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1
作者 罗建 夏豪 +1 位作者 钟加勇 张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8-169,共12页
为解决消弧线圈补偿暂态特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提出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消弧线圈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情况下故障线路特有的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形成基于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的选... 为解决消弧线圈补偿暂态特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提出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消弧线圈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情况下故障线路特有的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形成基于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的选线方法。针对消弧线圈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状况,利用故障线路电流幅值衰减程度大于非故障线路的消弧线圈衰减补偿特性,构成基于消弧线圈衰减补偿特性的选线方法。通过适应性仿真分析和现场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选线方法可实现单线选线,且不受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和高阻接地的影响。基于消弧线圈衰减补偿特性的选线方法也可单线选线且不受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的影响,但会受到高阻接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单相接地 消弧线圈补偿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内资源的新型无功功率支撑与接地故障调控复合装置
2
作者 唐立军 钱信君 +3 位作者 刘红文 涂春鸣 黄泽钧 郭祺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凭借兼具无功功率支撑(reactive power support,RPS)与接地故障调控(grounding fault control,GFC)能力,复合装置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复合装置存在容量过高、需要额外附加供电装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充分利用既有站内资源的... 凭借兼具无功功率支撑(reactive power support,RPS)与接地故障调控(grounding fault control,GFC)能力,复合装置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复合装置存在容量过高、需要额外附加供电装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充分利用既有站内资源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站内资源的新型无功功率支撑与接地故障调控复合装置(RPS and GFC composite device,RGCD)。首先,介绍RGCD的拓扑结构与运行原理,RGCD由站内电容器、站内消弧线圈和多功能变流器(multi-functional converter,MC)构成,当电网正常运行时,站内电容器补偿负荷所需的大部分无功功率,剩余部分由MC进行补偿;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站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站内消弧线圈和MC进行接地故障调控,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均实现了MC容量降低。其次,分析接地故障调控期间的能量流动机理,并提出基于直流侧电压稳定的P-Q两相消弧方法,实现免供电装置下RGCD的稳定运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运行原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消弧 单相接地故障 消弧线圈 站内电容器 多功能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故障混合柔性消弧方法
3
作者 王义凯 郑海然 +3 位作者 乔健 尹项根 汤宸骁 欧洁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4,123,共7页
有源消弧方法能够实现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可靠消弧,但需要大容量逆变电源,体积大且造价高,工程应用受限。为降低逆变电源容量,提出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故障混合柔性消弧方法,将双频有源消弧方法与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相结合,利用消弧线圈补... 有源消弧方法能够实现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可靠消弧,但需要大容量逆变电源,体积大且造价高,工程应用受限。为降低逆变电源容量,提出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故障混合柔性消弧方法,将双频有源消弧方法与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相结合,利用消弧线圈补偿接地故障电流中大部分的基波分量,剩余的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通过有源消弧装置实现补偿。在可靠实现接地故障消弧的前提下,该方法可极大地减小逆变电源的容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仿真和动模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绕组接地故障 混合柔性消弧 双频有源消弧 消弧线圈 逆变电源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电压馈入的配电网故障消弧与故障检测方法
4
作者 许洪华 刘宝稳 +2 位作者 许自强 刘德林 于宝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1,I0002-I0004,共15页
