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方法研究
1
作者 牛国玲 梁秋艳 +1 位作者 张艳丽 陈思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合理设置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兼顾树立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分清主次,重点规划各阶段科研技能水平提升的内容,不断提高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电气化 创新精神 科研技能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
2
作者 于立杰 孙蕾 +3 位作者 刘克心 刘忠野 董健男 梁春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89-192,共4页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化人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与综合素养,增强专业适应性,为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育提供可行路径与范例,助力传统农业专业升级与农业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 数智化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颁布实施笔谈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涛 田晓晖 +2 位作者 龚斌磊 李谷成 郑宏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07,308,共22页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规划,本刊组织了本期笔谈。温涛提出,要从核心地位、战略力量、人才培养、政策机制、数字赋能、服务体系及制度优化七个方面,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具体七大实现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围绕农业全创新链,布局拔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激励性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多部门配合联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增强多方共赢效应。田晓晖提出,要以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为抓手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着力优化科技投入效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性打通农业绿色发展向农业强国建设动能转化的传导路径,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城乡互通共享、分区精准施策,助推绿色均衡发展。龚斌磊提出,从学理逻辑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始终将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供给作为落脚点,将农业的增长驱动力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上;从实践道路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直接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即构建形成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引领、要素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主体多元、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树立“跳出农业看农业”的观念,向二三产业要配套,向城乡融合要红利,向乡村建设要环境,向对外开放要机遇,构建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生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李谷成、郑宏运提出,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构建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体系,为科技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强化优质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释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提供生物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与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李胜 王羽涛 朱利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3-198,206,共7页
结合相关政策内容,探讨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研究认为先行县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可通过共建单位的协同努力和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实施,为全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树立典... 结合相关政策内容,探讨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研究认为先行县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可通过共建单位的协同努力和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实施,为全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树立典范,具有主导产业特色化、产业链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物质装备机械化、农业农村绿色化以及人才队伍专业化六大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的科学问题,以期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县域政策制定与决策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现代化 先行县 内涵 外延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5
作者 赵玉冰 刘建华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73,共14页
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1-2022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 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1-2022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技术进步和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下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显著减少了农业碳排放,平均处理效应为-1.269 4,但增加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平均处理效应为1.703 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影响农业碳减排,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显著增加了农业碳排放及农业碳排放强度,绿色技术进步显著减少了农业碳排放及农业碳排放强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影响农业碳排放强度,而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碳减排效应存在着农地经营规模、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经济区域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强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优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模和结构,降低单位农业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发展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实施绿色农业科技企业和园区认证制度,增强农业科技企业和园区绿色发展的内驱力。实施绿色农业补贴项目,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技术进步 产业集聚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价值、堵点与纾解 被引量:1
6
作者 祖力亚尔·祖卡尔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74-77,共4页
强国须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韧性、扩大农业生产收益,但与此同时也... 强国须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韧性、扩大农业生产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才和技术、资源禀赋和资金缺口、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等方面存在实践堵点。因此,当前要积极构建“科技人”与“新农人”联动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村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激活农业资本投入;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创新 赋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7
作者 王小松 靳晓斌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71-274,共4页
结合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以涉农高校的纽带作用为视角,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强农实干的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发展3个方面,探讨涉农高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从构... 结合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以涉农高校的纽带作用为视角,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强农实干的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发展3个方面,探讨涉农高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从构建“涉农高校+”科研平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落实强农兴农己任、培养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完善产教融合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个方面,探究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创新 强农兴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粮食安全观视角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殷三 林丽华 +1 位作者 马卉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256-260,265,共6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粮食安全取得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粮食安全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新挑战、新问题,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新粮食安全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政治、科技、人才、产业、法律、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从而为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新粮食安全观 农业科技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河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效率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莹 齐欢 +2 位作者 贾丽霞 张利娜 尚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0-107,共8页
以河北省1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调研及数据采集,筛选出影响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运行的关键性投入、产出指标,基于DEA模型比较不同园区的产业运行效率,并针对有效园区进行投影分析,为提高园区运行效率提出了改进方向。结... 以河北省1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调研及数据采集,筛选出影响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运行的关键性投入、产出指标,基于DEA模型比较不同园区的产业运行效率,并针对有效园区进行投影分析,为提高园区运行效率提出了改进方向。结果表明:河北三河、河北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DEA有效,多数园区存在投入产出效率不足的问题;技术效率上整体表现一般,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尚可;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基于此,针对各个园区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并深入剖析运行有效园区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升产业效率,谋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产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迈入全面建设世界经济强国新征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成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型国家。新时代,中国确立了支撑有力的强国方略,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正在朝着创新强国的方向跨越,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不仅创造了当代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与稳定器,而且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农业生产大国、创新大国、对外贸易大国、现代化基础设施大国、市场主体创业大国;中国经济实力、产业实力、科技实力、贸易实力、基础设施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日益跃升壮大。为此,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基础与重中之重,要继续提高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作为世界最大规模、最具竞争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成世界经济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世界经济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综合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及战略调整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彦平 李汉一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调整包括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粮食储备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政策支持等。通过优化调整措施,可以实现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家战略 战略调整 农业现代化 粮食储备体系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普通昆虫学课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与构建
