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目标转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新二元结构治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裕民 唐一可 张理政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中关于“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的精神,构建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4.0模式,为新市民提供可支付健康住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破解新二元结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进而...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中关于“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的精神,构建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4.0模式,为新市民提供可支付健康住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破解新二元结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新时期新型工业化提供丰裕的人力资本和高品质的空间支撑,最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二元结构 城中村 新市民 可支付健康住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宪法认同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样态与策略分析
2
作者 刘丹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人民宪法,宪法的人民性是其鲜明的底色。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通过宪法来确认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宪法来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人民宪法,宪法的人民性是其鲜明的底色。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通过宪法来确认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宪法来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人民群众评价宪法生命力和权威性的主要标准。当前,我国的公民宪法认同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呈常态化、制度化及系统化发展趋势,这对于传播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公民宪法认同教育常态化发展中的“宣”重于“教”、制度化发展中的“违誓”责任机制建设以及系统化发展中的教师专业成长等问题,以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期间将公民宪法教育作为普法教育核心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民 宪法认同 社会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排斥对新市民福利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杭州联合银行课题组 张海林 《浙江金融》 2024年第8期3-14,共12页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排斥对新市民福利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排斥的存在会削弱新市民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金融排斥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投资排斥和信贷排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风险排斥即...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排斥对新市民福利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排斥的存在会削弱新市民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金融排斥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投资排斥和信贷排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风险排斥即新市民的风险偏好则对家庭食品消费水平的影响更大;金融知识对居民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投资行为、风险偏好及借贷行为都离不开金融知识储备。本文认为金融机构应当体现“金融为民”的责任与担当,围绕新市民的生活需求,主动开放加强资源整合、创新思路提供差异化服务,不断优化金融供给,弱化金融排斥的负面影响,提高新市民的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新市民 福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教育赋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目标、场域与路径
4
作者 侯晓喻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在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逐渐由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数量转向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比一半以上,且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学习需求和意愿,因此聚焦这一群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继续教育赋... 在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逐渐由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数量转向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比一半以上,且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学习需求和意愿,因此聚焦这一群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继续教育赋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目标主要体现在增强就业能力,改善文化素养,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权益意识。结合场域形态理论,继续教育重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工作场、文化场、生活场和意识场。鉴于此,提出继续教育赋能新生代农民工的路径:广泛宣传,提升意识;有求有供,形式灵活;多方参与,多元投资;自我认同,他人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大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引领
5
作者 程世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明大德”的提出与建构,是对“大德”传统内涵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它不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引领世界新征程的每位公民的道德自觉。在具体道德修养上,“明大德... “明大德”的提出与建构,是对“大德”传统内涵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它不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引领世界新征程的每位公民的道德自觉。在具体道德修养上,“明大德”基于其多元与一体辩证统一的内涵逻辑,表现为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忠诚品格、强化责任意识、彰显实践精神等四个关键维度。这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立体框架。“明大德”确立了新时代公民道德的正确方向、拓展了新时代公民道德的主体、强化了新时代公民道德的榜样示范,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大德”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市民信息行为模型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俞守华 黄丽 区晶莹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6,43,共8页
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掌握新市民信息行为规律并构建其信息行为模型,有利于提升新市民信息活动效率,促进新市民城市融入,从而提升城镇化质量。本文在对广东省多个城市调研和对新市民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信息因素综合分析的基... 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掌握新市民信息行为规律并构建其信息行为模型,有利于提升新市民信息活动效率,促进新市民城市融入,从而提升城镇化质量。本文在对广东省多个城市调研和对新市民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信息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威尔逊信息行为一般性模型为主线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科亨信息需求理论,构建出新市民信息行为模型,再以广东省新市民的信息行为为实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模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最后根据验证结果修正模型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的变量对新市民信息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作用,它可为深入分析新市民信息行为和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信息行为 模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克平 郭小芳 +1 位作者 苏艳丽 车尧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4期69-75,共7页
[目的/意义]为评价新市民知识素养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标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对二级指标赋权,形成"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NC-KLAS)",最后... [目的/意义]为评价新市民知识素养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标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对二级指标赋权,形成"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NC-KLAS)",最后分别选取城镇市民和新市民两个群体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标准和体系;通过实证分析问卷量表中的低分项,发现新市民知识素养存在知识运用能力较低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知识素养 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领域新市民住房保障意愿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琳 聂休文 +1 位作者 谭建辉 周耀旭 《工程管理学报》 2020年第4期51-56,共6页
准确把握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意愿是科学制定住房保障规划的基础。基于13667份广州市2019年政策性住房需求调查数据,对公共服务领域新市民的住房保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住房保障意愿受性别、单位系统、月收入... 准确把握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意愿是科学制定住房保障规划的基础。基于13667份广州市2019年政策性住房需求调查数据,对公共服务领域新市民的住房保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住房保障意愿受性别、单位系统、月收入、婚姻、居住人员构成、居住地点、住房满意度七大因素影响。建议以"以需定供"为政策导向,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领域新市民的住房保障需求特征与偏好,分层次改善和解决其住房困难,实现住房保障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公共服务领域 住房保障意愿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剖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旭 万艳华 +1 位作者 宋皓杰 宋子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根据新马克思主义中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中的主体关系,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GDP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与资本利益耦合,形成"增长联盟",为了快速积累资本... 根据新马克思主义中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中的主体关系,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GDP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与资本利益耦合,形成"增长联盟",为了快速积累资本、减少耗散,地方政府通过权威和既有的制度极化资本配置,而忽视了公民的需求(生存权、生产权和生活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公民权力的回归。这是公民主动"斗争"的结果,也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下权力和资本实现"再生产"的一种新陈代谢。然而,权力结构的调整将改变资本配置和积累的模式,资本将迎来"扩散"。新型城镇化要同时考虑"分配"和"出路"的问题,做到平衡发展,避免矫枉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资本积累 公民 权力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资本积累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的驱动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林 印建兵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1-68,共8页
