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紫外线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7-885,共9页
为探究强辐射中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菹草置于4种不同辐射处理下,分别为:仅光合有效辐射(PAR)、PAR+UV-A辐射、PAR+UV-B辐射、PAR+UV-A+UV-B辐射,每天辐射8 h,共处理28 d,分别测定... 为探究强辐射中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菹草置于4种不同辐射处理下,分别为:仅光合有效辐射(PAR)、PAR+UV-A辐射、PAR+UV-B辐射、PAR+UV-A+UV-B辐射,每天辐射8 h,共处理28 d,分别测定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含量(MDA),并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UV-B辐射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UV-A辐射在短期内对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但长期无显著影响;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在UV-A、UV-B联合处理及UV-B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单独UV-A作用下,这些指标略高于对照组;UV-B辐射还促进了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增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对菹草生长有明显的伤害作用,UV-A长期辐射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远小于UV-B辐射的伤害作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联合作用时,UV-A对UV-B辐射无显著协同和减缓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了解春末夏初菹草在强辐射下的生理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抗氧化酶系统 丙二醛 活性氧自由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对空桶燃烧室内液态煤油旋转爆轰传播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乐乐 韩新培 +3 位作者 肖强 白桥栋 郑权 翁春生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1,共11页
旋转爆轰发动机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空天动力装置,是当前航空航天推进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以液态煤油为燃料、富氧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改变富氧空气中的氧含量和当量比,开展氧含量对空桶燃烧室内液态煤油旋转爆轰传播特性影响的实... 旋转爆轰发动机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空天动力装置,是当前航空航天推进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以液态煤油为燃料、富氧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改变富氧空气中的氧含量和当量比,开展氧含量对空桶燃烧室内液态煤油旋转爆轰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在文献[15]的环形燃烧室研究基础上进行。借助空桶燃烧室将常温条件下液态煤油富氧空气旋转爆轰波稳定传播所需的氧含量成功降低至0.28。实验过程中不同氧含量和当量比下旋转爆轰波均以单波模态传播。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比约为1时,爆轰波平均速度随着富氧空气中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氧含量为0.28时旋转爆轰波平均传播速度为1742.7 m/s,且在较低氧含量条件下爆轰波传播速度低于理论速度;在较高氧含量(0.34~0.43)条件下爆轰波过驱;氧含量对爆轰波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氧含量0.28条件下当量比增加至1.31时爆轰稳定性较差,氧含量0.38条件下当量比1.35时爆轰波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煤油 旋转爆轰 空桶燃烧室 氧含量 传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生产过程控制机器人煤质化验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奇 梁宇 +7 位作者 张洪 王明星 宗宝 杨坤 赵晋祥 裴君伟 张锋 林颖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8-316,共9页
选煤厂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煤质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生产控制参数调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实现生产煤样的高精度和快速检测是精细选煤的重要基础。研究分析了影响煤样灰化速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富氧燃烧技术用... 选煤厂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煤质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生产控制参数调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实现生产煤样的高精度和快速检测是精细选煤的重要基础。研究分析了影响煤样灰化速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富氧燃烧技术用于灰分检测的优化方案。研究发现,当马弗炉中的氧气流量超过3 L/min时,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一致,测定时间由40 min缩短至10 min,重复性误差最大不超过0.20%。此外,还研制了紫外测硫仪,解决了库仑和红外测硫仪存在的难题,测定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为了进一步提升选煤厂的智能化水平,将机器人化验技术应用于生产控制煤质检测中,开发了倒挂式机器人布置方案和不开盖称样技术,实现了灰分、全硫含量和全水分的无人自动检测和数据自动传输。通过机器人化验与人工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机器人化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研究成果为选煤厂生产控制煤质检验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对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精细选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分析 选煤厂 生产控制 智能煤矿 富氧燃烧 灰分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龙沟河岩体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4