为了提高降压消弧装置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提出基于线电压串调制阻尼接地的零序电压灵活调控方法,并研究其在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中的应用.首先,利用配电网线电压不受单相接地故障影响的优势,提出采用隔离变压器、消弧线圈等传统无源设备... 为了提高降压消弧装置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提出基于线电压串调制阻尼接地的零序电压灵活调控方法,并研究其在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中的应用.首先,利用配电网线电压不受单相接地故障影响的优势,提出采用隔离变压器、消弧线圈等传统无源设备的有源接地装置替代方案,具有灵活调控零序电压幅值和相位的优势;然后,论证配电网分布参数不对称对有源消弧的影响,提出基于无源装置的基波电流全补偿的消弧控制方法;其次,提出线电压接入的故障相电压稳定抬升方法,有效提升高阻故障的检测灵敏度;最后,分析接入线电压和调制阻尼的优化选择方案,给出配网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综合控制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证实有效性.实际应用中,仅需把选定的线电压经隔离变压器接入中性点,并与阻感式调制阻尼相配合,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控制便捷性,为配电网接地故障馈线保护和零残流故障消弧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线电压馈入中性点 故障消弧 馈线接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过渡电阻估计
5
作者 刘健 丁俊鹏 +4 位作者 杨东明 王毅钊 常小强 张志华 张小庆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32,共9页
为了通过单相接地故障时过渡电阻的差异来判断故障是发生在电缆段还是架空段,研究了小电流接地配电网中过渡电阻的估计方法。首先,论述了4种修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全近似估计法,即直接采用观测到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和正常时的相电... 为了通过单相接地故障时过渡电阻的差异来判断故障是发生在电缆段还是架空段,研究了小电流接地配电网中过渡电阻的估计方法。首先,论述了4种修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全近似估计法,即直接采用观测到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和正常时的相电压来估计过渡电阻,以及接地电流幅值修正法、接地电流全相量修正法和接地电流全相量+等效零序电压源幅值修正法。其次,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定量误差分析,并探讨了典型馈线负荷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全近似估计法的误差较大,但各种修正措施都有助于提高过渡电阻的估计精度。然后,采取接地电流全相量+等效零序电压源幅值修正法后,在典型馈线负荷分布情况下,虽然在低阻接地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大,但其绝对误差并不大,能够满足应用需求。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过渡电阻估计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建立与断续弧光接地故障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彪 周申培 +4 位作者 吴细秀 侯博文 侯慧 邱进 丁心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7-2217,I0116-I0120,共16页
电弧间歇性重燃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最显著的特征。现有的电弧模型甚少考虑电弧间歇性重燃特性,导致无法精确描述断续弧光接地特征,进而影响继电保护动作。为此,论文提出一种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断续弧光接地... 电弧间歇性重燃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最显著的特征。现有的电弧模型甚少考虑电弧间歇性重燃特性,导致无法精确描述断续弧光接地特征,进而影响继电保护动作。为此,论文提出一种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断续弧光接地故障特征进行了分析。弧道阻抗的随机变化是电弧间歇性重燃的重要标志,故论文重点围绕弧道阻抗变化的随机性和重燃时间间隔的随机性开展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研究。黑盒电弧模型中,Cassie-Mayr联合模型能完整的描述电弧电流从大电流到小电流的变化过程,但存在从大电流变化为小电流的判据模糊,转换过程突变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引入连续过渡函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描述弧道电阻的变化特性,利用Fermi函数对联合模型中Mayr模型和Cassie模型进行权重分配。以改进的Cassie-Mayr单次燃弧模型为基础,根据工频熄弧理论,通过设置燃弧时间长短表征间歇性重燃的随机性,从而建立了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10kV配电网单辐射型网架结构的接地故障进行模拟仿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小波包分析提取了不同条件下故障电压、电流、高次谐波、零序分量以及频率分布等故障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Cassie-Mayr联合模型不但解决了电弧电流从大电流到小电流的转换突变问题,且不同模型权重占比的分配更能准确地表征实际燃弧弧道阻抗变化的随机性;通过设置电弧燃弧时间长短,准确地描述间歇性重燃的随机性;电弧断续时刻为非整数周期下的过电压、过电流幅值高于整数周期;电缆线路增大了故障线路电流,过电流可达3.81~7.20pu,不利于熄弧;大电流系统故障相零序电流主频在0~400Hz,小电流系统故障相零序电流主频在1200~1600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 中性点接地 小波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中性点接地方式由消弧线圈变为小电阻的改造方法及常见问题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议华 邱爽 +1 位作者 薛思祥 阎鼎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随着城市电网的发展,电缆在10 kV配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各种弊端不断凸显,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势则越发明显。介绍了10 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由消弧线圈改造为小电阻的总体思路及流程,并对小电阻接地方式存在的... 随着城市电网的发展,电缆在10 kV配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各种弊端不断凸显,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势则越发明显。介绍了10 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由消弧线圈改造为小电阻的总体思路及流程,并对小电阻接地方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络 消弧线圈接地 小电阻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并联运行下的误判案例分析
