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口锦鲤暴发病病原的nested-PCR鉴定 被引量:61
1
作者 刘荭 史秀杰 +1 位作者 高隆英 江育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18,共5页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 ,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C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 ,均未发现细胞病变 ;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 (...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 ,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C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 ,均未发现细胞病变 ;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 (KHV)的 2对引物KHV9/ 5F和KHV9/ 5R ,KHV1和KHV2 ,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nested -PCR)在脑和脾脏组织的抽提物中扩增出长度为 4 12bp的特异性的DNA片段。将该片段的nested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 ,克隆、测序。用NCBI -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搜寻、比较 ,结果发现与注册号为AF4 1180 3的KHV基因序列的一部分片段有 99%的同源性。因此初步判断这次锦鲤暴发性疾病是由KHV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暴发病 病原 nested-pcr鉴定 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ed-PCR试剂盒检测牛精液中的布鲁氏菌DNA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小安 邱昌庆 +2 位作者 周继章 蔺国珍 郑福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能够在吞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并繁殖,引起家畜流产和人的波浪热。根据病原性和感染宿主的不同将布鲁氏菌分为六个种,能否快速、有效地从各种病料中检出布鲁氏菌,对及时控制布鲁氏菌在家畜中的传播和预防对... 目的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能够在吞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并繁殖,引起家畜流产和人的波浪热。根据病原性和感染宿主的不同将布鲁氏菌分为六个种,能否快速、有效地从各种病料中检出布鲁氏菌,对及时控制布鲁氏菌在家畜中的传播和预防对人的感染十分重要。方法2006年6月,宁夏某公司奶牛场工作人员送检3份奶牛冻干精液,用巢式PCR检测出其中的2份为布鲁氏菌感染阳性,这年8月,重复取这2头种公牛的冻精、鲜精复查。结果用本方法检测全部为布鲁氏菌感染阳性。结论这是国内首次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试剂盒从送检的牛精液中检出了布鲁氏菌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nested-pcr 牛精液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ed-PCR检测种传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 被引量:6
3
作者 闵现华 刘箐 +6 位作者 韩跃武 文朝慧 王军平 刘姝彤 刘雅莉 宋蕤 施颖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1,共4页
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对纯菌液、模拟带菌种子及自然感染种子提取液分别进行Direct-PCR和Nested-PCR检测。结果在纯菌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5cfu/mL,Nested-PCR为102cfu/mL;在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 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对纯菌液、模拟带菌种子及自然感染种子提取液分别进行Direct-PCR和Nested-PCR检测。结果在纯菌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5cfu/mL,Nested-PCR为102cfu/mL;在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7cfu/mL,Nested-PCR为104cfu/mL;在自然感染种子提取液中,稀释104倍后Nested-PCR仍然可以检出。建立的番茄种子Nested-PCR检测技术,无需经过核酸提取步骤,可以在8 h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可作为番茄种子带菌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 番茄种子 Direct-PCR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套入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蓝舌病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洪超 孙淑芳 +8 位作者 陶茂辉 尹燕博 郭福生 龚振华 蔡丽娟 蒋正军 丁有胜 黄运生 陈书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Nested PCR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5株标准株蓝舌病病毒 (T4、T10、T11、T16、T2 0 )和 5株国内蓝舌病病毒分离株 (CF4、AF6、Z1、H1、G14)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检测相关环状病毒 (EHD2、EHD6、Ibraki) ,检测结果均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Nested PCR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5株标准株蓝舌病病毒 (T4、T10、T11、T16、T2 0 )和 5株国内蓝舌病病毒分离株 (CF4、AF6、Z1、H1、G14)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检测相关环状病毒 (EHD2、EHD6、Ibraki)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研究证明 ,此方法可检测到3 5fg的BTV—RNA ,灵敏度较高。该方法成功区分了蓝舌病病毒和相关环状病毒 ,比血清学方法更加优越 ,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蓝舌病病毒 nested-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ested-PCR对西安市乙肝病毒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林川 陈葳 张阿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3-804,共2页
