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响应型唑来膦酸钙纳米颗粒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 肖健 +3 位作者 胡帆 王策 陈奎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I0002,共9页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对ZCNP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评估ZOL的负载以及载药率。利用CCK-8法检测ZCNP对鼠源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s)活力的影响;采用溶血实验检测ZCNP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标记ZCNP对其骨靶向性进行验证。采用药物释放实验验证了ZCNP的ESW响应性。在体外,利用TRAP染色检验ZCNP的破骨抑制情况;ARS染色检验ZCNP对成骨活性的影响。在体内,利用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验证ZCNP对骨量的影响。结果ZCNP呈类球形结构,约60 nm。ZCNP的ZOL负载率为(59.68±1.48)%。ZCNP在0、0.01、0.1、1、10μmol/L浓度下对小鼠BMMs的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ZCNP在ESW作用下可快速释放ZOL。ESW+ZCNP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ESW+ZCNP可明显提高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局部骨量。结论ESW响应型ZCNP可通过有效精准靶向控释,抑制破骨,促进成骨提升卵巢摘除模型局部骨量,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唑来膦酸 靶向控释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活性物质稳态化及靶向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庆 史文鹏 +7 位作者 张春月 李星 刘翔宇 吕鸣春 张辉 袁育 杨志 李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2-286,共15页
食源性活性物质例如多酚、类胡萝卜素、功能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等,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作为功能食品开发的重要组分。然而,由于这些活性物质具有难溶于水、稳定性差和肠道吸收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研究人... 食源性活性物质例如多酚、类胡萝卜素、功能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等,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作为功能食品开发的重要组分。然而,由于这些活性物质具有难溶于水、稳定性差和肠道吸收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研究人员利用天然食品大分子构建递送载体,以提高活性物质的溶解性、稳定性和肠道吸收率。作为新型递送系统,智能响应型递送释放和定向载体可实现活性物质的精准靶向递送和可控释放,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率。此外,递送载体还能有效提高功能食品的营养附加值、改善感官特性和延长货架期。本综述探讨食源性活性物质的功能性质、应用难题以及稳态化递送策略,重点阐述目前常见的智能响应型递送载体的类型和作用机理。最后讨论递送载体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并对未来食源性活性物质递送系统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活性物质 稳态化 递送载体 靶向控释 生物利用率 功能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载体在微波可控释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雪茹 刘叶 +2 位作者 刘超 惠壮 崔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在现代癌症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常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靶向化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展现出了优异的... 在现代癌症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常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靶向化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展现出了优异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复合纳米材料如何在微波刺激下实现精准的药物释放,以及这种方法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复合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在微波刺激下,这些材料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然而,复合纳米载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靶向性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纳米粒子的体内稳定性和靶向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在微波刺激诱导的药物控制释放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精确控制微波能量的传递和局部组织的加热效果仍是主要挑战之一。此外,如何确保微波能量集中于肿瘤组织而不损害周围健康组织,也是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波控制技术的改进,预计将开发出更为高效和安全的复合纳米载体,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还能在微波刺激下实现更为精准的药物释放控制。综上所述,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将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材料 纳米载体 靶向给药 微波可控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双药递送、多重环境响应型核交联胶束
4
作者 张紫薇 李高阳 +3 位作者 李梦丽 谢孟杨 徐首红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80,共12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b-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PDPA)-b-聚甲基丙烯酸(PMAA)/硫辛酸(LA)(mPEG-b-PDPA-b-PMAA/LA)。该聚合物通过自组装、核交联构建成具有pH/谷胱甘肽(GSH)响应的肿瘤靶向给...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b-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PDPA)-b-聚甲基丙烯酸(PMAA)/硫辛酸(LA)(mPEG-b-PDPA-b-PMAA/LA)。该聚合物通过自组装、核交联构建成具有pH/谷胱甘肽(GSH)响应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用于递送寡核苷酸HApt和阿霉素(DOX)。核交联胶束(CCM)在血清中和抗稀释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通过对DOX的包载与释放动力学研究,发现CCM比未交联胶束(UCM)具有更高的载药率(DLC),且DLC和包封率(DLE)都随着PDPA和PMAA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证明随着胶束的疏水核心增大,胶束封装药物的能力增强。