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Oxide Assisted Metal Nanoparticle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Gallium oxide Nanowires 被引量:1
1
作者 Kyo-Hong CHOI Kwon-Koo CHO +3 位作者 Gyu-Bong CHO Hyo-Jun AHN Ki-Won KIM Yoo-Young KIM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6-891,共6页
Several researches have been reported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β-Ga_2O_3 nanowires which was synthesized on nickel oxide particle.But indeed,recent researches about synthesis of β-Ga_2O_3 nanowires on oxide-assis... Several researches have been reported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β-Ga_2O_3 nanowires which was synthesized on nickel oxide particle.But indeed,recent researches about synthesis of β-Ga_2O_3 nanowires on oxide-assisted transition metal are limited to nickel or cobalt oxide catalyst.In this work,Gallium oxide(β-Ga_2O_3)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thermal evaporation method from gallium powder in the range of 700-1000℃ using the iron,nickel,copper,cobalt and zinc oxide as a catalyst,respectively.The β-Ga_2O_3 nanowires with single crystalline without defect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50,900 and 950℃ in all the catalysts.But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 in synthesis of nanowires varied with the kind of catalyst.As increasing synthesis temperature,the morphology of gallium oxide nanowires changed from nanowires to nanorods,and its diameter increased.From these results,we could be proposed that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β-Ga_2O_3 nanowires was changed with synthesis temperature of nanowires.Micro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Synthesized nanowire was characterized by HR-TEM,FE-SEM,EDX and X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粒子 显微结构 镓氧化物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2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17-3531,共15页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ve anodic oxide film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studied by several surface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nanograin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were embedded into the anodic oxide film with pores of 0.1−2μm.Ag nanoparticles provided a catalytic site for the deposition of Ni-B alloy,and the Ni crystal nucleus was first grown in horizontal mode and then in cylindrical mode.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increased by 1.37 V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reduce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due to the subsequent deposition of Ni-P alloy.The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saligning of these micro defect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layers and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of the Ni-P alloy in the outer layer.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nodic oxid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 Ag+activation active anodic oxidation film growth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less nickel fabrication on surface modified magnesium substrates 被引量:3
3
作者 Ayushi Thakur Swaroop Gharde Balasubramanian Kandasubramani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36-644,共9页
