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全场景构建及效能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丽敏 岳秀丽 何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目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化,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全场景教学环境构建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文章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和相关教学场景化研究的基础,深刻剖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化,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全场景教学环境构建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文章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和相关教学场景化研究的基础,深刻剖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构建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全场景模式,并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究。在教学场景效能研究方面,研究过程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为验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研究对学习者心流体验相关数据、心理唤醒状态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三种方法互为验证,证明全场景教学环境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文章也分析了该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外语 课程思政 具身理论 全场景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难点及完善对策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文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武装与课程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基础在于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支撑、丰富课程内容;主线在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从建设难点而言,课程教材体系与党的创新理论需要协调适应,教师数量与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同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联动调整,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大中小思政建设需要一体推进,思政内部力量与各类外部力量需要融通贯通。从建设发展路径来讲,既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思政课理论研究,也要加强理论武装,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既要聚焦教师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也要贯通课堂体系,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后过渡性”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新论——基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3
作者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中把握时代,就必须在现实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然而,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遗留与“政治上的过渡时期”的某种延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带来了理论挑战。国家“后过渡性”是对这一情形...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中把握时代,就必须在现实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然而,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遗留与“政治上的过渡时期”的某种延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带来了理论挑战。国家“后过渡性”是对这一情形的客观概括与解答。这一概念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客观生成的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双重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新论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政治生态中产生的。而随着人民民主范围的扩大、党执政阶级基础的巩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性的挺立和不断丰富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国家“后过渡性” 阶级性 人民性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性与教育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及互动历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68,共7页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兼具鲜明的政治性与教育性,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政治性与教育性互动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教育性的互动愈发充分,可以根据政治性...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兼具鲜明的政治性与教育性,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政治性与教育性互动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教育性的互动愈发充分,可以根据政治性与教育性的互动特点划分出二者互动历程的5个阶段。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对思政课政治性的把握是实现思政课教育性的前提,对思政课教育性的挖掘能够彰显思政课的政治性,面向新的时代条件,需要以政治性与教育性的深度耦合来提升思政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政治性 教育性 互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辨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骆郁廷 张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0-447,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 ,有赖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的、总体的研究 ,进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进行深层次探索 ,分析和把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比较分析表明 ,思想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 ,有赖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的、总体的研究 ,进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进行深层次探索 ,分析和把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比较分析表明 ,思想教育是认知性教育 ,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 ,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性质 特点 认知性教育 方向性教育 规范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饶宁华 赖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89,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也即"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托现代传媒,直观、形象、便捷地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种...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也即"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托现代传媒,直观、形象、便捷地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印刷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电子传媒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不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功能定位就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传媒载体 基本形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广丽 余达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4-28,90,共5页
从3个方面入手分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缘起和过程目标看,政治教育是其产生之根本缘由和最终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也指向政治教育;再从教育和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之间关系考察其密不可分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研究价值 被引量:42
8
作者 贺才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1-94,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形式和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成为可能与必要。通过总结中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检讨近 2 0年来的研究状况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形式和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成为可能与必要。通过总结中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检讨近 2 0年来的研究状况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代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学科 中外 思想政治教育学 研究价值 时代感 科学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子麟 孙拥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1-215,共5页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实际上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范畴体系、概念表述、实践指导等五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已有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在简要评...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实际上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范畴体系、概念表述、实践指导等五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已有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应该突出客观性、逻辑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化 教育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几点探讨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忠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7-231,共5页
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前提基础。笔者认为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知的逻辑起点。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可概括成为一定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传创社会核心价值,确证、实现和发展社会成员自我... 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前提基础。笔者认为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知的逻辑起点。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可概括成为一定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传创社会核心价值,确证、实现和发展社会成员自我价值的价值化实践活动,包括价值具化、价值内化与价值外化三个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化本质,应从"历史—人—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化本质的历史性、属人性与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 价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124
11
作者 张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1,共6页
