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hx8基因沉默抑制NGF诱导的海马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明 金国华 +7 位作者 朱培培 施金洪 邹琳清 张新化 田美玲 衣昕 秦建兵 成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明确Lhx8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应用NGF促进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将构建的Lhx8干扰慢病毒加入至培养液中,7 d后应用免... 目的:明确Lhx8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应用NGF促进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将构建的Lhx8干扰慢病毒加入至培养液中,7 d后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分化所得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 AT)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双标阳性细胞。结果:在空白对照组中,仅检测到少量的Ch AT/MAP-2双标阳性细胞;在NGF组或是NGF联合阴性对照慢病毒组中则可检测到较多的Ch AT/MAP-2双标阳性细胞;在加入Lhx8干扰慢病毒的实验组中,分化所得的Ch AT/MAP-2双标阳性细胞数较NGF组或是NGF联合阴性慢病毒组明显减少。结论:Lhx8基因沉默抑制了NGF诱导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x8 基因沉默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光辉 王顺和 +3 位作者 杨慧敏 李苏 李苒 谭晓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51-853,915,共4页
目的:探讨IL-1β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中脑来源NSCs,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血清组、IL-1β10pg/ml组、IL-1β120pg/ml组、IL-1β150pg/ml组、IL-1β200pg/m... 目的:探讨IL-1β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中脑来源NSCs,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血清组、IL-1β10pg/ml组、IL-1β120pg/ml组、IL-1β150pg/ml组、IL-1β200pg/ml组诱导7d后TH细胞分别平均为0.45%、0.6%、7.2%、12.5%、8.75%。结果显示IL-1β诱导NSCs明显提高TH细胞表达率,与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L-1β150pg/ml剂量范围内TH细胞表达率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IL-1β有诱导NSC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分化 白细胞介素-1Β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慧敏 段伟兵 +4 位作者 邵瑞 韩立峰 朱彦 高秀梅 王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原代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成年C57BL/6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通过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不同浓度毛...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原代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成年C57BL/6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通过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5、10、20、40μmol·L^(-1))在无有丝分裂原(EGF/bF GF)的条件下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法计数BrdU阳性细胞率,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给药后神经干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毛蕊花糖苷在无有丝分裂原存在的条件下,能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明显提高p-Akt的表达。而在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这一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毛蕊花糖苷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化合物激活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成年小鼠 神经干细胞 脑室下区 增殖 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nestin表达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史冬梅 周畅 谢佐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在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 ( NSCs)首先通过对称分裂进行自身复制 ,然后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这些细胞都表达一种中间纤维蛋白 ( IF) -神经巢蛋白 ( nestin)。nestin的表达是... 在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 ( NSCs)首先通过对称分裂进行自身复制 ,然后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这些细胞都表达一种中间纤维蛋白 ( IF) -神经巢蛋白 ( nestin)。nestin的表达是暂时的 ,一旦前体细胞分化成终末分化细胞如神经元或胶质细胞 ,nestin则被其他中间纤维蛋白所取代。不同中间纤维在体内不同时期表达的原因和执行的功能还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 nestin与 NSCs的多潜能性有关。本实验通过缩时显微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 NSCs在对称分裂过程中 nestin的表达变化 ,发现 nestin在前、中、后、末四期的荧光强度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分裂前期与分裂间期相同 ,前中期荧光强度有明显增强 ,到中期荧光强度反而有些下降 ,到末期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 ,胞质分裂后荧光强度逐渐下降。这种波动表达现象将有助于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有丝分裂 NESTIN 表达 中间纤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褚倩 王亚平 +1 位作者 傅新巧 张苏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3,T001,共4页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 ,并初步探讨其分化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MSCs,用二甲亚砜 (DMS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鉴定诱导分化前后的细胞是否表达神经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 ...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 ,并初步探讨其分化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MSCs,用二甲亚砜 (DMS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鉴定诱导分化前后的细胞是否表达神经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 ,并研究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诱导分化后 ,大部分MSCs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 ,并相互交织成网络结构 ,出现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和巢蛋白 (Nestin)表达 ,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 2 3 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 (CNP)表达。部分MSCs转变为典型的神经元超微结构。结论 M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体外诱导分化 二甲亚砜 丁羟茴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球内神经干/祖细胞活性与代谢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天庆 戴明舒 +3 位作者 葛丹 李香琴 马学虎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1-818,共8页
