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luminum Nitride Ceramics Sintered at High Pressure with CaC_(2) 被引量:1
1
作者 LI Xiao-Lei WANG Li-Yi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4-76,共3页
Aluminum nitride (AIN) ceramics are sintered by high-pressure technology at 5 GPa/30min/1500-1800℃,using aluminum nitride powder produced by direct nitriding methods and CaC_(2) (3wt%) powder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Aluminum nitride (AIN) ceramics are sintered by high-pressure technology at 5 GPa/30min/1500-1800℃,using aluminum nitride powder produced by direct nitriding methods and CaC_(2) (3wt%) powder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and sintering additive,respectively.The sample sintered at 1800℃ shows relatively high density (99.09%)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113.7 W/(m.K).XRD pattern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o obvious impurity phases in the sintered AIN sample.Observation of the microstruct ure by SEM shows that the AlN powder grows into full crystal grains with uniform size,the crystal particles are in a regular hexagonal structure,and the grain boundary phases are clean without gas phas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IN ceramics sintered with CaC_(2)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microstructure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S POWDER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 tiles using waste tile granules and ceramic polishing powder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功勋 苏达根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8年第4期291-296,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reusing waste tile granules(TG) and ceramic polishing powder(PP) to produce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 tiles.We studied formulations each with a TG mass fraction of 25.0% a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reusing waste tile granules(TG) and ceramic polishing powder(PP) to produce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 tiles.We studied formulations each with a TG mass fraction of 25.0% and a different PP mass fraction between 1.0% and 7.0%.The formulations included a small amount of borax additive of a mass fracton between 0.2% and 1.2%.The effects of these industrial by-product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water absorp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new ceramic til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decreases and water absorption increases when TG with a mass fraction of 25.0% are added.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may be achieved when TG(up to 25.0%) and PP(up to 2.0%) are both used at the same time.In particular,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mprovement can be maximized and water absorption reduced when a borax additive of up to 0.5% is used as a flux.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fine PP granules and a high content of fluxing oxides from borax avail the formation of glassy phase that fills up the pores in the new ceramic tiles,resulting in a dense product with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low water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 materials waste tile granule ceramic polishing powder BORAX compressive strength water absorption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idation behavior of Ti_(0.2)Zr_(0.2)Hf_(0.2)Nb_(0.2)Ta_(0.2)C-M_(x)C(M=Ti,Zr,Hf,Nb,Ta) composite ceramic at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帅 王韬 +7 位作者 王新刚 吴璐 方忠强 葛芳芳 蒙萱 廖庆 魏金春 李炳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29-637,共9页
