃取率为95.88%;萃余液为含锌溶液,锌收率为98.26%,可用于回收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萨炉烟尘 硫酸 浸出液 溶剂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工艺研究——污泥的酸浸出工艺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盼盼 彭昌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电镀污泥中铜和镍浸出的方法,对比选取硫酸作为浸出剂,考察了酸的用量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浸出条件为:污泥颗粒d=0.15mm,每2g污泥加10%硫酸10mL,常温下振荡0.5h。该条件下电镀污泥中铜、镍的浸出率均较高,达95%以上,为后续... 研究了电镀污泥中铜和镍浸出的方法,对比选取硫酸作为浸出剂,考察了酸的用量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浸出条件为:污泥颗粒d=0.15mm,每2g污泥加10%硫酸10mL,常温下振荡0.5h。该条件下电镀污泥中铜、镍的浸出率均较高,达95%以上,为后续电解回收工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硫酸酸浸 加酸量 铜和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氧化铜矿堆浸工业试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美林 刘国梁 +1 位作者 武彪 温建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5,共6页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分别为24.2kg和164kg,吨铜酸耗和水耗分别为9.4t和63.9t。该矿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氧化铜矿 堆浸 酸耗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铜精矿加压酸浸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库建刚 刘殿文 张文彬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对云南某铜选厂浮选铜精矿进行了加压酸浸工艺研究,确定其较佳工艺条件为:硫酸初始浓度1.5 mol/L,磨矿粒度-0.037mm粒级占89%,氧分压2 MPa,浸取时间5 h,浸取温度156℃,表面活性剂木质素磺酸钠用量2.5 g/kg。在该工艺条件下,铜精矿浸出率... 对云南某铜选厂浮选铜精矿进行了加压酸浸工艺研究,确定其较佳工艺条件为:硫酸初始浓度1.5 mol/L,磨矿粒度-0.037mm粒级占89%,氧分压2 MPa,浸取时间5 h,浸取温度156℃,表面活性剂木质素磺酸钠用量2.5 g/kg。在该工艺条件下,铜精矿浸出率为79.15%。采用新型浸出剂ZK05,铜精矿中铜的浸出率达到98%以上,硫则通过浮选回收,回收率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铜精矿 加压酸浸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矿搅拌酸浸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小平 刘炳贵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2,共2页
针对南方某处氧化铜矿进行搅拌酸浸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当铜品位为 9.99% ,矿浆浓度为 3 0 % ,搅拌酸浸 1.5h时 ,浸渣经一次洗涤铜浸出率可达 96.74% ,硫酸单耗仅为每吨铜 2 .0 13t ,浸出液中杂质元素含量极少 。
关键词 氧化铜矿 搅拌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压酸浸法处理浮选铜锌混合精矿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勤俭 陈庭章 +2 位作者 杨静 马杰 周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预浸氧压酸浸技术,从难以浮选分离的铜锌混合精矿中综合回收了铜、锌、铅和硫,制备出硫酸铜、硫酸锌、三盐基硫酸铅和硫磺4种产品。流程合理畅通,产品质量好,各金属回收率高。
关键词 氧压酸浸法 铜锌混合矿 回收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喻连香 邱冠周 +3 位作者 王海东 邱显扬 陈淼 周吉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主要有用元素铜、硫、铁品位分别为0.51%、27.68%、34.07%。铜赋存状态复杂,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54.91%,水溶性铜占总铜的26.39%,采用常规浮选方法选别铜回收率低。为探索该矿石中铜、硫、铁的高...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主要有用元素铜、硫、铁品位分别为0.51%、27.68%、34.07%。铜赋存状态复杂,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54.91%,水溶性铜占总铜的26.39%,采用常规浮选方法选别铜回收率低。为探索该矿石中铜、硫、铁的高效分选工艺,对其进行了选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72%时,采用p H=3的硫酸溶液为浸出剂,在液固比为4 m L/g、搅拌转速为1 400 r/min、浸出时间为24 h条件下浸铜,可以获得铜浸出率为93.33%的指标;铜浸渣经自来水搅拌洗涤至p H=6以后,以丁黄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1粗1扫硫浮选,可获得硫品位为48.44%、对铜浸渣回收率为95.57%的高品质硫精矿;浮硫尾矿在磁介质为2mm棒介质、脉动冲程为16 mm、冲次为280次/min、背景磁感应强度为0.6 T条件下,经1次高梯度强磁选选铁,可获得铁品位为51.42%、对铜浸渣回收率为17.02%的铁精矿。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采用铜浸出—硫浮选—铁磁选的工艺流程可以实现矿石中铜硫铁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铜硫矿石 水溶性铜 酸浸 选冶联合流程 浮选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氧化铜矿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源 刘诚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4-286,共3页
某氧化铜矿含泥较多,用浮选方法很难分选,研究了用硫酸直接浸出铜。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磨矿细度-74μm占84.43%、液固体积质量比4∶1、室温(20℃)下搅拌(300r/min)浸出5h条件下,铜浸出率达86.33%,浸出液净化后送萃取—电积工序... 某氧化铜矿含泥较多,用浮选方法很难分选,研究了用硫酸直接浸出铜。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磨矿细度-74μm占84.43%、液固体积质量比4∶1、室温(20℃)下搅拌(300r/min)浸出5h条件下,铜浸出率达86.33%,浸出液净化后送萃取—电积工序,可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矿 硫酸 搅拌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浮选尾矿中铜的硫酸浸出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伟 王爱平 +2 位作者 王政 蒋训雄 汪胜东 《有色金属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3,共4页
研究大洋多金属硫化物浮选尾矿中铜的硫酸浸出过程。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酸浓度1.0~1.5 mol/L,液固比3~4∶1,浸出温度80~9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浮选尾矿中的铜浸出率可达到97%以上,铁的浸出率70%左右,而镁的浸出率在10%以下。
关键词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 浮选尾矿 硫酸浸出 铜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