为定量研究静态无血清悬浮培养的神经球内神经干/祖细胞的活性及代谢情况,取孕14 d的小鼠胚胎,从海马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祖细胞,培养过程中跟踪测定神经球直径的分布变化,利用CCK-8法测定活细胞数,同时对培养上清进行葡萄糖、乳酸、谷... 为定量研究静态无血清悬浮培养的神经球内神经干/祖细胞的活性及代谢情况,取孕14 d的小鼠胚胎,从海马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祖细胞,培养过程中跟踪测定神经球直径的分布变化,利用CCK-8法测定活细胞数,同时对培养上清进行葡萄糖、乳酸、谷氨酰胺和氨的定量测定,并对相关细胞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神经球内细胞活性及细胞代谢均随着球直径的增加而减弱.在神经球平均直径为100μm左右,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酰胺浓度分别为36.38 mmol/L和1.33 mmol/L时,球心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而当神经球直径主体分布于100-150μm,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31.11 mmol/L、谷氨酰胺浓度为1.15 mmol/L时,神经球内部细胞死亡数开始大于增殖数,同时细胞代谢降低到很低水平.表明随着神经球直径的增加而造成的传质困难对于其内部细胞的活性和代谢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球 代谢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及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永超 郑启新 +3 位作者 胡东 郝杰 王运涛 刘晓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780-782,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提取BMSCmRNA,RTPCR检测BDNF...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提取BMSCmRNA,RTPCR检测BDNF和NGF表达,ELISA检测BMSC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含量。原代取材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nestin染色鉴定。用不同比例的BMSC条件培养液培养神经干细胞24h后,热休克诱导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率。结果BMSC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44和CD71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BMSC表达BDNF和NGFmRNA,BMSC培养液中含有BDNF和NGF;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浓度增加。BMSC条件培养液可以减少热休克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比率,并且BMSC条件培养液浓度高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BMSC表达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GF,对神经干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神经生长因子(NGF) 神经干细胞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褚倩 王亚平 +1 位作者 傅新巧 张苏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 ,大部分MSCs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 ,并相互交织成网络结构 ,巢蛋白 (Nestin)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达到最高 ,2 4h和 48h逐渐降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 )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出现表达 ,2 4h和 48h表达增强。结论MSCs经体外诱导先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然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获得神经干细胞单细胞的新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佳梅 陈东 孟晓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分离神经干细胞球以获得单个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EDTA及组织培养用酵素 (Dispase)分别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消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其分化。 结果应用Dispase消化神经球 ,可以得到大量单个...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分离神经干细胞球以获得单个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EDTA及组织培养用酵素 (Dispase)分别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消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其分化。 结果应用Dispase消化神经球 ,可以得到大量单个神经干细胞 ,且浓度以 2 0 0 0U/ml为佳 ;而应用 0 2 5 %胰蛋白酶、0 2 5 %胰蛋白酶 /0 0 2 %EDTA混合液消化神经干细胞球则得不到大量状态较好的单细胞。结论应用Dispase消化神经干细胞球是一种理想的获得神经干细胞单细胞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组织培养用酵素(Dispase)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护剂对神经干细胞球添加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解政鼎 马学虎 +1 位作者 艾丹亭 王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56-3967,共12页
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球的低温保护剂添加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在保护剂添加过程中,神经球中不同位置的细胞体积变化情况,以及细胞内外浓度和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影响细胞体积变化的因素,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保护剂... 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球的低温保护剂添加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在保护剂添加过程中,神经球中不同位置的细胞体积变化情况,以及细胞内外浓度和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影响细胞体积变化的因素,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保护剂添加程序的优化。结果表明细胞外的保护剂浓度变化较快,在球表面处不到10s接近平衡,接近球中心处15s后接近平衡;由于跨膜传质阻力的影响,胞内的保护剂浓度变化较为平缓。减小Lp和增大ω可以显著改善保护剂添加过程的细胞体积变化,神经球尺寸对细胞体积变化影响较小。添加高浓度保护剂时,可以采用等渗透压差、渗透时间间隔逐渐减小的分步添加方法,分步添加方法以四步法较好。理想的连续梯度添加方案应是低浓差和短添加时间的组合,凸曲线添加方案是一种合适的添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球 保护剂添加模型 因素分析 渗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乳鼠基底膜共培养后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请国 付勇 +4 位作者 王显红 吴小慧 谢静 李哲文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和鉴定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其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从SD系胚鼠大脑分离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乳鼠基底膜与神经干细胞一起培养,14~21天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胞标志物myosin VIIa...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和鉴定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其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从SD系胚鼠大脑分离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乳鼠基底膜与神经干细胞一起培养,14~21天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胞标志物myosin VIIa和calretinin。