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2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of single room building with fluctuating wind speed and thermal mass 被引量:3
1
作者 TAN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33-739,共7页
Natural ventilation is driven by either buoyancy forces or wind pressure forces or their combinations that inherit stochastic variation into ventilation rates. Since the ventilation rat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mul... Natural ventilation is driven by either buoyancy forces or wind pressure forces or their combinations that inherit stochastic variation into ventilation rates. Since the ventilation rat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multiple variable factors including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internal heat source and building structural thermal mas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ventilation rate simply using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and average wind speed may not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room building under fluctuating wind speed condition using the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was investigated by incorporating building facade thermal mass effect. Given a same hourly turbul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the wind speeds with 1 rain frequency fluctuation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stochastic model, the modified GARCH model. Comparison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profiles, effective ventilation rates, and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ity use for a three-month period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80% confidence interval) between the new calcula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based on hourly averag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ventilation fluctuating wind speed thermal mass GARCH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method and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rmal storage time for an annular tub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泛函 徐建新 +1 位作者 王辉涛 王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For calculating the thermal storage time for an annular tub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ither low-temperature PCM or high-temperature PCM whose initial ... For calculating the thermal storage time for an annular tub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ither low-temperature PCM or high-temperature PCM whose initial temperature is near the melting point. The deviation fit is smaller than 8% when the time is below 2x104 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and the reported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rmal storage time at same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and good agreements have been got. Based on this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ermal storage unit and the role of natural convection a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maximum amount of stored heat and thermal storage time, and their ratio increases with the height of the thermal storage unit.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cavity increases, natural convec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melting behavior of paraffin.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cavity is small, natural convection restrains the melting behavior of paraff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convection energy storage modeling heat transfer mass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euvering target state estimation based on separate model-ing of target trajectory shap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
3
作者 ZHANG Zhuanhua ZHOU Gongj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1195-1209,共15页
The state estimation of a maneuvering target,of which the trajectory shape is independent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is studied.The conventional motion models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imply that the trajectory of a ta... The state estimation of a maneuvering target,of which the trajectory shape is independent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is studied.The conventional motion models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imply that the trajectory of a target i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However,this is not tru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road-target,sea-route-target or flight route-target tracking,where target trajectory shape is uncoupled with target velocity properties.In this paper,a