In recent years,magnesium(Mg)has evolved as a salient material,in affiliation with electroless nickel(Ni)coating,which have found applications in automobiles,aerospace and confederate fields attributing to its excelle... In recent years,magnesium(Mg)has evolved as a salient material,in affiliation with electroless nickel(Ni)coating,which have found applications in automobiles,aerospace and confederate fields attributing to its excellent inherent weight sensitive properties.However,being acknowledged for its remarkable auxiliary properties like flexible machining,appreciable weight sensitivity and ability to be patently diecast into mesh constructs,magnesium is prejudiced by aeronautical standards predominantly for its inf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In this sense,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magnesium and its alloys has been suggested to extricate it from corrosion problem and make it more competitive in industrial and defence applications.Autocatalytic fixation of metal ions onto respective substrates accrues and alters their mechanical,electrochem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destitute of any electric current aid.This proficiently identified technique is prosecut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 series of sequenced operations involving a prior pretreatment,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chemical cleaning of the substrate surface;electroless coating;and a later activation process which is a mild etching of the electroless coated surface.The susceptibility of magnesium to this methodology has advanced and propagated its exercise and applicability in aircraft,satellites and allied aeronautical fields.Contemporarily,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eco-friendly and modified duplex and composite coatings which have transmuted properties of these appendages by tailoring alloy compositions and reagents employed.This review article systematically colligates various considerations and evaluations on electroless nickel applications of magnesium and its alloys and explicates how it anchors its practice in the respective domains.Furthermore,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s devised based on the pre-existing treatment methods for accomplishing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magnesium magnesium alloys CORROSION-RESISTANCE Micro arc oxidation(M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n)Cu_(1)O_(x)@NF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苯氧化性能
4
作者 刘文举 潘达 +5 位作者 袁凯龙 张政 侯亚芳 冯秋悦 党丹 王少锋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共9页
以泡沫镍(NF)为载体,采用原位电沉积法制备了不同Co/Cu物质的量比的整体式催化氧化催化剂Co_(n)Cu_(1)O_(x)@NF(n为Co/Cu物质的量比,n为0.5,1,2,3)。其中,在原料甲苯质量浓度为1000 mg/m^(3)、空速为15000 mL(g·h)的条件下,Co_(3)C... 以泡沫镍(NF)为载体,采用原位电沉积法制备了不同Co/Cu物质的量比的整体式催化氧化催化剂Co_(n)Cu_(1)O_(x)@NF(n为Co/Cu物质的量比,n为0.5,1,2,3)。其中,在原料甲苯质量浓度为1000 mg/m^(3)、空速为15000 mL(g·h)的条件下,Co_(3)Cu_(1)O_(x)@NF催化甲苯氧化降解的性能最佳,其T_(20)(达到20%转化率时所对应的温度)和T_(90)(达到90%转化率时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01℃和219℃。此外,Co_(3)Cu_(1)O_(x)@NF催化甲苯氧化的表观活化能最小(21.79 kJ/mol),且其在40 h的稳定性测试中,催化活性并没有出现下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Co_(3)Cu_(1)O_(x)@NF催化性能优异的原因,结果表明,Co_(3)Cu_(1)O_(x)@NF催化剂表面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活性物质已成功负载且分散均匀,具有最高的Co^(3+)/Co^(2+)物质的量比和O_(ads)/O_(Latt)物质的量比,并具有丰富的氧缺陷和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整体式催化剂 甲苯 泡沫镍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选择性电催化氧化制备甲酸
5
