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立地质量评价
1
作者 吴璧芸 雷相东 +1 位作者 何潇 李玉堂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对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127块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每块样地实测6株优势木(3株针叶树、3株阔叶树)的树高、胸径和年龄。根据加权方法不同,分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分别为不分树种的算术平均优势高(HT1)、考虑针阔叶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2))、仅考虑优势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3))和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并基于4种方法计算对应的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D_(T1)、DT2、D_(T3)、D_(T4))和林分优势木平均年龄(A_(T1)、A_(T2)、A_(T3)、A_(T4))。采用相关分析和成对t检验等方法比较4种优势高的差异,分析4种优势高(HT1、H_(T2)、H_(T3)、H_(T4))与林分密度、生产力、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和年龄的关系。选取幂函数方程、HossfeldⅡ方程、理查兹方程作为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的候选模型,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最终模型。将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代入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得到立地形。比较不同优势高对应的立地形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确定最优的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和立地形计算方法。【结果】4种方法估计的优势高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HT1、H_(T2)与H_(T3)的优势高相关系数均达0.96以上,且无显著差异;H_(T4)与其他3种优势高的相关性最低,且与其他3种优势高有显著差异。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与3种林分密度指标(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可加林分密度指数)均不相关。H_(T4)与其对应的D_(T4)、A_(T4)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0.657;H_(T3)与其对应的D_(T3)、A_(T3)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227。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H_(T3)-D_(T3)、H_(T4)-D_(T4)的最佳模型分别为幂函数和理查兹方程,2个模型对应的调整决定系数(Ra2)分别为0.16、0.68。根据样地中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为30 cm,通过导向曲线确定其对应的立地形S_(F,T3)、S_(F,T4)。2种立地形中,仅S_(F,T4)与可加林分密度指数不相关,但S_(F,T3)、S_(F,T4)与林分生产力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4、0.264)。【结论】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表现最佳,由该优势高计算的立地形(S_(F,T4))与林分生产力显著相关,可应用于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优势高 立地形 天然针阔混交林 立地生产力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不同强度采伐10a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3 位作者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林海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The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mixed stand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different cutting operation site after 10 years(high intensity,45.8%;over-high intensity 67.1%;clear cutting)were quantit... The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mixed stand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different cutting operation site after 10 years(high intensity,45.8%;over-high intensity 67.1%;clear cutting)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lk density of soil and the damage rate of soil structure increased,while the saturated water retention of soil and the total porosity of soil decreased.The content of soil nutrient generally decreased.The soil aggregate,soil water content property and porosity,and soil nutrient were not recovered after 10 years.With the felling intensity increasing,the destruction has deteri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皆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更新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2 位作者 罗积长 吴美玲 陈贞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以闽北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作业试验,并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度方法分析5个主要种群择伐10 a后更新格局。结果表明:在择伐经营的前提下,天然更新良好,且随着择伐... 以闽北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作业试验,并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度方法分析5个主要种群择伐10 a后更新格局。结果表明:在择伐经营的前提下,天然更新良好,且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林分更新密度增大;不同择伐强度对主要种群更新格局的类型没有影响,5种主要种群更新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但择伐强度不同,各种群集聚程度和平均拥挤度都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探讨天然更新理论,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科学经营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强度 天然针阔混交林 天然更新 空间格局 集聚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中亚热带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21,共7页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4种不同择伐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对中亚热带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度择伐后林木的平均混交度最大,中度择伐次之,极强度择伐林木...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4种不同择伐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对中亚热带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度择伐后林木的平均混交度最大,中度择伐次之,极强度择伐林木单种聚集的比例最高;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大,但各主要树种的地位都有一定程度变化;择伐并未改变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为聚集分布,极强度择伐林木多呈团状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不均匀和随机分布。总的来说,弱度和中度择伐有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择伐强度 天然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昌雄 曹祖宁 +3 位作者 杨英恩 谢德新 黄宝龙 李园香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在78块样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Ι的方法,对南平市延平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坡位、海拔、坡向,为经营好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提供了... 在78块样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Ι的方法,对南平市延平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坡位、海拔、坡向,为经营好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立地质量 数量化理论 林木生长 坡位 海拔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择伐10年后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新年 巫志龙 +3 位作者 郑丽凤 蔡瑞添 罗积长 林海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含量仍未恢复,但弱度择伐和中度择伐则与未采伐林地比较接近,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林地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在择伐10年后基本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凋落物现存量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阔混交异龄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昌雄 陈平留 +1 位作者 刘健 钟志林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本文分析了闽北针阀混交异龄林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直径分布、更新情况以及林分生长量.采用林分解析法模拟各林层树木的主要调查因子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闽北针阀混交异龄林的生长规律.
