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毅洁 豆荣昆 +6 位作者 毕振飞 杨亚蓝 刘宗瑛 邬怡然 邱槿怡 向飞丹州 茆灿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2-718,共7页
初步研究一种天然植物抗菌液(YAMS)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抗肿瘤分子作用机制。MTT法确定PAMs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具有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O-EB双染、Annexin-FITC/PI流式细胞仪染色观察显示PAMS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与... 初步研究一种天然植物抗菌液(YAMS)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抗肿瘤分子作用机制。MTT法确定PAMs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具有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O-EB双染、Annexin-FITC/PI流式细胞仪染色观察显示PAMS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与细胞凋亡相关,这也被进一步的分子水平与酶活力检测所证实。FQ-PCR基因表达检测发现,PAMs处理后,K562细胞株中caspase-3、caspase-9、bax等促凋亡相关基因有所上升,而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Western blot法检测到PAMs上调caspase-3的表达量,同时下调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这也与caspase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PAMs处理后的K562,其caspase-3、9活性均有所上升。所有这些结果一方面揭示PAMs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具有强的杀伤作用,同时在形态和分子水平揭示其抗肿瘤抑制作用途径与诱导细胞凋亡的密切相关性,为PAMs作为抗白血病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 白血病 K56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潜在抗SARS-CoV-2活性成分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蕾 敖智广 +4 位作者 项坤 何佳萌 常苗 李栋 茆灿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9,共6页
为探寻云南普洱丹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可能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应用TCMSP、BATMAN和YaTCM数据库查找PAMs中植物药材来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 为探寻云南普洱丹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可能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应用TCMSP、BATMAN和YaTCM数据库查找PAMs中植物药材来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冠状病毒靶点;Cytoscape作图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潜在的靶点PPI网络;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PAMs的作用机制,并将PAMs主要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蛋白进行分子模拟与对接。最后,以M13噬菌体为病毒模型,测定PAMs对噬菌体病毒的抑制作用。共得到166种PAMs中的药材活性成分、1007个药物靶点,调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作用靶点73个。构建的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靶点度数大于10的有PTGS2、PTGS1、PPARG、DPP4、CALM1、CASP3、RELA、BAX等。GO富集分析共得到2109个条目,主要包括细胞因子、蛋白磷酸化、免疫调节等;KEGG共富集到144条信号通路,排名前5的依次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TNF、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甲型流感以及乙型肝炎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素与SARS-CoV-2的3CL水解酶(Mpro)、S刺突糖蛋白均呈现出强的结合能力;黄芩素、杨梅素、槲皮素与血管受体紧张素转化酶(ACE2)的结合能力强。PAMs对M13噬菌体的抑制测定显示,20%的PAMs对其抑制作用达到99%以上。PAMs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SARS-CoV-2,并且红花、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黄芩素以及木犀草素与Mpro、ACE2以及S刺突糖蛋白均有较低的结合自由能,揭示其可能直接对COVID-19产生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 网络药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 M13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抗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毕振飞 宋明珠 +3 位作者 刘宗瑛 周毅洁 李迪强 茆灿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初步研究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理。通过倍比稀释法确定PA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动力学、小鼠创口抗感染作用,综合评价... 以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初步研究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理。通过倍比稀释法确定PA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动力学、小鼠创口抗感染作用,综合评价PA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合细菌培养液可溶性总糖浓度与电导率的变化、细菌超显微结构观察,初步阐明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PAMs处理1 min时,抑菌率即达到100%,其MIC与MBC分别为32%与36%;处理15 d时,小鼠抗感染及伤口愈合率高达99.54%±0.42%,极显著高于酒精对照(88.58%±1.29%);PAMs处理后,菌液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部分菌体细胞膜发生破裂。结论:PAMs可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内容物外泄及菌体死亡,呈现较强抑制作用及具促进实验小鼠感染创口愈合功能,作为天然植物源抗菌液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抗菌液 pams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