Ti_(0.2)Zr_(0.2)Hf_(0.2)Nb_(0.2)Ta_(0.2)C-M_(t)C composite ceramic was prepared by hot press sintering,with the Ti_(0.2)Zr_(0.2)Hf_(0.2)Nb_(0.2)Ta_(0.2)C high-entropy carbide as the main phase.Secondary phase M_(x)C(M... Ti_(0.2)Zr_(0.2)Hf_(0.2)Nb_(0.2)Ta_(0.2)C-M_(t)C composite ceramic was prepared by hot press sintering,with the Ti_(0.2)Zr_(0.2)Hf_(0.2)Nb_(0.2)Ta_(0.2)C high-entropy carbide as the main phase.Secondary phase M_(x)C(M=Ti,Zr,Hf,Nb,Ta) was found to be distributed relatively uniform in the composite ceramic.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ceramic was examined after exposure to 923 K and 1173 K.Morphology of the surface and cross sections of all oxidation samples were observ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high-entropy carbid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M_(x)C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secondary phases(such as Ti-rich carbide or Hf-rich carbide) in the material were seriously oxidized at 923 K and 1173 K,which reflects the superior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high-entropy carbide.The nano high-entropy oxides with Ti,Zr,Hf,Nb,Ta,and O elements were discovered by oxidation of the composite ceramic.This research will help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xidation mechanism of high-entropy carbide and composite cera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 composites oxidation oxid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添加量和温度对催化氮化制备低碳MgO-C耐火材料显微结构演变的影响
4
作者 陈洋 李增祎 +6 位作者 吴智 邓承继 娄晓明 李勇庆 谭嘉琳 丁军 余超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6,共5页
为了探明硝酸铁添加量和氮化温度对催化制备低碳MgO-C耐火材料中陶瓷相形貌演变的影响,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硅粉、酚醛树脂和硝酸铁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氮化制备低碳MgO-C耐火材料。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催化剂的材料(1400℃)相比,硝酸... 为了探明硝酸铁添加量和氮化温度对催化制备低碳MgO-C耐火材料中陶瓷相形貌演变的影响,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硅粉、酚醛树脂和硝酸铁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氮化制备低碳MgO-C耐火材料。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催化剂的材料(1400℃)相比,硝酸铁的添加促进了SiC、β-Si_(3)N_(4)和α-Si_(3)N_(4)新相的生成,晶须状Mg_(2)SiO_(4)消失,Mg_(2)SiO_(4)主要以尺寸更大的片状形貌存在;当硝酸铁添加量为1%时,生成许多大尺寸的片状Mg_(2)SiO_(4)和较多小晶粒尺寸的柱状β-Si_(3)N_(4)。在含3%硝酸铁的材料中,氮化温度由1 400℃升高至1 500℃会导致试样内部产生大量气体而逸出,降低了片状Mg_(2)SiO_(4)和柱状β-Si_(3)N_(4)的生成量,并使Mg_(2)SiO_(4)以尖端带液滴的蠕虫状形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MgO-C耐火材料 显微结构演变 陶瓷相 催化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FeOC陶瓷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5
作者 钱俊杰 马丹丹 +1 位作者 税安泽 杜斌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随着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有望减少环境中的电磁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雷达隐身功能以增强安全... 随着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有望减少环境中的电磁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雷达隐身功能以增强安全服役性。