作者 王远超 刘璇 +3 位作者 赵元艺 罗涛 黄军海 艾祯滨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7-889,共13页
龙沟河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与区内早白垩世斑岩型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然而,有关该岩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潜力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龙沟河石英二长闪长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为研究对象,厘定了岩浆结晶的... 龙沟河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与区内早白垩世斑岩型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然而,有关该岩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潜力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龙沟河石英二长闪长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为研究对象,厘定了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要素。结果显示:石英二长闪长岩中角闪石富钙、富镁、贫钠和贫钾,属于镁角闪石,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48℃~861℃,结晶压力为0.66~2.04 kbar,对应岩浆侵位深度为2.18~6.46 km,结晶时岩浆氧逸度为ΔNNO+0.7~ΔNNO+2.1,平均含水量4.70%。黑云母Fe^(2+)/(Fe^(2+)+Mg)比值较均一,富镁和钛,贫铁和铝,属于原生镁质黑云母,其结晶温度为653℃~706℃,结晶压力1.98~2.04 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6.54~6.73 km,结晶时岩浆氧逸度(logf_(O_(2)))为10^(-14)~10^(-12)。角闪石和黑云母反映出岩浆结晶时高温、高氧逸度、富含水分、中浅侵位的特征,且龙沟河岩体黑云母与二十一站B类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相似,均为壳幔混源。因此,龙沟河岩体的中高温、高氧逸度、富水和浅侵位的特点以及壳幔混源成因特征,暗示其具有形成斑岩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角闪石 黑云母 氧逸度 含水量 龙沟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对氮化铝陶瓷抗弯强度及热导率的影响
5
作者 浦恩祥 周文祥 +5 位作者 陈泽基 张智睿 黄佑文 徐世春 贾宝瑞 秦明礼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以Al_(2)O_(3)粉末和碳黑作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并通过控制除碳工艺过程制备不同氧含量的AlN陶瓷粉末,高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9%,低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6%。以两种氧含量AlN陶瓷粉末为原料制备AlN陶瓷样品,采用三点弯曲法... 以Al_(2)O_(3)粉末和碳黑作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并通过控制除碳工艺过程制备不同氧含量的AlN陶瓷粉末,高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9%,低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6%。以两种氧含量AlN陶瓷粉末为原料制备AlN陶瓷样品,采用三点弯曲法和3ω法在77~350 K范围内测试了AlN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热导率,研究了氧含量对AlN陶瓷抗弯强度和热导率的影响,并与Al_(2)O_(3)陶瓷、Si_(3)N_(4)陶瓷的力学和导热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氧AlN陶瓷样品中第二相含量较多,低氧AlN陶瓷样品中第二相含量较少。第二相抑制了AlN晶粒的长大,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但是第二相的存在降低了声子的自由程,降低了热导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高氧AlN陶瓷样品抗弯强度高于低氧AlN陶瓷样品,热导率低于低氧AlN陶瓷样品。相比较于Al_(2)O_(3)陶瓷和Si_(3)N_(4)陶瓷,AlN陶瓷的室温抗弯强度比Al_(2)O_(3)陶瓷略高,但不如Si_(3)N_(4)陶瓷;AlN陶瓷的室温热导率比Al_(2)O_(3)陶瓷和Si_(3)N_(4)陶瓷高,达到了200 W·m^(-1)·K^(-1)。同时,AlN陶瓷在低温下也能保持高热导率和较高的抗弯强度,相对于Al_(2)O_(3)陶瓷和Si_(3)N_(4)陶瓷,其低温应用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陶瓷 抗弯强度 热导率 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器结构对轻掺磷超低氧直拉单晶硅氧杂质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商润龙 陈亚 +4 位作者 芮阳 王黎光 马成 伊冉 杨少林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08,共8页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是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及电动汽车等领域。作为IGBT芯片的衬底材料,轻掺磷超低氧硅晶圆的品质对IGBT芯片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直拉(Czochralski, Cz)单...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是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及电动汽车等领域。