8
作者 邓军 周强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10期58-61,共4页
对某化工企业10 kV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2套MXJD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在并联运行下的误判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案例的现象、原因、影响和处理过程探讨,剖析MXJD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数据共享等关键参数,... 对某化工企业10 kV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2套MXJD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在并联运行下的误判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案例的现象、原因、影响和处理过程探讨,剖析MXJD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数据共享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在并联运行时的一些建议,为电网可靠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并联运行 消弧线圈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渝根 王建南 +1 位作者 米宏伟 马晋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55-3362,共8页
针对某市10 k V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化改造方案。用ATP-EMTP建立10 k 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在两种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模拟多种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及仿真实... 针对某市10 k V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化改造方案。用ATP-EMTP建立10 k 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在两种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模拟多种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该新型接地方式可有效抑制单相接地时刻的瞬态过电压,当接地故障发生于架空线末端时,中性点、母线和故障点上的瞬态过电压降幅分别为34.7%、25.3%和18.5%;同时,该新型接地方式能够避免虚幻接地现象发生,并且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通过切换并联电阻以实现准确的故障选线。该新型接中性点地方式对于配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 瞬态过电压 弧光接地 ATP-EMTP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及暂态分析 被引量:172
10
作者 薛永端 李娟 徐丙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703-5714,共12页
对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传统暂态等值电路存在忽略线模信息、消弧线圈位置不准确、缺乏具体参数计算方法等缺陷,无法用于故障暂态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建立包含故障点上下游网络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布参数模型,利用模型... 对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传统暂态等值电路存在忽略线模信息、消弧线圈位置不准确、缺乏具体参数计算方法等缺陷,无法用于故障暂态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建立包含故障点上下游网络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布参数模型,利用模型简化原则建立由等效电阻、等效电感、系统对地分布电容及消弧线圈等效电感构成的Γ型精确暂态等值电路。基于简化原则推导出表达形式简单、满足工程应用需求的简化参数计算方法。与传统暂态等值电路相比,所建等值电路包含线模和零模信息,等效电感近似等于故障点到母线间线路的零模电感与2倍线模电感之和,且消弧线圈接于母线处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低阻接地、高阻接地,分别给出暂态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分析暂态主谐振频率、幅值、衰减因子等要素随故障条件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全面把握故障暂态特征。最后利用仿真及现场故障数据验证了所建暂态等值电路模拟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暂态分析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故障 暂态等值电路 模型简化 暂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频注入信号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丛伟 李盼盼 +4 位作者 李洪涛 王勇焕 刘振伶 张晓峰 陈远喆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85-189,共5页
目前大多数消弧线圈补偿方案都是基于测量故障发生后的分布电容电流大小而展开的,属于故障后补偿,该类方案难以满足分布电容电流较大系统的补偿要求。提出基于恒频注入信号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方案,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即可准确测得分... 目前大多数消弧线圈补偿方案都是基于测量故障发生后的分布电容电流大小而展开的,属于故障后补偿,该类方案难以满足分布电容电流较大系统的补偿要求。提出基于恒频注入信号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方案,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即可准确测得分布电容,并根据设定的脱谐度自动调节消弧线圈,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前就可做好补偿准备。对于运行方式灵活、分布电容经常变化的配电网,能够快速、准确跟踪分布电容的变化,达到理想的补偿效果。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系统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用来监视系统的绝缘情况。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恒频注入信号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方案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灵敏度,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频注入信号 消弧线圈 跟踪补偿 小电流接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通可控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 被引量:23
