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7)Np、^(238)Pu和^(24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书绅 倪世伟 +5 位作者 郭择德 程萍 王志明 韩新生 姚来根 蔡匀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7-355,共9页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验在喷淋 ( 5 .5~ 5 .6mm/d)条件下进行。对于2 37Np在土柱内垂向分布和迁移速度 ,实验期间用γ谱仪进行柱外直接测量。同时在实验进行 1 0 73d和 665d后分别对 1 #和 2 #土柱中的2 37Np、2 38Pu和2 4 1Am进行解体取样测量。经 1 0 73d ,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 1 #柱内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3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3 .0 3× 1 0 - 3、2 .3 3× 1 0 - 4和 2 .3 3× 1 0 - 4cm/d。经 665d后 2 #柱内三种核素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1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1 .88×1 0 - 3、3 .76× 1 0 - 4和 3 .76× 1 0 - 4cm/d。2 37Np、2 38Pu和2 4 1Am三种核素的比活度分布质心在 1 #和 2 #柱内分别向下迁移 2 .79、0 .73、-0 .0 9cm和 1 .48、0 .41、-0 .2 7cm ;在 1 #( 1 0 73d)和 2 #( 665d)柱内2 37Np、2 38Pu和2 4 1Am垂向扩散参数σx(t)分别为 1 .2 9× 1 0 - 3、9.86× 1 0 - 4、5 .0 3× 1 0 - 4和 2 .0 0× 1 0 -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1AM ^237NP 延迟系数 核素迁移 迁移速度 核素比活度 包气带 土柱 扩散参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237)Np在石英砂柱中迁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旭东 刘志辉 +1 位作者 游志均 李祯堂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3-387,402,共6页
采用阶梯法和脉冲法分别将腐殖酸和2 37Np注入石英砂柱中 ,研究了腐殖酸存在时对2 37Np迁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流量为 0 .0 8mL/min的情况下 ,腐殖酸浓度从 0增大至 1 0mg/L时 ,2 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加快 ,浓度继续升高到 2 0mg/L... 采用阶梯法和脉冲法分别将腐殖酸和2 37Np注入石英砂柱中 ,研究了腐殖酸存在时对2 37Np迁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流量为 0 .0 8mL/min的情况下 ,腐殖酸浓度从 0增大至 1 0mg/L时 ,2 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加快 ,浓度继续升高到 2 0mg/L、5 0mg/L后未见显著变化 ;2 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滞留因腐殖酸的存在而有减轻趋势 (从无腐殖酸时的 8.3 %到HA为 5 0mg/L时的 5 .0 % )。滞留在石英砂柱中的2 37Np ,除了与吸附在石英砂上的腐殖酸结合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 升高 HA 迁移 减轻 阶梯 影响研究 ^237NP 腐殖酸 石英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37)Np中分离高纯度的^(233)Pa的新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郑爱榕 施文远 黄奕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9-72,共4页
一、引言^(231)Pa是AcU(^(235)U)天然放射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海洋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素。但可作为^(231)Pa分离用的产额示踪剂的核素只有^(233)Pa,它是β-γ发射体,半衰期短(27.0 d)。因此如果能够简便... 一、引言^(231)Pa是AcU(^(235)U)天然放射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海洋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素。但可作为^(231)Pa分离用的产额示踪剂的核素只有^(233)Pa,它是β-γ发射体,半衰期短(27.0 d)。因此如果能够简便地制得示踪剂^(233)Pa,对^(231)Pa年代学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对镤化学和放射化学的研究无疑是个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233 237 分离 放射性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Sr、^(237)Np、^(238)Pu和^(241)Am在含水层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择德 李书绅 +3 位作者 邓安 杨端节 程金茹 刘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的地下研究设施内进行了 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实验用的非扰动原状土柱取自地下研究设施内的含水层 ,实验用水为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场含水层介质对 2...