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阳 高甲荣 +1 位作者 陈子珊 刘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407,411,共5页
河溪近自然治理从河溪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地貌特征和水体特征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我国特殊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⑶河流的水... 河溪近自然治理从河溪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地貌特征和水体特征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我国特殊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⑶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⑻水体与河床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再根据评价结果将河溪生态系统健康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对北京市怀柔区的典型河溪——怀九河进行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发现其处于河溪受到微小的人类活动的侵扰阶段,需要利用河溪近自然治理加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近自然评价 河溪生态系统 层次分析法 SNS(河溪自然性综合评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甲荣 王芳 +1 位作者 朱继鹏 王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66-70,共5页
从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的意义出发,以北京市南沙河为案例,确定河溪自然性评价的3大类指标,即河溪生态特征指标、地貌学指标、水文学指标。在3大类指标中,分别给出各自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详细介绍亚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采... 从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的意义出发,以北京市南沙河为案例,确定河溪自然性评价的3大类指标,即河溪生态特征指标、地貌学指标、水文学指标。在3大类指标中,分别给出各自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详细介绍亚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采用指标数量化的评价方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河溪自然性综合指数—自然度。应用这种方法对南沙河自然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南沙河整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自然状况较差。通过河溪自然性评价图直观反映了南沙河的受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生态系统 自然性 评价指标体系 南沙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道-湿地-缓冲带复合指标的京郊河溪生态评价体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阳 高甲荣 +1 位作者 李付杰 冯泽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49-5160,共12页
河溪是陆地水环境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是以自然状态河段为本底值,对人为活动或自然条件突变所造成的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整体健康评判.基于河道-湿地-缓冲带复合指标的京... 河溪是陆地水环境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是以自然状态河段为本底值,对人为活动或自然条件突变所造成的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整体健康评判.基于河道-湿地-缓冲带复合指标的京郊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体系以野外大量调查数据为基础,按照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生态、地貌、水文特征方面挑选相互匹配的22个定量指标和13个定性指标,将评价过程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考虑两者的长处以避免评价结果过于主观.并由于该评价是基于多指标和多点调查得到的,评价的结果容易受到采样中随机性的影响,存在模糊性和概率性,因此,采用模糊概率评价的方法,构建该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一个平衡河溪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水环境特有的地形地质和群落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可以将河溪的近自然程度分为以下4个等级:Ⅰ自然状态;Ⅱ河溪受到轻微人类活动的侵扰(近自然状态);Ⅲ河溪受到剧烈人类活动的侵扰(退化自然状态);Ⅳ完全人工化,并在4个等级之间划分出3个过渡带,以表明河溪生态系统的动态转化过程.最后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位于怀柔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怀九河进行了分段近自然生态评价,以避免某调查点数值突变对整个河溪评价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 近自然生态评价 河道-湿地-缓冲带指标 水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基本模式与应用界限 被引量:44
4
作者 高甲荣 肖斌 牛健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87,91,共5页
河溪系统是流域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单元。在分析传统河溪治理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河溪近自然治理的概念、发展和特征,提出了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原则,并对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河溪 近自然治理 基本模式 应用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温存 高阳 +2 位作者 高甲荣 陈子珊 刘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39-44,共6页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槽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对处于不同健康等级的河溪采用相对应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从而为我国整体河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 近自然治理 生态系统健康 层次分析法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景观视角的城镇河岸带风貌特征评价——以晋江市河溪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昶 王成 +2 位作者 孙睿霖 金佳莉 唐赛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526-8535,共10页
基于生态-景观视角构建了河岸带风貌(RV,riparian view)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域型城镇化典型代表地区晋江市12条主要河溪的120个河段进行数据取样与河岸带风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以此分析了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的现状,并从整体最优与... 基于生态-景观视角构建了河岸带风貌(RV,riparian view)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域型城镇化典型代表地区晋江市12条主要河溪的120个河段进行数据取样与河岸带风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以此分析了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的现状,并从整体最优与各项影响因子最优两个层面探讨了河岸带风貌的指标优化控制值,结果表明:(1)受城镇化影响晋江目前河溪河岸带风貌整体情况并不乐观,目前已不存在状态非常好的河段,且96.67%河溪的河岸带风貌已经处于消失、丧失、破坏的状态,3.33%河溪的河岸带风貌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2)滩涂特征与岸线特征处于非常差状态的河段比例分别达到了57.5%与29.17%,植被特征无明显的非常好与非常差的极端状态,基本集中在36.67%较差、50%一般、13.33%较好的状态,而水体特征(除水质)总体相对较好的河段数量比例为56.67%;(3)浅滩保有率、滩涂宽度、自然滩涂保有度、滨河土地硬度、河道硬度、视线阻隔、植被带高度因子评分值为0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9.17%、50.83%、64.17%、40.83%、52.50%、63.33%、51.67%,均高于其他评分值比例,这些因子的状态以非常差为主,是目前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短板;(4)从整体最优化与各项因子最优化两个角度提出20项指标优化控制值,若实现这些目标值,RV综合评价的得分值将由原有的1.59分别提升至1.96和3.85,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能够从较差的现状提高到一般或非常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河溪 河岸带风貌 生态-景观视角 综合评价 指标优化控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郊区雁栖河自然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泽深 高甲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7,共4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18个定量指标组成的河溪自然性评价体系,从水文、河流形态、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景观娱乐等6个方面对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进行了自然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22个河样带中,处于自然、近自然、退...