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tcal模拟锌冶炼氧压浸出工艺流程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孔俊杰 李耀山 +3 位作者 刘远 吴超 王铧泰 解万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260,共9页
基于Metcal建立的锌氧压浸出—浸出液中和除铁流程模型对全流程物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锌精矿投入量25 t/h、焙砂加入量合计2.69 t/h时,产出中和渣约1.04 t/h,含Zn 20.928%、Pb 4.211%、Fe 34.919%。中和渣返回一段反应釜后所需氧... 基于Metcal建立的锌氧压浸出—浸出液中和除铁流程模型对全流程物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锌精矿投入量25 t/h、焙砂加入量合计2.69 t/h时,产出中和渣约1.04 t/h,含Zn 20.928%、Pb 4.211%、Fe 34.919%。中和渣返回一段反应釜后所需氧气为3588.98 m^(3)/h(标态,下同),一段氧压氧气利用率为55%左右。二段氧压浸出所需氧气为2141.24 m^(3)/h,二段氧压氧气利用率为26.9%。除铁过程中氧气利用率为11.8%。通过与现场物料化验结果对比分析,一段底流样品中Zn、Pb、S、Fe模拟计算结果与化验结果相对偏差分别为4.96%、6.27%、7.59%、5.51%。二段底流样品中Zn、Pb、S、Fe模拟计算结果与化验结果相对偏差分别为8.75%、0.73%、4.70%、2.48%。中和渣样品中Zn、Pb、Fe模拟计算结果与化验结果相对偏差分别为3.29%、9.44%、6.5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利用模型调整中和渣加入量,结果表明,中和渣的加入对氧气单耗基本没影响,随着中和渣加入量的增加,废酸单耗由4.47 m^(3)/t增加至4.61 m^(3)/t,Zn浸出率由80%降低至78.19%,Fe浸出率由15.38%降低至14.62%,中和渣的加入对锌浸出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 模拟计算 Metcal 中和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高盐废水中硫酸钠的资源化利用
2
作者 侯郊 罗文辉 +2 位作者 侯彦青 高延粉 孙斯景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173,共7页
针对铅锌冶炼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两膜三室电解槽回收H_(2)SO_(4)和NaOH,探究了电解槽配置模式、电流密度、循环电解液体积和电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模拟Na_(2)SO_(4)废水电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电解工... 针对铅锌冶炼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两膜三室电解槽回收H_(2)SO_(4)和NaOH,探究了电解槽配置模式、电流密度、循环电解液体积和电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模拟Na_(2)SO_(4)废水电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电解工艺,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探索了两膜三室电解槽对实际铅锌冶炼高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阴极室和阳极室分别以阳离子膜和阴离子膜与反应室隔开,阳极选择钛镀钌铱网,阴极选择钛网的配置模式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最佳电解条件为电流密度60 mA/cm^(2)、循环电解液体积400 mL、电解时间3 h,最终模拟废水的酸和碱转化率分别为7.31%和7.96%,电流效率分别为59.79%和75.67%。实际废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废水成分对酸碱转化率具有重要影响,实际废水碱的转化率可达5%以上,但酸的转化率受Cl^(-)干扰,在1.96%~3.99%之间波动,处理1 t一效液可产生经济效益19.4元。两膜三室电解槽为铅锌冶炼废水的绿色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水 高盐废水 硫酸钠 电解槽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铅固废协同冶炼过程PbO-CaO-SiO2-Fe2O3-ZnO 五元渣系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羊 唐朝波 +3 位作者 陈永明 叶龙刚 杨声海 何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1,100,共5页
在1000~1250℃范围内,采用高温平衡-淬冷-EDS方法研究了含铅固废协同冶炼过程PbO-CaO-SiO2-Fe2O3-ZnO五元渣系在空气气氛下的相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渣中存在的主要物相有尖晶石(ZnxFe3-yO4+z)、红锌矿(ZnO)、黄长石(PbvCa2-vZnwSi2... 在1000~1250℃范围内,采用高温平衡-淬冷-EDS方法研究了含铅固废协同冶炼过程PbO-CaO-SiO2-Fe2O3-ZnO五元渣系在空气气氛下的相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渣中存在的主要物相有尖晶石(ZnxFe3-yO4+z)、红锌矿(ZnO)、黄长石(PbvCa2-vZnwSi2O7)、赤铁矿(Fe2O3)、磁铁铅矿(PbFe10O16)和硅钙石(Ca2-tPbtSiO4)。在1250℃、1200℃、1170℃、1130℃和1100℃下,PbO-CaO-SiO2-Fe2O3-ZnO体系的液相点分布测试结果与MTDATA6.0软件模拟液相线基本吻合。在1000~1250℃范围内,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PbO-CaO-SiO2-Fe2O3-ZnO体系液相成分中Fe2O3含量从16.83%减少到7.67%,ZnO含量从7.62%减少到2.98%,(PbO+CaO+SiO2)含量从75.55%增加到8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锌渣 PbO-CaO-SiO2-Fe2O3-ZnO炉渣 相平衡 液相线 物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锌含量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黏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坤 豆志河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0,共6页