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的地下研究设施内进行了 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实验用的非扰动原状土柱取自地下研究设施内的含水层 ,实验用水为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场含水层介质对 2 3 8Pu和 2 41Am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对 2 3 7Np的吸附能力相对次之 ,对 90 Sr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水流速为 6 .13cm/ d条件下 ,经过 5 2 7.5天 ,各核素的活度浓度峰分别迁移了 16 cm(90 Sr)、3.9cm(2 3 7Np)、小于 0 .2 cm(2 3 8Pu和 2 41Am)。采用核素二维迁移方程和本文提出的核素从源层释放的洗脱模型对浓度分布进行了拟合 ,得到了核素迁移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90 237 钚238 镅241 核素迁移 模拟实验 含水层 安全评价 放射性废物 近地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镎-237放射性活度标准溶液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灿生 王孝荣 +4 位作者 陈细林 汪建清 陈云东 王效英 朱国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为了给乏燃料后处理工艺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合适的237Np标准溶液,研制了以0.5 mol/L HNO3为介质的镎-237放射性活度标准溶液。以工厂的氧化镎作原料,经原料提纯→纯度鉴定→配成硝酸溶液→放置陈化→分装→火封→称重→均匀性检验→稳... 为了给乏燃料后处理工艺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合适的237Np标准溶液,研制了以0.5 mol/L HNO3为介质的镎-237放射性活度标准溶液。以工厂的氧化镎作原料,经原料提纯→纯度鉴定→配成硝酸溶液→放置陈化→分装→火封→称重→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最后进行定值。按取样规则取样品数,最小取样量为10 mg溶液,用4πα(PC)法测量,数据经方差检验法处理表明样品是均匀的。样品存放1 a,用4πα(PC)法测量和检查,证明样品是稳定的。定值是用4πα(PC)、4πα(LS)和2πα屏栅电离室等3种不同方法,经5个不同实验室测量比对,并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验测试后定值为:(1 702±35)Bq/g,(α=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镎-237 放射性活度 标准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与^(233)Pa的分离和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郭一飞 刘秀琴 +1 位作者 梁俊福 焦荣洲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多孔高硅氧玻璃作吸附柱 ,研究了在 8mol/LHNO3介质中2 37Np与子体2 33Pa的分离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用H2 SO4 解吸2 33Pa ,能使2 37Np与2 33Pa定量分离。2 37Np和2 33Pa的放化回收率分别为 99%~ 10 1%和 99%~ 10 3% ,方法的相... 采用多孔高硅氧玻璃作吸附柱 ,研究了在 8mol/LHNO3介质中2 37Np与子体2 33Pa的分离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用H2 SO4 解吸2 33Pa ,能使2 37Np与2 33Pa定量分离。2 37Np和2 33Pa的放化回收率分别为 99%~ 10 1%和 99%~ 10 3%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和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高硅氧玻璃 分离 测定 钯233 2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在膨润土中表观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9
7
作者 姚军 苏锡光 +1 位作者 龙会遵 范显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在大气和低氧条件下使用静态背对背扩散法测定了237Np在红泉膨润土中表观扩散系数Da值。实验结果如下:大气条件下237Np在混合型、Ca 型、Mg 型膨润土中的Da值分别为3 9×10-13,5 6×10-13,8 4×10-13m2/s;低氧条件下相应的D... 在大气和低氧条件下使用静态背对背扩散法测定了237Np在红泉膨润土中表观扩散系数Da值。实验结果如下:大气条件下237Np在混合型、Ca 型、Mg 型膨润土中的Da值分别为3 9×10-13,5 6×10-13,8 4×10-13m2/s;低氧条件下相应的Da值分别为3 4×10-13,4 7×10-13,3 1×10-13m2/s。在大气条件下以混合型膨润土为例,使用扩散池方法测得237Np的表观扩散系数Da值为8 2×10-12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深地质处置 高放废物 放射性核素 237 膨润土 表观扩散系数 静态背对背扩散法 地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中微量^(237)Np的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孝荣 林灿生 +3 位作者 刘峻岭 朱国辉 王效英 李金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0,25,共6页