结果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胞体透亮,折光性好,Nestin鉴定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示myosin VIIa和calretinin阳性。结论无血清条件下能培养出活性很好的神经干细胞,乳鼠基底膜能引导其朝毛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基底膜 分化 毛细胞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脑梗死康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永轩 郭宗成 贾子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着神经干细胞(NSC),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侧脑室下区是成体大脑内源性NSC存在的主要脑区。NSC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当大脑受到损伤或出现某些病理性变化时会被激活,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着神经干细胞(NSC),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侧脑室下区是成体大脑内源性NSC存在的主要脑区。NSC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当大脑受到损伤或出现某些病理性变化时会被激活,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如康复训练、丰富环境、局部应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激活自身干细胞或移植干细胞(包括NSC移植和非NSC移植)治疗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脑梗死 丰富环境 移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藻酸钙胶珠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香琴 刘天庆 +2 位作者 宋克东 葛丹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神经损伤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手段,但其来源困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其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BMSCs...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神经损伤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手段,但其来源困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其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BMSCs是否是通过作用于内源性的NSCs来促进神经修复,仍存在着争议。今采用海藻酸钙胶珠将NSCs包囊培养至一定大小的神经球后,再与BMSCs进行共培养,考察BMSCs对生长在海藻酸钙胶珠内的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探讨BMSCs移植治疗神经疾病与损伤的作用机理。共培养过程中观察神经球结构的变化;共培养结束后计算NSCs的增殖倍数,对增殖条件下共培养的NSCs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对分化条件下共培养的NSCs向不同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BMSCs可使生长于支架内的NSCs迁出细胞球,对NSCs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明显影响NSCs的分化,使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增加3倍,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减弱1倍,而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BMSCs有可能是通过分泌某些因子增加了NSCs迁移及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从而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海藻酸钙胶珠 增殖 分化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保护剂对神经干细胞球导入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一 葛丹 +1 位作者 解政鼎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1-747,共7页
建立了以刚性球孔隙模型为基础的神经干细胞球的冷冻保护剂导入模型。在结合跨膜传质扩散的基础上,分别对细胞内空间和细胞外空间列传质扩散方程,并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浓度以及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曲线。... 建立了以刚性球孔隙模型为基础的神经干细胞球的冷冻保护剂导入模型。在结合跨膜传质扩散的基础上,分别对细胞内空间和细胞外空间列传质扩散方程,并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浓度以及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曲线。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细胞外的保护剂浓度变化较快,在第5 s即可接近渗透平衡;细胞内的保护剂浓度变化则较为平缓。保护剂扩散系数对于导入过程影响不大,增加神经球尺寸及溶质胞膜渗透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导入过程中的细胞浓差。低温导入过程中细胞浓差较常温导入时更大,对细胞的渗透性损伤也更为强烈。研究结果对优化冷冻保护剂的导入程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球孔隙模型 神经干细胞球 冷冻保护剂浓度 渗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损伤对移植人胚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15
作者 张泽舜 万虹 +3 位作者 历俊华 翟晶 韩富 王忠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 (FPI)后对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 (HNSCs)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 8周龄人胎儿大脑皮层细胞 ,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 (NSCs) ,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 ;SD大鼠制作FPI模型 ,于伤后 2 4h在损伤区移植标有 5’ 溴... 目的探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 (FPI)后对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 (HNSCs)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 8周龄人胎儿大脑皮层细胞 ,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 (NSCs) ,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 ;SD大鼠制作FPI模型 ,于伤后 2 4h在损伤区移植标有 5’ 溴脱氧脲嘧啶 (BrdU)的HNSCs ,1周和 4周后处死大鼠 ,邻片行BrdU /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结果HNSCs移植后 1周可见BrdU阳性细胞向周围迁移 ,且BrdU/MAP 2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 /GFAP双阳性细胞 ;移植后 4周BrdU阳性细胞迁移的范围更广 ,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脉络丛和微血管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 ,Br dU/GFAP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MAP 2双阳性细胞。结论HNSCs能存活于损伤区域 ,移植后逐渐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且易被内皮吞噬细胞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冲击伤(FPI) 神经干细胞(NSC)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绿色荧光蛋白在神经干细胞中的共表达
16