作者 王宁 陈泽虹 彭新文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电解水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制氢技术,但阳极析氧反应(OER)所需的理论电势较高,限制了电解水的制氢效率。将作为林木生物质资源和造纸废液主要成分之一的木糖选择性地电催化氧化以替代阳极OER反应制备化学品,有望能够提高林木生物质资... 电解水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制氢技术,但阳极析氧反应(OER)所需的理论电势较高,限制了电解水的制氢效率。将作为林木生物质资源和造纸废液主要成分之一的木糖选择性地电催化氧化以替代阳极OER反应制备化学品,有望能够提高林木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率与高值化。本研究以碳毡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原位生长制备了氢氧化镍[Ni(OH)_(2)@CF]和氢氧化钴[Co(OH)_(2)@CF]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电催化木糖氧化制甲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分析法等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以及化学结构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o(OH)_(2)为纳米颗粒结构且负载量较低,而Ni(OH)_(2)以纳米片结构均匀负载在碳毡表面,高的负载量和纳米片结构可为木糖吸附和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进而提高Ni(OH)_(2)@CF的电催化性能。与纯碳毡和Co(OH)_(2)@CF相比,Ni(OH)_(2)@CF具有最优的电催化木糖氧化活性,当电流密度达到100 mA/cm^(2)时所需电位仅为1.46 V(vs.RHE),与OER相比降低了180 mV。同时,Ni(OH)_(2)@CF电催化木糖氧化制甲酸产率和选择性可达53.49%和62.03%,法拉第效率为5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氢氧化钴 电催化 生物质 木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催化材料电催化尿素氧化辅助水分解制氢
6
作者 施雪晴 邓敏 +3 位作者 甘星 杨明亮 熊昆 张海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3,共5页
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组分、形貌和微观结构调控,总结了镍基催化剂在UOR辅助水分解制氢中的最新研究现状,阐述了UOR的反应路径和产物分析,重点探讨了镍基催化剂不同物种、不同形貌和微观结构对UOR的影响,并对UOR辅助水分解制氢技术及其高效... 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组分、形貌和微观结构调控,总结了镍基催化剂在UOR辅助水分解制氢中的最新研究现状,阐述了UOR的反应路径和产物分析,重点探讨了镍基催化剂不同物种、不同形貌和微观结构对UOR的影响,并对UOR辅助水分解制氢技术及其高效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电催化 尿素氧化 水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卫嘉莉 刘飞 +2 位作者 袁德勇 刘晓鹤 董帅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0-133,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20 kHz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制备MAO膜层,随后在MAO膜层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 目的探究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20 kHz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制备MAO膜层,随后在MAO膜层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MAO及MAO/Ni-P膜层的表面/截面微观形貌和对应的元素组成分布,通过形貌特征分析镀镍层的形核机制,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P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了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随着频率的增加,MAO膜层上的微孔尺寸逐渐减小,致密度增加,当电流脉冲频率为20 kHz时MAO膜层耐蚀性最好,其腐蚀电流密度为3.51×10^(−7)A/cm^(2)。在不同电流脉冲频率的MAO膜层上进行化学镀镍后,0.5 kHz的MAO/Ni-P膜层的形态最好,其Ni-P膜层厚度为18.5μm。随着MAO电流脉冲频率的升高,后续镀镍层的厚度逐渐降低,20 kHz的镀层厚度仅为8.2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0.5 kHz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好,腐蚀电流密度最低,比单一MAO膜层低1个数量级,为6.53×10^(−8)A/cm^(2)。结论MAO/Ni-P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整体高于MAO膜层。提高电流脉冲频率增强了MAO膜层的耐腐蚀性能,但不利于化学镀镍层的形成。0.5 kHz的MAO膜层耐蚀性较差,但其MAO/Ni-P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电流脉冲频率 化学镀镍 MAO/Ni-P复合膜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钒改性镍基催化剂的尿素电氧化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彦妮 袁立杰 +3 位作者 张珂 赵晓红 杨伯伦 王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2,28,共6页
尿素电解法以其在含尿素废水处理及制氢领域的节能环保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关键在于设计高效稳定的尿素电氧化催化剂。文中设计开发一种VC(碳化钒)改性的Ni-VC/MWCNTs(Ni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用于尿素电氧化可达到343.3 mA/mg的优异电流密... 尿素电解法以其在含尿素废水处理及制氢领域的节能环保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关键在于设计高效稳定的尿素电氧化催化剂。文中设计开发一种VC(碳化钒)改性的Ni-VC/MWCNTs(Ni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用于尿素电氧化可达到343.3 mA/mg的优异电流密度,其与Ni/MWCNTs催化剂相比具有更小的Tafel斜率和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此外,在稳态条件下,Ni-VC/MWCNTs催化剂的电流密度也得到提高。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引入VC使得Ni更易失电子生成活性组分NiOOH,从而增强尿素电氧化性能。此外,在尿素电解池中,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以Ni-VC/MWCNTs作为阳极催化剂所需的电压比Ni/MWCNTs降低了近100 mV。结果表明Ni-VC/MWCNTs是一种优良的尿素电解催化剂,有望实现高效制氢和废水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钒 镍基催化剂 尿素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Co_(9)S_(8)/Ni_(3)S_(2)异质结电催化解耦尿素溶液制氢
9
