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by non-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Kai yi, NIU Cong wei, QIAN Dong, LIU Ju hong, CHEN Xiao yi, LAI De y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The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in the ammoniacal sulfate solution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phosphate (P303) as extractant was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equilibrium pH value in... The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in the ammoniacal sulfate solution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phosphate (P303) as extractant was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equilibrium pH value in aqueous phase, contact time of the two phases, the air blowing time for feed liquor in the open beaker on percentage extrac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and percentage reextraction of nickel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 2SO 4. et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Ⅱ) can be oxidized to Co(Ⅲ) ammino complex by adding (NH 4) 2S 2O 8 or blowing air to the aqueous phase, and Co(Ⅲ) ammino complex is a kind of kinetically inert complex. Its extractive speed is very slow, while the nickel′s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cobalt. By controlling the contact time of the two phases, nickel can be separated from cobalt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Then nickel was reextracted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 2SO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balt nick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ckel foam synthesized by an acid-free and one-pot method for enzyme-free glucose sensor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Yin-he HUANG Su-ping XIAO 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The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 foam was prepared by simple immersion in a ferric nitrate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using acid etching,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sca... The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 foam was prepared by simple immersion in a ferric nitrate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using acid etching,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DAX spectrum(EDAX mapping)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EDAX spectrum illustrated that iron element was highly-dispersed over the entire surface of nickel foam, and the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both Ni-O and Fe-O bond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s-prepared electrode. Moreover, the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 foam electrode can be used as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and it exhibits not only an ultra-wide linear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18 mmol/L with an outstanding sensitivity of 1.0388 m A·mmol/(L·cm2), but also an excellent ability of stability and selectivity. Therefore, this work presents a simple yet effective approach to successfully modify Ni foam as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pot synthesis acid-free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nickel foam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 Research on the Enrichment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Nickel-copper-iron Matte
3
