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个有序纠缠光子对的量子机密共享方案 被引量:4
1
作者 袁素真 孙志富 田俊龙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8-125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N个有序纠缠光子对量子机密共享方案.用纠缠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密钥管理者Alice将纠缠光子对分成两个序列,其中一个序列直接发送给合作者之一Bob,在确保第一个序列发送安全后,再对第二个序列进行编码,发送给另一个合作者... 提出了一种基于N个有序纠缠光子对量子机密共享方案.用纠缠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密钥管理者Alice将纠缠光子对分成两个序列,其中一个序列直接发送给合作者之一Bob,在确保第一个序列发送安全后,再对第二个序列进行编码,发送给另一个合作者Charlie.Bob和Charlie分别对他们所接收到的光子序列进行Bell基联合测量,从而得到Alice所发布的密钥,完整密钥的获得需要管理者和所有合作者共同实现.本方案采用两体纠缠态,相对三体纠缠态来说,在实验上更容易实现,仅需要线性光学元件和简单的纠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机密共享 纠缠光子对 幺正操作 单光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知识性量子身份认证协议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志 温晓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基于EPR纠缠光子对的相干特性,设计了一个量子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具有零知识性。由于基于量子物理特性,不但满足传统的身份认证的基本性质,还具有无条件安全性,并可以抵抗各种可能的量子攻击。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身份认证 零知识性 EPR纠缠光子对 量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纠缠光纤陀螺的态演变和偏振互易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桂才 冯菁 +1 位作者 马林 杨晔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3-831,共9页
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利用非经典光量子态的光子纠缠特性,对载体角运动引起的Sagnac相移进行超高灵敏度测量。Fink团队在2019年最早报道了基于共线型正交偏振纠缠光子对的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得到突破散粒噪声极限的实验测量结果,但并未... 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利用非经典光量子态的光子纠缠特性,对载体角运动引起的Sagnac相移进行超高灵敏度测量。Fink团队在2019年最早报道了基于共线型正交偏振纠缠光子对的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得到突破散粒噪声极限的实验测量结果,但并未给出光量子态经历光纤陀螺各环节的具体演变过程。因此,针对Fink的光路结构,首次对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中量子态及算符的动力学演变以及相位检测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证实该光路结构基本上可达到2002态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的海森堡极限,同时研究发现,Fink的光路结构由于感生双折射引起的相位误差寄生在Sagnac相移中,实际上是一种偏振非互易性光路结构,会严重削弱相位检测灵敏度。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具有偏振互易性的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光路结构,光子源为非共线型自发参量向下转换(SPDC)产生的正交偏振纠缠光子对,线圈中的光量子态为i(1_(CCM-H))1_(CW-H)1_(CW-V))/√2理论研究证明,该结构不存在任何偏振非互易性相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纠缠光纤陀螺仪 偏振纠缠光子对 自发参量向下转换 偏振互易性 海森堡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原子系综中窄线宽纠缠光子对的产生和调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颜辉 薛正远 朱诗亮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窄线宽纠缠光子对可以用来验证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非定域性.另外,窄线宽纠缠光子对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可以极大增加量子通信的距离以及分布式量子计算的规模.论文系统介绍在冷原子系综中,利用四波混频和电磁诱导透明来产生窄线... 窄线宽纠缠光子对可以用来验证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非定域性.另外,窄线宽纠缠光子对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可以极大增加量子通信的距离以及分布式量子计算的规模.论文系统介绍在冷原子系综中,利用四波混频和电磁诱导透明来产生窄线宽纠缠光子对以及对窄线宽纠缠光子对的波形进行调制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线宽纠缠光子对 四波混频 冷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卫星“墨子号”的量子测距过程仿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丛爽 段士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7-388,共12页
对星地量子测距过程中利用捕获跟踪瞄准(Acquisition tracking and pointing,ATP)系统进行纠缠光子对收发和利用符合计数原理计算纠缠光子对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两个关键过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根据"... 对星地量子测距过程中利用捕获跟踪瞄准(Acquisition tracking and pointing,ATP)系统进行纠缠光子对收发和利用符合计数原理计算纠缠光子对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两个关键过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根据"墨子号"量子卫星真实的6个轨道参数,对卫星的运动轨迹以及地面用户对从卫星上发射到地面信号的ATP过程进行系统仿真实验研究。分析并设计了ATP系统的结构;借助于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软件,建立ATP时域仿真系统,将所计算出的"墨子号"方位角与俯仰角位置信号作为ATP系统的输入信号,对所建立的ATP系统进行星地纠缠光收发的捕获跟踪瞄准过程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跟踪精度达到了2μrad;在实现地面用户对量子卫星的精确跟踪的基础上,设计并进行纠缠光子对收发及其符合计数的仿真实验;拟合出纠缠光子对皮秒级误差的到达时间差,实现了精确的量子测距过程,为量子导航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仿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测距 “墨子号” 轨道仿真 ATP系统 纠缠光子对 符合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技术的多通道符合计数器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惠 张安宁 +1 位作者 王亿芳 刘延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设计了基于FPGA的多通道符合计数器,此设计将符合窗口时间的设定集成于FPGA器件中,因此集成度更高,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模拟单光子探测器脉冲信号的符合测量,计数误差为0.02%,能用于对纠缠光子对的判定.
