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庆华 潘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将深刻重塑城乡关系,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的市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275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和提高创业活力两条重要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门槛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索多维城乡融合发展驱动路径,最大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遵循地区间相对比较优势,因地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久文 张泽邦 殷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过区域经济规模与水平同步增长、区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平衡加剧、空间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过区域经济规模与水平同步增长、区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平衡加剧、空间发展多中心模式等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等新特征。然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合作不够紧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为此,要明确区域发展战略的中长期思路,通过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路径实现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超大规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型城市治理:政治逻辑、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雪松 杨欣雨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F0002,158,共18页
收缩型城市治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激励与绩效压力驱动之下,以行政力量引导的政策过程和资源重组活动。针对城市收缩引发的不利因素,地方政府依托上级政府资源并盘活城市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分解落实上位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目标任务... 收缩型城市治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激励与绩效压力驱动之下,以行政力量引导的政策过程和资源重组活动。针对城市收缩引发的不利因素,地方政府依托上级政府资源并盘活城市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分解落实上位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目标任务。在科层逻辑、利益逻辑、改革逻辑的复合作用下,收缩型城市治理具有宏观规划引领与地方政策试验、行政调配资源与横向府际协作、区划尺度重构与行政机构精简的过程性特征。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本和实践样态,可以合理预期收缩型城市治理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国家均衡发展秩序方面的功能。收缩型城市治理应以规划模式优化为基础积蓄城市空间集约内涵发展潜能,以内外联动为资源整合方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动能,以制度化建设为中心环节巩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型城市 城市治理 政治逻辑 新型城镇化 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户生计可持续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焦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80,共18页
通过匹配国家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CHARLS),在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下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参数回归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的农户生计资产-收入存在多重均衡,且均衡水平显著... 通过匹配国家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CHARLS),在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下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参数回归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的农户生计资产-收入存在多重均衡,且均衡水平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农户;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DID方法识别了新型城镇化政策对试点地区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生计资产-收入,通过整合协同、匹配协同与融通协同效应强化了生产要素流动的资源优化机制,不仅提高了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值,也实现了农户的非农生计转型,有利于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户生计 要素流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态势、议题与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广耀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市民化等核心议题,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潜力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路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格局 城市网络 城乡融合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解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姜长云 姜惠宸 芦千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注意将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注重从城乡连续体、城乡问题的跨界求解、城乡问题的网络求解三重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县域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瑞琛 唐慧 周国琛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8,共10页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企业吸收能力和增加城市创新活力是城市数智化转型影响企业数字创新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竞争激烈的行业更显著。这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 数字创新 人力资本水平 吸收能力 城市创新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 李吉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城乡关系演进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与既往集体经济不同的新趋势与新特征,着重体现在地域空间上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城乡关系演进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与既往集体经济不同的新趋势与新特征,着重体现在地域空间上走向开放、功能定位上走向明晰、经营方式上走向市场多元与分配方式上走向动态管理,从而与城乡融合发展新目标相适应。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在微观层面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在中观层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宏观层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在多层次多维度上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创新集体发展模式,在空间融合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要素融合上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在社会融合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从而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脉络、理论框架与规划路径
9
作者 闫博 欧阳鹏 +1 位作者 李思颖 尹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迈入由“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系统梳理城镇化战略的发展脉络,回顾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城镇化发展最新趋势和时代要求,构建以人的...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迈入由“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系统梳理城镇化战略的发展脉络,回顾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城镇化发展最新趋势和时代要求,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的“生活需要、自由流动、就业成长、诗意栖居、共建共治共享”为价值引领,以公共服务保障、区域格局优化、发展动能提升、发展方式转型和治理机制完善为实践路径的“五位一体”理论框架,明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面向“十五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路径和应对策略,为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动能 发展方式转型 规划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与建设项目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特征及制度优化
10
作者 申明锐 李昊然 +1 位作者 杨帆 唐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8,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土地供给制度紧密交织,共同经历深刻变革。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构建“演进特征—制度安排—空间效应”的分析框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将建设项目土地供给制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土地供给制度紧密交织,共同经历深刻变革。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构建“演进特征—制度安排—空间效应”的分析框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将建设项目土地供给制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重点解析建设项目土地供给制度与其时城镇化特点的动态关联。面向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管制—协同—实施”的建设项目土地供给制度优化策略,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适配性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供给制度 制度变迁 用地结构 土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产业兴旺的理论与策略
