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6,共17页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当代价值。同时,要协调好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互动关系,协调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复兴中华法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协调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学传播的关系等,最终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尽其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中华法系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及其实现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教育德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在扎实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法治治理作保障。但目前存在着教育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教育依法治理实践不够充分、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和教育法治氛围仍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规范主体行为、强化多主体协同、营造法治氛围等手段予以解决,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治理 现代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孟东方 翟长淼 程诗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3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理论创新,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现代化法治的保障与调节。在理论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现代化法治理论的同步创新与深化。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传统的生产力形态与社会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塑。新兴业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因此,现代化法治理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纳新质生产力的特质与需求,为其发展构建坚实的法律框架与保障体系。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实践层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全方位护航。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需要法治来明确产权归属,促进资源高效流转;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法治来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完善科技管理体制,需要法治来规范科研行为,激发创新活力;灵活高效的创新体系,需要法治来保障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人才教育和社会保障的良性循环,则需要法治来确保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在路径选择上,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不断完善立法、执法、司法体系,深化法治运行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这些举措,不仅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更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法治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改革 科学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民间动力与场景
4
作者 张浙权 孙笑侠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86,158,159,共15页
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既彰显在党政要素和顶层建构中,也积淀在民间要素和自发驱动中。弥散于社会组织、市场行业和基层社群的各种隐性民间要素,在具体化场景中推动着法治现代化进程。从法治动力机制分析,民间动力要素包括民众原动力、... 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既彰显在党政要素和顶层建构中,也积淀在民间要素和自发驱动中。弥散于社会组织、市场行业和基层社群的各种隐性民间要素,在具体化场景中推动着法治现代化进程。从法治动力机制分析,民间动力要素包括民众原动力、职业建构力与科技驱动力。三种动力相互独立但并不孤立,它们在基层社会、行业系统与数字空间等场景中,协同官方主导力构成了刚柔相济的法治引擎。若专注于官方显性要素的单向作用,就难以廓清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全貌,也认识不到一些法治深层动力。发掘并提炼那些隐性的民间法治要素,促进其与党政显性要素交融互嵌,能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经久不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民间要素 民间动力 具体化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5
作者 王少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共13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其三大内涵一一对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遵循,其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增强了理论自信、强化了理论自觉、保障了理论自主。中华优秀传统法...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其三大内涵一一对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遵循,其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增强了理论自信、强化了理论自觉、保障了理论自主。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根基,法治本土资源、优秀法治文化和德法共治模式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筑牢了区别于西方法治现代化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践样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和依法治国彰显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与中国式的互塑:人工智能赋能法治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6
作者 张善根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32,共14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所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本质上是一种人造物。社会属性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有属性,其本质是在人类之外建构出新型的知识生产者。DeepSeek作为我国现象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意... 生成式人工智能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所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本质上是一种人造物。社会属性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有属性,其本质是在人类之外建构出新型的知识生产者。DeepSeek作为我国现象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意味着通过生成式内生中国式成为可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两个层面赋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基于技术的赋能和基于知识生产者的赋能。技术赋能是人工智能赋能法治的基本模式,主要应用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政法职能部门,建构的是“AI+法治”赋能机制。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适用,一般不受法律文化、观念、价值的影响。基于知识生产者的赋能革新了赋能模式,建构的是“AI即法治”的赋能机制。其不仅可以推动AI赋能法治的路径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而且可以通过AI内生法治知识体系,直接参与并助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若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挥双层赋能功能,前提是在法治规训和法治对齐两个向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双重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 人工智能 中国式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语义和意义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文显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共13页
