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 of Using Modern Agriculture High-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Stable Nation Commercial Grain and Green Agriculture Base of China
1
作者 XUXin-liang ZHANGShu-w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The North-East China is nation commercial grain base of China.It provides important grain supply for other areas of the country every year.The nation and modern farmers are looking for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he North-East China is nation commercial grain base of China.It provides important grain supply for other areas of the country every year.The nation and modern farmers are looking for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preserve environment.Considering of this aim,this paper introduce a new planning that using 3S technology to develop precision farming,explaining its technology frame,operation steps and advantages.On the other hand,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farming and discusses the role of 3S technology as a data collection,management and analysis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ion farming 3S technology high-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实质性抑或策略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云波 段懿恒 黄杏子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44,共21页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环境...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总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这一效果主要通过促进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而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则受到抑制。通过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得到了验证。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新环境保护法通过加大环保处罚力度、严格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和提高管理者环境关注度三个机制促进了企业总体绿色技术创新。交互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增强了新环境保护法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而财务风险则增强了该法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环境保护法对高治理水平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较弱。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环境保护法 绿色技术创新 环保处罚约束 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及技术助力“千万工程”实践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强 龚天慧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95-97,102,共4页
空间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希望加强研究,进一步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扩... 空间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希望加强研究,进一步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扩大普及面,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测绘技术 千万工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
4
作者 姚凤阁 于佳怡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科技金融通过政府创新补贴与信息约束程度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分析还表明,企业性质、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等内外部环境差异会导致科技金融政策出现异质性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政府创新补贴 信息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热点与展望
5
作者 熊励 郭佳璐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对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该文通过时空分布分析、关键词图谱挖掘和前沿趋势识别,梳理了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并围绕应急指挥决策、风险监测预警、避难... 为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对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该文通过时空分布分析、关键词图谱挖掘和前沿趋势识别,梳理了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并围绕应急指挥决策、风险监测预警、避难救援、物资保障和科技攻关五个实践场景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国外侧重于信息技术研发和模型构建,我国则重视信息技术对应急管理制度优势的支撑,尤其在基础科学、原始创新和地理空间技术领域;(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疏散救援、物资调配等场景中的深度应用研究热点;(3)未来应聚焦应急决策科技理论与知识生产体系建设,强化数字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探索技术赋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 突发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 应急管理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互促的机制、框架与进路--量子信息技术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明 王永华 揭晓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量子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及军事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在量子信息技术赋能下高效融合、双向互促的逻辑机制、理论框架与实践进路。研究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在量子信息技术加持下的特点与趋势,揭示二者之间... 以量子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及军事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在量子信息技术赋能下高效融合、双向互促的逻辑机制、理论框架与实践进路。研究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在量子信息技术加持下的特点与趋势,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互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系统理论、协同理论和军民融合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二者高效融合、双向互促的三重循环理论框架,给出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路径。研究表明,量子信息技术的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通过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赋能新质战斗力的提升,同时新质战斗力又以军事需求和产业应用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高效融合、双向互促的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战略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建议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促进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高效融合、双向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战斗力 高效融合 双向互促 量子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程刚 赵浩玥 李旭辉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5,共10页
以“跑道模型”为基础,从产业禀赋、产业经济、产业管理、产业潜力、产业辐射五个层面阐释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究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新一代信息... 以“跑道模型”为基础,从产业禀赋、产业经济、产业管理、产业潜力、产业辐射五个层面阐释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究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指数整体呈稳健上升态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以各城市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有进一步极化的趋势。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在整体空间范围内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呈现出波动上升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高复用性验证平台
8
作者 高志远 庄卫金 +4 位作者 李峰 于芳 张鸿 王艳 夏旻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共9页