11
作者 曹前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5,共19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依赖于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以弥合城乡分割的发展困局。乡村产业兴旺是基于对乡村经济规律的遵循,把握乡村产业传统与现代、综合性与单一性关系,实质上影射了城镇的重要角色。乡村经济转型离不开城镇化的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依赖于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以弥合城乡分割的发展困局。乡村产业兴旺是基于对乡村经济规律的遵循,把握乡村产业传统与现代、综合性与单一性关系,实质上影射了城镇的重要角色。乡村经济转型离不开城镇化的社会转型背景。促进产业兴旺是富民经济策略,在城乡融合的形式下,为经济拓展聚合力量,并在融合中寻找平衡,达到市场化资源整合与要素配置以及培育特色经济收益平衡。乡村产业兴旺需要通过新型城乡关系提供必要外部支持,提升乡村在区域行政中的地位,破解城市对乡村的结构性约束,达到乡村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加持的效果。完善城镇体系,破解功能异化下的行政区经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型城乡关系 乡村经济 产业兴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12
作者 李晓壮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5,共12页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由人的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核心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架构。需采取整体视角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形”“效”“质”叠加性不佳、城市内部部分管理机制不顺畅、城市物理空间结构性均...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由人的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核心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架构。需采取整体视角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形”“效”“质”叠加性不佳、城市内部部分管理机制不顺畅、城市物理空间结构性均衡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有差距等挑战。未来,可从提高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整体性理念认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及从人、空间等多个方面的城镇化具体举措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科学内涵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与国内大循环——规模、结构与网络演化
13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4,共17页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了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省际流动;(2)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的一个经济机制是降低省份间市场分割水平,另一个经济机制是缩小省份间市场制度差异;(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有利于增加民间消费品循环和三大产业消费品循环,但对政府消费品循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中间品和最终品流动网络的演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并充分释放民间生产与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城市群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新质生产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14
作者 许竹青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创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应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保障...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创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应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县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城乡人才引育、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等方面发力,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变动及“十五五”时期发展趋势
15
作者 孔祥智 孙倩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城乡和区域“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特征明显,收入结构深度调整但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民职业化效果明显但农业经营收入优势减弱。“十五五”时期,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村产业...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城乡和区域“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特征明显,收入结构深度调整但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民职业化效果明显但农业经营收入优势减弱。“十五五”时期,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村产业融合、城乡要素流动等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需破解粮食保供与增收矛盾、产业融合层次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强化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同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城乡融合 粮食安全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基于我国2489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6
作者 郭金云 郑艳红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4,共13页
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2489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对于东部县域、长江经济带县... 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2489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对于东部县域、长江经济带县域和非贫困县县域而言,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影响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起负向调节作用,金融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存在政府干预双门槛效应和金融发展单一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 渐进DID 政府干预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院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17
作者 刘荣志 《农业展望》 2025年第5期55-61,共7页
庭院系人类赖以生活休憩的场所,已成为多重功能融合交织的自然人文空间。本研究基于庭院及庭院经济理论的历史沿革与内涵,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场景、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学科开拓的新依托、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新选择3个方面剖析了庭院经... 庭院系人类赖以生活休憩的场所,已成为多重功能融合交织的自然人文空间。本研究基于庭院及庭院经济理论的历史沿革与内涵,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场景、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学科开拓的新依托、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新选择3个方面剖析了庭院经济发展的机遇,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理论呈现复合系统化、支撑技术呈现体系化3个方面阐述了理论进展,并结合闲地变身绿色养殖园、闲地变身高科技实验田、闲地变身立体种养庭院、闲地变身归园田居等实践案例,从向更微观发展、趋向学科交叉、趋向内涵丰富和趋向更加综合等方面分析了庭院经济理论发展趋势,以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庭院经济理论,利用庭院多元功能发展庭院经济,助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迈向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经济 多功能发展 理论与实践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18
作者 王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81-84,88,共5页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对六合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剖析,揭示了其在产业结构、数字化水平、绿色发展、特色优势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结...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对六合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剖析,揭示了其在产业结构、数字化水平、绿色发展、特色优势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结构、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发挥优势等具体路径,以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 新动能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19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了吗?——基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井钦磊 林琛 章文光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进程的战略支撑。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乡产业融合发...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进程的战略支撑。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通过促进经济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大型城市以及非副省级城市中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产业融合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