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9,共8页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the 0~20 cm layer and incubated for 15, 30, 45, 60, 75 and 90 days in the laboratory at 25 ℃ with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different lit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showed the ranked order of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when the forest litter was not added to the soil. The added forest litter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regardless of the forests. Comparing with the litter from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the litter from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led to higher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to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might lead to the low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土壤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量碳 代谢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1.13 t/hm2)。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分别是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的3.18倍、41.33倍和1.53倍。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是天然常绿阔叶林>水杉林>檫木林>柳杉林。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层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氮库与微生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罗承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63-1771,共9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活性,各林分均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各季节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这说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下降,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降低,而各人工林下降程度不同。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微生物数量及脲酶活性的变化能够表征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氮库 微生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碳库与肥力的变化 被引量:50
4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6-2545,共10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且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和土壤肥力下降,且各人工林下降程度不同,而且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64-72,共9页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枯落物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高于不添加枯落物土壤,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微生物量氮含量与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与檫木林和柳杉林枯落物相比,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作用更大,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因此,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对林地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供氮潜力 土壤氮矿化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景燕 龚伟 +2 位作者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容重显著升高(P<0.05),土壤孔隙度(总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但仅柳杉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及下层土壤毛管持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3种人工林中,总体上檫木林和水杉林对原有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持作用较好,而柳杉林较差。土壤有机质和容重与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均呈显著相关(P<0.05)。这预示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林地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和孔隙度降低导致林地土壤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且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不同。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增加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水源涵养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景燕 胡庭兴 +2 位作者 龚伟 宫渊波 罗承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 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培养环境下,添加不同枯落物处理,培养15、30、45、60、75和90 d后,分别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不... 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 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培养环境下,添加不同枯落物处理,培养15、30、45、60、75和90 d后,分别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处理中,土壤细菌数量在初期持续增加至45 d达到最大值,随后不断下降;在添加枯落物处理中,细菌数量在60 d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在60 d和45 d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各培养时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养分含量,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于不添加枯落物,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两者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下降,枯落物组成与质量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微生物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更新方式对林分生长和演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戴景贤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4,共5页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7 a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及蓄积量分别是天然更新林分的1.8倍、1.6倍和2倍。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能加速群落的演替进程,且在材种和材质方面达到经营的预期目标,进而提出将次生阔叶林改造培育成工业原料林的技术措施,并解决了合理密度设定这一关键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人促更新 天然更新 密度 目的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