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DNA assessment of fish 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in Zhutuo spawning groun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1
作者 LU Jia WANG Li +3 位作者 LI Ruijiao YANG Jin ZHANG Peng YANG Shengfa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4-467,共14页
[Objective]Implementation of the Ten-Year Fishing Ban policy may alter fish diversity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spawning grounds with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Rare and Endemic Fish in t... [Objective]Implementation of the Ten-Year Fishing Ban policy may alter fish diversity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spawning grounds with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Rare and Endemic Fish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This study initiated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natural spawning habitats from February 2022 to assess these ecological changes.[Methods]Environmental DNA(eDNA)metabarcoding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biodiversity patterns,and niche parameters of dominant species.Water sampling followed the CEN/TS 19461 standard across five monitoring transects(ZT1-ZT5).[Results]The eDNA analysis detected 45 species of fish belonging to 38 genera,13 families,and 3 orders were detected through environmental DNA(eDNA)in this survey,including 10 species endemic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uch as Procypris rabaudi and Myxocyprinus asiaticus.The fish community was mainly composed of bottom-dwelling,settling ovum-producing,omnivorous fish.The variation ranges of the Chao1 index,ACE index,Shannon index,and Simpson index are 736~996,719~965,1.58~3.23,and 0.83~0.99,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fish species in spawning sites are abundant and community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is high.All indexes are highest at ZT1 monitoring points.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at a certain similarity level,fish community types in spawning sites could b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ZT1,ZT3,and ZT5 clustered together,and ZT2 and ZT4 clustered together,indicating similar fish community habitats.There are 9 dominant fish species in typical deep pool habitats in the reserve,with niche widths(Bi)ranging from 1.13 to 3.87.The dominant fish species are broad and medium niche fish,such as Cyprinus carpio and Hemiculter tchangi,with the niche overlap index(Oik)of some dominant fish species reaching more than 0.95.This indicates fierce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among the fish in this spawning ground.[Conclusion]The Zhutuo spawning ground demonstrates high species richness with homogeneou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ntense resource competition.This study establishes an eDNA-based monitoring framework that enhances conventional survey method,providing critical baseline data for adaptive management under the fishing moratorium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metabarcoding fishes endemic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pawning ground fish diversity nich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类粘接图的niche数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廷载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粘接图G1(u)○·G2(v)是将图G1的顶点u与图G2的顶点v重合而得到的一个图.本文证明Pm(u)○·Kn(u是Pm的起点或终点,n≥2),Km○·Kn(m,n≥2),Pm(u)○·Cn(n≥3)... 粘接图G1(u)○·G2(v)是将图G1的顶点u与图G2的顶点v重合而得到的一个图.本文证明Pm(u)○·Kn(u是Pm的起点或终点,n≥2),Km○·Kn(m,n≥2),Pm(u)○·Cn(n≥3)和Km○·Cn(m≥2,n≥3)这四类图都是niche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he niche 有向圈 有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che的间接T-S模糊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医民 郝云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82-2287,共6页
提出了新的基于生态系统的Niche间接T-S(Takagi-Sugeno)自适应模糊控制,将含有参数的生态位贴近度函数作为模糊规则的后件,从而构成零阶的T-S模糊控制模型。采用Lyapunov合成方法设计控制器,并使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后件参数,最后得到了后... 提出了新的基于生态系统的Niche间接T-S(Takagi-Sugeno)自适应模糊控制,将含有参数的生态位贴近度函数作为模糊规则的后件,从而构成零阶的T-S模糊控制模型。采用Lyapunov合成方法设计控制器,并使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后件参数,最后得到了后件参数的自适应律,体现了生物个体的自适应能力,引入了生态位的模糊系统具有生物个体始终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特性。因此,所建立的模糊T-S系统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可以获得更小的变动跟踪误差,并保证整个闭环系统全局稳定性。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二维捕食系统的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系统 间接自适应 生态位 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ler图C_m⊙C_n的niche数
4
作者 唐廷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3-30,共8页
研究了图 C_m⊙C_n 的 niche 数,证明所有 Euler 图 C_m⊙C_n 的 niche 数n(C_m⊙C_n)都不超过1,且当(m,n)不属于{(4,6),(4,7),(4,8),(4,9),(5,8),(5,9)}时,C_m⊙C_n 都是 niche 图.
