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系连通工程对近海潮汐水域水动力的影响
1
作者 王逸飞 王艳红 +2 位作者 杨啸宇 缴健 丁磊 《人民珠江》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潮汐水域是指沿海地区受外海潮汐影响,存在周期性水位及流速变化的河道、湖泊等水体。水系连通工程是采取一系列人工或自然措施连通水系,在河道之间实现水力联系。本研究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龙江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前后龙江塘内... 潮汐水域是指沿海地区受外海潮汐影响,存在周期性水位及流速变化的河道、湖泊等水体。水系连通工程是采取一系列人工或自然措施连通水系,在河道之间实现水力联系。本研究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龙江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前后龙江塘内水动力情况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工程前后大部分区域水体流速均小于2 cm/s,部分换水能力较差的区域水体流速小于0.5 cm/s,北湖区水动力条件明显弱于南湖区,旱季及雨季水动力整体相差不大。水体净通量在工程前后基本相似,但工程后水体交换总量远大于工程前。涨潮时刻湖区内及连接段工程后流速明显减小,而落潮时刻湖区内及连接段工程后流速则明显增加。由于工程本身无附加动力,因此工程仅对2个连通工程通道附近水域的水体动力有明显改善,故建议可在两水系连通通道增设泵站,或在部分改善效果较差的区域增设补水点等措施,增加局部水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水域 水系连通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水动力 水体净通量 水体交换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源雷竹林水汽通量变化及其对净辐射的响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蔺恩杰 江洪 陈云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利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研究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人工高效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对净辐射的响应。结果显示:雷竹林全年水汽通量... 利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研究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人工高效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对净辐射的响应。结果显示:雷竹林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夏季最高,春秋季变化特征相似,冬季最低,最高月份为7月,最低月份为1月。实验区全年降水量为1 201.72 mm,蒸散量为669.84 mm,蒸散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74%,较人工针叶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柞树Xylosma racemosum林,杂木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等,雷竹林蒸散量偏低。2月、10月和12月蒸散量略大于降水量,其余月份蒸散量均小于当月降水量,以6月份降水量与蒸散量差别最大。雷竹林水汽通量与当地净辐射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600~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雷竹林 涡度相关 水汽通量 净辐射 太湖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建压力隧洞复合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修补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赵妍 孙粤琳 +1 位作者 王荣鲁 刘致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4,69,共5页
提出一种复合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修补、加固防渗方案,该方案在原衬砌混凝土上,二次浇注一高性能纤维混凝土薄层。在新老混凝土中间设置薄钢板,通过在老混凝土表面开槽等手段,在老混凝土与防渗层之间形成一密闭中空的环形空间。利用水泥浆... 提出一种复合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修补、加固防渗方案,该方案在原衬砌混凝土上,二次浇注一高性能纤维混凝土薄层。在新老混凝土中间设置薄钢板,通过在老混凝土表面开槽等手段,在老混凝土与防渗层之间形成一密闭中空的环形空间。利用水泥浆通过有限的径向位移对新浇注的薄层混凝土根据需要人为地施加某一数值与分布的均布压应力,使二次衬砌混凝土层具有一定数值的环向预压应力。这样可以分担部分的内水压力,而使该方案具有预应力混凝土补强加固效果及复合防渗功能。其优点是不仅省去预应力筋,达到防渗加固效果,而且施工简便,损失过水断面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预应力混凝土衬砌 外加预应力法 修补加固 防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莉 王长荣 +1 位作者 王博欣 施坰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以北京大兴实验站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依据涡度相关系统和光合测定仪实测数据,分析了冬小麦在叶片和农田尺度上的水分利用率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净光合速率与CO2通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冬小麦田间CO2通量与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最大,拔节期... 以北京大兴实验站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依据涡度相关系统和光合测定仪实测数据,分析了冬小麦在叶片和农田尺度上的水分利用率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净光合速率与CO2通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冬小麦田间CO2通量与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最大,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相差不大;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在农田尺度和叶片尺度基本相似,即早8∶00~10∶00最大,分别为0.015g/g和0.006g/g,14∶00~18∶00基本稳定,分别为0.006g/g和0.004g/g,20∶00以后水分利用效率接近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O2通量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库湾热收支——以朱衣河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杰 程瑶 +2 位作者 黄伟建 王雨春 党承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147,共7页
为更好认识水库库湾热收支过程,本文利用实测水温、气象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短波辐射等资料,分析了朱衣河库湾水温结构的时空变化、水面热通量和平流输运热量的年内变化... 为更好认识水库库湾热收支过程,本文利用实测水温、气象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短波辐射等资料,分析了朱衣河库湾水温结构的时空变化、水面热通量和平流输运热量的年内变化,结果表明:(1)朱衣河库湾年内表层水温为12.0~31.6℃,底层为11.8~27.8℃;(2)受干-支流相互作用影响,支流表层水温沿程存在水温差,导致干-支流交汇处净热通量变化为-63.02~128.81 W/m^2,支流中部为-62.01~116.14 W/m^2,上游回水末端为-59.31~78.40 W/m^2;(3)支流水体的平流输运热量与水位变化具有很好相关性;(4)影响支流水体热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平流输运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水温结构 热通量 平流输运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不同时间尺度土壤热通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东旭 黄萧霖 +3 位作者 陈留根 张岳芳 郭智 郝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基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试验基地稻田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土壤热通量(G)、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VWC)以及净辐射(RN)观测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下G特征分析以及G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探究了... 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基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试验基地稻田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土壤热通量(G)、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VWC)以及净辐射(RN)观测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下G特征分析以及G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探究了G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田G在半小时尺度上日变化呈“S”型。不同天气条件下,5 cm与10 cm深度G日变化程度和日总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不同水稻种植季节5 cm与10 cm深度G日总量均为稻季前>稻季>稻季后。该研究区全年G总量为负值。在半小时、日以及月尺度上,RN与G达到极显著相关;VWC在半小时和日尺度上与G达到显著相关,但不同季节VWC对G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水稻生长季,VWC与G呈正相关,在生长季之前及之后呈负相关;类似地,T在日尺度和半小时尺度上与G达到极显著相关,且5 cm处T与G的关系最为密切。稻田生态系统中,G存在明显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并且不同时间尺度G受不同因子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稻田 土壤热通量 净辐射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伶仃洋水域洪枯季余流及净潮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神光 喻丰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4,22,共8页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观测站洪、枯季半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余流和净通量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主要动力因子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水深平均余流流速洪季不超过10 cm/s,枯季不超过5 cm/s,洪、枯季总体指向外海侧...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观测站洪、枯季半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余流和净通量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主要动力因子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水深平均余流流速洪季不超过10 cm/s,枯季不超过5 cm/s,洪、枯季总体指向外海侧方向。湾顶水域水沙通量洪、枯季均呈自西向东净输运,且与径流动力呈强正相关。主槽水域接纳东、西两侧浅滩水沙后始终朝西南外海输送。西滩水域洪季水沙朝外海方向净输出,枯季变为朝西北侧上游方向净输送,洪、枯季均与径流动力呈强正相关;淇澳岛北侧西滩水域洪、枯季水沙通量均处于净输入状态,导致该水域不断淤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主槽水域表层余流与主要动力因子进行拟合分析,显示潮汐动力始终驱使表层水沙朝上游方向净输运,径流动力作用方向洪季指向外海、枯季指向上游,海面风则驱使表层水沙与自身方向保持一致;拟合公式中的常数反应了地转科氏力等综合作用下的内伶仃洋水域表层水沙西南向输运规律,且枯季较洪季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净潮通量 潮动力 海面风 内伶仃洋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