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18个定量指标组成的河溪自然性评价体系,从水文、河流形态、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景观娱乐等6个方面对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进行了自然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22个河样带中,处于自然、近自然、退化自然、人工化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4.5%、18.2%、68.2%和9.1%;雁栖河总体上受人为干扰较严重,处于退化自然状态。此外,对各评价河样带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符,为该体系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生态系统 自然性评价 聚类分析 雁栖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天然气开发安全防控技术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7
8
作者 付建华 林冬 +3 位作者 银小兵 张林霞 申俊 蒋长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含硫天然气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特点,而中国含硫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环境风... 含硫天然气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特点,而中国含硫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环境风洞实验验证,事故后果模拟精度可提高50%;基于荷兰风险评价导则,自主研发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QRA-AYY),首次把三维扩散模拟后果应用于定量风险计算。集成应用国外设备管线的失效数据库,结合企业事故数据库进行修正,建立了川渝地区高含硫天然气开发井喷、集输管道等地面设施事故概率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历年来我国人员意外死亡事故数据和采掘业亡人事故数据,首次提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风险可接受基准值。最后提出了采用管道内腐蚀预测、缺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材料适用性评价、场站完整性评价、HSE监督与教育培训等技术手段来保障含硫天然气的安全开发的具体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天然气 开发 安全防控 风险评价 完整性管理 HSE监督 安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退化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研究--以怀九河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段红祥 高阳 +3 位作者 高甲荣 魏志刚 陈子珊 寇忠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20,23,共4页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融合的社会现象,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内涵作了阐述,然后以位于北京山区的怀柔区怀九河为例,通过对其生态系统特点的分析,从生态调节和工程改造角度,设计了6种适...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融合的社会现象,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内涵作了阐述,然后以位于北京山区的怀柔区怀九河为例,通过对其生态系统特点的分析,从生态调节和工程改造角度,设计了6种适合当地情况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以期逐渐恢复该河溪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对我国其他城市河溪的近自然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 近自然治理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羽 张兵 +1 位作者 孙东坡 付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9,共8页
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使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需求相协调为目标,以分析河流形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滩、槽边界改变对河流生境产生的影响、传统河道整治对河床演变的干扰及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胁迫。探讨了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 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使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需求相协调为目标,以分析河流形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滩、槽边界改变对河流生境产生的影响、传统河道整治对河床演变的干扰及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胁迫。探讨了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原则、整治理念、综合整治模式,提出现代河道整治规划应考虑河流系统的生态平衡需求,掌控对河道边界干扰的"适宜度",同时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两个典型治理案例表明,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理念与方法,采用透水生态型护坡、在河漫滩建设湿地保护区、在河道水陆交错带设置过渡缓冲区、沿河道两岸建立绿色廊道景观等措施,使治理河段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河流结构和功能评价值均有明显改善。新型生态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结构柔性及整体稳定性,是实现生态协调河道整治的重要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河道整治 生态协调性 适宜度 联锁块 河道生态治理 近自然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芳文 韩保新 颜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1-95,共5页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发生天然气泄漏并引起火灾,假设在10min以内,城市门站、调压站和城市高中压管道的火球对建筑物和设备的严重损害范围(A级)最远距离分别为35.8m、18.0m和28.7m,爆炸冲击波严重损害范围(C1级)分别为距事故处54.8m、27.8m和44.4m。最后从城市门站、调压站选址及输气管道选线、安全防范距离、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对策四方面提出了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环境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事故应急对策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河溪近自然治理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阳 高甲荣 +2 位作者 陈子珊 段红祥 寇忠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4,108,共5页
选择北京郊县怀柔区怀九河上三处经过不同河流治理方式整治过的河段,其中的四渡河段已实施河溪近自然治理2 a的时间,而一渡河段为传统水工治理,团泉段基本上没采取治理措施。然后定点监测河段的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以及河岸带植物... 选择北京郊县怀柔区怀九河上三处经过不同河流治理方式整治过的河段,其中的四渡河段已实施河溪近自然治理2 a的时间,而一渡河段为传统水工治理,团泉段基本上没采取治理措施。然后定点监测河段的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以及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因子,通过比较分析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对河溪小环境所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可以增加大气湿度,经过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四渡河段比传统水利工程治理的一渡河段水面大气湿度高近5%,河岸带地面大气湿度则高近10%;虽然河岸带的大气湿度不如处于自然状态的团泉段,但水面大气湿度则高了近2个百分点。②与传统水利治理方式相比较,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可以降低周围小气候的温度,调节河岸带地面与水面的温差,四渡河段的温差为0.5℃,是一渡河段的1/3左右。③河溪近自然治理通过恢复河岸带植被缩小土层间的温差,调节土层温度,保持深层土壤水分。