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岚清 饶德民 +6 位作者 邢伟明 程彤 赵婧 赵娜 亓立强 张伟 孟凡钢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为探究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重要时期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情况,以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为材料,以常规大豆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为对照,监测不同大豆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冠层生理数据,分析高产品种长农39的冠层光合生理特... 为探究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重要时期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情况,以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为材料,以常规大豆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为对照,监测不同大豆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冠层生理数据,分析高产品种长农39的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长农39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群体净光合速率等总体呈现单峰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常规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在生育后期,高产品种长农39叶片持绿期长,冠层各项生理参数下降速率缓慢,但仍显著高于常规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综上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均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而能维持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有利于大豆籽粒光合产物的持续积累,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 叶绿素含量 叶面积指数 净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 农艺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偏置条件下NPN双极晶体管的电离辐照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费武雄 陆妩 +9 位作者 任迪远 郑玉展 王义元 陈睿 王志宽 杨永晖 李茂顺 兰博 崔江维 赵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对NPN双极晶体管进行了不同剂量率、不同偏置条件下的电离辐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剂量率辐照时,无论是低剂量率还是高剂量率,辐照损伤均是基-射结反向偏置时最大,零偏置次之,正偏置最小。NPN双极晶体管在3种偏置下均可观察到明显... 对NPN双极晶体管进行了不同剂量率、不同偏置条件下的电离辐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剂量率辐照时,无论是低剂量率还是高剂量率,辐照损伤均是基-射结反向偏置时最大,零偏置次之,正偏置最小。NPN双极晶体管在3种偏置下均可观察到明显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ELDRS)效应,且偏置条件对ELDRS效应很明显,表现为基-射结正向偏置ELDRS效应最为显著,零偏次之,反向偏置最次。对出现这一实验结果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n双极晶体管 60Coγ辐照 偏置 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区掺杂浓度NPN双极晶体管电离辐照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席善斌 陆妩 +6 位作者 郑玉展 许发月 周东 李明 王飞 王志宽 杨永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533-537,共5页
对相同工艺制作但基区掺杂浓度不同的国产NPN双极晶体管,在不同剂量率条件下进行60Coγ辐照效应和退火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晶体管基区掺杂浓度不同,对高、低剂量率的辐照响应也不相同,低基区掺杂浓度的晶体管辐照损伤明显高于高基区掺... 对相同工艺制作但基区掺杂浓度不同的国产NPN双极晶体管,在不同剂量率条件下进行60Coγ辐照效应和退火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晶体管基区掺杂浓度不同,对高、低剂量率的辐照响应也不相同,低基区掺杂浓度的晶体管辐照损伤明显高于高基区掺杂浓度的晶体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n双极晶体管 60Co Γ辐照 基区掺杂浓度 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辐照加速评估方法在不同工艺的NPN双极晶体管上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费武雄 陆妩 +9 位作者 任迪远 郑玉展 王义元 陈睿 李茂顺 兰博 崔江维 赵云 王志宽 杨永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3-1497,共5页
对6种不同工艺的NPN双极晶体管进行了高、低剂量率及变温辐照的^(60)Coγ辐照实验。结果显示,6种工艺的NPN双极晶体管均有显著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而变温辐照损伤不仅明显高于室温高剂量率的辐照损伤,且能很好地模拟并保守地... 对6种不同工艺的NPN双极晶体管进行了高、低剂量率及变温辐照的^(60)Coγ辐照实验。结果显示,6种工艺的NPN双极晶体管均有显著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而变温辐照损伤不仅明显高于室温高剂量率的辐照损伤,且能很好地模拟并保守地评估不同工艺的NPN双极晶体管低剂量率的辐照损伤。对实验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n双极晶体管 ~60Coγ辐照 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 变温辐照 加速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黄瓜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史震伟 李帅 +5 位作者 易晴 苏娜娜 王健 华秀丽 徐正群 束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48-51,共4页
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颜色及厚度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普通白色地膜为对照(CK),研究白色和黑色及2种厚度(0.8丝、1丝)生物降解地膜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叶绿素、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黑色生物降解地... 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颜色及厚度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普通白色地膜为对照(CK),研究白色和黑色及2种厚度(0.8丝、1丝)生物降解地膜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叶绿素、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黑色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而白色生物降解地膜更容易降解,T4处理比黑色生物降解地膜提前20 d。黑色生物降解地膜处理(T3)显著增加黄瓜茎粗,而生物降解地膜显著降低黄瓜叶片数,与CK相比,分别下降了15.29%、9.71%和6.96%。生物降解地膜T3和T5处理显著增加黄瓜叶片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34.75%、31.66%和40.63%、34.38%。加厚地膜和不同颜色及厚度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黄瓜叶绿素、净光合速率(P_(n))、可溶性固形物和单果重等无显著影响。表明白色生物降解地膜综合性能优于黑色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替代传统地膜用于设施黄瓜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黄瓜 生长 光合作用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对早稻光合性能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军 章毅之 +8 位作者 张方亮 段里成 邹琳 王尚明 李迎春 田俊 刘丹 张清霞 吴风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4,共15页
