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NITS)分析大豆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姚鑫淼 张瑞英 +3 位作者 李霞辉 程爱华 张晓波 高春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7-420,424,共5页
为了研究大豆品质性状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我国东北部四省区572份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近红外透射(NITS)技术非破坏性测定大豆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调选出的校正集样品经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建立其吸收光谱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模型,校... 为了研究大豆品质性状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我国东北部四省区572份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近红外透射(NITS)技术非破坏性测定大豆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调选出的校正集样品经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建立其吸收光谱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模型,校正并优化原有测定方程。校正方程经预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0.9757(蛋白质)、0.9549(脂肪)和较低的标准误差2.18(蛋白质)、0.88(脂肪)。结果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豆品种品质普查、大豆品质育种材料筛选和商品大豆质量分类分级。本研究试验用样品数量多、来源分布均匀、品种信息丰富,因此,所建立的近红外透射预测模型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近红外透射 校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S定量分析单粒稻谷蛋白质含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新华 肖昕 +1 位作者 李晓方 李元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NITS)技术,采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单粒稻谷蛋白质含量(PC)的定量分析回归方程。单粒稻谷所得回归方程的校正标准误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85和1.89;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NITS)技术,采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单粒稻谷蛋白质含量(PC)的定量分析回归方程。单粒稻谷所得回归方程的校正标准误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85和1.89;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0和0.89。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有很高的准确度,近红外光谱法完全可以替代单粒稻谷常规化学方法分析进行水稻品质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 定量分析 蛋白质含量 单粒稻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陈锋 何中虎 +3 位作者 崔党群 赵武善 张艳 王德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品质性状的快速测试方法,本试验以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透射仪(NITS)分析了小麦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硬度和面粉的干、湿面筋含量、灰分含量、SDS及Zeleny沉淀值等8项指标,根据定标集... 为了研究小麦品质性状的快速测试方法,本试验以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透射仪(NITS)分析了小麦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硬度和面粉的干、湿面筋含量、灰分含量、SDS及Zeleny沉淀值等8项指标,根据定标集样品化学分析数据和吸收光谱建立了定标模型,并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0.70~0.97)和较低的标准误差(0.05~11.18)。同时,选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预测集样品对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测试小麦品质是可行的,能够用于育种的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测定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预测集样品 定标模型 定标集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精米蛋白质含量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肖昕 谢新华 +4 位作者 毛兴学 罗文永 陈建伟 刘彦卓 李晓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精米蛋白质含量(PC)定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MP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校正时,校正标准误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精米蛋白质含量(PC)定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MP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校正时,校正标准误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1258、0.1340(MPLS),0.1177、0.1175(PLS),0.1207、0.1275(PCR)。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941、0.9931(MPLS),0.9950、0.9942(PLS),0.9947、0.9942(PCR)。由此可见,3种回归统计方法在建立精米蛋白质含量回归方程时差异不明显,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近红外透射光谱法作为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定量分析手段,在稻米加工企业品质管理、大米品质分析和大米贸易检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 定量分析 蛋白质含量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锋 何中虎 崔党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9,共5页
以 2 0 0 1和 2 0 0 2年度 5 83份小麦样品为材料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仪 (NITS)对小麦籽粒硬度进行分析 ,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算法和未经导数处理、一阶导数处理、二阶导数处理 3种光谱变量转换方式的分析结果。表明 ,... 以 2 0 0 1和 2 0 0 2年度 5 83份小麦样品为材料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仪 (NITS)对小麦籽粒硬度进行分析 ,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算法和未经导数处理、一阶导数处理、二阶导数处理 3种光谱变量转换方式的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算法中偏最小二乘法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 ,3种处理方式中一阶导数处理效果最好 ,其定标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 ,而标准误差低于其他两种方式。经一阶导数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标模型时 ,可有效地对小麦籽粒进行硬度分级 ,其中 ,硬麦分级准确率为 90 % ,软麦分级准确率为 83% ,混合型分级准确率为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小麦 籽粒硬度 定标模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田子 郑丽敏 +3 位作者 田立军 吴平 朱虹 任发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08-3212,共5页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高效、方便、不破坏样本等特点是其能够进行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条件。