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
1
作者 尚新芳 孟令雷 +2 位作者 任少辉 李少腾 高凤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在MSCT和钼靶X线中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和钼靶X线均可较好地显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特征;160例乳腺肿块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共62例良性肿块和98例恶性肿块;采用MSCT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86例,良性肿块74例;采用钼靶X线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78例,良性肿块82例;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纤维腺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SCT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83.67%)、特异度(93.55%)、阳性预测值(95.35%)、阴性预测值(78.38%)以及准确率(87.50%)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MSCT和钼靶X线均可用于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但MSCT相比于钼靶X线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梦莉 赵艳萍 +2 位作者 马焱 马尔克亚·卡马力拜克 李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2-957,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11例经手术病理及BRCA检测确诊的EOC患者,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90,35例BRCA突变(+)及55例BRCA突变(-)]与测试集[n=2...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11例经手术病理及BRCA检测确诊的EOC患者,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90,35例BRCA突变(+)及55例BRCA突变(-)]与测试集[n=21,8例BRCA突变(+)及13例BRCA突变(-)]。采用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LR)分析临床及CT资料,筛选EOC患者BRCA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基于静脉期CT提取及筛选病灶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并分别以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LR建立机器学习(ML)模型并选择其中最优者,基于Radscore联合独立预测因素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人附睾蛋白4为EOC患者BRCA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8、0.742。RF、SVM、LR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26、0.763、0.860,在测试集分别为0.708、0.750、0.700,以SVM模型为最优ML模型。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9、0.783,其在训练集的AUC高于临床模型(P=0.022);其余模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大于0.15时,联合模型的临床价值高于临床及SVM模型。结论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能有效预测EOC患者BRCA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腺癌易感基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丹丹 楼云龙 林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基于乳腺癌相关代谢参数建立无创性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3月30日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158例,获取乳腺癌原发灶代谢参数[最... 目的基于乳腺癌相关代谢参数建立无创性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3月30日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158例,获取乳腺癌原发灶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TLG)]、腋窝摄取最高淋巴结SUVmax(SUVmax ALN)、腋窝淋巴结短径及临床相关指标[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M阳性组[ALNM(+)]和ALNM阴性组[ALNM(-)],分析两组间各参数的关系,筛选出最佳影响因素,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两组间乳腺癌原发灶的TLG、代谢体积、腋窝淋巴结短径及SUVmax AL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4~-1.812,P均<0.05),而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原发灶SUVmax及SUV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原发灶的TLG及SUVmax ALN可作为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这两个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为Logit(P)=0.142+0.443×SUVmax ALN-0.013×TLG。以TLG及SUVmax ALN构建的ALNM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 0.691~0.841,P<0.001)。结论乳腺癌原发灶的TLG及SUVmax ALN可作为独立预测乳腺癌ALNM的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LNM,该非侵入性的方法在临床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淋巴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3
4
作者 LI Pengqiang LIU Nianjun +5 位作者 ZHANG Yanli WANG Yanfei LAN Jinhui REN Huling DOU Yu LEI Junq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is a new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tector being able to obtain both images similar to true plain and spectral images in one time scanning.The reconstructed multi-paramet...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is a new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tector being able to obtain both images similar to true plain and spectral images in one time scanning.The reconstructed multi-parameter spectral images can not only improve image quality,enhance tissue contrast,increase the visualization and detection ability of occult lesions,but also provi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esions,so as to provide more imaging inform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diagnostic basis.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neoplasm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 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湘 徐文贵 +3 位作者 马文超 宋秀宇 戴东 朱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8-391,共4页
