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冷处理对钢铁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鼎 肖廷 +1 位作者 蒋琼 陈劲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深冷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发展过程。阐述了深冷处理对工具钢、其他钢铁材料及铸铁材料耐磨性的影响。展望了深冷处理工艺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深冷处理 工具钢 钢铁 铸铁 磨损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作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StelliteX-40钴基合金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春华 张松 +3 位作者 李春彦 张希川 刘常升 才庆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利用 2kWCO2 连续激光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熔覆StelliteX-40钴基合金,选择最佳的交互作用时间进行激光熔覆处理,可获得均匀细小的熔覆层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磨损试验机及动电位极化技术对熔覆层的组织... 利用 2kWCO2 连续激光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熔覆StelliteX-40钴基合金,选择最佳的交互作用时间进行激光熔覆处理,可获得均匀细小的熔覆层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磨损试验机及动电位极化技术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磨损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H13热作模具钢经激光熔覆StelliteX-40钴基合金后,其抗磨损及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经生产实际应用寿命考核,采用激光熔覆处理的H13钢模具,使用寿命提高 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热作模具钢 STELLITE X-40钴基台金 组织 磨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辊用高钒高速钢的滚-滑动磨损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流杰 魏世忠 +2 位作者 张永振 邢建东 龙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化物碎裂.碳化物对磨损失效有重要作用,高铬铸铁中的杆状M7C3型碳化物易于弯曲、碎裂而在其内部形成大量裂纹,促进磨损表面产生大块的疲劳剥落;高钒高速钢中团块状VC硬度高、形态好、具有精细亚结构、不易碎裂,可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和疲劳剥落,是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优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高铬铸铁 滚滑动磨损 耐磨性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轧辊表面电火花沉积WC-15Co涂层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建升 孟惠民 +2 位作者 俞宏英 孙冬柏 樊自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1,96,共6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WC-15Co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WC-15Co沉积涂层,研究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Fe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沉积层中Fe3W3C,Co3W3C和Fe2C等硬质相...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WC-15Co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WC-15Co沉积涂层,研究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Fe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沉积层中Fe3W3C,Co3W3C和Fe2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在基体Fe上,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纳米颗粒尺寸;沉积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平均硬度为660HV;沉积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其磨损性能提高了2.7倍;沉积层的磨损主要是黏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以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WC-15Co沉积层 铸钢轧辊 微观结构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锻模具钢的耐磨性及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树奇 朱韬 茅奕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针对一种新型铸钢、H13和H21钢在25-400℃下进行磨损试验,对比研究各种钢的耐磨性,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室温下H21钢由于具有较多的未溶碳化物,比H13钢和铸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在200-300℃下铸钢和H1...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针对一种新型铸钢、H13和H21钢在25-400℃下进行磨损试验,对比研究各种钢的耐磨性,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室温下H21钢由于具有较多的未溶碳化物,比H13钢和铸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在200-300℃下铸钢和H13钢随载荷的增加一直具有较低的磨损率和增长率,而H21钢当载荷达到200 N时磨损率忽然升高;在400℃下铸钢具有持续低的磨损率,明显低于H21和H13钢.可见,新型铸钢具有比常用热锻模具钢显著高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锻模具钢 新型铸钢 耐磨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与高铬铸铁的滚动磨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流杰 邢建东 +2 位作者 魏世忠 陈慧敏 龙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以高铬铸铁为参照,在自制的模拟轧辊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滚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磨损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材料的磨损量均直线地增加,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4倍以上;高铬铸铁中的裂纹主要由于M7C3的严重碎裂... 以高铬铸铁为参照,在自制的模拟轧辊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滚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磨损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材料的磨损量均直线地增加,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4倍以上;高铬铸铁中的裂纹主要由于M7C3的严重碎裂而萌生于M7C3的内部,高钒高速钢中的裂纹则主要萌生于VC与基体的界面,并沿VC的表面扩展.高钒高速钢中VC形状好、不易碎裂及基体硬度高是其耐磨性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高铬铸铁 滚动磨损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成分对耐磨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国志 田学锋 +1 位作者 刘兴刚 孙广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了克服高锰钢作为履带板材料具有的耐磨性能较差、力学性能较低的缺点,设计了能够作为高锰钢替代材料的一种新型双相(马氏体+贝氏体)耐磨铸钢.