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ratum to: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1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692-692,共1页
Because of an unfortunate mistake by authors,the Project(5227010679)of Foundation item was wrong.The corrected Project is shown as follows:Project(52271073).
关键词 adhesion performance electroless plating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nickel based composite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tives on anode passivation in direct electrolysis process of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s 被引量:2
2
作者 LI Lei LI Hong-juan +1 位作者 QIU Shi-wei WANG 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54-763,共10页
Effects of nickel component,thiourea,glue and chloride 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passivation of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 an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conventional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R... Effects of nickel component,thiourea,glue and chloride 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passivation of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 an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conventional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Results obtained from chronopotentiometry and linear voltammetry curves showed that the Ni component mad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the anode strong and difficult to be corroded,caused by the adsorption of generated Cu2O,NiO or copper powder to the anode surface.The Ni2+reducing Cu2+to Cu+or copper powder aggravated the anode passivation.In a certain range of the glue concentration≤8×10–6 or thiourea concentration≤4×10–6,the increase of glue or thiourea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anode passivation time.Over this range,glue and thiourea played an adverse effect.The increase of chloride ions concentration led to the increase in passiv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 direct electrolysis nickel component anode passivation addi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Machining Shape Hole of Ni-based Super-heat-resistant Alloy 被引量:1
3
作者 WEI Xin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90,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5-,共1页
Inconel 718 and Waspaloy, Nickel-based super-heat-resistant alloy, are high-strength, thermal-resistant and corrosion-resistant alloy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parts of gas turbines and airplane engines. Due to their ex... Inconel 718 and Waspaloy, Nickel-based super-heat-resistant alloy, are high-strength, thermal-resistant and corrosion-resistant alloy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parts of gas turbines and airplane engines. Due to their extremely tough and thermal-resistant nature, they are well known as material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ut. Shape holes on a disc of an aircraft engine, made of Ni-based super-heat-resistant alloy, are required with good surface integrity and geometric accuracy. This kind of shape hole is produced by EDM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currentl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an alternative machining process to reduce the process time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achining methods for the shape hole of Ni-base super-heat-resistant alloy Inconel 718 and Waspaloy. The feasibility using milling or/and grinding as an alternative for currently EDM process to machine shape holes is assessed by observing the wear and breakage of the cutting tools and grinder and analyzing the hole surface integrity and geometric accur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lling