目的:通过与CT对比,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PET-C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 目的:通过与CT对比,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PET-C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及最长径≥1.0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在PET-CT图像上,分别以目测腋窝淋巴结出现^(18)F-FDG异常放射性浓聚为判定淋巴结阳性的标准(D标准)及半定量分析法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1.0为判定淋巴结转移标准(E标准)。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结果:乳腺癌患者腋窝阳性与阴性淋巴结在大小及SUV_(max)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诊断标准中,以PET-C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及与病理吻合度Kappa值最高,其中A标准灵敏度最高(59.3%)而特异度最低(83.5%);B标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8.2%、72.7%),而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低(27.1%、88.4%);C标准各项诊断指标相对较差,无突出项;PET-CT图像目测与半定量诊断结果相同,其诊断准确性(90.1%)、阴性预测值(92.5%)均优于单独CT诊断,且与病理诊断吻合度较好(Kappa值为0.57),在诊断灵敏度(55.9%)、特异度(96.1%)及阳性预测值(71.7%)方面与单独CT比较也具较高诊断价值,阳性组SUV_(max)较阴性组明显为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影像方法在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是一种直观有效的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与MRI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继红 丁军 +2 位作者 徐松柏 王显荣 付卫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6-749,共4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9例怀疑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d内进行PET/CT、MRI检查及得到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18 F-FDG PET/CT和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9例怀疑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d内进行PET/CT、MRI检查及得到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18 F-FDG PET/CT和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在2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0例。MRI评价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0%、66.7%和79.3%,PET/C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0%、88.9%和89.6%,PET/CT诊断准确度要高于乳腺MRI,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PET/CT通过全身显像还显示了未预测到的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及骨转移3例。结论:在乳腺癌原发灶诊断准确性方面,PET/CT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揭示远处转移、准确分期以指导临床治疗方面,PET/CT要优于乳腺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科 傅健飞 +1 位作者 楼菁菁 刘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68个疑似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经临床确诊乳腺癌骨转移的55个病灶中:MSCT诊断的敏感度为78.2%(4... 目的:探讨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68个疑似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经临床确诊乳腺癌骨转移的55个病灶中:MSCT诊断的敏感度为78.2%(43/55),特异性为92.3%(12/13),准确性为80.9%(55/68);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敏感度为96.4%(53/55),特异性为76.9%(10/13),准确性为92.6%(63/68)。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光束乳腺CT在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欣 苏丹柯 +5 位作者 康巍 金观桥 刘宇 郑仲涛 蒙丽宇 黄富玲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扫描技术在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行CBB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24例(共40个病灶),其中良性组9例(12个病灶),恶性组15例(28个病灶)。统计平扫、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 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扫描技术在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行CBB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24例(共40个病灶),其中良性组9例(12个病灶),恶性组15例(28个病灶)。统计平扫、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分析比较良、恶性组增强形态学征象及时间-密度曲线特点,统计分析平扫未检出组与检出组病灶最大径、良性组和恶性组增强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40个病灶平扫检出率和增强检出率分别为23/40、40/40,平扫检出组病灶最大径>未检出组(2.76±1.54cm vs 1.31±0.58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不同,良性组以缓慢上升和缓慢平台型为主(10/12),恶性组以中等/快速平台型和快速流出型为主(24/28)。恶性组增强第1期CT值和增强1期强化率高于良性组(190.86±59.80Hu vs 120.77±59.78Hu;151.00%±1.17 vs 19.41%±0.15),而增强2期强化率低于良性组(-2.95%±0.13 vs 16.56%±0.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3个增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94、0.217(增强1期强化率诊断效能最高,最佳诊断阈值53.81%)。结论:CBBCT增强检查较平扫能提高病变检出率且增强形态学征象及增强参数有助于提高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三苯氧胺致脂肪肝36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涛 李辛 +1 位作者 胡鸿涛 黎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分析口服三苯氧胺导致脂肪肝的CT表现和发生机制,提高对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乳腺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致脂肪肝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36例脂肪肝患者中,轻度脂肪肝20例(55.5%),中... 目的:分析口服三苯氧胺导致脂肪肝的CT表现和发生机制,提高对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乳腺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致脂肪肝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36例脂肪肝患者中,轻度脂肪肝20例(55.5%),中度脂肪肝11例(30.6%),重度脂肪肝5例(13.9%);以CT表现分型:弥漫性脂肪肝31例(86.1%),局灶性脂肪肝5例(13.9%);治疗过程中36例患者有6例(16.7%)出现转氨酶升高,其中4例停药后复查,肝功能均正常;8例停药后复查的脂肪肝患者中6例好转,2例恢复正常。结论:苯氧胺可诱导脂肪肝的发生,以轻度弥漫性脂肪肝最为多见,临床医生应认识到这种副作用,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脂肪肝 三苯氧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文静 张伟 +3 位作者 姚立辉 韩露 王慧颖 辛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怀疑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32~79岁,平均52.7岁,所有患者乳腺原发病灶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2例...