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填料对PTFE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 黄娇娇 王鸿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45,共7页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填料改性PTFE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4种填料均可降低PTFE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证明了填料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其中,100 N载荷下,质量分数为7%的SiO_(2)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佳,磨损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而300 N载荷下,10%CuO改性PTFE的减摩擦效果更显著,但耐磨性较差;MoS_(2)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5%MoS_(2)/PTFE比纯PTFE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0.2%;MWCNTs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模量的改善效果最显著,与纯PTFE的拉伸模量相比,15%MWCNTs/PTFE的拉伸模量提高了71.9%。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7%SiO_(2)/PTFE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二硫化钼 氧化铜 多壁碳纳米管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许冰洁 张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6,共6页
综述了MoS_(2)的结构和性能,介绍了MoS_(2)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剥离法、自组装、水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探讨了MoS_(2)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在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MoS_(2)复合材料目前... 综述了MoS_(2)的结构和性能,介绍了MoS_(2)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剥离法、自组装、水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探讨了MoS_(2)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在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MoS_(2)复合材料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碳纤维-MoS_(2)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阳 刘思思 +2 位作者 廖君慧 赵鼎元 刘金刚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93,共12页
为了改善高温下固体润滑复合涂层的稳定性,选择经过化学改性的纳米碳纤维对MoS_(2)涂料进行性能优化,制备添加不同比例的改性粉末的涂料.通过对粉末进行XPS、红外和形貌分析,表明碳纤维已经改性.借助CFT-I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 为了改善高温下固体润滑复合涂层的稳定性,选择经过化学改性的纳米碳纤维对MoS_(2)涂料进行性能优化,制备添加不同比例的改性粉末的涂料.通过对粉末进行XPS、红外和形貌分析,表明碳纤维已经改性.借助CFT-I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摩擦试验,利用超景深显微系统对不同条件涂层表面磨损的形貌进行观测,对磨损机理进行分析,探究添加量的最优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分别为20、50和100℃时,添加质量分数1.5%CF-GO(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涂料制备的涂层耐磨性能均优于其他的添加比例的涂层.在干摩擦5 N载荷,试验温度为200℃时,添加质量分数1.5%CF-GO的涂层比未改性的涂层的磨痕深度、宽度分别减少66.1%、29.2%,涂层的耐磨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涂层的内部形貌可知,添加质量分数1.5%的CF-GO时,涂层内部形成清晰的网状结构,从而使得该比例下的涂层同时具有抗高温变形、耐磨以及耐热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碳纤维 二硫化钼 复合涂层 高温变形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鼎元 刘思思 +2 位作者 廖君慧 傅兵 刘金刚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5-1135,共11页
通过稀土接枝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接枝在碳纤维(CF)表面,得到碳纳米管-碳纤维(CNTs-CF)多尺度增强体;以聚酰胺酰亚胺(PAI)为粘结剂,二硫化钨(WS_(2))为固体润滑填料,制备了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WS_(2)/PAI)复合涂料.在WS_(2)/PAI复... 通过稀土接枝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接枝在碳纤维(CF)表面,得到碳纳米管-碳纤维(CNTs-CF)多尺度增强体;以聚酰胺酰亚胺(PAI)为粘结剂,二硫化钨(WS_(2))为固体润滑填料,制备了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WS_(2)/PAI)复合涂料.在WS_(2)/PAI复合涂料中添加CNTs-CF,涂覆在铝合金样块表面形成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CNTs-CF/WS_(2)/PAI)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NTs-CF粉末进行表征;采用CFT-Ⅰ型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和VH-2000C型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测试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CNTs-CF对WS_(2)/PA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WS_(2)/PAI复合涂层中添加适量CNTs-CF能显著提高涂层材料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并一定程度上改善涂层的润滑效果.