process of Inconel 718 and Waspaloy can produce shape holes with acceptable surface roughness and geometric accuracy efficiently. The machined Waspaloy shape holes reveal a slight decrease tendency in section dimension from the top of the its bottom. There is a larger deviation from the nominal profile at the segment with smaller radius. A thin softened surface layer with thickness smaller than 60 μm occurs on the machined Waspaloy shape holes. The softening and work hardening become remarkable with the progress of tool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heat-resistant nickel-based alloy MILLING GRINDING coated cu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TLP连接接头PBHT工艺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红 李泊瑾 +4 位作者 王伯洋 Erika HODÚLOVÁ 曹健 李云月 钟素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目前用于连接镍基高温合金的一种优化技术,而连接后热处理(postbond heat treatment,PBHT)是对连接后的接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本文对TLP连接中热循环对镍基高温合金母材组织性能的不利影响和... 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目前用于连接镍基高温合金的一种优化技术,而连接后热处理(postbond heat treatment,PBHT)是对连接后的接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本文对TLP连接中热循环对镍基高温合金母材组织性能的不利影响和TLP连接后接头存在的有害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对PBHT工艺的机理、种类及研究现状等进行详细分析,对其适用体系和效果进行系统评述。针对未来的PBHT工艺研究,建议继续向多级多道精准热处理的方向发展,并探索TLPB-PBHT一体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连接后处理 瞬间液相 均匀化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基钎料钎焊SiC_(f)/SiC复合材料异质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瑜 张宏强 +3 位作者 梅寒 赵伟 徐彦强 郭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目的 解决SiC_(f)/Si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异质钎焊接头中相容性差、组织反应复杂的问题。方法采用多种Ag基钎料实现了SiC_(f)/SiC复合材料的同质与异质钎焊连接。通过SEM与热力学计算探究了不同钎料对异质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剪切性... 目的 解决SiC_(f)/Si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异质钎焊接头中相容性差、组织反应复杂的问题。方法采用多种Ag基钎料实现了SiC_(f)/SiC复合材料的同质与异质钎焊连接。通过SEM与热力学计算探究了不同钎料对异质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剪切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异质接头组织及物相的调控机理。结果 通过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多界面表征分析,对比分析了同质与异质接头组织的差异,揭示了活性元素Ti对SiC_(f)/SiC复合材料接头微观组织的调控作用。AgCuTi钎料钎焊异质接头形成了TiC层,实现了SiC_(f)/SiC复合材料侧薄弱界面的强化,该接头微观组织均匀且无缺陷。AuCuPd钎料钎焊异质接头因Ni、Si、Pd元素的剧烈反应而导致接头存在较多脆性相与裂纹。AgCuTi钎料钎焊异质接头的强度达59 MPa,是AgCuPd的2倍,且与同质接头强度相近。结论 活性元素Ti的添加有效改善了SiC_(f)/SiC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及异质界面连接性,接头微观组织均匀、接头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SiC_(f)/SiC复合材料 镍基高温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GH4169陶瓷刀具的黏结与扩散磨损研究
6
作者 范依航 贾晓羽 郝兆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0-90,182,共12页
目的 研究氮化硅刀具切削GH4169的黏结扩散磨损机理,以及黏结扩散过程对刀具的摩擦因数、硬度、冲击韧性的影响,为氮化硅刀具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Lammps软件建立氮化硅刀具与镍基高温合金的切削模型,模拟切削过程,分析黏结和扩散... 目的 研究氮化硅刀具切削GH4169的黏结扩散磨损机理,以及黏结扩散过程对刀具的摩擦因数、硬度、冲击韧性的影响,为氮化硅刀具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Lammps软件建立氮化硅刀具与镍基高温合金的切削模型,模拟切削过程,分析黏结和扩散情况。通过计算晶界和晶格处的空位形成能、空位迁移能及扩散激活能,得出扩散系数,在此基础上拟合生长因子,确定控制黏结物生长速率的因素。根据刀具径向分布函数判断刀具是否因黏结磨损而产生新化合物,进而研究其对刀具性能的影响。结果 Ni、Fe、Cr等3种原子晶界处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5.29、2.15、0.7 eV,晶格处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5.58、3.42、1.14 eV,且扩散难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i、Fe、Cr,扩散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r、Fe、Ni。在1 200 K下,Cr、Ni、Fe原子的生长因子分别为0.3、0.2、0.28。在刀具径向分布函数中,键长r=0.173 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同时,键长r=0.235 8 nm和键长r=0.247 5 nm处的峰值增大。新生成的镍硅化合物可承受的压应力为6.541 GPa,Si3N4可承受的压应力为18~21 GPa。在扩散前后,2个模型的冲击韧性分别为169.1、187.8 eV/nm。结论 Ni、Fe、Cr原子易在晶界处发生扩散。在黏结物的生长过程中,Ni、Fe的生长速率由反应速率控制,而Cr的生长速率主要由扩散速率控制,且在黏结过程中生成了新的镍硅化合物和硅铁化合物。黏结、扩散磨损导致刀具的摩擦因数增大,刀具的硬度降低,但冲击韧性提高了约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氮化硅刀具 分子动力学 黏结磨损 扩散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Hastelloy C-276镍基合金离子碳氮共渗组织与性能影响