作者 FAN Xingxiang LIU Yang +4 位作者 DONG Haigang FU Guangqiang WU Yuedong ZHAO Jiachun WU Xiaofeng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5-10,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nickel-copper-iron matte containing precious metals and the progress in enrichment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nickel-copper-iron matte containing precious metals...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nickel-copper-iron matte containing precious metals and the progress in enrichment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nickel-copper-iron matte containing precious metal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process route of enrichment of precious metals and selectively leaching of base metals from the nickel-copper-iron matte by sulfuric acid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leaching temperature, leaching time, amount of sulfuric acid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nickel, cobalt, copper and iron are main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w material particle size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s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base metals, high leaching rate of base metals and enrichment of precious metals are obtained with the suitable particle size.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the reasonable experiment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ellows: particle size of-200 to +250 mesh, leaching temperature 95℃ , leaching time 5 h,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30%, adding amount of sodium hypochlorite 3 times of matte weight. Under these experiment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the leaching rate of nickel, cobalt, copper and iron were 97.39%, 96.24%, 98.30% and 99.01%,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nickel, cobalt, copper, iron in the leaching residues was 8.15%, 0.23%, 1.40% and 0.24%,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Pt, Pd, Au, Ag and Rh in the leaching residues was 247 g/t, 521 g/t, 112 g/t, 494 g/t and 24 g/t,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Pt, Pd, Au, Ag and Rh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was <0.0005 g/L, 0.0023 g/L, 0.0007 g/L, <0.0005 g/L and 0.00017 g/L, respectively. This process has advantages as follows: a small investment, simple technology, high enrichment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copper-iron matte sulfuric sodium hypochlorite LEACHING ENRICH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钴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与找矿潜力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照伟 吴华英 +3 位作者 谭文娟 王亚磊 邵继 李文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镍、钴属于新能源金属,在高端制造业、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需求量逐年陡增。但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原料极度短缺,对外依存度已高达93%和99%,潜在资源安全威胁凸显,加强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勘查已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分... 镍、钴属于新能源金属,在高端制造业、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需求量逐年陡增。但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原料极度短缺,对外依存度已高达93%和99%,潜在资源安全威胁凸显,加强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勘查已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镍钴矿产资源成矿特征,无论是成矿类型,还是构造背景特征,与全球均存在显著不同。全球60%的镍资源主要赋存于红土型镍钴矿床中,40%的镍资源则储存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内,而我国镍资源的93%赋存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中。世界上60%的钴资源来自沉积型铜钴矿床、23%的岩浆型镍钴矿床、15%的红土型镍钴矿床及2%的热液型含钴矿床,而我国钴资源45%赋存于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内、40%的钴资源赋存在与热液相关矿床中,受赋存状态及开发利用条件限制,这部分赋存在热液矿床中的钴资源尚不能有效利用。可见,我国镍钴资源关键来源是岩浆型镍钴矿床。对比我国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分布特点,本文提出我国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重要结合带旁侧滞后发育的铁质系列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是镍钴资源赋存的关键空间,明确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另外,分析认为,加强钴矿赋存状态研究,创新破解开发利用条件限制,是实现钴资源增储上产的关键路径。这为指导镍钴资源勘查、助力找矿新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镍钴矿床 资源禀赋 找矿潜力 勘查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长循环储钠性能