SiOC陶瓷先驱体具有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结构可调性等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其本身的吸波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提升SiOC陶瓷的吸波性能,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硝酸铁为主要原料,以硝酸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SiFeOC陶瓷湿凝胶,经老化、干燥等工艺制得SiFeOC陶瓷干凝胶,再经高温处理后获得SiFeOC陶瓷,通过改变硝酸铁含量对SiOC陶瓷先驱体进行改性,研究硝酸铁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SiFeOC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铁的引入,促进了非晶SiOC陶瓷基体中析出大量的SiC纳米晶和自由碳,从而形成丰富的异质界面。由于SiC/SiOC、Cfree/SiOC等界面形成的界面极化、自由碳的缺陷极化、SiC纳米晶的介电损耗和自由碳导电损耗的协同作用,硝酸铁质量分数为3%的SiFeOC陶瓷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当其厚度为3.6 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7.6 dB,而当厚度为4.5 mm时最大有效吸波带宽达3.7 GHz。此外,由于硝酸铁的引入,SiOC陶瓷的非晶结构得以保留,热稳定性能得到增强。本研究为SiOC陶瓷微结构调控提供了新策略,对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C陶瓷 吸波性能 SIC 先驱体陶瓷 微结构 自由碳 相分离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固废地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延年 杨吴斌 +2 位作者 韩东 回志峰 刘畅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99-102,107,共5页
为实现尾矿等固废材料的再生利用,提高工业固废利用率,以铝土矿尾矿、矿渣和陶瓷粉为原料,NaOH-Na_(2)SiO_(3)复合溶液为碱激发剂合成多元固废地聚合物,研究复合激发剂在不同碱当量时对地聚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 为实现尾矿等固废材料的再生利用,提高工业固废利用率,以铝土矿尾矿、矿渣和陶瓷粉为原料,NaOH-Na_(2)SiO_(3)复合溶液为碱激发剂合成多元固废地聚合物,研究复合激发剂在不同碱当量时对地聚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探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激发剂碱当量的增加,地聚物各龄期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复合激发剂碱当量为5%时,制品28 d抗压强度达到最佳值,为63.3 MPa。适当增加碱当量对抗压强度有利,但碱当量过大会导致抗压强度降低。微观分析表明,不同碱当量合成的地聚物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聚合反应,并生成了以水化硅铝酸钙(C-A-S-H)为主的无定形水化产物,聚合反应程度随着碱当量的增加而增大,微观结构则表现为基体更均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尾矿 矿渣 陶瓷粉 地聚物 聚合反应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MoSi_(2)协同SiC晶须增韧Si_(3)N_(4)陶瓷刀具的制备及切削性能
7
作者 周后明 周金虎 +1 位作者 刘刚 陈皓月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Si_(3)N_(4)陶瓷刀具的强度和韧性,克服单一增韧方式以及金属粘结剂增韧的局限性,本工作利用金属间化合物协同晶须对其增韧补强,将MoSi_(2)颗粒和SiC晶须添加到Si_(3)N_(4)陶瓷基体中,制备出Si_(3)N_(4)/MoSi_(2)/SiC_(w)(S... 为进一步提高Si_(3)N_(4)陶瓷刀具的强度和韧性,克服单一增韧方式以及金属粘结剂增韧的局限性,本工作利用金属间化合物协同晶须对其增韧补强,将MoSi_(2)颗粒和SiC晶须添加到Si_(3)N_(4)陶瓷基体中,制备出Si_(3)N_(4)/MoSi_(2)/SiC_(w)(SMC)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结果表明:SiC晶须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Si_(3)N_(4)陶瓷的断裂韧性,MoSi_(2)的加入可以显著提升Si_(3)N_(4)陶瓷的抗弯强度。连续干切削45#淬火钢时,相较于商用刀具YBC251,SMC复合陶瓷刀具的寿命及切削稳定性提升显著。其中,添加了SiC晶须的SMC3(MoSi_(2)10%(未作特别说明时均为质量分数),SiC_(w)10%)及SMC2(MoSi_(2)0%,SiC_(w)10%)刀具的寿命均比未添加SiC_(w)的SMC1(MoSi_(2)10%,SiC_(w)0%)更长。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未添加MoSi_(2)的SMC2易出现崩刃现象,切削稳定性不如协同增韧的SM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刀具 协同增韧 切削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量铁尾矿对3D打印混凝土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彬 秦毅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46-51,58,共7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本文研究了掺铁尾矿3D打印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和微观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尾矿的粒径较小,可以作为3D打印材料的骨料,在3D打印过程中可以顺利通过输送胶凝材料的管道。随着铁尾矿掺量的不断增...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本文研究了掺铁尾矿3D打印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和微观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尾矿的粒径较小,可以作为3D打印材料的骨料,在3D打印过程中可以顺利通过输送胶凝材料的管道。