作者 郭浩 韦童 +5 位作者 申晴晴 洪安琪 邓泽婷 方政 史吉超 李仁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1-2154,共14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泡沫镍(NF)自支撑的Co_(9)S_(8)/Ni_(3)S_(2)@NF杂化纳米棒阵列,其可以作为尿素氧化反应(UOR)和析氢反应(HER)的双功能催化剂。物相分析、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_(9)S_(8)/Ni_(3)S_(2)@NF异质结杂化纳米棒...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泡沫镍(NF)自支撑的Co_(9)S_(8)/Ni_(3)S_(2)@NF杂化纳米棒阵列,其可以作为尿素氧化反应(UOR)和析氢反应(HER)的双功能催化剂。物相分析、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_(9)S_(8)/Ni_(3)S_(2)@NF异质结杂化纳米棒阵列通过Co_(9)S_(8)与Ni_(3)S_(2)之间的耦合异质界面促进了电子转移,提高了电荷转移速率。同时,该催化剂的粗糙表面使其展示出优异的超亲水性和超疏气性,有利于气体输送以及电解液扩散。在UOR和HER中,该催化剂分别在120和103 mV的低过电位下就能达到100和10 mA·cm^(-2)的电流密度。此外,利用合成的Co_(9)S_(8)/Ni_(3)S_(2)@NF电极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当电流密度达到100 mA·cm^(-2)时双电极电解池的运行仅需要1.57 V的低电压,并且在20 mA·cm^(-2)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27 h,无明显活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硫化物 尿素氧化反应 电解水 双功能催化剂 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原位生长普鲁士蓝类似物构筑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析出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宁宁 许壮 何广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对促进电解水制氢降低电耗、提高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导电泡沫镍为基底,采用冰水浴法原位生长镍铁普鲁士蓝类似物,氧化制备了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对促进电解水制氢降低电耗、提高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导电泡沫镍为基底,采用冰水浴法原位生长镍铁普鲁士蓝类似物,氧化制备了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表征了催化剂的OE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温度为200℃、氧化时间为2 h时,制备的催化剂中镍铁双金属氧化物高度分散在泡沫镍基底上,纳米颗粒最小,平均粒径为71 nm,可暴露的催化反应活性位点多,表现出最优的OER催化性能。该催化剂在1.0 mol/L的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仅为272 mV,并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稳定运行了40 h,表现出优异的OER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类似物 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析氧反应 碱性电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制偏苯三酸Ni-Mn-Br-Zr催化剂的研究
11
作者 唐明远 马子涛 +3 位作者 周晔 汪沛能 王琪 崔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207,共7页
针对Co-Mn-Br-Zr催化剂氧化性强导致副产多的问题,以氧化性稍弱的Ni-Mn-Br-Zr为催化剂探究催化剂各组分摩尔比对偏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生成偏苯三酸反应的影响,同时与Co-Mn-Br-Zr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Ni、Mn摩尔分... 针对Co-Mn-Br-Zr催化剂氧化性强导致副产多的问题,以氧化性稍弱的Ni-Mn-Br-Zr为催化剂探究催化剂各组分摩尔比对偏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生成偏苯三酸反应的影响,同时与Co-Mn-Br-Zr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Ni、Mn摩尔分数的增大,偏三甲苯的转化率、偏苯三酸摩尔收率都有所提高,同时副产物苯二甲酸和均苯四酸的收率也随之增加;随着Br摩尔分数的增大,偏三甲苯转化率迅速增大,但偏苯三酸摩尔收率仅有略微增大;Zr摩尔量变化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在200℃、2.0 MPa、Ni(Co)∶Mn∶Br∶Zr摩尔比为1∶1∶1∶0.05、反应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Ni基催化剂下偏苯三酸的摩尔收率达到了56.60%,杂质酸收率为3.16%;优于Co基催化剂下偏苯三酸的摩尔收率54.85%和杂质酸收率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偏三甲苯 氧化 偏苯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ZrO_2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美林 P A fanasiev +3 位作者 M Vrinat 李文钊 徐恒泳 葛庆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采用共浸法制备了未经焙烧直接硫化的NiMo/ZrO2(550)、NiMo/ZrO2(650)催化剂及550℃焙烧后再硫化的NiMo/ZrO2(550)-1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iMo/ZrO2系列催化剂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 采用共浸法制备了未经焙烧直接硫化的NiMo/ZrO2(550)、NiMo/ZrO2(650)催化剂及550℃焙烧后再硫化的NiMo/ZrO2(550)-1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iMo/ZrO2系列催化剂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光谱表征。表征结果显示,以四方相ZrO2为载体的NiMo/ZrO2(650)催化剂,由于被硫化的更完全,催化活性高于以无定形相ZrO2为载体的NiMo/ZrO2(550)催化剂,说明载体的结构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550℃焙烧后的NiMo/ZrO2(550)-1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低于未经焙烧直接硫化的NiMo/ZrO2(550)催化剂,这是由于高温焙烧增加了活性组分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催化剂的硫化程度,进而降低了其催化活性,说明这种强相互作用不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催化剂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催化活性 直接硫化 ZrO2 Raman 强相互作用 脱硫反应 连续流动 光谱表征 结构影响 活性组分 高温焙烧 硫化程度 载体 再硫化 四方相 无定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金荣超 陈燕馨 +3 位作者 崔巍 李文钊 于春英 江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318,共6页