为研究不同高温条件对灌浆期早稻生长的影响及高温热害发生机理和灾害指标,以主推品种‘湘早籼45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开展早稻不同高温强度(35、37、38、39、40和42℃)和持续天数(3、5、7和10d)处理的试验,以同期田间自然条件为对... 为研究不同高温条件对灌浆期早稻生长的影响及高温热害发生机理和灾害指标,以主推品种‘湘早籼45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开展早稻不同高温强度(35、37、38、39、40和42℃)和持续天数(3、5、7和10d)处理的试验,以同期田间自然条件为对照,分析不同高温条件对早稻光合性能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早稻高温热害致灾机理和等级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降低了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了秕谷率,降低了千粒重和产量,变幅与温度强度和持续天数成正比。高温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改变了淀粉RVA谱特征。早稻高温热害等级指标为:35≤日最高气温(T_(max))<37℃且持续天数(D_(n))≥3 d或37≤T_(max)<38℃且3≤D_(n)<6 d属轻度,对应0<有害积热(H_(a))≤11℃·d,0<产量降幅(Y_(d))≤10%;37≤T_(max)<38℃且D_(n)≥6 d或T_(max)≥38℃且3≤D_(n)<6 d属中度,11<H_(a)≤22℃·d,10%<Y_(d)≤20%;T_(max)≥38℃且D_(n)≥6d为重度,H_(a)>22℃·d,Y_(d)>20%。因此,日最高气温≥35℃持续3d会降低早稻光合性能,影响产量品质形成,引起高温热害;根据灾害指标可预估高温热害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早稻高温热害监测评估和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灌浆期 高温 光合速率 产量 品质 灾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EP蛋白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姜佳良 刘权 +3 位作者 郭美君 周凤轩 郑佳怡 吴作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22-26,31,共6页
近年来,植物外源蛋白调控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为农业增产提供新思路。为探究AMEP蛋白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两叶一心时期玉米幼苗的叶面喷施0.1 mg/mL AMEP蛋白,在其后的1~5 d对玉米幼苗的形态指标、生长指标、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 近年来,植物外源蛋白调控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为农业增产提供新思路。为探究AMEP蛋白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两叶一心时期玉米幼苗的叶面喷施0.1 mg/mL AMEP蛋白,在其后的1~5 d对玉米幼苗的形态指标、生长指标、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AMEP蛋白的作用下,玉米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显著增加;AMEP蛋白处理组比对照组株高、叶面积、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升26.7%、7.5%、29.6%和70.5%,鲜重和干重提升11.1%和24.3%。同时玉米的光合速率显著提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升高25.2%、16.7%、46.1%,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0.2%,净光合速率提升46.1%。综上所述,AMEP蛋白可以有效提升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进而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蛋白 光合作用 植物生长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楠木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朱忠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129-130,133,共3页
为优化贵州凤冈县楠木幼苗的育苗技术,本研究选取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ABT生根粉(ABT-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置50 mg/L和100 mg/L两个浓度梯度,共6个处理组,探究其对楠木幼苗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 NAA处理... 为优化贵州凤冈县楠木幼苗的育苗技术,本研究选取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ABT生根粉(ABT-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置50 mg/L和100 mg/L两个浓度梯度,共6个处理组,探究其对楠木幼苗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 NAA处理组综合表现最优,其净光合速率达12.35μmol/(m^(2)·s),较对照提升60.3%;叶绿素含量(2.85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高浓度IAA(100 mg/L)抑制根系发育,根长较对照降低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光合作用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杨树品种生长、光合生理及根尖离子流速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婧 张伟溪 +5 位作者 丁昌俊 苑正赛 代丽蕊 苏晓华 沈应柏 曲冠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杨树(Populus)的生长、光合生理及根尖离子流速特性差异,为速生适应性强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参考。以渤丰3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3’)、渤丰1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1’)、西雄1号杨(P.×e...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杨树(Populus)的生长、光合生理及根尖离子流速特性差异,为速生适应性强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参考。以渤丰3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3’)、渤丰1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1’)、西雄1号杨(P.×euramericana‘Xixiong 1’)、中雄7号杨(P.×euramericana‘Zhongxiong 7’)和中雄4号杨(P.deltoides×P.suaveolens cl.