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丹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在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要素流动受阻、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内在约束。未来,要克服难点、疏通堵点、聚焦关键重点,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流通体制机制,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从而为更充分发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可持续释放中国的市场红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流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与国内大循环——规模、结构与网络演化
2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4,共17页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了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省际流动;(2)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的一个经济机制是降低省份间市场分割水平,另一个经济机制是缩小省份间市场制度差异;(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有利于增加民间消费品循环和三大产业消费品循环,但对政府消费品循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中间品和最终品流动网络的演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并充分释放民间生产与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城市群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需、中间品进口与“双循环”格局构建
3
作者 王孝松 王艳艳 余紫菱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92,共20页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影响了生产和贸易格局,并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了重要制约。本文以中国各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异质性影响和当前对...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影响了生产和贸易格局,并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了重要制约。本文以中国各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异质性影响和当前对劳动力冲击较大的创新活动及人工智能采纳程度发现:第一,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会显著提升行业的外循环依存度;第二,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通过影响中间品进口比例、劳动力成本、总进口比例进而影响行业外循环依存度;第三,创新技术和人工智能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力要素,从而减弱劳动力供需缺口率对外循环依存度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劳动力“内汇外引”机制,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第二,鼓励技术创新,加快人工智能设备应用;第三,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应对劳动力供需缺口率扩大引发的外循环依存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需缺口率 中间品进口 “双循环”格局 劳动力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发展与中小企业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梦颖 张诚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84,共22页
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稳定中国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跨境电商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跨境电商发展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 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稳定中国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跨境电商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跨境电商发展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境电商发展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从专利类型来看,跨境电商显著促进了企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增加,但并未优化专利结构;从独立创新和联合创新来看,跨境电商对联合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跨境电商发展主要通过激励研发资金投入、扩大海外市场需求规模及提高外部信息可得性三个渠道赋能中小企业创新。进一步以跨境电商衡量“外循环”,以内需表征“内循环”,分析发现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中小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本文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发展贸易新模式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创新 中小企业 双循环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双循环联动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文章以2012—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就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基准回归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具有城市... 文章以2012—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就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基准回归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和分时段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以及双循环联动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结果证实,随着数字金融水平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持续扩大。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助推器”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双循环联动 数字金融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研究
6
作者 刘博 蔡文成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1,共8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现实命题。在新发展阶段,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现实命题。在新发展阶段,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明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契合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趋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先进生产力的布局与发展是赋能的重要基础,拓展产业合作新形态是赋能的主要维度。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从生产力范畴加强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认知体系的阐释,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中国与共建国的合作水平,依靠先进生产力的交流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空间,以前沿性技术突破推动未来产业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加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沟通和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建“一带一路” 国内国际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何以推动地区技术创新?
7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共18页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区域间贸易促使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表现出贸易活动、贸易结构、创新成果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通过影响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现中间品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发本土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在“双循环”背景下,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增强区域间贸易的核心技术创新效应。因此,各地区应大力发展区域间贸易,畅通技术创新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中国科技强国建设具有深远且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区域间贸易 技术创新 市场一体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基于关键特征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淦凌霞 赵婷茹 朱炎亮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60,共15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高水平制度开放的“试验田”,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发挥的制度创新效应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供给侧和需求端关系分析框架,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利用2009—201...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高水平制度开放的“试验田”,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发挥的制度创新效应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供给侧和需求端关系分析框架,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利用2009—2019年中国177个城市数据,测算城市双循环发展指数,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赋能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资源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国内国际市场的联通,强化了城市在双循环体系中的竞争力;第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赋能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这为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畅通国内大循环,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系,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重差分法 关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趋势
9
作者 关佳晨 李腾飞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219,共8页
现代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这对于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落实全面节约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流通体系涵盖粮食收购、储... 现代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这对于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落实全面节约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流通体系涵盖粮食收购、储备、加工与消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粮食收购优质化,“优粮优价”特征更加明显、粮食收购主体更加多元、收购方式更加多样;二是粮食储备科学化,粮食储备体系持续健全、粮食储备布局日益优化;三是粮食物流现代化,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仓储物流设施绿色化积极培育;四是粮食产业链高级化,进入从能量提供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新特征和新要求,构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从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加强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粮食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粮食流通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框架下的双循环测度:理论基础与典型事实
10
作者 陈全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2,共15页