当CNTs-CF的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耐磨减摩性能最佳,在不同载荷下均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CNTs-CF/WS_(2)/PAI复合涂层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主要归因于WS_(2)的润滑作用、稀土Ce的桥接作用和CNTs-CF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纤维 二硫化钨 复合涂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体铬合金化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书海 张泽权 +1 位作者 王杰 麦永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基于铜基体铬合金化的策略,研究了铬含量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加入1.5wt%铬,摩擦系数低至0.07,磨损率为2.4×10^(-4)mm^(3)·N^(-1)·m^(-1),分别是未添加铬的复合材... 基于铜基体铬合金化的策略,研究了铬含量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加入1.5wt%铬,摩擦系数低至0.07,磨损率为2.4×10^(-4)mm^(3)·N^(-1)·m^(-1),分别是未添加铬的复合材料的64%和20%。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分别对二硫化钼/铜界面结构、摩擦层成分及磨痕亚表层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铜基体铬合金化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合金化 二硫化钼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动态二硫键与硅氧键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郭子健 赵勋 陈华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9,共8页
作为一类新兴的聚合物材料,类玻璃高分子(vitrimer)由于其交联网络中含有可动态交换的可逆共价键,可在外加刺激下展示出动态的特性而不影响交联网络的完整性,从而既具有热塑性材料的可加工性又具有热固性材料的交联结构,能够减少塑料废... 作为一类新兴的聚合物材料,类玻璃高分子(vitrimer)由于其交联网络中含有可动态交换的可逆共价键,可在外加刺激下展示出动态的特性而不影响交联网络的完整性,从而既具有热塑性材料的可加工性又具有热固性材料的交联结构,能够减少塑料废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而备受关注。为了有效改善因热固性环氧树脂不可回收而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一锅法将硅氧键和二硫键引入环氧树脂交联网络,制备了一系列含双重动态共价键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vitrimer复合材料(EPGCSLx)。研究了MWCNTs不同掺杂量下材料的导电性、热力学性能、自修复性能、再加工和可降解性。结果表明,EPGCSL5(MWCNTs质量分数为5%)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导率为2.09 S/m)和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8.12 MPa,断裂伸长率为84.67%)。EPGCSL5还具有可再加工性、可降解性和光热性能,充分结合了vitrimer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优点。此外,EPGCSL5被制备成人体运动传感器,证明了其作为运动传感器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玻璃高分子 二硫键 硅氧键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辅助剥离的MoS_(2)/BNC复合膜渗透能转换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旭颖 杨靖 +3 位作者 王钊毅 张庆萧 范议议 孟秀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二硫化钼/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MoS_(2)/BNC)复合材料,通过单宁酸(TA)辅助剥离成功制备了大横向尺寸的TA-MoS_(2)/BNC纳米片;采用真空辅助过滤的方法制备了聚醚砜(PES)支撑的TA-MoS_(2)/BNC复合膜,其抗拉强度、破坏...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二硫化钼/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MoS_(2)/BNC)复合材料,通过单宁酸(TA)辅助剥离成功制备了大横向尺寸的TA-MoS_(2)/BNC纳米片;采用真空辅助过滤的方法制备了聚醚砜(PES)支撑的TA-MoS_(2)/BNC复合膜,其抗拉强度、破坏应力、屈服应力随着T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TA质量浓度为200 mg/mL时,其值分别为10.04、2.38和7.78 MPa,显示了较好的组装性能.有效测试面积为7.07 mm^(2)(约为传统膜测试面积3.4×10^(4)μm^(2)的207倍)的TA-MoS_(2)/BNC复合膜表现出了较高的Na^(+)选择性.盐差浓度为50倍时,输出功率密度为8.79 W/m^(2),盐差浓度为100倍时,输出功率密度达到最高14.18 W/m^(2),远高于文献报道.这些将为渗透能在较大面积下的高效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能转换 二硫化钼 复合膜 单宁酸 细菌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二硫化钼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廷梅 邵鑫 +1 位作者 王齐华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用插层法制备了聚酰亚胺/二硫化钼插层复合材料(PI/MoS2),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四球长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聚酰亚胺/二硫化钼插层复合材料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磨损行为.结... 