ZnO-FeO-SiO_(2)-CaO-Al_(2)O_(3)是铅锌火法冶炼过程中重要渣系,本文研究高锌含量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的黏度,为进一步优化铅锌氧化渣还原熔融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过程中采用内旋转圆柱法测量了不同组成成分下ZnO-... ZnO-FeO-SiO_(2)-CaO-Al_(2)O_(3)是铅锌火法冶炼过程中重要渣系,本文研究高锌含量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的黏度,为进一步优化铅锌氧化渣还原熔融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过程中采用内旋转圆柱法测量了不同组成成分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的黏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了高温淬冷渣的结构,并计算了不同熔渣成分下的表观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初始ZnO含量(16%~32%)的增加可降低ZnO-FeO-SiO_(2)-CaO-Al_(2)O_(3)系炉渣黏度;进一步增加ZnO含量(>36%)则会使黏度大幅增加;当ZnO含量为36%时,温度较高(>1623 K)时,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可以降低炉渣黏度,但随着温度的降低,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会使得炉渣黏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混合精矿 熔池熔炼 黏度 炉渣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朝波 杨坤 +2 位作者 尹为波 付光 张特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渣中含有结晶水的物相为CaSO_(4)·0.5H_(2)O,自由水含量为30.2%,结晶水含量为7.2%,自由水与结晶水的吸波性能相似,且明显优于渣中其他物相;在粒径8 cm、厚度2.2 cm、微波功率700 W、干燥时间15 min条件下,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效果最优,自由水完全去除,结晶水去除率达到53.06%,总失水率为34.02%;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时,会引起中和铅锌冶炼渣的破裂分层,有助于实现快速高效干燥;相较常规干燥,微波干燥1 kg中和铅锌冶炼渣节约能耗16.98%(630 kJ),比常规多脱除5.40%的水分,干燥时间缩短87.5%。本论文所建立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铅锌冶炼渣 微波 介电特性 干燥机制 吸波性能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能力的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绍斌 兰国辉 +1 位作者 刘殿传 肖毕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某铅锌冶炼厂通过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回收有价金属,由于烟化炉采用的钢制冷却水套使用寿命短,导致作业率偏低。同时,由于烟化炉冶炼渣的SiO 2含量高,烟化炉经常出现炉渣流动性恶化而影响作业率。随着该冶炼厂渣物料产量的增加,烟化炉... 某铅锌冶炼厂通过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回收有价金属,由于烟化炉采用的钢制冷却水套使用寿命短,导致作业率偏低。同时,由于烟化炉冶炼渣的SiO 2含量高,烟化炉经常出现炉渣流动性恶化而影响作业率。随着该冶炼厂渣物料产量的增加,烟化炉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急需提升作业率和炉床能力。通过系统研究,对烟化炉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改造,烟化炉的实际作业率从改造前的85.01%提高到96.48%,床能力提高3.9 t(m^(2)·d),达到21~22 t(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渣 烟化炉 活化能 风煤比 炉床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渣基胶凝材料固化电镀污泥研究
7
作者 石燿铭 李东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1-2974,共14页
电镀污泥是含有各类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本文利用铅锌冶炼渣制备胶凝材料,评估该胶凝材料对固化电镀污泥效果,并阐明了有机聚合物对固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碱含量为3.5%(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1.4、液固比0.22条件下,铅锌冶炼... 电镀污泥是含有各类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本文利用铅锌冶炼渣制备胶凝材料,评估该胶凝材料对固化电镀污泥效果,并阐明了有机聚合物对固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碱含量为3.5%(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1.4、液固比0.22条件下,铅锌冶炼渣基胶凝材料可安全固化2.5%(质量分数)的电镀污泥;与未加有机聚合物相比,加入有机聚合物后复合胶凝材料对电镀污泥的固化量提高一倍,同时抗压强度提高27.45%,此时总Cr浸出浓度从20.05 mg/L降低至13.65 mg/L,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的限值。固化体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化学键和原子价态分析表明,在铅锌冶炼渣中Fe(II)和有机聚合物共同作用下,能有效降低Cr毒性,提高重金属离子固定率。本研究为安全处置电镀污泥及综合利用铅锌冶炼渣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渣 电镀污泥 有机聚合物 抗压强度 重金属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铅锌冶炼厂废水COD氧化降解实验研究