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淬火回火态下为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另外还残存着极少量的残余奥... 为了克服高锰钢作为履带板材料具有的耐磨性能较差、力学性能较低的缺点,设计了能够作为高锰钢替代材料的一种新型双相(马氏体+贝氏体)耐磨铸钢.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淬火回火态下为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另外还残存着极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含碳量的增加使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和延伸率趋向降低.随着铬含量的升高,冲击韧性在淬火回火态下升高.含质量分数为0.30%C,0.6%Cr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经由400 h磨损试验后,在干态磨损条件下,其耐磨性能比高锰钢提高了56%,而在有腐蚀介质的湿态磨损条件下,耐磨性能比高锰钢提高了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耐磨铸钢 微观组织 磨料磨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0Cr13Ni5Mo表面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瑞珠 郭鹏 +2 位作者 王建升 严大考 李静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6-3371,共6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的硬度,平均硬度为1 896.8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5倍;沉积层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4倍,沉积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颗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沉积时骤热骤冷过程中形成的细晶粒硬质相是提高沉积层硬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0Cr13Ni5Mo 电火花沉积 YG8沉积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粒状碳化物的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树奇 姜启川 +1 位作者 隋学民 何镇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8,共6页
研制了含粒状碳化物的新型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发现其可使传统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的低强韧性得以提高,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碳化物形态(大小、形貌、分布及数量)对莱氏体钢的耐磨性有明显影响.由于该新型铸造模具钢有沿... 研制了含粒状碳化物的新型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发现其可使传统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的低强韧性得以提高,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碳化物形态(大小、形貌、分布及数量)对莱氏体钢的耐磨性有明显影响.由于该新型铸造模具钢有沿枝晶间均匀分布、形貌圆整的1次碳化物和晶内弥散析出的大量2次碳化物,其耐磨性略高于相近碳化物形态的锻造3~4级偏析Cr12类钢,明显高于锻造1~2级偏析Cr12类钢和传统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体钢 铸造模具 粒状碳化物 耐磨性 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轧辊电火花沉积WC-4Co涂层组织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建升 孟惠民 +1 位作者 张瑞珠 严大考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3-46,共4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陶瓷WC-4Co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了WC-4Co沉积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Fe和Si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组织主要是柱状晶结构组织;...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陶瓷WC-4Co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了WC-4Co沉积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Fe和Si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组织主要是柱状晶结构组织;Fe3W3C和Co3W3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Fe基体上,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纳米颗粒尺寸;沉积层硬度的平均硬度为1617.2HV;沉积层较铸钢轧辊的磨损性能提高了2.1倍,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WC-4Co 铸钢轧辊 组织结构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耐磨铸钢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德东 李卫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0,25,共5页
回顾了低合金耐磨铸钢的发展历程,评述了水淬低合金耐磨钢、油淬低合金耐磨钢、空淬低合金耐磨钢和贝氏体为主要显微组织的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研发成果,概述了低合金耐磨铸钢工艺技术进展,并就该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及研发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低合金 铸钢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低温回火态1250MPa级新型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巨强 刘志学 +1 位作者 徐振华 康沫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9-31,49,共4页
研究了热轧、低温回火状态1 250 MPa级新型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了埋弧焊和CO2焊焊接接头的力学和机械加工性能。结果表明:轧态、低温回火耐磨板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回火... 研究了热轧、低温回火状态1 250 MPa级新型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了埋弧焊和CO2焊焊接接头的力学和机械加工性能。结果表明:轧态、低温回火耐磨板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回火抗力、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贝氏体钢 耐磨钢板 热轧 低温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耙片用新型铸态贝氏体钢的组织与耐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国义 徐征 丁霖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4-156,共3页
为改进耙片的材质和工艺 ,研制出一种新型铸态贝氏体钢 ,采用液态挤压铸造使耙片一次成形 ,以代替原 6 5 Mn钢及传统生产工艺。该铸态贝氏体钢通过合金化和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 ,不需热处理而在铸态下直接得到贝氏体组织和所需性能。试... 为改进耙片的材质和工艺 ,研制出一种新型铸态贝氏体钢 ,采用液态挤压铸造使耙片一次成形 ,以代替原 6 5 Mn钢及传统生产工艺。该铸态贝氏体钢通过合金化和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 ,不需热处理而在铸态下直接得到贝氏体组织和所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铸态贝氏体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热处理后 6 5 Mn钢。其洛氏硬度为 4 6~ 5 0 HRC,冲击韧性 ak≥ 2 6 J/cm2 ,对 6 5 Mn钢的相对耐磨系数为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耙片 铸态贝氏体钢 组织结构 耐磨性 合金化 冷却速度 热处理 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韧耐磨铸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翊 杨涤心 +1 位作者 谢敬佩 王文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2,共3页