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怀疑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32~79岁,平均52.7岁,所有患者乳腺原发病灶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1例,叶状肿瘤1例,余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7例复发,34例转移,局部复发病灶的SUVmax从3.64到18.70,平均SUVmax为8.04。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88.89%,诊断准确度为94.83%,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94.1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准确诊断乳腺癌复发及转移,能为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联合^(99m)Tc-MDP显像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春燕 高树兴 +3 位作者 刘晓杰 张志刚 丁育松 蒋灵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在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早期随访中,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3年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在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早期随访中,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3年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转移31例,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4.2%、92.0%、85.2%;CT显像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1%、88.0%、76.5%;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诊断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5%、92.0%、92.6%。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对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患者的早期随访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癌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脱氧葡萄糖 M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鲁胜男 冯彦林 +3 位作者 李雯 王颖 冼伟均 杨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早期变化能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方法:61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在NAC前、NAC第1疗程结束后及NAC第2疗程结束后行18F-...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早期变化能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方法:61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在NAC前、NAC第1疗程结束后及NAC第2疗程结束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计算病灶的SUVmax的变化率(ΔSUVmax1%、ΔSUVmax2%)。手术后病理评价是否达到pCR,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估ΔSUVmax1%、ΔSUVmax2%预测pCR的效能。结果:pCR组ΔSUVmax1%、ΔSUVmax2%下降率均大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根据ROC曲线得到ΔSUVmax1%最佳预测pCR阈值为40.5%(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67.7%);ΔSUVmax2%最佳预测pCR阈值为56.5%(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57.1%);ΔSUVmax1%、ΔSUVmax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20(P分别为0.003、0.001),两者预测pCR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Luminal型乳腺癌pCR组的ΔSUVmax1%、ΔSUVmax2%与非pC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41、0.005);非Luminal型乳腺癌pCR组的ΔSUVmax1%与非pC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而在第2疗程结束后pCR组与非p CR组的ΔSUVmax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NAC早期(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即可预测pCR,指导个体化治疗;对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只有ΔSUVmax1%可以预测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3 位作者 刘军 谭泽兵 李代强 孙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2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PI后,切除肿瘤标本53个,以免疫组化法评价癌(28个)、良性实质肿瘤(25个)、癌旁无浸润腺体(26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PI后,切除肿瘤标本53个,以免疫组化法评价癌(28个)、良性实质肿瘤(25个)、癌旁无浸润腺体(26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实质肿瘤的MVD与VEGF呈正相关(r=0.82,P<0.05),且时间-密度曲线(TDC)为流出型和平台型的MVD高于流入型和平坦型(F=6.47,P<0.01),乳腺癌的MVD高于良性实质肿瘤及癌旁正常腺体(t=17.67、15.99,P<0.05)。乳腺癌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增强平均值(AV)、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与MVD呈正相关(r=0.44、0.46、0.50、0.49、0.52、0.47,P<0.05)。结论 MSCTPI是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活检定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雪艳 段钰 于丽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表现,在PET/CT图像上分别测量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短径和最大...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表现,在PET/CT图像上分别测量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短径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利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并评估其对ALN转移的诊断效能。另外,应用χ2检验比较PET/CT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ALN转移上的诊断效能。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ALN转移29例。以患者为单位和以病灶为单位,PET/CT诊断A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21%、84.21%、89.23%、80.00%、85.52%和61.68%、98.26%、94.96%、82.81%、85.55%;PET/CT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ALN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短径和SUVmax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5 mm(敏感度为66.82%,特异度为89.30%,准确率为81.49%)和1.1(敏感度为91.12%,特异度为95.27%,准确率为93.83%),其中SUVmax曲线下面积更大;以同时满足淋巴结短径≥6.5 cm和SUVmax≥1.1为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0.46%、99.00%和82.14%。