8
作者 曾平生 王天宁 陈国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22-426,共5页
随着铅锌冶炼技术持续进步,其产生的废水成分愈加复杂,尤其国家近年来加强对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管控,企业外排废水COD的提标深度处理急需高效、绿色处理技术。针对当前COD处理需求,本文采用新型催化高级氧化技术(KYCAOP)处理铅... 随着铅锌冶炼技术持续进步,其产生的废水成分愈加复杂,尤其国家近年来加强对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管控,企业外排废水COD的提标深度处理急需高效、绿色处理技术。针对当前COD处理需求,本文采用新型催化高级氧化技术(KYCAOP)处理铅锌冶炼废水,重点对比了其与常用氧化去除技术(如芬顿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对废水中COD的处理效果,并探索了KYCAOP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对同一批次冶炼废水(原水COD 151 mg/L),芬顿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的COD去除率仅有47.2%和22.1%,而KYCAOP的去除率高达75%以上。此外,KYCAOP的反应速度快,反应20 min后出水COD浓度可稳定在40 mg/L以下,证明此技术具有深度处理铅锌冶炼废水中COD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水 COD 氧化降解 催化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絮凝耦合技术处理含重金属铅锌冶炼废水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津津 徐晓军 +4 位作者 王刚 王盼 韩振宇 管堂珍 田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25-2132,共8页
采用"石灰中和曝气微电解絮凝沉淀法"技术处理含重金属铅锌冶炼废水,考察微电解进水pH值、水力停留时间、铁炭质量比、絮凝pH值和助凝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锌、镉、铜和砷离子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 采用"石灰中和曝气微电解絮凝沉淀法"技术处理含重金属铅锌冶炼废水,考察微电解进水pH值、水力停留时间、铁炭质量比、絮凝pH值和助凝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锌、镉、铜和砷离子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测试手段,研究微电解反应前后铁屑和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及物质组成的变化,分析铁炭微电解原理及铁炭床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在微电解铁炭质量比为1:1.5、进水初始pH值为2.5、水力停留时间为40 min、絮凝pH值为11、助凝剂PAM用量为4×10 6(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微电解絮凝耦合技术对废水中各离子的去除效果最佳,Cd2+出水浓度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Pb2+、Cu2+、Zn2+和总砷的出水浓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微电解 絮凝 冶炼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厂渣堆场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袁艺宁 杨志辉 +1 位作者 柴立元 周颖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金属冶炼过程留下的废渣经过雨水冲刷及渗滤液等的作用使残留在废渣中的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导致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了解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场地修复及土地利用规划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调查了... 金属冶炼过程留下的废渣经过雨水冲刷及渗滤液等的作用使残留在废渣中的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导致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了解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场地修复及土地利用规划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调查了湖南某铅锌冶炼厂渣堆场0~4 km内三个采样区0~20 cm表层土壤及0~100 cm深度土壤中铅的污染状况,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铅污染评价,并分析了铅纵向迁移随深度变化和横向迁移随距离变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0~1 km范围内土壤受到了铅污染,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处及1 km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铅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超过了当地土壤中铅的背景值,也超过了土壤二级质量标准甚至三级质量标准。