5
作者 鞠治成 付文轩 +4 位作者 王保琰 罗澳 蒋江民 史月丽 崔永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74,共14页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中表面包覆约5 nm碳层的Ni-Co-S@NC-0.5微球具有出色的长循环寿命,其在1 A·g^(-1)下循环1000圈后,仍有381.8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和75.2%的容量保持率,相应地每圈循环的容量衰减量仅为0.126 mAh·g^(-1);Ni-Co-S@NC-0.5||NVP/C(NVP:Na_(3)V_(2)(PO_(4))_(3))钠离子全电池在1 A·g^(-1)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386.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6%,库仑效率稳定在98.1%左右。动力学研究表明,Ni-Co-S@NC-0.5的储钠过程以赝电容行为控制为主,钠离子扩散系数在10^(-11)~10^(-13) cm^(2)·s^(-1)之间,同时具有相对小的电荷转移阻抗(36.7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碳包覆 镍钴双金属硫化物 多孔微球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Cl-LA低共熔溶剂电沉积镍钴镀层析氢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洋 郝建军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8,共6页
本文在氯化胆碱(ChCl)-乳酸(LA)体系下,研究在相同沉积量下不同金属镀层对析氢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微观形貌观察,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结构分析,阴极极化曲线测试(HER)、电化学极化测试(Tafel)以及交流阻... 本文在氯化胆碱(ChCl)-乳酸(LA)体系下,研究在相同沉积量下不同金属镀层对析氢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微观形貌观察,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结构分析,阴极极化曲线测试(HER)、电化学极化测试(Tafel)以及交流阻抗测试(EIS)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3种镀层晶形均为多边形结构,晶体由面心立方结构的单质Ni或Co组成,均择优于(220)晶面生长,且Ni-Co合金(200)晶面位置的特征峰总是位于纯镍和纯钴(200)晶面的特征峰之间。在相同沉积量下,3种镀层中Ni-Co镀层具有最低的析氢过电位178.9 mV,最小的析氢反应容抗弧半径,最低的腐蚀电流密度1.452×10–6A/cm2以及最高的阻抗值2410Ω,析氢催化性能及耐蚀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Cl-LA 电沉积镍钴 电催化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改性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韡 赵煜埂 +2 位作者 刘婧 单桂轩 张金利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0-530,共11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工作温度范围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富镍无钴正极材料LiNi_(0.9)Mn_(0.1)O_(2)(NM)因其优异的放电比容量、较低的生产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而...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工作温度范围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富镍无钴正极材料LiNi_(0.9)Mn_(0.1)O_(2)(NM)因其优异的放电比容量、较低的生产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而成为研究热点.但该材料同时也存在循环稳定性差、Li^(+)/Ni^(2+)混排严重和电解液侵蚀造成的材料结构退化等问题.为了提高N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高剪切强化共沉淀法在材料前驱体中嵌入Zr进行改性,研究了Zr嵌入对材料晶体结构与形貌、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电荷转移阻抗和Li^(+)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优选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改性材料LiNi_(0.9)Mn_(0.08)Zr_(0.02)O_(2)(NM-2Zr)具有优良的层状结构特征和结晶度,Zr改性后提高了材料的Li^(+)迁移速率、降低了Li^(+)/Ni^(2+)混排度.改性材料NM-2Zr的初始放电容量为219.3(mA·h)/g(25℃,2.7~4.4 V,0.1 C),高于未改性的NM材料(208.3(mA·h)/g).1.0 C下NM-2Zr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83.2(mA·h)/g,循环15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7.4%,优于NM材料(178.8(mA·h)/g,84.6%).在5.0 C的高倍率下NM-2Zr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44.8(mA·h)/g,循环15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5.1%,同样优于NM材料(132.5(mA·h)/g,90.0%).此外,Zr改性还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抑制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晶间微裂纹的产生和不可逆相变的发生,同时还降低了界面处电荷转移阻抗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镍正极材料 无钴材料 高剪切强化共沉淀法 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金属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苯并噻唑