此外,CCM有优良的药物控释性,研究证明CCM必须在pH和GSH同时刺激下,PDPA层质子化溶胀、凝胶核解交联引起胶束结构瓦解,DOX才能充分释放,最大累积释放率可达90%。同时还研究了DOX/HApt分区载药及其释放动力学,设法将DOX包载于PDPA层、核酸HApt包载于PMAA凝胶核,通过不同组合的环境条件刺激,获得了多种行为的释药模式。研究证明该药物载体具有将两种药物分区包载、独立释放的能力。本文所设计的核交联胶束药物递送系统有望实现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靶向 pH/GSH双重响应 核交联胶束 双药包载 药物控释 生物大分子胞内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迪 邹梦君 +2 位作者 周菊英 许海棠 赵彦芝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2种pH敏感材料(Eudragit S100和Eudragit RS100),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壳/核结构载木... 采用2种pH敏感材料(Eudragit S100和Eudragit RS100),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表面整体较光滑,纳米纤维平均直径随木犀草素含量增加而增大。该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 壳/核结构 木犀草素 结肠靶向 缓释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酯包埋利福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释放行为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亚楠 娄玲 +2 位作者 梁奇志 陈学思 景遐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165,共4页
以生物可降解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 ( PL GA )为载体 ,将抗结核病药利福平溶解于 PLGA的有机溶液中 ,采用通常乳化 -溶剂挥发方法制备了药物缓释微球 .研究了影响微球制备的工艺条件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球及降解后的表面形态 ... 以生物可降解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 ( PL GA )为载体 ,将抗结核病药利福平溶解于 PLGA的有机溶液中 ,采用通常乳化 -溶剂挥发方法制备了药物缓释微球 .研究了影响微球制备的工艺条件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球及降解后的表面形态 ,测定了微球粒径及载药量 ,评价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以质量分数为 1%的明胶为稳定剂 ,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 ,粒径范围为 10~ 30 μm,微球中利福平的平均质量分数为 2 4 .3% .体外释药时间可以通过高分子的降解速率来调控 ,本实验的释药时间可以在 4 2~84 d之间调控 ,药物缓释达到了理想的零级动力学释放 .因此 ,利福平 PL GA微球具有显著的长效、恒量药物缓释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分子 聚酯 利福平 缓释微球 制备 释放行为 药物释放 肺靶向 无规共聚物 抗结核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毕红 余乐乐 宋梦梦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材料,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材料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常见的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磁性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碳材料、量子点等,这些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靶向性给药、控释和缓... 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材料,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材料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常见的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磁性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碳材料、量子点等,这些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靶向性给药、控释和缓释药物以及癌症靶向治疗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且,集成像、靶向给药和癌症治疗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比常规化疗药物载体具有明显优势.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上述无机纳米材料尤其是多功能无机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输送中的应用及其载药释药行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药物载体 靶向药物输送 可控释药 多功能纳米粒子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琥珀酰壳聚糖缀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银松 李英霞 +1 位作者 宋妮 张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103-2106,共4页
报道了甲氨喋呤 -琥珀酰壳聚糖缀合物的合成方法 ,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验证 .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表明 ,N -琥珀酰壳聚糖对 K5 62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 ,甲氨喋呤 -琥珀酰... 报道了甲氨喋呤 -琥珀酰壳聚糖缀合物的合成方法 ,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验证 .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表明 ,N -琥珀酰壳聚糖对 K5 62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 ,甲氨喋呤 -琥珀酰壳聚糖缀合物的水溶性较好 ( p H=1~ 1 4)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 ,缀合物性质稳定 ,能明显延缓甲氨喋呤的释放 ,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及缓控释给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初步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琥珀酰壳聚糖 白血病 肿瘤细胞 抗肿瘤活性 甲氨喋呤 靶向抗癌药物 缓控释给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药物缓控释性能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琳琳 陈东 +4 位作者 丁明慧 唐芳琼 孟宪伟 任俊 张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9-1973,共5页