三个采样区的铅污染指数分别为2.6、2.1及1.03,污染等级均为Ⅱ级,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三个采样区土壤中铅污染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分别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20~10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低于0~20 cm的,分别在88.48~120.96 mg·kg-1、235.01~380.16 mg·kg^-1及309.80~59.32 mg·kg^-1之间。渣堆场下土壤中的铅从0~20cm土壤层往下至20~100cm土壤层迁移量远小于距渣场10 m处及1 km处的。三个采样区表层0~2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0 m(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20~40 cm及40~6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4 km,60~80 cm及80~100 cm土壤层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铅的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厂 铅污染 土壤 渣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微电解-曝气絮凝法处理高铅锌含量冶炼废水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晓鸿 李天国 +3 位作者 徐晓军 罗发生 朱丽云 李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4,共6页
采用"曝气微电解-曝气自絮凝沉淀法"处理高铅锌含量冶炼烟气制酸废水,研究了微电解进水pH、铁炭质量比、HRT、絮凝pH、絮凝曝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锌等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用电镜扫描(SEM)和能谱分析(EDS)分析了铁炭... 采用"曝气微电解-曝气自絮凝沉淀法"处理高铅锌含量冶炼烟气制酸废水,研究了微电解进水pH、铁炭质量比、HRT、絮凝pH、絮凝曝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锌等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用电镜扫描(SEM)和能谱分析(EDS)分析了铁炭表面反应机理和絮凝体特点。结果表明,在其优化条件微电解进水pH为3、铁炭质量比为2:1、HRT为40 min,絮凝pH为9、絮凝曝气时间为90 min时,废水中Pb2+、Cu2+、Zn2+、Cd2+、F-和总As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91%、97.64%、99.83%、99.78%、98.30%、98.92%,均达到GB 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 微电解 絮凝 冶炼废水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麻占威 吴永贵 +2 位作者 付天岭 张坤英 吕厚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9-154,共6页
为研究铅锌冶炼废渣自然风化崩解与机械破碎后形成的不同粒径废渣中重金属分布及其迁移扩散的差异,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大量堆存的不同来源不同粒径铅锌冶炼废渣中Pb、Zn、As、Cu、Cd、Cr等6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水溶态与有效态含量... 为研究铅锌冶炼废渣自然风化崩解与机械破碎后形成的不同粒径废渣中重金属分布及其迁移扩散的差异,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大量堆存的不同来源不同粒径铅锌冶炼废渣中Pb、Zn、As、Cu、Cd、Cr等6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水溶态与有效态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北土法炼锌废渣中富含多种重金属,其中Pb、Zn含量较高(分别可达12 151.83、13 735.97 mg/kg),As、Cu次之(3 031.25、2 782.57 mg/kg),而Cd、Cr含量较低(164.12、45.6 mg/kg)。自然风化崩解不同粒径级颗粒间Pb、Zn、As、Cu、Cd、Cr 6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6种重金属含量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粒径级间矿渣水溶态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均整体呈现出随粒径减小而升高的趋势,且不同粒径级废渣颗粒之间水溶态与酸溶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机械破碎得到冶炼矿渣不同粒径级之间6种重金属含量均基本相同,不同粒径级之间废渣水溶态与酸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粒径关系与自然风化崩解矿渣规律类似,但其数值上低于自然崩解相应值。说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粒径的铅锌矿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释放数量存在显著差别,在自然堆放条件下风化崩解的铅锌废渣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危害要大于机械破碎矿渣,应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渣 粒径 重金属 污染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废渣和尾矿制备地聚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双月 牛丽红 王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52,共5页