new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eparate modeling of target trajectory shap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The trajectory of a target over a sliding window is described by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arc length.To determine the unknown target trajectory,an augmented system is derived by denoting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of the function as states in mileage coordinates.At every estimation cycle except the first one,the interaction(mixing)stag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tarts from the latest estimated base state and a recalculated parameter vector,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least squares(LS).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coupled model-based algorithms in the presence of target maneu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separate modeling natural parametric function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filter data fitting state aug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RAS的多尺度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李硕星 王南希 查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4,共9页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前流域管理的核心科学问题。【方法】整合高程、土地利用、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源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HEC-RAS水动力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可识别各尺度上关键的水文、生态及社会经济等参数,并采用熵权法计算漫滩恢复适宜性指数。以广州流溪河中下游流域为案例,筛选高恢复适宜性的漫滩区域,并通过水动力模型验证恢复效益。【结果】流溪河中下游地区漫滩恢复适宜性较高,共筛选出9个适宜恢复的区域,这些区域多位于平坦的河岸带林地和水源补给充足的区域。单个漫滩恢复后显著增强了河流的水文调节功能,洪峰流量降低了7.7%,流量过程更平稳,同时在小规模洪水作用下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56.52 hm^(2)。【结论】所提出的评估框架有效识别了适宜恢复的潜在河漫滩,为科学优化河漫滩恢复选址提供了量化依据。恢复后预期可提升洪水防御和生态功能,同时兼顾社会游憩需求,为流域管理与漫滩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漫滩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恢复适宜性评估 社会-生态效益 HEC-R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al Scene Classification Inspired by Visu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Mechanisms
5
作者 ZHANG Rui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7期24-43,共20页
The process of human natural scene categorization consists of two correlated stages: visual perception and visual cognition of natural scenes.Inspired by this fact,we propose a biologically plausible approach for natu... The process of human natural scene categorization consists of two correlated stages: visual perception and visual cognition of natural scenes.Inspired by this fact,we propose a biologically plausible approach for natural scene image classification.This approach consists of one visual perception model and two visual cognition models.The visual perception model,composed of two steps,is used to extract discriminative features from natural scene images.In the first step,we mimic the oriented and bandpass properties of human primary visual cortex by a special complex wavelets transform,which can decompose a natural scene image into a series of 2D spatial structure signals.In the second step,a hybrid statistical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is used to generate gist features from those 2D spatial structure signals.Then we design a cognitive feedback model to realize adaptive optimization for the visual perception model.At last,we build a multiple semantics based cognition model to imitate human cognitive mode in rapid natural scene categorization.Experiments on natural scene datas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for natural scene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cene classification visual perception model visual cogni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hydrodynamic model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6
作者 曹晓华 曹小玲 +1 位作者 蒋绍坚 苏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7年第6期814-819,共6页
In order to build the model of the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as developed, and dynamic simulati... In order to build the model of the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as developed, and dynamic simulation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drum level and drum length have functional relations with period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hen the drum level decreases or drum length increases, the period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increases, density of liquid and number of sub-module division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eriod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heory of liquid’s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in cuboid container, and the 3D graphics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as also obtained. The model can dynamically reflect the rules of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of water in the container exa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 model model of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drum level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 steam generator (HRSG) natural frequency/period analytical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O主观诊断偏差性的分类应用