目的:研究西安市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初步建立适用于临床的HBV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对收集的360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针对乙肝病毒基因型(A-H)前S1到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2条内外引物,采用nested-PCR进行2轮扩增,第2轮产物使用... 目的:研究西安市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初步建立适用于临床的HBV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对收集的360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针对乙肝病毒基因型(A-H)前S1到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2条内外引物,采用nested-PCR进行2轮扩增,第2轮产物使用30 g/L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片断大小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分型成功348例,其中HBV B基因型87例(24.2%);C型233例(64.7%);B+C混合型2例(0.56%),未检出A、D、E、F、G、H型。结论:nested-PCR适用于临床HBV基因分型常规检测,通过该方法的检测表明西安市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B型次之,其余基因型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乙肝病毒 基因型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人工感染绵羊蓝舌病病毒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洪超 孙淑芳 +4 位作者 陶茂晖 尹燕博 郑文伯 蒋正军 蔡丽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0年第12期20-22,共3页
实验采用6只绵羊分成3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BHK21细胞上清液,另二组分别接种BTV10和中国分离株Z1株,攻毒定期采血提取抗原并提取病毒RNA,同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普通PCR、Nested-PCR试验。结果在整个... 实验采用6只绵羊分成3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BHK21细胞上清液,另二组分别接种BTV10和中国分离株Z1株,攻毒定期采血提取抗原并提取病毒RNA,同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普通PCR、Nested-PCR试验。结果在整个攻毒期间,琼脂扩散方法检测不到抗原,普通 PCR方法只能在攻毒后 12 d~ 15 d测得抗原,而 Nested-PCR在攻毒后 6 d即可测得病毒 RNA,并且可一直持续到 30 d。试验证明, Nested- PCR方法是高度敏感的检测抗原的方法。在临床上能够较早地检出抗原,这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流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ted-pcr技术 检测 人工感染 绵羊 蓝舌病病毒 琼脂扩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和nested-PCR技术在猪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建和 王天有 +3 位作者 刘保国 李培庆 刘湘涛 谢庆阁 《甘肃畜牧兽医》 2003年第1期2-4,共3页
根据已发表的CSFV核苷酸序列 ,设计并合成CSFV特异性PCR引物对及nested PCR引物对。从待检猪脾脏、淋巴组织或实验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总RNA ,用AMV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后 ,进行PCR扩增 ,一扩产物再用nested PCR引物对进行二次扩增 ,... 根据已发表的CSFV核苷酸序列 ,设计并合成CSFV特异性PCR引物对及nested PCR引物对。从待检猪脾脏、淋巴组织或实验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总RNA ,用AMV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后 ,进行PCR扩增 ,一扩产物再用nested PCR引物对进行二次扩增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进一步将该片段纯化回收后 ,克隆到T载体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同已知的CSFV、BVDV和BDV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 ,既可快速、准确地区别于BVDV和BDV ,又可以确定CSFV的血清型。