近年来,电网调控领域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但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本身的黑盒性质,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问题日渐重要,能够支持各种不同人工智能模型验证的复用性支持平台尤为重要。通过对验证需求和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电网调控领域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但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本身的黑盒性质,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问题日渐重要,能够支持各种不同人工智能模型验证的复用性支持平台尤为重要。通过对验证需求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种包含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的3层验证平台架构,分析了该架构下AI模型验证的运行模式,开展了案例和样本复用、容器化和镜像、多框架和算法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了开发和实施。该平台实现了算力和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复用、兼容支持多种不同AI框架和算法库、验证场景的动态生成等,为后续调控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控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新型电力系统 信息通信技术 能量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及风险管理变革
9
作者 徐雪松 杨万莲 +4 位作者 管敏 霍杨杰 黄子珍 王建新 娄颖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和风险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系统梳理了金融科技的理论基础和创新需求,探讨了算法偏见、数据隐私泄露等新兴挑战,并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的智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和风险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系统梳理了金融科技的理论基础和创新需求,探讨了算法偏见、数据隐私泄露等新兴挑战,并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的智能化服务模式及其生态系统的演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科技服务体系,提出了“1-2-6-N”金融科技创新路径以明确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并为后续实证分析和系统模拟验证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学术支撑。金融科技在风险控制、信用评估和客户管理等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传播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为此,针对性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的政策保障、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与监管科技的协同提升等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优化的措施。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的协同驱动,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有赖于监管科技的深度应用以提升金融机构的合规效能、实现风险的精准管控。展望未来,仍需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完善金融科技的全球化布局,推动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新一代信息技术 创新体系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欺骗视角下能源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信号博弈模型
10
作者 郝道青 宋民雪 +2 位作者 李德龙 冷杰 刘肖肖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能源企业的技术选择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但碳排放权交易中存在碳信息披露造假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能源企业间的均衡策略选择,并运用直观标准验证了均衡策略的合理性。通过案例研究对政策惩罚和补贴措施进行... 能源企业的技术选择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但碳排放权交易中存在碳信息披露造假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能源企业间的均衡策略选择,并运用直观标准验证了均衡策略的合理性。通过案例研究对政策惩罚和补贴措施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均衡转换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适度的政府补贴能提升企业合规披露的可能性,但过高补贴反而降低政府对企业合规披露的信念;较大的惩罚力度降低了对企业造假概率变化的敏感度;当企业造假概率处于中等水平时,罚款导致的分离均衡未必优于混同均衡;当造假概率超过特定阈值,政府补贴会导致混同均衡,呈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能源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 碳信息披露 碳欺骗 新能源技术 不对称信息 政府规制 信号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改革探索
11
作者 马慧慧 王语新 +1 位作者 曹辉 屈春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23-126,共4页
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该文从新农科的内涵出发,结合信息时代对农科人才的新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一是拓展农业信息检索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该文从新农科的内涵出发,结合信息时代对农科人才的新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一是拓展农业信息检索的广度和深度,引入农业数据库、智库等多元化信息源;二是强化科技论文与新农科使命的结合,引导学生聚焦“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等选题;三是开展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行翻转课堂;五是健全过程化考核评价,重视科研实践和科研诚信教育。通过改革,使课程更加契合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促进学生农业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信息检索 科技论文写作 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453
12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211,共10页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当前,第三次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正在发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数字信息时代,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次生产力跃迁的科学写照。新质生产力的“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就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这一媒介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三大系统的全面重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全面塑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积极促进新要素迅速成长、聚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新质化 科技创新 数字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会恒 章伟成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共9页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因素。实证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资金...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因素。实证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资金约束、强化管理者能力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上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弱地区的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为制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资金约束 管理者能力 信息透明度 异质性分析 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助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海云 刘哲琦 +1 位作者 李笑笑 刘曾连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42,共12页