通过文献梳理、数据挖掘、专家访谈等方法,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影响因素相关假设,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900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其市民转化意愿... 通过文献梳理、数据挖掘、专家访谈等方法,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影响因素相关假设,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900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其市民转化意愿驱动机理,找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的驱动因素,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拟合指数判别与检验。结果显示:积极的城镇化条件、职业稳定性、人力资本积累、社会资本积累等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其中,职业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的直接驱动作用最大,人力资本积累和积极的城镇化条件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的直接驱动作用居中,社会资本积累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意愿的直接驱动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职业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兴邦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但与立足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伦理基础之上、注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谐的中国式的新资产阶级新伦理,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伦理 整体主义 普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战平 刘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727-12728,共2页
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石忆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11,共5页
研究目的: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定量估算2020及203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量。研究方法:针对现有估算方法和结果的不足,分别从区域差异性和城市等级规模差异性两个层面,定量估算2020年及2030年中国存量农民工和增... 研究目的: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定量估算2020及203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量。研究方法:针对现有估算方法和结果的不足,分别从区域差异性和城市等级规模差异性两个层面,定量估算2020年及2030年中国存量农民工和增量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总量。研究结果:若要在2020年解决2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则资金需求总规模约为279935—296508亿元;若要在2030年再使2亿农民工市民化,则新增资金需求总规模约为282932—296132亿元。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是高成本的城镇化,只有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才能筹措巨额的建设资金,进而完成新型城镇化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资金需求估算 资金来源 配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新民论”思想的历史生成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4
作者 席志武 于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9-77,共9页
梁启超的"新民论"思想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蕴涵。它形成于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全面政治危机。在那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自新新民"是梁启超等先觉知识分子在痛定思痛的文化自省之后确立... 梁启超的"新民论"思想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蕴涵。它形成于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全面政治危机。在那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自新新民"是梁启超等先觉知识分子在痛定思痛的文化自省之后确立的救国之路。梁启超早期的"新民论"思想受到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主张的直接启发,是对后者的继承与深化,它具体体现于政治革新与思想启蒙的各个环节,成为近代史上一股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时代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论 启蒙 过渡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人格与法权人格——梁启超和张东荪论人格与权利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红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54-58,共5页
梁启超对新民人格特征的阐述已经引入权利的思想。这个阐释隐含着一个思考范式的突破,那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仅仅在道德品格的意义上谈论新民人格,还可以在权利、法权的意义上谈论新民人格。这一理论的突破在后来张东荪的哲学中有了更清晰... 梁启超对新民人格特征的阐述已经引入权利的思想。这个阐释隐含着一个思考范式的突破,那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仅仅在道德品格的意义上谈论新民人格,还可以在权利、法权的意义上谈论新民人格。这一理论的突破在后来张东荪的哲学中有了更清晰的表达。张东荪从中西人格思想比较的角度,辨别出道德人格和法权人格两类人格模式,指出在现代性秩序的建构中法权人格的重要性。两类人格学说给我们考察中国现代人格话语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权人格 道德人格 权利 新民 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坏主义:梁启超早期的新民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席志武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20-26,共7页
梁启超的"破坏主义"主张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再到完全放弃的过程。它的流变与梁启超对于时局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包含有梁氏本人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思想的深沉思考。从它的最终旨趣来看,破坏主义所指向的仍是开... 梁启超的"破坏主义"主张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再到完全放弃的过程。它的流变与梁启超对于时局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包含有梁氏本人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思想的深沉思考。从它的最终旨趣来看,破坏主义所指向的仍是开民智、兴民权等新民主义内容。因之也可说,破坏主义实际上是梁启超早期的一种新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破坏主义 新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的发展与公民技能的提高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高乐 陈海燕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4-58,共5页
始于2010年底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波及整个中东和北非,其规模和影响都非同寻常。反思这场被外媒称为"阿拉伯之春"的社会变革,可以发现罗斯诺在"两枝世界政治"理论中所提出的公民技能(微观参数)正适用于... 始于2010年底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波及整个中东和北非,其规模和影响都非同寻常。反思这场被外媒称为"阿拉伯之春"的社会变革,可以发现罗斯诺在"两枝世界政治"理论中所提出的公民技能(微观参数)正适用于解释这场运动的部分内因。新媒体的发展在这场社会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传媒技术的日益普及,中东-北非各国公民技能得以普遍提高,从而给政府的合法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一国政府的绩效标准不能满足公众日益提高的要求,则该政府的合法性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民族 新媒体 公民技能 “阿拉伯之春” “茉莉花革命” 两枝世界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业炳 张德化 程淑平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城镇化建设必将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家园和土地,被迫进城,如何尽快的让这些农民市民化,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镇化推进和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市民化的概念、层次和模式,其次分析了中部地区新型城... 城镇化建设必将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家园和土地,被迫进城,如何尽快的让这些农民市民化,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镇化推进和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市民化的概念、层次和模式,其次分析了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农民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申采浩“新国民”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大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养国家的势力,而培养"新民"正是当时梁启超创作文学的目的之一,梁启超的《新民说》对申采浩的《二十世纪新国民》影响甚大,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近代韩国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说》 申采浩 《二十世纪新国民》 社会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调查——基于内生性因素的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燕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55,共5页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大宣传,激发市民化培训主动性;政府投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基于需要,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市民化 内生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