该方法可有效用于猪瘟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nested-pcr技术 猪瘟 病毒检测 应用 同源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ed-PCR在人间布鲁氏菌病早期快速诊断中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国 王妙 +6 位作者 塔娜 李晓燕 尉瑞平 米景川 李丹 崔步云 李振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Nested-PCR在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用Nested-PCR对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的19生物型、4个疫苗株(M5、A19、S2和104M)和有血清交叉反应的菌株(人苍白杆菌、大肠杆菌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进... 目的探讨Nested-PCR在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用Nested-PCR对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的19生物型、4个疫苗株(M5、A19、S2和104M)和有血清交叉反应的菌株(人苍白杆菌、大肠杆菌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进行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用Nested-PCR对倍比稀释的16M菌株DNA(100~10^(-7))进行扩增,评价该方法的分析敏感性。用Nested-PCR对临床采集的200份布病样本DNA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可行性。结果Nested-PCR能特异性的检出所有布鲁氏菌种,而与布鲁氏菌有血清学交叉反应的菌株和阴性对照未见扩增。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分析敏感性至少为10-6(相当于43 fg/μL羊种布鲁氏菌DNA),明显高于BCSP31-PCR。该方法首轮引物的扩增阳性率为4.5%(9/200),次轮引物扩增的阳性率为75.5%(151/200),与血清学检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Nested-PCR可尝试用于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但尚需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病 nested-pcr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黄龙病亚洲种Nested-PCR检测与调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福平 王茜 +5 位作者 陈东奎 陈香玲 廖惠红 汪妮娜 黄宏明 黄其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究沃柑感染黄龙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及各症状与感染黄龙病的相关性,为种植者尽早鉴别黄龙病树和及时做好黄龙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沃柑果园采集沃柑黄龙病疑似样品,对样品按症状分类并记录,用试剂盒... 【目的】探究沃柑感染黄龙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及各症状与感染黄龙病的相关性,为种植者尽早鉴别黄龙病树和及时做好黄龙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沃柑果园采集沃柑黄龙病疑似样品,对样品按症状分类并记录,用试剂盒法提取叶脉和果柱基因组DNA,采用黄龙病亚洲种的16S r DNA特异引物f D1/fD2和OI1/OI2进行巢式PCR(Nested-PCR)扩增,扩增结果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统计不同症状样品的阳性率。【结果】收集的214份黄龙病疑似样品中,不同症状样品均检出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检出阳性率表现为典型红鼻子果=斑驳黄化叶>果蒂稍红果>均匀黄化叶>叶脉黄化叶>僵果>缺锌黄化叶>其他黄化叶>正常叶。各症状类型与感染黄龙病均存在相关性,但存在差异,其中,典型红鼻子果和斑驳黄化叶阳性率均为100.0%,与感染黄龙病相关性最大;其次果蒂稍红果阳性率为90.9%,与感染黄龙病相关性很大;夏、秋梢均匀黄化叶阳性率为46.5%,与感染黄龙病相关性大。沃柑感染黄龙病后症状复杂,大多出现两种以上复合症状,结果树最初症状为出现果蒂稍红果,落果较多,未结果树以夏、秋梢黄化居多,根系容易受损;正常叶阳性率达16.7%,说明沃柑感染黄龙病早期不易显症。【结论】沃柑出现典型红鼻子果和斑驳黄化叶,可田间诊断为黄龙病树;出现果蒂稍红果,并严重落果,基本可田间诊断为黄龙病树;夏、秋梢均匀黄化黄龙病检出率高,但确诊还需与其他疑似症状(叶脉黄化叶、僵果、缺锌黄化叶、其他黄化叶和正常叶)一样通过PCR进一步检测。Nested-PCR检测技术灵敏性高,可作为沃柑感染黄龙病的早期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黄龙病病原 nested-pcr检测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nested-PCR检测技术在柑橘苗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传武 白先进 +4 位作者 赵小龙 付慧敏 邓崇岭 吴礽超 王明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3,共3页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以柑橘叶脉为材料,采用nes-ted-PCR技术对广西部分柑橘苗圃苗木进行了黄龙病检测。结果表明,nested-PCR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已经表现症状的苗木样品,还可以检测出带病...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以柑橘叶脉为材料,采用nes-ted-PCR技术对广西部分柑橘苗圃苗木进行了黄龙病检测。结果表明,nested-PCR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已经表现症状的苗木样品,还可以检测出带病但不显症的苗木样品。2007年共检测柑橘苗木样品1 950个,2008年共检测样品1 480个,黄龙病苗木检出率分别为10.31%和6.22%。本研究对及早控制带病苗木的传播,繁育柑橘无病毒苗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nested-pcr 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云南省疟疾实验室诊断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艳 董莹 +2 位作者 徐艳春 毛祥华 陈梦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对云南省2015-2016年网报疟疾病例的实验室诊断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云南省2015-2016年疟疾网报病例,使用显微镜检法和nested-PCR法对样本进行疟原虫诊断核实。