7
作者 周亚琪 付潇 郑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28-2834,共7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早期病理特征不明显的常见慢性致盲性眼眶疾病,为解决诊断过程中医生主观诊断偏差导致的误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模型缩放方法的模型Efficient-TAO。通过优化训练过程,改进动态激活函数和随机权值平均机制提高性...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早期病理特征不明显的常见慢性致盲性眼眶疾病,为解决诊断过程中医生主观诊断偏差导致的误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模型缩放方法的模型Efficient-TAO。通过优化训练过程,改进动态激活函数和随机权值平均机制提高性能,通过图像预处理算法实现眼肌CT图像数据的直接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8.34%,在其它算法评价指标中均表现良好。可视化结果进一步验证了Efficient-TAO算法在疾病分类中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Efficient-tao 复合模型缩放 模型优化 医学图像分类 图像预处理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秦小林 古徐 +1 位作者 李弟诚 徐海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6,共12页
大语言模型(LLM)是由具有大量参数(通常数十亿个权重或更多)的人工神经网络组成的一类语言模型,使用自监督学习或半监督学习对大量未标记文本进行训练,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核心。与传统语言模型相比,LLM通过大量的算力、参... 大语言模型(LLM)是由具有大量参数(通常数十亿个权重或更多)的人工神经网络组成的一类语言模型,使用自监督学习或半监督学习对大量未标记文本进行训练,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核心。与传统语言模型相比,LLM通过大量的算力、参数和数据支持,展现出更强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问答系统、对话生成等众多任务中并表现卓越。现有的综述大多侧重于LLM的理论架构与训练方法,对LLM的产业级应用实践及技术生态演进的系统性探讨仍显不足。因此,在介绍LLM的基础架构、训练技术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通用的LLM关键技术和以LLM为底座的先进融合技术。通过归纳总结现有研究,进一步阐述LLM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偏差、模型幻觉和计算资源消耗等问题,并对LLM的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自然语言处理 检索增强生成 模型幻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模型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何雪锋 周洁 +1 位作者 陈德光 廖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01,共20页
模型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最终性能。该文介绍自然语言处理中涉及到的模型。按照规则与统计的方法从发布时间、特点、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等方面对传统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进行介绍;重点将神经网络依据不同的技术划分为不同的类... 模型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最终性能。该文介绍自然语言处理中涉及到的模型。按照规则与统计的方法从发布时间、特点、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等方面对传统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进行介绍;重点将神经网络依据不同的技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每种类型进行介绍并总结其相应特性;对以BERT为基础的两大类改进模型进行具体介绍并对每种模型进行归纳;分析目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降雨影响下辽南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坡灾害多因子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德凤 潘美伊 +3 位作者 高敏 闫成林 李媛媛 年廷凯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域,近年来在集中降雨期间多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然而,针对集中降雨影响下该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风险评价还很少探究,因此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这对有效减轻保护区地质灾害危害、提升地...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域,近年来在集中降雨期间多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然而,针对集中降雨影响下该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风险评价还很少探究,因此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这对有效减轻保护区地质灾害危害、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和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SMOTE-Tomek综合采样法、耦合XGBoost模型,对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因子等12个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其次,着重考虑短时间集中降雨和连续性降雨影响,利用研究区周围4个气象站的日降雨数据,计算2018-2023年平均暴雨强度和3 d累计降雨量,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实现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特点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多因子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得到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结果表明:较高及以上等级风险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仙人洞镇东北部、步云山乡北部、长岭镇北部和荷花山镇西南部。未来应重点关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仙人洞镇和步云山乡,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为整个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评价 风险评价 SMOTE-Tomek算法 XGBoost模型 防灾减灾能力 自然保护区 集中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参数高效微调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董洪 李政韬 +3 位作者 白凤波 董路宽 张慧 徐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8-63,共26页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训练范式和模型规模发生显著变化,从特定任务的监督学习转向全量微调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然而,模型参数的激增导致全量微调计算成本高昂。“参数高效微调”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仅微调部分参数或引入少量新参数,...