12
作者 盛建科 陈乔夫 +2 位作者 熊娅俐 张宇 贾正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3,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不产生谐波,宽范围自动快速补偿对地电容电流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设计原理,其核心是基于磁通可控的大容量连续可调电抗器,而系统对地电容检测采用频率扫描法。文中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并说明了系统实现接地故障时电抗... 提出了一种不产生谐波,宽范围自动快速补偿对地电容电流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设计原理,其核心是基于磁通可控的大容量连续可调电抗器,而系统对地电容检测采用频率扫描法。文中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并说明了系统实现接地故障时电抗器与对地电容自动调谐的方法。样机实验证实了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磁通 可控 可调电抗 对地电容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C控制技术的快速响应自动消弧装置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艳村 鲁铁成 +3 位作者 文习山 陈维贤 李翔 王志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88-93,共6页
自动消孤装置是由一种基于晶闸管投切电容(TSC)控制技术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和互感器等组成的成套设备。它可对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做出快速响应,并精确补偿接地电流。此装置很好地解决了3个技术难点:第一,线路对地容抗的精... 自动消孤装置是由一种基于晶闸管投切电容(TSC)控制技术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和互感器等组成的成套设备。它可对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做出快速响应,并精确补偿接地电流。此装置很好地解决了3个技术难点:第一,线路对地容抗的精确测量,误差在2%以下;第二,根据线路电容电流和人工中性点电压的变化来智能判别单相接地故障;第三,采取串联小电抗,过零投切和加装风机等措施,以确保晶闸管的安全运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触摸屏式人机界面(HMI)和过零触发板构成了该装置的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自动调谐 晶闸管投切电容 单相接地 对地容抗 中性点 合闸涌流 过零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 kV系统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对铁磁谐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伟 周剑玲 +4 位作者 汲胜昌 曹涛 张晋 欧小波 李彦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35 kV系统中铁磁谐振过电压频繁发生,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利用理论分析和EMTP-RV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35 kV系统3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下由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35 kV系统中铁磁谐振过电压频繁发生,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利用理论分析和EMTP-RV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35 kV系统3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下由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只要消弧线圈或小电阻的参数选取合适,能够将中性点位移电压限制在电压三角形内,可有效抑制铁磁谐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谐振 中性点 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 小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齐郑 郑朝 杨以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80,共4页
针对配电网因分支多、接地故障电阻大导致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一种针对谐振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带电定位方法。该方法在故障发生后调节消弧线圈的补偿电流,利用调节前后线路上多个馈线终端单元(FTU)测量到的零序电流变... 针对配电网因分支多、接地故障电阻大导致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一种针对谐振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带电定位方法。该方法在故障发生后调节消弧线圈的补偿电流,利用调节前后线路上多个馈线终端单元(FTU)测量到的零序电流变化量信息确定故障区段。提出了单相经过渡电阻接地时,将零序电流按零序电压进行折算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调节消弧线圈后零序电压发生变化的问题。现场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区段定位 消弧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磁控消弧线圈的电磁混合消弧及配合选线新方法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朋 田翠华 +3 位作者 陈柏超 沈伟伟 魏亮亮 涂志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75-183,共9页