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语义和意义分析,是深化、拓展和创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性学理性创造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对“式... 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语义和意义分析,是深化、拓展和创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性学理性创造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对“式”这一经典概念的本原语义和意义进行考察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人话语谱系中的“中国式”“中国式……”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科学概念和理论命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深度分析,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拓展研究,着力论述其作为法治现代化新范式的“资质”“条件”和“意义”。在上述语义和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初步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现代化 法治现代化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规则解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林 袁文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丧失及身份丧失后的权益保留,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引导乡村善治、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次审议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丧失及身份丧失后的权益保留,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引导乡村善治、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次审议稿》)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定义及认定应以户籍为基础,但不宜强制要求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需以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财产提供,也不应把二者之间形成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成员身份定义的必要条件。丧失成员身份的规定中,可以用“户籍+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类型划分方式,把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等群体排除在组织成员之外。对于务工、经商、服役、就学等原因“暂时离开”的成员,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核心财产权益的保留时间不宜一概而论,可根据权益性质确定合理的保留期限。《草案二次审议稿》可通过细化、完善涉及成员身份的相关规定,保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村居民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身份认定规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与展望 被引量:8
9
作者 姚莉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共14页
作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刑事诉讼法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实现了现代化的理念更新。以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为目标,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推进现代化,通过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 作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刑事诉讼法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实现了现代化的理念更新。以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为目标,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推进现代化,通过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取得了影响深远的实践成就。在改革进程中,刑事诉讼的社会治理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权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得以统筹推进,执法司法中的顽瘴痼疾得到全面整治。但刑事诉讼法治仍然面临理论供给不足、诉讼资源分配制度不尽合理、权力监督制约架构相对薄弱、社会治理功能有待考察等现实困境。在未来需要从科学理论、知识增量、公正司法、能动司法等多个维度回应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刑事诉讼 法治现代化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司法体制改革 以审判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创新——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视角 被引量:7
10
作者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5,共1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信念、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强化法治生命力的路径。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异常激烈,国际法治遭遇强烈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法治和国际治理的实践中,坚持知古鉴今,弘扬中华法治智慧、吸收世界法治文明精华;资政育人,“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中国智慧”既充分彰显国际法治的正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增进国际社会民生福祉,又更加增强中华法治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法治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强劲动力源,是打破“西方中心论”长期遏制中国法治理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新课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其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中国建设 治国理政 百年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法律: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公丕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超大规模人口状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的国情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深刻地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强调要从中... 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超大规模人口状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的国情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深刻地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强调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保持历史耐心,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史的进程表明,人口问题与法律发展密切相关。法律对人口状况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并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深刻影响着以人口状况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的进程。新时代新征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发展准则,把握人的现代化这一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脉络,探寻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方式,重塑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法治格局,进而为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确立可行的法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口与现代化 人口与法律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意蕴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锦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多样性是文明的基本特征,法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亦体现着这一特征。在中国场域下创造的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构建了原创性的法治话语体系,彰显了中国共... 多样性是文明的基本特征,法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亦体现着这一特征。在中国场域下创造的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构建了原创性的法治话语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推动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打破了法治文明形态的西方固有印象,让人们从固化的西方法治想象中脱离出来,从而聚焦于自主性的法治发展道路。这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区别于其他法治文明的特性,丰富了人类法治文明的多样性。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的发展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凝练创造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的阶段性经验有其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法”字及其语义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纪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5,共11页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出现130个“法”字,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其分布状态、出现频次、组词形式等所表达的政策信息却不尽相同。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法...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出现130个“法”字,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其分布状态、出现频次、组词形式等所表达的政策信息却不尽相同。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规律和特征可以看出,一些重要法律术语或法治熟语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缺失可能具有一定政策解读上的意义。从语言学现象的角度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规定的深度解读,这种全新的解读方法对于准确把握《决定》起草目的,全面和系统地领悟《决定》精神实质具有很好的学术启发价值和实践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法治 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老龄化: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见解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1 位作者 张皓辰 郑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式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关于中国式老龄化六方面的新见解。