作为IGBT芯片的衬底材料,轻掺磷超低氧硅晶圆的品质对IGBT芯片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直拉(Czochralski, Cz)单晶硅拉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含氧的石英坩埚,生长的单晶硅氧含量通常达到4×10^(17)~9×10^(17)atoms/cm^(3),远高于IGBT用硅片所需的小于2.5×10^(17)atoms/cm3的氧含量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应用32英寸(1英寸=2.54 cm)热场的单晶硅生长进行数值模拟,设计出新式加热器来制备满足IGBT衬底需求的超低氧单晶硅棒。模拟结果显示,当采用分体式加热器时,石英坩埚壁和固液界面附近硅熔体的流速会减弱。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熔体中的氧含量及氧杂质向固液界面的传输,进而有效降低晶棒中整体的氧含量。此外,由于采用了分体式加热器,固液界面处晶棒的轴向温度梯度相较于常规加热器显著降低,这一优势也有利于减少硅棒中的氧含量。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模拟结果,在分体式加热器下拉制的单晶硅棒的氧含量更低,且整体保持在2.5×10^(17)atoms/cm^(3)以下,完全符合IGBT衬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法 超低氧单晶硅 分体式加热器 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慧 邓浩然 +2 位作者 王忠培 周乐乐 钱蓉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76-180,共5页
溶解氧作为水产养殖中较为关键的水质因子,与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息息相关,精准预测溶解氧含量及变化,对于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具有较大的意义。该研究首先对采集的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数据进行预处理,再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算法构建养... 溶解氧作为水产养殖中较为关键的水质因子,与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息息相关,精准预测溶解氧含量及变化,对于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具有较大的意义。该研究首先对采集的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数据进行预处理,再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算法构建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不同时刻的溶解氧浓度数据,通过不同的预测精度指标,来验证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以期为后续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预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体 溶解氧含量 长短时记忆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庆满 邱晴 +2 位作者 茅华华 付浩 皮雄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优良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残饵、南美白对虾的排泄物等腐败、分解,使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进而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引起对虾发病、死亡。该实验通过观察对比3口南...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优良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残饵、南美白对虾的排泄物等腐败、分解,使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进而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引起对虾发病、死亡。该实验通过观察对比3口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藻类、氮磷比、pH值、溶解氧含量(DO)、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探讨水色变化与藻类的关系以及氮磷比对水质的影响,为养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应适当施肥,养殖后期应适当添加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生物活性细菌等,科学投饵增氧,保持池塘良好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氮磷比 藻类 pH值 溶氧量 氨氮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近地表氧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张林浩 唐海萍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4,共7页
缺氧威胁着高海拔(海拔≥2 500 m)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海拔不是影响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氧含量(体积分数)的唯一因子,还受到气温和植被因素的综合影响,这种影响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由于氧含量的观测点比较零散而未能深入探... 缺氧威胁着高海拔(海拔≥2 500 m)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海拔不是影响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氧含量(体积分数)的唯一因子,还受到气温和植被因素的综合影响,这种影响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由于氧含量的观测点比较零散而未能深入探究.本研究于2019-2022年夏季沿川藏线和滇藏线对三江并流区开展野外路线考察测量,获得90个采样点数据以探索三江并流区干旱河谷近地表氧含量与海拔、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率(FVC)、生长季节长度(LOS))、气候变量(气温、月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海拔、LAI、降水量、NPP和FVC是预测三江并流区近地表氧含量的重要变量;2)海拔是影响三江并流区近地表氧含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3)相较于整个青藏高原,植被因素对本研究区近地表氧含量的标准化直接影响显著下降.未来应将近地表氧含量的不同驱动因素纳入地球系统模型,以减少预测氧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反馈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 近地表氧含量 海拔 植被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对镍基合金涂层氧化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谷建功 郑相锋 +1 位作者 张亚凯 孟蔚然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6-1314,共9页