建立了准确测定常量铀中微量镎的方法。方法包括萃取色层法分离和质谱法测量。对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全程Np的回收率 >80 % ,对U的去污因子DF >1× 10 6。用该法成功地测定了后处理流程台架温实... 建立了准确测定常量铀中微量镎的方法。方法包括萃取色层法分离和质谱法测量。对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全程Np的回收率 >80 % ,对U的去污因子DF >1× 10 6。用该法成功地测定了后处理流程台架温实验水相铀产品中2 3 7Np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色层 质谱 铀产品 分析 分离 237 核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在黄土上的吸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旭东 游志均 +2 位作者 刘志辉 张华 李祯堂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3-226,230,共5页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237Np在黄土上的吸附比,开展了去除特定物相(包括碳酸盐、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有机质)后黄土对237Np的吸附,以及地下水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黄土吸附237Np影响的研究,并采用连续提取程序对吸附了237Np的黄土进行了分析...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237Np在黄土上的吸附比,开展了去除特定物相(包括碳酸盐、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有机质)后黄土对237Np的吸附,以及地下水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黄土吸附237Np影响的研究,并采用连续提取程序对吸附了237Np的黄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237Np在黄土上的吸附较强,其吸附比为854mL/g;黄土中碳酸盐相对吸附的贡献最大,大体可据之对黄土吸附237Np的能力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黄土 氢氧化物 离子强度 连续提取 碳酸盐相 吸附比 静态法 有机质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桑品种育151、育237的育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晓霞 施炳坤 +5 位作者 潘一乐 夏明炯 章和生 张美波 吴朝吉 王登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杂交方法育成早生桑品种育151、育237,具有发芽早、产叶量高,叶质较优、抗黄化型萎缩病较强等特性,发芽期比早青桑捉早2-3天.比湖桑32号早8天左右.产叶量提高6-41%.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早生桑 育151 237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ulopsis sp.ERY237产赤藓糖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海洲 叶娴 +2 位作者 侯汉学 邱立忠 王希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79,共5页
以Torulopsis sp.ERY237作为出发菌株,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菌种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赤藓糖醇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结... 以Torulopsis sp.ERY237作为出发菌株,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菌种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赤藓糖醇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300,玉米浆3.5,C_([Cu^(2+)])1.5,C_([Mn^(2+)])10;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自然,温度30℃,装液量50 mL/500 mL,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132 h赤藓糖醇产量达87.8 g/L,是优化前产量的1.9倍,发酵时间缩短了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发酵 Torulopsis sp.EYR2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铀溶液中^(237)Np含量的γ谱法测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兆武 章泽甫 +4 位作者 李光华 唐培家 赵志强 何周国 何建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研究建立了γ谱法直接测定大量铀溶液中2 3 7Np的方法。利用2 3 7Np在 86keV附近的γ射线峰扣除其子体2 3 3 Pa的影响 ,可以定量测定2 3 7Np。铀溶液中的大量铀对 86keV附近的γ射线有较强吸收 ,86keV附近峰面积的对数与铀浓度呈线性关... 研究建立了γ谱法直接测定大量铀溶液中2 3 7Np的方法。利用2 3 7Np在 86keV附近的γ射线峰扣除其子体2 3 3 Pa的影响 ,可以定量测定2 3 7Np。铀溶液中的大量铀对 86keV附近的γ射线有较强吸收 ,86keV附近峰面积的对数与铀浓度呈线性关系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线性 ,对铀的影响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Γ谱 分析 铀溶液 237 核燃料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中国和日本膨润土中迁移的野外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书绅 范智文 +3 位作者 孙庆红 张勇 王志明 冯声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从1997年6月25日到2000年7月11日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在天然降雨和人工喷淋(15 mm/d)两种条件下,在包气带黄土中进行了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中国膨润土和日本膨润土中迁移的野外试验。试块由膨润土和砂子以质量比为15∶85... 从1997年6月25日到2000年7月11日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在天然降雨和人工喷淋(15 mm/d)两种条件下,在包气带黄土中进行了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中国膨润土和日本膨润土中迁移的野外试验。试块由膨润土和砂子以质量比为15∶85组成,试块大小为150 mm×150 mm。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条件下,核素在两种膨润土试块中分布状态和变化趋势相似,238Pu和241Am在3 a内没有明显移动,237Np和90Sr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分布曲线有所展宽;在人工喷淋条件下经1 106 d后,237Np和90Sr在试块内分别向下迁移1.5 mm和2.0 mm,呈现出扩散为主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238PU ^241AM ^90SR 膨润土 野外迁移试验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黑麦新品种——中饲237 被引量:8