计算收样率、符合率、病例就诊所需时间和血片制作评分,利... 目的对云南省2015-2016年网报疟疾病例的实验室诊断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云南省2015-2016年疟疾网报病例,使用显微镜检法和nested-PCR法对样本进行疟原虫诊断核实。计算收样率、符合率、病例就诊所需时间和血片制作评分,利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率或均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网报病例质量;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诊断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全省疟疾网报病例的收样率为92.15%,收样覆盖全省15个州市。疟疾病例发病到就诊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5.1±6.6)d。全省2015和2016年疟疾网报病例检测与省级疟疾参比诊断实验室镜检和nested-PCR检测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7.1%,95.1%,95.1%,95.1%;虫种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3.1%,92.3%,91.3%和91.3%。位于边境地区的报告单位诊断水平较高,乡镇卫生院对虫种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较其他报告单位更易检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混合感染。全省各级报告单位的血涂片制作平均分为79.18±8.84,且2016年的平均得分高于2015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疟疾病例发病到就诊所需的时间,报告单位的类型及报告单位是否位于边境地区都影响疟疾病例诊断的质量。结论 2015-2016年云南省疟疾网报病例的诊断质量总体较高,各级诊断水平比较稳定。但是,在消除疟疾阶段,应该探讨以防治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提高为目的的多种方式结合的疟疾防治手段,重视持续加强和保持各地各级疾病防治部门对疟疾的综合防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网报病例 血片 镜检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胡杨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玉海 陈亚宁 +2 位作者 蔡柏岩 接伟光 吕东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以极端干旱区塔里木河下游处于干旱胁迫下的天然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了胡杨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结果表明:处于干旱胁迫下的胡杨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较低,且孢子种类单一,经形态鉴定... 以极端干旱区塔里木河下游处于干旱胁迫下的天然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了胡杨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结果表明:处于干旱胁迫下的胡杨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较低,且孢子种类单一,经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孢子为球囊霉属的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T.H.Nicolson&Gerd.),孢子在土壤中单生、根内生或孢子果内形成;圆形,近圆形,直径150~220μm,浅黄色至黄褐色;孢壁3层,L1和L2无色透明,L3浅黄至黄褐色。连孢菌丝单根,连点漏斗状。胡杨根系内存在丛枝菌根真菌的泡囊结构,分子检测表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胡杨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但是胡杨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及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AM) nested-pcr 多样性 胡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患EMS/AHPNS对虾中检出黄头病毒的一种新株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群 黄倢 +6 位作者 杨昊霖 杨冰 刘笋 王海亮 王勤涛 刘飞 张庆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3-709,共7页
对2012—2013年从河北、福建和广东3个对虾养殖场采集的12份发生疑似早期死亡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EMS/AHPNS)的样品,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套式RT-PCR检测方法以及快速灵敏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检测。三地来源的养殖对虾样品症状均... 对2012—2013年从河北、福建和广东3个对虾养殖场采集的12份发生疑似早期死亡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EMS/AHPNS)的样品,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套式RT-PCR检测方法以及快速灵敏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检测。三地来源的养殖对虾样品症状均表现为肝胰腺颜色变淡,部分出现萎缩,空肠空胃,腹节肌肉略微白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患病对虾肝胰腺血细胞浸润,肝胰腺盲管上皮细胞脱落,继发性细菌感染,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内存在核固缩、破裂和细胞质包涵体。