随着铁尾矿掺量的不断增大,3D打印胶凝材料的剪切黏度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剪切应力的变化规律却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随着层间间隔时间不断增大,3D打印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是在层间间隔时间在20~30 min之间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下降幅度较为平缓;随着层间间隔时间不断增大,3D打印胶凝材料的层间粘结强度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铁尾矿掺量为30%的3D打印胶凝材料在水化90 d后,经过XRD衍射实验得到胶凝材料的物质成分主要有石英、钙矾石、方解石、钠长石、钙钛矿、Ca_(2)SiO_(4)和水化硅酸钙等七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铁尾矿 3D打印胶凝材料 力学性能 流变性 微观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O-NiO-LiAlSiO_(4)复合钎料空气反应钎焊GH3128/Al_(2)O_(3)接头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恩光 苏新清 +6 位作者 薛松柏 陈旭东 傅仁利 张笑天 程波 王长虹 王明伟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Ag-CuO-NiO-LiAlSiO_(4)复合钎料对GH3128高温合金与Al_(2)O_(3)陶瓷进行空气反应钎焊(RAB)连接,研究了NiO和LiAlSiO_(4)添加量对钎焊接头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接头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GH312... 以Ag-CuO-NiO-LiAlSiO_(4)复合钎料对GH3128高温合金与Al_(2)O_(3)陶瓷进行空气反应钎焊(RAB)连接,研究了NiO和LiAlSiO_(4)添加量对钎焊接头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接头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GH3128合金表面生成了包括CuCrO_(4)内氧化层和NiO外氧化层的复合氧化反应层,Al_(2)O_(3)陶瓷表面生成了以CuAl_(2)O_(4)为主要成分的界面层。NiO的添加明显改善了复合钎料在合金侧的润湿性,而锂霞石(LiAlSiO_(4))的添加减小了钎缝与母材间的热失配,极大地改善了键合接头的连接性能。最终,使用含0.3%NiO(质量分数)和4%LiAlSiO_(4)(质量分数)的Ag-10%CuO复合钎料钎焊GH3128合金和Al_(2)O_(3)陶瓷,获得了61.8 MPa的最大剪切强度。此时,接头界面结构为GH3128/CuCrO_(4)+CrNi3+NiO+CuO/Ag+CuO+LiAlSiO_(4)/CuAl_(2)O_(4)/Al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反应钎焊 氧化铝陶瓷 GH3128合金 复合钎料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ZrCN纳米复相陶瓷的成分结构调控与吸波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振宇 杨金灿 +4 位作者 卢丽 文统辉 王雅雷 文青波 熊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0-2924,共15页
以聚硅氮烷和四(二甲胺)锆为原料,利用单源先驱体法制备SiZrCN纳米复相陶瓷。研究先驱体的合成路径、聚合物-陶瓷转变过程及陶瓷高温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先驱体改性可精确调控陶瓷中的Zr含量,并提高陶瓷产率。1 100℃热... 以聚硅氮烷和四(二甲胺)锆为原料,利用单源先驱体法制备SiZrCN纳米复相陶瓷。研究先驱体的合成路径、聚合物-陶瓷转变过程及陶瓷高温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先驱体改性可精确调控陶瓷中的Zr含量,并提高陶瓷产率。1 100℃热解后的SiZrCN陶瓷为无定形,当热处理温度≥1 500℃时,形成以Si3N4为主相、纳米ZrCN颗粒和自由碳均匀分布于其中的纳米复相陶瓷。Zr的加入抑制了热处理过程中含氮相的碳热还原反应,显著提高了陶瓷的高温热稳定性,1 600℃热处理的SiZrCN陶瓷的质量损失率仅为SiCN陶瓷的1/3。通过改变Zr含量和微观结构对SiZrCN陶瓷的介电参数进行了调控,并获得了优异的吸波性能。其中,当15SiZrCN-1500陶瓷的厚度为1.8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61.02 dB,有效吸收带宽可达4.56 GHz。纳米ZrCN和自由碳形成的异质界面极化和缺陷偶极子极化以及所构成的导电网络是SiZrCN陶瓷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陶瓷 微观结构 介电 电磁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B_(4)C复相陶瓷自蔓延热爆炸烧结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云飞 高鑫 +1 位作者 陈鹏万 刘开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探究高硬度复相陶瓷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爆炸烧结技术,开展制备二硼化钛/碳化硼(TiB_(2)/B_(4)C)复相陶瓷的研究,成功制备厚度约为1 cm、直径约为5 cm的TiB_(2)/B_(4)C复相陶瓷块体。烧结样品物相和微观... 为了探究高硬度复相陶瓷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爆炸烧结技术,开展制备二硼化钛/碳化硼(TiB_(2)/B_(4)C)复相陶瓷的研究,成功制备厚度约为1 cm、直径约为5 cm的TiB_(2)/B_(4)C复相陶瓷块体。烧结样品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中TiB_(2)相和B_(4)C相分布均匀,截面观察到致密的微米级颗粒。该方法制备的样品致密度和硬度较高,随冲击压力不同,致密度范围在90%~93%之间,相应平均维氏硬度为16.64~17.35 GPa;根据不同条件下回收样品的微结构、致密度等分析,冲击压力和起爆时刻生坯温度对TiB_(2)/B_(4)C复相陶瓷烧结质量有重要影响;冲击压力为40 GPa,生坯温度为1800 K时,烧结致密度为93%;为进一步提高烧结质量,应提高冲击压力或冲击波作用时间。研究表明自蔓延热爆炸烧结技术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高硬度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B_(4)C 复相陶瓷 自蔓延高温合成 爆炸烧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温度对Cu-Ti_(3)AlC_(2)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慧鹏 李鹏 +3 位作者 王喜茂 郭伟玲 马国政 王海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7-215,共9页