8
作者 丁春生 潘宇强 +1 位作者 雷佳 张航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新兴污染物,目前如何处理这些新兴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产品,苯并噻唑(BZA)已成为水中新兴的有毒化合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新兴污染物,目前如何处理这些新兴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产品,苯并噻唑(BZA)已成为水中新兴的有毒化合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试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eCo_(2)O_(4)纳米材料,利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HR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能谱)、SEM(扫描电镜能谱)和XRD(X射线衍射)对BZA进行表征。以水中的BZA为目标物,基于过单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技术,对FeCo_(2)O_(4)活化PMS降解BZA的效果进行试验,并探讨了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0.3 g/L的FeCo_(2)O_(4)和3 mmol/L的PMS时,在90 min内能完全降解BZA,同时FeCo_(2)O_(4)在循环使用4次后仍对污染物有76.90%的降解率,FeCo_(2)O_(4)纳米材料活化PMS对水中的BZA降解效果明显。其中自由基SO_(4)^(·-)对降解BZA起着主导作用,水中常见的阴离子HCO_(3)^(-)会促进体系对BZA的降解,而腐殖酸和Cl^(-)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金属氧化物 苯并噻唑 过单硫酸盐 影响因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镍钴铁浸出液除杂及磷酸铁制备研究
9
作者 胡美世 陈靖 +5 位作者 罗骏 李光辉 彭志伟 张鑫 陈彦虎 饶明军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镍钴铁粉经硫酸氧化浸出所得浸出液为研究对象,调整电位后采用中和沉淀法优先去除溶液中的Al^(3+)和Cr^(3+),实现Fe^(2+)与Al^(3+)高效分离,净化液再经氧化后采用磷酸沉铁制备水合磷酸铁产品,富镍钴的净化液再用于制备氢氧化镍钴。结... 以镍钴铁粉经硫酸氧化浸出所得浸出液为研究对象,调整电位后采用中和沉淀法优先去除溶液中的Al^(3+)和Cr^(3+),实现Fe^(2+)与Al^(3+)高效分离,净化液再经氧化后采用磷酸沉铁制备水合磷酸铁产品,富镍钴的净化液再用于制备氢氧化镍钴。结果表明,在溶液pH=4.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0min条件下,Al和Cr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7.15%,Fe损失率为2.42%;净化液在溶液pH值2.1、沉淀时间10min、沉淀温度25℃条件下沉铁,Fe沉淀率为97.30%,Ni和Co损失率分别为0.36%和0.64%;沉淀产物为无定形且带结晶水的磷酸铁,经700℃煅烧2h后转变为无水FePO_(4),其杂质含量和铁磷比符合HG/T4701—2021中Ⅰ型无水磷酸铁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沉淀法 磷酸铁 氧化浸出 沉铁 除杂 镍钴铁 氢氧化镍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镍三元系水电解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明华 赵喆 +3 位作者 张文浩 王英鹏 顾军 王泓鉴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92,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并表征了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铁钴镍催化剂摩尔分数对泡沫镍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热温度60℃、持续时间8 h,此时得到的样品比表面积最大,为59.61 m^(... 采用水热法制备并表征了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铁钴镍催化剂摩尔分数对泡沫镍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热温度60℃、持续时间8 h,此时得到的样品比表面积最大,为59.61 m^(2)/g;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60%摩尔分数的Ni样品的析氧电位仅为1.35 V;Co(OH)_(2)摩尔分数为20%的催化剂在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最低析氧电位仅为1.33 V,过电位为100 mV;而20%Fe(OH)_(3)的样品表现出最低的阻抗。将优化成分后的铁钴镍(摩尔比为2∶2∶6)系氢氧化物催化剂作为测试样品涂覆在镍网电极上,在大面积电极下,电流密度为2000 A/m^(2)时小室电压为1.71 V左右、过电位为42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镍三元催化剂 水热法 水电解 析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世龙 郝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回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资源再生、避免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经济模型;提出了“理想折扣系数”的概念,用于评估回收定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量化了回收成本的10类关键组成,定量分析了三元锂(N... 回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资源再生、避免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经济模型;提出了“理想折扣系数”的概念,用于评估回收定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量化了回收成本的10类关键组成,定量分析了三元锂(NCM)和磷酸铁锂(LFP)电池湿法回收的成本和收益,讨论了市场、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准金属价格水平下,NCM 811电池回收的净利润为3493元/t;除非提升锂价,湿法冶金回收LFP电池无法盈利。从而,若将锂纳入回收计价金属,则可降低回收折扣系数对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电池回收 三元锂(NCM)电池 磷酸铁锂(LFP)电池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镍-硫酸亚铁溶液赤铁矿法除铁行为