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手册的套式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目的产物的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6.7%,该方法对这些样品的灵敏度可能很低。目的产物测序后经NCBI Blast,与已报道的YHV相似性为76.5%—89%;系统发育树显示这3个来源的样品位于同一个分支,与已知的YHV/鳃联病毒(gill-associated virus,GAV)株均不相同,其亲缘关系与YHV较近,而与GAV较远。用新研发的YHV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YHV强阳性。以上表明患AHPNS的养殖对虾中存在一种YHV的新株型的感染,这也是我国首次检测到YHV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死亡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EMS/AHPNS) 黄头病毒(yellow-head virus YHV) 新株型 nested-pcr 组织病理 检测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空肠弯曲杆菌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振华 张康 +7 位作者 王丽萍 王娟 隋兆峰 王洪伟 罗青平 王建琳 徐建义 邵华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62,共4页
本文对集约化肉鸡场空肠弯曲杆菌流行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1981份样品中,JM地区的肉鸡空肠弯曲杆菌阳性率为6.48%~7.48%,JZ地区的肉鸡空肠弯曲杆菌阳性率为9.45%~9.91%,JN地区的肉鸡空肠弯曲杆菌阳性率为14.6%~16.9%.17种抗菌药... 本文对集约化肉鸡场空肠弯曲杆菌流行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1981份样品中,JM地区的肉鸡空肠弯曲杆菌阳性率为6.48%~7.48%,JZ地区的肉鸡空肠弯曲杆菌阳性率为9.45%~9.91%,JN地区的肉鸡空肠弯曲杆菌阳性率为14.6%~16.9%.17种抗菌药中,对36株肉鸡空肠弯曲菌分离株高度敏感的是:阿米卡星(86.1%)、链霉素(91.7%)、庆大霉素(94.4%)、卡那霉素(83.3%)、阿奇霉素(86.1%)、头孢噻肟(83.3%),另外有3种抗菌药对肉鸡空肠弯曲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分别是红霉素(61.1%)、氨苄西林(78.8%)、青霉素(69.4%),其它临床常用抗菌药对36株肉鸡空肠弯曲杆菌则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JM地区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的耐药谱为7耐至10耐,JZ地区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的耐药谱为8耐至12耐,JN地区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的耐药谱为7耐至11耐.研究结果证明,不同地区肉鸡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和耐药状况呈现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杆曲菌 nested-pcr 监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接伟光 张勇 +3 位作者 蔡柏岩 白莉 王丽阳 李二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7,共4页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其28S rDNA D1/D2区域,并结合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DT-1与土壤真菌(AB...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其28S rDNA D1/D2区域,并结合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DT-1与土壤真菌(AB438763)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为97%;DT-2与Mucor racemosus(Y213713)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为99%。此方法适用于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的鉴定,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真菌 大豆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克隆文库构建法研究番茄根系AMF多样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禛 夏体渊 +4 位作者 张永福 韩丽 陈丽娟 汪颖 尹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328,共6页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取番茄根系样品,CTAB法提取DNA,运用巢式PCR扩增目的片段,获得产物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构建AMF 18S rRNA部分基因克隆文库,随机挑选50个克隆子,从中排除6个假阳性,经ARDRA分析产生了13个差异图谱,测序分析...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取番茄根系样品,CTAB法提取DNA,运用巢式PCR扩增目的片段,获得产物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构建AMF 18S rRNA部分基因克隆文库,随机挑选50个克隆子,从中排除6个假阳性,经ARDRA分析产生了13个差异图谱,测序分析最终确定11个AMF序列。结果表明:文库的Coverage C值高达95.2%,且Rarefaction曲线亦趋于饱和;11个序列与免培养的Glomus属克隆序列相似度较高,代表了本属的不同AMF种类;其中seq1和seq9所代表的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是侵染番茄根系的优势AMF类型;seq3、seq10和seq11均与Glomus属免培养克隆子聚集在一起;而seq2、seq4、seq5、seq6、seq7和seq8间亲缘关系较近,共同聚集在一个分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18S RDNA nested-pcr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丰蜜桔感染黄龙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茜 黄宏明 +4 位作者 廖惠红 方仁 李文信 罗瑞鸿 韦宗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0,共3页