第一,中国式老龄化彰显的是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之问与中国之治。中国成功拓展了人类老龄化可能性边界,中国式现代化能... 中国式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关于中国式老龄化六方面的新见解。第一,中国式老龄化彰显的是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之问与中国之治。中国成功拓展了人类老龄化可能性边界,中国式现代化能与中国式老龄化齐头并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应是中国式老龄化的首要任务。第二,中国式老龄化的成因主要源于中国的预期寿命革命。新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健康奇迹,由此引起的预期寿命革命产生了中国目前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新时代的健康中国战略将使中国进入长寿时代并进一步加速老龄化。第三,中国式老龄化的影响并不会如流行观点认为的那样悲观。中国式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奇迹而非拖累,不会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会引发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变革。第四,中国式老龄化的治理需要符合国情。只有立足于反映国情的禀赋结构,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只有立足老龄人口禀赋结构,才能实现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只有重塑适宜的养老体系,才能创造中国的养老奇迹。第五,中国式老龄化有可供世界借鉴的经验。创造中国预期寿命革命的初级卫生保健经验就写入了《阿拉木图宣言》,中国的经验(尤其是在老龄化进程中保持经济增长的经验)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第六,中国式老龄化有可供世界分享的机遇。中国共同富裕进程中将形成规模巨大的银发经济,但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产业按比较优势适老化转型,才能壮大银发经济。总之,中国式老龄化既有各国老龄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制度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老龄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新结构经济学 银发经济 老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现代化标准判识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卫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事权利及体系发展的契合;三是强化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四是实现民事诉讼的体系化;五是民事诉讼的科技化。民事诉讼的现代化应当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和推进。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地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实现中国式民事诉讼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法治现代化 现代社会 程序保障 中国式法治 标准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话语阐释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玉赞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轨道论”的话语建构,它旨在传达的并不仅是其字面含义,即中国法治(法制)本身的现代化,而是“通过法治实现中国整体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话语蕴含着中国法治(法制)本身的...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轨道论”的话语建构,它旨在传达的并不仅是其字面含义,即中国法治(法制)本身的现代化,而是“通过法治实现中国整体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话语蕴含着中国法治(法制)本身的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中国”强调,中国法治建设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建构基于中国传统和基本国情的现代法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式”表明,中国法治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是一种可供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推广的法治现代化典范。“式”的运用,使中国成功逆袭了西方对人类法治发展模式的话语权,增强了中国法治现代化在国内外的接受度、认同感和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现代化 法治话语 国际话语权 法治轨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法典时代的立法模式变革与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5,共12页
囿于立法观念与方法误区,我国正在进行的解法典虽然带来了立法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却未能促进法治效能的根本提升,反而造成了法体系的肥大化、法规范的竞合化与法教义的稀薄化,引发整体法秩序的解体危机。为最大化发挥特别法的规范效用与... 囿于立法观念与方法误区,我国正在进行的解法典虽然带来了立法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却未能促进法治效能的根本提升,反而造成了法体系的肥大化、法规范的竞合化与法教义的稀薄化,引发整体法秩序的解体危机。为最大化发挥特别法的规范效用与创造潜能,当下的解法典化立法应跳出以法律部门为界限的诸法分立模式,转向以规范领域为中心的诸法融合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中国古代“刑主民次”法制模式的翻版,而是适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民行刑一体化”新模式。以解法典为契机,立法者的价值立场应从“增量立法”走向“增质立法”,在反思积极立法观的基础上,重新回归审慎立法观,以此重整碎片化的法秩序,有效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解法典 立法模式 诸法融合 法秩序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法》司法适用:从实证到法理的考察——面向良法善治的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群 官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通过对150篇法院适用《体育法》裁判文书的时间序列、案件类型、援引条款以及审理程序、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适用《体育法》案例总体数量较少但呈逐年增长态势;民事案件占绝大多数;法律条款援引不均衡,司法与仲裁管辖争议成焦... 通过对150篇法院适用《体育法》裁判文书的时间序列、案件类型、援引条款以及审理程序、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适用《体育法》案例总体数量较少但呈逐年增长态势;民事案件占绝大多数;法律条款援引不均衡,司法与仲裁管辖争议成焦点;绝大多数案件未进入法院实体审理程序。对此我们不仅要从现象中具体描述“现状是什么”,更要从法理高度深度挖掘现状“为什么是这样”。事实上这里既有法制定层面上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不完善的立法瑕疵问题,亦存在法实施层面上“同案不同判”和司法纠纷“闭环”解决的司法公正彰显不够问题。虽然2023年新《体育法》试图回应并克服这些弊端,但仍不足以适应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的新要求。未来应树立体育立法与司法联动的整体体育法治观,在立法层面根据新《体育法》及时制定相应制度的细化规则,完善配套制度,提升立法操作性;在司法层面及时出台针对性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探索增设专门的体育法院或法庭,提升司法公正性,以体育立法和司法的双向重塑推动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的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实证研究 法理反思 体育法庭 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时侠联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7,共1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怎么走等一系列本源性问题,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根本立场、专业理性和改革精神,为新时代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标... 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怎么走等一系列本源性问题,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根本立场、专业理性和改革精神,为新时代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标习近平法治思想,刑事检察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运用法治专业思维、推进刑事检察改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应当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范式,科学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式”和“现代化”两个维度,坚持党对刑事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坚持刑事检察工作的群众路线,坚持优化专业思维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更好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刑事检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64-68,共5页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目标、方向、要素与生态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当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农业生产要素落后、农...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目标、方向、要素与生态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当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农业生产要素落后、农业体制机制弊端与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等问题,可以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模式创新方面来探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来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现实路径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