以铅锌冶炼废渣、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制备了地聚合物,首先对冶炼废渣和尾矿进行预粉磨,以提高其活性,再与复合激发剂水玻璃和脱硫石膏混合后粉磨,通过压制成型工艺制得地聚合物试样。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玻璃掺量为14%,脱硫石膏掺量为8%时... 以铅锌冶炼废渣、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制备了地聚合物,首先对冶炼废渣和尾矿进行预粉磨,以提高其活性,再与复合激发剂水玻璃和脱硫石膏混合后粉磨,通过压制成型工艺制得地聚合物试样。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玻璃掺量为14%,脱硫石膏掺量为8%时,所制得的地聚合物胶凝材料3d、7d和28d龄期抗压强度均最高,分别达到24.67MPa、27.69MPa、32.81MPa。SEM、XRD和FT-IR分析表明:以铅锌冶炼废渣和尾矿制得的地聚合物,其微观结构致密性好,无定形的凝胶与未反应的原料颗粒界面黏结牢固,并有针状钙矾石穿插其中,从而有助于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铅锌冶炼废渣 尾矿 复合激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工艺对铅锌冶炼工业废水的回用处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明亮 张铭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针对铅锌冶炼废水外排水含盐量高、结垢倾向严重并含有重金属的水质特点,采用纳滤工艺对其进行回用处理,纳滤进水压力为0.6~0.75 MPa,系统回收率为75%,脱盐率为92%~95%,产水水质优于循环水水质标准可直接回用于厂区工业用水系统。浓... 针对铅锌冶炼废水外排水含盐量高、结垢倾向严重并含有重金属的水质特点,采用纳滤工艺对其进行回用处理,纳滤进水压力为0.6~0.75 MPa,系统回收率为75%,脱盐率为92%~95%,产水水质优于循环水水质标准可直接回用于厂区工业用水系统。浓水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可达标外排。介绍了纳滤工艺及其预处理工艺,浓水处理工艺,并对其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铅锌冶炼工业废水 废水回用 浓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法冶炼铅锌废渣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麻占威 吴永贵 +2 位作者 付天岭 张坤英 易华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8-192,共5页
为探索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法冶炼铅锌废渣的改良效果,分析了废渣分别与等质量刺槐、柳杉、构树、芦竹和三叶草凋落物共培养90d后的pH、可溶性盐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含水量、养分含量、酶活性和重金属释放量。结果表明:1)不同凋落物均... 为探索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法冶炼铅锌废渣的改良效果,分析了废渣分别与等质量刺槐、柳杉、构树、芦竹和三叶草凋落物共培养90d后的pH、可溶性盐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含水量、养分含量、酶活性和重金属释放量。结果表明:1)不同凋落物均可大幅度提高废渣的含水量,柳杉效果最佳,含水量依次为柳杉>芦竹>刺槐>构树>三叶草>对照,但对废渣的pH、可溶性盐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影响较小;2)不同凋落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氮、磷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其中三叶草处理的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为99.87mg/kg和38.4mg/kg,远高于对照23.8mg/kg(有效氮)和19.6mg/kg(有效磷),芦竹和三叶草处理的有机质含量相当,分别为141.28g/kg和140.71g/kg。废渣中的有机质含量整体偏高,这可能是因为废渣中含有燃烧不完全的碳(煤);3)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略有提高,芦竹和三叶草处理较好,脲酶活性较对照[38.75mg/(kg·h)]极显著提高,且三叶草和构树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12.75mg/(kg·h)和104.4mg/(kg·h);4)不同凋落物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Zn、Pb、Cd和Cu(除柳杉外)的释放量。其中,构树处理效果最好,Zn、Pb和Cd释放量分别为0.71mg/L、3.77μg/L和23.4μg/L,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Cu释放量为7.86μg/L,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植物凋落物能有效抑制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释放,并能显著提高铅锌冶炼废渣的生态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渣 有机物 重金属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富氧闪速熔炼技术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飞 王成彦 +2 位作者 王忠 郜伟 李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4,23,共5页
结合铅富氧闪速熔炼的特点,对相关渣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炉渣的CaO含量,可有效降低渣含铅。适宜的渣型为FeO/SiO2=1.15、CaO/SiO2=0.6,炉渣的熔点和黏度完全可以满足熔炼要求。
关键词 富氧闪速熔炼 熔点 黏度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冶炼渣制备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双月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6-150,156,共6页