为了解广西南丰蜜桔黄龙病感染情况,在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地采集南丰蜜桔黄龙病疑似样品,对样品按症状分类并记录,然后利用黄龙病亚洲种的16SrDNA特异引物fD1/fD2和OI1/OI2c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结果表明,共... 为了解广西南丰蜜桔黄龙病感染情况,在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地采集南丰蜜桔黄龙病疑似样品,对样品按症状分类并记录,然后利用黄龙病亚洲种的16SrDNA特异引物fD1/fD2和OI1/OI2c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结果表明,共收集了193份南丰蜜桔黄龙病疑似样品,其中,61份为斑驳型黄化,3份为均匀黄化,19份为缺锌状黄化,35份为表现正常,5份为叶脉黄化,70份为其他类型黄化。检出阳性样品共75份,总阳性率为38.9%,96%阳性样品出自非正常叶疑似样品。斑驳型黄化叶、缺锌状黄化叶、其他黄化叶和正常叶疑似样品阳性率分别是82.0%、31.6%、22.9%和8.6%,另两类样品阳性率为0。来自南宁、柳州和桂林的疑似样品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5.0%、36.6%和42.9%。黄龙病已经在广西的南丰蜜桔上发生严重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南丰蜜桔 黄龙病 调查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荣 崔晓艳 +1 位作者 孙广宇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4-198,共5页
采用nested-PCR技术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nested-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特异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1136bp);小麦蓝矮病... 采用nested-PCR技术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nested-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特异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1136bp);小麦蓝矮病植原体(WBD)与16Sr组中的各亚组代表植原体亲缘关系均达到96%以上,其中与三叶草变叶病植原体(CPh株系)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7%,归为翠菊植原体(CandidatusPhytoplasmaasteris)16Sr-C亚组,该结果与以前报道的利用16SrDNA的分组结果一致,从亚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了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ted-pcr 系统发育 小麦蓝矮病 翠菊植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人工感染绵羊蓝舌病病毒
19
作者 马洪超 孙淑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0年第2期20-22,共3页
实验采用6只绵羊分成3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BHK21细胞上清液,另二组分别接种BTV10和中国分离株Z1株,攻毒定期采血提取抗原并提取病毒RNA,同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普通PCR、Nested-PCR试验。结果在整个... 实验采用6只绵羊分成3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BHK21细胞上清液,另二组分别接种BTV10和中国分离株Z1株,攻毒定期采血提取抗原并提取病毒RNA,同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普通PCR、Nested-PCR试验。结果在整个攻毒期间,琼脂扩散方法检测不到抗原,普通PCR方法只能在攻毒后12d~15d测得抗原,而Nested-PCR在攻毒后6d即可测得病毒RNA,并且可一直持续到30d。试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nested-pcr 琼脂扩散试验 绵羊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检测和区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尹燕博 吴国平 +3 位作者 孙淑芳 何后军 吴时友 蒋正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3,共3页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PRCV)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在S基因 (纤突蛋白基因 ) 5′端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P3 /P4,该对引物在TGEV扩增跨幅约为 2 .4kb ;而PRCV由于在此区域存在一约 0 .6kb碱基缺失 ,扩增跨幅...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PRCV)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在S基因 (纤突蛋白基因 ) 5′端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P3 /P4,该对引物在TGEV扩增跨幅约为 2 .4kb ;而PRCV由于在此区域存在一约 0 .6kb碱基缺失 ,扩增跨幅约为 1.8kb。用引物P3 /P4对TGEVMiller株、Purdue株和PRCVAR310株分别进行RT_PCR ,根据RT_PCR扩增片段大小可以直接区分TGEV和PRCV。用引物P3 /P4与引物P1/P2 作Nested_PCR ,提高了该RT_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EV PRCV RT-PCR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