为研究氧含量对MCrAlY涂层的内氧化组织和表面氧化行为的影响。使用不同氧含量的粉末进行真空等离子喷涂。结果表明,粉末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涂层内氧化趋势。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察方法对高温氧化(1 100℃,0.5 h)前后涂层同一表面位置... 为研究氧含量对MCrAlY涂层的内氧化组织和表面氧化行为的影响。使用不同氧含量的粉末进行真空等离子喷涂。结果表明,粉末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涂层内氧化趋势。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察方法对高温氧化(1 100℃,0.5 h)前后涂层同一表面位置进行表征,分析氧化膜在涂层表面的生长行为,并对比不同氧含量涂层(分别由APS和VPS工艺制备)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相较于VPS制备的低氧涂层,APS制备的高氧涂层喷涂态与氧化态均生成了更多的尖晶石氧化物。原位观察发现,涂层氧化后宏观上表面保留了原始的凸凹起伏形态,但微观上微结构被氧化膜覆盖。两种涂层均显示尖晶石等非氧化铝产物更易在凸起区形成。根据原位观察结果,对不同喷涂工艺制备涂层的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含量 MCRALY 涂层 原位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对ZTA15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天翼 李重阳 +3 位作者 于仓瑞 刘时兵 史昆 曲赫威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悬浮熔炼工艺制备氧含量为0.08%(质量分数,下同)、0.12%、0.16%和0.2%的ZTA15钛合金铸锭,利用OM、SEM和XRD等设备研究氧含量对ZTA15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氧含量的ZTA15组织均为典型的魏氏组织。随... 通过悬浮熔炼工艺制备氧含量为0.08%(质量分数,下同)、0.12%、0.16%和0.2%的ZTA15钛合金铸锭,利用OM、SEM和XRD等设备研究氧含量对ZTA15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氧含量的ZTA15组织均为典型的魏氏组织。随着氧含量的增加,α集束的长度变短,方向变得混乱,4种合金α板条片层宽度逐渐减小,分别为3.92、3.06、2.49μm和2.77μm。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对合金的固溶强化效果增强,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塑性降低。氧含量为0.16%时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1037 MPa和909 MPa,当氧含量为0.2%时合金强度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粗大的α相组织,此时合金塑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ZTA15 氧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环境下空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12
作者 石强强 刘宏波 +3 位作者 秦江 刘海东 沈轶岭 谢佳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352,共8页
高海拔地区低温和低氧环境往往会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无人机(UAV)的启动和巡航工作造成困难。为研究环境变量对不同海拔高度PEMFC的性能影响,分别在200、3000、4000m高度下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 高海拔地区低温和低氧环境往往会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无人机(UAV)的启动和巡航工作造成困难。为研究环境变量对不同海拔高度PEMFC的性能影响,分别在200、3000、4000m高度下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PEMFC系统输出性能不断降低。在3000 m高度低湿条件下采取阴极进气加热,电堆最大电流密度由0.38 A/cm^(2)下降至0.33 A/cm^(2)。而在4000 m高度夜间相对高湿环境下,进气预热后电堆最大电流密度由0.32 A/cm^(2)提升至0.36 A/cm^(2)。同时,结合系统仿真分析,建立无人机PEMFC在不同海拔环境下的性能预测模型,电池性能预测与实验数据误差不超过5%,可用于准确预评估机载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流密度 含水量 氧含量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二叠世华北东部古野火活动及全球记录
13
作者 吕大炜 姜东旭 +6 位作者 张之辉 杜文旭 李泽宽 王洛静 郑桂波 王冰 李俊林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7-1009,共13页