关键词 针阔混交异龄林 林分结构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分形成、发育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存及 董建文 +3 位作者 林敬德 程水兴 林善竹 高善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针对砍阔栽杉导致的尖锐矛盾,提出人工栽杉与天然更新阔叶林相结合新的栽培方式.分析半天然杉阀混交林的形成、发育过程,揭示天然阔叶林迹地炼山与不炼山栽杉,所形成林分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龄与径级结构、层性等林分结构的差... 针对砍阔栽杉导致的尖锐矛盾,提出人工栽杉与天然更新阔叶林相结合新的栽培方式.分析半天然杉阀混交林的形成、发育过程,揭示天然阔叶林迹地炼山与不炼山栽杉,所形成林分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龄与径级结构、层性等林分结构的差异,为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阀混交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天然 杉阔混交林 发育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玉盛 张任好 +3 位作者 陈金耀 许新建 俞新妥 李振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溪后杉木速生丰产林土壤肥力比较,结果表明:①杉阔天然林和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均较高,天然林能培肥土壤,杉阔天然林的培肥地力的能力比杉木天然纯林好;②武夷山天然林土壤肥力远较溪...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溪后杉木速生丰产林土壤肥力比较,结果表明:①杉阔天然林和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均较高,天然林能培肥土壤,杉阔天然林的培肥地力的能力比杉木天然纯林好;②武夷山天然林土壤肥力远较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为高,这与两者起源不同有关,人为干扰无疑加剧森林生态系统大量营养元素损失;③留阔植杉(栽杉保阔)及选择合适阔叶树作为杉木伴生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是杉木产区维持林地地力的良好对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天然林 土壤肥力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树经营对松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诗宇 徐自警 +1 位作者 宋德凯 汪洋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揭示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目标树经营不同间伐强度和环境因子对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培育近自然多功能森林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根据不同间伐强度(弱度(WT)(7.6%)、轻度(LT)(15.3%)、中度(MT)(24.3%)和对照),设置28块5 m×5 m样方,记录伐... 揭示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目标树经营不同间伐强度和环境因子对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培育近自然多功能森林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根据不同间伐强度(弱度(WT)(7.6%)、轻度(LT)(15.3%)、中度(MT)(24.3%)和对照),设置28块5 m×5 m样方,记录伐后3 a的天然更新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不同年份更新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差异以及环境和林分因子对天然更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 a共调查到天然更新物种33种,隶属23科31属,以阔叶树种为主;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物种丰富度均高于CK;间伐后的3 a中,天然更新物种的本质多样性大小为MT>LT>WT>CK。中度间伐MT与CK的更新密度在伐后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P<0.05和P<0.01);3 a中不同间伐强度下更新频度均值高于CK。各间伐强度天然更新苗高均高于CK,增大间伐强度可促进苗高生长。更新组和环境组间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间伐强度越大,坡度越小,天然更新密度越大且物种丰富度越高。此研究表明增大间伐强度可促进物种丰富度,提高物种多样性、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以MT最优,坡度和坡向的协同负效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间伐强度增大给天然更新带来的正效应,其相应经营对策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经营 间伐强度 天然更新 环境因子 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山针阔混交林主要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红敏 瞿虹 +4 位作者 彭辉 潘雅妮 蒋敏 吕赟薇 季如春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48-53,共6页
2015年7月,在浙江省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当前潜在干扰小的针阔混交林中建立50 m×100 m样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和R软件计算前10位空间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参数,并重点分析主要优势树种黄山松Pinus... 2015年7月,在浙江省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当前潜在干扰小的针阔混交林中建立50 m×100 m样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和R软件计算前10位空间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参数,并重点分析主要优势树种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的二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木荷属于随机分布外,黄山松等优势树种均属于聚集分布。优势树种多处于中高度混交状态。黄山松和木荷的二元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在同一优劣等级或同一混交度等级上的林木多呈随机分布,在低度混交状态,林分中大多数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而在极强度混交状态,林木大小分化十分显著。同一优劣等级上处于强度混交状态的林木较多。林分的空间结构复杂多样,优势树种多呈聚集分布且隔离程度较高,群落结构稳定,演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空间结构 针阔混交林 优势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4 位作者 蒋敏 刘春辉 潘雅妮 张成伟 吕赟薇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51-54,67,共5页
以浙江省凤阳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和R软件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56,林分中处于优势、亚优势、中庸、劣态和绝对劣态的林木株树比大致为1∶1∶1∶1... 以浙江省凤阳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和R软件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56,林分中处于优势、亚优势、中庸、劣态和绝对劣态的林木株树比大致为1∶1∶1∶1∶1,平均大小比数为0.497,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715;②各大小比数等级的频率值均集中于中高度混交状态,林分整体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林木的混交度极高,林分整体属中庸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空间结构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