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训练范式和模型规模发生显著变化,从特定任务的监督学习转向全量微调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然而,模型参数的激增导致全量微调计算成本高昂。“参数高效微调”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仅微调部分参数或引入少量新参数,显著降低成本并保持性能。对近年来参数高效微调技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前沿的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系统分析,涵盖设计理念与核心算法,并对不同方法的特性、优势、不足以及适用场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种类中同系列的多种方法,分析了同系列方法在设计理念上的演进趋势,提供了当前研究现状的全面概述。最后对参数高效微调技术进行整体的分析与展望,提出未来该技术可能的优化方向,并结合实践提出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高效微调技术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能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一项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兴强 张心舒 +2 位作者 谢裕慧 曾泉 章永奎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8,共17页
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一项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宏观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2010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本研究发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的节能减排... 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一项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宏观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2010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本研究发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显著更高,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助于企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CEO的海外经历强化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节能减排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在污染行业和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更为突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和产业链的环保协作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抑制公司层面的碳排放.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治理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节能减排 CEO海外经历 准自然实验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波纹管解析建模及其振动特性分析
13
作者 宋林红 石宝龙 +2 位作者 罗忠 马志承 李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86,共9页
针对多层波纹管的振动行为预测不精确问题,将波纹管简化为均质梁,建立其轴向固有频率预测的解析模型,考虑了三种边界情况。随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层数波纹管开展模态仿真,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从多个角度详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 针对多层波纹管的振动行为预测不精确问题,将波纹管简化为均质梁,建立其轴向固有频率预测的解析模型,考虑了三种边界情况。随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层数波纹管开展模态仿真,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从多个角度详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进行了轴向固有频率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解析模型与有限元仿真的预测结果相当吻合;两种方法的预测误差随层数的增加而扩大,这是因为层间界面累积和结网格质量不足导致仿真结果偏大;波纹管固有频率随波纹层数的增加而变大,波纹管波数、单层厚度的递增都会使固有频率呈非线性规律降低,而随着环板高度增加,频率曲线出现凸起。研究结果为多层波纹管的动态特性预测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波纹管 轴向固有频率 解析模型 有限元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韧性国土空间和城市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孔坚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是笔者持续30年关于国土空间和城市生态安全课题探索之延续。从基于自然的哲学、基于生态的国土空间格局、道法自然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生态基础设施构建3个维度,定义了国土和城市气候韧性的中国模式。它根植于中国千百年积淀的季风文... 本文是笔者持续30年关于国土空间和城市生态安全课题探索之延续。从基于自然的哲学、基于生态的国土空间格局、道法自然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生态基础设施构建3个维度,定义了国土和城市气候韧性的中国模式。它根植于中国千百年积淀的季风文化和传统生态智慧,经过科学化和模块化设计和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实践检验,通过对水过程的调控设计构建整体化的生态基础设施,保护与修复生境、调节洪涝、减缓干旱与热岛,柔性应对海潮、自然净化水土和提供避难空间等诸多方面,增强国土空间与城市的气候韧性。它展示了全球气候应对策略从以碳为中心的单一减排策略走向立足土地、水驱动的全面气候韧性策略的可行性。在全球气候日趋“季风化”以及灾害频发的今天,这一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韧性 生态文明 防洪 生态安全 水驱动气候韧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 中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人智交互的共享心智模型
15
作者 张亮 王晓宇 +2 位作者 刘舫 马翠霞 王宏安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2,共8页
自然而智能的人机交互是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智能体具备理解人类意图和实现类人协作的能力。然而,现有认知模型在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和社会性交互需求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持自然人-智能体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因此,... 自然而智能的人机交互是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智能体具备理解人类意图和实现类人协作的能力。然而,现有认知模型在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和社会性交互需求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持自然人-智能体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因此,基于经典认知模型框架,并结合心理理论等社会认知机制,共享心智模型在感知、认知、行为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共享空间模块,构建了包含共同经验、心理理论等模块的多维理论框架。通过共享外部空间的情境同步和共享内部空间的认知对齐,该模型能够动态描述人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机制,为设计具有社会智能的交互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交互自然性的量化评估与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自然交互 认知模型 心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流化双射流开采天然气水合物颗粒回收
