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姚广孝与“新明朝”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孝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56,共14页
姚广孝(释道衍)是明初著名政治家、高僧。作为"靖难"军师,他辅助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统治,建立永乐王朝。他帮助成祖治理国家,辅导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是"永宣之治"的重要推手。永乐朝改变了明太祖设定的皇位传... 姚广孝(释道衍)是明初著名政治家、高僧。作为"靖难"军师,他辅助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统治,建立永乐王朝。他帮助成祖治理国家,辅导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是"永宣之治"的重要推手。永乐朝改变了明太祖设定的皇位传承顺序,其治国理念、施政作为以及实际效果也都已与建文朝大为不同,在明朝历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称为"新明朝"。姚广孝是"新明朝"的重要缔造者,对"新明朝"的巩固也做出了贡献。他讲经说法,弘扬临济宗、净土教,临终前奏准释放名僧溥洽,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广孝 道衍 "靖难"之役 新明朝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愈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1
2
作者 全华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9-23,共5页
韩愈的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千年悬案。从大量的史料来看,韩愈不信佛道,也不信西方传来的新教,而信仰中国固有的原始宗教。韩愈选择原始宗教信仰具有其积极的儒家伦理意义。
关键词 韩愈 佛老 新教 原始宗教 伦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
3
作者 高令印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 ,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 5 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 ,融合释、道 ,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 ,集濂、洛、关新儒学 (理学 )之大成 ...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 ,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 5 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 ,融合释、道 ,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 ,集濂、洛、关新儒学 (理学 )之大成 ,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 ,创立闽学 ,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 ,由内圣而外王事功 ,格物穷理 ,萌发近代意识 ,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 ,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 ,汪洋澎湃以至东亚 ,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 ,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学 新儒学 文化 东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哲学建构与宗教思惟发展中之儒释交涉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景贤 《长江学术》 2014年第3期5-22,共18页
无论中、西,"哲学"与"宗教"本即属不同领域之事,亦有其不同之设立条件。哲学中所内涵之"宗教向度",与宗教教义中所需之"哲学支撑"或"神学支撑",皆须于各自之领域中,完成其建设;不当... 无论中、西,"哲学"与"宗教"本即属不同领域之事,亦有其不同之设立条件。哲学中所内涵之"宗教向度",与宗教教义中所需之"哲学支撑"或"神学支撑",皆须于各自之领域中,完成其建设;不当混淆。除非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存在"完美之哲学",或存在"能为一切人所接受之宗教",以是最终达成教法之一致。然对于现代之中国而言,却出现"哲学"与"宗教",须同时面对相同之立论需求与压力,致使中国长期以来居于社会主流之儒家哲学与佛教,产生相近之发展;且于过程中,二者之立论,彼此相需。此一状况,实于过往未曾出现。此一中国现代"哲学"与"宗教"所必须同时面对之立论需求与压力,简要言之,即是来自西学之"知识"与"知识观"之冲击。其主要之项目有三:一为天文学,一为现代物理学,一为生物之演化论;三者皆有"实证"之基础。至于同时亦于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之"社会演化论",则由于非建立于科学之实证,其冲击属于"历史观",性质不同。本文之撰作取径,基本上,乃是延续作者有关中国现代哲学思惟中之"演化论议题"与"认识论议题"之研究,进一步分就中国现代之"哲学建构"与"宗教思惟之发展",论述其间所存在之"儒、释交涉"。其要旨,区分为五。前四项为:一、中国现代哲学建构与宗教思惟发展之需求;二、中国现代哲学建构与宗教思惟发展中"价值观"之改变;三、作为中国现代哲学支撑点所重构之"气论"及其所延伸之问题;四、中国现代"新佛学"发展之难题与其所抉择之路向。至于第五项,则是作者以自身之观点,说明中国现代哲学发展难题所可有之解决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学术史 中国现代思想史 现代儒家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新儒家哲学 中国现代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佛教海外传播创新策略探微——以对湄公河流域国家传播为例
5
作者 黄秋秋 崔玉可 张聪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3-27,共5页
天下大同是佛教要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共通,如何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利用好佛教这个文化符号,再利用新媒体的内容、路径进行传播,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播到佛教国家值得研究和探讨。我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已经构成了一个佛... 天下大同是佛教要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共通,如何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利用好佛教这个文化符号,再利用新媒体的内容、路径进行传播,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播到佛教国家值得研究和探讨。我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已经构成了一个佛教文化圈,在佛教文化交流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如北京灵光寺的佛牙三次去缅甸巡礼,在缅甸民众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中国寺庙的一些文化符号在国外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中华的佛教传播应该以更加与时俱进的姿态去应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佛教对内对外的传播方式,探讨中华佛教海外传播的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对外传播 新媒体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