关键词 niche niche 无圈有向图 有向圈 EULER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niche与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细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5,154,共6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研究发现,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微环境(niche)。Niche对干细胞的作用分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作用和基质及众多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的间接作用,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研究发现,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微环境(niche)。Niche对干细胞的作用分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作用和基质及众多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的间接作用,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骨髓干细胞的niche对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调控,并探讨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微环境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及其niche的中医属性及发生病机 被引量:10
6
作者 靖林林 姚学清 +2 位作者 符秀琼 高卓维 孙学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16,共3页
认为肿瘤干细胞(CSCs)是深藏于癌毒微环境中癌毒产生之根本原因,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有别于正常干细胞niche封藏、守位之特征,CSCs居于正气亏虚肿瘤微环境的至虚之处,容留CSCs的niche以虚为本,兼具瘀与痰之特征。CSCs属于离位之相... 认为肿瘤干细胞(CSCs)是深藏于癌毒微环境中癌毒产生之根本原因,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有别于正常干细胞niche封藏、守位之特征,CSCs居于正气亏虚肿瘤微环境的至虚之处,容留CSCs的niche以虚为本,兼具瘀与痰之特征。CSCs属于离位之相火妄动,元气益虚而毒根愈固。提出通过扶正来干预CSCs及其赖以生存之niche,从根本上改善微环境之虚与瘀,可能是拔除肿瘤毒根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Cs niche 癌毒 壮火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cheAGA-CGA的暴雨强度公式优化算法
7
作者 唐颖 张永祥 +1 位作者 王昊 刘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为了寻求精度更高的暴雨强度公式,提出嵌入共轭梯度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绝对均方差最小准则和相对均方差最小准则构建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模型.通过标准遗传算法中引入小生境技术提高了种群多样性,同时与共轭梯度算... 为了寻求精度更高的暴雨强度公式,提出嵌入共轭梯度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绝对均方差最小准则和相对均方差最小准则构建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模型.通过标准遗传算法中引入小生境技术提高了种群多样性,同时与共轭梯度算法相结合增强了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使得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和共轭梯度法局部搜索能力强这2个优势有效结合,并应用于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优化计算.以北京、广州和郑州的降雨资料为基础进行暴雨强度公式优化研究,并将本文算法与传统方法和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本文算法对暴雨强度公式参数进行优化时,优化结果较好且能满足规范要求.与传统方法和标准遗传算法相比,优化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为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强度公式 小生境 遗传算法 共轭梯度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 and nichePSO 被引量:4
8
作者 Chonghui Guo Yunhui Z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nichePSO) int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cluster- ing algorithm which uses nichePSO to optimize density func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improv... This paper introduces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nichePSO) int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cluster- ing algorithm which uses nichePSO to optimize density func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improves main swarm training models and in- creases their ability of space searching. Secondly, the radius of sub-swarms is defin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lus- tering problem, which can be useful for the niches' forming and searching. At last, a novel method that distributes samples to the corresponding cluster is proposed.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is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 and nichePSO could cluster unbalanced density datasets into the correct clusters auto- matically and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nichePSO)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utomatic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niche细胞与基质细胞维持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黎颖莉 席兴华 +4 位作者 Tomoyuki-Inoue Fumihiko-Takamatsu Naoyuki-Maeda Yuichi-Ohashi Kohji-Nishida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比较角膜缘niche细胞(limbal niche cells,LNCs)与角膜缘基质细胞(limbal stromal cells,LSCs)在维持角膜缘干细胞功能上的不同特性。方法将LNCs和LSCs分别从6个角膜缘组织分离,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传代。LNCs与LSCs经丝裂霉素C(... 目的比较角膜缘niche细胞(limbal niche cells,LNCs)与角膜缘基质细胞(limbal stromal cells,LSCs)在维持角膜缘干细胞功能上的不同特性。方法将LNCs和LSCs分别从6个角膜缘组织分离,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传代。LNCs与LSCs经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处理后分为LNCs组与LSCs组作为饲养细胞分别与角膜缘干细胞共培养,比较两组角膜缘干细胞克隆形成率(colony-forming efficiency,CFE)、上皮细胞复层化以及细胞标志物和部分基因的表达。结果LNCs组角膜缘干细胞CFE(6.57±1.54)%高于LSCs组(1.43±0.47)%。LNCs组细胞复层上皮数(4~5层)多于LSCs组(2~3层)。角膜缘干细胞克隆与免疫荧光染色及mRNA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NCs组比LSCs组表达了更多干细胞标志物ΔNp63,能更有效地维持角膜缘干细胞的细胞特性。逆转录PCR分析结果显示,LNCs组与LSCs组都分泌了一些维持角膜缘干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但LNCs组比LSCs组高表达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低表达营养神经素3(NT3),能更好地支持角膜上皮增殖。结论LNCs比LSCs能更好地支持角膜缘干细胞的生长及维持其干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niche细胞 角膜基质细胞 克隆形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Bio-Printed Glioblastoma-Vascular Niche Models