14
作者 武婷 孙元枢 武之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中饲237小黑麦 粮饲兼用型 特征特性 选育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V)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军 苏锡光 +1 位作者 龙会遵 范显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114,共5页
以甘肃红泉膨润土为预选的缓冲、回填材料,研究了核素237Np在该材料中的吸附行为。在大气和低氧(氧含量低于5×10-6mol/mol的Ar气气氛)两种条件下,分别测定了237Np在混合型、Mg 型、Ca 型三种膨润土上的吸附分配比Kd值;并以混合型... 以甘肃红泉膨润土为预选的缓冲、回填材料,研究了核素237Np在该材料中的吸附行为。在大气和低氧(氧含量低于5×10-6mol/mol的Ar气气氛)两种条件下,分别测定了237Np在混合型、Mg 型、Ca 型三种膨润土上的吸附分配比Kd值;并以混合型膨润土为例,研究了pH值和CO2-3浓度对Kd值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大气条件下,237Np在混合型、Mg 型、Ca 型膨润土上的吸附分配比Kd分别为:47.3,52.0,42.4mL/g;低氧条件下分别为:89.3,38.8,29.0mL/g;(2)低氧条件下,混合型膨润土在最终pH<9.2时,随着pH的升高,Kd值增大,在pH=9.2时,出现最大值;(3)在大气和低氧两种条件下,在Np(V)的浓度低于NaNpO2CO3的溶解度时,随着CO2-3浓度增加Kd值减小。结果表明,混合型膨润土对Np(V)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V) 膨润土 吸附行为 核电工业 放射性废物 安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发酵液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甄静 李冠杰 +4 位作者 杜志敏 王继雯 杨文玲 巩涛 赵俊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利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研究生物强化(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对污染土壤中3种多环芳烃(PAHs)[Phenanthrene、Pyrene和Benzo[a]pyrene(BaP)]的降解效... 【目的】利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研究生物强化(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对污染土壤中3种多环芳烃(PAHs)[Phenanthrene、Pyrene和Benzo[a]pyrene(BaP)]的降解效果,为该菌株在PAHs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7个处理土壤(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的Phenanthrene、Pyrene和BaP污染土壤分别标记为PheBA、PyrBA和BaPBA,接种灭菌发酵液的污染土壤分别标记为Phe、Pyr和BaP,原始土壤标记为CK)中3种PAHs含量,利用ABTS法检测土壤中漆酶活性,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修复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菌株T.hirsuta zlh237在3种PAHs污染土壤中均能生长,接种菌株发酵液15 d后,3种PAHs均有一定降解,其中BaP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33.99%;且菌株T.hirsuta zlh237在3种污染土壤中均能分泌漆酶。高通量测序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后,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0.05),不同处理土壤样品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排序均为:PheBA>PyrBA>BaPBA>CK>Phe>Pyr>BaP。Beta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能改变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在门分类水平上,污染土壤样品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在属分类水平上,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的污染土壤样品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菌属,接种灭菌发酵液的污染土壤Phe和Pyr样品中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而BaP样品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结论】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在PAHs污染土壤中能分泌漆酶,对3种PAHs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且能改变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对PAHs污染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 发酵液 生物强化 多环芳烃 降解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核素^(237)Th递次衰变曲线分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伟生 袁双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按照合成新丰中子核 ̄(237)Th的实验数据处理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数值方法和计算机程序,采用非迭代方法和随机搜索优化方法分解递次衰变曲线,得到了 ̄(237)Th的半衰期,有关结果检验并支持了实验中合成 ̄(237)Th... 