随着全球持续变暖,野火发生频率和范围显著加剧。为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与野火之间相互作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野火活动发生规律尤为重要。二叠纪是从冰室气候到温室气候时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尽管大量研究广泛报道了二叠纪野火活动证据,但关... 随着全球持续变暖,野火发生频率和范围显著加剧。为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与野火之间相互作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野火活动发生规律尤为重要。二叠纪是从冰室气候到温室气候时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尽管大量研究广泛报道了二叠纪野火活动证据,但关于早二叠世野火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首次发现华北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存在大量化石木炭,表明当时野火活动频繁发生。化石木炭反射率为0.61%~2.76%,反映野火活动以地面火和地表火为主。此外,本研究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74条公开报道的全球早二叠世野火活动数据。野火证据类型包括化石木炭、惰质组和热解多环芳烃。空间上,早二叠世野火活动集中分布在南半球中高纬度的热带和寒温带气候区,主要受区域气候和植被分布的影响。时间上,早二叠世野火事件发生频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可能受CO_(2)含量变化的控制和大气O_(2)含量影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全球二叠纪野火事件分布及控制因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 化石木炭 氧气含量 早二叠世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硫酸焙烧烟气中H_(2)S的产生机制研究
14
作者 孟玉琴 尹亮 +3 位作者 杨锦锋 邓可华 马永宏 黄伟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1-272,共12页
混合稀土高温硫酸焙烧时,烟气成分复杂,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对H_(2)S气体未能有效处理。基于此,考察硫酸与黄铁矿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H_(2)S的生成机理。浓硫酸在还原条件下H_(2)S与SO_(2)的生成量随着温度下降、流量与气体中氧含量减少... 混合稀土高温硫酸焙烧时,烟气成分复杂,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对H_(2)S气体未能有效处理。基于此,考察硫酸与黄铁矿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H_(2)S的生成机理。浓硫酸在还原条件下H_(2)S与SO_(2)的生成量随着温度下降、流量与气体中氧含量减少而增加,但是SO_(3)生成条件与H_(2)S、SO_(2)的相反,因此为有效控制硫酸生成H_(2)S的量,应提高供气量、降低反应温度与增加气体中氧含量。降低反应温度或增加空气流量会降低炉内温度,导致稀土矿物与钍矿物反应不彻底,得不到目标矿相。因此,在生产中可以适当提高鼓风中氧气含量,即富氧鼓风,可有效避免硫酸还原生成H_(2)S的现象。室温下黄铁矿与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硫磺及硫化氢气体;在使用浓硫酸时,黄铁矿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单质硫,没有产生硫化氢气体,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空气气氛下硫化铁、浓硫酸与碳混合物在500℃反应,生成磁铁矿与硫化氢,而在富氧空气中仍然生成硫化氢、氧化铁。因此,在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减少原料中黄铁矿的含量可有效减少H_(2)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焙烧烟气 硫化氢 氧含量 硫酸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轧钢加热炉氧化烧损数值仿真与工业应用
15
作者 赵俣 吴宝权 +3 位作者 宋宝玉 张天赋 马光宇 刘常鹏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0,54,共6页
文章以某钢厂1780 mm轧钢加热炉和炉内钢坯作为研究对象,按加热炉热工过程将计算单元划分成钢坯入口、钢坯加热和钢坯出口三部分,应用集成计算平台中Ansys软件对每个计算单元氧化烧损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并得... 文章以某钢厂1780 mm轧钢加热炉和炉内钢坯作为研究对象,按加热炉热工过程将计算单元划分成钢坯入口、钢坯加热和钢坯出口三部分,应用集成计算平台中Ansys软件对每个计算单元氧化烧损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采取保证临界装钢温度、优化残氧量目标值以及防止炉头吸入冷风三类控制措施,氧化烧损率降低13.3%,对同类型轧钢加热炉降低氧化烧损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加热炉 氧化烧损 临界装钢温度 空气系数 残氧量 脉冲控制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H钢低氧出钢的生产技术实践
16
作者 李超 于海岐 +3 位作者 刘博 崔福祥 金百刚 苏小利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32,共6页
针对生产SPA-H钢冶炼中低氧控制出钢技术开展研究,分析了相关热力学理论及低氧出钢必要性,确定了SPA-H钢合理低氧范围应为(198~333)×10^(-6)。为实现低氧控制开展了技术改进,合理控制转炉终渣成分,合理排产,实行灵活的溅渣护炉措施... 针对生产SPA-H钢冶炼中低氧控制出钢技术开展研究,分析了相关热力学理论及低氧出钢必要性,确定了SPA-H钢合理低氧范围应为(198~333)×10^(-6)。为实现低氧控制开展了技术改进,合理控制转炉终渣成分,合理排产,实行灵活的溅渣护炉措施;改进冶炼制度,采用“一批料”模式或留少量料模式,改进氧枪工作参数,降低平均枪位,优化枪位控制,保证低枪位拉碳时间,终点温度按照1680℃控制,碳按照0.06%~0.11%控制;采用碳—氧修正模型、转炉质谱仪等辅助手段。改进后,平均终点氧含量降低,氧含量80%控制在选定合理范围,磷、硫、碳及锰含量控制水平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H 低氧 磷含量 硫含量 碳含量 锰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灵活性改造中大量补水除氧技术探讨
17
作者 张晨 林秋宇 崔栋良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针对灵活性改造中常遇到的大量补水工况,探讨了真空热力除氧关键技术。结合凝汽器热力除氧一般原理和关键环节,对某300MW机组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凝汽器在切缸运行工况可以胜任大量补水除氧的任务。相较于常规的凝汽器... 针对灵活性改造中常遇到的大量补水工况,探讨了真空热力除氧关键技术。结合凝汽器热力除氧一般原理和关键环节,对某300MW机组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凝汽器在切缸运行工况可以胜任大量补水除氧的任务。相较于常规的凝汽器热力除氧,机组运行大量补水时喷淋除氧布置、管束流场规划、循环水运行、抽真空设备等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量 补水 热力除氧 二次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内氧气含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元明 石林 +2 位作者 郝文静 陈曦 李忠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2-287,共6页