用插层法制备了聚酰亚胺/二硫化钼插层复合材料(PI/MoS2),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四球长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聚酰亚胺/二硫化钼插层复合材料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I/MoS2插层复合材料作为锂基脂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在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形成了由FeSO4、MoO3及Fe的氧化物等组成的边界润滑及防护薄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硫化钼 插层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基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坤宏 孙晓军 +2 位作者 徐玉福 Mehari Salomon 胡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分别用前驱体分解法与剥层重堆法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球(nano-MoS2)与聚甲醛/二硫化钼夹层化合物(MoS2-IC),再利用制备的nano-MoS2、MoS2-IC与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作为原料制备出POM/MoS2复合材料。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 分别用前驱体分解法与剥层重堆法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球(nano-MoS2)与聚甲醛/二硫化钼夹层化合物(MoS2-IC),再利用制备的nano-MoS2、MoS2-IC与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作为原料制备出POM/MoS2复合材料。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POM/nano-MoS2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摩擦学性能,POM/MoS2-IC复合材料次之,而POM/micro-MoS2复合材料性能与POM比没有改善;SEM分析显示,POM及其复合材料主要发生的是疲劳磨损,POM/nano-MoS2的疲劳磨损最轻,POM/MoS2-IC疲劳磨损最严重,POM与POM/micro-MoS2除了疲劳磨损外,还存在明显的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聚甲醛 复合材料 真空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钴羟基锆柱撑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东亚 林碧洲 +2 位作者 许百环 丁聪 何丽雯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采用单分子层剥离-重堆积技术,将聚合羟基锆离子([Zr4(OH)16-n(H2O)8+n]n+)和Co2+加到MoS2单分子层悬浮液中,制得了羟基锆和含钴羟基锆柱撑MoS2复合材料Zr-MoS2和Co/Zr-MoS2(简称柱撑材料),考察了Co2+对柱撑材料的形成及其催化活性的影... 采用单分子层剥离-重堆积技术,将聚合羟基锆离子([Zr4(OH)16-n(H2O)8+n]n+)和Co2+加到MoS2单分子层悬浮液中,制得了羟基锆和含钴羟基锆柱撑MoS2复合材料Zr-MoS2和Co/Zr-MoS2(简称柱撑材料),考察了Co2+对柱撑材料的形成及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MoS2中[Zr4(OH)16-n(H2O)8+n]n+以双层错开方式排列于MoS2层间域中;Co2+的引入使柱撑材料的层间客体离子种类及取向趋于多样化,X射线衍射峰逐渐呈弥散状,层间距由Zr-MoS2的1.612nm减小至1.101nm,平均晶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硝基苯催化加氢结果表明,柱撑材料的催化活性是MoS2的2~4倍,其中Co/Zr-MoS2的催化活性高于Zr-MoS2,这与经柱撑后具有活性的MoS2板层的表层边沿比例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羟基锆 柱撑材料 硝基苯 催化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和二硫化钼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功德 李惠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聚丙烯(PP)和MoS2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UHMWPE/PP/MoS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MoS2可以提高UHM...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聚丙烯(PP)和MoS2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UHMWPE/PP/MoS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MoS2可以提高UHMWPE的抗磨性能,但摩擦系数增大、力学性能降低;而采用PP和MoS2对UHMWPE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改善加工性能;72.7%UHMWPE/18.2%PP/9.1%MoS2三元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承载能力和长时抗磨性能明显优于UHMWPE;UHMWPE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而72.7%UHMW-PE/18.2%PP/9.1%MoS2三元复合材料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同钢对摩时仅发生轻微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聚乙烯 聚丙烯 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PS/纳米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胜平 吴伟端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6,共3页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做引发剂,聚乙烯醇做分散剂,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PS)/纳米二硫化钼(MoS2)复合材料。应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不同MoS2含量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Tg;用高阻计测试了不同MoS...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做引发剂,聚乙烯醇做分散剂,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PS)/纳米二硫化钼(MoS2)复合材料。