以2016—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具有技术创新投入效应和技术创新产出效应,事后补助更能激发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产出;政府补助... 以2016—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具有技术创新投入效应和技术创新产出效应,事后补助更能激发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产出;政府补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投入,通过促进合作研发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扩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自身知识吸收能力越强,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合作研发意愿、合作研发数量以及合作研发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市公司所在省份高校资源越丰富,上市公司所在地设有创新型产业集群,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合作研发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优化和有效利用政府补助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新一代信息技术 技术创新投入 技术创新产出 合作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情报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志耘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9-1385,共7页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科技情报事业在诞生之初,就始终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服务。本文结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时代背景,剖析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科技情报事业在诞生之初,就始终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服务。本文结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时代背景,剖析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需求与新挑战,提出以新质生产力理论开创科技情报事业新局面的新观点和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知合一”的效能型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指出中国科技情报机构在发挥科技情报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举措,即加速高质量的科技情报资源体系建设,打造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智能情报分析新引擎,加强科技情报体系化建设,建设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情报人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强国 科技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的向新提质式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静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针对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问题,提出向新提质式建设思路。结合档案数字化转型要求,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进行分析,归纳人才、创新、智能、资源、服务、价值六大要素,据此论述了档案要素角色的定位和向新提质...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针对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问题,提出向新提质式建设思路。结合档案数字化转型要求,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进行分析,归纳人才、创新、智能、资源、服务、价值六大要素,据此论述了档案要素角色的定位和向新提质式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策略,包括向新提质式新型档案馆员、科技创新式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应用式档案数字技术、档案数字技术提质升级应用、领域智库式档案智能服务和价值增值式档案投入供给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下档案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档案 数字化 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 信息智能 数据资源 智能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数字信息流与经济内循环动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璇 吕谨伊 杨旭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国内需求增量是经济内循环的主要动力,能够为全国经济循环的良好运转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经济循环突破了本地化和实物化的限制,为经济循环注入新的特征。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城际数字信息流数据,构建数字信息传输量... 国内需求增量是经济内循环的主要动力,能够为全国经济循环的良好运转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经济循环突破了本地化和实物化的限制,为经济循环注入新的特征。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城际数字信息流数据,构建数字信息传输量、信息聚合能力和信息辐射能力3个要素刻画城际数字信息流,并结合微观个体、企业和城市3个层面的数据考察城际数字信息流对经济内循环动力的影响及传递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增强城际数字信息流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内循环动力,其中,城市数字信息传输量对经济内循环动力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特征,而城市信息聚合能力和信息辐射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减特征。二是城际数字信息流更密集、城市经济内循环动力更强和人均收入更高的城市通过城际数字信息流来促进城市经济内循环动力的作用更强,城际数字信息流的发展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现象。三是城际数字信息流通过人口移动效应增加居民消费,通过新建企业效应增加企业投资,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从而提升城市的经济内循环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城际 数字信息流 经济内循环动力 人口移动 新建企业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v6与5G融合的新型数字底座研究与构建
18
作者 林初建 焦宝臣 +3 位作者 梁哲龙 朱悦 赵星 李涛 《通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45-152,共8页
基于南开大学校园网现状,研究了IPv6和5G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基于IPv6协议构建了Wi-Fi校园网与5G专网融合的新型基础网络,进行了信创平台的IPv6适配和应用试点部署,并针对IPv6建设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了一个即插即用的IPv6与5G融... 基于南开大学校园网现状,研究了IPv6和5G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基于IPv6协议构建了Wi-Fi校园网与5G专网融合的新型基础网络,进行了信创平台的IPv6适配和应用试点部署,并针对IPv6建设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了一个即插即用的IPv6与5G融合的新型数字底座,为智慧校园业务系统的部署提供成熟的云网一体解决方案,为下一代互联网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提供新型基础网络环境和可信计算资源,赋能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V6 5G 信创 新型教育基础设施 数字底座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结构来源与形成机理
19
作者 程刚 李傲翔 李旭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5-95,共11页
探究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借助Da... 探究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借助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方法及QAP方法揭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结构来源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①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并兼具东高东北低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②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成为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③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的主要结构来源,资金投入差异、经济效益差异、对外开放差异对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差异形成机理存在地区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揭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差异现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地区绿色低碳创新差异 方差分解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态势与高质量发展策略
20
作者 崔新健 李俊超 刘环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4,共9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创新引擎。近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关键领域发展均衡,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整体仅次于美国,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创新引擎。近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关键领域发展均衡,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整体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领先的第二方阵。通过采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相关样本横向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多元竞争格局,在规模企业数量、关键领域效益、开源创新系统构建等方面与处于第一方阵的美国相比尚有差距。与第三方阵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整体布局和产业规模上具有领先优势,但在云计算等细分领域仍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需加快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顶层设计,打造全链布局优势,构建开源生态模式,探索多层次合作机制,多措并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竞争态势 比较分析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