16
作者 钟林 张文超 +3 位作者 王国荣 张林锋 王党飞 余兴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8-1886,共9页
固体流态化开采作为一种创新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其中水合物颗粒回收决定了该方法的开采效率,是其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现有工艺中均采用单射流破碎开采,但由于其水力吸力有限,导致水合物颗粒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颗粒的回收性能,... 固体流态化开采作为一种创新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其中水合物颗粒回收决定了该方法的开采效率,是其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现有工艺中均采用单射流破碎开采,但由于其水力吸力有限,导致水合物颗粒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颗粒的回收性能,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射流回收方案。探究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固体颗粒回收效率,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回收流场和颗粒回收率。结果表明:随着前端射流与回收孔距离(l_(1))和后端射流与回收孔的距离(l_(2))增加,双射流之间的流场效果减弱导致颗粒沉积现象愈发明显,砂堆的数量从2个转变为3个;当后端射流与回收孔的距离(l_(2))为300 mm时,随着前端射流与回收孔距离(l_(1))的增大导致颗粒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小;当l_(1)=300 mm时,随着l_(2)的增大导致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水合物开采机理,有助于优化开采工具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双射流 颗粒回收率 DD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机械内力拓扑模型二元动力传递函数及应用研究
17
作者 郝慧荣 赵文超 +3 位作者 杨子明 王佳苇 任江鹏 刘占峰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119,共12页
伴随动力机械轻量化的发展,运动部件与机体的质量比增大,将引发明显的机体振动。为研究轻量化条件下的动力机械机体固有频率与内部质量比的关系,设计了模拟动力机械不同质量比的试验台架,在其静态和动态工况下进行振动测试,发现两者固... 伴随动力机械轻量化的发展,运动部件与机体的质量比增大,将引发明显的机体振动。为研究轻量化条件下的动力机械机体固有频率与内部质量比的关系,设计了模拟动力机械不同质量比的试验台架,在其静态和动态工况下进行振动测试,发现两者固有频率存在差异;建立起内力联接的动力隔振内力拓扑模型,解释固有频率差异的原因;推导关于质量比、频率比的二元动力传递函数并从侧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对三维曲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轻量化背景下,动力机械机体固有频率存在随着质量比增加而向大值漂移的现象,研究中的二元动力传递函数能够表达内力模型下动力机械固有频率的分布特性,可以为动力机械系统参数辨识及隔振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力拓扑模型 动力传递函数 固有频率 峰值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河道河工模型研究前沿与进展
18
作者 赵连军 常奥 +2 位作者 韩沙沙 马东方 赵占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6,33,共7页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发现,理想河道模型对天然河道做了高度概化,可概括为基于圆弧与直线组合、正弦派生曲线和Kinoshita派生曲线设计的三类弯道模型。理想河道模型具有普适性,在揭示一般规律和机理等河流泥沙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较为适用。天然河道模型以实际河道为原型并遵循一定的相似原理,主要包括比尺模型和自然模型两类。比尺模型是原型河道按照一定几何比尺缩放后的物理模型,与原型之间满足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适用于原型河道水沙输移、河道冲淤、河床演变等的反演和模拟;自然模型则是通过控制流量大小、流量过程等水流条件,以及河床组成、河床比降等河道边界条件,塑造出的与原型河床形态相似的模型小河,在河型演变相关研究中较为适用。两类天然河道模型与原型河道均具有相似性,可为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直接参考。总的来说,理想河道模型与天然河道模型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研究需求选择不同模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模型 弯曲河道 水沙运动 理想河道模型 天然河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呼图壁地区超深超高压致密气藏压裂扩展模拟及优化设计
19
作者 张芮菡 熊卓航 +3 位作者 赵传凯 石磊 闫利恒 仇鹏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8,共14页
呼图壁地区HT1井区储层埋深较大,低孔低渗透且致密,高温高压和天然裂缝发育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压裂施工存在挑战。针对此问题,首先对目的层岩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分布特征;然后... 呼图壁地区HT1井区储层埋深较大,低孔低渗透且致密,高温高压和天然裂缝发育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压裂施工存在挑战。针对此问题,首先对目的层岩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综合利用相关实验数据、岩心、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最后以地质力学模型为约束,开展考虑天然裂缝的直井压裂扩展模拟、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以及生产历史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1)目标区块杨氏模量平均值为37.5GPa,泊松比平均值为0.25,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220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180MPa,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值远大于常规气藏(普遍小于100MPa);(2)基于停泵压降的裂缝参数反演,通过设置小尺度天然裂缝参数长度为70m,间距为150m,拟合了压裂缝长;(3)排量8m^(3)/min,射孔长度8~10m,加液量910m^(3),砂比10%~16%为最优参数;(4)压裂投产下,稳产时间延长8年,累计产气量增加16.13×10^(8)m^(3),压裂效果改善明显,为相关区块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致密气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压裂参数优化 天然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监管到治理:构建金融消费者“大消保”的法治工作新格局
20
作者 郭雳 唐峰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3,共12页
伴随国家机构改革,金融消费者保护体制步入构建“大消保”格局新阶段,要求构建全覆盖、高水平的金融消保体制机制,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然而,消保私法体制的滞后性和消保监管体制的适应性不足造成不小困难。究其原因,金融消... 伴随国家机构改革,金融消费者保护体制步入构建“大消保”格局新阶段,要求构建全覆盖、高水平的金融消保体制机制,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然而,消保私法体制的滞后性和消保监管体制的适应性不足造成不小困难。究其原因,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定位偏差模糊了其在金融增长和金融共享上的正当性,导致制度效能局限于金融风险防范。故有必要重构金融消保制度的多功能定位,从被动式社会矫治迈向主动式环境建构,以生态化治理模式理顺金融消保法治水平的提升进路。从责任共同体构建、主要生态位纪律和扩展生态位法律的设定以及二者间的共演共进机制等方面,实现适配“大消保”格局的金融消保法治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法 “大消保” 人民性 生态化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