7
作者 曹驰 张春华 +2 位作者 陈志林 张翔 张果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4,共8页
探究温度对镍基合金Hastelloy C-276渗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优良的表面改性层。使用等离子碳氮共渗技术在不同温度(395、425、455、485℃)下制备表面改性层,镍基合金... 探究温度对镍基合金Hastelloy C-276渗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优良的表面改性层。使用等离子碳氮共渗技术在不同温度(395、425、455、485℃)下制备表面改性层,镍基合金C-276经离子碳氮共渗后,渗层厚度从6.5到20.0μm不等,表面硬度较原始合金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当处理温度≤395℃时生成的S相层较薄;随着处理温度升高,生成较厚的S相层和CrN硬质相,获得优良的耐磨性;进一步提升处理温度至485℃时,基体表面出现贫Cr,致使合金耐蚀性降低;当处理温度<450℃时样品表现出比基体更好的耐蚀性能。镍基合金Hastelloy C-276在425、455℃温度下进行碳氮共渗,可获得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相对优良的表面改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共渗 Hastelloy C-276镍基合金 S相 温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于SiO_(2)表面的NiO/MgO催化剂用于CO_(2)甲烷化反应
8
作者 刘源 范鑫强 +1 位作者 姜雅楠 张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0,共9页
CO_(2)甲烷化反应被认为是解决CO_(2)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NiO/MgO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NiO/M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为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载体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制备出了... CO_(2)甲烷化反应被认为是解决CO_(2)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NiO/MgO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NiO/M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为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载体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制备出了NiO/MgO/SiO_(2)催化剂.研究了MgO含量、催化剂煅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甲烷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N2吸附-脱附等温线、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适的MgO含量既能够对SiO_(2)形成较好的阻隔以避免NiO与SiO_(2)的反应,又可与NiO形成对甲烷化有利的Ni_(1-x)Mg_(x)O固溶体.适当的煅烧温度能够在形成Ni_(1-x)Mg_(x)O固溶体的同时避免对反应不利的NiMgSiO4的形成.此外,通过调控还原温度还能够调变Ni^(0)和Ni_(1-x)Mg_(x)O的比例,从而使二者在催化体系中起到协同作用,促进CO_(2)甲烷化反应.30%MgO含量、550℃煅烧、550℃还原后的Ni30MgSi-550-550R催化剂在CO_(2)甲烷化反应催化剂性能测试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且在350℃、30000mL/(g·h)空速的测试条件下展现出200 h的稳定性,这是由于在催化剂表面具有适当的Ni^(0)/Ni_(1-x)Mg_(x)O比例和对应的充足的H2和CO_(2)活化位点.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在SiO_(2)表面进行固相反应和通过还原温度调控Ni^(0)-Ni_(1-x)Mg_(x)O活性对的策略为用于CO_(2)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甲烷化反应 NI基催化剂 MGO 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诱导镍基高温合金极端应变率拉伸变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盛湘飞 袁文志 +2 位作者 苟江龙 朱明晋 李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1-183,共13页
目的揭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在激光冲击诱导极端应变率下拉伸变形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极端应变率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组分及晶体结构的拉伸变形仿真分析模型。结果在10^(9) s^(... 目的揭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在激光冲击诱导极端应变率下拉伸变形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极端应变率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组分及晶体结构的拉伸变形仿真分析模型。结果在10^(9) s^(-1)应变率条件下拉伸,3种合金元素组分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40、237、217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28.3、27.1、17.6 GPa;对于8种合金元素组分的模型,在10^(8)、10^(9)、10^(10)s^(-1)等3种应变率条件下拉伸,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均为217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17.1、17.6、18.7 GPa;多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13、220、226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9.6、10.3、11.8 GPa。结论8种合金元素组分对应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与实验结果更接近。在相同拉伸变形条件和特定晶体取向前提下,晶体类型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另外,单晶模型在极端应变率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塑性变形抗力。