为了解决谐振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和故障线路可靠识别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型磁控消弧线圈的电磁混合消弧及配合选线方法。采用由磁控电抗器(MCR)和逆变器构成的新型磁控消弧线圈,提出了基于接地故障电流无功和有功分量解... 为了解决谐振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和故障线路可靠识别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型磁控消弧线圈的电磁混合消弧及配合选线方法。采用由磁控电抗器(MCR)和逆变器构成的新型磁控消弧线圈,提出了基于接地故障电流无功和有功分量解耦补偿的电磁混合消弧及系统对地参数测量方法,详细分析了消弧线圈补偿对线路零序导纳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动态零序导纳的配合选线理论,利用逆变器的等效负阻特性,能够提高故障线路动态零序导纳对MCR调节量的灵敏度,论述了该方法及相应的配合选线控制策略和选线判据。该选线判据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无需集中交叉比较。通过仿真分析和模拟平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述理论、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接地系统 磁控消弧线圈 电磁混合消弧 配合选线 动态零序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弧线圈并串电阻接地式与接地保护原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牟龙华 周伟 岳清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8-1143,共6页
通过分析比较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串电阻接地系统的工作特点,指出宜采用消弧线圈并电阻的接地方式,并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有功功率与谐波功率融合的接地保护原理,给出了相应的动作判据模型,该判据有效地拉大了故障支路与非故障支路接地... 通过分析比较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串电阻接地系统的工作特点,指出宜采用消弧线圈并电阻的接地方式,并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有功功率与谐波功率融合的接地保护原理,给出了相应的动作判据模型,该判据有效地拉大了故障支路与非故障支路接地故障判断量的差距,可较好地解决补偿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接地保护 中性点 配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弧线圈与接地故障转移装置配合使用的消弧方法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新泉 齐郑 杨以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71-75,共5页
分析了现行消弧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自动补偿消弧线圈与故障相快速接地装置相配合使用的消弧方法,阐述了基于该消弧方法的消弧装置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工作方式,讨论了所使用的各部分装置的动作配合方案。该消弧方法兼有快速熄... 分析了现行消弧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自动补偿消弧线圈与故障相快速接地装置相配合使用的消弧方法,阐述了基于该消弧方法的消弧装置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工作方式,讨论了所使用的各部分装置的动作配合方案。该消弧方法兼有快速熄灭电弧和减小接地电流的优点,使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弧光接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方法 消弧装置 消弧线圈 故障相快速接地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辨识和选线 被引量:21
19
作者 江渝 冉立 +1 位作者 刘和平 王维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为了分析消弧线圈系统的特征,首先建立了非接地状态下和接地状态下消弧线圈系统的零序等效模型,定义了线路的m参数,利用零序等效模型分析了非接地状态下和接地状态下消弧线圈系统的特征差异,提出了根据中性点电压和两线路m参数比值的状... 为了分析消弧线圈系统的特征,首先建立了非接地状态下和接地状态下消弧线圈系统的零序等效模型,定义了线路的m参数,利用零序等效模型分析了非接地状态下和接地状态下消弧线圈系统的特征差异,提出了根据中性点电压和两线路m参数比值的状态辨识配电系统的接地故障,它比传统接地判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析了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特征差异,提出了根据线路m参数的相对最大值确定故障线路的选线方法,该方法不仅对金属性接地故障有效,对电阻接地故障也仍然有效,它弥补了现有故障选线方法的不足。通过仿真证明了所提出的接地故障辨识方法和故障选线方法的正确性,对实录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所提出故障选线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单相接地 故障辨识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35KV电网中性点新型运行方式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渝根 丁伯剑 袁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山区35 KV电网正常整定消弧线圈档位后,线路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会使三相电压严重不对称,甚至虚幻接地,虽可用增大消弧线圈脱谐度予以改善,但会导致线路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为此提出电网正常断开消弧线圈(中性点绝缘)运行而在线路单相... 山区35 KV电网正常整定消弧线圈档位后,线路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会使三相电压严重不对称,甚至虚幻接地,虽可用增大消弧线圈脱谐度予以改善,但会导致线路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为此提出电网正常断开消弧线圈(中性点绝缘)运行而在线路单相接地后快速投入消弧线圈的适于山区35 KV电网的新型复合运行方式,电弧熄灭,故障消除即退出消弧线圈。以此兼顾了故障消弧而正常电压对称的要求,研究表明暂态过程中过电压和冲击电流水平并不很高。新运行方式可提高山区35 KV电网运行水平,减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KV电网 中性点新型运行方式 消弧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