用乳液-凝胶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中掺入Fe3O4磁性中空球,使微胶囊具有磁靶向性能.以头孢拉定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载药磁性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药物缓控释性能等.结果表明,提高头孢拉定的初... 用乳液-凝胶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中掺入Fe3O4磁性中空球,使微胶囊具有磁靶向性能.以头孢拉定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载药磁性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药物缓控释性能等.结果表明,提高头孢拉定的初始浓度可以提高载药量,却不利于提高药物的包封率.所制备的微胶囊在各种缓冲溶液中长时间内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并具有pH刺激响应释放的性能,即在模拟胃液中的药物释放率大大降低,而在模拟体液和肠液中的释放时间大大延长,可达50h以上.另外,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微胶囊表现出良好的磁定向运动性能,为磁靶向药物输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磁靶向 药物缓控释 磁性中空球 pH刺激响应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常津 刘海峰 姚康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3-423,431,共2页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 ,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 ,它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 ,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 ,还可通过血脑屏障 ,因而作为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 ...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 ,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 ,它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 ,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 ,还可通过血脑屏障 ,因而作为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论述了纳米控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药物控释 靶向控释 基因载体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1
作者 袁媛 孙亚楠 鲁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0-1184,共5页
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高比表面和高活性赋予纳米给药系统较高的穿透生物膜屏障、组织器官选择性分布和缓控释等许多新的生物活性。该文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结果,对纳米药物吸收、转运和分布等体内过程和机制进行综合... 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高比表面和高活性赋予纳米给药系统较高的穿透生物膜屏障、组织器官选择性分布和缓控释等许多新的生物活性。该文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结果,对纳米药物吸收、转运和分布等体内过程和机制进行综合性阐述,旨在提高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生物学特性 体内机制 选择性分布 靶向性 缓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新型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国广 陈茂伟 +3 位作者 韦萍 徐虹 欧阳平凯 张钧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聚谷氨酸是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广泛的用途。综述了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改善药物的水溶性、降低毒性、控制药物释放以及提高药物靶向性等方面的研究,为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聚谷氨酸 药物传输系统 控释/缓释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的制剂策略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丹 于丽红 李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酚和植物抗毒素,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其水溶性差,光稳定性差,首关效应强,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过低,限制了其应用。研究人员针对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进行了一系列制剂学研究。该文列举了影...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酚和植物抗毒素,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其水溶性差,光稳定性差,首关效应强,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过低,限制了其应用。研究人员针对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进行了一系列制剂学研究。该文列举了影响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并对有关白藜芦醇的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生物利用度 靶向制剂 缓控释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感应型控制释放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褚良银 朱家骅 +3 位作者 陈文梅 杨柳 肖新才 李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介绍了迄今温度感应型控制释放微胶囊的各种类型、相应的结构特点和感温性控释特征 ,以及应用开发进展 。
关键词 温度感应型 控制释放 微胶囊 研究进展 靶向式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靶向技术在智能释药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建艳 汤顺清 蔡继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7-29,36,共4页