‘Zhongxiong 4’)5个杨树品种1年生苗为研究对象,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30 d)时分别测定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并于10、20、30 d时分别测定幼苗的叶片数量、单叶面积、叶长、叶宽、瞬时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摩尔浓度(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根尖K^(+)、Ca^(2+)、H^(+)流速等指标,经过30 d的正常管理,5个品种的株高生长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雄4号杨、西雄1号杨、渤丰3号杨、中雄7号杨、渤丰1号杨;其中光合特性指标和蒸腾速率渤丰1号杨均表现为最大,中雄4号杨均表现为最小,但是中雄4号杨的单叶面积((57.49±2.37)cm^(2))、总叶面积((1721.10±28.59)cm^(2))、单株净光合速率((17863.10±910.21)μmol·m-2·s-1)和水分利用率((3.15±0.06)μmol·mmol^(-1))均表现为最大,且K^(+)外排流速最慢,为(62.68±0.45)pmol·cm^(-2)·g^(-1),Ca^(2+)内流流速最快,为(-74.24±1.29)pmol·cm^(-2)·g^(-1),而渤丰1号的单株净光合速率((8539.70±164.64)μmol·m-2·s-1)和水分利用率((2.64±0.07)μmol·mmol^(-1))最小,且K^(+)外排流速((130.81±1.71)pmol·cm^(-2)·g^(-1))最快,Ca^(2+)内流流速((-34.43±0.84)pmol·cm^(-2)·g^(-1))最慢。综上所述,5个杨树品种中,中雄4号杨总叶面积、单株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最高,蒸腾速率最小,根尖K^(+)外排流速最慢,Ca^(2+)内流流速最快,植物体内K^(+)、Ca^(2+)离子含量最多,H^(+)最活跃,株高生长表现最好,可能具有潜在的较强环境适应能力,适宜种植的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品种 生长差异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根尖离子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光合、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文政 李亚静 +4 位作者 张敏 毕经鑫 杨敏 郭振清 蔡瑞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为探究冀东地区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石优20号和中麦9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 kg·hm^(-2)(N_(0))、180 kg·hm^(-2)(N 180)、210 kg·hm^(-2)(N 210)和240 kg·hm^(-2)(N 240)4个施氮水平,分析了施氮量... 为探究冀东地区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石优20号和中麦9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 kg·hm^(-2)(N_(0))、180 kg·hm^(-2)(N 180)、210 kg·hm^(-2)(N 210)和240 kg·hm^(-2)(N 240)4个施氮水平,分析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光合、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_(0)处理相比,施氮后石优20号和中麦998的产量均在N 240处理下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3.20%和13.95%。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花后15 d达到最大值。施氮对F v/F m影响较小,对ΦPSⅡ影响较明显。旗叶、籽粒内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增施氮肥后籽粒蛋白组分中清蛋白、球蛋白比例下降,醇溶蛋白、谷蛋白比例上升,各组分含量在N 210处理下均最高。面筋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后降。这说明增施氮肥可改善強筋小麦植株的光合特性,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增加植株体内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蛋白质组分所占比例,有效改善加工品质。本试验条件下,210 kg·hm^(-2)施氮量下,小麦产量和品质较优,该施氮量可作为冀东平原强筋小麦栽培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强筋小麦 光合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胁迫对大花美人蕉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谷照虎 赵树鑫 +2 位作者 吴文卫 徐慧妮 李昆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53-61,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美人蕉苗期响应硝酸盐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种植美人蕉改善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硝酸盐处理对美人蕉氮素吸收、幼苗生长、光合参... 【目的】通过研究美人蕉苗期响应硝酸盐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种植美人蕉改善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硝酸盐处理对美人蕉氮素吸收、幼苗生长、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采用0(CK)、10、50、100、150mmol/L硝酸盐溶液水培美人蕉5周,美人蕉硝态氮吸收总量分别为0、411.7、676.9、554.6和516.4mg/株,株高分别增加-0.27、5.25、4.25、0.05和-10.32 cm,鲜质量分别增加10.3、32.7、31.6、20.3和-11.0g/株;水培5周时间内,10、50 mmol/L两种低浓度硝酸盐培养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光合作用速率分别约为对照的11、15倍,蒸腾速率是对照的4.3、7.5倍,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保持较高。100、150mmol/L两种高浓度硝酸盐培养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气孔导度非常低。0、10 mmol/L硝酸盐培养美人蕉植株的SOD、CAT活性均较低,而50、100、150mmol/L硝酸盐处理美人蕉植株的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尤以50 mmol/L处理植株的SOD、CAT活性最高;50 mmol/L硝酸盐处理植株的POD活性在5周内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150 mmol/L处理最低。【结论】50 mmol/L硝酸盐处理能提高美人蕉植株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硝态氮吸收,促进植株生长;而100mmol/L硝酸盐处理会降低美人蕉植株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硝态氮吸收,抑制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美人蕉 硝态氮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生理指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核木不同直径茎干的光合生理特征
12