关键词 符合计数 纠缠光子对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纠缠时钟测量的抗差卡尔曼卫星钟差预报 被引量:1
7
作者 苑博睿 杨春燕 杜鹏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基于纠缠光子对二阶相关函数的时间特性分析,设计时钟同步测量方案,并考虑传播过程中色散效应及衰减等对精度的影响。该方案可提供均值1ns、精度0.01ns的同步信息。利用该方案获得观测数据,结合顾及哈达玛方差的抗差卡尔曼方法估计出卫... 基于纠缠光子对二阶相关函数的时间特性分析,设计时钟同步测量方案,并考虑传播过程中色散效应及衰减等对精度的影响。该方案可提供均值1ns、精度0.01ns的同步信息。利用该方案获得观测数据,结合顾及哈达玛方差的抗差卡尔曼方法估计出卫星钟差模型系数,进行钟差预测。仿真表明,该方案预测精度与IGS预报星历产品精度相当,且钟差初始值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差预报 纠缠光子对 时钟同步 抗差卡尔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密码术的实验进展
8
作者 叶培勇 李文博 路绪鹏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4,51,共7页
量子密码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回顾了理论与实验的发展,重点讨论了实验和技术上的问题.
关键词 实验进展 量子密码术 单量子态 纠缠态 单光子探测 光子对 量子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 被引量:1
9
作者 施郁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7,共11页
本文系统深入地梳理了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1957年,玻姆和阿哈诺罗夫指出,1949年吴健雄和萨克诺夫的实验实现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关联。事实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实验中明确实现空间分离的量子纠缠。惠勒最早建议... 本文系统深入地梳理了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1957年,玻姆和阿哈诺罗夫指出,1949年吴健雄和萨克诺夫的实验实现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关联。事实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实验中明确实现空间分离的量子纠缠。惠勒最早建议这个实验,作为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检验,但是计算有误,正确的理论计算来自沃德和普赖斯,以及斯奈德、帕斯特纳克和奥恩博斯特尔,也符合杨振宁1949年的选择定则。1964年贝尔不等式发表后,人们考虑,它是否可以通过吴–萨克诺夫实验检验。这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吴健雄小组也做了新的实验。1957年,李政道、厄梅和杨振宁确立了K介子的量子力学形式,并发现中性K介子是一个双态系统。1958年,基于与杨振宁1949年选择定则类似的方法,戈德哈贝尔、李政道和杨振宁最早写下K介子对的纠缠态,其中单个K介子可以带电,也可以电中性。这首次给出光子以外的高能粒子的内部自由度纠缠。1960年,作为没有发表的工作,李政道和杨振宁又讨论了中性K介子对的纠缠态。本文也顺便介绍了几位物理学家,特别是沃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电子对 纠缠光子 赝标量介子 纠缠介子 K介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激光测距到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
10
作者 丛爽 汪泳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2-1783,共12页
激光测距通过测量激光往返目标的单光子飞行时间与时钟之差来计算目标的距离,针对该技术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因而激光测距技术在地面、地卫、地月测距上均有应用。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通过对一个在卫星与目标之间往返的纠缠光... 激光测距通过测量激光往返目标的单光子飞行时间与时钟之差来计算目标的距离,针对该技术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因而激光测距技术在地面、地卫、地月测距上均有应用。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通过对一个在卫星与目标之间往返的纠缠光子与另一个纠缠光子之间的符合计数,经过数据拟合获得往返目标的飞行时间差。由于纠缠光子对是同时产生,所获得的测距结果从原理上就比包括激光测距在内的所有测距方法要高。目前,针对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已进行了十几年的理论研究,但实际应用才刚刚开始。主要对激光测距与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的原理、系统结构、设备与装置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同时对激光雷达和量子雷达以及与测距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对比了其中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为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及定位导航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量子测距及定位导航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激光雷达 量子纠缠光子对测距 量子雷达 测距与定位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极化晶体MgO:PPLN的纠缠光子对制备过程的研究
11
作者 吴杰 王海龙 +4 位作者 张雄 陈君 王兆坤 龚华平 赵春柳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7,共6页
基于二阶非线性效应的自发参量转换技术制备纠缠光子对过程中,以掺5 mol%MgO:PPLN周期极化晶体为研究对象,将光参量变换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条件与该晶体的色散方程,以及晶体极化周期随温度变化的热膨胀方程相联系,得到了355 nm... 基于二阶非线性效应的自发参量转换技术制备纠缠光子对过程中,以掺5 mol%MgO:PPLN周期极化晶体为研究对象,将光参量变换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条件与该晶体的色散方程,以及晶体极化周期随温度变化的热膨胀方程相联系,得到了355 nm、405 nm、532 nm、780 nm和1 064 nm这5个实验室常用波长点在制备纠缠光子对时的周期调谐特性和温度调谐特性。研究过程中发现,出现了晶体极化周期过小和产生两对纠缠光子对问题,总结并归纳了各波长点在一定极化周期和温度下与非线性晶体作用所产生的纠缠光波段范围。当选用其他非线性周期极化晶体进行实验时,改变QPM动量守恒条件中的极化周期项,同时根据具体使用的晶体改变色散方程。该研究方案可直接推广到使用不同非线性晶体产生通信光波段或红外光波段的纠缠光子对研究中,在制备量子光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纠缠光子对 周期极化晶体MgO:PPLN 量子光源 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