为改善铜合金运动部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u-Ti_(3)AlC_(2)复合涂层,并探究了喷涂温度对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表面与截面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使用电... 为改善铜合金运动部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u-Ti_(3)AlC_(2)复合涂层,并探究了喷涂温度对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表面与截面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纳米压痕试验仪、往复式摩擦试验机分别测试了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喷涂温度从600℃升高至800℃,Cu-Ti_(3)AlC_(2)复合涂层内部颗粒的变形量不断增大,颗粒间结合状态明显改善,结合强度提升约4倍,孔隙率降低23%,硬度增加71%,涂层磨损率降低53%。在800℃制备的Cu-Ti_(3)AlC_(2)复合涂层表现出最优的摩擦磨损性能,对其磨损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升高喷涂温度可有效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铜基陶瓷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特性对流延法制备Al_(2)O_(3)陶瓷基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贝 刘林杰 +1 位作者 吴亚光 张义政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S1期381-384,共4页
Al_(2)O_(3)陶瓷基片因其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工业领域,目前国内外制备氧化铝陶瓷基片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为流延成型,而氧化铝粉体做为原料,其性能测试及筛选尤为重要,决定了陶瓷素坯的质量以及后续陶瓷基片的强度、致密度等性能。... Al_(2)O_(3)陶瓷基片因其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工业领域,目前国内外制备氧化铝陶瓷基片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为流延成型,而氧化铝粉体做为原料,其性能测试及筛选尤为重要,决定了陶瓷素坯的质量以及后续陶瓷基片的强度、致密度等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氧化铝粉体对流延法制备Al_(2)O_(3)陶瓷基片的影响,分别从粉体特性、烧结后陶瓷的显微形貌及性能来对比,结果表明:分别选用两种不同氧化铝粉体,两者制备的氧化铝陶瓷基片抗弯强度>400MPa,相对密度>95%,微观形貌相似,两种粉体性能接近,可实现两种粉体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流延 Al_(2)O_(3)陶瓷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基固废掺和料抗压强度与活性分析
14
作者 张延年 徐耀光 +4 位作者 王众新 苏艳军 辛全明 赵健 安路明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促进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解决钢渣活性指数不高等问题,以钢渣、矿渣、陶瓷粉(以下统称为SGC)为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制备复合胶凝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差热-热重(DTA-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索SGC掺和料体系在不同配... 为促进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解决钢渣活性指数不高等问题,以钢渣、矿渣、陶瓷粉(以下统称为SGC)为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制备复合胶凝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差热-热重(DTA-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索SGC掺和料体系在不同配比及掺量下对胶砂强度及水化产物的影响,并分析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确定最佳活化方案。结果表明,单掺钢渣表现出较低的活性;钢渣-矿渣双掺组表现优于钢渣-陶瓷粉。在三掺体系中,水化早期钢渣和矿渣水化生成Ca(OH)_(2)和少量的水化硅酸钙(C-S-H)、水化铝酸钙(C-A-H)胶凝,提供早期强度,活性SiO_(2)和Al_(2)O_(3)与Ca(OH)_(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大量C-S-H、C-A-H凝胶等水化产物。且三掺体系部分未发生反应的颗粒相互填充,因此SGC三元掺和料体系中存在耦合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体系强度增加,具备制备掺和料潜能。其中,钢渣、矿渣、陶瓷粉质量比为2∶1∶1,并以30%等质量替代水泥时,胶砂抗压强度最高,28 d抗压强度为45.6 MPa,活性指数达到9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矿渣 陶瓷粉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结构特征的陶瓷材料含损伤本构模型
15
作者 刘慕皓 张先锋 +4 位作者 谈梦婷 包阔 韩国庆 李逸 孙伟境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6,共17页