作者 张亚萍 杨兆珍 +1 位作者 陈佳福 田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植物的绿色茎干能在叶片缺失时有效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使其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本研究以分布于西南地区具有绿色茎干的植物——扁核木为对象,比较了扁核木不同直径茎干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绿... 植物的绿色茎干能在叶片缺失时有效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使其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本研究以分布于西南地区具有绿色茎干的植物——扁核木为对象,比较了扁核木不同直径茎干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为扁核木的育种和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扁核木茎干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且与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2)不同直径的茎干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存在差异,随着扁核木茎干直径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扁核木不同直径的茎干净光合速率均较高。研究表明:茎干的光合作用功能有助于扁核木在早春无叶期间完成开花的生理过程,提高了其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干光合作用 扁核木 叶绿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早春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北干旱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兴成 甘吉元 +6 位作者 钟辉丽 张田米 胡健泰 朱明敏 于栋 张涛 方梦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1,67,共7页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灌溉量下对“三得利”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方式下株高与灌水次数呈正相关,分支数与灌水量呈负相关;交替灌溉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株高三茬平均值最高为91.92 cm。(2)各灌水模式下,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表现出增高的趋势,其中交替灌溉的净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提高了15.64%,且均高于常规畦灌和隔沟灌溉在同等灌水量下净光合速率。(3)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漫灌处理紫花苜蓿的三茬总产量显著高于交替灌溉与隔沟灌溉在相同灌水量下苜蓿产量,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三茬总产最高达49447.6 kg/hm^(2)。(4)不同灌水方式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无灌水(CK)处理,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河西地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以节水灌溉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交替灌溉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的灌溉模式能够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区 灌溉方式 光合 生长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苜蓿和羊草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李品芳 侯振安 龚元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对苜蓿和羊草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l胁迫对苜蓿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显高于羊草。在稳定供水条件下 ,羊草生长的临界土壤溶液NaCl浓度为 2 54mmol/L ,临界土壤总盐量为 0 59% ;苜蓿生...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对苜蓿和羊草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l胁迫对苜蓿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显高于羊草。在稳定供水条件下 ,羊草生长的临界土壤溶液NaCl浓度为 2 54mmol/L ,临界土壤总盐量为 0 59% ;苜蓿生长的临界土壤溶液NaCl浓度为 130mmol/L ,临界土壤总盐量为 0 35%。苜蓿的光合能力受盐胁迫的影响比羊草大 ,尤其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盐度水平的增加明显降低。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苜蓿和羊草植株N、P含有率变化较小 ,但积累量显著减少 ;K的比吸收率显著降低 ,植株K含量减少 ;植株Na的SAR随土壤盐分增加显著提高 ,Na含量不断积累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羊草 净光合速率 比吸收率 苗期生长 养分吸收 氯化钠胁迫 收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侯振安 李品芳 龚元石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68-73,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 ,研究了盐分对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盐度处理对羊草植株生长的影响低于对苜蓿的影响 ,羊草较苜蓿更为耐盐。苜蓿的蒸散量和净光合速率(NPn) ,尤其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受盐分的影响比羊草显著。...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 ,研究了盐分对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盐度处理对羊草植株生长的影响低于对苜蓿的影响 ,羊草较苜蓿更为耐盐。苜蓿的蒸散量和净光合速率(NPn) ,尤其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受盐分的影响比羊草显著。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苜蓿和羊草植株N、P含量无明显变化 ,K含量迅速降低 ,而Na含量急剧增加。苜蓿与羊草相比 ,苜蓿则有相对较低的K特定吸收率 (SAR)和高的Na特定吸收率 (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羊草 盐分 NaCl 净光合速率(npn) 特定吸收率(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91
16
作者 于文颖 纪瑞鹏 +2 位作者 冯锐 赵先丽 张玉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02-2909,共8页
利用大型移动防雨棚开展了玉米水分胁迫及复水试验,通过分析玉米叶片光合数据,揭示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对玉米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叶片整体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以及光合速率... 利用大型移动防雨棚开展了玉米水分胁迫及复水试验,通过分析玉米叶片光合数据,揭示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对玉米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叶片整体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以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峰值提前;水分胁迫后的玉米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为适应干旱缺水均较对照显著下降,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缩小了与水分充足条件下玉米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值;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降幅低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降幅,有时甚至高于正常供水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适度的水分胁迫能提高玉米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叶片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抵御干旱的逆境;水分亏缺对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较明显滞后效应,干旱后复水,光合作用受抑制仍然持续;水分胁迫时间越长、胁迫程度越重,叶片的光合作用越呈不可逆性;拔节-吐丝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逆制比三叶-拔节期更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复水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42