12
作者 张方梅 陈磊 +3 位作者 乔利 耿书宝 金银利 陈利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为更新教学方式,促使教学过程可视化、智能化,在新农科背景下,依托智慧教学平台,结合教学经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创建了“一理念、二平台、三环节、五举措”的智慧教学模式,从... 为更新教学方式,促使教学过程可视化、智能化,在新农科背景下,依托智慧教学平台,结合教学经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创建了“一理念、二平台、三环节、五举措”的智慧教学模式,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技能等方面开展智慧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品质,实现应用型高校农学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普通昆虫学 智慧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型农学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新质生产力落地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美文 黄健 +14 位作者 翟文华 徐传谌 周志太 黄晓野 高一兰 刘静暖 陈剑 牟思蓉 覃家君 聂娇 陈思宇 李坤儒 胡薇 武晓雪 唐绪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1,共21页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是建立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归宿。下面刊发的七篇文章,前三篇深入探讨了元宇宙、未来网络、新兴科技城等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困境和对策,第四篇涉足...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是建立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归宿。下面刊发的七篇文章,前三篇深入探讨了元宇宙、未来网络、新兴科技城等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困境和对策,第四篇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绿色产业,后三篇则分别从教育支持、财务保障及旅游转型升级的新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未来产业 元宇宙 未来网络 新兴科技城 绿色产业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愉 胡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5-238,共4页
深入考察了绵阳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科研、产业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创新与高质量双轮驱动顶层设计、建设种业强市保障农产品供给、政策激励促进成果转化以及内部人才... 深入考察了绵阳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科研、产业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创新与高质量双轮驱动顶层设计、建设种业强市保障农产品供给、政策激励促进成果转化以及内部人才培育外部人才引进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中心 现代农业带 成渝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种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洪银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8,共12页
粮稳则天下安,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端牢自己的饭碗。调查发现,我国食物供给自给率下降,存在生产供给缺口且有持续扩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种业创新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 粮稳则天下安,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端牢自己的饭碗。调查发现,我国食物供给自给率下降,存在生产供给缺口且有持续扩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种业创新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种业企业集中度低、资金和人才严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短板弱项。本文在比较天津奥群牧业联合育种体系、天津德瑞特育种创新模式、长沙百奥云智能育种平台建设创新实践基础上,提出确立生物种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平台建设、创新科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种业科技创新的财政和人才支持,以及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食物安全 种业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科技 农业现代化 大食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源流与瞻望——基于国家五年规划(计划)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裴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5,共13页
根据对国家五年规划(计划)的文本考察,教育、科技、人才始终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和主线。随着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及教育、科技、人才间交互关系的增强,三者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先后经历了弱交互、明显联动、整体... 根据对国家五年规划(计划)的文本考察,教育、科技、人才始终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和主线。随着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及教育、科技、人才间交互关系的增强,三者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先后经历了弱交互、明显联动、整体推进阶段,最终在新时代走向集成发展。这种变迁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动因,而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子系统,存在且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系统,并诉诸教育先行的触发机制、价值共创的转化机制、创新引领的动力机制、双向互动的赋能机制,完成系统间的能量传输。为了增强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能力,需要通过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来强化政治引领,通过扫除协同障碍来实现结构关系优化,通过改革创新来调试实践机制,通过激发三者的倍增效应来实现作用效果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五年规划(计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21-225,共5页
根据黄河流域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之后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该流域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指数均值为0.399,处于起步阶段,且在2011—2... 根据黄河流域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之后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该流域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指数均值为0.399,处于起步阶段,且在2011—2018年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2018—2020年出现下降,这为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蒙上了阴影。各区域中,下游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均值明显大于中游和上游,其中上游的发展指数最低。各省、自治区中,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均值高于其余省(区),甘肃省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值最低。(2)农业科研资金投入规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下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强度对黄河流域及上游、中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下游的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科研人力投入对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熵权法 OLS模型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内涵及其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佳奇 沈佩翔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科技进步引领文明进步,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更高程度的现代文明需要以更加先进的科技能力作为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科技是人类文明现代化的战略力量,这既可以在科技孕育西方现代文明的驱动作用上加以理解,也可... 科技进步引领文明进步,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更高程度的现代文明需要以更加先进的科技能力作为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科技是人类文明现代化的战略力量,这既可以在科技孕育西方现代文明的驱动作用上加以理解,也可以在科技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赶超作用上予以定位。立足现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支撑,在战略方向上应对“两个大局”,在战略内容上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势能文化、高品质生活以及高品质生态环境,在战略动力上集成科技、人才和创新的整体效能。新征程上,全面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效用,需要明确优势整合与理念引领相互促动的战略价值,聚焦技术赋能与制度增效深度耦合的战略重点,增强主体协同与人才培养融通发展的战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现代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时代农科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丽 邓祎卓 杨晓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6-11,16,共7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经历巨大的变革。信息科技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正在塑造着未来教育的新面貌,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农科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农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经历巨大的变革。信息科技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正在塑造着未来教育的新面貌,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农科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农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推动了农科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和显著的效益。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农科教育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争议与问题。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农科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需要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其优势,并同时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和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农科 高等教育 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镇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人苓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66-69,75,共5页
确保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有机连接,是党中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指导方针。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始终是中央在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进展中的主导政策方向。乡村振兴战略被认为是“三农”任务的中心战略,而执行这一战略... 确保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有机连接,是党中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指导方针。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始终是中央在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进展中的主导政策方向。乡村振兴战略被认为是“三农”任务的中心战略,而执行这一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为更有效地推进现代农业的进步,该研究对扶余市三井子镇的农业现状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研究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为三井子镇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上提供一系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 科技 特色产业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