10
作者 Vivian KLee Hongyan Zou +1 位作者 Roland Friedel Guohao Dai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3-23,共1页
Introductio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a malignant brain tumor,is highly invasive and use brain microvessels to migrate and invade.Studying the perivascular invasion/migration of GBM may enable new possibilities in... Introductio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a malignant brain tumor,is highly invasive and use brain microvessels to migrate and invade.Studying the perivascular invasion/migration of GBM may enable new possibilities in GBM therapy.However,the lack proper 3D study models that recapitulate GBM hallmarks restricts investigating cell-cell/cell-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we created GBM-vascular niche models through 3D bioprinting [1-2] using patient-derived GBM cells with sternness(GSC:glioblastoma stem cells),vasculature endothelial cells(ECs),mural cells,and various hydrogels.Materials and methods Three GBM-vascular models were designed:Model A with large vessels and GBM spheroid;Model B with large-and micro-vessels,and GBM spheroid;Model C with large-and micro-vessels and scattered GBM cells.Large channels were created by sacrificial bioprinting.Microvessel network was formed through self-assembly of ECs(HUVEC or brain EC)and mural cells(fibroblast,pericytes,and/or astrocytes).Three GBM cell types were used in the study:SD02 and SD03 are GSCs;U87MG is a commercially-available GBM cell line.Collagen type I or fibrin hydrogel have been used as major scaffold materials.For drug treatment,Temozolomide in culture medium was perfused through large vasculatures in Model A.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ree different GBM-vascular model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and culture for 2-10.GSCs cultured in these models maintained sternness and heterogeneity during the long-term cultures.In Model A,GSCs actively invaded in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s(~Day26),initially regressed in response to the drug(~Day50),then developed therapeutic resistance and resumed aggressive invasion(~Day57).In Model B and C,three GBM types presented distinctive invasion patterns and EC-interactions.SD02 cells showed a spiky invasion pattern with elongated morphology.SD03 cells showed a more dispersed invasion pattern with many single cell migrations towards surrounding microvessels.U87MG cells showed a blunt invasion pattern,caused EC death in the spheroid form;however,the EC death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scattered single cell form.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we have created GBM-vascular niche models that can recapitulate various GBM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ancer sternness,tumor type-specific invasion patterns,and drug responses with therapeutic resistance.Our models have a great potential in investigating patient-specific tumor behaviors under chemo-/radio-therapy conditions and consequentially helping to tail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strategy.The model platform is capable of modifying multiples variables including ECMs,cell types,vascular structures,and dynamic culture condition.Thus,it can be adapted to other biological systems and serve as a valuable tool for generating customized micro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M niche Bio-Printed Glioblastoma-Vascular niche Mode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mpirical Study of Web-based Teacher's Ecological Niche
11
作者 Sui Xiaobing Cheng Lul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2-268,共7页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five principles,this paper tries to build an applicable optimization framew ork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w hich centers on teacher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is ...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five principles,this paper tries to build an applicable optimization framew ork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w hich centers on teacher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is framew ork,teacher development should include the modernized teacher development framew ork w ith the core ideas of optimizing the teachers’perception,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in w hich the concepts of teachers’self-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are emphasized.M oreover,the four important supporting contents w ere proposed:the teacher autonomy,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eacher development platform,perfecting the training organization,an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eachers’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生态位 网络 研究成果 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湖泊冰封期与非冰封期蓝藻群落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杨文焕 梁俊泓 +3 位作者 李艳芳 张明宇 王志超 李卫平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5,I0001,I0002,共17页