多晶模型因晶粒尺寸低于10 nm,在变形过程中其位错形态及其分布均表明存在逆Hall-Petch效应,且该效应的形成与材料在极端应变率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时晶粒内部出现的位错增殖导致位错塞积,以及位错滑移至晶界附近并被其吸收这2种现象的进行速度之间的竞争机制有关;在极端应变率拉伸变形过程中,弹性模量对应变率变化的敏感度不高。极限抗拉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现象。此外,当应变率达到10^(10)s^(-1)时,因位错滑移时间较短,单晶与多晶模型晶粒内部均出现了位错增殖和由位错墙组成的亚晶界。多晶模型因晶粒内部位错增殖速度大于滑移至晶界被吸收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逆Hall-Petch效应导致材料塑性变形抗力降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镍基高温合金 逆Hall-Petch效应 极端应变率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与耐火材料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元帅 王刚 +4 位作者 冯海霞 柳军 袁波 田朋丹 韩艺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研究耐火材料与熔融合金的界面特性,对合金冶炼时耐火材料的选材有指导性意义。本工作采用座滴法,研究了1600℃×1 h(Ar)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烧结镁铝尖晶石和氧化镁稳定氧化锆三种耐火材料的高温界面润湿性和界面渗... 研究耐火材料与熔融合金的界面特性,对合金冶炼时耐火材料的选材有指导性意义。本工作采用座滴法,研究了1600℃×1 h(Ar)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烧结镁铝尖晶石和氧化镁稳定氧化锆三种耐火材料的高温界面润湿性和界面渗透特性。结果表明: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不润湿(接触角为92.1°),基片表面形貌完好,渗透深度约1.4 mm;与烧结镁铝尖晶石润湿(接触角为82.6°),基片渗透深度约0.38 mm,但其表面被侵蚀凹陷,且出现裂纹;与镁稳定氧化锆润湿性较好(接触角为52.9°),基片表面完好,几乎无渗透,但残留有大量被污染合金。结合上述三种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实际使用性价比,以电熔白刚玉和烧结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料,加入镁稳定氧化锆来提高抗侵蚀渗透性能,有望制备得到性能好、寿命长的高温合金冶炼用耐火材料坩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耐火材料 高温润湿性 界面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纯氢环境下燃气轮机的氢致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丛 赵雷 +2 位作者 徐连勇 韩永典 郝康达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变,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掺氢/纯氢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能源转换技术,为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氢气环境下的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面临着氢致损伤的挑战,限制...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变,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掺氢/纯氢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能源转换技术,为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氢气环境下的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面临着氢致损伤的挑战,限制了其长期稳定运行。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主要的氢损伤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归纳了氢与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微观缺陷(空位、位错、晶界等)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临氢环境下氢气对镍基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氢会导致镍基高温合金的延性下降,但对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氢对裂纹扩展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动态循环加载的条件下,氢加速了疲劳裂纹的扩展。然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致损伤机理的研究以及材料性能的测试仍存在诸多挑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专用设备。因此,未来的工作应致力于探索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建立适应高温高压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的新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估镍基高温合金在掺氢/纯氢燃气轮机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和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氢能 镍基高温合金 氢致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服役后的显微组织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玉潇 曹铁山 +2 位作者 陈家万 程从前 赵杰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在服役一定时间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压涡轮叶片不同叶片高度(叶根,49%叶高,60%叶高,85%叶高)的横截面上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以榫头部位显微组织为基准研究了叶片不同区域(叶片前缘、叶盆、尾缘、叶背)的显微... 在服役一定时间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压涡轮叶片不同叶片高度(叶根,49%叶高,60%叶高,85%叶高)的横截面上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以榫头部位显微组织为基准研究了叶片不同区域(叶片前缘、叶盆、尾缘、叶背)的显微组织损伤及其与硬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相同高度处的前缘和尾缘区域由于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应力,组织损伤程度较叶背和叶盆区域更显著。