17
作者 蔺琛 马钦彦 +4 位作者 韩海荣 曹文强 王治中 王占勤 张葆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99-1406,共8页
对自然生长的辽东栎林木用 LI-640 0测定其光合作用 ,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在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辽东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测定叶片在不同 CO2 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控制温度比对应时间段... 对自然生长的辽东栎林木用 LI-640 0测定其光合作用 ,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在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辽东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测定叶片在不同 CO2 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控制温度比对应时间段的温度高 2~ 4℃ ,并控制 CO2 浓度在 3 75~ 70 0 ml· m- 3间变化 ,测定辽东栎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 :1自然状态下辽东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有两个光合速率峰 ,峰高接近 ,上午的光合速率峰持续时间较下午的长。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间有很强的正相关 ,且对胞内 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有较大影响。气孔导度与叶片水压亏缺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而水压亏缺受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的影响较大。 2在控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不变的情况下 ,辽东栎的叶片水压亏缺变化幅度很小 ,气孔导度变化主要受 CO2 浓度的调节 ,表现出在目前 CO2 浓度至加倍 CO2 浓度下 ,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与之对应光合速率增大 ,同时光补偿点也有所提高。当 CO2 浓度超过 80 0 ml· m- 3继续上升时 ,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均下降 ,光补偿点继续升高。3对辽东栎叶片进行升温和高 CO2 浓度处理 ,在试验进行时的温度 (2 8~ 3 7℃ )下 ,发现在 3 75~ 70 0 ml· m- 3的 CO2 浓度范围内 ,升温均导致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太岳山 辽东栎 光合特性 CO2浓度 光合有效辐射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优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5
18
作者 蔡瑞国 张敏 +2 位作者 戴忠民 田雷 王振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5,共7页
通过对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施氮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优质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8901施氮量在N120~360kg/hm^2范围内,旗叶光合速率、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粒重都... 通过对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施氮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优质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8901施氮量在N120~360kg/hm^2范围内,旗叶光合速率、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粒重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弱筋小麦SN1391施氮量在N120~240kg/hm^2的范围内,上述指标和施氮量呈正相关,但当氮肥用量增加到360kg/hm^2时,则迅速降低。研究还表明,两优质小麦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但过高氮肥用量又使其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其光合速率之间相关不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粒重之间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施氮水平 光合速率 子粒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0
19
作者 郭泳 李天来 +1 位作者 黄广学 须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论述了环境与番茄净光合速率间的关系及番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在日光温室番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范围内的光光合曲线呈直角双曲线型,光饱和点为1361.49μmol·s-1·m-2,光补偿点为37.05μmol&... 论述了环境与番茄净光合速率间的关系及番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在日光温室番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范围内的光光合曲线呈直角双曲线型,光饱和点为1361.49μmol·s-1·m-2,光补偿点为37.05μmol·s-1·m-2,最大净光速率为17.70mgCO2·dm-2·h-1。番茄在7~50℃之间均有净光合,其温度光合曲线呈抛物线型,且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为24~34℃,最适温度为26~32℃。光照度在1023.75μmol·s-1·m-2时,CO2饱和点为1925μL·L-1;光照度在526.5μmol·s-1·m-2时,CO2饱和点为1718μL·L-1;光照度在312μmol·s-1·m-2时,CO2饱和点为1721μL·L-1,但CO2补偿点为57.1~71.7μL·L-1,不同光照度间差异不大。番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但中午时的“午体现象”不明显。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CO2浓度乃是经常的限制因子。因此,生产上人工施用CO2对提高番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环境 光合速率 光照度 温度 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8
20
作者 蔡瑞国 王振林 +2 位作者 李文阳 张敏 周筑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1,共6页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8901和弱筋小麦1391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过量氮肥又使它们降低。在本...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8901和弱筋小麦1391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过量氮肥又使它们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中氮处理(240kg/hm2)光合速率大,灌浆进程合理,产量水平高。研究发现,强筋和弱筋小麦生育后期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差异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子粒产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子粒灌浆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生育后期 小麦旗叶 氮素水平 增加 影响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