以蓝藻越冬的群落变化特征为基础,为揭示不同湖泊水生态变化,于2022年1月和7月在岱海、乌梁素海和南海湖共选取10个采样点采集上层水与底泥样品,开展了内蒙湖区不同类型湖泊冰封与非冰封时期蓝藻群落结构、丰度变化和多样性的研究。结... 以蓝藻越冬的群落变化特征为基础,为揭示不同湖泊水生态变化,于2022年1月和7月在岱海、乌梁素海和南海湖共选取10个采样点采集上层水与底泥样品,开展了内蒙湖区不同类型湖泊冰封与非冰封时期蓝藻群落结构、丰度变化和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藻经历了湖泊冰封期与非冰封期,丰度和多样性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很好地解释湖泊水生态变化情况,乌梁素海和南海湖非冰封期蓝藻丰度显著高于冰封期,而岱海因其湖泊水质的特殊性,冰封期水体蓝藻丰度显著高于非冰封期水体,而非冰封期底泥蓝藻丰度显著高于冰封期。不同时期不同湖泊蓝藻优势属的生态位宽度不尽相同,非冰封期和冰封期岱海和南海湖优势蓝藻普遍可利用多种资源,而乌梁素海优势蓝藻实际可利用资源较少。根据中性模型和冗余分析可知,非冰封期的乌梁素海和南海湖水体和底泥更多地受到随机过程的影响,相比之下,岱海底泥和南海湖水体则更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寒区湖泊蓝藻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影响因素存在季节差异,水温、总氮、氨氮和pH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寒区湖泊水生态保护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湖泊 蓝藻 群落结构 生态位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鲎与圆尾鲎潜在栖息地评估与生态位特征分析
13
作者 廖健 李懿扬 +6 位作者 张水源 杨圆枫 熊春晖 肖绍军 王学锋 王中铎 郭昱嵩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鲎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人为因素导致鲎栖息地丧失日益严重。该研究运用MaxEnt模型对中国鲎与圆尾鲎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通过整合地理分布数据... 鲎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人为因素导致鲎栖息地丧失日益严重。该研究运用MaxEnt模型对中国鲎与圆尾鲎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通过整合地理分布数据与环境变量,构建了高精度的生态位模型(中国鲎训练集AUC值为0.9963,测试集AUC值为0.9958;圆尾鲎训练集AUC值为0.9980,测试集AUC值为0.9972)。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鲎与圆尾鲎的潜在栖息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均受到多种环境因素(水深、最小叶绿素a含量和离岸距离等)的共同影响。影响中国鲎潜在栖息地的关键环境因子贡献率为:水深(29.75%)>最小叶绿素a含量(23.98%)>离岸距离(13.49%),而影响圆尾鲎潜在栖息地的关键环境因子贡献率为:最小叶绿素a含量(55.85%)>离岸距离(14.28%)>水深(10.03%)。多重生态位图揭示了中国鲎与圆尾鲎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Schoener's D=47.2%),中国鲎显示了较宽的生态位。中国鲎更倾向于分布在更深的海域,而圆尾鲎则偏好于初级生产力更丰富的近岸海域。生态位特征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两种鲎类在资源利用和适应环境策略上的不同。该研究不仅为鲎类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圆尾鲎 潜在栖息地 生态位重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和生态位
14
作者 向泽宇 唐忠炳 +6 位作者 彭昕桁 杨晓龙 杨创明 邱相东 陈春发 彭焱松 周赛霞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5,共14页
武功山草甸属于华东南地区少有的典型天然草地,是该区域山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武功山草甸整体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仍知之甚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武功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结构质量及保护... 武功山草甸属于华东南地区少有的典型天然草地,是该区域山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武功山草甸整体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仍知之甚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武功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结构质量及保护管理开展调查研究。本研究从林草交错带到山顶,在整个武功山草甸范围内沿海拔梯度设置了3个海拔样带(E1:1380~1580 m,E_(2):1580~1780 m,E_(3):1780~1918 m),每个样带设10个调查样方进行群落及地形调查,包括物种组成、高度、盖度以及样方海拔经纬度和坡度坡向,评估草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α和β多样性)、生态位及种间竞争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海拔增加草甸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中,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随海拔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群落变异性(β多样性)显著降低,且阴坡草甸植物群落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草甸群落种间竞争分析表明优质禾草芒和野古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系数占绝对优势,是整个草甸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物种;同时草甸群落环境还为3种兰科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庇护场所,而入侵植物小蓬草和鬼针草在草甸群落中也较常见。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总体研究表明:草甸群落结构整体质量优良,但提示草甸群落质量面临一定程度的退化风险,今后要加强综合保护和管理,特别是1800 m至最高峰(金顶)的区段,是草甸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最大、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落最稳定的区域,是未来草甸保护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山地草甸 多样性 种间竞争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生态位理论视角下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
15
作者 柳炽伟 张丹清 欧阳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3,共10页
为提高产教融合企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分析了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开展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视角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依据态势理论构建评价指标,表征企业产教融合投入产出全过程的工作状态及企业竞争力增量。基于考核企业产... 为提高产教融合企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分析了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开展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视角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依据态势理论构建评价指标,表征企业产教融合投入产出全过程的工作状态及企业竞争力增量。基于考核企业产教融合绩效达成情况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构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分别对5个企业的产教融合工作进行评价,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产教融合应注重投入、完善多方协同管理机制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等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绩效评价 企业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编织视角下科技新创企业战略形成研究
16