49%和60%叶高处前缘和尾缘区域的显微组织损伤最为严重,尤其是在尾缘区域,γ'相的退化现象显著,表现为面积分数明显降低、颗粒边角出现钝化以及部分γ'相发生回溶。49%和60%叶高处尾缘区域的硬度明显低于叶背和叶盆区域。γ'相的回溶和颗粒粗化会使硬度下降,而在较低温度区域或较低应力条件下,γ'相颗粒相对稳定,回溶和粗化现象较少,硬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涡轮叶片 服役损伤 组织退化 硬度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模精铸K4169合金复杂薄壁件缺陷预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祥 张莹 +6 位作者 隋大山 陈忠奉 董安平 郭钊 齐飞 易出山 桂大兴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采用ProCAST有限元软件对K4169镍基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类铸件熔模精铸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对缺陷的形成进行预测,并使用相同的工艺参数对复杂薄壁铸件进行浇注,对其缩松水平、显微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进... 采用ProCAST有限元软件对K4169镍基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类铸件熔模精铸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对缺陷的形成进行预测,并使用相同的工艺参数对复杂薄壁铸件进行浇注,对其缩松水平、显微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浇注温度为1530℃、模壳预热温度为1000℃时,金属液充型平稳,凝固过程符合顺序凝固原则,铸件整体缺陷较少;统计不同部位的显微缩松平均体积分数,最高约为1.01%;薄壁区域的二次枝晶间距最小约为18.4μm,厚大部位的二次枝晶间距最大为38.8μm;K4169合金的铸态组织为树枝晶组织,经过标准热处理后枝晶长大、变粗,晶粒内树枝晶形貌已不明显;标准热处理态K4169合金的平均室温抗拉强度为785.0 MPa,平均屈服强度为659.7 MPa,平均断后伸长率为13.9%,缩松水平会显著影响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两项指标,但伸长率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熔模精铸 镍基高温合金 复杂薄壁铸件 显微缩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冷却速率对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翔宇 李超 谢仲豪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以涡轮盘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冷却方法在单个试样上实现了γ′组织形貌及尺寸的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测试,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 以涡轮盘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冷却方法在单个试样上实现了γ′组织形貌及尺寸的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测试,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γ相和γ′相元素偏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冷却速率的减小,γ′相尺寸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在较快固溶冷却速率下γ′相尺寸较小,形状为近球形;在较慢固溶冷却速率下,γ′相呈现二次γ′相和三次γ′相分布,且二次γ′相尺寸较大。不同固溶冷却速率对γ相和γ′相元素分配无明显影响,Ni、Al、Ti、Nb四种元素主要分布在γ′相中,而Co、Cr、Mo三种元素主要分布在γ基体相中,W元素未观察到明显的偏析。由于采用梯度冷却实验方法,冷却速率范围过大,实验结果捕捉到多个硬度变化的拐点,合金硬度随着固溶冷却速率的降低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固溶 冷却速率 γ'相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明君 于浩 +2 位作者 王子若 张筱萌 曲敬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共9页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温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性能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疲劳和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详细概述...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温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性能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疲劳和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详细概述,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常见相及强化机制,综述了镍基高温合金返回料和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镍基高温合金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强化机制 返回料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3230合金蠕变变形及断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晓东 侯成 +4 位作者 许琦鹏 周芳菁 曾嘉迅 杨思远 范学领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1,共7页
作为新一代火焰筒材料,GH3230镍基高温合金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中服役时的蠕变性能尤其重要。开展了GH3230高温合金在不同应力、不同温度(800,900和1000℃)下的蠕变实验,基于修正θ参数法和复合时间硬化模型对GH3230合金的蠕变变形进行... 作为新一代火焰筒材料,GH3230镍基高温合金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中服役时的蠕变性能尤其重要。开展了GH3230高温合金在不同应力、不同温度(800,900和1000℃)下的蠕变实验,基于修正θ参数法和复合时间硬化模型对GH3230合金的蠕变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对其高温蠕变断裂机理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GH3230合金的蠕变寿命与温度和应力有关。温度越高、应力越大,合金的蠕变寿命越短。修正θ参数法在温度和应力均较高时能较好地预测蠕变变形,而复合时间硬化模型在温度和应力均较低时能较好地预测蠕变变形。GH3230合金的蠕变断裂为孔洞聚集型的解理断裂,断裂路径表明主要由晶界迁移主导,且蠕变温度越高断口韧窝尺寸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3230 镍基高温合金 修正θ参数法 复合时间硬化模型 蠕变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旋切式电解磨削加工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小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海升 岳晓明 +2 位作者 张建华 齐世伟 陈永雷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8,86,共7页