作者 吴万福 陈秀 胡长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以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观察HIF-1α和GFP在NSCs中的表达以及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 目的:以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观察HIF-1α和GFP在NSCs中的表达以及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HIF-1α基因转染的N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携带HIF-1α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N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SCs的形态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SCs及其诱导分化后的GFP表达情况;观察HIF-1α基因在NSCs中的表达;并检测NSCs的细胞活性。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诱导后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巢蛋白(Nestin)、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prote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重组腺病毒转染NSCs后外源性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有持续稳定表达;转染后的NSCs的形态学、细胞活性和分化能力等与未转染的NSCs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微丝蛋白和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证实转染后的NSCs仍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NSCs转染携带HIF-1α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能够持续、稳定地表达HIF-1α和GFP,生物学特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绿色荧光蛋白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扩增及与三维微小凹图式复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艳玲 吴泽志 +5 位作者 张利光 宋兆全 于婷 文灿 阴金波 陈景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培养基下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特性,进而实现海马NSCs扩增的优化及其与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方法分离大鼠胚胎海马细胞并采用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和DMEM/F12为... 目的比较2种培养基下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特性,进而实现海马NSCs扩增的优化及其与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方法分离大鼠胚胎海马细胞并采用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和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进行扩增。以四甲基氮唑蓝(MTT)比色法及神经球数目统计法评价2种培养基下细胞增殖行为。采用紫外光光刻、硅蚀刻及软光刻技术制备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并实现海马NSCs与微小凹图式的复合。结果原代分离的海马细胞呈神经干细胞标志物阳性并能向神经元系和胶质细胞系分化。在30d的扩增时间内,海马NSCs在以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中缓慢扩增聚集成神经球,少见细胞贴壁及分化;在以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中海马NSCs扩增迅速,但易贴壁和分化。培养第25天时后者神经球数量为前者的4.7倍。微加工制备的微小凹图式结构清晰、稳定,具有高纵横结构比(≥1)。扩增的海马NSCs能在三维微小凹图式上成功复合生长。结论以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有利于大鼠海马NSCs的扩增,以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利于海马NSCs的纯化。序贯应用2种培养基可有效扩增海马NSCs并实现其与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干细胞 神经球 原代培养 扩增 聚乳酸 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H_2O_2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胜男 刘欣 +6 位作者 佟苗苗 伊舒岩 范乐萌 刘双 李昕茹 樊乐琪 张囡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H_2O_2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大脑NS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_2O_2组、小檗碱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组。采用Nestin...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H_2O_2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大脑NS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_2O_2组、小檗碱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组。采用Nestin免疫化学染色鉴定NSCs,通过CCK8检测NSCs细胞活力,测量NSCs平均直径反映NSCs增殖能力,Ki67/Nestin双标法检测NS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Ki67、Notch1、Hes1蛋白表达。结果 Nestin鉴定为阳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平均直径降低,Ki67阳性率降低(P<0.05);与H_2O_2组相比,小檗碱组(5μmol/L)明显增强细胞活力,提高NSCs的平均直径,上调Ki67、Notch1、Hes1蛋白表达水平(P<0.05),小檗碱促进损伤NSCs增殖作用可以被DAPT拮抗。结论小檗碱处理提高H_2O_2损伤NSCs的存活率,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发挥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有序支架材料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迁移
19
作者 李梦媛 李晓然 +1 位作者 戴建武 文铁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α, SDF1α)在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放射状梯度有序纤维支架材料负载胶原特异结合的SDF1α(collagen-binding domain S...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α, SDF1α)在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放射状梯度有序纤维支架材料负载胶原特异结合的SDF1α(collagen-binding domain SDF1α, CBD-SDF1α),针对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球(neural stem cell sphere, NSCS)迁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梯度支架可诱导神经干细胞以及神经干细胞球沿着有序纤维支架从CBD-SDF1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迁移;神经干细胞球在CBD-SDF1α高浓度区域扩散出的神经干细胞数量和扩散面积比CBD-SDF1α低浓度区域显著增加;神经干细胞球沿着梯度有序纤维方向上呈现极化及定向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球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度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
20
作者 胡炜 熊冬梅 +3 位作者 陈丹丹 白明坤 倪庆顺 邓小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7-561,566,共6页
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得到不同长度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通过CCK-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及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等方法测定细胞活力和形态,研究和评价... 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得到不同长度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通过CCK-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及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等方法测定细胞活力和形态,研究和评价不同长度的多壁碳纳米管对神经干细胞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不高于100μg/mL的条件下,多壁碳纳米管对神经干细胞的活性影响与尺寸有一定相关性,但没有表现出明显毒性.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碳纳米管生物学效应毒性评价,有利于促进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细胞毒性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