首先探讨了近红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乳及乳制品特点及质量检测评定标准,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系统硬件...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高效、方便、不破坏样本等特点是其能够进行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条件。首先探讨了近红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乳及乳制品特点及质量检测评定标准,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系统硬件设备技术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成果,以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乳制品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 乳制品 质量检测 透射 漫透射 反射 漫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活体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肖昕 陈奕 +3 位作者 罗文永 刘彦卓 毛兴学 李晓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利用FOSSTecator公司的Infratec 12 5 5型带单粒定标器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 ,对 2 2 2粒单粒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近红外定标器软件 (WinISI) ,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 利用FOSSTecator公司的Infratec 12 5 5型带单粒定标器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 ,对 2 2 2粒单粒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近红外定标器软件 (WinISI) ,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 ,优化得到了单粒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 (SECV)、检验工作标准误差 (SEP)和定标相关系数 (RSQ)分别为 2 .82 8、3.0 88、2 .792、0 .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含量 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水稻 单粒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谢新华 肖昕 李晓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糙米蛋白质含量(PC)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糙米蛋白质含量预测数学模型校正标准误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2114、0.2365,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糙米蛋白质含量(PC)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糙米蛋白质含量预测数学模型校正标准误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2114、0.2365,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807、0.9768,预测误差与常规分析方法的误差接近。内部交叉检验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有很高的准确度,近红外光谱法完全可以替代常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蛋白质 数学模型 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误差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食用油氧化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静亚 张建新 +1 位作者 于修烛 杜双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0-203,共4页
为建立食用油氧化的快速鉴别方法,以食用油为材料,根据国家标准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限量规定将不同氧化程度的样品分为未氧化油和已氧化油两类,通过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结合距离判别分析,建立未氧化油和已氧化油的定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 为建立食用油氧化的快速鉴别方法,以食用油为材料,根据国家标准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限量规定将不同氧化程度的样品分为未氧化油和已氧化油两类,通过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结合距离判别分析,建立未氧化油和已氧化油的定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波数范围为5450~4650cm-1,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一阶求导和Norris导数平滑光谱处理,校正集模型识别率为99%,验证集模型识别率为97.8%,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食用油氧化定性分析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氧化 近红外透射光谱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变量筛选提高西瓜糖度预测模型精度 被引量:43
10
作者 介邓飞 谢丽娟 +1 位作者 饶秀勤 应义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4-270,共7页
水果的内部品质是水果分级、保鲜及存储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西瓜内部品质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变量筛选方法对西瓜糖度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该文以麒麟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漫透射光谱... 水果的内部品质是水果分级、保鲜及存储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西瓜内部品质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变量筛选方法对西瓜糖度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该文以麒麟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对麒麟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进行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建立麒麟瓜可溶性固形物数学模型,并探讨等间隔平均光谱和等间隔抽取光谱变量筛选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对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谱经等间隔抽取(间隔5,115个变量)经归一化预处理,结合SPA优选出6个波长建立的PLSR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pre)为0.828、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58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611。该模型预测效果相对较优,建模时间短,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预测精度。该研究为西瓜内部品质的在线无损检测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 无损检测 西瓜 可溶性固形物 变量筛选 漫透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糙米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数学模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新华 肖昕 +1 位作者 李晓方 李元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0-122,共3页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NITS)技术,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定标数学模型,优化得到了单粒糙米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模型。其定标相关系数(1VR)和检验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924和0.940。内部交叉验证和外...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NITS)技术,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定标数学模型,优化得到了单粒糙米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模型。其定标相关系数(1VR)和检验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924和0.940。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有很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近红外透射光谱 定量分析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桃表面缺陷和可溶性固形物光谱同时在线检测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燕德 吴明明 +3 位作者 孙旭东 朱丹宁 李轶凡 张智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9-295,共7页