12
作者 李寅 李春林 +6 位作者 周东风 彭晓华 李兴彬 李人杰 邓志敢 李旻廷 魏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1-632,共12页
围绕硫酸镍-硫酸亚铁溶液中镍铁分离的难题,本文采用赤铁矿沉铁法在高温水热条件下将溶液中的Fe_(2)+氧化转变为α-Fe_(2)O_(3),实现镍与铁的分离,获得硫酸镍和氧化铁产物。考察多种因素对沉铁行为的影响规律,并研究沉铁过程的行为和机... 围绕硫酸镍-硫酸亚铁溶液中镍铁分离的难题,本文采用赤铁矿沉铁法在高温水热条件下将溶液中的Fe_(2)+氧化转变为α-Fe_(2)O_(3),实现镍与铁的分离,获得硫酸镍和氧化铁产物。考察多种因素对沉铁行为的影响规律,并研究沉铁过程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α-Fe_(2)O_(3)的生成,获得铁含量更高的氧化铁沉铁产物。对于含Ni^(2+)浓度80 g/L、Fe^(2)+浓度60 g/L的硫酸镍-硫酸亚铁溶液,在反应温度180℃、氧分压0.8 MPa、反应时间180 min、搅拌转速500 r/min、加入30 g/L晶种的条件下,获得的沉铁产物中铁含量为65.4%,镍含量为0.28%,硫含量为0.96%,其物相组成中93.44%为α-Fe_(2)O_(3),其余为结晶水和少量硫酸盐。沉铁产物中铁的存在形式主要为α-Fe_(2)O_(3),其次为Fe_(2)(O_(4))_(3)、氢氧化物(FeOOH和Fe(OH)O);氧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晶格氧Fe—O、水分子氧H2O,以及羟基氧(FeO—OH和Fe(OH)O);硫的存在形式主要为O_(4)2-,其与氧化铁晶体晶面的Fe^(3+)发生络合形成Fe_(2)(O_(4))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合金粉 镍铁分离 赤铁矿法沉铁 硫酸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自支撑钴镍硫化物析氧催化剂
13
作者 曾晓辉 杨洁 +3 位作者 陈洪伟 杨浩瑜 谢娟 王虎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调节前驱液中n(Co)∶n(Ni),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NF)上负载两种双金属硫化物(NiCo_(2)S_(4)、Ni_(2)CoS_(4))制备了析氧催化剂NiCo_(2)S_(4)/NF和Ni_(2)CoS_(4)/NF。采用SEM、XR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n... 调节前驱液中n(Co)∶n(Ni),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NF)上负载两种双金属硫化物(NiCo_(2)S_(4)、Ni_(2)CoS_(4))制备了析氧催化剂NiCo_(2)S_(4)/NF和Ni_(2)CoS_(4)/NF。采用SEM、XR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n(Co)∶n(Ni)(1∶2~3∶2)对催化剂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和析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n(Ni)=1∶2时,得到的金属硫化物为立方相Ni_(2)CoS_(4);当n(Co)∶n(Ni)≥1后,得到的金属硫化物为立方相NiCo_(2)S_(4)。当n(Co)∶n(Ni)=1∶1时,制备的NiCo_(2)S_(4)/NF比Ni_(2)CoS_(4)/NF具有更优异的析氧反应(OER)性能,当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其过电位仅为216 mV,Tafel斜率为72 mV/dec,具有更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在OER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形成的MOOH(M=Co、Ni)有利于OER的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NiCo_(2)S_(4)发生OER需要的吉布斯自由能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钴镍硫化物 析氧反应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NCM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化学态判断和定量分析:挑战及解决方法
14
作者 段铭秋 陈思 +6 位作者 赖浩 王素娟 黄文玉 杨慕紫 龚力 陈建 谢方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100,共15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在锂离子电池镍钴锰酸锂(LiNi_(x)Co_(y)Mn_(1-x-y)O_(2),NCM)正极材料的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然而NCM中Ni、Co、Mn过渡金属主峰与俄歇峰相互重叠使这三种元素的化学态识别和定量分析变得困难。以LiNi_(0.8)Co_(0.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在锂离子电池镍钴锰酸锂(LiNi_(x)Co_(y)Mn_(1-x-y)O_(2),NCM)正极材料的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然而NCM中Ni、Co、Mn过渡金属主峰与俄歇峰相互重叠使这三种元素的化学态识别和定量分析变得困难。以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为例,分析了XPS谱图中过渡金属主峰与俄歇峰的干扰问题,并提出一个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算法对相互重叠时的过渡金属2p峰进行分峰拟合。通过比较不同化学态的Ni/Co/Mn参考样品,选取Ni(OH)_(2)、NiOOH、LiCoO_(2)、MnO_(2)作为拟合参考谱图。与常规的高斯/洛伦兹拟合方法相比,建立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无需手动调整拟合参数,使得XPS谱图拟合过程不依赖于操作者,可重复性得到提高,并验证了这种拟合方法在NCM811正极材料XPS谱图分析中的有效应用,将过渡金属的主峰和其他元素的俄歇峰进行分离,为Ni、Co、Mn过渡金属主峰与俄歇峰相互重叠的化学态识别和定量分析难题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昆仑岩浆镍钴矿床成矿差异性分析:以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矿床为例
15