④经过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四渡河段的植物多样性高于一渡河段,是其3倍左右,恢复了河岸带的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近自然治理 传统水工治理 自然状态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开发风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治平 袁士义 姚恒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传统的气田开发设计是将每口井的产量都看成一个定值。但在实际生产中 ,每口井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不确定值。因任何一个气田的储层在横向上、纵向上都存在非均质的问题 ,表现在不同区域不同层位 ,其产量也不同。按照传统设... 传统的气田开发设计是将每口井的产量都看成一个定值。但在实际生产中 ,每口井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不确定值。因任何一个气田的储层在横向上、纵向上都存在非均质的问题 ,表现在不同区域不同层位 ,其产量也不同。按照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别。文章根据气田储层的非均质特性 ,引入了产量的随机分布特征和风险系数 ,建立了完成预定总产量的气田开发风险设计计算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风险系数与合理井数计算关系的数学模型 ;从风险设计的原理、计算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对实例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 ,文章提出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气藏 风险分析 储层 风险系数 孔隙度 渗透率 气田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永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164-167,172,共5页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坚强意志和决心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3条控制线之一,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中央战略意志,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促进地方管理事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阐述云南省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坚强意志和决心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3条控制线之一,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中央战略意志,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促进地方管理事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阐述云南省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分析尚存在着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现状地类、规划、各类矿业权的交叉冲突以及与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等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评估目标、技术准备、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3条控制线重叠的协调等方面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进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评估工作 技术准备 自然保护地 3条控制线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比较框架下中国天然气消费的中长期发展路径 被引量:12
15
作者 段宏波 唐旭 +1 位作者 任凯鹏 丁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201,共9页
作为相对高效清洁的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在碳中和背景下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重新审视天然气消费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是认清天然气地位、保障天然气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8个代表性的综合评估模型(CE3METL、DNE21+、I... 作为相对高效清洁的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在碳中和背景下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重新审视天然气消费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是认清天然气地位、保障天然气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8个代表性的综合评估模型(CE3METL、DNE21+、IPAC、AIM/CGE、IMAGE、REMIND、WITCH、POLES)构建了多模型比较框架,探讨了不同气候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天然气消费量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针对2030、2045和2060年等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除国家自主减排(NDC)情景外,大多数模型的预测结果都表明206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低于2019年水平;②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年,在NDC情景、2.0℃情景、1.5℃情景下天然气消费量的跨模型平均水平分别为6943×10^(8)m^(3)、4342×10^(8)m^(3)和2502×10^(8)m^(3);③1.5℃情景要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2020年开始下降,意味着需要更快速的技术进步和更有效的“助推”政策组合;④在2.0℃温控目标下,2060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13.6%,该比例在更为严格的1.5℃温控目标下则下降至9%。结论认为,多模型比较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2020—206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量及其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的不同发展路径,可以为气候变化挑战下天然气产业的中长期政策和战略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中和 消费量 综合评估 多模型 比较分析 温控目标 N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等级升级后的天然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亚薇 张振永 田姗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在役天然气管道所通过的地区逐渐由过去人口稀少的一级、二级地区升级为人口密集的三级、四级地区,管道失效的风险大幅度增加,急需建立相应的定量风险评价技术以确定管道的实际风险水平。为此,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在役天然气管道所通过的地区逐渐由过去人口稀少的一级、二级地区升级为人口密集的三级、四级地区,管道失效的风险大幅度增加,急需建立相应的定量风险评价技术以确定管道的实际风险水平。为此,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天然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流程:首先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计算评价管段的失效概率、采用管道失效后果模型计算管道的失效风险,并依据计算结果对地区等级升级后的天然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然后引入风险可接受准则,判定地区等级升级后天然气管道的个体风险水平和社会风险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消减、防护措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天然气管道失效风险的定量计算和评价,而且还能够对不同风险消减、防护措施进行效果检查及对比,在保障天然气管道风险可接受的前提下,实现天然气管道风险控制管理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地区等级升级 高后果区 个体风险 社会风险 可靠性 定量风险评价 风险可接受 风险控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管控技术
17
作者 陈星昊 杨万均 +3 位作者 李念林 李鸿飞 刘群 杨昊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61-265,共5页
基于物联网、mesh组网等技术,实现了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状态实时监控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过程全掌握,试验装置的正常运行还原了武器装备实际使用状态及受力情况,保证了自然环境加速试验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武器装... 基于物联网、mesh组网等技术,实现了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状态实时监控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过程全掌握,试验装置的正常运行还原了武器装备实际使用状态及受力情况,保证了自然环境加速试验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加速试验 物联网 管控 环境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