为了研究不同微结构陶瓷材料的冲击破坏特征,以从微结构角度出发、描述陶瓷材料非弹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的Deshpande-Evan模型为基础构建本构模型,计算了无约束条件下材料的应力状态。为了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将VUMAT子程序编程方法将与A... 为了研究不同微结构陶瓷材料的冲击破坏特征,以从微结构角度出发、描述陶瓷材料非弹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的Deshpande-Evan模型为基础构建本构模型,计算了无约束条件下材料的应力状态。为了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将VUMAT子程序编程方法将与ABAQUS有限元软件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典型陶瓷材料(YAG透明陶瓷)冲击破坏过程的分析模拟。采用改进模型分析应变率、应力三轴度、晶粒尺寸及初始缺陷分布密度对YAG透明陶瓷动态力学行为和损伤演化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和裂纹分布密度的增加,YAG透明陶瓷破坏程度随之加剧,完全损伤区域面积也随之增加,晶粒尺寸对YAG透明陶瓷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裂纹分布密度;YAG透明陶瓷失效强度以及断裂应变随着晶粒尺寸以及初始缺陷分布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应变率不断增加,YAG透明陶瓷在不同晶粒尺寸以及初始缺陷分布密度下的峰值应力和断裂应变均随之增加;裂纹扩展速度会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而后平缓的趋势,裂纹扩展速度与初始缺陷分布密度系数成线性关系。改进模型可以描述YAG透明陶瓷微结构对其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微结构对陶瓷材料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损伤本构 陶瓷材料 冲击破坏 YAG透明陶瓷 微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冲击试验对熔融石英陶瓷天线罩材料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师洋 李菲 +3 位作者 王涛 王冬 任志恒 张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熔融石英陶瓷材料由于其低膨胀系数、低导热系数、低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耐腐蚀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新型飞行器天线罩的潜在材料。通过对熔融石英天线罩在短时热冲击试验前后的材料性能进行对比,以及对材料性能测试、扫描电镜... 熔融石英陶瓷材料由于其低膨胀系数、低导热系数、低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耐腐蚀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新型飞行器天线罩的潜在材料。通过对熔融石英天线罩在短时热冲击试验前后的材料性能进行对比,以及对材料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及XRD开展分析,发现由于热冲击时扩散迁移行为,使熔融石英颗粒熔融连接成片,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弯曲强度。同时,试验后材料密度、线膨胀系数、比热容、介电性能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石英陶瓷 热冲击 材料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渣改性水泥基充填料的渗透性能及其微观结构
17
作者 付洋 韩亮 陈泰霖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采用碱激发混合法制备了4种不同磷矿渣掺量的水泥基充填料,对养护过程中的改性充填料开展渗透率、核磁共振(NMR)与电子显微镜扫描(SEM)实验。结果表明:随磷矿渣掺量增加,水泥基充填料试件的抗压强度...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采用碱激发混合法制备了4种不同磷矿渣掺量的水泥基充填料,对养护过程中的改性充填料开展渗透率、核磁共振(NMR)与电子显微镜扫描(SEM)实验。结果表明:随磷矿渣掺量增加,水泥基充填料试件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渗透率呈现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且两者均在4%时达到极值;经过养护1~28 d的充填料试件弛豫时间(T2)分布曲线均为双峰分布,代表小孔隙的峰占比超过80%,代表大孔隙的峰占比随养护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SEM图像可以看出一定掺量的磷矿渣能够促进水化反应的发生,使得材料的孔隙显著减少;磷矿渣为4%时,水泥基充填料的密实度较好,抗渗性能和强度达到较佳,据此可以确定磷矿渣改性水泥基充填料的较佳掺量是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充填料 磷矿渣 强度 渗透系数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Eu^(3+)-doped(Gd,Lu)_(2)O_(3) Transparent
18
作者 LIU Qiang HE Ningtong +7 位作者 WANG Yanbin HUANG Dong CHEN Yuyang LI Tingsong ZHOU Zhenzhen HU Chen IVANOV Maxim LI Jia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5-1983,共9页
(Gd,Lu)_(2)O_(3)∶Eu scintillation ceramic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high-energy X-ray imaging.Eu0.1Gd0.6Lu1.3O3 nano-powders with pure phase we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calcined at 1050℃for 4 h by the... (Gd,Lu)_(2)O_(3)∶Eu scintillation ceramic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high-energy X-ray imaging.Eu0.1Gd0.6Lu1.3O3 nano-powders with pure phase we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calcined at 1050℃for 4 h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Using the synthesized nano-powders as initial material,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vacuum pre-sinter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2 h and 