作者 艾启兴 张照伟 +4 位作者 谭文娟 王亚磊 邵继 申大利 张晨博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5,共15页
镍钴属于国民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关键矿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镍钴资源的需求持续飙升,超过92%的镍原材料和98%的钴原材料依赖进口,给关键矿产资源供应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镍钴矿成矿规律... 镍钴属于国民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关键矿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镍钴资源的需求持续飙升,超过92%的镍原材料和98%的钴原材料依赖进口,给关键矿产资源供应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镍钴矿成矿规律认识、寻找新的资源接续区已迫在眉睫。中国镍钴资源的有限来源与世界存在显著不同,93%的镍资源和45%的钴资源来自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可见,岩浆镍钴矿床是中国找矿勘查实现增储的最重要矿床类型。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发育大量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拥有较好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展示了巨大的找矿前景。但同属同一成矿背景及相似成矿特征的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矿床,在矿石质量、矿体规模等方面存在截然不同,一个超大型且品位较高(118万tNi@0.68%),另一个大型且品位较低(12万tNi@0.44%)。这极大地制约了镍钴资源的找矿勘查和新突破。笔者立足两个矿床的成矿特征、控矿条件、成矿过程、找矿潜力的系统梳理,发现同化混染作用是导致硫化物熔离进而形成镍钴矿床的关键方式。同化混染程度不同及围岩条件S含量的差异,是造成两个矿床成矿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指出,围岩条件是古老片麻岩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是实现镍钴找矿新发现的关键方向和空间。可支撑服务找矿工作,提升镍钴矿资源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镍钴硫化物 成矿特征 差异分析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纳米碳材料协同增强镍钴硫化物的电容性能
16
作者 汪霄汉 付艳 +5 位作者 杨书镔 朱洁 于亮 唐嘉繁 温小煦 张骞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40,共7页
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电导率较差,且在制备与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变化产生团聚现象。本工作通过混合炭黑Vulcan XC-72、碳纳米管(CNTs)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Ni2CoS4的载体(... 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电导率较差,且在制备与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变化产生团聚现象。本工作通过混合炭黑Vulcan XC-72、碳纳米管(CNTs)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Ni2CoS4的载体(统称为3C),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溶剂热法制备得到Ni2CoS4/3C电极材料,三种不同维度的纳米碳材料构建的独特网络结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接触表面积和导电性。Ni2CoS4/3C电极材料在5 A·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 696.3 F·g^(-1)的比电容,当电流密度从5 A·g^(-1)增加到30 A·g^(-1)时,展现出了90.9%的倍率性能。在30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 000次的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3.2%。利用Ni2CoS4/3C正极与活性碳(AC)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481.3 Wh·kg^(-1)的功率密度下提供了58.9 Wh·kg^(-1)的能量密度,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8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6.5%,展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Ni2CoS4/3C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容性能得益于Ni2CoS4与3C的协同效应,使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增加,为电子和离子的传输提供更多的路径和通道。因此,该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镍钴硫化物 多维纳米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酸浸出电解后三元正极粉末工艺研究
17
作者 王燕 李金辉 +2 位作者 欧阳剑 何莹 郑卓群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5,共9页
针对目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工艺的高酸耗和高能耗问题,本文以电解后的废旧523型镍钴锰正极材料为原料,硫酸+盐酸羟胺作为浸出剂,进行了镍钴锰浸出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前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还对浸出... 针对目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工艺的高酸耗和高能耗问题,本文以电解后的废旧523型镍钴锰正极材料为原料,硫酸+盐酸羟胺作为浸出剂,进行了镍钴锰浸出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前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还对浸出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该体系较优浸出条件为盐酸羟胺浓度1.5 mol/L、硫酸浓度1 mol/L、浸出温度75℃、液固比25 mL/g、浸出时间60 min,此时镍、钴、锰的浸出率分别为96.84%、99.87%、97.35%;XRD谱图分析表明,浸出后的物质几乎没有峰,只有微弱的NiO和MnO_(2)的峰偏移,SEM图分析表明,浸出后正极材料呈现出小块的破碎粉末,表明其中的有价金属已被浸出;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本试验的浸出过程适合采用Avrami方程进行拟合,镍、钴、锰的活化能分别为8.3779 kJ/mol、4.6836 kJ/mol、4.9614 kJ/mol,浸出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不大,浸出过程受扩散控制。