表面缺陷和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黄桃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探讨黄桃表面缺陷与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的可行性。在运动速度为5个/s、积分时间100 ms、光照强度1 000 W的条件下采集黄桃表面缺陷果与正常果的... 表面缺陷和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黄桃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探讨黄桃表面缺陷与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的可行性。在运动速度为5个/s、积分时间100 ms、光照强度1 000 W的条件下采集黄桃表面缺陷果与正常果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对比分析了同一个黄桃样品损伤前后的光谱特征,建立了黄桃的最小二乘支持向相机判别模型与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同时建立了黄桃可溶性固形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研究了表面缺陷果对黄桃可溶性固形物检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最终实现了黄桃表面缺陷与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采用未参与建模的样品来评价模型的在线分选的准确性,其中表面缺陷果的正确判断率为100%,可溶性固形物分选准确率达到93%。试验结果表明:黄桃表面缺陷与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是可行的,研究可为黄桃在线分选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农产品 可见近红外光谱 漫透射 在线检测 表面缺陷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与漫透射光谱的玉米单倍体鉴别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13
作者 覃鸿 马竞一 +4 位作者 陈绍江 严衍禄 李卫军 王平 刘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2-297,共6页
使用JDSU公司的MicroNIR1700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研究了适合进行单籽粒玉米单倍体鉴别的光谱测量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比较了漫反射和漫透射两种情况下玉米单倍体鉴别的效果。光谱数据经过预处理后,采用PLS+OLDA特征提取算... 使用JDSU公司的MicroNIR1700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研究了适合进行单籽粒玉米单倍体鉴别的光谱测量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比较了漫反射和漫透射两种情况下玉米单倍体鉴别的效果。光谱数据经过预处理后,采用PLS+OLDA特征提取算法,应用SVM建立玉米单倍体鉴别模型,分别统计漫反射和漫透射实验条件下,鉴别模型的正确识别率。在微型光谱仪内置光源漫反射的光谱测量方式下,不分胚面朝向,玉米单倍体籽粒平均识别率低于60%,不能有效鉴别玉米单倍体和多倍体。而采用外置光源对籽粒进行漫透射光谱测量方式,获得了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3.2%的鉴别效果,并且模型稳定性好。实验结果表明,漫反射光谱仅能获得玉米籽粒表层信息,因此玉米籽粒胚面朝向严重影响漫反射光谱鉴别单倍体种子的效果;而漫透射光谱可以实现分析光程纵深信息全累加,能够得到样品内部的信息,因此对胚面朝向不敏感,能够有效地对随机摆放的玉米单倍体和多倍体进行识别。近红外方法能快速、无损地鉴别单倍体,并且微型光谱仪采集速度快,成本低,为实现实用化的自动鉴别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单倍体鉴别 漫透射 漫反射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黑心病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旭东 刘燕德 +2 位作者 李轶凡 吴明明 朱丹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7-233,共7页
采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探讨鸭梨黑心病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在线检测的可行性。在5个/s运动速度下,采集了黑心果和正常果的可见近红外能量谱。分析了正常果和黑心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响应特性,分别建立了鸭梨黑心病峰值比判别... 采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探讨鸭梨黑心病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在线检测的可行性。在5个/s运动速度下,采集了黑心果和正常果的可见近红外能量谱。分析了正常果和黑心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响应特性,分别建立了鸭梨黑心病峰值比判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同时建立了可溶性固形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考察了黑心病对鸭梨可溶性固形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鸭梨黑心病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在线检测策略。采用未参与建模的新样品,评价鸭梨黑心病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分选的准确性,黑心果判别准确性达到100%,正常果可溶性固形物预测标准差为0.45°Brix,分选正确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黑心病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检测 可见近红外光谱 漫透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反射和透射光谱法鉴定玉米杂交种的纯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天昕 贾仕强 +4 位作者 刘旭 赵盛毅 冉航 严衍禄 安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88-3392,共5页
探索使用近红外反射和透射光谱法(波长范围908.1-1 677.2nm)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的预处理后,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线性判别分析(OLDA)提取光谱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SV... 探索使用近红外反射和透射光谱法(波长范围908.1-1 677.2nm)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的预处理后,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线性判别分析(OLDA)提取光谱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分别建立两个玉米品种(农华101和京玉16)的种子纯度鉴定模型。反射近红外光谱建立的农华101和京玉16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100%和90%。但反射光谱法受种子摆放位置的影响很大,胚面和非胚面光谱有较大差异。透射光谱法建立的京玉16和农华101纯度鉴定模型的正确鉴定率均为98%,胚面和非胚面的光谱相似度很高。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反射和透射光谱法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是可行的;透射光谱法更适于分析单籽粒玉米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透射分析 反射分析 玉米杂交种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批量稻谷种子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新华 肖昕 +5 位作者 刘彦卓 毛兴学 陈建伟 罗文永 李晓方 刘邻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完整水稻种子为样品,利用近红外透射谷物分析仪对186份批量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的参比数据。采用多种数学计量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优化得到了小批量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近红外... 以完整水稻种子为样品,利用近红外透射谷物分析仪对186份批量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的参比数据。采用多种数学计量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优化得到了小批量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定标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I-VR)分别为0.255 8、0.279 5、0.972 8、0.967 5。研究采用整粒小量样品(5 g)来分析,效果较好,可直接用于育种早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种子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透射光谱 实测值 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判别鸡蛋的贮藏时间 被引量:7