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at 1750℃for 3 h in ar-gon.The influence of pre-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optical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The 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pre-sintered at 1625℃for 2 h combined with HIP post-treatment show the high-est in-line transmittance of 75.2%at 611 nm.The photoluminescence(PL)and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XEL)spectra of the Eu_(0.1)Gd_(0.6)Lu_(1.3)O_(3)transparent ceramics demonstrate a strong red emission peak at 611 nm due to the^(5)D_(0)→^(7)F_(2) transition of Eu^(3+).The PL,PLE and XEL intensities of the HIP post-treated 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show a trend of first ascending and then descen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intering temperature.The therm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TSL)curve of the HIP post-treated 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presents one high peak at 178 K and two peaks with lower intensities at 253 K and 320 K.The peak at 320 K may be related to oxygen vacancies,and the lumines-cence peak at 178 K is related to defects caused by the valence state changes of Eu^(3+)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 Lu)_(2)O_(3)∶Eu transparent ceramics micro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ies hot isostatic pr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修饰液改性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材料性能研究
19
作者 狄娜 刘波 许圆圆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粉煤灰基多孔陶瓷材料的性能,利用Al_(2)O_(3)修饰液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并对其开展物理、力学性能、吸附效果和微观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越高,多孔陶瓷的气孔率与吸水率越小,强度和表观...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粉煤灰基多孔陶瓷材料的性能,利用Al_(2)O_(3)修饰液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并对其开展物理、力学性能、吸附效果和微观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越高,多孔陶瓷的气孔率与吸水率越小,强度和表观密度越大,在1100℃的温度条件下,多孔结构烧结成型的效果较佳;当修饰液的浓度从0增至50 mol/L,多孔陶瓷的饱和吸附率增加了4.5倍左右,同时密实度和强度也显著提高;氧化铝修饰液的表面改性效应对钙长石晶体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使得孔陶瓷的强度与吸附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多孔陶瓷 粉煤灰 Al_(2)O_(3)修饰液 吸附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对ZnO-Bi_(2)O_(3)基高压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桂阳海 涂远生 +3 位作者 田宽 郭会师 黄海 张心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Co_(2)O_(3)-NiO-Mn_(3)O_(4)-SiO_(2)-Cr_(2)O_(3)压敏陶瓷,研究不同掺杂量的Cr_(2)O_(3)对ZnO压敏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电化学...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Co_(2)O_(3)-NiO-Mn_(3)O_(4)-SiO_(2)-Cr_(2)O_(3)压敏陶瓷,研究不同掺杂量的Cr_(2)O_(3)对ZnO压敏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及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_(2)O_(3)的加入不仅具有抑制ZnO晶粒异常生长和提升晶粒均匀分布的作用,而且能显著降低ZnO晶粒电阻,增加晶界电阻。在Cr_(2)O_(3)添加量为0%~0.21%(摩尔分数,下同)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增大,压敏陶瓷的非线性系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Cr_(2)O_(3)掺杂量为0.14%时,ZnO压敏陶瓷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电位梯度E_(1 mA)=216 V·mm^(-1)、泄漏电流J_L=0.36μA·cm^(-2)、非线性系数α=25、残压比K=1.815、老化系数K_(ct)=0.647。此外,该压敏陶瓷在4/10μs波形下100 kA脉冲电流冲击2次后U_(1 mA)仍保持为初始的96.75%,表现出良好的冲击稳定性,在配电系统避雷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陶瓷 Cr_(2)O_(3)掺杂 微观结构 电气性能 阻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