本研究结果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提供了有效的湿法浸出工艺,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废旧523型镍钴锰电池 镍钴锰回收 湿法浸出 硫酸+盐酸羟胺 酸耗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有机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废弃三元锂电材料有机酸浸提液中锂、钴、镍及锰含量
18
作者 王树加 黎佩珊 +3 位作者 郑巧清 陈晓丽 付娟 苏秋成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0-1677,共8页
废弃电池材料中金属元素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虽然能够有效分解样品,但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通过自主改装的加氧有机进样系统,详细探讨不同谱线选择、不同... 废弃电池材料中金属元素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虽然能够有效分解样品,但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通过自主改装的加氧有机进样系统,详细探讨不同谱线选择、不同乙醇含量的稀释剂、雾化室温度以及氧气流速对锂、钴、镍和锰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直接进样,测定废弃三元锂电材料有机酸浸提液中的金属锂、钴、镍及锰元素的方法。经过研究表明,接近分析标准曲线的10%乙醇稀释剂浓度,氧气流速为15 mL/min,雾化室温度为20℃的样品干扰小,各待测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7,检出限为0.002~0.08 mg/L,草酸提取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3.5%~102%,甘氨酸提取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2.9%~103%,柠檬酸提取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4.9%~10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2%~3.5%,比对方法为0.24%~2.9%。用F检验法对方法的精密度测定结果和常规微波消解测试比对,测量分析方法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酸消解法相比,方法省去了样品前处理时间,直接稀释进样法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表现出显著优势,为三元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测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进样系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有机酸 F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与钴酸锂正极材料协同提锂试验研究
19
作者 卢人航 蒋春生 +2 位作者 刘兰进 张忠堂 严康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研究了利用废旧磷酸铁锂(LFP)和钴酸锂(LCO)电池正极材料协同浸出锂,通过热力学分析了工艺可行性,考察了各因素对协同浸出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条件下... 研究了利用废旧磷酸铁锂(LFP)和钴酸锂(LCO)电池正极材料协同浸出锂,通过热力学分析了工艺可行性,考察了各因素对协同浸出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条件下,LFP与LCO能在酸性体系中协同浸出锂;在硫酸浓度0.7 mol/L、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60 min、n(LCO)∶n(LFP)=0.5、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1 g最佳浸出条件下,废旧电池正极材料中的Li、Co、Fe、P浸出率分别为99.99%、99.99%、48.00%、43.77%。该法可实现在低酸条件下从复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有价金属的目的,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钴酸锂 正极材料 协同浸出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镍铁渣基地聚合物多孔材料去除废水中Cu(Ⅱ)、Pb(Ⅱ)、Cr(Ⅵ)
20
作者 李月盈 邵周军 +3 位作者 罗中秋 叶长青 阎崔蓉 周新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2,共8页
以工业废渣高炉镍铁渣为原料,在NaOH和水玻璃活化条件下,制备具有丰富孔道结构的地聚合物多孔材料,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u(Ⅱ)、Pb(Ⅱ)、Cr(Ⅵ)。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不同接触时间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以工业废渣高炉镍铁渣为原料,在NaOH和水玻璃活化条件下,制备具有丰富孔道结构的地聚合物多孔材料,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u(Ⅱ)、Pb(Ⅱ)、Cr(Ⅵ)。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不同接触时间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相关表征及吸附结果显示,高炉镍铁渣地聚合物多孔材料在pH分别为5、5、1时,Cu(Ⅱ)、Pb(Ⅱ)、Cr(Ⅵ)的去除率可达91.3%、93.1%、96.5%。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结果表明,高炉镍铁渣基地聚合物多孔材料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高炉镍铁渣基地聚合物多孔材料表面吸附Cu(Ⅱ)、Pb(Ⅱ)、Cr(Ⅵ)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镍铁渣 地聚合物多孔材料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