通过对耐磨铸钢进行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制了高强韧耐磨铸钢,并研究了能够得到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合理的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冲击韧度最高可达28 J... 通过对耐磨铸钢进行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制了高强韧耐磨铸钢,并研究了能够得到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合理的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冲击韧度最高可达28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铸钢 板条马氏体 硬度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高硼铸钢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明 马幼平 崔雅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71-72,84,共3页
研究了不同的淬火温度对高硼铸钢冲击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热处理组织为高韧性低碳马氏体基体+高硬度共晶硼化物相。本实验条件下,淬火温度为1000℃时获得的组织具有最佳冲击耐磨性。
关键词 高硼铸钢 耐磨性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成富 栾道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硅、锰为主,研制了一类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即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其特点是铸态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具有高硬度(40~58HRC)、高韧性(αk≥15~45J/cm2)、优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铸态... 以硅、锰为主,研制了一类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即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其特点是铸态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具有高硬度(40~58HRC)、高韧性(αk≥15~45J/cm2)、优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铸态下使用不需重新热处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是传统奥氏体高锰钢的理想替代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 贝氏体 耐磨性 冲击韧性 铸钢 耐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耐磨铸钢煤矿掘进机履带板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平 李锋军 +3 位作者 刘松涛 周云平 王志刚 来旭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2-44,共3页
对低合金铸钢履带板特点及铸造工艺性进行了分析,选用水玻璃砂立浇铸造工艺进行其产品开发。针对履带板材质为低合金铸钢且铸件壁厚差异大,铸造过程中易出现材质性能低、冷隔、缩孔缩松等缺陷,使用过程中履带板易断裂及快速磨损等问题,... 对低合金铸钢履带板特点及铸造工艺性进行了分析,选用水玻璃砂立浇铸造工艺进行其产品开发。针对履带板材质为低合金铸钢且铸件壁厚差异大,铸造过程中易出现材质性能低、冷隔、缩孔缩松等缺陷,使用过程中履带板易断裂及快速磨损等问题,从模具、工装、浇冒口设计、造型制芯、熔炼浇注和热处理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研制出合格的履带板铸件,为类似铸件的生产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板 水玻璃砂 立浇铸造工艺 低合金耐磨铸钢 煤矿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铸造对汽车空调压缩机轴用20CrVCe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成林 隋美丽 +1 位作者 王谷娜 张文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110,113,共4页
利用不同工艺铸造了汽车空调压缩机轴用新型20Cr VCe钢试样,并进行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搅拌铸造能显著提高试样的强度和磨损性能。随浇注时机械振动频率的增大,试样的强度和磨损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与... 利用不同工艺铸造了汽车空调压缩机轴用新型20Cr VCe钢试样,并进行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搅拌铸造能显著提高试样的强度和磨损性能。随浇注时机械振动频率的增大,试样的强度和磨损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与常规铸造相比,采用40 Hz机械振动频率的搅拌铸造,试样的抗拉强度增大40 MPa,屈服强度增大44 MPa,断后伸长率减小0.5%,磨损体积减小13.2×10^-3)mm^3。铸造工艺优选为:浇注时40 Hz机械振动频率的搅拌铸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工艺 搅拌铸造 20Cr VCe钢 力学性能 磨损性能 机械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耐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懿 唐建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研究了硅含量和淬火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Si=1.84%的实验钢经880℃淬火和250℃回火处理后,试样晶粒细小,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并可以获得硬度与冲击韧度的良好配合,SEM冲击断口分析发... 研究了硅含量和淬火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Si=1.84%的实验钢经880℃淬火和250℃回火处理后,试样晶粒细小,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并可以获得硬度与冲击韧度的良好配合,SEM冲击断口分析发现,该实验钢的断口形貌特征为韧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马氏体 硬度 冲击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型矿山机械用STSi11Cn2CrR耐磨铸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灵果 王嫣 +1 位作者 赵博龙 宗慧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1-214,共4页
通过实验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STSi11Cn2CrR耐磨钢的组织及晶粒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运用实验仪器测得热处理后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300℃恒温淬火时,STSi11Cn2CrR耐磨铸钢主要是由奥氏体和贝氏体组成其合金组... 通过实验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STSi11Cn2CrR耐磨钢的组织及晶粒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运用实验仪器测得热处理后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300℃恒温淬火时,STSi11Cn2CrR耐磨铸钢主要是由奥氏体和贝氏体组成其合金组织;抗拉强度1500 MPa左右,屈服强度1400 MPa左右,伸长率5%左右,硬度高于55 HRC,说明热处理对耐磨铸钢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耐磨铸钢 金相组织 力学性能 恒温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