应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不同MoS2含量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Tg;用高阻计测试了不同MoS2含量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结果表明,加入MoS2,PS的Tg提高;且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PS基体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趋于稳定;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随着MoS2含量的增大而急剧降低,MoS2的含量增大到20%左右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达到108Ω.cm,已符合抗静电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二硫化钼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热性能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S_2复合材料用于抽余油催化加氢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自力 贾太轩 +2 位作者 陈胜洲 柯刚 梁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单分子层剥离-重堆积技术,将正丁基锂柱插入 MoS_2夹层,合成了前体 Li_xMoS_2;Li_xMoS_2与水反应,形成 MoS_2单分子层悬浮液,然后再与 Ni(NO_3)_2溶液反应制得新型非负载型 Ni-MoS_2复合材料。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i...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单分子层剥离-重堆积技术,将正丁基锂柱插入 MoS_2夹层,合成了前体 Li_xMoS_2;Li_xMoS_2与水反应,形成 MoS_2单分子层悬浮液,然后再与 Ni(NO_3)_2溶液反应制得新型非负载型 Ni-MoS_2复合材料。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i-MoS_2复合材料呈硫化态。以抽余油催化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 Ni-MoS_2复合材料加氢脱硫、脱芳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抽余油催化加氧制备特种溶剂油的适宜条件为:Ni-MoS_2复合材料中 n(Ni):n(Mo)=0 06,氢气压力6.0 MPa,反应温度360℃,反应时间3 h,液态空速1.0 h^(-1)。在此条件下抽余油加氢脱硫的转化率为99.2%,加氢脱芳的转化率达到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加氢脱硫 加氢脱芳 抽余油 特种溶剂油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酶的耐热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嘉澍 沈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0-85,共6页
酶蛋白在高温下的不稳定性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嗜热酶因为独特的性质而被作为热稳定研究的极好材料。了解嗜热酶的热稳定性机制,对于采用酶工程定向设计、改造酶具有重要的意义。嗜热酶的热稳定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氨基... 酶蛋白在高温下的不稳定性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嗜热酶因为独特的性质而被作为热稳定研究的极好材料。了解嗜热酶的热稳定性机制,对于采用酶工程定向设计、改造酶具有重要的意义。嗜热酶的热稳定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氨基酸组成、氢键、离子对、二硫键等都是影响嗜热酶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嗜温酶,嗜热酶更多地采用寡聚体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酶 氨基酸组成 氢键 离子对 二硫键 寡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对Ni-MoS_2自润滑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运新 汪复兴 程荫芊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采用热压法制备了具有不同MoS2含量的Ni-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显微组织和自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自润滑性能。其效果对... 采用热压法制备了具有不同MoS2含量的Ni-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显微组织和自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自润滑性能。其效果对具有高MoS2含量的复合材料尤为显著。当热压温度高于850℃时,MoS2开始发生微量分解,并反应生成复杂的金属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 复合材料 自润滑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RGO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水处理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璇 李明阳 +1 位作者 余翔 黄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3,158,共10页
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GO)膜不稳定性和低水通量的问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通过真空抽滤法在聚醚砜支撑膜上制备出MoS_(2)/RGO复合膜.结果表明,当MoS_(2)与RGO的质量比为9∶10时,所制备的... 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GO)膜不稳定性和低水通量的问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通过真空抽滤法在聚醚砜支撑膜上制备出MoS_(2)/RGO复合膜.结果表明,当MoS_(2)与RGO的质量比为9∶10时,所制备的复合膜表现出高达35 L/(m^(2)·h·MPa)的水渗透率,为纯氧化石墨烯膜的10.6倍,对硫酸钠的截留率达到86.7%,并且对甲基蓝以及刚果红的截留率分别为97.8%、98.6%,同时,对不同pH和不同浓度刚果红溶液的截留率均达到95%以上.此外,经测试该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水处理分离复合膜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二硫化钼 复合膜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12/MoS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伟华 初冬雪 曲小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33-8138,共6页