借助脉冲反应、质谱-程序升温表面反应(MS-TPSR)等技术研究了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OM)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O上CH4不能解离产生H2只有当NiO被CH4还原为Ni0后,CH4才能解高产生H2,Ni0是CH4活化和POM... 借助脉冲反应、质谱-程序升温表面反应(MS-TPSR)等技术研究了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OM)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O上CH4不能解离产生H2只有当NiO被CH4还原为Ni0后,CH4才能解高产生H2,Ni0是CH4活化和POM反应的活性相;POM反应机理遵循直接氧化机理,CH4和O2均在Ni0上活化,活化过程形成的Ni…C和Niδ…Oδ物种是反应历程中的关键物种,Niδ+…Oδ物种高选择性地与CH4解离产生的碳物种Ni…C反应生成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部分氧化 合成气 催化剂 P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中NiMo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贾美林 P.Afanasiev +3 位作者 M.Vrinat 李文钊 徐恒泳 葛庆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采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了催化剂载体、载体焙烧温度、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剂中Ni/Mo配比对NiMo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BET,XRD和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对于无Ni助剂的... 采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了催化剂载体、载体焙烧温度、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剂中Ni/Mo配比对NiMo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BET,XRD和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对于无Ni助剂的催化剂,负载在TiO2载体上的Mo催化剂活性高于负载在ZrO2上的催化剂,而助剂Ni的添加改变了活性顺序,使负载在TiO2载体上的NiMo催化剂活性低于负载在ZrO2上的催化剂;催化剂制备方法影响催化剂的性能,以共浸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Ni/Mo配比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当Ni/Mo摩尔比为0 6时,催化剂具有最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催化剂 二氧化锆 二氧化钛 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甲烷干重整催化剂Ni/La_2O_3/Al_2O_3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军科 任克威 +4 位作者 周伟 王晓蕾 李兆静 潘相敏 马建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3-479,共7页
采用浸渍法及蒸发法制备了Ni/La2O3/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及甲烷干重整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H2-TPR、BET、TEM、TG-DSC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Ni分散性、更均匀的粒径分布... 采用浸渍法及蒸发法制备了Ni/La2O3/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及甲烷干重整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H2-TPR、BET、TEM、TG-DSC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Ni分散性、更均匀的粒径分布,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更优的孔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Ni抗烧结能力及抗积炭性。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平均积炭速率很低,约为0.673 7mg/(gcat.h),相当于蒸发法制备催化剂的21%。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上CH4、CO2转化率及H2、CO选择性比蒸发法制备的催化剂分别高约5%、10%及4%、3%,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甲烷干重整 氧化镧 氧化铝 催化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方式及还原温度对甲烷部分氧化镍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宫立倩 陈吉祥 +2 位作者 李正 张继炎 刘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采用H2-TPR、TEM及活性评价等手段,考察了还原方式(等温和程序升温还原)及还原温度对不同温度(550℃和950℃)焙烧制备的镍基催化剂结构和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程序升温还原方式相比,等温还原的催化剂中镍物种的还原... 采用H2-TPR、TEM及活性评价等手段,考察了还原方式(等温和程序升温还原)及还原温度对不同温度(550℃和950℃)焙烧制备的镍基催化剂结构和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程序升温还原方式相比,等温还原的催化剂中镍物种的还原度较低、Ni晶粒度较小。还原方式对550℃焙烧制备的催化剂(POM-1)的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影响不明显,但等温还原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床层温度较低。随着等温还原温度的提高,POM-1催化剂的镍还原度有所降低,而950℃焙烧制备的催化剂(POM-5)还原度略有增加,且具有较小的镍晶粒。