作者 黄昊 吴恬迅 +1 位作者 王国红 宋伟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战略形成对企业识别与把握创业机遇至关重要,创业情境下战略形成的微观基础是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以决策编织理论框架为视角,通过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的典型案例企业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揭示科技新创企业的战略形成过程,构建“管... 战略形成对企业识别与把握创业机遇至关重要,创业情境下战略形成的微观基础是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以决策编织理论框架为视角,通过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的典型案例企业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揭示科技新创企业的战略形成过程,构建“管理认知变革—企业生态位演化—战略形成”的跨层次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企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协同演进,创业者的管理认知存在前摄性,能够影响企业生态位;(2)创业者的管理认知随着企业发展产生变革,以企业生态位演化与管理行动的实施为表征,驱动企业战略形成;(3)管理认知变革、企业生态位演化与战略形成呈现出一种连续动态逻辑,战略形成是创业者管理认知向具体管理行动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新创企业 决策编织 管理认知变革 企业生态位演化 战略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情境下何以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的多元组态研究
17
作者 李晓娣 刘柏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4-84,共11页
数字情境下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亟待解决。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运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企业主导下用户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产学合作创... 数字情境下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亟待解决。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运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企业主导下用户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产学合作创新驱动型是主要提升路径;②数字情境下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情境差异性和知识情境差异性,从整体来看,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提升和数字环境建设是实现高生态位适宜度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情境下多主体联结互动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机制“黑箱”,可为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情境 生态位适宜度 五螺旋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竞争优势: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
18
作者 侯仁勇 祝宝基 +1 位作者 汪秀婷 张权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9,共8页
通过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位竞争优势的综合评价模型,系统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位结构高度泛化、同构化程度下降、适应力持续增强、进化动量逐步减弱,区域特色日益显现。总体生态位竞争优势稳步上... 通过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位竞争优势的综合评价模型,系统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位结构高度泛化、同构化程度下降、适应力持续增强、进化动量逐步减弱,区域特色日益显现。总体生态位竞争优势稳步上升,形成四大梯度的省群聚类,全国差异经历“先降后升”过程,其中东部地区的区域差异最为显著。地理重心向东南迁移,整体离散性增强,呈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HH”型集聚和西部、东北地区“LL”型集聚。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社会研发人力投入、居民生活水平、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市场消费规模是影响生态位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市场消费规模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态位 竞争优势 时空演化 研发投入 产业结构 市场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网络入侵节点智能检测方法
19
作者 王建刚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9-1104,共6页
为降低网络入侵的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网络入侵节点智能检测方法.首先,针对网络入侵的攻击行为进行聚合处理,利用双人攻防博弈模型分析网络的攻防状态,通过比对攻击与防御的效用强度,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再根据... 为降低网络入侵的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网络入侵节点智能检测方法.首先,针对网络入侵的攻击行为进行聚合处理,利用双人攻防博弈模型分析网络的攻防状态,通过比对攻击与防御的效用强度,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攻击源的定位.其次,基于粗糙集理论,利用小生境遗传算法确定网络入侵节点检测的适应度函数,根据网络入侵节点智能检测规则,建立网络入侵节点智能检测模型,获得最终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对入侵攻击源的定位准确性和入侵节点检测准确性,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宏F1分数大于0.96,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设计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生境遗传算法 网络入侵 入侵节点 粗糙集理论 适应度函数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岛车桑子灌丛群落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对其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晟烜 黄运腾 +5 位作者 罗真 林希霆 陈颖 张群 刘兴诏 邓传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8,共11页
以福建省5座海岛50个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灌丛样方为研究对象,参考群落加权平均值(C_(WM))的方法对群落水平生态位进行量化,并采用生态位测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tel检验、冗余分析对车桑子灌丛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对其的影响... 以福建省5座海岛50个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灌丛样方为研究对象,参考群落加权平均值(C_(WM))的方法对群落水平生态位进行量化,并采用生态位测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tel检验、冗余分析对车桑子灌丛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桑子在灌木层中拥有最大的重要值(25.87%)和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B_(L))为39.16,Shannon指数(B_(S))为3.79),是群落的建群种,对海岛生境有较强适应力。相关分析说明,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65),但仍存在部分特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均不高,两者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均值分别为0.21、0.14,灌木层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高于草本层。生态位宽度能极显著影响生态位重叠值,但影响程度有限,仍有其他因素影响种对生态位重叠值。Mantel检验结合冗余分析表明,全磷质量分数、距居民点距离、年均降水量、距海岸线距离、纬度、坡向是影响群落生态位特征的主要因子,且生态位宽度比生态位重叠值更易受环境因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植被 车桑子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