智能纳米靶向释药载体能对外界环境的温度、pH值、电、磁、化学物质等的刺激信号做出响应,并控制药物按设定目标释放。根据不同机理,纳米靶向技术分生物靶向、理化靶向及复合靶向3种。综述了纳米靶向技术在智能释药系统的最新应用研究... 智能纳米靶向释药载体能对外界环境的温度、pH值、电、磁、化学物质等的刺激信号做出响应,并控制药物按设定目标释放。根据不同机理,纳米靶向技术分生物靶向、理化靶向及复合靶向3种。综述了纳米靶向技术在智能释药系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现有技术的不断完善,纳米载体智能释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大规模采用,为人类战胜疾病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体 控制释放系统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房坤 杨芳 顾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 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脂质体、聚合物电解质微囊、聚合物微球等药物载体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磁靶向 磁性微囊 控制释放 热疗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消化乙酰酯淀粉结构和结肠靶向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玺 陈玲 李琳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0,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生物体外(In-V itro)降解等方法,对不同取代度DS的抗消化乙酰酯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酰酯淀粉的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并发生破损;随着乙酰基团取代度的增大,淀粉的抗消...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生物体外(In-V itro)降解等方法,对不同取代度DS的抗消化乙酰酯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酰酯淀粉的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并发生破损;随着乙酰基团取代度的增大,淀粉的抗消化性能不断提高,当DS>2时,淀粉中抗消化淀粉质量分数达到90%以上,其结晶结构也由A型向V型转变。生物体外降解试验表明,抗消化乙酰酯淀粉薄膜在模拟人体上消化道环境中的降解程度低于2.5%,在人工模拟结肠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程度为30%—50%,显示出潜在的结肠靶向性和微生物降解性。由此可见,抗消化乙酰酯淀粉适合作为菌群触发型口服结肠靶向药物控释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酯化 结晶结构 抗消化淀粉 结肠靶向 控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召红 刘皈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磁性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它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随血液循环聚集到靶器官,在不加磁场或正常体温条件下应使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药物缓慢、平稳释放并起到药品储库作用;而在体外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热达到热敏脂... 磁性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它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随血液循环聚集到靶器官,在不加磁场或正常体温条件下应使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药物缓慢、平稳释放并起到药品储库作用;而在体外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热达到热敏脂质体相变温度而控制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药物迅速释放,以达到在肿瘤组织靶向、多次和脉冲式给药的效果。与普通脂质体相比,磁性热敏脂质体具有更强的组织靶向性和控释特性。本文综述了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磁定位靶向性和热敏释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热敏脂质体 制备 靶向性 释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4型抗消化淀粉载体的靶向控制释放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别平平 陈玲 +2 位作者 张辉 刘佳 李晓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6,共3页
采用In-Vitro模型及结合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在模拟人体结肠环境中,考察了RS4型抗消化淀粉薄膜的结肠微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RS4型抗消化淀粉能够被结肠中的微生物特异性降解,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降解性,可以控制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同... 采用In-Vitro模型及结合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在模拟人体结肠环境中,考察了RS4型抗消化淀粉薄膜的结肠微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RS4型抗消化淀粉能够被结肠中的微生物特异性降解,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降解性,可以控制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同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生物活性物质,建立了以RS4型抗消化淀粉为载体的BSA口服结肠靶向控释系统,经体外释放特性研究,该系统能保护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穿过模拟人体上消化道,并在人工模拟结肠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释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4型抗消化淀粉 控制释放 牛血清白蛋白 结肠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靶向海藻酸钙基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温霜 巨晓洁 +3 位作者 谢锐 汪伟 刘壮 褚良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97-3806,F0002,共11页
利用毛细管共挤出技术结合静电吸附和仿生硅化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壳聚糖/精蛋白/二氧化硅(ACPSi)复合微胶囊。ACPSi复合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3.18 mm,单分散性好,囊壁最外层的二氧化硅层可抑制其在肠液pH环境中的溶胀,增强囊的机械稳... 利用毛细管共挤出技术结合静电吸附和仿生硅化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壳聚糖/精蛋白/二氧化硅(ACPSi)复合微胶囊。ACPSi复合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3.18 mm,单分散性好,囊壁最外层的二氧化硅层可抑制其在肠液pH环境中的溶胀,增强囊的机械稳定性。将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肠溶微球作为释药"微阀门",嵌入囊壁可以更好地控制微胶囊的释药行为。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当药物浓度为22.5 mg/ml时,ACPSi载药微胶囊在pH 2.5模拟胃液中3 h时累计释药率仅为0.33%,而转移至pH 6.8模拟肠液中19 h时累计释药率为77.78%;囊壁嵌入HPMCP微球后,22 h时累计释药率可提高约4%。因此,该复合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肠靶向作用和控释特性,作为口服肠靶向缓控释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肠靶向 控制释放 海藻酸钙 微流体学 药物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