结论:^(18)F-FDG PET/CT对于乳腺癌ALN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以患者为单位,灵敏度较高,而以病灶为单位,灵敏度略低;PET/CT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ALN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以SUVmax≥1.1作为判断乳腺癌ALN转移的标准,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下穿刺不同体模模拟乳腺肿物活检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康巍 赵欣 +4 位作者 刘宇 郑仲涛 蒙丽宇 钟武宁 苏丹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一体模深部与浅部穿刺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硅胶乳腺穿刺准确率为92.50%(37/40),土豆为81.25%(78/96),茄子为72.92%(70/96),芒果为61.54%(32/52)。结论CBBCT引导下体模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高,以煮熟土豆性价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原发乳腺癌患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囡 范洋 +5 位作者 翟士桢 周妮娜 于江媛 张岩 赵伟 杨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原发乳腺癌治疗后患者174例,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由3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以病理结果或随访1年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74例患者中确诊复发...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原发乳腺癌治疗后患者174例,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由3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以病理结果或随访1年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74例患者中确诊复发转移72例,无复发转移64例,第二原发癌38例。18 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116例(复发转移69例、第二原发癌38例、假阳性9例),显像阴性者58例(无复发转移55例,假阴性病例3例)。18 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97.91%vs 72.73%,特异度85.94%vs 57.81%,准确率93.10%vs67.24%,假阴性率2.73%vs 27.27%,假阳性率14.06%vs 42.19%,阳性预测值92.24%vs 74.77%,阴性预测值94.83%vs 55.22%,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原发病变部位、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不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或排除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还可帮助发现第二原发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转移 18F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影像检查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7
作者 汪秀玲 吴笑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结合典型病例及图像,综述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重点探讨PET及PET与CT的融合图像对乳腺癌及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应用。
关键词 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成像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谭艳娟 包凌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乳腺癌是危害全球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瘤体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其中非肿块型主要见于早期乳腺癌,乳腺影像学检查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钼靶... 乳腺癌是危害全球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瘤体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其中非肿块型主要见于早期乳腺癌,乳腺影像学检查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影、MRI、CT及PET/CT等乳腺影像技术)的影像表现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MTV、TLG联合SUV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倩 辛军 李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18)F-FDG PET/CT显像MTV、TLG、SUVmax、SUVmean及SUVpeak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8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测定MTV、TLG及SUVmax、SUVpea... 目的:探讨应用^(18)F-FDG PET/CT显像MTV、TLG、SUVmax、SUVmean及SUVpeak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8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测定MTV、TLG及SUVmax、SUVpeak及SUVmean,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上述代谢指标同乳腺癌原发灶大小、转移情况及病理免疫组化及相关受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较高T级别肿瘤各代谢指标值较高,各代谢指标在T2~T4与T0~T1级别两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或脏器转移(N1~N3及M1)的癌灶的各代谢值高于无转移(N0及M0)肿瘤,其中MTV及TLG值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及p53指数与各代谢值均无相关性,但Ki67高表达肿瘤较之低表达者代谢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代谢指标值与乳腺癌相关受体ER、PR及HER-2的表达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者的组合能比较全面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及侵袭力,MTV及TLG是其中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CT在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琳 高再荣 +3 位作者 张永学 贾清 吴志坚 常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89-692,共4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分析肿瘤病灶摄取FDG的程度...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分析肿瘤病灶摄取FDG的程度,并参考近期病理检查及CT结果。结果:27例复发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有局部转移,PET/CT显像和CT检查灵敏度分别为96.30%,62.96%,PET/CT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247,P<0.05)。14例患者行PET/CT双时相检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确诊为转移的9例患者,SUV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定性、定位准确性更高,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