目的分析包装容器顶空气体氧气含量(文中均指体积分数)的测试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该领域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基础技术资料。方法详细介绍电化学法、氧化锆法、荧光法、激光法等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介绍以上方法无法测试的特殊... 目的分析包装容器顶空气体氧气含量(文中均指体积分数)的测试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该领域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基础技术资料。方法详细介绍电化学法、氧化锆法、荧光法、激光法等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介绍以上方法无法测试的特殊试样顶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接采集与水下收集2种方式分别测试7种不同氧气含量的气体试样,对比分析直接采集气体与水下收集气体2种方式的一致性。并通过水下收集气体的方式实现了胶囊咖啡、杯式果冻、午餐肉罐头、安瓿瓶、西林瓶、软膏等6种特殊试样的顶空气体氧气含量测试。结果通过试验论证,对于同一试样,直接采集与水下收集2种方式各试样的测试结果最大误差均小于5%,测试结果稳定。2种方式间的测试结果偏差小于5%。对于微量顶空气体或非透明材质的特殊试样,除氧气含量小于1%的胶囊咖啡和午餐肉罐头外,其余试样的测试结果最大误差均小于10%。结论当前的电化学法、氧化锆法、荧光法、激光法等技术基本能满足常规密封容器顶空气体氧气含量的检测需求。对于无法采用常规方式测试的特殊样品,水下收集测试具有可行性。直接采集和水下收集在测试时几乎不受大气环境中氧气含量的影响,可实现仪器的高灵敏度测试,且2种方式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体 氧气含量 电化学 氧化锆 水下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斑岩型矿床成矿差异性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龙龙 唐利 +6 位作者 沈彦谋 郭旭飞 赵风芸 盛渊明 曾涛 王汉辉 陈雅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9,共23页
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内152~140 Ma后碰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两个典型斑岩型矿集区,其成矿差异显著,但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笔者收集两个矿集区的全岩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和磷灰石成分,从岩浆源区... 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内152~140 Ma后碰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两个典型斑岩型矿集区,其成矿差异显著,但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笔者收集两个矿集区的全岩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和磷灰石成分,从岩浆源区、岩浆水含量、氧逸度、挥发分和S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成矿差异性的主控因素。柞水−山阳矿集区Cu-Mo矿的εHf(t)和εNd(t)值为−5~2和−6.6~−1.5,(^(87)Sr/^(86)Sr)_(i)值接近于上地幔(平均为0.7051),指示岩浆源区为增厚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与幔源岩浆的混合。栾川矿集区具有相对较低的εHf(t)和εNd(t)值(平均值为−18.38和−14.63)以及较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富Mo-W斑岩来源于古老的太华群基底和扬子板块俯冲陆壳沉积物部分熔融。柞水−山阳矿集区和栾川矿集区成矿斑岩具有高Sr低Y,全岩Eu/Eu*>0.6,锆石饱和温度较低(<750℃),锆石EuN/Eu_(N)^(*)>0.3,锆石Ce_(N)/Ce_(N)^(*)>100,Ce/Nd>10,全岩V/Sc>5,氧化还原状态>FMQ+3等,指示其成矿岩浆均具有高水含量和高氧逸度特征。此外,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Cu-Mo体系更富集Cl,而栾川矿集区斑岩Mo-W体系更富集F,二者的S含量相近。以上表明岩浆源区的不同是造成二者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Cl和F作为Cu和Mo在岩浆热液中迁移的主要配体,是造成两个矿集区成矿差异的另一关键因素;富水、高S和高氧逸度岩浆是两个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造成矿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矿床 岩浆源区 水含量和氧逸度 挥发分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及晶粒尺寸对Ti-Zr二元合金拉伸屈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林弘 王宜平 王小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6,83,共7页
对不同氧含量的温轧态Ti-Zr二元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及二次时效处理,发现氧含量与晶粒尺寸影响Ti-Zr合金表现出的拉伸屈服行为。通过拉伸试验、金相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及应变时效和EDS元素分布研究了不同锆、氧含量钛合金的屈服延伸... 对不同氧含量的温轧态Ti-Zr二元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及二次时效处理,发现氧含量与晶粒尺寸影响Ti-Zr合金表现出的拉伸屈服行为。通过拉伸试验、金相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及应变时效和EDS元素分布研究了不同锆、氧含量钛合金的屈服延伸与微观组织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Ti-12Zr-0.25O合金在晶粒尺度处于1~15μm区间时,表现出典型的屈服延伸现象,随着晶粒尺寸增大,屈服延伸逐渐减弱;氧含量从0.1wt%增加至0.3wt%,Ti-12Zr合金表现出最大的上下屈服点应力差值及最大屈服点延伸率,分别为47MPa,5.2%;仅当锆、氧原子共同存在时,屈服延伸得到明显增强,以Ti-12Zr-0.25O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二元合金 氧含量 晶粒尺寸 屈服行为 锆氧“协同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