自然科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解放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相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的重要立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指... 自然科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解放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相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的重要立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核心内容的重要来源,传递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浙江大学在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为高校自然科学课更好实现思政教育功能带来三方面启示:明确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政治站位,强化教师在自然科学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自然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融合,切实发挥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理论及其时代走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宇业力 顾友仁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1,共5页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两种基本理论,即"物性论"和"人性论"。与其相对应,也形成了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由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两种基本理论,即"物性论"和"人性论"。与其相对应,也形成了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由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物性化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壮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2-587,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与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的持续开展等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得以体现 ,它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社会需要满足性、个... 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与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的持续开展等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得以体现 ,它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社会需要满足性、个体需要满足性与教育性。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的准确构成及其各自内涵 ,是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结果 有效性 教育对象 教育过程 社会认同 社会动员 社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及教学融入研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明礼 温恬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共7页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自身能力发展.本文在剖析“课程思政意识”概念内涵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途径;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自身能力发展.本文在剖析“课程思政意识”概念内涵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途径;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意识有机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引领课程教学的变革.“自然资源学”课程蕴含可持续发展观、国家安全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强化育人导向、营造教育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构建联动课堂等途径,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意识 教学融入 自然资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面向的反思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凤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0-23,89-90,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分离的倾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焦虑,游离于日常生活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疏于生活联系而实效性不足。但提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的同时又面临沦落于日常平庸化的危险,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统一需... 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分离的倾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焦虑,游离于日常生活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疏于生活联系而实效性不足。但提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的同时又面临沦落于日常平庸化的危险,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统一需要某种内在而超越的政治关怀和生存理解。一方面生活现实需要政治性导引,政治意识理当成为日常生活的部分或核心;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全面、有机、运动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前人许多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成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从一线教师到教育主管部门都能从日常近事做起而习善成性,因真诚的生活关照而实现政治关照,富有意义的日常生活和不落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政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丽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7-200,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教育,在对人的精神引导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和政治化的使命,并达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人的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教育,在对人的精神引导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和政治化的使命,并达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人的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之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基于人性、弘扬人性"的教育,使社会教化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完整把握上,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成长 价值追求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德育的要义在于把握学科的本质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正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1,共9页
时下,国人高唱“课程思政”,其间夹杂着不少的误读。论文认为,要克服这些误读,必须回到赫尔巴特。根据赫氏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教学”须以“教育”为目的,“教育”不能脱离“教学”来进行;教学的教育性内在于教学过程,是教学本身所固有... 时下,国人高唱“课程思政”,其间夹杂着不少的误读。论文认为,要克服这些误读,必须回到赫尔巴特。根据赫氏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教学”须以“教育”为目的,“教育”不能脱离“教学”来进行;教学的教育性内在于教学过程,是教学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在属性。由此推断,学科德育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各门学科独特的内在本质。离开了这一点,学科德育必然沦为表面化、形式化的装饰品。为了阐述学科德育与学科本质的内在联系,揭示学科德育的内在性与独特性,论文以“文学”“历史”“哲学”“科学”与“艺术”为例,作了相应的解释与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学科德育 学科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性,还是政治性?——与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商榷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磊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16,21,共5页
石书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一文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直接指认为意识形态性,不仅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违背,且这一指认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定性也不相符合。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实现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 石书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一文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直接指认为意识形态性,不仅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违背,且这一指认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定性也不相符合。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实现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转换,即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发,而不是从直接移用相关学科概念出发,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而不是从纯粹的概念思辨出发,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理性地具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性 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阶级性特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一帆 马翔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29,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灌输”具有三重内涵,一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西方德...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灌输”具有三重内涵,一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西方德育学灌输论认识差异产生的根源。只有从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阶级性出发,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概念的内涵本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阶级性有利于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本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在思政课中提升理论灌输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灌输” 灌输论 阶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点亮”人性灵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希鹏 丁三青 《教育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2期65-69,共5页
任何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有自己的人性论并受其影响,社会理论中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中,恰恰把人的本性的实质意涵抽离掉了,把人的本性的差异性抽离掉了,只剩下一些没有具体内容的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应是提供个体&qu... 任何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有自己的人性论并受其影响,社会理论中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中,恰恰把人的本性的实质意涵抽离掉了,把人的本性的差异性抽离掉了,只剩下一些没有具体内容的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应是提供个体"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是"点亮"人性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 人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