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球花状硫化钼(MoS2),并将其与磷钨杂多酸(PW12)复合,采用SEM、XRD、EDS、FT-IR和UV-DR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PW12/MoS2)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对PW12/MoS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探究了催化剂用量对... 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球花状硫化钼(MoS2),并将其与磷钨杂多酸(PW12)复合,采用SEM、XRD、EDS、FT-IR和UV-DR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PW12/MoS2)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对PW12/MoS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探究了催化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PW12/MoS2复合材料的带隙宽度为2.46 eV。与单独MoS2相比,MoS2和PW12复合后,增强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光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经过120min的光照后,对刚果红的降解效率为由38.70%提高到69.76%。此外,样品二次使用时,其光催化活性仍然能够保持6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多金属氧酸盐 二硫化钼 刚果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碳球复合显著改善MoS2的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玲 何玉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9-1283,共5页
二硫化钼(MoS2)作为极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存在导电性差、循环稳定性差的缺陷而难以大规模实际应用。通过水热法将MoS2纳米片负载在碳球表面(MoS2@C),有效改善了MoS2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100mA/g时,MoS2@C电... 二硫化钼(MoS2)作为极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存在导电性差、循环稳定性差的缺陷而难以大规模实际应用。通过水热法将MoS2纳米片负载在碳球表面(MoS2@C),有效改善了MoS2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100mA/g时,MoS2@C电极循环8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3.9%;在4A/g时,表现出437.1mAh/g的可逆比容量(相对于0.1A/g的可逆比容量,其容量保持率达71.3%);在1A/g循环200次后,可逆比容量未发生衰减。MoS2倍率性能和稳定性的显著提高,是因为:(1)将MoS2与碳球复合之后,MoS2@C电极的导电性较好,提高了电子和Li+的传输效率;(2)MoS2的尺寸明显减小,缩短了Li+的扩散路径;(3)MoS2生长在碳球表面后,在循环过程中不易团聚,其结构比较稳定。实验结果表明将MoS2与碳球复合可以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2/Graphene复合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被引量:2
19
作者 耿魁伟 徐志平 李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3-119,128,共8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MoS2/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嵌入式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究了不同电子接收层对TENG输出电压响应、频率响应及负载响应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增强机制。在5 Hz的工作频率下,相比没有电子接收层的TENG,... 制备了一种基于MoS2/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嵌入式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究了不同电子接收层对TENG输出电压响应、频率响应及负载响应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增强机制。在5 Hz的工作频率下,相比没有电子接收层的TENG,嵌入电子接收层的TENG的输出电压提升了3~8倍。在最佳外部负载阻抗的情况下,电子接收层为MoS2/Graphene的TENG(TENG-M/G)的最大输出功率是电子接收层为聚酰亚胺膜的TENG(TENG-PI)的23倍。通过分析转移电荷量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电子接收层的TENG输出差异性的原因。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制作了掺杂不同PI膜作栅绝缘层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器件,通过分析其在1 kHz下的C-V特性曲线,探讨了造成TENG输出差异性的内部机制及MoS2/Graphene复合材料在TENG中的电荷捕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二硫化钼 石墨烯 复合材料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米粒状FeS_(2)/C纳米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青 徐宇兴 +4 位作者 周运成 纪雪倩 冯海兰 王鹏飞 谭强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49-2856,共8页
通过阴离子置换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米粒状FeS_(2)/C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优异的电解液浸润特性,以及缓冲材料体积变化的能力。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S_(2)/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以及优秀... 通过阴离子置换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米粒状FeS_(2)/C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优异的电解液浸润特性,以及缓冲材料体积变化的能力。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S_(2)/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100 mA·g^(−1)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高达1100 mA·h·g^(−1),在2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有866 mA·h·g^(−1)可逆比容量。研究结果为其他核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二硫化铁 核壳结构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