以铅锌冶炼渣为硅铝原料,脱硫石膏和水玻璃为激发剂制备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正交试验研究了冶炼渣预粉磨时间、冶炼渣与激发剂混磨时间、脱硫石膏掺量和水玻璃掺量4个因素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冶炼渣预粉磨60min、冶... 以铅锌冶炼渣为硅铝原料,脱硫石膏和水玻璃为激发剂制备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正交试验研究了冶炼渣预粉磨时间、冶炼渣与激发剂混磨时间、脱硫石膏掺量和水玻璃掺量4个因素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冶炼渣预粉磨60min、冶炼渣与激发剂混磨70min、脱硫石膏掺量为4wt%、水玻璃掺量为9wt%时,所制的地聚合物3d、7d和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均较高,分别达到26.03MPa、31.22MPa、36.48MPa。XRD和SEM分析表明:地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致密性较好,非晶态凝胶体将未反应完的冶炼渣颗粒紧紧胶结在一起,并有针状钙矾石穿插其中,从而有助于抗压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铅锌冶炼渣 正交试验 激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铁渣还原熔炼高温烟化过程渣型研究
18
作者 胡宇杰 王宇菲 +3 位作者 陈艺锋 沈志农 文平 陈丹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6,共4页
对沉铁渣还原熔炼—高温烟化过程的渣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铁渣的熔点介于1 100-1 200℃,且在CaO/SiO2=0.75、1≤Fe2O3/SiO2≤10和1 250℃的条件下,沉铁渣的黏度为0.6-0.7Pa·s,流动性较好,铅锌挥发率较高(〉96%),可以满足烟... 对沉铁渣还原熔炼—高温烟化过程的渣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铁渣的熔点介于1 100-1 200℃,且在CaO/SiO2=0.75、1≤Fe2O3/SiO2≤10和1 250℃的条件下,沉铁渣的黏度为0.6-0.7Pa·s,流动性较好,铅锌挥发率较高(〉96%),可以满足烟化炉作业对炉渣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铁渣 还原熔炼 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化处理铅锑鼓风炉渣回收锌铟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启贤 覃毅力 《江西有色金属》 2008年第2期29-32,共4页
铅锑矿经鼓风炉冶炼后产出的水淬渣,以全冷料形式加入烟化炉进行挥发处理,周期作业。烟化温度1250℃,投料及化渣时间1.5~2.5h,在渣熔化后还原吹炼2h,可以将大部分有价金属挥发后以粗氧化锌形式捕集回收,弃渣可作水泥生产原料。烟尘的... 铅锑矿经鼓风炉冶炼后产出的水淬渣,以全冷料形式加入烟化炉进行挥发处理,周期作业。烟化温度1250℃,投料及化渣时间1.5~2.5h,在渣熔化后还原吹炼2h,可以将大部分有价金属挥发后以粗氧化锌形式捕集回收,弃渣可作水泥生产原料。烟尘的产出率约14%,有价金属的回收率为:铅86.9%、锑83.4%、锌62.5%、铟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锑炉渣 烟化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锌废渣-修复植物-凋落物体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20
作者 周佳佳 罗有发 +3 位作者 刘明凤 吴兴玉 孙航 吴永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9-1091,共13页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植物为对象,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器官间C、N、P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C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物,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N和P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五种植物中,柳杉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中C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N、P含量呈相反的规律;刺槐中N含量最高。C∶N和C∶P在五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N、P的分布相反,说明C∶N和C∶P分别主要受N和P含量影响。相关性分析指出,草本植物的N∶P受N和P共同影响,三种乔木的N∶P主要由N的分布决定,同时受到枝和叶片中P含量影响。五种植物中,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N∶P大于16,在系统中生长受P限制,其他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改善基质养分条件。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C、N、P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C、N、P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修复下的废渣中C、N、P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N、P、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N、P含量与废渣中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渣 生态修复 植物营养器官 凋落物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