本文根据双循环内涵的官方解释给出投入产出框架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定义。通过完整的Leontief全球生产系统,将一国经济循环分解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两个部分。分解得到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均为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现了国内部门与国... 本文根据双循环内涵的官方解释给出投入产出框架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定义。通过完整的Leontief全球生产系统,将一国经济循环分解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两个部分。分解得到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均为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现了国内部门与国外部门在双循环中的联通与互动,避免了分解过程中“断链”问题的出现。在严谨的投入产出理论保证下,构建双循环测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对一国GDP的贡献度、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中的本国参与度与外国参与度等。基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双循环状况进行测度并发现以下典型事实。国内循环对我国GDP的贡献度远高于国际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国内循环是开放的循环,国外部门深度参与其中,在超大规模最终需求市场的牵引下我国国内循环对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增加值创造能力逐年上升,但因外需增长乏力,国际循环对我国GDP的贡献正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测度 国家间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磊 王震 李连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1,共13页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将人口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的关键之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生产与供给格局,为提升“双循环”需求链和...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将人口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的关键之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生产与供给格局,为提升“双循环”需求链和供应链水平提供动力,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调整流通与分配格局,塑造银发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产业链和价值链跃升提供契机。发展银发经济与构建“双循环”格局二者协同耦合,相互促进,本质是以消费牵引及产业适老化升级畅通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激发银发产业发展活力,释放银发消费巨大潜力。反观现实层面,银发消费能力意愿人群差异大,消费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需求潜力转型释放不充分;产业事业发展定位不清晰,要素资源创新融合不深入,产品服务供需适配性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缺乏竞争优势等供需困境,成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攻破的关窍。为此,政策层面应注重从需求端与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银发经济发展的人口、环境、产业与政策基础支撑:需求侧以提升银发消费能力和改善银发消费环境为目标,促进银发消费预期向现实消费转变;供给侧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重点,助推银发经济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银发经济 银发消费 银发产业 老年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路径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任重 赵炫焯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15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二是重点推进“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是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国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串联式”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建设上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思路,而“并联式”发展模式也意味着发展的压力大、任务重,需要重点谋划;四是协调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质与量的关系,在强调质量发展的同时追求适度合理的增长速度;五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把握“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能力,在新时期,应着重强调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经济“双循环”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郝爱民 任禛 冉净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3,共14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聚焦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传导机制和异质特征。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大...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聚焦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传导机制和异质特征。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且该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发展能够通过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扩大企业规模、释放消费潜力等途径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水平、城镇化率和人口集聚程度较高地区,流通数字化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与统一大市场之间存在基于基础设施、城镇化率和人口集聚水平的门槛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加快流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破除区域间要素流动壁垒、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统一大市场 创新要素流动 规模经济效应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野青 倪一宁 黄涵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I0004,共10页
基于数字贸易视角,探讨数字贸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贸易如何通过赋能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中,使用数据展开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显著推动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消费规模更大、... 基于数字贸易视角,探讨数字贸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贸易如何通过赋能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中,使用数据展开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显著推动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消费规模更大、营商环境更开放、创新水平更高和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数字贸易推动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更强;同时,数字贸易通过降低信息成本、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数字贸易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厘清市场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联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国内市场一体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链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协同治理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义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0,299,共7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旅游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因此,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需要统筹政府政策顶层设计、行业市场环境优化、企业市场战略调整等方面构建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政府激励、行业聚力、企业齐心,多方协同共同推动我国医疗消费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良的医疗消费服务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医疗消费 消费回流 协同治理框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的营商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邦辉 李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82,共14页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营商环境治理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 “放管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基于国内国际市场协同的视角
18
作者 安岗 王佳 邸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1,共10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呈显著促进效应,且这种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高水平国家、非毗邻大国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渠道检验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出口复杂度。此外,基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的视角,发现发展中国家进口依存度与本土市场规模具有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出口复杂度的提高,其出口依存度则存在负向作用,而发达国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出口复杂度 技术创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循环的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
19
作者 李善同 蒋雪梅 何子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增加值分解的方法测度了1987-2017年中国不同产业的循环结构和演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增加值分解的方法测度了1987-2017年中国不同产业的循环结构和演变趋势,并揭示了产业经济循环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第一,1987-2017年中国一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大多数产业的国内循环占比超过50%,尤其是农业、建筑业和公共服务业。第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省际循环占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中间品制造业趋势表现更加显著。第三,国外循环的支撑产业正逐渐从纺织业、服装皮革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升级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新动能。第四,交互循环占比提升,表明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互联互通性正在加强。深入分析中国产业循环结构的演变,能够为新发展格局下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循环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饲料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
20
作者 霍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9-112,共4页
当前,我国的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调整饲料产业经济结构,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重新塑造饲料产业优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 当前,我国的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调整饲料产业经济结构,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重新塑造饲料产业优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对饲料产业的发展要求,明确了饲料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要素,并提出了饲料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策略,以期提高饲料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提高我国饲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格局 饲料产业经济 结构调整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