17
作者 毕夏坤 赵杰文 +2 位作者 林颢 孙力 管彬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81-285,共5页
选用两种不同的光谱仪(USB2000+和Maya2000)并使用强弱不同的两种光源系统,分别采集不同贮藏时间的鸡蛋近红外透射光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鸡蛋的贮藏时间进行区分和归类。结果表明:线性判别(LDA)法效果优于主成分分... 选用两种不同的光谱仪(USB2000+和Maya2000)并使用强弱不同的两种光源系统,分别采集不同贮藏时间的鸡蛋近红外透射光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鸡蛋的贮藏时间进行区分和归类。结果表明:线性判别(LDA)法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PCA)法,Maya2000优于USB2000+光谱仪,Maya2000光谱仪LDA总体判别率达到了95.7%,Cross-Validated判别率也达到了93.2%;即使光源的强度较低,如果选择合适的光谱仪结合一定的判别方法也能较好地区分鸡蛋的新鲜度和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 主成分分析 鸡蛋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油茶籽油掺入豆油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原姣姣 王成章 陈虹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应用于不同比例(0%~50%)的豆油和油茶籽油的二元体系样品,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回归方法的优化,建立了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豆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以"二阶导数+Norris derivative filt...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应用于不同比例(0%~50%)的豆油和油茶籽油的二元体系样品,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回归方法的优化,建立了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豆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以"二阶导数+Norris derivative filter"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PLS的回归方法所建模型最佳,其校正相关系数(Rc)和校正标准误差(RMSEC)分别为0.999 99、0.057 70;交叉检验相关系数(Rcv)和交叉检验校准误差(RMSECV)分别为0.999 99、0.071 9;最优波段为5 037.16~4 728.60 cm-1、7 852.72~7 089.04 cm-1、8 577.82~8 323.26 cm-1;最佳主因子数为6。另外,经外部验证15份随机样品的化学值和NITS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998。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掺假油茶籽油中豆油的含量(范围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 油茶籽油 掺假 豆油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无损检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苏文 何瑰 李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以214份玉米样品为材料,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并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WinISI软件,采用多种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优化得到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 以214份玉米样品为材料,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并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WinISI软件,采用多种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优化得到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中直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两个定标方程的定标标准偏差(SEC)、定标相关系数(RSQ)、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和检验工作标准误差(SEP)分别为2.3201和1.2064、0.8860和0.8856、2.5896和1.3769、3.368和2.133。通过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交叉验证及对其它的231份自交系、杂交种和高直链淀粉自交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红外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代替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应用于玉米育种的早代材料直链淀粉含量的筛选,可作为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无损筛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直链淀粉含量 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 定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和漫透射测量方法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兴田 邬文锦 +3 位作者 郭婷婷 贾仕强 严衍禄 安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31-1534,共4页
研究了适合进行玉米群体样品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光谱测量方法。分别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全波漫反射和短波漫透射测量方法采集8个玉米品种的光谱数据,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做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建立8个玉米品种的仿生模式识别模型。分别统计... 研究了适合进行玉米群体样品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光谱测量方法。分别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全波漫反射和短波漫透射测量方法采集8个玉米品种的光谱数据,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做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建立8个玉米品种的仿生模式识别模型。分别统计用两种方法所测数据建立的品种识别模型对本类样品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和对异类样品的平均正确拒识率,漫反射方法达到94.5%和96.71%,漫透射方法达到98.50%和98.00%,均满足玉米品种初筛所要求的精度,其中短波漫透射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测试样本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和拒识率分别比全波漫反射方法高出4%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漫反射 漫透射 仿生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