随着等温还原温度的提高,POM-1催化剂反应性能无明显差异,但床层热点温度提高;POM-5催化剂反应性能随还原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床层温度呈现降低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催化剂床层温度与催化剂镍晶粒大小密切相关,较小的镍晶粒利于床层热点温度的降低,这与较大镍晶粒利于甲烷完全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催化剂 还原方法 甲烷 部分氧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助剂对甲烷部分氧化Ni/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邱业君 陈吉祥 张继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5,共6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MgO改性的N i/A l2O3催化剂,采用BET、XRD、H2-TPR、TEM和活性评价等研究方法,考察了MgO助剂对N i/A l2O3催化剂物化性质和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O助剂提高了催化剂镍物种的均一性,...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MgO改性的N i/A l2O3催化剂,采用BET、XRD、H2-TPR、TEM和活性评价等研究方法,考察了MgO助剂对N i/A l2O3催化剂物化性质和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O助剂提高了催化剂镍物种的均一性,抑制了N iA l2O4尖晶石的形成,并且增强了镍物种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这与MgO、N iO形成固溶体及与A l2O3形成MgA l2O4有关。同时,适量的MgO助剂可以提高N i物种在催化剂中分散度,并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改性后的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显示出较好的反应性能。过量的MgO助剂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产生负面影响,MgO的碱性可以促进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从而导致H2选择性降低和CO选择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2O3催化剂 氧化镁 甲烷部分氧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镍前驱体热分解制备镍酸镁复氧化物纯相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亚琪 章慧 +2 位作者 毛少瑜 周朝晖 万惠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9-803,共5页
以组成和结构确定的柠檬酸配合物Mg2NiHcit2·10H2O和MgNiHcitH2O2·8H2OH4cit为柠檬酸为前驱体热分解得到Ni和Mg摩尔比分别为1∶2和2∶1的镍酸镁纯相Mg2NiO3和MgNi2O3。粉末衍射实验证实它们是由半径相近、价态相等的Ni2+和Mg2... 以组成和结构确定的柠檬酸配合物Mg2NiHcit2·10H2O和MgNiHcitH2O2·8H2OH4cit为柠檬酸为前驱体热分解得到Ni和Mg摩尔比分别为1∶2和2∶1的镍酸镁纯相Mg2NiO3和MgNi2O3。粉末衍射实验证实它们是由半径相近、价态相等的Ni2+和Mg2+形成的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热分解 柠檬酸镍 前驱体 镍酸镁 镍复氧化物 柠檬酸法 甲烷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助剂对Co/Mg/HZSM-5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诺伟 黄传敬 +3 位作者 匡飞平 高晓晓 翁维正 万惠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65-2171,共7页
采用XRD、TEM、H2-TPR、Raman、XPS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了Mg助剂对Co/Mg/HZSM-5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和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Co/HZSM-5催化剂中添加Mg助剂,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750... 采用XRD、TEM、H2-TPR、Raman、XPS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了Mg助剂对Co/Mg/HZSM-5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和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Co/HZSM-5催化剂中添加Mg助剂,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750℃和空速1.0×105mL·h-1·g-1反应条件下,Co/Mg/HZSM-5在连续反应30h的实验时间内催化活性稳定不变,而Co/HZSM-5因其活性中心Co0转化生成CoAl2O4非活性相,反应10h后即迅速失活.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在Co/Mg/HZSM-5催化剂中钴物种除以Co3O4存在外,一部分钴物种还与Mg助剂发生强相互作用生成较难还原的MgCo2O4,由此导致还原后钴金属的分散度较高.关联催化剂表征和活性评价结果,讨论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ZSM-5催化剂 Mg助剂 甲烷部分氧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SiO_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钟顺和 王希涛 +1 位作者 宓立新 肖秀芬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SnSiO是SnO2 单分子层价联于SiO2 表面的复合氧化物 ,仍保持类似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 ;SnO2 引入SiO2 表面后可以有效地促进CuO、NiO的还原 ,还原后成为负载在SnSiO载体表面的Cu Ni合金 ;CO2 在负载型Cu Ni合金表面Cu或表面Ni位上发生化学吸附 ,形成线式和剪式吸附态 ;CO2 在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CH3 OH、CH4 、CO和H2 O ,生成CH3 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Cu Ni催化剂 ,在 0 5MPa ,170℃ ,H2 /CO2 (mol/mol)为 3的条件下 ,CH3 OH的选择性达到 84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复合物 双金属催化剂 加氢反应 合成 甲醇 负载型催化剂 二氧化碳 二氧化锡 二氧化硅 表面复合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