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耐高温零件。采用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在镍基高温单晶合金上加工小孔存在加工表面质量差、孔径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超声振动辅助旋切式电解磨削加工... 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耐高温零件。采用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在镍基高温单晶合金上加工小孔存在加工表面质量差、孔径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超声振动辅助旋切式电解磨削加工技术,研究了超声振动、磨削和电解等工艺参数对孔壁表面质量和孔径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工艺参数优化可得到表面粗糙度≤Ra0.3μm、入口直径为808.596 mm、出口直径为800.082 mm、孔锥度约为0.122°的小孔,实现了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小孔的高品质、高精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 旋切式电解磨削 镍基高温单晶合金 加工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对Ni/Al_(2)O_(3)催化剂氨分解制氢反应的助催化作用
18
作者 李涵 高典楠 +2 位作者 王胜 汪明哲 王树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3-702,共10页
本工作对Ni/Al_(2)O_(3)氨分解催化剂载体Al_(2)O_(3)及活性组分Ni的焙烧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La助剂对Ni/Al_(2)O_(3)的氨分解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在550℃、WHSV=36000 mL/(g·h)的条件下,10%Ni/5La-Al_(... 本工作对Ni/Al_(2)O_(3)氨分解催化剂载体Al_(2)O_(3)及活性组分Ni的焙烧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La助剂对Ni/Al_(2)O_(3)的氨分解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在550℃、WHSV=36000 mL/(g·h)的条件下,10%Ni/5La-Al_(2)O_(3)催化剂上氨分解转化率达83.2%;当进一步提高La助剂的含量至15%,在524℃下氨分解转化率达92.2%,且100 h内催化活性无明显衰减。结合XRD、XPS、TEM、H_(2)-TPR等表征结果显示,Ni/La-Al_(2)O_(3)催化剂的优良氨分解性能及稳定性可能是由于La的添加提高了Ni氧化还原性能,丰富了催化剂表面氧缺陷及镍单质含量,增加了NH_(3)分子吸附位点,稳定了Al基载体结构。相关研究为洞悉稀土元素La的助催化作用和高效Ni基氨分解催化剂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La助剂 氨分解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用合金材料的薄壁效应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家万 曹铁山 +2 位作者 胡叶兵 程从前 赵杰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1,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快发展,对发动机热效率和轻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涡轮叶片的壁厚不断减小。然而,壁厚减小导致叶片用合金材料性能下降,即薄壁效应。因此,薄壁效应的研究对涡轮发动机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薄...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快发展,对发动机热效率和轻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涡轮叶片的壁厚不断减小。然而,壁厚减小导致叶片用合金材料性能下降,即薄壁效应。因此,薄壁效应的研究对涡轮发动机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薄壁效应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十分复杂。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实验条件、材料的表面状态、涂层、多晶、单晶及合金的各向异性等方面对叶片用合金材料薄壁效应的影响规律,并根据薄壁效应的机理和模型,归纳了3种典型情况:氧化损伤模型、氧化-蠕变损伤模型和基于裂纹扩展的分析。由于氧化作用和硬脆相的存在,工件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裂纹,基于裂纹扩展分析表明裂纹扩展与薄壁效应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为未来薄壁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效应 涡轮叶片 镍基高温合金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馏分中微量丁二烯选择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雅冉 潘网娟 +1 位作者 孙锦昌 张谦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0-1016,共7页
烷基化过程中使用的C_(4)馏分主要是由重油催化裂化、煤焦化装置的副产物获得的。所述C_(4)馏分通常可含有0.3%~2.0%(w)甚至更多的二烯烃和炔烃,限制了烷基化制汽油的C_(4)馏份深加工利用。工业上常用选择加氢的方法脱除C_(4)馏分中微... 烷基化过程中使用的C_(4)馏分主要是由重油催化裂化、煤焦化装置的副产物获得的。所述C_(4)馏分通常可含有0.3%~2.0%(w)甚至更多的二烯烃和炔烃,限制了烷基化制汽油的C_(4)馏份深加工利用。工业上常用选择加氢的方法脱除C_(4)馏分中微量丁二烯,所用催化剂大多为Pd基催化剂,而更为经济的Ni基催化剂也逐渐得到研究人员关注。综述了国内C_(4)来源,丁二烯选择加氢催化剂加氢机理,催化剂载体和活性组分,重点阐述了Pd基催化剂和Ni基催化剂的活性及改性效果,并对Ni基催化剂在丁二烯选择加氢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加氢 催化剂 镍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