按照合成新丰中子核 ̄(237)Th的实验数据处理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数值方法和计算机程序,采用非迭代方法和随机搜索优化方法分解递次衰变曲线,得到了 ̄(237)Th的半衰期,有关结果检验并支持了实验中合成 ̄(237)Th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 优化方法 衰变 曲线分解 半衰期 2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9)Pu,^(241)Am在膨润土和矿物上的吸附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继述 夏德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2,共4页
一、引言 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膨润土因其具有低渗透率、高吸附容量和塑性被公认为最有希望的候选回填材料。按照多层屏障概念,用膨润土作为工程屏障需要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化学屏障性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求它对废物处置中普... 一、引言 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膨润土因其具有低渗透率、高吸附容量和塑性被公认为最有希望的候选回填材料。按照多层屏障概念,用膨润土作为工程屏障需要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化学屏障性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求它对废物处置中普遍关心的核素(长寿命的锕系核素及裂变产物)有高的阻滞能力。很明显这主要取决于膨润土本身的矿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237 钚239 镅241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409窟、237窟男供养人像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任怀晟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103,共13页
以敦煌莫高窟409窟为代表的男供养人像是西夏皇帝还是回鹘可汗,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持回鹘可汗观点的学者以男供养人的袍、冠造型,同窟女供养人服饰样式以及通过技术手断提取出的题记为依据。然而409窟男供养人的服饰与新疆地区回鹘贵族... 以敦煌莫高窟409窟为代表的男供养人像是西夏皇帝还是回鹘可汗,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持回鹘可汗观点的学者以男供养人的袍、冠造型,同窟女供养人服饰样式以及通过技术手断提取出的题记为依据。然而409窟男供养人的服饰与新疆地区回鹘贵族存在明显差异,并非回鹘族群的专属服饰;女供养人虽着回鹘装,但不足以推证该男供养人为回鹘人;“国之狮王”题记存在诸多疑点。本文以妆容为切入点,发现409窟男供养人像没有高昌回鹘供养人披发、“卷发深目,眉修而农,自眼睫而下多虬髯”的回鹘人种特征,而是无须、束发、圆面、直鼻梁的形象,这符合西夏党项面容特点及其拔除胡须的习俗。同时通过文献与图像比对的方式,进一步解释服饰款式、仪仗等问题,笔者最终判定409窟、237窟男供养人画像为西夏皇帝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西夏 莫高窟409窟 237 男供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和^(238)Pu在黄土地下水中迁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敏丽 王金生 +1 位作者 李书绅 王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80,共4页
为了探索超铀核素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低中放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库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黄土试验场对237Np和238Pu进行了现场示踪试验,采用非平衡吸附模式的NESOR程序模拟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含水层厚度6m以上更新世(... 为了探索超铀核素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低中放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库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黄土试验场对237Np和238Pu进行了现场示踪试验,采用非平衡吸附模式的NESOR程序模拟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含水层厚度6m以上更新世(Q3)马兰黄土中,土壤颗粒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土壤颗粒以0.2~0.02mm为主的砂质黏壤土,干容重1.623t/m3,pH=8左右,总孔隙度0.42,阳离子交换容量12.17~28.26meq/100g的条件下,获得试验场黄土的纵向弥散度aL值为0.20~27.5cm,横向弥散度aT为0.05~1.0cm; 237Np的分配系数Kd值为198~451mL/g,238Pu的Kd值为450~1198mL/g;非平衡速率参数a范围为0.014~0.35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238PU 黄土 地下水 数值模拟 超铀核素 放射性固体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